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出炉,京东物流2021年营收破千亿,外部客户的收入占了多少?

年报出炉,京东物流2021年营收破千亿,外部客户的收入占了多少?,第1张

565%。

京东物流以一种非常迅速的发展状态,成功的获得了外部用户和一体化供应客户。随着客户总量的不断提高,京东快递成功获得了大量的收入,并且总收入已经突破千亿元

根据相关媒体发布的数据,外部用户共同为京东物流带来了591亿元的收入,该收入已经成功占据了超过50%的营收入比例。这不仅可以凸显出京东物流发展外部用户的决心,还能够真正显示出京东物流未来发展前景。

外部客户数量增加,有效的保证公司拓展更加广阔的物流市场

京东物流刚开始发展时,许多消费者并不认可该公司的发展状况,毕竟四通一达的物流体系比较完善,更具优势。随着行业的不断变化以及快递服务行业迎来了改革点,京东物流凭借着巨大的行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成功完成上市。随着该公司外部用户的不断增加,从很大程度上促进该公司拓宽用户市场。

京东物流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该公司总能获得更快的发展优势。京东物流背靠京东公司,一体化供应客户成为京东物流公司发展的基础。上市之后,京东物流公司真正展现了大型公司发展的无限前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公司还会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行业优势,并且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京东物流以快速和安全的口号获得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再加上该公司已经与许多外部客户签订合同,收入占比高达565%。未来,京东APP在不断地吸引更多的用户,而京东物流也可以凭借着用户优势占据良好的行业优势。

京东被曝大裁员20%

京东被曝大裁员20%吗,据网传的一份文档显示,此次裁员覆盖业务线较广,多个板块的多个事业部都设置了裁员比例,多数在 10%~30 之间,京东被曝大裁员20%。

京东被曝大裁员20%1

近日,社交平台上一份致京东员工的“毕业须知”引起热议。有多名认证为京东员工的网友发声,京东多条业务线正在裁员,并分享被裁经历。“京东裁员讨论互助”,一时间也上升为该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九派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员工都在社交平台反映,这一轮的裁员比例较大,且要求被裁员工最迟本月底离职。而据网传的一份文档显示,此次裁员覆盖业务线较广,京喜、京东国际、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科技等多个板块的多个事业部都设置了裁员比例,多数在10%~30之间,其中京喜广东战区裁员比例更是高达100%。

京东方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此轮裁员只是业务板块的正常优化,京东主体业务依然健康发展。对于网传的文档,该相关人士称,尚未看到,不便回应。

1裁员忽然而至,被裁员工:压力特别大,濒临崩溃

“今天被谈话,7年半,让31号走,赔偿N+1,看了协商离职协议,当场就可签字。我说需要考虑下。”

这是一名京东员工在社交网络的留言,对于忽然而至的裁员,显然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而更多的被裁员工,则表达了被裁后的焦虑:社保缴纳到何时、期权股票能否兑现、年假如何折算……他们当中,有些是干了7年以上的老员工,有些则是刚入职不久的新员工。一名被裁员工告诉九派新闻记者,“现在压力特别大”“要崩溃”。

据华尔街财经报道,有京东内部高层人士透露,目前裁员确已启动,涉及京东零售、京东国际、京喜等多个业务部门,目前人力资源部门在约谈各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并给出明确的裁员比例,要求各负责人尽快“动手”终止与下属员工的劳动合同,3月31日为此轮离职的最后期限。

2裁员被美化为“毕业”,网友:说好的“不开除任何一个兄弟”呢

伴随着裁员消息满天飞,京东的一纸“毕业须知”,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热议。

九派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份“毕业须知”,实际上是京东的离职指引。内容包括离职后社保公积金、人事档案等如何办理,以及申请背景调查、签发离职证明该走什么样的程序等。

对此,不少网友指责京东把裁员美化为“毕业”,颇具讽刺意味。更是有网友翻出刘强东多年前“不开除任何一个兄弟”的公开表态,认为京东裁员是自打耳光。甚至有网友指出,京东把裁员美化为“毕业”,和马云的“向社会输送人才”,讽刺性不分伯仲。

