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遭遇十面埋伏,负债千亿净利润仅为23亿,刘强东如何止颓势?

京东遭遇十面埋伏,负债千亿净利润仅为23亿,刘强东如何止颓势?,第1张

京东决定自建物流,引起了巨大的行业争议,如此重资产的模式甚至在现在还时不时地引起行业内的讨论,当时的刘强东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巨大压力,但仍然力排众议走上了自建物流的道路,就这样,京东第一个快递点落地在北京潘家园的一个小区里,当时的路人也许不会想到这个崭新的公司未来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庞然大物。

2020年5月19日,是京东一年一度的“老员工日”,每年这个时候刘强东都要摆下家宴宴请新晋的五年、十年的老员工,给他们发放金质和银质奖章,五年老员工被称为“大佬”,而十年老员工被称为“超级大佬”。

在今年的“老员工日”上,京东CEO刘强东发布了一篇“京东是谁”的内部信,其中也回顾了自建物流的历史,刘强东用两个词来概括——“敢想”、“敢做”。

要我说,伴随着京东物流成长史的就两个词——“烧钱”、“亏损”。

从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京东整个集团超过60%的盈利基本都填了物流这个“坑”,可怕的是当时的员工、投资人并不知道这个“坑”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在17年京东物流独立之后到达了顶点。

2018年,京东物流获得了25亿美元的融资,众多大佬领衔入股京东,不少人觉得京东物流的上升之势不可阻挡,但连年的巨额亏损并没有因为这一笔融资而获得极大地改善,2019年年初,刘强东在内部信当中表示按照现在的亏损速度2018年的融资也只不过够亏两年而已,互联网上随即出现了“京东要完”的声音。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京东物流的迅速成长虽然伴随着亏损,但也建立起了业内绝无仅有的服务水准,211限时达服务已经覆盖了全国超过95%的县市地区,时至今日除了京东也没人敢拍胸脯说,我能在全国95%的地区实现半日达。

然而,高标准的服务并没有改变外界的看法,毕竟一昧的亏损绝非长久之计,压力之下该如何破局?

京东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简而言之就是对外开放,扩大订单量。首先是逐步由自营向非自营商家开放仓配服务,其次是对社会开放物流能力,聚焦供应链、快递、供应链数字化产业平台三大业务板块,为客户、行业、社会提供全面的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就这样,京东物流的收入快速增长,在2019年基本达到了盈亏平衡,截至目前京东市值已经突破了700亿美元。然而外界真正改变对京东物流的看法却是因为新冠疫情。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随后网络上便爆出了武汉各大医院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时值春节假期,各大工厂、物流都处于停产停运状态,即便通过各地库存筹集到了一些物资,还要解决的问题是谁去送?谁能送?

时间回到2008年,也就是京东刚刚决定自建物流的时候。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刘强东把自己身上仅有的十几万元存款全捐了,并且下令临近的仓库有灾区需要的物资就捐,不用来问我,当时的京东正因为金融危机下融不到资而濒临倒闭。

刘强东在19日的内部信中说,京东有点“土”、太“实在”了,此言不虚。

也许正是因为一直以来积累的这种“实在”,新冠疫情爆发伊始京东迅速顶上,不仅帮助社会各界转运物资,还从全国仓库调集物资,向湖北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只口罩及6万件医疗物资,向武汉医院捐赠8万只口罩,随后又捐赠6万件医疗物资和药品送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医疗机构,然而这只是京东抗击疫情的开始。

整个疫情期间,十五万京东小哥战斗在新冠一线,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为全国消费者提供了超过16万吨的米面粮油,累计承运了医疗应急物资约3000万件,近1万吨,整个疫情期间为全社会提供了共计525亿元的生活物资。

历经挫折和磨难的京东物流在新冠疫情中成为保障社会供应和物资流转的中流砥柱,不少人才猛然发现不知不觉间,当年那个“少年”已经度过“青春期”,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行业巨头了。

刘强东在内部信中说“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如果说京东的初创期像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那么在经历了青春期的阵痛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在动摇中得到重构。”

