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第三方卖家突然没商品了

京东第三方卖家突然没商品了,第1张

一、要处理被下架问题,先得找准原因。导致京东商品被下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绝对化用语宣传违规。比如商品宣传中出现了“最佳选材”、“最优工艺”等字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2、商品介绍使用国旗图案。比如,某个商品从德国进口至中国,但是在宣传主图上,使用了德国国旗和中国国旗作为两个国家的标识。那么这就违反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一项:禁止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军徽。
3、商品专利宣传违规。比如某个商品在介绍中,使用了专利来作为宣传的卖点,但是却没有标明专利的种类。即商品专利宣传不规范,漏标专利种类和专利号。
4、对比贬低宣传违规。简单来说,就是宣传自家商品功效时,直接贬低、诋毁他人的商品/品牌。
5、医疗功效宣传违规。在我国的广告法中,医疗器械是不允许做广告的。任何商品在宣传时,也不能出现医用疗效性描述内容。
6、引用数据宣传违规。
二、那么弄清了被下架原因,该如何一一找到对应解决的办法呢?
1、对于绝对化用语宣传违规的下架。卖家要注意,在商品描述措辞上,避免使用最高级词汇,
2、对于商品介绍使用国旗图案的违规。卖家需要及时撤销,不得利用国家形象相关进行广告宣传。
3、对于商品专利宣传违规。卖家凡是使用专利来宣传商品的,必须清楚标明专利种类和专利号。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专利宣传基本公式=专利类别+13位专利号。
4、对于对比贬低宣传违规。卖家需注意,在宣传时,可以就客观统计数据进行对比,比如对比体积、重量、大小,并且这些数据需要有有效的资质证明或出处。不要为了烘托自家商品,刻意贬低别人的商品。
5、对于医疗功效宣传违规。卖家需要切记,普通商品不是药,不能误导消费者。
6、对于引用数据宣传违规。卖家需要修改商品的宣传引用词,引证内容必须符合三个合法因素:即内容不失真、出处不失实、范围/时间不失效。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双11这一个购物活动就是阿里巴巴率先搞起来的,在淘宝天猫先后推出了这项活动。如今双11成为了一个品牌,京东也过来插了一脚。导致阿里和京东进行了持之以恒的骂战,最终两方居然把知识产权局告上了被告席,两方都成了原告,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阿里集团声称,他们在2011年1月11日就将双十一文字商标进行了注册。2012年12月28日通过了注册。而京东却在2018年说,阿里集团其实在2015年12月到2018年12月3年期间,未使用过双十一的商标。按照我国商标法,京东向知识产权局提出应该撤销阿里注册的双11商标。经知识产权局经过复查,认为阿里在商品的网络售卖、推广过程是使用了双11的商标的,但判定阿里在商业管理辅助、商业信息等多项商业活动中没有使用双11商标。所以要撤销阿里在其余服务项目上面的商标注册。京东、阿里各打五十大板。

这样的和事佬判罚却激起了电商两大巨头的强烈不满,京东不服阿里维持双十一商标的注册部分,而阿里不服被注销的注册部分,两个巨头同时将知识产权局告向了北京的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局居然从审判机构变成了被告。

京东可谓是攻势凶猛,他们认为双十一对是对每年的11月11日购物节的习惯性表达,现在双十一购物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商活动,乃至现在的飞机、教育、餐饮等产业都使用上了双十一活动,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参与起来,不应该将双十一作为了阿里私人垄断的范畴。京东说阿里在推出双十一的时候,前面总会加上天猫双11这样的词汇,用的商标是天猫,而不是双11,另外阿里在使用双十一商标的时候,多数用的是阿拉伯数字11,而不是用的中文的十一。对于京东的咄咄逼人,阿里自然是不服的,阿里声称他们为了推出双十一这一品牌活动,在上面发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智力,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社会群体当中拥有巨大的广泛影响力,这是人所共知的。京东对阿里双十一标的抢夺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年,目前知识产权局开始跟阿里联合对京东作战,不管鹿死谁手,反映了我企业对商标权重视程度有了极大提升。

如果你有证据表明在那个外观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这个外观被公开就不怕。如果没有证据只能先走反诉该外观无效,针对该专利做一下专利权评价报告,找一家有经验的代理公司来提无效,由于外观专利是形式审查,即使拿了证专利权也不稳固,最后结果不一定是你赔钱的。具体的也可以继续问我

专利侵权首先得有授权的专利文件啊,不是产品跟产品比较,是产品跟授权专利比较啊。。。。。。所以说不能直接拿俩产品比较啊。。。。。楼上说源代码的那个应该是软件著作权吧。。。。软件著作权跟专利不是一个东西啊

淘宝乱价是一个令很多品牌商头疼的问题,很多人为了追求销量而恶意降低价格,扰乱市场价格。很多品牌的产品都是有严格的渠道来把控的,包括专供超市,专卖店,实体店。经销商也是签署了协议,都能把控。

