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钢琴曲大小提琴曲买什么样的音箱好

常听钢琴曲大小提琴曲买什么样的音箱好,第1张

楼主的价格差多了,200元以下基本上就没有木制的,全都是大塑料,仅仅作为扩音设备使用,更谈不上音色,即便有低音炮,低音炮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2000元左右还是有不错的可以选择的,楼主偏爱小格流水般的田园古典乐、悠雅宛约的独奏乐等这类古典音乐。故应选择欧洲的音箱,或者是美国东部的音箱,东部地区生产的音箱诸如INFINITY(燕飞利仕)、Westlake , Audio(西湖)等品牌,则兼有柔和细腻与宽广明亮之风格。无论音乐的解析力、速度感、音场定位与松香味都明显区别于西部音箱而在欧州和远东地区大受青睐。 英国音箱具有典型的欧洲皇家血统,音色柔美甜润,造型端庄素雅,华而不艳,天然木皮中透出一种温文尔雅的贵族绅士风度。数款世界级的老爷车音箱――Rogers(乐爵士)、Spendor(思奔达)、HARBETH(雨后初晴)就诞生于此。加上日不落帝国昔日的辉煌和中世纪文明的潜移默化,更兼伦敦潮湿多雾的地理环境和小桥流水般的田园牧歌,造就了英国声温柔、甜憩、细腻、稳重、斯文谈定。在家用Hi-Fi 甚至Hi-END领域中地位非常高,最适合表现古典弦乐和人声重放。至于国产精品音箱,本应也有“中国声”之说,最近有许多专家学者也在撰文炒作。可惜中国的音响业起步较晚,包括大多数在Hi-Fi发烧圈已有些名气的厂家也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介入真正意义的高保真音响,目前倘未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故而很难用什么“声”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然而短短的几年,国产精品音箱已有了质的飞跃,,但也只能用类似某国名牌而论,如惠威颇似美国声,而美之声战神系列和新德克经典系列,指南针系列更让人想到英国声(但也许爆棚和速度部份经英国正宗货色略强)。而小旋风、金琅则多多少少染了点欧陆风情:唯有张百良先生精心酿造的“苍海龙呤”书架箱风味独到,音色平和中性,细腻高雅,温柔而又不失豪放,外观更是以中国传统土漆经多层打磨,古色古香、浑然天成,还真让人感觉到有点“中国声”的味道呢。相信以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有夏商至盛唐的扁钟古韵和鸿篇巨制的宫延音乐为其基础,更兼中国人特有的含蓄、内蕴、丰富多彩的感情和儒释道之“中庸之道”、“合二为一”、“无为而治”等传统文化精髓夜陶,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有世界公认的“中国声”应用而生。 至于怎么选择音箱,学问可多了,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于一对音箱的最初了解,可用“观、掂、敲、认”的步骤来鉴别,即一观工艺,二掂重量、三敲箱体、四认铭牌。从技术指标为判断音箱的优劣,,,好的音箱应该具有明显的个性,,,好的音箱应该是很耐听的 好的音箱能听到音乐背景中最细微的讯息,,,好的音箱能让您听出准确的声像定位,,, Hi-Fi音条与AV音箱并没有冲突几百元左右的 可能sony的会好一些 , 真正入门级的价位应该是在2000元左右, 楼主想要一个好音箱 楼主还是要再舍得花点金子的 楼主了解了吧 不懂得再可以问我

宿迁三大板块PK,谁是最大“黑马”?

