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第1张

问题1
是谁杀死了岳飞? A 秦桧 B 赵构 C 岳母 D 岳飞 E 以上全部
答:A 秦桧
问题2
是谁成就了岳飞? A 秦桧 B 赵构 C 岳母 D 周侗 E 岳飞 F 以上全部
F 以上全部
秦桧杀了岳飞,奸臣反衬了英雄;
赵构不给岳飞兵权,岳飞只是个不出名的武夫;
岳母不生这个儿子,英雄无从谈起;
周侗给了岳飞武功和志向,岳飞才有出人头地的资本;
以上一切,离不开岳飞自身的努力。
人物生平
人物简介

岳飞,字鹏举,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其事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一说赐毒酒而死),时年三十九岁。绍兴三十二年高宗退位,孝宗即位,为岳飞平反。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六年,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谥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诸将为七王,岳飞封为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定谥号忠武。据传,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1142年被丞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无辜杀死,终年39岁。
家庭成员
父:岳和
母:姚氏
妻二人:刘氏、李氏
子五人: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原名霭,后孝宗赐名霆)(前二子刘氏所生,后三子李氏所生)
女二人:岳安娘、岳银瓶
义子二人:关铃、张宪
详细生平

精忠报国岳飞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据传,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四个字“尽忠报国”[1],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勇聚士,岳飞应募,但不久即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
1126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刘浩命岳飞招安吉倩,岳飞不负众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属三百八十人。岳飞因此补承信郎一职。
靖康元年(1127年)12月,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元帅府下编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为刘浩。岳飞属刘浩前军。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速赶往东京(今开封),解京师之围。岳飞奉命带领三百铁骑,前往李固渡侦察,与金兵相遇发生战斗,大败金兵。跟随刘浩解了东京之围。
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北归。五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于南京继位,史称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
建炎元年,赵构即位,岳飞上书,大意为:“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高宗并未采纳岳飞的建议,并以越职为由将岳飞罢官。之后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借补“正八品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张所很赏识岳飞,很快升岳飞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南京岳飞抗金故垒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张所命岳飞入王彦部,北上抗金。岳飞作战有勇有谋,数败金兵,声威大振。而王彦保守怯战,使得岳飞只能孤军奋战,岳飞缺军粮时又不肯相助。岳飞知道自己与王彦有隙,所以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杜充代之,岳飞官复原职。三年,杜充将还建康,岳飞进言:“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杜充不听,岳飞也只能随军而归。 杜充守建康,金军与叛贼李成在乌江会合,杜充闭门不出。岳飞泣谏请视师,杜充不出。金军遂由马家渡渡江,杜充遣岳飞等迎战,诸将皆溃,独飞力战。后杜充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岳家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岳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敌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岳飞劝服王权,是指为己所用。岳家军驻扎在钟村,军中缺粮,将士们宁愿挨饿,也绝不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后高宗对他好言相劝,岳飞方受。此后岳飞上表,“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高宗没有采纳。
1140年(绍兴十年)五月,金国撕毁绍兴和议,兀术等分四道来攻。由于没有防备,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陷。随后高宗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很快,在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回。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千,误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几十处箭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金兀术又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占领了中原地区。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卨(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据说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莫须有(这件事情难道没有吗?)。”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二次北伐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第二次北伐前,有两件事影响了他的布置。
一是目疾。自1130年着手建立岳家军后,岳飞连续六年在夏天剿匪、在冬天抗金和伪齐。尤其是夏天在南方湿热的气候中用兵,是岳飞这个河北人所不适应的。绍兴五年(1135年)夏六月,平定杨幺后,岳飞病势加重,‘两目赤昏,饭食不进’,‘四肢堕废’,以至于不得不上奏恳请解除军务养病。宋高宗当时倾向主战,回绝了岳飞的申请,反而说岳飞‘措置上流事务,责任繁重’,‘卿当厉忠愤之素心,雪国家之积耻,勉副朕志,助成大勋’。经过治疗,到了秋冬季,岳飞的目疾有所好转。
二是岳母姚氏于绍兴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和老母在一起时总是全天侍侯,亲自调药换衣,无微不至。姚氏死后,岳飞和岳云等人扶着其灵柩,光着脚徒步走到江州的庐山。丧葬完毕,岳飞就留在东林寺中为母守孝。按古代礼法,岳飞必须‘丁忧’三年,如有特殊情况方可‘起复’,即居官守丧。岳飞要坚持礼法,但满朝上下均一致反对。宋高宗命宦官邓琮到东林寺请岳飞起复,岳飞‘欲以衰服谢恩’,邓琮坚持不允,但岳飞‘三诏不起’。最后,宋高宗对岳飞及其部下下达了严厉的警告,说岳飞‘至今尚未祗受起复恩命,显是属官等并不体国敦请’,‘如依前迁延,致再有辞免,其属官等并当远窜’。主战派李纲也单独给岳飞写信说,‘宣抚少保以天性过人,孝思罔极,衔哀抱恤’,恳切希望他不要‘以私恩而废公义’,‘幡然而起,总戎就道,建不世之勋,助成中兴之业’。岳飞终于下了决心放弃礼法,重返鄂州后带兵镇守襄汉,同时将姚氏‘刻木为像,行温凊定省之礼如生时’。
主战派宰相张浚从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起到前线视师。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都被召到镇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议军事。张浚向宋高宗称赞韩世忠忠勇、岳飞沉鸷,可以倚办大事。三月,宋廷任命韩世忠为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并且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此次都督行府军事会议决定由韩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由岳飞自鄂州出发到襄阳府然后北伐,由张俊自建康府出发到泗州,由刘光世由太平州出发到庐州,由杨沂中的殿前司军作为其旧上司张俊一军的后援。韩世忠和岳飞主攻,张俊和刘光世主守。
二月中旬,韩世忠发动了攻势,但岳飞还在临安府觐见宋高宗,无法配合。韩世忠在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市)击败伪齐守军,围困了淮阳军城池。但六天后,伪齐援兵赶到,韩世忠被迫撤退。
当时都统制王彦患重病,其“八字军”(行营前护副军)驻荆南府,和岳家军的防区相邻。二月,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决定将“八字军”移屯襄阳府,由王彦出任襄阳府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归岳飞节制;以便一旦王彦病故,就把“八字军”并入岳家军。但王彦因旧事不接受这项任命,并且健康又有好转,宋廷遂将“八字军”调驻临安府。这样一来,岳家军没有增强军力,反而要接管“八字军”的荆南府防区分散兵力。
七、八月间,岳飞再次出兵,以春季刚刚投降的原伪齐虢州栾川县知县李通为向导进行第二次北伐。先锋左军统制牛皋迅速攻下自己故乡汝州鲁山县附近的伪齐镇汝军,活捉守将薛亨。薛亨在十一月时,由岳家军参议官李若虚押送至临安府,宋高宗命他在岳家军中戴罪立功,结果二十多年后,他仍在鄂州军中服役。牛皋又继续攻下颍昌府大部和蔡州附近进行佯攻。岳飞率主力则往西北方向进攻。八月初,王贵、董先、郝晸等攻占虢州州治卢氏县,缴获粮食十五万石。岳家军旋即攻占了虢略县(今河南灵宝市)、朱阳县(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朱阳镇)和李通原来当官的栾川县。王贵继续西向攻克了商州全境,包括上洛县(今陕西商州市)、商洛县(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商洛镇)、洛南县、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和上津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北)。
商州、虢州都属陕西路,是吴玠的战区。吴玠部将邵隆(原名邵兴,为避宋高宗绍兴年号之讳而改名)早已上奏要收复这两地,并已被宋廷任命为商州知州。岳飞攻克商州后,便催促邵隆尽快赴任,以便腾出岳家军的人马继续征战。
岳家军继续攻取伪齐顺州、州治伊阳县。八月十三日,伪齐顺州安抚司都统制孙某与后军统制满在,在长水县的业阳迎战岳家军悍将杨再兴,被击溃。孙某等五百余人被阵斩,满在等一百多人被生擒。十四日,杨再兴又击溃伪齐顺州安抚使张某的二千多人。十五日夜间,岳家军夺取长水县城,缴获粮食二万石,并夺取了一个伪齐马监,得马万匹。接着顺州另外两县永宁县和福昌县也被攻克。李纲在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写信说:‘屡承移文,垂示捷音,十余年来所未曾有,良用欣快。’
但此时在陜西附近的山区作战,后勤供应线过长造成粮草不足。岳飞只得班师,留王贵等戍守。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从此为南宋所控制,邵隆在年底赴商州就任知州,“披荆棘,立官府,招徕离散,各得其心”,逐渐将商州建设为要塞和下一次进攻的后勤基地。
九月下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目疾再次剧烈发作,白天的时候,连卧室的窗户都必须全挡住才行。宋廷闻讯后,特派眼科医官皇甫知常与和尚中印两人急驰鄂州为岳飞治疗,方得好转。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于武昌写下《满江红》。
二次北伐后,秦桧派刺客杀岳飞,未果,之后向皇帝进谗言,害死岳飞!
第三次北伐
岳飞率岳家军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至五千匹。
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结束,伪齐刘豫就立刻反攻。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刘豫以号称七十万大军进攻刘光世驻守的淮南西路。尽管宋廷右相张浚反对,但左相赵鼎调动岳家军去江州、池州支援。岳飞走到江州,刘豫已被刘光世击退,岳飞又得退回鄂州。但刘豫马上转攻长江中游的岳家军,岳家军留在商州、虢州、邓州、唐州(后来这些地方均被宋高宗和秦桧签订的《绍兴和议》割让给金国)的部队均和伪齐军和少量金军交战。
十一月十日,王贵以少击众,以一万人马在离唐州何家寨不远的大标木大败伪齐刘豫的弟弟刘复率领的十万伪齐主力,刘复仅以身免。十一月十五日,岳飞刚从江州返回鄂州不久,就亲自出兵北伐伪齐。在虢州,岳家军统制寇成在击败伪齐军后将五百名俘虏全部杀掉,违抗了岳飞的不杀伪军俘虏的军令。寇成非但没有授功,反而被岳导 *** 劾。在邓州,张宪以一万兵力击败了伪齐西京留守司统制郭德、魏汝弼、施富、任安中等人,俘虏郭德、施富等一千人,俘获战马五百余匹,魏汝弼等逃回西京洛阳。在唐州,牛皋、王刚等人以步兵八千于方城县击败伪齐军,斩马汝翼,并俘虏一千人,俘获战马三百多匹。
岳飞到达唐州前线时,大败刘复的王贵一军已经追击伪齐进入蔡州,岳飞决定带上十天的粮草跟进。到了蔡州城下,却发现城防坚固,而且伪齐李成、李序、商元、孔彦舟、王彦先、贾潭等部在附近埋伏,准备合击岳家军。岳飞于是决定退军。老对手李成一军再次穷追不舍,但被王贵、董先先后大败。岳家军俘虏了伪齐几十员将领,几千名兵士,并俘获战马三千匹。
班师后,因为“掩杀逆贼五大王刘复、李成等,累立奇功”,王贵晋升为正任的棣州防御使,牛皋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和建州观察使。
第四次北伐
岳飞率岳家军的第四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岳飞率十万岳家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兀术)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颖昌和其它河南各地,完颜宗弼逃出开封退回北方。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因此失败。
郾城之战
七月初,完颜宗弼在顺昌之败一个半月后,得到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等的援军,在探知岳飞本人在郾城指挥岳家军后,全军出动试图突袭郾城这个岳家军总部,导致一场主力之间的大决战。
八日,探马报告岳飞:完颜宗弼领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将,精锐马军共一万五千多骑神速出现在距郾城只有二十多宋里的路上,不仅如此,还有源源不断的金国十万步军向郾城推进。岳飞命令岳云率领背嵬八千马军和游奕军的马军出城迎击,并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金军后续部队不断到达郾城投入战斗。岳云的马军不断打退金军的冲锋。岳家军悍将杨再兴声称要活捉完颜宗弼,单骑冲入金军队伍中,杀金军将士数十。
完颜宗弼久攻不下,下令将重铠“铁浮图”(三个骑兵以铁索连为一组,马和骑兵皆重铠不怕箭射和小型兵器砍杀,专门在关键时刻通过集团冲锋击溃宋军)投入战斗。岳家军精锐步兵早有准备,兵分四组,每组一千兵力,分别以斧斫马足, *** 挑护盔,刀斩敌首,铁浮图损失惨重。宗弼又投入拐子马(最精锐骑兵,使弓箭,善于配合铁浮屠在两翼做包抄使用),亦被击退。战局胶着时,岳飞亲率四十精锐亲兵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跃马冲出以箭射金军阵地(岳飞挽弓三百宋斤,是南宋军人里最高记录)。岳家军将士看到统帅亲自出马,顿时全力死战。杀到天黑,完颜宗弼全军溃败,将士十损七八。岳家军获得了“郾城之战”的完胜。
郾城之战之后、颍昌之战之前
十日下午,完颜宗弼组织了一千多人的骑兵,进攻郾城县北的五里店。岳飞率领军马出城,令背嵬军将官王刚带五十多骑前往侦察。王刚砍死带头的金将,在其尸体和马鬃上,分别摘到两个红漆牌,上面写有“阿李朵孛堇”字样。
十三日,张宪率背嵬军、游奕军、前军等主力进入完颜宗弼残军所在的临颍县,再次寻求和其决战。将官杨再兴和王兰、高林、罗彦、姚侑、李德等三百骑前哨在抵达临颍县南的小商河时,与完颜宗弼的主力猝然相遇。和杨再兴三百骑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最后被杀的包括万夫长(忒母孛堇)撒八、千夫长(猛安孛堇)、百夫长(谋克孛堇)、五十夫长(蒲辇孛堇)等百余人。其他金兵射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铁箭头留在肉中继续冲杀,最后马陷泥中,终于被射死,三百将士也全部阵亡,而金军则付出更大的代价,死上千人。
小商河一战之后,完颜宗弼或因为惧怕背嵬军的这种惊人的战力、或因为自身战术需要,没有和张宪的岳家军主力决战,留下八千金兵守临颍县,自己带领残余主力转攻颍昌府。十四日天明,张宪军攻占临颍县,八千金兵或往颍昌府方向,或往开封府尉氏县(今河南尉氏县)方向逃走。张宪军找到杨再兴的遗体,火化以后竟烧出铁箭头二升有余。
颍昌之战
四日上午,完颜宗弼得到增援,投入剩余全部主力攻颍昌府城,其中有六个万夫长,号称骑兵三万多骑、步兵十万名,绵延十多宋里,锣鼓喧天。
在颍昌府的岳家军共有五个军,然而除踏白军是全军外,中军统领苏坚在西京河南府,选锋军统制李道在外地,背嵬军和游奕军主力又在郾城县和临颍县,都只是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主帅岳飞也不在此地。颍昌府岳家军统帅王贵自己和姚政、岳云等率八百名背嵬军和一部分中军、游奕军出城决战,令统制董先率踏白军,副统制胡清率选锋军守城。
二十二岁的岳云率领八百名背嵬军,和金军主力左、右拐子马苦战几十回合,前后十多次出入敌阵,身受百余处创伤。大多出城决战的岳家军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王贵甚至有些气馁怯战,想要逃走,被岳云劝回。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别亲率踏白军和选锋军差不多5000人出城增援,完颜宗弼全军溃败逃走。
颍昌之战中和岳云的八百名背嵬军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完颜宗弼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阵亡;副统军粘汗孛堇身受重伤,抬到开封府后死去;金军千夫长被格毙五人。岳家军活捉汉人千夫长王松寿、张来孙,千夫长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等七十八名敌将,斩杀金军五千多人,金军被俘二千多人,马三千多匹。
朱仙镇之战
岳家军然后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同徐庆、李山、傅选、寇成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将路上遭遇的金骑数千击溃, “横尸满野”,缴获战马一百多匹。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
至此,在刘豫的伪齐垮台后,南宋主力岳飞的岳家军和金国主力完颜宗弼的女真军第一次抛开这个垫在中间的缓冲进行了一场真正的较量。郾城之战中完颜宗弼的女真“铁浮图”军覆没、女真左右“拐子马”军受重创,小商河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完颜宗弼的残余“拐子马”军很反常地损失了很多百夫长以上的女真高级军官(此前吴玠的和尚原之战和刘锜的顺昌之战虽然大胜,却没有格毙金军万夫长的报告和证据,或者俘虏金军千夫长),当时因出使金国被拘留在燕京的洪皓在家书中说:“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岳飞也为捷报频传而高兴,很乐观地向部下说自己要破酒戒:“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千古奇冤
十二道金牌
七月十八日,即张宪从临颍杀向开封之时,第一道班师诏送达。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写了一封奏章反对班师:“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隔了两三日,朱仙镇已克,完颜宗弼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其中全是措辞严峻、不容反驳的急令,命令岳家军必须班师回鄂州,岳飞本人则去“行在”临安府朝见皇帝。宋高宗发十二道金牌的时间,大约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复西京河南府捷报不久。
岳飞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而友军已经撤退,岳家军孤军难支,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岳飞决定留军五日,以便当地百姓南迁,“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岳飞前往“行在”临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期间不断接到宋高宗的手诏,以及秦桧以三省、枢密院名义递发的省札。尽管内容自相矛盾颠来倒去,(特别注意,现在能看到的史料是经过秦桧一党销毁篡改的,这次北伐中断的关键细节的直接证据怕是不可能保存下来了。)最后仍是令岳飞“疾驰入觐”,“赴行在奏事”。当岳飞听到中原传来的宋军败讯,只能长叹:“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结果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
“莫须有”
之后,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虽然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赵、秦最终决定杀害岳飞父子和张宪,而秦桧创造发明了“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其词“其事体莫须有{1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2可能有吧}”。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内被杀害。岳飞被害前,在风波亭中写下8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了生命危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死前,又将此事告诉其儿,并说:岳元帅精忠报国,今后必有给他昭雪冤案的一天!岳飞沉冤21年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绍兴十年岳飞北伐班师的情形,史籍记述迥异,如王曾瑜所说:“一是军事情形不利说,二是奉诏班师说”,其中尤以后说为主流所认同,为大众所熟知,但近来考核史实,殊觉后一说法的可信性值得商榷。以下从邓广铭、王曾瑜等宋史大家的撰述入手,略事辨析。

