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和亚马逊,谁更胜一筹?

京东和亚马逊,谁更胜一筹?,第1张

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疯狂争取市场份额的亚马逊战略模式,在亚马逊身上已经获得了赢利的回报,而在以亚马逊为对标的京东身上似乎依然遥遥无期。

4月29日,亚马逊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第一季度营收为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最引人注目的是,亚马逊实现了513亿美元的净利润,这已是连续四季度赢利,而去年同期则亏损5700万美元。

不久之后的5月9日,被认为是“中国亚马逊”的京东也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据其显示,第一季度净利润为-8649亿元(约-1341亿美元),同比亏损增幅5%。

继续故事模式,

还能让投资者存在遐想吗?


整体来说,除了亏损这个意料之中的事情外,近期围绕在京东身上的事情,大多都是负面的。

尤其是5月京东原海外事业部总裁徐昕泉加盟乐视的消息传出后,各方的认知都指出,徐昕泉离职原因是,京东重点投入的俄罗斯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甚至是“关闭”状态,而京东基于赢利诉求将在海外事业部进行裁员。

从2015年6月开始,作为京东赢利重要抓手的海外业务最终因为目前的赢利诉求而被分离,经过一年的跌宕之后,最终成为弃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京东已经在这个故事上难以为继了。

进军海外市场,并不能算是给资本市场演绎的故事,但如果是进军次一级的海外市场呢?尤其是如俄罗斯、东南亚这样的市场,一直混迹于互联网圈的刘强东自然深谙其中三昧。

这本身并非刘强东的“原创”,在十年前,游戏厂商就曾经用这一概念成功地激励了自己的股价,比如完美时空和金山,均频频打出进军海外市场的招牌,各种姿势和各种宣传见诸媒体,但实质上这种海外拓展恰恰是进军较之中国更为低端的市场,从而形成一种高维打低维的态势,实现对彼国该类市场份额的大面积占据。

完美时空的这个故事讲述了十年,且一直在继续,其根本在于这个故事已经实现了赢利,尽管较之国内市场来说,这些游戏产业在第三世界的赢利额实在微乎其微。但对于一个整体都在赢利的游戏产业和作为个体的公司同样在大幅赢利的背景下,这一故事作为调味料也未尝不可。

可对于京东来说,这样的故事就略显奢侈了,目标海外市场或许开发还不完善,但依然有强力的本地公司与之竞争。而电商总归不如游戏那般具有强大的黑科技效能,在本国市场尚无法实现赢利的规模化发展之下,在彼国“水土不服”的大环境下,这个进军海外的故事,也就难以让投资者产生多少遐想,甚至有点味如嚼蜡了。

然而,在一个故事失败的结果下,京东的选择却是用另一个新故事来替补。

亦步亦趋学对标,

京东的想象力瓶颈

2015年京东之所以没有被资本市场所嫌弃,是因为它还有一个故事,即腾讯加持的故事,而且从数据上看颇为有效。

较之自强不息的亚马逊而言,京东在2015年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故事是腾讯成了它的流量入口。

但这个看起来无比强横的故事也在2016年陷入破灭。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在京东召开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京东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将交易额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归结于腾讯。他表示,腾讯入口给京东带来的流量在过去三个季度的增长已经开始减速,过去三个季度,每个季度的平均降幅大约是20%以上,“这实际上表示腾讯流量对京东业务增量贡献的最大化水平”。

受今年第一季度业绩不如预期影响,京东股价遭遇一轮暴跌。评级机构惠誉国际甚至指出,京东并不具备“投资级”信用评级,因为“其面临着利润乏善可陈、现金流疲弱,以及高固定成本的挑战”。

这个故事的背后,其实恰恰是腾讯的社交流量能作用于游戏这样的娱乐领域,却无法作用于电商这样的消费领域的长期纠葛的结果。腾讯长达十年的电商试错和最终的失败,以及最后选择已经有相当根基、国内第一的B2C电商京东做合作者,将流量直接引入京东后,依然不能解开这一死结。

但对于刘强东来说,在赢利模式鲜明、以门面收租为特色的阿里模式下,在阿里已经进入20%―30%略高于消费增长速度的平稳发展期的当下,他和他走“专卖店”模式的京东,在以自营无法实现赢利的压力下,依然选择了以讲故事来寻找更多的资本,来维持其以亏损换规模寻找明天的可能。

这也是刘强东一贯的秉性,就连做个生鲜电商也要和属下爆出恋爱传闻、推自建物流不惜自己亲自出镜来送货,以营造可被娱乐化传播的故事氛围的强哥,从本质上缺少和亚马逊一样的务实情结。