宿迁房产网
写在开头:
宿迁主城的房价已经不低,老城优质学区的加持,早已成为宿迁买房的第一梯队。市府等板块商业、学校、公园的逐步落地,房价也日益高企。
中心区外扩的情势下,宿迁东部是不是也迎来了机会?其他板块是否有新的价值驱动?宿迁未来还有哪里?买房到底该如何选择?
前两天,京东智慧城封顶的消息一出,有买房人坐不住了,开始对比京东(宿豫)与经开区。
同样属于现阶段的“价格洼地”,同样有“十四五”的最新布局。京东智慧城(宿豫)和开发区两大板块,谁的发展前景更好?我们几位同事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如果非要选一个,我选宿豫。”同事115肯定地说。
另一位同事116连忙表示:“我看好开发区。”
我还没来得及插话,同事008表示:“我觉得湖滨新区也可以。”
而他们也都各自给出了理由,下文将具体说明。
01三大板块万元以下房价分布
从统计到的数据看,万元房价以下仅有约20盘。宿豫区11盘,开发区7盘,湖滨新区2盘。
首先,看房价梯度,现在宿迁中心城区(暂不计洋河新区)房价万元以下就只能在宿豫区、开发区、湖滨新区3大区域寻找。
受主城等房价外溢挤压,宿豫区、开发区和湖滨新区的部分板块成为了宿迁刚需刚改客群的首选。
前文盘点过宿迁均价9000元/㎡以下的13家楼盘:
➽宿豫区 9千以下房源都在中心区域外围,均价区间在约6670-8760元/㎡。
➽开发区 9千以下房源都在北京路南侧,均价区间在6362-8379元/㎡。
➽湖滨新区 已经聚集奥园誉湖书院、佳源壹号院、恒大湖山半岛等新盘。其中,目前只有奥园誉湖书院在售,高层均价7661元/㎡,洋房8838元/㎡。
区域最新住宅地块在去年10月,由江苏运河置业有限公司拍得,楼面价2077元/㎡。
另外,9千-1万元/㎡之间的楼盘有7家,包括:
(宿豫区)铂悦澜庭、华鸿沁和园、书香水韵、和樾花园、华地学府名都、祥生东方樾(参考周边房价预计9千+);
(开发区)兰亭锦园
虽说以上都是刚需优选地,但买房难免要顾及到是否有一定升值潜力,这些后期逆袭的板块,谁会成为最大黑马?从这几个维度来看:
02空间布局
中强外扩,特色升级
➽经开区是构建“北融、东联、南拓、西优、中挺”的空间发展格局,这里面主要分两层来讲。
第一,“北融”。经开北向将与主城区、宿城新区、苏宿园区融合发展。
“北融”趋势已经率先在房价上有所显现。开发区北京路以北,越靠近主城等板块,房价越高,如兰亭锦园、黄金时代(尾盘)、富园时光印、钟吾正荣府等。
钟吾正荣府与主城区仅一条青海湖路之隔,高层12300元/㎡,与附近的宿城新区中南紫云集(高层均价12659元/㎡)仅相差300多。
另外,还有去年底土拍的碧桂园04地块,楼面价6528元/㎡,已赶超宿城新区地王新城云昱江山苑(楼面价5922元/㎡)。
第二,“中挺”。北京路以南,月亮湖片区、管委会、朱圩街、高铁片区“四个中心”提升区域中心的支撑能力,将是令人期待的潜力区。(此前已有文章说明,可查看链接回顾:全面开挂!2021宿迁这里人身价要暴涨!)
➽ 宿豫区,未来的板块功能划分已经非常明显。除了现在的城区部分继续作为政务、商务中心发展,更详细规划了高铁东站片区、科创小镇、梨园湾生态片区七大板块。宿豫发展将向东延展。
➽湖滨新区 的中心城区建设也做出了新的布局。根据规划,今年将着力开发晓店片区、上相湾片区、钟吾国际片区“三大片区”,以促进人气聚集。
横向继续开发“西部水产、东部农旅”两大板块。塑造滨湖特色,全力构建滨湖宜居新城。
03教育资源
各区兴建学校,教育资源扩充且均有优质品牌教育加持,都将迎来进一步升级。
➽ 开发区
开发区已有的学校近10所,青海湖路小学、黄河实小、厦门路学校(九年制)、金鸡湖路小学、古楚小学、富民大道学校(九年制)、宿迁中学分校
而今年将建的宿迁第一高级中学热度最高,近日有网爆其方案设计图流出,但由于官方尚未公示,是否已过审批不得而知。
➽ 宿豫区
昨日,宿豫区昆仑山路小学设计方案公示(前身:张家港骏马小学)。占地面积356162㎡,总建筑面积3305471㎡,建筑高度174米。
截止目前,宿豫已投用和规划的学校多达十余家,主要分布如下:
万达广场以南片区,有庐山路小学、黄山路初中(在建)、规划恒山路小学(规划)、昆仑山路小学、扩建升级的宿豫中学
洪泽湖路以北片区,宿豫第一实验小学、豫新小学、如皋豫新中学、燕山路初中(规划)
京东智慧城片区,目前有去年投用的玉泉山路小学,将建的玉泉山路初中,南外仙林校区(非公立学校)。
➽ 湖滨新区
湖滨新区目前有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晓店学校(九年制)、钟吾国际学校(非公立)等。
近日,宿迁与南通两地建立教育战略合作,湖滨新区或将再添一所优质学校——李庾南实验学校宿迁总校,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发展。
04生活服务等基础配套
商业、生态、特色产业全面开建,加速续建
➽ 今年,开发区的“1117” 生活服务配套即将开启。
1个商业综合体,1个星级酒店,1个高品质公园,7个城市之家。目前坊间对商业综合体早有传闻,不过其选址和品牌尚未官宣,还不能确定。
➽ 宿豫区,除了万达广场,还有一批商业、特色产业等将开建投用。
158米的京东智慧城成为宿迁第一高楼,项目占地309亩,总投资约40亿,近日已完成封顶。
宿豫金三角商业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集星级酒店、商铺、休闲区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预计2023年底完工。
2栋24层的电商双子楼,今年将开建;御江山生活广场预计今年下半年完工;还有绿城梨园湾小镇,袁家村·宿迁印象等特色生态产业
➽湖滨新区主打滨湖特色产业
继续建设骆马湖渔业风情村,以骆马湖区域产业融合湖区特色渔业生产、水产交易、商业街区等元素,打造集产业链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预计2023年底完工。
皂河龙运城,打造沉浸体验、演艺路秀、文博展示、餐饮商业、酒店度假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预计2022年完工。
总建面约10万㎡的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二期,预计2023年底完工。
还有华腾牧业田园牧歌农旅休闲区、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三台山东门外农旅综合体等。
05交通
交通建设新发展,从哪里到主城的速度更快,方式更多?
宿迁主城区的东侧、北侧外围水道环伺,如果是从湖滨或宿豫到主城区,基本靠桥梁连接。
一号桥、四号桥是宿豫区与主城的重要连接通道;运河文化大桥、引湖大桥、发展大道是湖滨新区与主城的连接通道。
而开发区到主城,可走发展大道,富康大道交通更为便捷。
此外,还有区域自身的交通发展规划也可作了解。
➽ 宿豫区
宿连高速去年9月底开工,宿豫至沭阳段工程正在推进中;
宿连航道一期工程正加速推进,通航后将“以水兴产”“以水兴产”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
合新铁路宿迁境内的总体走向已经披露,近日江苏省铁路办表态,合新铁路江苏段年内有望开工。
开发区、宿豫区、湖滨新区,都有正在逆袭的“黑马板块”,目前可能还有一些短板,但未来更多配套逐步落地之后,将是另一番景象。
说白了,买房无非就是了解规划,看看配套,量量距离,比比产品,摸摸口袋。了解大势之外,更要清楚自己的需求才好。
综上,现在的你更认同哪位同事的选择呢?
115⇔宿豫区
116⇔开发区
008⇔湖滨新区