(一)邓广铭、王曾瑜关于此事的看法。

邓广铭“《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之捷及有关岳飞奉诏班师诸事考辨”一文在班师一事上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一是“岳飞这次奉诏班师,其部队是从西京洛阳以至郑、陈、汝州、颖昌府这一广大地区南撤的,而其本人,则是如《遗史》、《北盟会编》、《系年要录》所说,是从郾城县撤退的,否则也只能如《岳侯传》所说,是从颖昌府撤退的。”;二是所谓的十二道金牌或诏书促岳飞班师的事情是不可信的。总之,在这篇文章里邓广铭的最基本认识是岳飞仍然是奉诏还师的,只不过没有《行实编年》上所说的那么复有戏剧性。

以上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在邓广铭修改定稿于1982年的《岳飞传》里,也有相关的叙述:“然而,正在此时此刻,南宋王朝却以“金字牌急递”送来了一道指示给岳飞,其内容等于重申了六月中李若虚口传的那道密旨,要岳飞“措置班师”!通过“措置班师”这个四个字给予岳飞的压力,有如泰山一般沉重。因为,在接到这一指示之后如还不班师,那就是违抗朝命。那就不但可以使已经设置的陷阱发挥其作用,即假手金军而把岳家军翦除;南宋王朝也可借口于惩治其违抗朝命之罪,具有充分的理由,调动张浚、王德、杨沂忠等人的部队,对岳飞和岳家军大张挞伐。处境尴尬的岳飞,邀集了他的主要部将们共商对策。部将们一致认为,既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只能在班师与丧师二者之间选取其一,那就只好遵命班师!”