记者注意到,有人提及这份名为“毕业须知”的离职指引,其实一直都存在,并不是这次裁员潮才出现,以前离职的同事都会收到。只不过,这次裁员,被裁员工怨气比较大,“毕业快乐!恭喜您从京东顺利毕业!“的表达就显得比较刺眼。

3巨头收缩“止损”,财报:单季亏损52亿,全年净亏损36亿元

3月10日,京东发布2021年及第四季度财报。营收表现可圈可点,但亏损也很严重。

财报显示,京东2021年全年净收入达到9516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四季度净收入为2759亿元,同比增长230%。

财报也显示,第四季度,京东单季就亏损52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43亿元。四季度的亏损,也导致了京东2021年全年的净亏损达到36亿元。

其中,新业务方面京东四季度在这方面经营亏损32亿元,同比扩大546%,环比扩大52%,而整个2021年在这方面已累亏近106亿元。据中信证券分析,京东新业务亏损的大头就是社区团购京喜拼拼和面对下沉市场的京喜。

而这次“裁员潮”波及人数最多的,也正是京喜这个业务条线。并且,从裁员覆盖多个业务板块来看,京喜之后,京东其他业务线也正在开始优化。有业内人士分析,裁员的动作,或意味着京东正在收缩战场。

“京东不追求单一指标的快速增长,而是关注整体业务增长的健康度和可持续性;其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将会摒弃依靠补贴等粗放的流量型增长方式,而进入到精细化运营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大环境中,京东的用户增长和运营面对着’长坡厚雪’。”财报电话会上,京东集团总裁徐雷曾这样描述京东的战略方向。

京东被曝大裁员20%2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愈演愈烈。近日,社交平台上一份致京东员工的“毕业须知”引起热议。有多名认证为京东员工的网友发声,京东多条业务线正在裁员,并分享被裁经历。

(来源于网络)

而据网传的一份文档显示,此次裁员覆盖业务线较广,京喜、京东国际、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科技等多个板块的多个事业部都设置了裁员比例,多数在 10%~30 之间,其中京喜广东战区裁员比例更是高达 100%。

另据界面新闻报道,不少员工自 3 月 21 日后陆续被部门领导与 HR 约谈,被要求于 3 月 31 日离职。由于未能做到提前 30 天通知,京东给出了“N+1”的赔偿方案。

据九派新闻报道,有人提及这份名为“毕业须知”的离职指引,其实一直都存在,并不是这次裁员潮才出现,以前离职的同事都会收到。只不过,这次裁员,被裁员工怨气比较大。

对此,京东方面相关人士称,此轮裁员只是业务板块的正常优化,京东主体业务依然健康发展。对于网传的文档,该相关人士称,尚未看到,不便回应。

京东被曝大裁员20%3

在年报公布后没多久,东哥还是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了!

面对着巨幅亏损和经济寒潮,京东这次裁员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只能感慨,互联网经济的“黄金时代”已经被结束,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网传裁员比例接近20% 京喜或成裁员重点部门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京东启动了新一轮裁员,京东已经是互联网巨头中最后一批裁员的企业,但是依然未能避免。

网传京东裁员详细清单:

近日,在多个职场类社交软件上,ID带有“京东员工”标识的一大波用户“积极发言”这也间接做实了传闻。

据媒体报道,京东内部高层人士透露,目前京东裁员确已启动,涉及京东零售、京东国际、京喜等多个业务部门,目前人力资源(简称“HR”)在约谈各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并给出明确的裁员比例,要求各负责人尽快“动手”终止与下属员工的劳动合同,2022年3月31日为此轮离职的deadline(最后期限)。

对于网传的“裁员比例高达50%”的说法,多个业务部门负责人称,不实!比如20个人的'部门,裁员人数为4人,比例差不多在20%左右。赔偿比例初步设定为N+1("N"指的是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多年经验且不愿具名的的京东集团HR人士向《花儿街财经》透露,实际上,京东每年都有优化计划(裁员计划)。只不过今年裁员比例高了些,和大环境有关。