刘绍棠,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独创作品。195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本命年的回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3年加入了中国。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翌年退学。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称誉为“神童作家”。1958年被划成“右派(最初,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右派”是指坐在议会右侧,拥护君主制与贵族特权的人士。今日,则是用来指强调民族主义、传统和宗教。部分人则用“右派”来称呼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并开除党籍。1979年恢复名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务。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1997年3月12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主要作品
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老师领进门》(选入人教版6年
级下册语文

刘绍棠
书)、《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节选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散文短论集《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其中《本命年的回想》已收录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夜光杯散文精选》等,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其中《老师领进门》已收录苏教版语文课本)
获奖情况
《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扎根乡土
刘绍棠四十余年的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他创作的洋洋600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早熟作家
刘绍棠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5月参加中国。

刘绍棠和挚友在北戴河
他从13岁就开始从事写作,并发表作品,立志要成为人民的作家。 他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他那时就想过一辈子肖洛霍夫式的田园生活,住在家乡写乡土小说。他以自己的家乡为基地,写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作品,受到作家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1952年元旦,《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他写的小说《红花》,在全国青年中反响强烈。当时他上高中一年级,团中央便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在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曾找刘绍棠谈过四个多小时话,希望他多写农村青年题材,并且让他到东北农村去采访。刘绍棠在东北住了两个多月,他把在东北得到的创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子里,换上他所熟悉的人物原型,开始构思他的小说《青枝绿叶》。这时,他就开始走上扬长避短的创作道路,即写家乡、写乡亲的乡土文学之路。
编辑本段鸟鸣启灵
52年放暑假时,他又回到家乡。那时村里搞了互助组,引起他的兴趣。他了解情况,进行艺术加工,

刘绍棠作品
产生了创作冲动,可是从何入手,一时捉摸不定。夏天晚上很热,他就在村外找个风凉空地,躺下睡,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他浮想联翩,苦苦思索小说的开头。这时,河边的树林里布谷鸟叫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那声音清脆悠远,动人心弦,更使他夜不能寐。突然,布谷鸟的叫声给了他灵感,从这里开头不是很有意境吗?于是,小说的开头就写男女主人公在布谷鸟叫声中相识于河边。《青枝绿叶》写成后,在《中国青年报》上以整版篇幅发表,后来被编进了高中课本。刘绍棠又以此为名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并因此一举成名。那年,他只有16岁。1954年他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他刻苦读书,文学修养日深,作品更有力度,在写作上他更加投入。他的文学欲特别强,写小说时,一动了笔就融进自己作品的情境中,随着人物一起喜怒哀乐,甚至痛哭失声,跟“跳大神儿一样”。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不懈
1957年他被错划成右派,被剥夺写作权力,先是在京郊铁路工地和水利工地劳动,后来回到家乡当社

胡耀邦与刘绍棠
员,一去就是20年。他扎根于芬芳的泥土中,收集材料,体验民情,不停地写作。家乡人民同情他,保护他,抚慰他,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给了他创作的动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趴在荒屋寒舍的土炕和炕沿上一字一字写出长篇小说《地火》、《春草》、《狼烟》等。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家家都搭了防震棚,夜间每户还须有一个人值班。他值班时也不忘写作,室内孤灯一盏,在大地颤抖时,他坦然处之,文思泉涌,笔不停挥。那时,他正在赶写第二部长篇《狼烟》。当发出地震报警时,他还沉浸在写作之中,人们招呼他才醒过梦来,持笔挟书从房门跑出来。他对于创作就是这样痴情投入。他曾写诗曰:芬芳故乡土,深深扎我根;运河水灵秀,哺育我成人。弄文违世情,无辜赤子心;仲永实堪伤,江郎岂才尽。……恶竹根除去,雨后发新笋;请君试目看,花开二度春。这诗写出了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不论环境如何艰难,遭遇如何坎坷,他绝不自甘沉沦,依然埋头写作。他说,在中国作家中,他有两个独一无二:一是所有作品都是写自己的乡土;一是先后在一个小村里生活了三十年。他把自己的笔伸向普通的农家。1979年重返文坛后,他又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他创作了《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27部作品,而且接连获奖,受到读者的欢迎,这些被誉为乡土文学的作品散发着田园牧歌式的清新优美,形成了他的艺术风格。
重新开始
他常说,作家要想到老百姓,别故意玩深沉、玩让人看不懂的东西,要写就写识字人爱看,不识字的