这里,邓广铭的基本观点与前相同,但对于当时的军事形势给予了分析,认为岳飞“只能在班师与丧师二者之间选取其一”。平心而论,文中“那就不但可以使已经设置的陷阱发挥其作用,即假手金军而把岳家军翦除;南宋王朝也可借口于惩治其违抗朝命之罪,具有充分的理由,调动张浚、王德、杨沂忠等人的部队,对岳飞和岳家军大张挞伐”这段说法,实在难以称为客观,但岳家军当时情势之严峻,是不容质疑的。

王曾瑜也是研究岳飞的权威学者,他在《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一书“班师的考证”一节中对于班师一事也详细阐述。他认为“既然高宗御笔已大都佚失,对十二道班师诏的否定便无充分依据。”;另外也讲到了一个情况:“第一,如前所述,宋高宗发暂止班师的手诏时,岳飞已经早已班师了。第二,岳飞班师仅晚于张俊,必刘锜和韩世忠都早,杨沂中更是在岳飞班师后,才开赴前线的。”

应该说由于王曾瑜从事《鄂国金佗稡编》及《鄂国金佗续编》的详细校注工作,所以对高宗御札的分析有其独到之处,但根据岳霖不但讲了“无虑数百章”,也说了“悉被拘没”,因为是皇帝的御札,岳飞自须悉心保管,秦桧也不敢径行销毁,所以存放在左藏南库,最后由岳珂整理出来成书的为86道御札。这里面,有没有因御札内容不利于岳飞美誉而不辑录入书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仅就绍兴十年、十一年两年的御札内容而言,即使有佚失,也是少数,绝非王曾瑜所说的“大都佚失”。

(二)高宗御札分析

此前我曾发文《绍兴十年岳飞援顺昌行实辨析》,里面分析了岳飞进兵初期的高宗御札,下面继续就后面的御札逐一分析。

1览卿奏,克复颖昌,已离蔡州,向北措置。大帅身先士卒,忠义许国,深所嘉叹。然须过为计虑,虏怀虿毒,恐至高秋马肥,不测豕突,当使许蔡遗民前期保聚。大军进退之宜,轻重缓急,尽以委卿,朕不从中御也。初三日。
2览卿奏,知已遣兵下郑州,自许陈蔡一带,形势皆为我有。又大军去贼寨只百余里,想卿忠义许国之心,必期殄灭残虏,嘉叹无已。然贼计素挟狙诈,虽其奸谋不能出卿所料,更在明斥堠,谨间谍,乘机择利,必保完全。兵事难以隃度,迟速进退,朕专付之卿也。已差中使劳卿一军,未到间,卿有所欲,前期奏来。入觐无早晚,但军事可以委之僚属,即便就途。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3朕尝闻卿奏,称王贵张宪徐庆数立战效,深可倚办。方今正赖将佐竭力奋死,助卿报国,以济事功,理宜先有以旌赏之。其王贵等各赐捻金线战袍一领,金束带一条,至可给付也。十二日。
4得卿奏,提兵在道,暑行劳勩,朕念之不忘。狂虏尚在近景,今已入秋,预当严备,以防豕突。蔡颖旧隶京西,今专付卿措置,当分兵将屯守防捍,并谋绝其粮道,使虏有腹背之顾。在卿方略,随宜处画。朕久欲与卿相见,事毕,轻骑一来为佳。余侯面议。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5近据诸处探报及降虏面奏,皆云兀术与龙虎议定,欲诱致王师,相近汴都,并力一战。卿切须占稳自固,同为进止。虏或时遣轻骑来相诱引,但挫其锋,勿贪小利,堕其诡计。俟有可乘之隙,约定期日,合力并举,以保万全。二十七日。

以上几道御札,是高宗得知岳飞初始阶段战况后发出的。主要精神是“乘机择利,必保完全”,因为岳飞先前反复提出入觐一事,高宗此时态度较前有很大转变,不阻其入觐,而是说“入觐无早晚,但军事可以委之僚属,即便就途”、“朕久欲与卿相见,事毕,轻骑一来为佳”。王曾瑜将此分析为“一怕大败,二怕全胜”,其实不然,以高宗当时的心理,对于诸将的战力还没那么自信,“怕大败”是正常的,刘锜在顺昌首挫敌锋后,高宗还坦言“顾小敌之坚,深轸北顾之念”,其心可见一斑;至于说“怕全胜”,实在是妄言无凭了。高宗此时的原则如前所说是“乘机择利,必保完全”,所以希望的也是小胜即持守势,不欲岳飞自颖蔡再行北进,但希望“占稳自固,同为进止”。下一步的方略,须待岳飞入觐之后,再行定夺。

6览卿七月五日及八日两奏,闻虏并兵东京,及贼酋率众侵犯,已获胜捷。卿以忠义之气,独当强敌,志在殄灭贼众,朕心深所倾属。已遣杨沂中悉军起发,自宿亳前去牵制,闻刘锜亦已进至项城。卿当审料事机,择利进退,全军为上,不妨图贼,又不堕彼奸计也。遣此亲札,谅深体悉。
7览卿奏,八日之战,虏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贼锋,戕其首领,实为隽功。然大敌在近,卿以一军,独与决战,忠义所奋,神明助之,再三嘉叹,不忘于怀。比已遣杨沂中全军自宿泗前去,韩世忠亦出兵东向。卿料敌素无遗策,进退缓急之间,可随机审处,仍于刘锜相约同之。屡已谕卿,不从中御,军前凡有所须,一一奏来。七月廿二日。
8览卿奏,兀术见聚兵对垒,卿欲乘时破灭渠魁。备见忠义之气,通于神明,却敌兴邦,唯卿是赖。已令张俊自淮西,韩世忠自京东,择利并进。若虏势穷蹙,便当乘机殄灭,如奸谋诡计尚有包藏,谅卿亦能料敌,有以应之。杨珪自虏中逃归,有所见事宜,今录本付卿,亦欲一知也。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上面三道御札,是高宗得知郾城之捷后发出的。此时高宗精神大振,欲调遣诸军配合岳飞作战,比较之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高宗此时则言“若虏势穷蹙,便当乘机殄灭,如奸谋诡计尚有包藏,谅卿亦能料敌,有以应之”,这等转变是何等的令人振奋,但也如王曾瑜对于御札行文时程的估计,这几道御札递到岳飞手里时,岳飞早已班师了。岳飞班师的时间,《要录》及《会编》均记载为七月壬戌,即农历七月二十日(七月壬戌《会编》推算为二十一日,邓王也都采用此日,但我根据台湾中央研究院计算中心中西历转换软件的推算,实为二十日,比较起来,我还是相信后者。

9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卿忠义许国,言词激切,朕心不忘。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锜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如且休止,以观敌衅,亦须声援相及。杨沂中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卿可照知。遣此亲札,谅宜体悉。
10比闻卿已趣装入觐,甚慰朕虚伫欲见之意。但以卿昨在京西,与虏接战,遂遣诸军掎角并进。今韩世忠在淮阳城下,杨沂中已往徐州,卿当且留京西,伺敌意向,为牵制之势。俟诸处同为进止,大计无虑,然后相见未晚也。遣此亲札,谅深体悉。
11昨以韩世忠出军淮阳,委卿留京西,为牵制之势。今闻卿已至庐州,世忠却以归楚。卿当疾驰入觐,以副朕伫见之切,军事足得面议。遣此亲札,谅深体悉。

以上三道御札,为高宗在岳飞班师后发出,其时间大致在七月底八月初之间。其中“得卿十八人奏”一札,最为关键,对此一札的不同理解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两个结论。首先说岳珂,他在《行实编年》里讲:“上亦锐意恢复,欲观成效,以御札报之曰:‘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卿忠义许国,言词激切,朕心不忘。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锜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王曾瑜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中就此道御札分析说:“高宗勉强应允其暂缓班师,然须与杨沂中、刘锜‘共同‘进退之御札,当动笔之际,已成一纸废文。”;至于邓广铭,则在《岳飞传》里说:“正在此时此刻,南宋王朝却以“金字牌急递”送来了一道指示给岳飞,其内容等于重申了六月中李若虚口传的那道密旨,要岳飞‘措置班师’。”可以说邓王二人都为岳珂所误导,何以见之,下面详述。

首先从军书传送的时程看,按照临安到前线需十日左右估计,“得卿十八日奏”一札,应在七月底发出,已如前述;同样岳飞写十八日的奏折时收到的御札,应为高宗在七月上旬所发出,但如我上面所分析,这一期间并无御札,之面一道御札(六月二十七日)令“占稳自固,同为进止”,岳飞当于郾城之役前后收到;后面一道御札(七月二十日左右发出)言“审料事机,择利进退,全军为上,不妨图贼,又不堕彼奸计也。”,御札递到时估计岳飞已经过了顺昌了。各种史籍并无班师之诏的记载是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即使是邓广铭和王曾瑜,也只好把高宗御札里“措置班师”四字提出作为依据,其实是不足为凭的。

其次从御札文意来看。“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一句,实在是足以体现古代汉语易致歧义的特点,因为就这句话而言,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岳飞奏折提出“措置班师”,高宗以为“机会诚为可惜”;一种是高宗令岳飞其“措置班师”,岳飞感到“机会诚为可惜”。更糟糕的是这两种歧义,从此道御札前后文意来看,都可以解释得通。按前一种理解,高宗说“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锜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如且休止,以观敌衅,亦须声援相及”,要岳飞不要急于回军,而要与诸将同为进退;按后一种理解,高宗后面这句话又可以像王曾瑜所说的“勉强应允其暂缓班师”这个意思来解释。分析到这一步,麻烦就来了,仿佛到了岔路口,向左向右难于确定。但参看下一道御札,就有些头绪了,“但以卿昨在京西,与虏接战,遂遣诸军掎角并进。今韩世忠在淮阳城下,杨沂中已往徐州,卿当且留京西,伺敌意向,为牵制之势。俟诸处同为进止,大计无虑,然后相见未晚也”,高宗因先前岳飞在京西独撑危局,所以令刘锜自近处,韩世忠、杨沂中自远处相策应,这是有史料为据的,翻看《要录》137卷,可知在八月初韩世忠还在力攻淮阳军,八月中旬,杨沂中军溃亳宿间。高宗如果当真要岳飞因势孤力单而不得不班师,又何必令诸军应援,结果反使杨沂中的御前中军大受折损?岳珂在《行实编年》里的说法实在是误人太深!

再次从当时战况的情实分析,如果高宗当时确实迫令岳飞班师,而实际上岳家军又在河南声威大振,兀术远遁,自燕以南,金人号令不行。那为岳飞计,稳据已复州县,驻军不前,以俟后图可也,何以举大军南向,自二十日回军,不足十日间,颖昌、陈州复陷敌手,而自己二十七日就自顺昌渡淮入觐了?况且十八日奏折还言辞激切,反对班师,何以未得高宗回复,即于两日后班师南向?

