安瑞克四十多块钱是真的吗

安瑞克四十多块钱是真的吗,第1张

不是。

据湖北百科亨迪药业有限公司官网显示此公司发行此药物的时候定价在15元一盒左右的价格,所以四十多块钱不真。

安瑞克是商品名,通用名为布洛芬颗粒,4~6小时可以吃一次,每天不超过4次。该药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消炎镇痛及退热等作用。

你好,孩子发热如果低热是不建议使用退热剂来退热的,通常体温在39度以下是可以不使用退热剂的,39度以上才可以适当的使用退热剂来临时退热处理。但我是不主张使用退热剂的。因为退热剂并不是治疗疾病的,而是在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它对细菌,病毒和其它的病原体不仅没有任何的治疗作用,同时还容易掩盖病情,并使疾病在无形中延长和加重。

前几天晚上头疼吃了两片EVE A。粗略估计,从服药到症状缓解需要50分钟到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这一个小时之内没有产生明显的困倦感。

结论:不推荐购买白盒的EVE A和蓝盒的EVE Quick,150毫克的剂量并不够用。白盒EX和蓝盒DX由于剂量提高至200毫克,可能更值得推荐一点。

药学专业在读的泼一盆冷水。求专业人士指导,同时求不杠。

先说结论:EVE和其它的布洛芬相比确实有着独特之处,但是,你要为此承担更高的不良反应风险。它和我遇到的其它日本代购来的药一样,可以买,但没必要。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就是无可替代。

我们先看一下EVE各个产品的全部活性成分(每两片,下同)

EVE A:布洛芬150毫克、丙戊酰脲60毫克、无水咖啡因80毫克

EVE A EX:布洛芬200毫克、丙戊酰脲60毫克、无水咖啡因80毫克

EVE Quick:布洛芬150毫克、氧化镁100毫克、丙戊酰脲60毫克、无水咖啡因80毫克

EVE Quick DX:布洛芬200毫克、氧化镁100毫克、丙戊酰脲60毫克、无水咖啡因80毫克

首先,如果按一次服用的剂量算,EVE全系列产品的布洛芬含量是比国内的产品少的。

比如说,芬必得的布洛芬含量是每粒300或400毫克,每天服用两次,那么一天的最大剂量是600或800毫克;而EVE,剂量最大的也就是两片共200毫克,一天三次,最多600毫克。“比国内温和”的说法可能是从这里来的。但其实每天服用的剂量也差不了多少,也并不存在所谓“芬必得300毫克没吸收,EVE只有150毫克但都吸收了”这样的问题。该胃疼还是会胃疼,该伤肝肾还是会伤肝肾。布洛芬的不良反应,前面的人都说得很清楚了。

然后我们看其它成分。咖啡因,可以增加解热镇痛药的效果,国内的加合百服宁、散利痛,里面就有它,没毛病;氧化镁,可以抵消布洛芬导致的胃痛症状,没毛病;丙戊酰脲(Allylisopropylacetylurea),镇静催眠药。止痛药加镇静剂,听上去是个不错的主意,当年全中国医院儿科必备的阿苯片,就是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与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的组合,治疗小孩高热惊厥屡试不爽。有了这个,吃了药睡一觉就没事了,简直不能再舒服……

你要是这么想,话就只说对了一半!

丙戊酰脲这个药,只在日本有,而在其它地方不是没上市过,就是从市场上撤回了。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不良反应:会使患者的血小板大量减少,甚至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参见:Apronal - Wikipedia)。如果你要是感冒发烧偶尔用一两次可能没什么,而对于长期头痛、长期痛经要经常用药的,就不能不好好权衡一下利弊了。另外,在日本,很多止痛药都含有这种成分,除了EVE,还有日版的百服宁(Bufferin)也是如此(顺带一提,现在没人会用阿苯片。造成这一点的原因,相比苯巴比妥,阿司匹林的锅更大。小孩感冒吃阿司匹林无异于作死,瑞氏综合征了解一下?)。止痛药加镇静剂是一个新颖的思路,中国市场上没有第二个,值得所有国内药企学习。但是那些能用的镇静剂都不好使——丙戊酰脲杀血小板,苯巴比妥会让布洛芬药效急剧下降,不能合用;好使的镇静剂都管的严,不让用。

而且,不要小瞧芬必得。

先从原料药说起。在布洛芬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上,2015版中国药典相比第17版日本药局方(日本的药典,颁布于2016年),只少了砷含量检查一个指标(目测影响并不大),以及杂质检查时用的试剂有一点无关紧要的区别,其它部分如出一辙。即使原料药质量有区别,也不会太大。再说,国内的制药工业也没那么不堪,我会告诉你在日本市场上流通的乙肝特效药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是在天津生产的吗?