那么,未来的京东将走向何方?这是不少投资人、消费者内心的疑问,刘强东给出了答案。

刘强东说当年在中关村站柜台时,当时几乎所有的商家做生意都是一个模式——一台两万五的笔记本想办法用三万五卖出去,甚至还有中关村十大“招术”教商家如何欺骗顾客,而京东一直坚持明码标价、做好服务。

未来的京东也将坚守“老老实实”经营,坚守投资建物流,坚持挑战自我,遵守商业道德的底线,不做任何一件坑蒙拐骗昧良心的事。

其次就是技术,京东第一次喊出了“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的口号,三年前刘强东在集团的年会上喊出“技术、技术、技术”的时候,不少人嘲笑称:怎么京东一个干苦活累活的公司想摇身一变去做高大上的技术了?

但是2019年京东全年研发投入已经达到179亿元人民币,疫情期间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的应用,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的强大仓储和分拣能力都让人看到了京东技术投入所带来的价值。

在内部信中,刘强东说未来的京东梦想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而技术就是通往这一目标的关键节点。

如今的京东走出了亏损的困境,历经17年的成长,京东用行动和事实让业界看到这家26万人企业的创造力和硬实力,或许在下一个17年里,当京东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能给我们带了给多的惊喜。

在3月10日,京东物流发布上市后首份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

2021年京东物流总收入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来自外部客户收入达591亿元,同比增长727%,占总收入比例达565%。

京东物流终于完成了在2017年制定的五年计划,收入破千亿,外部部客户收入过半。

那么京东凭什么收入破千亿呢?

大家都知道京东物流的特色就是,物流快基本就是早上下单晚上就能到,今晚下单第二天早上就能到。

为此京东建设了大量的仓库,有多少呢。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建设超过1300个京东仓库,平均每年建设400个仓库,目前京东物流已经建设了43座大型“亚洲一号”的智能仓库,仓库面积超过2400万平方米。

而且我们知道京东的物流人员的福利待遇也是很高的,根据报告显示京东物流的一线员工数量超过30万人,京东物流为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达358亿元,相较2020年增长近100亿元,福利待遇越高,员工的工作也就越努力。

另外京东物流对于收入能够如此高速增长的原因,解释到,这完全益于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增加,还有其他客户收入增加所造成的。其中,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增加主要是受公司的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增长以及(单客户平均收入)增加所带动;

在这期间所增加的客户主要是(波司登、斯凯奇、沃尔沃汽车、无印良品、小米有品、芝华仕等超30万企业客户)来自其他客户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其他客户的数量增加导致公司快递快运服务的业务量。

互联网 健康 进入下半场,产品标准化、可复制性、供应链能力等硬实力,成为赛道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京东 健康 坚持以供应链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在一步步扎实的发展中不仅确立了自身的行业地位,也造福了全 社会 。

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大 健康 ,两个产业看起来相似,实则差别甚远。医疗是大 健康 的一个子板块,除了提供在线问诊、售药等狭义医疗类服务,互联网大 健康 还包括 健康 管理、远程照护、慢病管理等全流程、长周期的服务内容。

大 健康 中的每一项业务都要与其他业务顺畅对接,因此每增加一种服务,对业务协调能力、资源调动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的考验,都成倍增加。

京东集团(9618HK;JDUS)以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扎实的技术研发著称,其子集团京东 健康 (6618HK)完美地继承了集团的基因,成为互联网医疗 健康 行业名副其实的标杆企业。

8月24日,京东 健康 发布了2021年截止6月30日的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京东 健康 营收总额同比增长554%,达到13638亿元;毛利和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91%和799%,毛利率同比下降1%;年活跃用户数高达109亿;旗下战略级服务产品“京东家医”2021年上半年用户活跃占比达87%,上线至今用户数月平均环比增速220%。

除了业绩数据增势喜人,京东 健康 还坚持以供应链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不断完善业务体系,在服务实体企业、社区和农村等基层医疗方面,在疫区、灾区需要医疗保障等关键时期,继续创造更大 社会 价值。

医疗最早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是互联网药房,满足了人们不用出门即可购药的需求。渐渐地,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便捷服务的企业,开始整合医生资源,互联网药房就与互联网医疗连接上了。