有了这些疑问,我们再看看相关的史料记载,也许就会对当时的实际情形,有更为客观的了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37卷:乙卯,初岳飞以重兵驻颖昌,欲为久驻之计,会张俊自亳州南归,金人谍知飞孤军无援,于是并兵以御飞。飞不能支吾,告急于淮北宣抚判官刘锜,锜遣统制雷仲出兵牵制,抵太康县。是役也,飞将官杨再兴王兰高林皆战死,获再兴之尸焚之,得箭镞二升,会天大雨,溪涧皆溢,敌骑不得前,官军乃还。
《三朝北盟会编》卷204:十四日乙卯,岳飞统制王贵姚政败兀术於颍昌府中,杨再兴王兰高林殁於阵。 杨再兴王兰以五百骑直入虏阵,杀数千人,再兴与兰皆战殁,高林亦战死,闻者惜之。获再兴之尸焚之,得箭头二升,天大雨,溪涧皆满溢,虏骑不得进,官军乃得还。

看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绍兴十年岳飞北伐,几乎都是捷奏,独对于小商桥一役杨再兴的战死,较少言及。邓广铭《岳飞传》上说此战:“杀死敌兵两千人,万户撒八孛堇,千户长、百户长等大小头目百余人”,后文言及颖昌大捷,又说;“在这次战役中, 当阵杀死敌方的统军上将军夏金吾(兀术之婿),这使得敌军大为震惊。还先后杀死千户五人,活捉到渤海汉儿王松寿、女真汉儿都提点、千户张来孙、阿黎不等大小首领七十八人,杀死敌兵五百余人,重伤的敌军和夺到的战马、金鼓、旗、 *** 、器、甲,全都不知其数。”将此两次战绩比较,小商桥一役金人损失不少逊于颖昌大捷,岳家军更折损将领三人,也可见实为一场极为惨烈的大战,颖昌大捷为数万人的对决,而小商桥之役却成了三百骑兵对垒金国主力大军的小规模战斗,岳珂讳败扬胜的记述风格,于此为著。

岳飞当时的军力很分散,但主力仍在颖昌府境内,王贵、董先、张宪在颖昌府城,岳飞本人在郾城。《岳侯传》说:“兀术并龙虎大王、威武将军韩常兵十二万屯临颍”。从地理上看,临颍在颖昌府城与郾城县城之间,《宋朝南渡十将传》卷1《刘锜传》说:“岳飞军屯颖昌,别军屯郾城,兵断不得合。遣骁将杨再兴击贼,不利,再兴战殁”,其“兵断不能合”的判断是符合实情的,由此也可以判断,杨再兴是出击,而不是所说的“巡绰”,“巡绰”何须这么多将领呢,况且一场激战,将官都战殁三人,三百人的骑兵能有多少幸存,又何谈“天大雨,溪涧皆满溢,虏骑不得进,官军乃得还”?十三日下午张宪从颖昌带兵再次激战小商桥,仍然是为了打通道路,况且战后没有回到颖昌府城,估计是前往郾城的会合,以补充郾城及小商桥两战损失的军力。此时兀术用心煞是可惧,诸军临颍需要多么沉雄的胆魄啊!既已遮蔽颖昌府主力回援的道路,再重兵直捣岳飞的司令部,在遭遇挫折后,又力攻颖昌。“自辰时战至午时”,这种阵势是岳家军在攻战颖昌和陈州时远没有预想到的。况且金人未出全力,以大军十二万之众,袭郾城用兵“一万五”,攻颖昌用兵“三万余”,远不是攻顺昌时大兵围城的架势,依我看,实在是有通过反复的诱敌和缠斗,覆灭岳家军的架势。岳飞此时诚然是取得了可观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然何以连既得的胜战成果都不要了,举众南归,而且行动迅速。

(三)结语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37卷载:“壬戌,是日,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郾城班师,飞既得京西诸郡,会诏书不许深入,其下请还,飞亦以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后,乃宣言进兵深入,逮敌已远,始传令回军。军士应时皆南向,旗靡辙乱,飞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金人闻飞弃颖昌,遣骑追之。”这段记载,李心传杂采众家说法,实为最近史实的记载,邓广铭就此事而质疑李心传的史识,实在是言之不审。综上所述,岳飞在绍兴十年的班师,是在军情不利的情况下,为保全师而做出的决定;史书上关于高宗迫令班师的说法是不足为信的。

(四)缀语

关于岳飞在绍兴十年的表现,历来史家评价大体持激赏之语。如王曾瑜就说:“总之,绍兴十年的北伐虽然夭折,但仍不愧是岳飞军事成就的顶峰,也是南宋一代空前绝后的胜利记录”,这种认识是主流史家的代表。邓广铭的判断则更客观一些,他在《岳飞传》里说:“在郾城和颍昌府的几次战役当中,岳家军虽然还勉强获胜,不曾落得失败的下场,而用战略眼光来估量这场战争,却已注定是必败之局了”,这里他虽然阐发了“勉强获胜”的事实,但囿于成见,不曾更深一步的分析。通读《岳飞传》,邓广铭最大的缺憾就是把“高宗秦桧投降卖国论”作为最基本的论点,时时抛出以资论述,以至于有些应该就事论事之处,被鲜明的政治偏见所笼罩,泯没了真相。即便如此,邓广铭犀利的眼光,高卓的见识和客观论述的魄力着实令人钦佩,其《岳飞传》后记一章论述的史料取舍原则,足以垂范后世。王曾瑜也称为宋史大家,其《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一书,征引史料极为完备,但也出于维护岳飞形象的原则,很多地方夹述己见,起了帮岳珂打补丁的作用。吕思勉在《白话本国史》里讲:“这一次的用兵,宋朝似乎是胜利的。然而顺昌、郾城,宗弼是以轻敌致败,在整顿前来,就不得而知了。陕西不过是相持的局面,并无胜利可言。持久下去,在宋朝总是不利,这是通观前后,很可明白的。”,吕对于宋史的研究不如邓王二人深入细致,但这一段关于绍兴十年宋金军事形势的论述,确是很为得当的。

关于岳飞的评价问题,因我个人研究尚浅,不敢妄言。姑且引用马端临的说法:“张、韩、刘、岳之徒,……究其勋庸,亦多是削平内难,抚定东南耳;一遇女真,非败即遁;纵有小胜,不能补过。”中兴四将,以韩、岳战功为显,而岳飞盛名尤著,此中宣扬溢美之功,一半应归功于其孙岳珂。依我看,《鄂王行实编年》里所载战功,平情而论,至少三分是虚。像岳珂那样通过篡改、编造、曲解史料,以达到溢美先人的态度,是全然不足取的。当然,这样评说并不是否定岳飞,岳飞是南宋名将,功绩显赫,但也像历史上其他的名将一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因此更显得真实。以下试举几例说明。

《岳侯传》载:“有探骑报曰:‘夜来三更,兀术并韩常将军等人马起寨退走,前去汴京。’侯欲乘势追赶,遂申奏朝廷曰:‘臣闻汉有韩信,项羽授首;蜀有诸葛,先主复兴。臣虽不才,窃望比此。乞与陛下深入虏境,复取旧疆,报前日之耻。伏望陛下察臣肝胆,表臣精忠。竭力以报,臣之愿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载:“己酉,上谕大臣曰:‘朕昨面谕岳飞,凡为大将者,当以天下安危自任,不当较功赏。彼以功赏存心者,乃士卒所为。至于朝廷待大将,亦自有礼,如前日边报之初,除诸将便加师保,岂必待有功乎,若必待有功而后进官,所以待士卒辈也。’时飞巳至行在,故上训之。”

以上第一节史料所录岳飞奏折,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及《鄂国金佗续编》中并无收录。文中岳飞自比韩信、诸葛,言下之意是将高宗比作刘邦、刘备,从这一点看岳飞壮岁得志,自矜自得之心态,显露无遗;而且文中的比附,实在欠妥当。韩信于汉立国初时,功高无伦,卒以谋反死;诸葛亮则助刘备成鼎足之势,备死后,摄国政辅佐后主。刘备一生,奔波无已,晚年才得荆州益州以偏安,卒以兵败憾逝。岳飞以高宗比刘备已然不妥,自比韩信、诸葛,更是有点骄傲过头,不思后果了。若言岳飞不熟知历史,错用掌故,则韩信、诸葛之事,世人无论智愚,皆当约略知之,况岳飞幕僚众多,可凭参咨,何至于言之不慎如此?依我看,实在是岳飞当日正值兵势纵横无阻,高宗深为倚赖之际,心态如此,行之于文,故而未假深思。其奏折后文又说“伏望陛下察臣肝胆,表臣精忠”,与前文联系来看,实为邀功之语。《岳侯传》后文言“表到,秦桧大怒,忌侯功高,常用间谮于上”,其实就这份奏折的内容而言,即使没有秦桧“谮于上”,高宗看了心里也一定不痛快,有第二段史料为证。

上面第二节史料记载的是绍兴十年九月八日的一段高宗语录,即岳飞班师还朝后的事情。从向大臣转述的话语来看,高宗的不满已经很明显了,不但要当岳飞面“训之”,还意犹未尽,又向大臣告谕这一事宜,以此为鉴告戒诸大将。从高宗的语义看,是在斥责岳飞不“以天下安危自任”而“较功赏”,联系上一节史料岳飞的奏折内容,高宗此番话是有的放矢的。后文又提到“除诸将便加师保”一事,大概岳飞面见高宗时曾就此次战事的军功加以比较,以为升赏当以军功为衡量,所以高宗才言及此事。

岳珂《鄂国金佗稡编》里有这么一段:“复襄阳时,宰臣朱胜非使人谕之,以饮至日建节旄,先臣愕然,曰:‘丞相待我何薄耶!’乃谢使者曰:‘为飞善辞丞相,岳飞可以义责,不可以利驱。襄阳之役,君事也,使讫事不授节,将坐视不为乎?拔一城而予一爵者,所以待众人,而非所以待国士也。’及建节,力辞,不得已乃受。”岳珂本意想借此段记事佐证“诸大将皆贪功,先臣每被赏,辄以无功辞,甚至六、七辞,不肯妄受”,却反而给人以岳飞计较功赏的印象,也算是弄巧成拙了。

对于岳飞的评价,人各有别,以上的例子,谨可管中窥豹,有志力有恒心之人,大可深入研究,我的一方浅见,倘然不惹诸君讥讪,已然足愿!