即使是作为对标公司,京东和亚马逊还是有极大的不同。亚马逊的起点是卖书,这一点当当与之更像,而京东的起点则是做网上国美、苏宁,以3C电器为专攻。在实际运作上,看似各方都从垂直化领域逐步进入综合平台范畴,但是亚马逊却不似京东,所谓京东的自营产品依然是代理国内企业,而非真正自产。反之亚马逊在卖书之余,还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推出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这样的自有硬件,并直接作用于电子书市场,形成了类似苹果应用商店式的持续赢利体系,而且是低成本和长尾的。此外,亚马逊在电商之外运作的云计算AWS业务,第一季度营业利润604亿美元,占当季营业利润11亿美元的一半以上,这都是实实在在有赢利的故事。

今年3月,京东在自家的众筹平台上推出了一款电子书阅读器“JDRead”。无论从机身外观还是性能配置上,这都是一款要与现在的电子书霸主亚马逊Kindle死磕的产品。5月京东又放出与Mellanox共同建立“JD-Mellanox联合创新实验室”,为数据处理、深度学习云计算技术提供更好的创新。

这或许是京东又一次想亦步亦趋跟着亚马逊讲故事的节奏。可惜为时已晚,而且它毕竟是做3C电器的,买书规模上不弱于当当,云计算上需求强大,但在资本市场和消费者面前,还是觉得这两个故事不搭。

至少,赢利的前景遥遥无期……

太多的故事和摇摆的平衡木

在刘强东最新的故事里,有两个走向,一个是务实,一个是黑科技。

务实的故事里,刘强东的说法是,未来的京东要将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品类扩张和“三张网”的打造上。对于“三张网”的说法,刘强东解释称京东要构建大家电网、中小电网络和生鲜冷链网络。

这其实代表着京东的转舵,从牺牲利润换规模走向深耕垂直市场来赢得利润。“现在,整个消费市场非常疲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如果单纯维持像过去那样的增长速度的话,公司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种做法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也是不相符的。”刘强东的这番话,不仅仅说明了京东触及了天花板,也在想用致力于赚钱的这种表忠心方式,来拉回投资者的信心。

这就形成了京东的平衡木,在利润和规模的平衡木上,京东开始出现了摇摆,毕竟对标公司亚马逊在连续亏损20年后,已经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赢利。而赢利的结果呢?仅过去两年亚马逊新增加的市值就相当于6个京东。可京东呢?仅2015年8月阿里苏宁结盟的消息公布后,京东的股价随之暴跌,一个月内的最大跌幅接近四成,市值一度蒸发接近200亿美元。而整体上来说,京东已经连续下挫5年亏损300亿元了。

对标变成对赌,依靠对标公司不赢利的故事来维持自身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京东必须赢利,可赢利点在哪儿?京东没有找到,反而还想用新的故事来忽悠。

最新的京东故事是无人机,在亚马逊讲出无人机送货故事2年后,京东总算跟上步伐,但关于亚马逊的这个故事,目的还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区用无人机来降低成本,并在2013年年末讲述之后,立刻被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叫停,而京东此刻推出,并扬言一年内,无人机送货覆盖范围从23万个村庄扩展到42万个村庄,用无人机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其希图用这么个送货方式,来引发投资者对于至今迟迟无解的农村电商的遐想,未免又过于急不可耐了。

因为这个和亚马逊似是而非的故事,将是一个运营成本巨大、牺牲利润换规模的故事,可京东此刻最不需要的应该就是这样的故事。由此可见,还在讲故事的京东和刘强东,依然在平衡木上纠结着。

