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史记有什么用,第1张

读完史记有什么用 史记到底对我们有多大作用?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

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

唐朝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

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

《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史记》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中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

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

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

《史记》文学价值很高,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

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鲁迅曾赞叹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现代生活中的今天,我们再读《史记》,可以发现司马迁所想向后代传达的不仅仅是古代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在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使后代人不要再重蹈前辈的覆辙。

战国时期苏秦早年与张仪一起拜师学艺,而先出师的苏秦在游说六国国君无果后沮丧回家。

而家人的反应是: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最终成为战国著名的纵横家。

苏秦因为受辱所以找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刻苦学习,终成大事。

察秋风而知落叶,试春水而知冷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深入挖掘,找准目标乃为努力之根本,之基石。

太史公云: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

先贤们努力,是因为他们找准目标,而为之奋斗一生。

始皇大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乃使秦灭六国,统一华夏。

佑我中华两千余年,其终为后事留下一笔笔文化宝藏。

我们学习圣贤,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方法。

黑暗中的摸索不如有目标的努力,即使在黎明之前的黑暗中奔跑,我们也要找到引导奔跑方向的那一丝曙光,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响一支蜡烛的光辉。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用永不言败的精神去努力奋斗,寻找适合自己的光明大道,并加以坚持,乃人生之大幸。

夫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知道自己曾经的错误,并以此借鉴,改正自己,并大踏步地向正确道路前行,找到目标,找到方向,即便再黑暗也能从容走向黎明。

这正是史记告戒我们的精华之所在。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读完史记有什么用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