镇守襄汉
克复襄汉后,岳飞面临的是新恢复的中原地区的后勤防务问题,这是以后直到金哀宗时金国被灭中原被克复后都一直困扰宋军的问题。这些地方因为“久罹兵火”,原来的居民“或被驱虏,或遭杀戮,甚为荒残”,以至于“百里绝人,荆榛塞路,虎狼交迹”,“野无耕农,市无贩商,城郭隳废,邑屋荡尽,而粮饷难于运漕”。凡是这样克复失地的宋军,都有一个两难的防务问题:“若少留将兵,恐复为贼有”;“若多留将兵,唯俟朝廷千里馈粮,徒成自困,终莫能守”。
因为后勤的问题,岳飞只能将主力撤回,留少量兵力戍守。伪齐刘豫李成的军队虽然不时骚扰,却始终不能夺回襄汉六郡的控制权。
襄汉六郡原来分属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这次收复之后,宋廷为统一管理,单设襄阳府路。除在襄阳府设安抚使司外,不按制度设置“差监司”、即转运使司等文人监军系统,“止委制置使岳飞措置”。这是战时对宋朝历来的文人控制武将军队的反动,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
此时岳飞作为武将不敢居功,上奏说自己“人微望轻,难任斯职”,要辞去制置使并请求宋廷另“委任重臣,经画荆、襄”。宰相赵鼎认为:“湖北鄂、岳,最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乞令(岳)飞鄂、岳州屯驻。不惟淮西藉其声援,可保无虞,而湖南、二广、江、浙亦获安妥。”宋高宗同意赵鼎的主张,确定岳飞改驻荆湖北路的首府鄂州(今湖北武昌),自此岳家军的大本营就定在了鄂州。
绍兴五年的南宋军队整编
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从三万多人的规模增加到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岳家军也从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的编制,每将的平均兵力是三千多人。到绍兴九年(1139年)岳家军增至八十四将,每将的平均兵力减至一千二百余人。
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有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岳飞不在时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

二次北伐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第二次北伐前,有两件事影响了他的布置。
一是目疾。自1130年着手建立岳家军后,岳飞连续六年在夏天剿匪、在冬天抗金和伪齐。尤其是夏天在南方湿热的气候中用兵,是岳飞这个河北人所不适应的。绍兴五年(1135年)夏六月,平定杨幺后,岳飞病势加重,‘两目赤昏,饭食不进’,‘四肢堕废’,以至于不得不上奏恳请解除军务养病。宋高宗当时倾向主战,回绝了岳飞的申请,反而说岳飞‘措置上流事务,责任繁重’,‘卿当厉忠愤之素心,雪国家之积耻,勉副朕志,助成大勋’。经过治疗,到了秋冬季,岳飞的目疾有所好转。
二是岳母姚氏于绍兴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和老母在一起时总是全天侍侯,亲自调药换衣,无微不至。姚氏死后,岳飞和岳云等人扶着其灵柩,光着脚徒步走到江州的庐山。丧葬完毕,岳飞就留在东林寺中为母守孝。按古代礼法,岳飞必须‘丁忧’三年,如有特殊情况方可‘起复’,即居官守丧。岳飞要坚持礼法,但满朝上下均一致反对。宋高宗命宦官邓琮到东林寺请岳飞起复,岳飞‘欲以衰服谢恩’,邓琮坚持不允,但岳飞‘三诏不起’。最后,宋高宗对岳飞及其部下下达了严厉的警告,说岳飞‘至今尚未祗受起复恩命,显是属官等并不体国敦请’,‘如依前迁延,致再有辞免,其属官等并当远窜’。主战派李纲也单独给岳飞写信说,‘宣抚少保以天性过人,孝思罔极,衔哀抱恤’,恳切希望他不要‘以私恩而废公义’,‘幡然而起,总戎就道,建不世之勋,助成中兴之业’。岳飞终于下了决心放弃礼法,重返鄂州后带兵镇守襄汉,同时将姚氏‘刻木为像,行温凊定省之礼如生时’。
主战派宰相张浚从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起到前线视师。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都被召到镇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议军事。张浚向宋高宗称赞韩世忠忠勇、岳飞沉鸷,可以倚办大事。三月,宋廷任命韩世忠为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并且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此次都督行府军事会议决定由韩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由岳飞自鄂州出发到襄阳府然后北伐,由张俊自建康府出发到泗州,由刘光世由太平州出发到庐州,由杨沂中的殿前司军作为其旧上司张俊一军的后援。韩世忠和岳飞主攻,张俊和刘光世主守。
二月中旬,韩世忠发动了攻势,但岳飞还在临安府觐见宋高宗,无法配合。韩世忠在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市)击败伪齐守军,围困了淮阳军城池。但六天后,伪齐援兵赶到,韩世忠被迫撤退。
当时都统制王彦患重病,其“八字军”(行营前护副军)驻荆南府,和岳家军的防区相邻。二月,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决定将“八字军”移屯襄阳府,由王彦出任襄阳府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归岳飞节制;以便一旦王彦病故,就把“八字军”并入岳家军。但王彦因旧事不接受这项任命,并且健康又有好转,宋廷遂将“八字军”调驻临安府。这样一来,岳家军没有增强军力,反而要接管“八字军”的荆南府防区分散兵力。
七、八月间,岳飞再次出兵,以春季刚刚投降的原伪齐虢州栾川县知县李通为向导进行第二次北伐。先锋左军统制牛皋迅速攻下自己故乡汝州鲁山县附近的伪齐镇汝军,活捉守将薛亨。薛亨在十一月时,由岳家军参议官李若虚押送至临安府,宋高宗命他在岳家军中戴罪立功,结果二十多年后,他仍在鄂州军中服役。牛皋又继续攻下颍昌府大部和蔡州附近进行佯攻。岳飞率主力则往西北方向进攻。八月初,王贵、董先、郝晸等攻占虢州州治卢氏县,缴获粮食十五万石。岳家军旋即攻占了虢略县(今河南灵宝市)、朱阳县(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朱阳镇)和李通原来当官的栾川县。王贵继续西向攻克了商州全境,包括上洛县(今陕西商州市)、商洛县(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商洛镇)、洛南县、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和上津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北)。
商州、虢州都属陕西路,是吴玠的战区。吴玠部将邵隆(原名邵兴,为避宋高宗绍兴年号之讳而改名)早已上奏要收复这两地,并已被宋廷任命为商州知州。岳飞攻克商州后,便催促邵隆尽快赴任,以便腾出岳家军的人马继续征战。
岳家军继续攻取伪齐顺州、州治伊阳县。八月十三日,伪齐顺州安抚司都统制孙某与后军统制满在,在长水县的业阳迎战岳家军悍将杨再兴,被击溃。孙某等五百余人被阵斩,满在等一百多人被生擒。十四日,杨再兴又击溃伪齐顺州安抚使张某的二千多人。十五日夜间,岳家军夺取长水县城,缴获粮食二万石,并夺取了一个伪齐马监,得马万匹。接着顺州另外两县永宁县和福昌县也被攻克。李纲在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写信说:‘屡承移文,垂示捷音,十余年来所未曾有,良用欣快。’
但此时在陜西附近的山区作战,后勤供应线过长造成粮草不足。岳飞只得班师,留王贵等戍守。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从此为南宋所控制,邵隆在年底赴商州就任知州,“披荆棘,立官府,招徕离散,各得其心”,逐渐将商州建设为要塞和下一次进攻的后勤基地。
九月下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目疾再次剧烈发作,白天的时候,连卧室的窗户都必须全挡住才行。宋廷闻讯后,特派眼科医官皇甫知常与和尚中印两人急驰鄂州为岳飞治疗,方得好转。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于武昌写下《满江红》。
二次北伐后,秦桧派刺客杀岳飞,未果,之后向皇帝进谗言,害死岳飞!

第三次北伐
岳飞率岳家军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至五千匹。
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结束,伪齐刘豫就立刻反攻。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刘豫以号称七十万大军进攻刘光世驻守的淮南西路。尽管宋廷右相张浚反对,但左相赵鼎调动岳家军去江州、池州支援。岳飞走到江州,刘豫已被刘光世击退,岳飞又得退回鄂州。但刘豫马上转攻长江中游的岳家军,岳家军留在商州、虢州、邓州、唐州(后来这些地方均被宋高宗和秦桧签订的《绍兴和议》割让给金国)的部队均和伪齐军和少量金军交战。
十一月十日,王贵以少击众,以一万人马在离唐州何家寨不远的大标木大败伪齐刘豫的弟弟刘复率领的十万伪齐主力,刘复仅以身免。十一月十五日,岳飞刚从江州返回鄂州不久,就亲自出兵北伐伪齐。在虢州,岳家军统制寇成在击败伪齐军后将五百名俘虏全部杀掉,违抗了岳飞的不杀伪军俘虏的军令。寇成非但没有授功,反而被岳导 *** 劾。在邓州,张宪以一万兵力击败了伪齐西京留守司统制郭德、魏汝弼、施富、任安中等人,俘虏郭德、施富等一千人,俘获战马五百余匹,魏汝弼等逃回西京洛阳。在唐州,牛皋、王刚等人以步兵八千于方城县击败伪齐军,斩马汝翼,并俘虏一千人,俘获战马三百多匹。
岳飞到达唐州前线时,大败刘复的王贵一军已经追击伪齐进入蔡州,岳飞决定带上十天的粮草跟进。到了蔡州城下,却发现城防坚固,而且伪齐李成、李序、商元、孔彦舟、王彦先、贾潭等部在附近埋伏,准备合击岳家军。岳飞于是决定退军。老对手李成一军再次穷追不舍,但被王贵、董先先后大败。岳家军俘虏了伪齐几十员将领,几千名兵士,并俘获战马三千匹。
班师后,因为“掩杀逆贼五大王刘复、李成等,累立奇功”,王贵晋升为正任的棣州防御使,牛皋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和建州观察使。

