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互联网加?

怎么理解互联网加?,第1张



人物介绍

隆雨

曾任美国上市公司UT 斯达康的高级副总裁、

全球首席法律总顾问及首席合规官

现任京东首席人力资源官及首席法律总顾问

本文根据隆雨女士在“互联网+”时代的法律创新——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法律政策论坛的发言整理。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京东也是承办方之一,虽然我是公司的CHO,但我的专业背景是法律,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到法律政策创新。我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从法律政策+的角度,从宏观领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当前,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凸显、有力推动网络消费、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移动端购物呈现爆发式增长、O2O引领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国际电子商务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等多重特点。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也在为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站台,并且提出了“互联网+”的新战略。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密集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等多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政策文件,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质检总局、央行等相关监管部门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关落实政策,李总理上半年6次考察调研,4次提“互联网+”,引发了各行业的广泛讨论。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热的话题,因为它不仅促进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新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同时也解决了就业等社会民生问题、为大众创业创新提供了环境,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同时,互联网+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促进着社会新面貌的形成。面对这个新趋势,我们看到了机会,也看到了挑战,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企业在战略、业务层面进行创新突破的同时,如何进行前瞻性的法律风险控制、如何管理创新业务、营造新业态下更健康的法律秩序。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也期待促进行业创新发展的互联网法律政策+。

接下来我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对“互联网+”的理解、以及“互联网+”对法律政策带来的挑战及如何进行法律政策+。

对于“互联网+”的理解

我们理解,“互联网+”是指互联网对传统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全面渗透、扩展和融合的过程,是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润物细无声”,以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效果。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一是“互联网+”的“+”不是“Plus”,而是“Convergence”。“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加长版,而是互联网的全面融合。

二是“互联网+”并非传统经济在互联网上的简单映射,也不是简单的将传统经济搬上网络的物理“在线化”,而是一种各要素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是“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信息化”,而是一种跨界融合、迭代创新的过程。是人人互联、人物互联、物物互联。

互联网+所带来的创新和变革

在京东部署互联网+这样一个过程当中,面对互联网不断跨界融合,迭代创新的新形式,在原来自由和信息高度透明互联网,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冲击呢?是对于线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冲击。对现有法律制度,监管框架,规则以及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挑战。互联网真正带来的是什么和解决了什么问题?

互联网真正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像京东全球购业务可以降低中间商加价,让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自由挑选海外商品;另一个案例是我们所说的O2O,就像58到家,保洁阿姨的资源和用户体验被放在网上,信息被千万个家庭分享。以前一个好阿姨可能仅仅是一个家庭或几个周边家庭知道,现在这个信息放在网上,上千上万各家庭可以看到并共享这个资源。这是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最典型的例子。

解决信息不对称最终会带来什么?

是社会效率的提升,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我愿意多花100块钱节省半个小时的时间,因为在这个时间里我所创造的价值会远远的超过100块。服务提供者和服务需求者直接相连接,也是效率的提升。互联网时代解决信息不对称,提升社会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冲击。如何做到法律政策+成为了我们新的课题。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的认识:

第一,法律政策空白+我们需要迅速研究系列法律空白领域,做到法律政策+。比如说,当前网络服务平台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信息分享的基础设施。但是,网络服务平台责任的法律性质和地位仍然有待明确,责任边界也有待清晰。此外,大家都在谈大数据,数据资源已经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谁拥有这个数据,就是一个金矿。但是,政府等公共机构所掌握的公共信息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利用?用户使用互联网产生的数据资源所产生的产品成果所有权如何归属?个人数据和商业数据的利用,数据处理规则和跨境数据流动等等问题,都有待立法予以相应思考。

第二,现有法律有待完善法律政策完善+。互联网+给业务创新和产业变革带来极大挑战。互联网金融、打车软件、专车服务(以前是黑车服务)甚至是政府所杜绝的,还包括移动医疗等比较敏感的领域。很多业务的创新模式挑战了原有监管规则,移动互联网APP形式已经将需求方和资源提供方链接在了一起,原有的一禁了之已经解决不了相应的问题,相应的配套法律亟需完善。再比如说,对于没有通过工商注册在工商监管以外的小商家,我们应该怎么管?如何进行电子工商登记注册?电子发票如何应用和推广等相关问题都有待修订和完善。