徐新投资后才发觉京东不仅要钱没钱,要人也没人,连个专业点的财务总监都没有。等新来的财务总监好不容易将京东多年的混乱财务整理清楚,徐新发现京东的营运也不行,只好帮助刘强东再寻觅合适的人才。
找了一年,徐新请来了徐雷。彼时,徐雷正担任国内最大的网络营销服务提供商——好耶广告北京公司总经理。刘强东看着一副桀骜不驯模样的徐雷心里直打鼓,而徐雷也瞅着京东觉得不够 时尚 ,心里多了几分犹豫。
徐雷之前在联想集团做过营销,进入好耶广告网络后服务过诸多国企和奢侈品企业,刚成立不久的京东实在没啥吸引他的地方。
可因为徐新的推荐和保证,刘徐俩人一顿大酒后,徐雷同意做企业的市场顾问,负责组建京东商城市场公关部门。
人是不是合适不敢说,可这顿酒让自诩酒量不错的刘强东眼前一亮,棋逢对手,终于找到能喝酒的搭档了。对当时的二人来说,顾问就是个虚职,虽然彼此酒喝得不错,可大家还不熟悉,都需要磨合。
接手京东商城市场部后,徐雷负责营销推广、市场品牌等相关工作,逐渐参与到京东各个业务线的工作。等徐雷为京东搭建起完整的市场构架后,营销也确实有了很大起色。
2008年年底,徐雷正式加入京东。内部除了刘强东,其他人都对这位口气有些冲的大院子弟狐疑不信,猜测他能在京东待多久。那时,没人能意识到这家伙居然是京东未来的“二号首长”。
谁也没想到,2009年3月一次早会,刘强东转身冲着徐雷说,“我忙不过来,你来负责企业销售吧。”徐雷摇身一变,成为京东集团首任CMO。
对这位新任CMO,京东很多人也没太在意,毕竟在京东有个心照不宣的认知:刘强东真正看中的是供应链和物流,对营销并没那么在乎。
不管刘强东重不重视营销,两年时间,徐雷还是以 体育 营销、 娱乐 营销等手段让京东商城销售爆发性增长,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昂首挺进了国内头部电商之列。
按照常理来说,功劳巨大的徐雷应该从此在京东步入更高的职位,可他偏偏“不走寻常路”。
2011年4月,徐雷突然离职去了百丽投资的优购网担任CMO。到底为何离开京东,他从没提过,京东内部知道内情的人也甚少。
放弃蒸蒸日上的京东高管职位,转身去了家名气远不如京东的优购网,徐雷以一句“无所谓”回应了那些替他遗憾的人。
不过,徐雷显然是带着脾气走的。就在2012年京东宣称自己的“红六月”单日成交10亿元时,徐雷立即呛声“打死也不信!”
据说这期间,刘强东没少找徐雷把酒言欢。刘强东自然也不是白找徐雷喝酒,每次都是苦劝他回归京东。
喝酒确实能增进感情,断断续续“喝”了两年后,2014年徐雷再次重归京东,担任了京东市场部高级副总裁,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回归后的徐雷也以他“无所畏”的性格给京东送上一份“大礼”。
2014年一次高管会上,就在大家还在为即将开始的“红六月”出谋划策时,始终没说话的徐雷忽然大声说“别搞啥‘红六月了’,直接点,就618!”
会场瞬间炸开锅,“红六月”是京东内部对标天猫“双11”的活动,相比天猫一天的促销,京东可以做一个月,还能缓解物流压力。”
许多人本来就对徐雷回归有看法,看他这样不顾场合“大放厥词”,忿忿不平地看着一声不吭的刘强东。
因为意见不一致,最后只好投票表决。可在所有票投下后,只有包括刘强东的三票表示支持徐雷的意见,其中一票估计还是徐雷自己投的。
可以刘强东在京东说一不二的脾气,618最终替代了红六月。
会后,看似桀骜不驯的徐雷居然一个个找人沟通,阐述他的意见:促销可以做20天,流量也可以用营销节奏去引导。只是“红六月”缺乏足够的品牌记忆点,既然对标天猫的“双11”,就一定要让消费者记住一个符号,那就是京东的618。
就这样,在徐雷的坚持下,京东618横空出世,伴随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成为中国电商购物狂欢节的又一个经典符号。
徐雷也因直言不讳在京东内部“一战成名”,虽然上面还有集团CMO蓝烨、CEO沈皓瑜,可已没人再敢小瞧他。
如果说,刘强东看中徐雷是因为他超强的营销能力,那肯定是对刘强东不够了解。
刘强东并不是不在意营销,可他更需要在京东结构越来越庞大,人事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有个敢于直言不讳,懂得各部门协调作战,还能协调好上下级关系的能人。
而徐雷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得不说,这是刘强东的眼光独到,更是他作为京东管理者极为高明的地方。
许多人其实都是后来看到徐雷做出很多成绩后,才真正体会到刘强东的“良苦用心”。
不知道是不是刘强东故意的安排,徐雷接手市场部高级副总裁后,权力比之前大了许多,可由于京东内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许多部门分走了他许多项目和权力。特别是一些新来的高管为了出业绩,接连从市场部撬走了很多资源和项目。
许多人以为这下徐雷肯定要“炸”,可他不仅没有发火,还带着部门全力以赴配合工作。有人不解问他,徐雷笑着说“无所谓”。
那段时间,闲下来的徐雷看了不少书,也重新思考了京东的未来和战略。
徐雷首先把“立规矩”视为建立工作体系的核心,这是他接手市场部后就立下的规则,让所有行为都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并且首先规范自己的权力。
看似不着调的徐雷,却是刘强东嘴里“京东最讲规矩的人”。
这一切或许还是和徐雷的出身有关。大院子弟从小听惯了“规矩”二字,他们对令行禁止有着天然的记忆,对那些纸上谈兵的夸夸其谈十分厌恶和反叛。
那时的京东无线端乱象丛生,程序、产品、运营等互不买账,山头林立导致内部管理乱得一塌糊涂。
有人说他要去的地方是个“雷区”,谁趟谁死。可徐雷喊出一句“我不怕”,转身走进了无线事业部,并设立了一系列规定。从程序开发到项目运营每项都有既定的规矩遵守。
没多久,乱成麻的无线事业部被他调教得有模有样,在他主导下从各自为战变成以市场为主导,并以“618”为目标组成了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
在这过程中,徐雷清晰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将是新的营销爆发点,他以无线事业部为基础,开始提前布局移动互联。
2015年,徐雷带领团队做出的京东商城APP进入国内电商APP下载排行榜第二位,为京东带来超过7成的网络流量。
因为在京东无线事业部的成绩斐然,2016年徐雷升任集团高级副总裁,着手推动了京东商城APP、PC端和微信手Q等业务发展,缔造了京东移动互联网的商业闭环。
2017年,当年与徐雷一起进入京东的沈皓瑜离职,徐雷再次成为京东集团CMO,直接向刘强东汇报。2018年7月,徐雷兼任首任京东商城轮值CEO。
曾经与徐雷一起空降京东的“老将”彼时不少已悄然离场,唯独谁都不看好的文艺青年徐雷坚持了下来。
徐雷以自己的“无所谓”和“无所畏”扛起了京东的大旗,被刘强东寄予了厚望,而他也没有令刘强东失望。
个人的喜好不同而已,如果是商业人士,我觉得更应该关注他的能力,至于怎么打扮,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没必要过多在意。