第四次北伐
岳飞率岳家军的第四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岳飞率十万岳家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兀术)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颖昌和其它河南各地,完颜宗弼逃出开封退回北方。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因此失败。
郾城之战
七月初,完颜宗弼在顺昌之败一个半月后,得到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等的援军,在探知岳飞本人在郾城指挥岳家军后,全军出动试图突袭郾城这个岳家军总部,导致一场主力之间的大决战。
八日,探马报告岳飞:完颜宗弼领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将,精锐马军共一万五千多骑神速出现在距郾城只有二十多宋里的路上,不仅如此,还有源源不断的金国十万步军向郾城推进。岳飞命令岳云率领背嵬八千马军和游奕军的马军出城迎击,并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金军后续部队不断到达郾城投入战斗。岳云的马军不断打退金军的冲锋。岳家军悍将杨再兴声称要活捉完颜宗弼,单骑冲入金军队伍中,杀金军将士数十。
完颜宗弼久攻不下,下令将重铠“铁浮图”(三个骑兵以铁索连为一组,马和骑兵皆重铠不怕箭射和小型兵器砍杀,专门在关键时刻通过集团冲锋击溃宋军)投入战斗。岳家军精锐步兵早有准备,兵分四组,每组一千兵力,分别以斧斫马足, *** 挑护盔,刀斩敌首,铁浮图损失惨重。宗弼又投入拐子马(最精锐骑兵,使弓箭,善于配合铁浮屠在两翼做包抄使用),亦被击退。战局胶着时,岳飞亲率四十精锐亲兵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跃马冲出以箭射金军阵地(岳飞挽弓三百宋斤,是南宋军人里最高记录)。岳家军将士看到统帅亲自出马,顿时全力死战。杀到天黑,完颜宗弼全军溃败,将士十损七八。岳家军获得了“郾城之战”的完胜。
郾城之战之后、颍昌之战之前
十日下午,完颜宗弼组织了一千多人的骑兵,进攻郾城县北的五里店。岳飞率领军马出城,令背嵬军将官王刚带五十多骑前往侦察。王刚砍死带头的金将,在其尸体和马鬃上,分别摘到两个红漆牌,上面写有“阿李朵孛堇”字样。
十三日,张宪率背嵬军、游奕军、前军等主力进入完颜宗弼残军所在的临颍县,再次寻求和其决战。将官杨再兴和王兰、高林、罗彦、姚侑、李德等三百骑前哨在抵达临颍县南的小商河时,与完颜宗弼的主力猝然相遇。和杨再兴三百骑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最后被杀的包括万夫长(忒母孛堇)撒八、千夫长(猛安孛堇)、百夫长(谋克孛堇)、五十夫长(蒲辇孛堇)等百余人。其他金兵射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铁箭头留在肉中继续冲杀,最后马陷泥中,终于被射死,三百将士也全部阵亡,而金军则付出更大的代价,死上千人。
小商河一战之后,完颜宗弼或因为惧怕背嵬军的这种惊人的战力、或因为自身战术需要,没有和张宪的岳家军主力决战,留下八千金兵守临颍县,自己带领残余主力转攻颍昌府。十四日天明,张宪军攻占临颍县,八千金兵或往颍昌府方向,或往开封府尉氏县(今河南尉氏县)方向逃走。张宪军找到杨再兴的遗体,火化以后竟烧出铁箭头二升有余。
颍昌之战
四日上午,完颜宗弼得到增援,投入剩余全部主力攻颍昌府城,其中有六个万夫长,号称骑兵三万多骑、步兵十万名,绵延十多宋里,锣鼓喧天。
在颍昌府的岳家军共有五个军,然而除踏白军是全军外,中军统领苏坚在西京河南府,选锋军统制李道在外地,背嵬军和游奕军主力又在郾城县和临颍县,都只是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主帅岳飞也不在此地。颍昌府岳家军统帅王贵自己和姚政、岳云等率八百名背嵬军和一部分中军、游奕军出城决战,令统制董先率踏白军,副统制胡清率选锋军守城。
二十二岁的岳云率领八百名背嵬军,和金军主力左、右拐子马苦战几十回合,前后十多次出入敌阵,身受百余处创伤。大多出城决战的岳家军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王贵甚至有些气馁怯战,想要逃走,被岳云劝回。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别亲率踏白军和选锋军差不多5000人出城增援,完颜宗弼全军溃败逃走。
颍昌之战中和岳云的八百名背嵬军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完颜宗弼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阵亡;副统军粘汗孛堇身受重伤,抬到开封府后死去;金军千夫长被格毙五人。岳家军活捉汉人千夫长王松寿、张来孙,千夫长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等七十八名敌将,金兵横尸五百余(估计共被杀五千多人),被俘二千多人,马三千多匹。
朱仙镇之战
岳家军然后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同徐庆、李山、傅选、寇成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将路上遭遇的金骑数千击溃, “横尸满野”,缴获战马一百多匹。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
至此,在刘豫的伪齐垮台后,南宋主力岳飞的岳家军和金国主力完颜宗弼的女真军第一次抛开这个垫在中间的缓冲进行了一场真正的较量。郾城之战中完颜宗弼的女真“铁浮图”军覆没、女真左右“拐子马”军受重创,小商河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完颜宗弼的残余“拐子马”军很反常地损失了很多百夫长以上的女真高级军官(此前吴玠的和尚原之战和刘锜的顺昌之战虽然大胜,却没有格毙金军万夫长的报告和证据,或者俘虏金军千夫长),当时因出使金国被拘留在燕京的洪皓在家书中说:“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岳飞也为捷报频传而高兴,很乐观地向部下说自己要破酒戒:“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千古奇冤
十二道金牌
七月十八日,即张宪从临颍杀向开封之时,第一道班师诏送达。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写了一封奏章反对班师:“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隔了两三日,朱仙镇已克,完颜宗弼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其中全是措辞严峻、不容反驳的急令,命令岳家军必须班师回鄂州,岳飞本人则去“行在”临安府朝见皇帝。宋高宗发十二道金牌的时间,大约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复西京河南府捷报不久。
岳飞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而友军已经撤退,岳家军孤军难支,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岳飞决定留军五日,以便当地百姓南迁,“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岳飞前往“行在”临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期间不断接到宋高宗的手诏,以及秦桧以三省、枢密院名义递发的省札。尽管内容自相矛盾颠来倒去,(特别注意,现在能看到的史料是经过秦桧一党销毁篡改的,这次北伐中断的关键细节的直接证据怕是不可能保存下来了。)最后仍是令岳飞“疾驰入觐”,“赴行在奏事”。当岳飞听到中原传来的宋军败讯,只能长叹:“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结果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
“莫须有”
之后,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虽然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赵、秦最终决定杀害岳飞父子和张宪,而秦桧创造发明了“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其词“其事体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内被杀害。岳飞被害前,在风波亭中写下8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了生命危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死前,又将此事告诉其儿,并说:岳元帅尽忠报国,今后必有给他昭雪冤案的一天!岳飞沉冤21年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首次北伐
绍兴三年(1133年),宋神武左副军统制、襄阳府邓州随州郢州镇抚使、兼襄阳知府李横和随州知州李道联合伊阳县风牛山寨的翟琮北伐伪齐刘豫。伪齐部队纷纷倒戈,牛皋、彭玘、赵起、朱全、牛宝、朱万成等军归附于李横,董先、张玘、董震等军归附于翟琮,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由李道招降。李横和牛皋、彭玘等克复了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市)、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等地。翟琮和董震、张玘、董贵、赵通等攻入西京河南府,处决了盗掘宋朝皇陵的伪齐河南尹孟邦雄。但刘豫马上向金军求援。三月间,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会合李成所率二万伪齐军,在开封西北牟施冈同宋军会战。李横、牛皋等军被金方重铠铁浮图骑兵击溃。到十月为止,翟琮的伊阳县风牛山寨大本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县)、襄阳府、郢州(今湖北钟祥市)等地相继被金军攻占陷落,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全部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战死。伪齐的李成、许约等联络割据洞庭湖的杨幺、黄诚叛军,约定来年六月间南北夹攻,伪齐军和杨幺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政权,双方“建国通和”。
败逃到长江一带的宋军中,李道、牛皋等屡次申状岳飞和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赵鼎,“乞听岳飞节制”。宋廷于是将牛皋、董先共一千余人以及李道等部并入岳家军,张玘也拨归岳飞统辖;翟琮改任江南东路兵马钤辖,独立成军;李横和岳飞基本同级别,不愿隶属岳飞,其一万五千人马改隶官职更高的张俊。
绍兴四年(1134年),为击败伪齐军和杨幺军的合兵计划,岳飞决定先打李成、后打杨幺,宋廷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在他的制置使官职上添入“兼制置荆南、鄂、岳”的加衔,岳家军里增加荆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部约一千九百人,崔邦弼部三千人,以及荆南镇抚使司的兵马。岳家军当时用于进攻襄汉六郡的总兵力,大致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由于再败对战局有重大影响,南宋朝廷非常看重这次岳飞的出征。出师前,赵鼎又生怕岳飞有失,上奏高宗:“陛下渡江以来,每遣兵将,止是讨荡盗贼,未尝与敌国交锋。(岳)飞之此举,利害甚重,或少有蹉跌,则使伪境益有轻慢朝廷之意。”为了使岳飞之“将佐竭力奋死”,“以济事功”,宋高宗亲自手诏,称岳飞曾保奏王贵、张宪和徐庆三将“数立战效,深可倚办”,“理宜先有以旌赏之”,给王贵等三人颁赐捻金线战袍各一领,金束带各一条。宰相朱胜非遣使通知岳飞,只要得胜即授予他节度使的头衔。宋高宗又特令张俊的神武右军和杨沂中的神武中军分别甄选战马各一百匹拨给岳家军,并在岳飞的制置使官衔上又增加“兼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的加衔。岳家军自鄂州渡江攻郢州,岳飞在江心对幕僚们发誓:“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五日,岳家军开到郢州城下。伪齐郢州知州荆超和长寿知县刘楫率一万多人马守城,拒绝投降。由于后勤供应有困难,岳家军的军粮不过两餐饭,但岳飞却说:“可矣,吾以翌日巳时破贼!”六日黎明,岳家军开始总攻。荆超投崖自杀,刘楫被活捉后斩首,伪齐守军被杀达七千人。