《刘绍棠全传》
人爱听的。所以他的作品有个性,老百姓爱读。从1984年到1988年,他先后写了《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十步香草》等七部长篇小说。1988年8月,由于他长年伏案写作,积劳成疾,突发脑血栓。经抢救治疗,除了他的左半部身体有一些不听使唤外,他的大脑和言语功能,以及用来握笔的右手,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大病之后的刘绍棠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定信念又开始写作了。1992年5月,北京通县建立刘绍棠文库,立了“人民作家、光耀乡土”纪念碑,表彰他为祖国文学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他说,我要重新从21岁开始,一刻不敢懈怠,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刘绍棠生在通州,长在通州,写的也是通州,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他创作形成的大量书稿、资料,充满乡土气息,既是刘绍棠几十年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也艺术地再现了通州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浓厚通州地方特色的档案珍品。刘绍棠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并曾表示将全部文学档案捐赠给通州档案馆。目前通州档案馆建有“刘绍棠文库”,收藏他的著作、手稿、书信、剪报、藏书、证章、证书、照片、实物等全部文学资料约1600余卷(件),这些资料是刘结棠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生动素材。
少年时期
刘绍棠从13岁就开始从事写作,并发表作品,立志要成为人民的作家。他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他那时就想过一辈子肖洛霍夫式的田园生活,住在家乡写乡土小说。他以自己的家乡为基地,写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作品,受到作家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1952年元旦,《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刘绍棠写的小说《红花》,在全国青年中反响强烈。当时他上高中一年级,团中央便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在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曾找刘绍棠谈过四个多小时话,希望他多写农村青年题材,并且让他到东北农村去采访。刘绍棠在东北住了两个多月,他把在东北得到的创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子里,换上他所熟悉的人物原型,开始构思他的小说《青枝绿叶》。这时,他就开始走上扬长避短的创作道路,即写家乡、写乡亲的乡土文学之路。一年放暑假时,刘绍棠又回到家乡。那时村里搞了互助组,引起他的兴趣。他了解情况,进行艺术加工,产生了创作冲动,可是从何入手,一时捉摸不定。夏天晚上很热,他就在村外找个风凉空地,躺下睡,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他浮想联翩,苦苦思索小说的开头。这时,河边的树林里布谷鸟叫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那声音清脆悠远,动人心弦,更使他夜不能寐。突然,布谷鸟的叫声给了他灵感,从这里开头不是很有意境吗?于是,小说的开头就写男女主人公在布谷鸟叫声中相识河边。《青枝绿叶》写成后,在《中国青年报》上以整版篇幅发表,后来被编进了高中课本。刘绍棠又以此为名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并因此一举成名。那年,他只有16岁。1954年他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他刻苦读书,文学修养日深,作品更有力度,在写作上他更加投入。他的文学欲特别强,写小说时,一动了笔就融进自己作品的情境中,随着人物一起喜怒哀乐,甚至痛哭失声,跟“跳大神儿一样”。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感染力。
写作情怀
1957年刘绍棠被错划右派,剥夺写作权力,先是在京郊铁路工地和水利工地劳动,后来回到家乡当社员,一去就是20年。他扎根于芬芳的泥土中,收集材料,体验民情,不停地写作。家乡人民同情他,保护他,抚慰他,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给了他创作的动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趴在荒屋寒舍的土炕和炕沿上一字一字写出长篇小说《地火》、《春草》、《狼烟》等。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家家都搭了防震棚,夜间每户还须有一个人值班。他值班时也不忘写作,室内孤灯一盏,在大地颤拌时,他坦然处之,文思泉涌,笔不停挥。那时,他正在赶写第二部长篇《狼烟》。当发出地震报警时,他还沉浸在写作之中,人们招呼他才醒过梦来,持笔挟书从房门跑出来。他对于创作就是这样痴情投入。他曾写诗曰:芬芳故乡土,深深扎我根;运河水灵秀,哺育我成人。弄文违世情,无辜赤子心;仲永实堪伤,江郎岂才尽。……恶竹根除去,雨后发新笋;请君试目看,花开二度春。这诗写出了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不论环境如何艰难,遭遇如何坎坷,他绝不自甘沉沦,依然埋头写作。他说,在中国作家中,他有两个独一无二:一是所有作品都是写自己的乡土;一是先后在一个小村里生活了三十年。他把自己的笔伸向普通的农家。1979年重返文坛后,他又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他创作了《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27部作品,而且接连获奖,受到读者的欢迎,这些被誉为乡土文学的作品散发着田园牧歌式的清新优美,形成了他的艺术风格。1988年8月,由于他长年伏案写作,积劳成疾,突发脑血栓。经抢救治疗,除了他的左半部身体有一些不听使唤外,他的大脑和言语功能,以及用来握笔的右手,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大病之后的刘绍棠凭着自己的顽强的毅力和坚定信念又开始写作了。1991年7月,国务院授予他“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5月,北京通县建立刘绍棠文库,立了“人民作家、光耀乡土”纪念碑,表彰他为祖国文学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他说,我要重新从21岁开始,一刻不敢懈怠,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
与胡耀邦
展露头角
1951年,刚满15岁的刘绍棠写出了他崭露头角的小说《红花》。稿件寄到《中国青年报》后,受到该报编委兼文艺部主任柳青的赞赏。经与陈绪宗总编商定,这篇小说被特别安排在1952年元旦刊出,还破格以整版篇幅一次刊发,并加上编者按语大力推荐。这篇小说的发表,引起了文艺界和广大读者注意,刘绍棠由此获得团中央的着重培养,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从此以后,胡耀邦多次与刘绍棠谈话,内容包括创作和做人……刘绍棠视胡耀邦为可尊敬、可信赖的师长。有意思的是,其中胡耀邦说刘绍棠“不请不来”、“请也不来”的一次谈话,值得人们深思回味。
加入作协
1956年3月,经康濯和秦兆阳两位作家介绍,刘绍棠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会员。由于仰慕苏联著名作家萧洛霍夫,刘绍棠便准备走萧洛霍夫专写自己家乡风貌的道路,希望以自己的作品,描绘出自己家乡京东北运河农村20世纪的风貌,留下家乡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为此,在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之后,刘绍棠马上坚决要求从事专业创作。经胡耀邦及团中央批准,他从1956年4月起专事创作,不拿工资,全靠稿酬生活。
矛盾
刘绍棠从事专业创作后,回乡挂了一个乡党委副书记职,以便体验生活。当时刘绍棠创作势头正顺风扬