也不看看人家是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主

可能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

说白了,这种潮流元素有因人而异的特点,如果某人比较成功搭配这种元素,大家会理解为这个人有个性,有特点,别具一格。如果某人并不成功大家有可能会把这种元素理解为二流子,没正事。还有一种就是 体育 类,文艺类的人!大致就这么三类。
只能说:单调的人生,千篇一律,精彩的CEO,千奇百怪!
CEO看的是是否有能力代理京东走向更加辉煌和发展的更好!至于花臂,耳钉,手串那是她个人的一种品味,不能要求她如何,更不能以次评判她如何。过度的吹毛求疵不妥。

正经人,谁会这样做

做事业的人,谁会这样做

这些东西 要看是什么人 来玩

普通人玩 那就是遭白眼

有背景 有关系 有实力的人玩 那就是个性

肯定考不上公务员[大笑]
京东集团新任CEO徐雷花臂,耳钉,手串这只能代表他自己的个人喜好,不能说明什么,难道说有花臂,耳钉的人皆是坏人老祖宗看人都说过: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仅凭外表打扮是看不出一个人的真实内心的。时代在发展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不要用固化的思维去瞧任何一个人。也许徐雷能让京东更好的发展壮大呢

一、淘宝的发展历史:

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成立,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

2004年,推出“淘宝旺旺”,将即时聊天工具和网络购物相联系起来。

2006年,淘宝网成为亚洲最大购物网站,就在这一年,淘宝网第一次在中国实现了一个可能——互联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应用工具存在,它将最终构成生活的基本要素,调查数据显示,每天有近900万人上淘宝网"逛街"。

2010年1月1日 淘宝网发布全新首页,此后聚划算上线,然后又推出一淘网。

2012年1月11日上午,淘宝商城正式宣布更名为“天猫”。

2012年3月29日天猫发布全新Logo形象。

2012年11月11日,天猫借光棍节大赚一笔,宣称13小时卖100亿,创世界纪录。

2018年6月20日,淘宝网发布公告称,关闭手游第三方代充服务,后续开放时间待定。

2018年10月,将手机淘宝最新版本上线“小黑群”。

从11月1日起,小黑群将上线好友拼单券。

二、京东的发展历史:

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先生在中关村创业,成立京东公司。

2001年6月,京东成为光磁产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代理商,销售量及影响力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2004年1月,京东开辟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实验田,京东多媒体网正式开通,启用新域名。

2006年6月,京东开创业内先河,全国第一家以产品为主体对象的专业博客系统――京东产品博客系统正式开放。

京东在由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网银在线与中国计算机报联合主办的“网银杯” 2006超级网商评选活动中,荣获“最受欢迎的IT产品网商”称号。