然后是制剂。我们知道药物制剂对于疗效的重要性,但是在这里EVE和芬必得的思路完全不一样。

EVE是常释制剂,释放快,代谢也快;而芬必得是缓释制剂,起效速度可以慢,但药效持续时间一定要长,要稳定不能波动。前者更适合急性的发热、头痛,后者可能更适合慢性疼痛如关节炎。非要把它们分出个胜负其实并不是个好主意。

再说,按照EVE的生产商白兔制药的官方宣传,就下面这张图,它所说的使药物快速释放的特殊工艺,大意就是把布洛芬颗粒和氧化镁颗粒用润湿剂分开不相接触,压制成片,然后在药片进入体内之后就能在水的作用下快速崩解溶出。这在几乎所有的片剂生产过程中,都是基本 *** 作,各位都坐下,别刷666了。

但转念一想,在胃里,氧化镁会被胃酸溶解,此后片基上就形成了空洞,从而加快了布洛芬的溶出和释放,要这么说的话他们还挺机智的。

还有,芬必得产地是国内,但这个牌子不是。它的生产厂商中美史克,是英国著名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的子公司(前文提到的乙肝特效药,就出自葛兰素史克天津工厂),它是中国第一个缓控释制剂,也是国家药监局钦定的标准制剂,其它厂家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标就是与它一致。论质量咱还是不虚的。

图注:数据来自中国药品上市目录集。能进目录集的药,不是原研品种或其技术转让,就是过了一致性评价的。

至于你问为什么有人吃芬必得没用吃EVE就有用,除了EVE额外添加的镇静剂以及安慰剂效应,就涉及到了我们的知识盲区,只好用个体差异四个字糊弄过去——不过,说不定就是那多出来的一点点镇静剂创造了奇迹呢?

丙戊酰脲成就了它,但也有可能会毁了它。

实际上你要是只追求起效快,还有其它选择——精氨酸布洛芬颗粒。布洛芬本身不溶于水,但它的精氨酸盐水溶性就好得多,温水一冲喝了完事,省去了片剂和缓释胶囊剂的崩解过程,吸收更快。空腹喝下去,实测20分钟左右退烧,但因为剂量达到了400毫克,喝了胃疼。生产厂家是个意大利的牌子,产地在海南,药效也还过得去,可以试试。

可见,很多问题靠国内卖的药就能解决,代购日本药,花更多的钱舍近求远不说有时还要冒更高的不良反应风险。一般情况下本来是不需要花时间和金钱去代购的,可以买,但没必要。但有的时候就是非它不可,本来难受得睡不着,来上两颗往被子里一钻,早上起来又是一条好汉。

还是要理性消费啊朋友们,种草文这种东西,不能全信的。

说到这里,想到点东西,顺便在这吐槽两句,一般读者建议跳过。

日本的非处方药是这样的,头铁路子野,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敢用,不良反应风险挺大,但就是能解决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痛点。或者说,拿更高的风险换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也导致了很多药物的销售范围几乎从没离开过日本本土。患者们大喊真香,医生却避之不及。比如说同样是缓解眼疲劳,欧美人做的眼药水,就是单纯的滋润保湿,滴进去没什么感觉,但也没毛病;而日本人做的眼药水,像新乐敦、参天FX,去红血丝的、止痒的、增加近处视力的,还有维生素、氨基酸、薄荷,一股脑地往里放,就是不加保湿剂。药水滴进去,眼睛跟换了个新的一样,但你要长期用,眼睛就不好了。

日本非处方药在中国的广泛流行,在社交网络上活跃,饱受痛经之苦的女性朋友们被药妆店种草只是一个契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国的非处方药市场,严重缺乏创新,缺乏有效的好产品,来自处方药的新化合物和新制剂技术没能及时下放,甚至有的时候良币会被劣币驱逐。想当年,一天只需服用两次,缓解感冒鼻塞效果拔群的新康泰克胶囊,就因为被一个小破村里的一群白粉贩子利用而被从非处方药目录除名,打入冷宫,感冒药市场被嘴上说着能抗病毒但其实不能,吃了鼻子该堵还是堵的复方氨酚烷胺血洗;抗过敏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一些第三代品种在国外已经成为了非处方药,而国内,第二代里面一些该被淘汰掉的还在那呆着,感冒药里的抗过敏成分还是第一代,吃了头晕眼花睁不开眼。同时,非处方药业务被很多有志于创新的大型药企逐渐抛弃,出售的出售,停产的停产。比如抗癌药巨头,来自瑞士的罗氏和诺华,明明手上拿着散利痛、扶他林这样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它们的非处方药业务最终还是分别卖给了德国拜耳和英国葛兰素史克。

这不怪别人,只能说非处方药的销售模式和清洁剂之类的快速消费品太相似,拼的就是谁渠道广、谁的货卖得多,销量上不去就砸钱做那些毫无创意但就是叫人忘不掉的广告;搞创新?投入大、产出又小,划不来。再加上国内复杂的环境,经常有骗子打着中医药的旗号招摇撞骗,药效好的无人问津,药效差的火得出奇。长此以往,必然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不利。

相比处方药,非处方药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更近一步。它不能击败死神,但没人会离得开它。我们希望国内的制药企业,在推进处方药领域的创新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非处方药。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不止一个有着逆天改命之力的处方药产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有一个质量过硬、安全高效、家喻户晓,甚至外国人也要挤破头去寻找代购的非处方药呢?

作为一个学药的,我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只希望不是有生之年。

利益相关:药学专业大四在读,钢铁直男。上面提到的三种布洛芬,手边正好都有,EVE还没用过。正好最近感冒,头疼,前两种最近都用过,这次吃两颗EVE试试看吧。至于具体使用体验,明天再说。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安瑞克四十多块钱是真的吗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