通州名人刘绍棠
帆,不免有些年轻气盛。1956年春天,全国青年创作会议上,刘绍棠带头发言,对当时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发表了一通意见。大会的一位负责人,将此事告到了团中央。团中央的一位书记要处分刘绍棠,可胡耀邦不同意。这事闹得很大,又牵涉到不归团中央管的文艺界,胡耀邦便把刘绍棠找去谈话。他在肯定了刘绍棠一些观点还不错的同时,又批评他不应当在大会上不冷静;还说这是延安时期“轻骑队”的作风;同时批评刘绍棠不该口出狂言,攻击文艺界领导……刘绍棠认为胡耀邦听到的一些情况反映,与事实有出入,便当面争执起来。胡耀邦见刘绍棠这么不接受批评,也发起火来,这次谈话不欢而散。末了,胡耀邦仍严厉地告诉刘绍棠:“今后你少参加那些活动,一年要读1000万字的书,向我汇报。”1957年春天,毛泽东提出“大鸣大放”的口号,文艺界也变得十分活跃起来。刘绍棠年轻,又爱放“炮”,许多座谈会都请他参加。他自己也毫不客气。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5周年时,刘绍棠发表文章,提出毛泽东文艺思想应当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对于已经过时的“策略性理论”(即某些具体做法),不应守旧地,片面地,机械地执行。
言论遭反对
刘绍棠的言论遭到了郭沫若、茅盾、周扬等文艺界领导的严厉批判。毛泽东在他的文章中,也先后多次提到刘绍棠。“反右”斗争开始后,年仅21岁的刘绍棠,便成了“代表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反党典型”,戴上了三类右派分子帽子。就在这样的非常时候,胡耀邦又找来刘绍棠,对他的行为予以了教正;对他的未来,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刘绍棠到了机关一个小会客室后,胡耀邦立即从沙发上站起来,和他紧紧握手,眼里闪动着慈爱而又戏谑的神情突如其来地问道:“刘绍棠,有没有自杀呀”刘绍棠一愣,很快地断然一摇头:“没有!”胡耀邦追问:“有没有想过自杀呀!”“没有!”刘绍棠仍然摇头。到了晚年,刘绍棠才在一部书的题记里这样写道:“当时主持‘反右’斗争的一位,在一次讲话中说要将‘右派分子’杀一批、关一大批。我自知难逃监狱、刑场这一关,曾经准备自杀,不愿死在自己人的 *** 口下。1958年3月受到处理,胡耀邦问我可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我没有说实话。这是因为,已经传达和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对于‘右派分子’一个不杀,基本不抓。那个时候,员不管是何原因,自杀就是叛党。我虽已被开除党籍,但在胡耀邦面前仍然自以为是员,也就以曾有自杀的念头为羞耻。”
结交
胡耀邦听到刘绍棠的表白之后,打了个手势,叫他坐到自己身边,把茶几上的香烟推给他,顺口问:"为什么连自杀都没想过呢"刘绍棠不假思索地回答:"五年后,我在哪儿摔倒,还要在哪儿站起来。"突然,胡耀邦提高了嗓门,几乎有些口吃地喊道:"好……好样的!二十年后,还……还是一条好汉!"这里虽然用了一句民间俗语,但了解党内斗争残酷性的胡耀邦,是深知这场运动的严峻程度的。接下来,胡耀邦脸沉下来:"刘绍棠,你知道你为什么犯错误吗"刘绍棠低下头,把毛泽东、陆定一、郭沫若、茅盾、周扬等人批判他的一些话,拉出来作为回答:“我……一本书主义……堕入个人主义的万恶之渊……大反社会主义……”胡耀邦没耐烦听刘绍棠给自己倒罪状,一挥手打断他的话:“你……你……什么都不是,就是骄傲!”刘绍棠一听,不禁愕然,骄傲毛泽东等人认为是大反社会主义这样严重的政治问题,在胡耀邦这里成了个人性格的毛病,他直着眼睛张大了嘴。胡耀邦点了一支烟,态度平和了一些说:“你连我也看不起……不爱听我的刺耳的话,喜欢听那些吹捧你的人的话。”胡耀邦说的“连我也看不起”,是指刘绍棠1956年闹全国青年创作会议的事。刘绍棠并不承认:“我没有……没有!”胡耀邦神情很难过,长叹了一口气说:“去年春天大鸣大放,你如果跟我谈─谈,不会犯这个错误的。可是,你不请不来,请也不来。我的话不像某些人那么悦耳动听啊!”长久以来,胡耀邦一直关心刘绍棠的成长。1952年冬季,16岁的刘绍棠创作才华初露,胡耀邦就亲自找他谈话。并在第一次见面时就约定,要刘绍棠每年找他谈两三次话。可刘绍棠年龄小,又忙着创作,对谈话之类没多大兴趣,所以几年中一次也没主动找过胡耀邦,每次都是胡耀邦约他才去。这就是胡耀邦所说的“不请不来”。
“请也不来”
“请也不来”,是指1956年冬季的一个座谈会上,谈到一位老作家的─部作品时,刘绍棠与当时文艺界的领导发生了争执。事后不久,胡耀邦便找刘绍棠去谈话。刘绍棠知道要挨“克”,便找借口,就是不去。所以此时胡耀邦说他“请也不来”。临别时,胡耀邦爽朗地说:“刘绍棠,你还有什么委屈,什么要求,给你三分钟时间,赶快说吧!”“我只希望……不要把我开除出党,能不能……改为留党察看两年”此时刘绍棠已被开除党籍,说这话时已经泣不成声。 胡耀邦严正地说:“毛主席说了,对于党内右派是挥泪斩马谡,不能含糊。我把毛主席送给党内右派的几句话转送给你:‘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此为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你知道这几句话的出处吗”刘绍棠回答:“屈原的《离骚》。”