2010年3月,京东商城收购韩国SK集团旗下电子商务网站千寻网(qianxun),2011年5月重启千寻网,上线运营。

2013年3月30日,京东,去商城化,全面改名为京东,随后更换LOGO。

2015年7月20日,京东宣布,将成为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商品在中国的第一家授权零售商。

2016年6月8日,《2016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公布,京东首次进入百强榜,品牌价值同比增长37%至105亿美元,排名第99。

2017年12月21日,京东发布“拍拍二手”品牌。

2019年3月28日,京东发布iSRM智能采购管理平台,该平台针对工业制造业的长尾商品多、供应商数量庞大、供应链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扩展资料:

京东先后组建了上海及广州全资子公司,将华北、华东、华南连接成一条线,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被京东商城的物流配送网络覆盖,同时不断加强和强化。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完善和完善售后服务、物流配送和市场推广。

软硬件设施及使用条件。

京东商城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西安为中心,建立了六个物流平台,为全国用户提供更快、更便捷的配送服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公司的业务空间。

9月11日,上交所科创板披露了京东数科招股说明书。京东数科本次拟发行不超过5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那么,作为诞生于京东集团内部的"富二代"公司,京东数科高速发展背后,是怎样的基因在做支撑?是什么赋予这家公司如此大的想象空间?


创新,敢于走进"无人区",或许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答案。


2014年2月,当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稳坐冠军宝座的时候,国内首个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白条"诞生于京东数科。白条一经出世,迅速成为行业效仿的目标产品。2015年4月,蚂蚁花呗正式上线,之后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借贷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80、90后消费者的喜爱。


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之外,京东数科又陆续基于数据与技术,涉足财富管理、众筹、证券、保险和互联网支付等诸多数字金融领域。随着自营业务边界的不断外延,京东数科首席执行官陈生强开始思考京东数科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做自营金融赚钱很容易,但中国并不缺一家新的金融机构"。


于是,2015年10月,京东数科开始了 第一次进阶—— 行业首次提出"金融 科技 "定位,为金融机构提供 科技 服务。此举,可以说引领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向"金融 科技 "升级。随后,阿里、百度、腾讯,甚至是传统金融机构都纷纷将业务延展至金融 科技 ,技术属性成为行业共识的一种必然和归宿。


率先走进"无人区",似乎成为了京东数科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勇气。


2018年12月,当行业尚不知数字 科技 为何物时,已经认识到数字 科技 重要性的京东金融品牌升级为京东数科,首次明确提出数字 科技 行业理念,业务范围从单一的金融领域扩展到智能城市、资产管理、AI机器人、数字营销等多个板块。


数年之后,更多的公司才意识到数字 科技 已是大势所趋。2019年9月,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变更为小米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2020年8月,360金融对外公布品牌升级,启用"360数科"为新品牌;同期,蚂蚁集团被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蚂蚁(广西)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数科公司。越来越多的TOP互联网公司,纷纷改名"数科",试图追赶京东数科"步伐",强调 科技 属性、为传统产业赋能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而此时的京东数科,已经在数字 科技 服务产业数字化上,取得领先成绩。在金融行业,京东数科累计服务金融机构超过700家,并与金融机构共同服务800万线上线下小微商户和4亿个人用户,并发布国内首个金融 科技 行业解决方案"T1金融云"、推出首个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在智能城市领域,京东数科凭借"智能城市 *** 作系统"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今年6月,京东数科还与南通市政府共同打造"南通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成为国家级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标杆。


这是京东数科的第二次进阶。就在近期,京东数科又完成第三次进阶: 首创产业数字化"联结(TIE)"商业模式,即给金融和各产业带来Technology( 科技 )+Industry(业务)+Ecosystem(生态)的全方位服务,帮助各行各业赚钱,成为各行各业的"老铁(TIE)"。


事实上,"TIE"这一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变化,是对京东数科近年来toB战略的具体实践。作为一家业务发轫于C端的公司,京东数科积累了大量面对个人客群的价值经验和核心资源。而正是基于此,京东数科可以为行业客户创造多重增长场景。


以服务金融机构为例,第一增长场景,主要是通过京东数科的 科技 能力,解决金融机构体系内的效率问题;第二增长场景,在京东生态圈内迭代,为金融机构提供获客、用户运营等能力;而在第三、第四、第N场景,则是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大量项目场景,真正将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延申到更多、更广的产业领域。


可以说,目前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并不存在与京东数科类似的企业,京东数科再一次成为领先者。京东数科从2013年诞生,就一直在不同寻常的道路上跑步先行。这一次的创新,又将在几年后被无数人模仿?或许将是另一场值得期待的激烈赛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和亚马逊,谁更胜一筹?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