京喜事业群成为重灾区,京喜事业群的裁员比例或在10-15%,甚至更多。36氪获悉,截至目前京喜事业群的员工总数在4000左右,照此换算,此轮京喜事业群的人员优化规模或在400-600人。

京东员工席卷各大职场平台

有京东员工在某职场平台晒出,京东给到的离职须知命名为毕业须知,开头的第一句这样写到

“亲爱的京东人,毕业快乐!恭喜您从京东顺利毕业!感谢一路相伴!”

京东想给自己和裁掉的员工留下了起码的体面,但是这样的文字游戏显然并不被买单。

在阿里巴巴二十周年庆的时候,马云在离任前曾提到过,他说,“希望30年后,阿里每年能向社会推荐输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参与社会建设。”

在很多人还在为马云的高风亮节鼓掌时候,突然有人反应过来,这不就是裁员嘛?

有意思的是,互联网巨头们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偶尔还会创造“新文学”,来看看这些互联网大佬对裁员的不同描述:

华为:放弃平庸员工。

腾讯:结构性优化。

百度: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蔚来:局部优化,提高运营效率。

科大讯飞:提前吃饭的员工需要被优化。

京东:淘汰掉因身体原因不能拼搏的员工。

马云:未来阿里巴巴每年将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在市场化经济下,企业雇佣和裁员本就是正常市场化行为,虽然感情上不能接受,但是现实情况就是企业必须为了自己的生存做出调整。

过去这批互联网巨头本人看作是铁饭碗、金饭碗,但是在“寒潮”之下,它们现在也同样难以为继。

从网络上的反馈来看,很多人反感的第一不是裁员本身,而是互联网巨头们的阳奉阴违,即便裁员也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另一方面则是突然的暴力裁员,有的甚至连起码的补助也不想给予,这对于员工而言,尤其是那些迈入中年的员工而言,无疑是“赶尽杀绝”。



作者/星空下的大橙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老韦和老高是橙哥的两个朋友。原先他俩是一家首饰电商的同事,2013年结伴辞职创业,创建了自己的电商首饰品牌,在几个电商平台的销售额都不错。最近橙哥和他俩聊天的时候,问了问他们业务进展如何。我本以为疫情影响了首饰这种非刚需的销售,没想到他俩说起去年经营的还挺不错的,因为京东给业务带来了惊喜。他们的京东旗舰店全年销售额达到1700多万,比上年增长了一倍多。两人言之凿凿地告诉橙哥:“21年我们计划做个2500万,基本上这是我们在京东的天花板了。”结果今年开年以来业绩好到飞起。这哥俩顺风扯满蓬地把目标上调了1倍。


应该说,在京东多年来“以技术赋能供应链”的坚持之下,这样的创业故事绝非个例。



3月11日,京东(JDUS)发布了2020年财报,营收数据很好看:



这份成绩单有两点值得注意:

京东的服务收入除物流之外主要是 信息服务 。服务收入增长比整体营收快这么多,物流服务的增速是快于营销服务的,是越来越多商家的认可了京东的信息服务。说到信息服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广告费和流量费。但实际上京东信息服务的内涵非常丰富。



举个例子,冰箱是一个市场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品类,而京东技术团队通过大数据技术发现用户在选购冰箱时搜索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已经由传统的“大容量”和“省电”等变成了“高端食材保鲜”。这种需求变化被反馈给美的(000333),后者针对性地研发出果润维C冰箱。这种冰箱通过减缓果蔬新陈代谢达到优秀的保鲜效果,所以即便定价比普通冰箱贵一倍也非常好卖,仅半年时间销售占比就超过了10%。去年双十一首日,美的冰箱在京东的销售额超过 12亿 ,同比增长 96% ,据说美的冰箱电商部长非常兴奋。