“会讲吗”胡耀邦追问。刘绍棠没有吭声。胡耀邦解释说:“为什么过去的香花,现在变成了臭篙子,哪里有别的原因呵,不好好进行思想改造的缘故哟!我的车赶紧原路而回吧,趁着误入歧途还不远。”刘绍棠知道了胡耀邦的意思,赶紧点头。走到会客室门口,胡耀邦紧紧握了一下刘绍棠的手,另一只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最后这句话,刘绍棠记了20年。1978年,胡耀邦主管全国的平反工作。刘绍棠给他写信,他回信叫刘绍棠去谈话。一见面便说:“你哪里是什么右派,就是骄傲。”刘绍棠说起20年前的这句预言,胡耀邦仰起头想了想,说:“我这个人爱说话,到处说话,说过就忘了。我跟你谈过什么,早不记得了。不过,这句话肯定是我说的,只有我这个人那时才说这样的话。”刘绍棠被开除党籍后,回家乡劳动。1962年春天,他被正式宣布摘掉“右派”帽子。不久发表了他在60年代惟一的短篇小说《县报记者》。胡耀邦知道消息后,把他找到自己家里谈话,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刘绍棠此时不愿这么没单位地干呆着,便说想到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写作。胡耀邦马上拿起电话,打给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请他予以帮助。可事不凑巧,为了度过经济困难时期,当时无论工厂、商店、机关、学校、团体……都在裁汰冗员,等到刘绍棠户口转到北京,北京师范学院院长调动出任大使,胡耀邦也到陕西省委当书记去了。几种因素凑在一起,刘绍棠的户口本上职业一栏,仍只能填上“无业”。当时刘绍棠住在北京自己买的一所房子里,靠稿费生活,并大写其长篇小说《狼烟》,日子还算安宁。
文革时期
但1966年6月以后,北京及全国开始遭遇“文革”风暴。刘绍棠此时不敢出门,他的家人告诉说,胡耀邦被挂上大牌子恣意凌辱……连一个长期革命,忠诚党的事业的领导,都被如此对待,刘绍棠一个“摘帽右派”,日子还能好过这时,又是家乡的亲人接纳了他。在乡亲们的爱护下,他避开了“文革”初期的动乱,还写出了3部长篇小说。用刘绍棠后来的话说:“是民意使我得以幸免于难───人民是我的救命恩人,人民是我的重生父母。”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大部分作家才刚刚开始尝试“伤痕文学”,运用文学形式对“文革”进行批判揭露之时,刘绍棠便以一篇《蒲柳人家》,用淳厚的乡土风情和鲜活的文字,接通了文学与传统文化的脉络,给读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编辑本段忆刘绍棠
刘绍棠的好友、作家从维熙深情地说:“刘绍棠61岁去世,成为我们这代人心里难以弥补的伤痛。”
回忆年轻时与刘绍棠的交往,就像一场美丽纯情的梦。在他们都被打成右派的艰难时日里,两个人保持通信往来,从未间断。从维熙夫妇下放到外地,刘绍棠夫妇赶到车站送别,患难见真情,刘绍棠以淳厚和忠诚演绎他的人生。从维熙认为,刘绍棠的一生与大运河密不可分,他从生活的最精微细腻之处入手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他以文学感悟生活,消化成自己的情感,把自己感受的情感传达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是不多的。刘绍棠与沈从文、孙犁一脉相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是刘绍棠的北大同学,他对刘绍棠在晚会上能将三言二拍小说《乱点鸳鸯谱》倒背如流印象深刻,指出刘绍棠虽是天才,但他同时下过很大工夫。有人认为刘绍棠的作品“太土”,其实刘绍棠对外国文学是努力学习过的,他把肖洛霍夫作为自己的榜样。钱钟书这样评论过刘绍棠作品:“阅读欣赏刘绍棠的小说,就好比坐在各种名贵佳肴样样俱全的盛大宴会的餐桌旁边,每样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段宝林认为刘绍棠的文笔在中国作家中少有,刘绍棠的乡土文学传统应该得到继承。作家程树榛生长在江苏的运河边,小时候是刘绍棠的“追星族”,读中学时他就喜欢刘绍棠的小说,也做着作家梦,写信向刘绍棠讨教,与刘绍棠建立起友谊。令他深感遗憾的是刘绍棠未能完成他的史诗式的力作《村妇》三部曲便溘然长逝。 刘绍棠的妻子曾彩美,当初和刘绍棠在潞河中学一起上过课,并相识相爱的。她在会场上站起来,激动地说:“在我的心目中,刘绍棠是伟大的,超凡的。大运河的乡土乡亲养育了绍棠,绍棠没有忘本,用一生的心血创作了大运河乡土文学,奉献给大运河。他被称为大运河之子。他说过:‘如果我的名字与大运河相连,也就不虚此生。’”曾彩美对刘绍棠的故乡儒林村的父老乡亲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她说,没有儒林村的父老乡亲,就没有刘绍棠今天的成就。在刘绍棠最困难的时候,儒林村老百姓保护他没有受到冲击。十年浩劫中,在儒林村的土炕上,他创作了3部长篇小说。2007年3月12日刘绍棠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当地乡政府在刘绍棠墓地举办纪念仪式,召开追思会。