随着 社会 经济的发展,人们对 健康 管理提出更高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生病之后再就诊,而希望防患于未然,或者长期的慢病管理,互联网医疗再度进化,延伸为互联网 健康 。

从药房到医疗再到 健康 ,宏观上的互联网 健康 产业竞争已经到了下半场。下半场的竞争意味着粗放式跑马圈地已经基本结束,更多时候拼的是通过硬实力留住客户,并通过精细化运营开发客户价值。产品更加标准化、可复制性更强、信任度更高,整个业务体系对整个大 健康 行业发展和运营的帮助更大,这些才是在互联网 健康 企业下半场能够保持领跑的关键。

用户的信任值、产品的标准化、自身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体系对全行业的赋能,这些都是京东的强项,而从京东体系生长出来的京东 健康 ,完美地继承了集团的优点。

举个简单的例子,京东 健康 不只是一个平台,它的体系内有自营的药房,还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集团的17个药品仓库和超过350个非药仓库,并联合京东物流构建了全国超过100个城市的药品“自营冷链”能力,“京东药急送”已覆盖全国超过300个城市,京东 健康 -联盟大药房累计合作门店已超过500家,覆盖全国17个省级行政区。

正因为京东 健康 能够为整个行业提供专业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吸引优时比中国、赛诺菲中国、桂龙药业、诺华制药等多家国内外领先药企达成战略合作或合作深化升级,而这些合作伙伴的加入又进一步巩固了京东 健康 的行业领先地位,助推京东 健康 业务更高速高质发展。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从2017年至2020年,京东 健康 总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82%,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同样保持在554%的高位。在河南暴雨后上线24小时在线咨询专区、紧急驰援消毒和防疫等五大类物资等 社会 公益的支出之后,京东 健康 依然实现了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99%,扣非后净利润率也从422%提升至489%。

8月24日财报发布当日,京东 健康 股价上涨145%,次日又上涨32%。上市晚于同行业友商的京东 健康 市值远超友商,充分说明了投资人对其更加认可。

“互联网+”的宗旨应该是为各个行业赋能,但每个行业在转型时期,都会牵动整个行业中从业者的利益,大 健康 行业也不例外。

大 健康 业务“上网”后,医院执业医生、药师的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药房的生意会不会消失?私人医生的客户会不会被抢走?互联网 健康 和线下相关产业是相互竞争还是相互协同?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很容易引起原有从业人员的不满,进而引发 社会 矛盾,原有的医疗和 健康 管理体系秩序也会再度陷入混乱。

为了实现互联网对大 健康 行业的赋能,首先要找到我国原有的医疗和 健康 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痛点,再对症下药。京东 健康 就从解决供需两端的痛点入手,成为我国大 健康 行业不断优化的推手。

我国大 健康 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药房药剂师水平参差不齐、医药用品供应商接受用户反馈受阻等主要问题。

在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上,互联网医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 健康 界与京东 健康 联合发布的《2021互联网医生诊疗行为及幸福感报告》,互联网医生中超过435%职称是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及以上占比超过80%。一根网线连接医患,极大消除了地域医疗资源差异,让患者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获得更专业的诊疗;同时,执业医生们利用碎片时间,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价值,获得了相应的“阳光收入”。

京东 健康 的互联网医院建设走在行业前列。今年上半年,京东 健康 继续升级迭代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体验,不断完善专科中心布局。截至6月底,京东 健康 互联网医院开设的专科中心已增至24个,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超过13万名。上半年,平均每天有16万患者通过京东 健康 接受专业医疗服务。

特殊时期,互联网 健康 真的“救命”。7月20日,河南某患者感觉身体不适后便去药店,在导购的推荐下买了几款药品之后,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当时郑州暴雨刚过,停水、停电、停网的问题尚未解决,交通也在瘫痪状态。该患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京东 健康 “950619”就医咨询服务专线,及时得到了专业反馈,获得正确的服药建议后,病情慢慢好转,下午便在微博上发出一条“京东问诊救我狗命”的文字。

此外,京东 健康 为线下合作零售药房提供一站式全渠道数智化解决方案,帮助它们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为品牌方提供定制化的增值服务,根据线上需求推出定制产品;通过连接实物和服务的方式,为品牌方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京东 健康 “零售药房+医疗 健康 服务”的开放生态,利人利己,是真正意义上大 健康 行业发展的助推剂。