然后岳家军分兵两路,张宪和徐庆率军往东北去进攻随州,岳飞率主力往西北主攻伪齐大将李成驻守的襄阳府。李成不战而逃,五月十七日,岳飞占领襄阳。而另一边,伪齐随州知州王嵩坚守不出,张宪和徐庆连攻数日不果,牛皋自告奋勇,只带三日口粮领兵支援张宪和徐庆。五月十八日,三日粮食尚未吃完,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军攻下随州城,其中十六岁的岳云使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 *** ,第一个攻上城头。五千伪齐军被歼灭,王嵩被俘并被押赴襄阳府处斩。
和前一年(1133年)对付李横北伐一样,刘豫急忙调度兵力并请来一部分金兵,集结在邓州东南的新野市、龙陂、胡阳、随州的枣阳县(今湖北枣阳市)以及唐州、邓州,加上李成逃到新野的部队,号称三十万大军。岳飞命统制王万和荆南府镇抚使司统制辛太守住清水河,引诱伪齐军进攻。辛太怯战,竟私自逃往峡州宜都县(今湖北枝城市)。 六月五日,王万军与伪齐军交战后,岳飞亲率主力夹攻,击败了李成军。第二天,李成又列阵求战,却犯了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犯的战术错误,被岳飞看出破绽。对于王贵、牛皋等将的请战,岳飞说:“且止,此贼屡败吾手,吾意其更事颇多,必差练习,今其疏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险,骑兵之利在平旷;成乃左列骑兵于江岸,右列步卒于平地,虽言有众十万,何能为!”岳飞举鞭对王贵说:“尔以长 *** 步卒,由成之右击骑兵。”又对牛皋说:“尔以骑兵,由成之左击步卒。”和刘邦在彭城之战的败局相似,李成的前列骑兵溃散之后,将后列骑兵挤入水中淹死,军队崩溃一败涂地。李成一军元气大伤,后来再也没能反攻襄阳府。
刘豫不断火急向金国求援,但是完颜宗弼刚刚在三月被吴玠一军在仙人关大败,金军主力损折很大,元气未复。又恰逢盛夏,女真人不耐酷热,正在北方避暑。于是只派了一员史书上未记录姓的、名叫刘合孛堇的二等战将,会合李成,拼凑了陕西和河北签军数万,在邓州西北扎了三十多个营寨防守。
在备办粮草准备了一个多月以后,王贵和张宪分别率军从光化路和横林路向邓州挺进。七月十五日,王贵和张宪两军在邓州城外三十几宋里,同数万伪齐军和金军激战;王万和董先两部突然出现夹击,击败了对手。金将刘合孛堇只身逃窜。岳家军俘降签军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取战马二百多匹,兵仗数以万计。伪齐军高仲退守邓州城。七月十七日,岳家军攻城,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攻下邓州活捉了高仲。岳飞为避嫌,只报了岳云随州之功,未将邓州之功申报。事隔一年,宋廷查清此事,方才将岳云升迁武翼郎。由于岳云勇猛善战,被称为“赢官人”。
七月二十三日,选锋军统制李道攻占唐州。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伪齐军和金军。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下。伪齐唐州知州、信阳军知军、通判等官员被俘共五十名。第二年,宋高宗为此特奖赏李道和崔邦弼金束带各一条。
七月二十六日,刘光世部将郦琼才率五千援军赶到,但已经无仗可打。岳飞特别上奏,恳求给这五千人“先次推赏”,“卒使不沾寸赏,恐咈人情”。
克复襄汉是岳飞的第一次北伐,由于两三个月前吴玠仙人关之战大破金军主力,帮助了岳家军完成了自南宋开国八年以来第一次收复了大片失地的目标。收复的地方包括前一年丢失的原先李横的辖区,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
镇守襄汉
克复襄汉后,岳飞面临的是新恢复的中原地区的后勤防务问题,这是以后直到金哀宗时金国被灭中原被克复后都一直困扰宋军的问题。这些地方因为“久罹兵火”,原来的居民“或被驱虏,或遭杀戮,甚为荒残”,以至于“百里绝人,荆榛塞路,虎狼交迹”,“野无耕农,市无贩商,城郭隳废,邑屋荡尽,而粮饷难于运漕”。凡是这样克复失地的宋军,都有一个两难的防务问题:“若少留将兵,恐复为贼有”;“若多留将兵,唯俟朝廷千里馈粮,徒成自困,终莫能守”。
因为后勤的问题,岳飞只能将主力撤回,留少量兵力戍守。伪齐刘豫李成的军队虽然不时骚扰,却始终不能夺回襄汉六郡的控制权。
襄汉六郡原来分属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这次收复之后,宋廷为统一管理,单设襄阳府路。除在襄阳府设安抚使司外,不按制度设置“差监司”、即转运使司等文人监军系统,“止委制置使岳飞措置”。这是战时对宋朝历来的文人控制武将军队的反动,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
此时岳飞作为武将不敢居功,上奏说自己“人微望轻,难任斯职”,要辞去制置使并请求宋廷另“委任重臣,经画荆、襄”。宰相赵鼎认为:“湖北鄂、岳,最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乞令(岳)飞鄂、岳州屯驻。不惟淮西藉其声援,可保无虞,而湖南、二广、江、浙亦获安妥。”宋高宗同意赵鼎的主张,确定岳飞改驻荆湖北路的首府鄂州(今湖北武昌),自此岳家军的大本营就定在了鄂州。
绍兴五年的南宋军队整编
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从三万多人的规模增加到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岳家军也从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的编制,每将的平均兵力是三千多人。到绍兴九年(1139年)岳家军增至八十四将,每将的平均兵力减至一千二百余人。
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有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岳飞不在时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
二次北伐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第二次北伐前,有两件事影响了他的布置。
一是目疾。自1130年着手建立岳家军后,岳飞连续六年在夏天剿匪、在冬天抗金和伪齐。尤其是夏天在南方湿热的气候中用兵,是岳飞这个河北人所不适应的。绍兴五年(1135年)夏六月,平定杨幺后,岳飞病势加重,‘两目赤昏,饭食不进’,‘四肢堕废’,以至于不得不上奏恳请解除军务养病。宋高宗当时倾向主战,回绝了岳飞的申请,反而说岳飞‘措置上流事务,责任繁重’,‘卿当厉忠愤之素心,雪国家之积耻,勉副朕志,助成大勋’。经过治疗,到了秋冬季,岳飞的目疾有所好转。
二是岳母姚氏于绍兴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和老母在一起时总是全天侍侯,亲自调药换衣,无微不至。姚氏死后,岳飞和岳云等人扶着其灵柩,光着脚徒步走到江州的庐山。丧葬完毕,岳飞就留在东林寺中为母守孝。按古代礼法,岳飞必须‘丁忧’三年,如有特殊情况方可‘起复’,即居官守丧。岳飞要坚持礼法,但满朝上下均一致反对。宋高宗命宦官邓琮到东林寺请岳飞起复,岳飞‘欲以衰服谢恩’,邓琮坚持不允,但岳飞‘三诏不起’。最后,宋高宗对岳飞及其部下下达了严厉的警告,说岳飞‘至今尚未祗受起复恩命,显是属官等并不体国敦请’,‘如依前迁延,致再有辞免,其属官等并当远窜’。主战派李纲也单独给岳飞写信说,‘宣抚少保以天性过人,孝思罔极,衔哀抱恤’,恳切希望他不要‘以私恩而废公义’,‘幡然而起,总戎就道,建不世之勋,助成中兴之业’。岳飞终于下了决心放弃礼法,重返鄂州后带兵镇守襄汉,同时将姚氏‘刻木为像,行温凊定省之礼如生时’。
主战派宰相张浚从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起到前线视师。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都被召到镇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议军事。张浚向宋高宗称赞韩世忠忠勇、岳飞沉鸷,可以倚办大事。三月,宋廷任命韩世忠为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并且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此次都督行府军事会议决定由韩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由岳飞自鄂州出发到襄阳府然后北伐,由张俊自建康府出发到泗州,由刘光世由太平州出发到庐州,由杨沂中的殿前司军作为其旧上司张俊一军的后援。韩世忠和岳飞主攻,张俊和刘光世主守。
二月中旬,韩世忠发动了攻势,但岳飞还在临安府觐见宋高宗,无法配合。韩世忠在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市)击败伪齐守军,围困了淮阳军城池。但六天后,伪齐援兵赶到,韩世忠被迫撤退。
当时都统制王彦患重病,其“八字军”(行营前护副军)驻荆南府,和岳家军的防区相邻。二月,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决定将“八字军”移屯襄阳府,由王彦出任襄阳府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归岳飞节制;以便一旦王彦病故,就把“八字军”并入岳家军。但王彦因旧事不接受这项任命,并且健康又有好转,宋廷遂将“八字军”调驻临安府。这样一来,岳家军没有增强军力,反而要接管“八字军”的荆南府防区分散兵力。
七、八月间,岳飞再次出兵,以春季刚刚投降的原伪齐虢州栾川县知县李通为向导进行第二次北伐。先锋左军统制牛皋迅速攻下自己故乡汝州鲁山县附近的伪齐镇汝军,活捉守将薛亨。薛亨在十一月时,由岳家军参议官李若虚押送至临安府,宋高宗命他在岳家军中戴罪立功,结果二十多年后,他仍在鄂州军中服役。牛皋又继续攻下颍昌府大部和蔡州附近进行佯攻。岳飞率主力则往西北方向进攻。八月初,王贵、董先、郝晸等攻占虢州州治卢氏县,缴获粮食十五万石。岳家军旋即攻占了虢略县(今河南灵宝市)、朱阳县(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朱阳镇)和李通原来当官的栾川县。王贵继续西向攻克了商州全境,包括上洛县(今陕西商州市)、商洛县(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商洛镇)、洛南县、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和上津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北)。
商州、虢州都属陕西路,是吴玠的战区。吴玠部将邵隆(原名邵兴,为避宋高宗绍兴年号之讳而改名)早已上奏要收复这两地,并已被宋廷任命为商州知州。岳飞攻克商州后,便催促邵隆尽快赴任,以便腾出岳家军的人马继续征战。
岳家军继续攻取伪齐顺州、州治伊阳县。八月十三日,伪齐顺州安抚司都统制孙某与后军统制满在,在长水县的业阳迎战岳家军悍将杨再兴,被击溃。孙某等五百余人被阵斩,满在等一百多人被生擒。十四日,杨再兴又击溃伪齐顺州安抚使张某的二千多人。十五日夜间,岳家军夺取长水县城,缴获粮食二万石,并夺取了一个伪齐马监,得马万匹。接着顺州另外两县永宁县和福昌县也被攻克。李纲在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写信说:‘屡承移文,垂示捷音,十余年来所未曾有,良用欣快。’
但此时在陜西附近的山区作战,后勤供应线过长造成粮草不足。岳飞只得班师,留王贵等戍守。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从此为南宋所控制,邵隆在年底赴商州就任知州,“披荆棘,立官府,招徕离散,各得其心”,逐渐将商州建设为要塞和下一次进攻的后勤基地。
九月下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目疾再次剧烈发作,白天的时候,连卧室的窗户都必须全挡住才行。宋廷闻讯后,特派眼科医官皇甫知常与和尚中印两人急驰鄂州为岳飞治疗,方得好转。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于武昌写下《满江红》。
二次北伐后,秦桧派刺客杀岳飞,未果,之后向皇帝进谗言,害死岳飞!
第三次北伐
岳飞率岳家军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至五千匹。
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结束,伪齐刘豫就立刻反攻。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刘豫以号称七十万大军进攻刘光世驻守的淮南西路。尽管宋廷右相张浚反对,但左相赵鼎调动岳家军去江州、池州支援。岳飞走到江州,刘豫已被刘光世击退,岳飞又得退回鄂州。但刘豫马上转攻长江中游的岳家军,岳家军留在商州、虢州、邓州、唐州(后来这些地方均被宋高宗和秦桧签订的《绍兴和议》割让给金国)的部队均和伪齐军和少量金军交战。