不只是大品牌在京东的帮助下找到新蓝海,中小商家同样收益。去年受疫情影响,国内许多主做出口的中小型拖鞋厂压力山大。京东旗下的社交电商京喜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建议这些商家针对国内冬季市场做皮棉拖鞋。双十一期间很多商家的新产品一上市就爆麦卖,其中成绩最好的一家卖了 15万单 ,远超5、6万的预期(跟橙哥朋友的情况很相似)。商家有钱赚,京东的收获自然也不会小。

而且,这不仅仅是赚钱的问题。数量众多的京东商家的数量足以带活整个供应链。 据测算,目前京东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经高达 1800万人



这种从需求出发提供产品建议、销售预测、库存管理等C2M服务是 京东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 的价值体现。


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数据技术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是零售创新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与传统供应链或一般意义上的智能供应链相比,京东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有几个特点:

2020年双十一,超过55%的品牌商选择与京东进行数据协同,京东每天给出超过30万条智能决策,帮助数百万种商品提升销售。双十一期间京东总共卖出 上亿件 C2M商品,整个2020年京东C2M商品销量同比大涨 654% 。数据说明京东自2017年开始的全面向技术转型的发展战略取得了初步成功,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建设初见成效。成功背后是3年来超过 600亿 的研发投入、高达 18万人 的研发队伍和庞大的自建物流体系。

这个物流体系实现了全国92%的区县、83%的乡镇24小时送达,不仅持续改善老用户的体验,也成为京东争夺新用户,尤其是争夺下沉市场的利器。根据年报,2020年京东月活新增 11亿 月活用户,其中 80% 以上来自下沉市场。


技术持续创新,用户不断增加,带来的就是库存周转时间越来越短。2020年四季度,京东库存 周转天数 从三季度的34天进一步下降至333天。要知道京东平台自营产品的品类有数百万,这种供应链效率妥妥的全球领先。有一个数据年报没说:自2015年启动农村电商战略以来,京东平台农产品交易额已经超过 5800亿 ,农产品电商以生鲜类时效性消费居多,对供应链的需求主要就是三点:效率,效率,还是效率!


所以,建设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的过程,也是京东从“消费互联网”转变为“产业互联网”的过程,


当然,京东的电商战略拼图仍不完整,比如其社区团购的布局在友商来势汹汹的攻势面前就略显仓促。但电商的竞争总归还是个供应效率问题,京东凭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后来居上的胜算不小。



2007年至今,中国 社会 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从184%下降到147%,成绩斐然,但是对比发达国家平均7-9%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按照我国每年40万亿以上的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意味着每年2万亿以上的节约空间,这也正是财报中提及的数智化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所在。京东在年报中明确提出公司希望以“数智化 社会 供应链”,把这个数字降到10%以内。应该说,2020年财报中最亮眼的并不是优秀的增长数字,而是京东如何在建设智能供应链、降低全 社会 物流成本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电商比拼的就是效率, 科技 赋能之后,谁效率更高谁就赢得了投资者。从这点看,京东的潜力还很大。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科技 企业凭借其自身产业优势,在全国土地交易市场上显得格外活跃,其拿地规模愈加不可小觑。

6月3日,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发布了一则土地交易信息:广东京东都市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京东”)以106亿元拿下了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从挂牌公告来看,该建设用地的用地面积为3757万平方米。据天眼查显示,广东京东正是由京东集团(55%)、都市智能集团(35%)、雁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10%)共同组建。

京东、华为、小米拿地版图

京东6月3日拿下的地块编号为2019WT034,由三块工业用地组成,占地面积约376万平方米,出让年限40年,要求产业类型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竞拍要求,项目自投产之年起,每年产值不低于280亿元。此外,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200亿元,投资强度不低于 15000元/㎡。项目投产第二个完整年度起,每年财政贡献不少于25亿元(如分期建设,一期投产后第二个完整年度起,每年财政贡献不少于4500元/㎡)。

京东2019年一季报显示,京东在全国运营着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建筑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