随着 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 健康 的认知改变,不少人已经意识到预防大于治疗,人们不再等发现身体有恙才去医院检查,而是更注重日常体检和保养。同时,越来越多的慢性病被人们所重视,长期 健康 管理需求增加。

在此基础上,家庭医生这一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对普及的概念,在中国的需求开始迅速提升,京东 健康 则提前捕捉到这一需求,在去年8月18日上线了“京东家医”。

到今年8月18日,京东家医这一年间,用户活跃占比87%,用户数平均每月环比增速220%。飞速增长的用户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家庭医生的需求,而产品成熟化、能力标准化、能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和全场景的京东家医,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京东 健康 医疗服务的重要抓手和全家 健康 管理的服务新入口。

发展了一年后的京东家医亮点颇多。例如,与硬件厂商合作,将“京东家医”服务作为标准模块植入智能音箱、智能手环等设备,实现“京东家医”产品与智能医健产品的结合;之后又实现了以智能音箱等设备为入口,将图文为主的沟通形式升级为以电话或视频沟通为主,推出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京东家医”孝心版,充分解决了老年人使用图文沟通较为困难的问题。

京东家医还不断细化服务领域,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定制不同的产品,根据人们面临的常见 健康 问题,上线了针对睡眠问题人群的睡眠服务包、帮助儿童更加科学 健康 成长的“儿童长高”服务包等。

京东 健康 联合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的管理型 健康 险服务“家医保”也符合用户的需求,以预防疾病、改善 健康 为核心目的,而非传统疾病险以去医院就诊、开药为理赔标准,将 健康 险与京东 健康 的医疗服务、 健康 管理能力相结合,为家庭提供了一站式终身医疗 健康 服务和 健康 保障解决方案。

作为基层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和 社会 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家医在解决空巢老人的 健康 管理、慢病管理、缓解线下医院门诊压力等方面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真正的 健康 管理,是立足于科学的利国利民的赛道, 健康 管理中人们最重视的医疗,特别是公立医疗,几乎永远扮演着类似“慈善”的角色,这就注定了在 健康 管理赛道的玩家,更应该把助推行业发展、践行 社会 责任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追求更高利润。

京东 健康 深谙其中道理,始终秉承“解决行业痛点,创造 社会 价值”的理念,去年疫情之初就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抗疫,今年在河北疫情反 *** 、河南灾情等时刻又都及时站了出来,第一时间支持民生保障,通过免费医疗咨询服务、物资捐赠、派出救援队等方法,承担了行业领头企业应有的 社会 责任感,即使代价是毛利率连续两年同比下降超过1%。

除了对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响应,京东 健康 在其他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也付出了心血。今年2月27日,京东 健康 发起“罕见病关爱计划”,通过设立“京东 健康 罕见病关爱基金”,联手病痛挑战基金会,整合京东 健康 平台和供应链优势,打造了“医、药、险、公益”一站式解决平台,致力于抹平地理距离带来的确诊就医难、药品可及难问题,缓解罕见病患者药品支付难的问题。

目前,很多特效药在京东 健康 自营的京东大药房线上首发;京东大药房现已成为罕见病药品种类最全的线上平台,几乎所有国内已上市的罕见病口服药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即使能解决就诊服药等问题,像歌舞伎综合征、肢端肥大症等罕见病患者还会因外表异于常人,导致患者本人或其家人遭受较大心理压力。京东 健康 同样考虑到了心理层面的问题,在其页面对罕见病进行科普,让更多人了解从而能够理解罕见病患者。

做慈善、做救援、做科普,这些举动对于一个企业的营收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大幅增加成本,但这些公益活动京东 健康 几乎从未缺席,正如京东集团、京东物流,同样没有缺席抗疫、抢险、乡村振兴。这样的企业,值得尊敬。

健康 管理是蓝海市场,既包含了医疗这一刚需,也包含了崛起中改善 健康 、疾病预防等需求。这是一个有光明前景,并且有可能越走越宽的赛道。

但相应地,由于前期需要漫长的资源积累、各方面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体系搭建, 健康 管理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是绝对的价值投资,一条少有人能走下来的路。