十一月十日,王贵以少击众,以一万人马在离唐州何家寨不远的大标木大败伪齐刘豫的弟弟刘复率领的十万伪齐主力,刘复仅以身免。十一月十五日,岳飞刚从江州返回鄂州不久,就亲自出兵北伐伪齐。在虢州,岳家军统制寇成在击败伪齐军后将五百名俘虏全部杀掉,违抗了岳飞的不杀伪军俘虏的军令。寇成非但没有授功,反而被岳导 *** 劾。在邓州,张宪以一万兵力击败了伪齐西京留守司统制郭德、魏汝弼、施富、任安中等人,俘虏郭德、施富等一千人,俘获战马五百余匹,魏汝弼等逃回西京洛阳。在唐州,牛皋、王刚等人以步兵八千于方城县击败伪齐军,斩马汝翼,并俘虏一千人,俘获战马三百多匹。
岳飞到达唐州前线时,大败刘复的王贵一军已经追击伪齐进入蔡州,岳飞决定带上十天的粮草跟进。到了蔡州城下,却发现城防坚固,而且伪齐李成、李序、商元、孔彦舟、王彦先、贾潭等部在附近埋伏,准备合击岳家军。岳飞于是决定退军。老对手李成一军再次穷追不舍,但被王贵、董先先后大败。岳家军俘虏了伪齐几十员将领,几千名兵士,并俘获战马三千匹。
班师后,因为“掩杀逆贼五大王刘复、李成等,累立奇功”,王贵晋升为正任的棣州防御使,牛皋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和建州观察使。
第四次北伐
岳飞率岳家军的第四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岳飞率十万岳家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兀术)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颖昌和其它河南各地,完颜宗弼逃出开封退回北方。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因此失败。
郾城之战
七月初,完颜宗弼在顺昌之败一个半月后,得到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等的援军,在探知岳飞本人在郾城指挥岳家军后,全军出动试图突袭郾城这个岳家军总部,导致一场主力之间的大决战。
八日,探马报告岳飞:完颜宗弼领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将,精锐马军共一万五千多骑神速出现在距郾城只有二十多宋里的路上,不仅如此,还有源源不断的金国十万步军向郾城推进。岳飞命令岳云率领背嵬八千马军和游奕军的马军出城迎击,并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金军后续部队不断到达郾城投入战斗。岳云的马军不断打退金军的冲锋。岳家军悍将杨再兴声称要活捉完颜宗弼,单骑冲入金军队伍中,杀金军将士数十。
完颜宗弼久攻不下,下令将重铠“铁浮图”(三个骑兵以铁索连为一组,马和骑兵皆重铠不怕箭射和小型兵器砍杀,专门在关键时刻通过集团冲锋击溃宋军)投入战斗。岳家军精锐步兵早有准备,兵分四组,每组一千兵力,分别以斧斫马足, *** 挑护盔,刀斩敌首,铁浮图损失惨重。宗弼又投入拐子马(最精锐骑兵,使弓箭,善于配合铁浮屠在两翼做包抄使用),亦被击退。战局胶着时,岳飞亲率四十精锐亲兵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跃马冲出以箭射金军阵地(岳飞挽弓三百宋斤,是南宋军人里最高记录)。岳家军将士看到统帅亲自出马,顿时全力死战。杀到天黑,完颜宗弼全军溃败,将士十损七八。岳家军获得了“郾城之战”的完胜。
郾城之战之后、颍昌之战之前
十日下午,完颜宗弼组织了一千多人的骑兵,进攻郾城县北的五里店。岳飞率领军马出城,令背嵬军将官王刚带五十多骑前往侦察。王刚砍死带头的金将,在其尸体和马鬃上,分别摘到两个红漆牌,上面写有“阿李朵孛堇”字样。
十三日,张宪率背嵬军、游奕军、前军等主力进入完颜宗弼残军所在的临颍县,再次寻求和其决战。将官杨再兴和王兰、高林、罗彦、姚侑、李德等三百骑前哨在抵达临颍县南的小商河时,与完颜宗弼的主力猝然相遇。和杨再兴三百骑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最后被杀的包括万夫长(忒母孛堇)撒八、千夫长(猛安孛堇)、百夫长(谋克孛堇)、五十夫长(蒲辇孛堇)等百余人。其他金兵射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铁箭头留在肉中继续冲杀,最后马陷泥中,终于被射死,三百将士也全部阵亡,而金军则付出更大的代价,死上千人。
小商河一战之后,完颜宗弼或因为惧怕背嵬军的这种惊人的战力、或因为自身战术需要,没有和张宪的岳家军主力决战,留下八千金兵守临颍县,自己带领残余主力转攻颍昌府。十四日天明,张宪军攻占临颍县,八千金兵或往颍昌府方向,或往开封府尉氏县(今河南尉氏县)方向逃走。张宪军找到杨再兴的遗体,火化以后竟烧出铁箭头二升有余。
颍昌之战
四日上午,完颜宗弼得到增援,投入剩余全部主力攻颍昌府城,其中有六个万夫长,号称骑兵三万多骑、步兵十万名,绵延十多宋里,锣鼓喧天。
在颍昌府的岳家军共有五个军,然而除踏白军是全军外,中军统领苏坚在西京河南府,选锋军统制李道在外地,背嵬军和游奕军主力又在郾城县和临颍县,都只是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主帅岳飞也不在此地。颍昌府岳家军统帅王贵自己和姚政、岳云等率八百名背嵬军和一部分中军、游奕军出城决战,令统制董先率踏白军,副统制胡清率选锋军守城。
二十二岁的岳云率领八百名背嵬军,和金军主力左、右拐子马苦战几十回合,前后十多次出入敌阵,身受百余处创伤。大多出城决战的岳家军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王贵甚至有些气馁怯战,想要逃走,被岳云劝回。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别亲率踏白军和选锋军差不多5000人出城增援,完颜宗弼全军溃败逃走。
颍昌之战中和岳云的八百名背嵬军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完颜宗弼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阵亡;副统军粘汗孛堇身受重伤,抬到开封府后死去;金军千夫长被格毙五人。岳家军活捉汉人千夫长王松寿、张来孙,千夫长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等七十八名敌将,金兵横尸五百余(估计共被杀五千多人),被俘二千多人,马三千多匹。
朱仙镇之战
岳家军然后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同徐庆、李山、傅选、寇成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将路上遭遇的金骑数千击溃, “横尸满野”,缴获战马一百多匹。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
至此,在刘豫的伪齐垮台后,南宋主力岳飞的岳家军和金国主力完颜宗弼的女真军第一次抛开这个垫在中间的缓冲进行了一场真正的较量。郾城之战中完颜宗弼的女真“铁浮图”军覆没、女真左右“拐子马”军受重创,小商河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完颜宗弼的残余“拐子马”军很反常地损失了很多百夫长以上的女真高级军官(此前吴玠的和尚原之战和刘锜的顺昌之战虽然大胜,却没有格毙金军万夫长的报告和证据,或者俘虏金军千夫长),当时因出使金国被拘留在燕京的洪皓在家书中说:“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岳飞也为捷报频传而高兴,很乐观地向部下说自己要破酒戒:“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千古奇冤
十二道金牌
七月十八日,即张宪从临颍杀向开封之时,第一道班师诏送达。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写了一封奏章反对班师:“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隔了两三日,朱仙镇已克,完颜宗弼已逃出开封之时,岳飞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其中全是措辞严峻、不容反驳的急令,命令岳家军必须班师回鄂州,岳飞本人则去“行在”临安府朝见皇帝。宋高宗发十二道金牌的时间,大约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复西京河南府捷报不久。
岳飞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而友军已经撤退,岳家军孤军难支,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岳飞决定留军五日,以便当地百姓南迁,“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岳飞前往“行在”临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期间不断接到宋高宗的手诏,以及秦桧以三省、枢密院名义递发的省札。尽管内容自相矛盾颠来倒去,(特别注意,现在能看到的史料是经过秦桧一党销毁篡改的,这次北伐中断的关键细节的直接证据怕是不可能保存下来了。)最后仍是令岳飞“疾驰入觐”,“赴行在奏事”。当岳飞听到中原传来的宋军败讯,只能长叹:“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结果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
“莫须有”
之后,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虽然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赵、秦最终决定杀害岳飞父子和张宪,而秦桧创造发明了“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其词“其事体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内被杀害。岳飞被害前,在风波亭中写下8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了生命危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死前,又将此事告诉其儿,并说:岳元帅尽忠报国,今后必有给他昭雪冤案的一天!岳飞沉冤21年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胜率100,
绍兴三年(1133年),宋神武左副军统制、襄阳府邓州随州郢州镇抚使、兼襄阳知府李横和随州知州李道联合伊阳县风牛山寨的翟琮北伐伪齐刘豫。伪齐部队纷纷倒戈,牛皋、彭玘、赵起、朱全、牛宝、朱万成等军归附于李横,董先、张玘、董震等军归附于翟琮,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由李道招降。李横和牛皋、彭玘等克复了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市)、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等地。翟琮和董震、张玘、董贵、赵通等攻入西京河南府,处决了盗掘宋朝皇陵的伪齐河南尹孟邦雄。但刘豫马上向金军求援。三月间,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会合李成所率二万伪齐军,在开封西北牟施冈同宋军会战。李横、牛皋等军被金方重铠铁浮图骑兵击溃。到十月为止,翟琮的伊阳县风牛山寨大本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县)、襄阳府、郢州(今湖北钟祥市)等地相继被金军攻占陷落,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全部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战死。伪齐的李成、许约等联络割据洞庭湖的杨幺、黄诚叛军,约定来年六月间南北夹攻,伪齐军和杨幺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政权,双方“建国通和”。
败逃到长江一带的宋军中,李道、牛皋等屡次申状岳飞和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赵鼎,“乞听岳飞节制”。宋廷于是将牛皋、董先共一千余人以及李道等部并入岳家军,张玘也拨归岳飞统辖;翟琮改任江南东路兵马钤辖,独立成军;李横和岳飞基本同级别,不愿隶属岳飞,其一万五千人马改隶官职更高的张俊。
绍兴四年(1134年),为击败伪齐军和杨幺军的合兵计划,岳飞决定先打李成、后打杨幺,“先襄汉,襄汉既复,李成丧师而逃,杨幺失援矣。第申严下流之兵以备之,然后鼓行。”朝廷里,宰相朱胜非支持这一作法:“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刚从江南西路调任政府参知政事的赵鼎也支持岳飞:“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而惟独签书枢密院事徐俯却反对委派岳飞出兵,戍守淮南西路的刘光世也要求代替岳飞“措置荆襄”。最后宋廷决定由岳家军出兵收复襄汉,刘光世军增援,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岳飞!!!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