除京东外,华为、小米也频现土地交易市场。

2019年1月15日上午,华为“一口气”在松山湖拿下四宗工业用地。合计占地32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以来,华为凭大股东的身份,以东莞绿苑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名字,通过招拍挂市场,已在东莞松山湖拿下24宗地块,华为东莞版图不断扩大。从华为在松山湖拿下的二十多宗地块的土地性质来看, 10宗限价住宅用地、8宗工业用地、5宗科研用地、1宗仓储用地,为华为继续在东莞深度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至今华为在东莞松山湖的版图面积逾160万平方米。

2019年5月21日,小米 科技 以2亿元的价格竞拍下南京建邺区的一幅地块,单位地价3357元/平方米,规划用地总面积为6271276平方米,实际出让面积为5956999平方米,土地用途为科教用地。

2018年11月5日,小米和华润置地以2657亿元的底价摘得北京昌平区沙河镇一宗公建混合住宅用地,总用地规模468万平方米,总建筑规划面积1372万 平方米,成交楼面地价为19356元/平方米。2018年8月30日,小米竞得武汉光谷中心城区域的P(2018)073地块。该地块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九峰一路以南、光谷五路以西,土地面积约为28万余平方米,将用于建设小米武汉总部大楼。

科技 企业拿地仍以自用为主

事实上,几大 科技 企业拿地后仍以自身企业发展需要为主,但其规模却不得不让人瞩目。

2014年,京东在东莞麻涌投资20亿,建成全球电商领域唯一的机器人自动分拣中心。

2009年,京东开始正式在全国购买仓储用地,拿下江苏宿迁、上海嘉定两地共计约37万平方米的土地;2010年,京东买下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面积约13万平方米土地,计划建造亚洲最大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2013年,京东与重庆市签约,投资约20亿元在巴南区建设集物资集散、仓储加工、城市配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产业园;2014年,京东与广东揭阳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德金属生态城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同年,京东还计划总投资70亿元在武汉新洲阳逻开发区建立华中物流基地,规划用地约85万平方米。2015-2016年,京东则布局了海南与合肥双凤开发区,项目占地共计约61万平方米,分别为京东(海南)运营中心项目以及安徽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

2017年,京东便加快布局物流产业步伐。3月起,京东布局肇庆、济南和南昌,项目占地共计超过82万平方米;4月,京东在广东汕头投资2亿元建造“互联网+产业园”模式的新型产业园区,占地666万平方米;5月,京东在西安计划投资205亿元,建设全球物流供应链总部和全球无人系统生产基地;8月,京东再次布局北京,以385亿元竞得北京经开区商业地,建面为26万平方米。

京东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在30个城市获得了土地使用权以建设自有仓储设施。截至2018年底,京东累积花去了142亿元来获得土地使用权、建设仓储设施和购买相关设备。据楼市资本论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8月,京东已在全国拥有土地9285亩,估值千亿。

从土地性质来看,除少部分是住宅用地外,小米、华为、京东拿下的地多为非住宅用地,其中包括工业工地、商业用地和科教用地等,满足其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而至于该类企业是否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否认了该说法,她表示,从目前的拿地状况来看,是企业基于业务出发的经营行为,并不是真正进入了房地产开发领域。

专家: 科技 企业拿地未来可能进一步强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当前此类 科技 企业的拿地情况看,说明很多企业这两年 科技 产业发展不错,无论是从自用还是出租,亦或是通过此类土地形成产业集群等,实际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当前对于此类企业来说,跨界拿地也成为土地交易市场中的一个相对显眼的现象。

严跃进认为,房地产业务未来发展过程中,和 科技 的创新合作会强化。不排除未来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方面形成发展,这都会使得 科技 企业会积极涉足,进而在拿地方面也有所侧重。

郭毅认为,这些大型的企业落地到某些中小型城市之后,在拿地的成本上,政府会给予较大的优惠。尤其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该类企业甚至可能零成本拿地,或者会得到一定的补偿。所以能够以一个相对较低成本来获得自己的经营场所,从企业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年报出炉,京东物流2021年营收破千亿,外部客户的收入占了多少?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