如何管控淘宝乱价

总的来说,是通过侧面投诉的方式进行。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

1、知识产权投诉:

商标权:在网页的主图或描述图中有突出使用品牌商商标LOGO的现象,处理周期3-7天,链接下架,扣2分。

版权:在网页的主图或者描述图中有盗用官方文字的现象,处理周期3-7天,链接下架,扣2分(官方指的是公司官网,旗舰店,线上画册,美术作品登记证)

专利:外观专利,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

专利投诉需要提交资质,提供专利证书和专利评估报告,发明专利只需提供专利证书即可

2、假货投诉:

未生产:店铺等级低,长期不在线,处理周期3-7天,扣0-48分不等

真假货对比:通过信息层面的对比,以假货理由投诉(品牌名的相同型号发票)处理周期3-7天,扣2分

假冒厂名厂址:冒用生产信息,处理周期3-7天,扣2分

购买鉴定:通过购买的方式买到产品,制作假货鉴定报告以假货理由投诉,处理周期7-15工作日,相同型号产品链接全部下架,起扣12分,店铺屏蔽半个月

3、在线举报:

刮码、遮挡商标、类目错放、扩大宣传、销售禁品

淘宝开店成本低,哪怕是一个消费想甩掉手上的闲置物品都能在淘宝闲鱼上销售。淘宝挣脱了空间地域的限制,原来是一个县级的专卖店,只要是挂在淘宝上,那面对的市场就是全国了,扩大自己的销售市场谁都愿意去做的 。其次淘宝的个人C店也是没有店铺租金的、运营成本、所以很多经销商就不顾其他人跟品牌的利益,在淘宝上施虐低价。

传统的渠道,可能是通过约束线下的经销商大头就能遏制住。但是随着电商时代的迅猛发展,就就变成了一张网,这时候传统的方式就很难管控了。

淘宝乱价:指的是经销商或代理商在销售过程中,低于厂家规定的市场价零售的行为,按照市场平台不同,乱价可以分为线上乱价和线下乱价。线上乱价指的是在电商平台上所销售的产品低于市场零售价。线下乱价则是指的是经销商或者代理低于厂家规定的发价格串货市场的行为,在电商平台高速发展的今天,线下带动线上乱价情况普遍蔓延。

微商是有严格的代理制度,那产生乱价的根本原因就是:

1:小代理的加入:在公司和团队的宣传下,产品的知名度迅速增加,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微商人人能做,导致卖家比买家多。

2:大代理变成小代理: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商圈子,导致小代理手上囤货出不去,所以没办法进货,而大代理因为想发展更多的代理,想要急于套现,只能主动降低价格门槛,使小代理成为终端客户,大代理变成小代理,恶性循环!

3:淘宝低价导致小代理迅速死亡:市场零售价低于小代理进货的价格,小代理手上货出不掉。小代理消失后,大代理批发出不去,也不愿意零售,直到崩盘。

淘宝控价 淘宝维权 京东、阿里、天猫、淘宝平台控价及打击侵权行为,目前大多数的品牌在淘宝都有自己的授权店铺,绝大多数品牌线上的销售都是通过淘宝市场。但目前淘宝市场也是最令品牌方头痛的。假货、侵权、不正当竞争、串货、乱价这些严重影响了品牌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针对以上情况,大多数公司还不知道如何来管控。少数公司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的招聘相应的专员对淘宝实施监控,去和店主沟通。有的通过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发律师函。还有的通过经销商去管控。1,客服监控。这种管控的方式是最原始的方式。如果网上的品牌连接数不多,低价的也不是很多,前提是他们都愿意配合,那倒可以暂时管控乱价。2,发律师函。之前听过很多公司都在通过线下律师发律师函。我在想,如果别人卖假货,你可以去发律师函,或者通过法律等途径解决。别人店铺卖什么价格,既没有侵权、也没有犯法。你发律师函能有用吗只能是火上浇油,越管越乱。3,通过经销商管控我觉得是个很不错的方式。很多品牌的包装等都会有条形码、二维码之类的。可以去查经销商,但是我想说,很多C店乱价并不是经销商或者代理商的问题。我觉得很多经销商和品牌方一样。也是希望市场能平稳。很多C店的拿货方式也很多,你处罚了经销商,但不一定就能管控的了乱价的C店。综上所述,我们要去了解,为什么网上会有乱价存在,无非就是利益。有的为了新店开张搞点信誉、有的为了走量、有的是跟风、有的是被逼的下调价格。无非都是想更好的销售产品。那这些店主没有想到品牌的健康和长远发展。为了眼前利益,会做出降价、串货等有损品牌名誉的举动。很多店铺,特别是C店现在的竞争很大,一个好评、一个信誉对他们很重要。最终是为了有销量。但是这种自私的小农思想势必会损害整个市场和误导消费者。害人害己,更损害品牌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第三方卖家突然没商品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