互联网企业,尤其是有电商基因的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也有过整合供应商、零售商的经历,在做互联网 健康 管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可以通过 健康 管理吸引更多高粘性流量。

不过, 健康 管理与互联网企业习惯的快速回报不同,需要耐心。可能唯有像京东 健康 一样,根植于实体经济,成长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持续重投入,把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当作目标,方能做好这造福 社会 的生意,最终收获复利。

​文:陈陈
众所周知,纳税是我们身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税收不仅能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做出最直接的贡献,还能提高企业影响力 。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即便税款额度巨大,但依旧会积极纳税的原因。
对于一些小企业而言,每年纳税千万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更别提那些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有句话说得好:能力有多大,纳税就有多高。如今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中,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和腾讯等众多行业巨头,纳起税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据报道,2018年,华为公司共为国家纳税1100亿。这巨额数字的背后,是华为实力的彰显。2019年,凭借特朗普的宣传浪潮,华为成功占得5G先机,成为5G通信技术邻域先驱。在5G领域,华为赚得盆满钵满,国内几乎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能与之匹敌。另外,除5G市场外,华为智能手机领域也是独树一帜。据此前手机订单数据显示,华为手机销量已经赶超苹果手机,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始人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表示不会上市,还将股份分给员工,激励员工的干劲,使得华为实力更加强劲。另外,华为每年还会将10%的收入用于研发,如此大比例的资金投入,也使得华为技术水平持续名列前茅,其市场竞争力不断得已提高。
除华为外,身为互联网龙头企业的阿里巴巴,纳税数额自然少不了。如今,阿里已连续6年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纳税王了。2018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共向国家纳税516亿,日均纳税超14亿元,同比增长超40%。这样的成绩,不仅完成马云当年定下的每天纳税100万的目标,甚至还远远超出。如今,身为创始人的马云虽然退休了,但我们相信,阿里巴巴在张勇额领导下,前途依旧会一片光明!
不仅如此,刘强东曾经还说:京东营收会超过万亿元,会为政府创造5000亿间接税收,700亿直接税收。但在4年后的2018年,京东还只是勉强扭亏为盈。而且,在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京东排名第四。
确实,2018年对于京东而言,确实是多事之秋。业绩一再下滑,再加上刘强东事件的爆发,导致公司股价断崖式下跌,收入仅17万亿。另外,截止到2019年,京东物流才停止亏损状态。根据2019年京东集团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其净收入为1503亿元。
2018年的亏损,导致京东税收仅407万元,离刘强东当年立下的flag相差甚远。但话说回来,纳税之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管纳税多少,这些企业的成功,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依旧是有利的,他们的成功依旧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对此,你怎么看?

在2020年3月2日晚间,京东发布了2019年全年业绩报告和2019年第四季度业绩,在财报中显示,京东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70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公司全年净营收达到576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
通过京东公布的财报可以看出,在2019年京东实现了净营收的快速增长,而且公司的股价已经从年初的22美元上涨至38美元左右,而且京东的市值超过了550亿美元,摆脱了过去盈利疲软的态势。
在京东收入的组成上,在2019年京东服务收入为6615亿,产品收入达到了51073亿,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服务收入在过去的三年中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从2017年的84%提升到2019年的115%。
公司服务营收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物流和其它服务收入的增加,在2019年这2个方面的收入已经达到了2347亿元。同时在京东全面放开物流,外单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0%,这也是支持第三方物流收入大增的核心内因。
京东在过去的一年中可以说经历的重大的改革,比如上半年淘汰了10%的高管、取消快递员底薪、还有就是995工作制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公司经营成本开始起效,2019年经营费用率为73%,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在未来业绩预测方面,在2020年第一季度京东净收入可能会同比减少至10%,注意是因为疫情对电商市场的冲击,一些消费会被抑制。不过从流量结构可以看到,京东新用户的主动访问和主动购物在提升,未来会有更多的用户选择京东。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遭遇十面埋伏,负债千亿净利润仅为23亿,刘强东如何止颓势?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