第三,是对于创新业务法律政策前瞻性思考+。随着电子商务新业务(类似O2O)的不断涌现,相应的法律指导迫在眉睫。举一个例子。我在京东除了法律总顾问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角色——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在最近成立的子公司“京东到家”的业务中就出现了“众包物流”这个新业态。什么叫众包物流?就是区别于正式雇佣配备三险一金的快递员,而是雇佣40,50,60后人群及广场大妈这样的闲散劳动力。对被雇佣者来说,他可以服务于多份工作,收入会比享受三险一金更有吸引力。从企业的角度,完全采用正式用工所产生的成本巨大并且难以计算。现有外包的法律概念和规定已经不能适用现有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下的用工模式。众包物流这种雇用形式在劳动法中也是空白。这就是创新业务带来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只有“变化”是不变的,这也迫使我们从法律政策层面提前做功课,前瞻性思考问题,提前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铺路。

互联网法律如何+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包括京东在内的众多互联网公司正在进行法律工作+的实践。我们非常需要国家在互联网法律层面给予更多引领和指导,既能为业务创新留出适当的空间,也能够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一个好的法律秩序,这是业界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今天有政府相关领导在这里,我们作为企业提出我们的倡议,喊出我们的呼声。

首先是,在政府监管层面做到空间+,创新+:互联网创新带来的未知已经大于已知,未来会不仅局限在人与物相连,人与人相连,最后物与物相连。在互联网业务创新和产业变革法律政策的完善方面,我们希望监管部门可以着眼于规范和保障互联网健康有序的发展,进一步转变相应的政府职能,减政放权,为业务创新留出空间,促进中国互联网行业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其次是,在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上,做到学习+借鉴+:建议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制定出台专门的《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责任法》,明确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性质和定位,规定其行为规范、合理注意义务承担及法律责任类型。同时,建议出台统一的保护个人数据和商业数据在内的《数据保护法》,明确数据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收集和使用数据的基本规范。同时,应“互联网+”带来的业务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挑战,进一步修改完善原有的监管法律法规。

最后是,在官产学研用的结合上,做到合作+互动+:在法律政策研究方面,我们在积极参与并配合推动电商领域、互联网领域法律政策的完善,继续加大与外界合作交流力度,推动法律落地实践。我们欢迎大家走进京东看一看,来了解电商、互联网金融,以及我们所做的一系列创新业务,共同为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指引,提供最优价值的法律政策+!

打官司 找阿律

400-010-5999

在金融科技洗牌的大背景下,头部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是极具风向标意义的。对于京东科技而言,同样如此。不得不说的是,在那样一个金融科技野蛮生长的年代里,京东数科如同一匹黑马,着实让人们看到了京东在深入布局金融科技上的雄心。然而,对于金融依然依恋的现实,又不得不让京东数科一直对金融爱恨交加。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纵然是京东数科被冠以”数科“领军者的身份,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它与金融之间还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种现实的长期存在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京东数科与蚂蚁金服一样还是一个对金融有非常强的依赖的存在。一旦金融监管收紧,京东数科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后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的上市申请先后戛然而止,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证明。
当金融科技的监管进入到深水区,只有真正实现彻底的去金融化,摆脱对传统金融业务的依赖,从更深和更长远的角度来寻找破局之道,才是改名之后的京东科技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毫无疑问的是,转型之后的京东科技,合规是首要任务。在完成了合规的 *** 作之后,如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或许才是摆在京东科技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那么,转型之后,京东科技的未来在哪呢?
回归科技本质,是当务之急
尽管当初的京东数科较之于其他的金融科技玩家有了一定的格局和远见,并且彰显了其完全去金融的决心,但是,衍生于金融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和金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是改名之后的京东科技,依然无法摆脱与金融的联系。因此,对于当前的京东科技来讲,如果摆脱对于金融的依赖,打开更多的可能性,或许才是转型之后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无论是转型之后有多少的可能性,唯独找到这些可能性里的共性,并且将这个共性应用到不同的场景里,才是确保京东科技可以获得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金融,还是其他的行业类型,他们的共性在于科技本身。正是因为如此,回归科技,才是转型之后的京东科技真正应该做的。
需要明确的是,京东科技在回归科技本质的时候,并不应该仅仅只是局限于那些衍生于金融本身的科技范畴,比如,以往的大数据等。回归科技本质,应当更多地将关注的聚焦更多地聚焦在新技术的身上。尽可能多地用新技术来丰富自身,才能真正让京东科技摆脱对于金融的依赖,从而开启新的发展阶段。
丰富应用场景,是必然趋势
我始终认为,京东数科之所以没有摆脱金融科技监管的影响,最为根本的一点还是在于它的应用场景较为单一。换句话说,京东数科的应用还局限在金融本身,直接束缚了它的发展。于是,在转型之后,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和探索金融之外的更多场景的应用,以此来打破对金融的过度依赖,从而真正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才是真正符合京东科技的发展的大方向。笔者认为,将应用场景拓展到金融之外的更多的场景当中,不仅有利于京东科技进一步摆脱对金融的依赖,而且还能够将京东科技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这既是京东科技进行彻底去金融化的需要,同样是科技普适特点的需要。
试想一下,如果京东科技的应用场景深入到了电商、制造、物流等诸多的领域里,甚至成为了这些领域的“基础设施”,那么,京东科技的发展是不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呢?另外,如果京东科技要做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提供商,并且想要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基础设施”,那么,不断丰富的应用场景,是不是可以不断地为其汲取发展的能量呢?
重塑自身角色,是关键所在
无论是京东数科,还是蚂蚁金服,它们之所以没有逃脱金融科技的监管,没有摆脱对金融的依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并未真正给自己找到真正的角色和定位。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TO C,还是金融科技时代的TO B,它们都是以一种置身事外的角色和定位来出现的。
说白了,它们依然还是在用第三方的角色和思维来看待自身,来定位自身。从本质上来看,它们这样一种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依然是互联网式的平台模式,并未真正摆脱互联网模式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它们仅仅只是会站在平台的角度和思维来看待自身,来寻求自身的发展机会。
除了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之外,它们真正从事的还是金融业务。只不过,它们将互联网金融时代由他们自己完成的技术,交给了它们所赋能的金融机构来完成了而已。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实质上就变成了它们的“白手套”,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它们从事金融业务的本质。
转型之后,京东科技若要实现新的发展,必然需要重塑角色。特别是重塑自身作为第三方的平台角色,通过深入参与到行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寻找新的发展可能性。可以预见的是,京东科技对于自身角色的重塑程度直接决定了它的未来的发展潜能。因此,对于京东科技来讲,重塑自身的角色,将会是它未来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咋。
加快产业融合,迫在眉睫