“小鸟天堂”又名“鸟的天堂”,是一个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小鸟天堂位于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江门市新会区天马村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它实际上是一棵长于明末清初水榕树,水榕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榕树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鸟树相依。

在1933年,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出了散文名篇《鸟的天堂》,并且巴金先生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小鸟天堂从此得名。

扩展资料:


传说中,在明朝时期,有一条村庄叫“天马村”,村里人口增多,食水不足。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江西的风水先生,他对村民说:从银洲湖经金牛头流来的水是淌金流银的,但这条河流不合适,河流向东,人物两空,要保平安,过好日子,就要在河中心造一个“墩”挡水。

村民按其指点,挖土运泥在河中垒起了一个“土墩”,土墩做好后,有位村民把一株榕树枝插在了土墩上。几年后,不知不觉这株榕树枝竟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并引来成千上万的鸟类栖息繁衍,最终形成了名闻天下的“雀墩”——“小鸟天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小鸟天堂

从前,村里有个磨坊,老板勤勤恳恳,干活不惜力。老板娘整天裹一条花边头巾,笑盈盈的。大风车的翅膀吱扭扭转,石头碾盘吞进金黄的麦粒,漏下雪白的面粉。生意兴旺,方圆十里的人都赶着毛驴驮着口袋,把麦子送来磨。

晚上歇了工,村里人凑到磨坊院子里聊天,有人吹起了笛子,有人唱起了山歌。磨坊老板端出自己酿的酒,慷慨款待乡亲们。磨坊,不仅仅让老板一家日子过得滋润,还给乡亲们都带来了快乐。

不幸的是,城里来了几个人,带着些钢筋铁骨的大家伙,盖起了厂房,门口写着几个大字:新机器面粉厂。新机器磨麦粒更快,出的粉更细腻,人们渐渐养成了把麦子送到面粉厂去的习惯,可怜的风力磨坊闲着没有活儿可干,被迫关门了。

奇怪的是,一段时间以后,风车的翅膀又继续在小山冈上勇敢地转动起来了。难道老板找到了起死回生的高招、又有生意做了?

老板是从父亲手里继承的这座磨坊,至今在面粉里生活了六十个年头,酷爱自己的行当儿。面粉厂刚创办时,他简直发了疯,在村子里奔来奔去,煽动周围的所有人,声嘶力竭地叫喊:

机器磨出来的面粉有毒! 机器磨出来的面粉有毒!

可是,没人听他的。老人恼羞成怒,把自己关在磨坊里,像一头野兽那样独自一个人生活,甚至连唯一的亲人——孙女小薇都不管。

可怜的小薇,父母去世后世上只剩下爷爷这么一个亲人,才十五岁,就不得不自己去谋生:当雇工,收庄稼,养蚕。有时候她的爷爷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拖着两条老腿,走四五里路,到她干活儿的地方去看她,远远地看着,一连几个小时,边哭边望着她……

当年磨坊老板何等有声望,穿的衣服鞋袜都很体面。现在呢?赤着脚,戴着一顶有窟窿眼的破帽子,腰里扎着一条拖着丝丝缕缕布丝儿的烂腰带。

村民们越来越猜不透他。很久以来村里就没有人再往他那儿送麦子了,可是磨坊风车一直像以前一样不停地吱扭扭转。晚上还能在路上遇见磨坊老板,赶着他那头驮着大面粉口袋的驴子。

如果问他生意好不好?他就乐呵呵地回答:“好着呢。谢天谢地,咱们不缺活儿干。”

如果有人继续追问他究竟从什么鬼地方弄来那么多的活儿,他会把一只手指头放在嘴唇上,郑重其事地回答:“嘘!别声张!”就再不肯说话了。

孩子们成群结队玩耍,经过磨坊时好奇地张望,看见门总是关着,风车一直在转,老驴子低头吃青草,一只瘦得皮包骨的大猫趴在窗台上晒太阳,凶巴巴地瞪着每一个视图靠近的人。

大家议论纷纷,谁都猜不出磨坊老板的秘密,但是大家都一致认为,在这座磨坊里装钱币的口袋比装面粉的口袋还要多。

然而日子一长,真相终于大白:

小薇和一个小伙子互相爱上了。小伙子的父亲欣然接受了这桩婚事,小薇那么可爱,谁会不喜欢她呢?可是,当小薇未来的公公上磨坊去提亲的时候,却吃了闭门羹。

磨坊老板根本不开门,未来公公凑近锁眼,低声下气把理由解释清楚。磨坊老板粗暴地冲锁眼叫喊,要人家滚回去,如果急着娶一房儿媳妇,很可以上面粉厂去找那些姑娘……

这一对可怜的恋人简直没法相信这是真的,他们手拉手跑到磨坊去,准备再次找磨坊老板好好谈谈。

磨坊的门是紧紧锁上的,但是老人临走把梯子忘在外面,两个孩子立刻爬上梯子,从窗子钻进去,看一看磨坊里究竟有些什么……

真是怪事!碾盘上蒙着厚厚的灰尘,房间空荡荡,没有一只口袋,没有一粒麦子,连墙上和蜘蛛网上都没有一点面粉。被磨碎的麦粒那种热烘烘、香喷喷的气味也闻不到,而以前磨坊里充满这种香味。

另一间屋子同样悲惨而破败:一张破床,几件褴褛的衣服,板凳上放着一块干面包,一个角落里有三四只破口袋,从里面漏出石灰渣。

这就是磨坊老板的秘密!他晚上在大路上用毛驴驮来驮去的,正是这些石灰渣……可怜的磨坊!可怜的老板!很久以前那些面粉厂就把他的最后一个主顾抢走了。风车翅膀仍旧在半空吱扭扭转动,但是屋子里碾盘却在空转。

两个孩子痛哭流涕地走回去,把他们看到的情况讲给未来公公听。未来公公听完以后心都碎了,他一分钟也没有耽搁,立刻奔去找左邻右舍,把事情三言两语地告诉他们,大家商定应该立刻把各人家里的小麦都送到磨坊去。

说干就干。整个村子的人都上路了,大家赶着驴子,排着长长的队伍。驴子都驮着小麦,这可是真正的小麦!