 

单纯地去金融化,单纯地专注于技术本身,而不去思考和探索与产业融合的模式和方法,只能把自身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里。对于转型之后的京东科技来讲,如何加快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如何加快与产业的赋能和改造力度,将决定着它究竟可以走多快,走多远。
特别是在现在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的大背景下,谁能够率先找到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的正确方式和方法,谁能够在与产业融合的过程当中脱颖而出,谁就能够获得快速的发展。这一点,对于京东科技这样的企业来讲,同样是适用的。
笔者认为,对于京东科技来讲,最为紧迫的任务就在于加快科技的底层布局,特别是加快科技与产业的深入融合上。这是京东科技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再附之以新技术的布局,它才能真正在转型之后,继续保持领先,甚至继续能够和蚂蚁金服一样保持在金融科技化的第一梯队里。
改名成为京东科技之后,曾经风生水起的京东数科似乎沉沦了。其实不然。只有真正找到了京东科技的未来发展之路,并且真正能够步步为营,京东科技依然可以重拾京东数科时代的荣耀,继续处于行业的头部地位。

 说到了互联网,绝大部分的人就会想到阿里巴巴、淘宝、京东、腾讯的等等一些互联网公司,还会想到一些互联网的大佬,比如:马云、马化腾、雷军、刘强东等等。

随着近年手机的不断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互联网无时无刻的不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也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着。当今的我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很多的互联网大佬们都在谈互联网思维,说传统的企业必须和互联网相结合,才有春天,否则,被淘汰的一天很快的就会到来了。

今天小编给大家谈一谈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呢已经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的把握机会,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呢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我的理解就是如何的利用互联网与传统的企业结合,如何的让互联网帮助自己更好的发展传统的企业。

我们都知道现最近几年来,传统的企业日子过的比较的艰难,很多的企业都被冲击了,比如线下的各种的销售的商店等等,这些日子过的都比较的艰难。

接下里小编简单概括下我自己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一、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

都说顾客是上帝,用户同样是上帝,只要打造自己的良好的形象,打造出优秀的产品,用户才会喜欢,才会让用户满意,这样用户才能长此以往的一直的用你的产品,购买你家的东西,使用你打造的产品。

二、流量是关键

互联网最为关注的就是流量了,只有足够的流量才能让自己的产品产生质变。传统的体验也是一样,需要先打造一批老顾客,让老顾客满意以后,不断的引来新的顾客,最终你家的产品实现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在很多互联网行业,有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引爆点。当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质的转变。

三、极致的思维

就如很多的手机公司一样,追去极致的产品,真正的做到让用户满意,让用户用的放心。

当今的社会如何的拥抱互联网

现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说真的机会是真的很多,只要你自己努力的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的话,那么你迟早会发现你所在的行业的机会的。传统的行业想要拥抱互联网的话,那就要更加的开放自己,不要闭关造车,应该和同行相互的交流,和互联网的企业相互的交流,整合自己的优势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取长补短,一起的把互联网加到传统的企业。

欢迎关注小编,今后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文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怎么理解互联网加?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