磨坊的门开得大大的。磨坊老板坐在一包石灰渣上,双手抱着头哭。他刚才回来发觉有人趁他不在钻进了他的家,发现了他悲惨的秘密。

他说:“现在我只有去死了……磨坊的名声给败坏了。”

驴子队伍到了门口,大家全都像是在从前那些好日子里一样大喊大叫:“喂!磨粉呀!”

瞧,口袋堆在门前,黄澄澄的好麦粒撒落在地上,撒得到处都是。

磨坊老板眼睛瞪得老大。他抓了一把麦子放在手心里,同时又笑又哭地说:

“这是麦子……老天爷……好麦子!让我好好看看。啊!我知道你们会回到我这儿来……那些面粉厂老板都是强盗。我必须赶紧去喂喂我的碾盘……它已经有那么长时间没有吃过东西了!”

大家眼睛里含着泪花,看着这个可怜的老人忙得颠颠的,奔过来跑过去。麦粒被碾碎了,精白的面粉扬起来飞向天花板。

从这天起,大家从来没有让老磨坊主缺少活儿干。后来有一天,他死了,磨坊也跟着停止了转动。这一次是真的停止了,永远停止了。

他死了,没有人接他的班。有什么办法呢?世界上凡事都有个终结。风力磨坊,就像河上的手摇木船、大街上的马拉公交车以及祖奶奶们有大花图案的礼服一样,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小说到此结束了。

先说一下作者吧,这篇小说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阿尔丰斯·都德,曾经读过中学的,应该记得初一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最后一课》,高一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柏林之围》,作者就是都德。能够同时有两部作品入选中学教材,可不多见,尤其他还是个外国作家。

阿尔丰斯·都德,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15岁时,父亲破产,都德开始到处打工养活自己,小小年纪饱尝人间疾苦。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代表作品有《磨坊书简》《小东西》《月曜日故事集》。

刚才讲给大家的故事,是都德的另一篇小说《科尔尼耶老板的秘密》。比起中学课本上那两篇更高大上的作品,这篇小说有点平淡,不过讲了一个名叫科尔尼耶的磨坊老板破产的故事。可是,从这个一百多年前的普通法国人身上,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熟悉的影子:

用手摇木头木头纺车纺棉线、用手摇烧炭密封小铁炉子爆米花、摆摊修钢笔兼在钢笔套上刻花刻字加以修饰美化、摆摊修补破雨伞破锅碗破鞋子、走街串巷扛着磨刀石吆喝磨剪子戗菜刀、走街串巷摇着拨浪鼓吆喝着卖日用品的货郎……有多少行业曾经辉煌一时,有多少行业曾陪伴我们成长,有多少行业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再也看不见

时代的发展给了我们更多选择、更好的替代品:

纺织厂花样繁多的新布料,代替了粗糙单调容易掉色的家织布;商店里玻璃炉子和家用微波炉制作的爆米花,比手摇炭炉爆出来的,更干净更好吃更方便快捷;一次性水笔真方便,用钢笔的越来越少,谁还去修钢笔呢?修补雨伞锅碗鞋子多麻烦,为啥不干脆买个新的?有了商场超市淘宝京东,哪里还有货郎的立足之地呢?

作为旁观者,偶尔念旧,喝茶闲聊的时候感叹一番,就结束了。可是对于千千万万个手工业者而言,他们的痛苦,却刻骨铭心。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篇小说如此细腻地展示了一个磨坊老板的经历,令人落泪。他试图挽回颓败的命运,先是叫嚷机器磨出的面粉有毒,又精心编造了谎言,用毛驴拖着石灰渣走来走去,制造生意兴隆的假象。

他所有的努力,不过螳臂当车。时代的巨轮呼啸而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一个不适应时代变化的人,都将被巨轮碾得粉碎。想要阻挡巨轮前进,回到田园牧歌式的小手工时代?怎么可能呢?

人类的痛苦,是被迫离开他原来的地方。

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名言。可以作为磨坊老板科尔尼耶行为的注解:

人都喜欢在站在原地,因为那是自己的舒适圈。可是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曾经他如鱼得水的领域越来越小,舒适圈越来越小,缩小成一个点,容不下一个人站立其上了。他将要被迫离开他原来的地方,他曾经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地方。

而他只会干这个,这是他唯一的谋生本事,如果不干这个,从头开始,也许能够找到新的办法,起码可以养活自己。可是他不肯,强烈地抗拒。他的见识和能力都极其有限,没办法支持他顺利走进新时代。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嘲笑他是个老顽固、老古董、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作为读者,完全有这个权利。可是,我一点都笑不出来,我反而只想哭。想想看,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可怜虫?甚至我们自己,在生活巨轮的碾压下,有多少次,面临着类似的身不由己的卑微处境?

但愿勤苦一生的老人,在天堂安息。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常听钢琴曲大小提琴曲买什么样的音箱好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