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中的选择?蚂蚁金服、京东等巨头去金融化

凛冬中的选择?蚂蚁金服、京东等巨头去金融化,第1张

日前,京东金融低调更名,由“京东金融”悄然改为“京东数科”。更像是尘埃落定,这似乎意味着互金巨头去金融化的无可挽回。事实上,此前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巨头们,已经在多种场合多次表达过“去金融化”的意图,而且也能看到实质性的推进脚步。为什么要放弃已经攻下的城池,转而做配角,甘愿辅助金融机构做服务?这种战略上的调整,会催生一些崭新的模式吗?新的模式最终又将通往何方?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日前,京东金融低调更名,由“京东金融”悄然改为“京东数科”。作为备受瞩目的互联网金融巨头,京东金融以一种十分静默的方式,坐实了自己改弦更张的决心。
更像是尘埃落定,这似乎意味着互金巨头去金融化的无可挽回。事实上,此前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巨头们,已经在多种场合多次表达过“去金融化”的意图,而且也能看到实质性的推进脚步。

为什么要放弃已经攻下的城池,转而做配角,甘愿辅助金融机构做服务?这种战略上的调整,会催生一些崭新的模式吗?新的模式最终又将通往何方?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大气候下的普遍收缩

最先宣布不做金融的,是蚂蚁金服。2017年3月,蚂蚁金服在北京高调宣布定位转移,“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

而稍后表态的京东金融,则否定得更加彻底。2017年底,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从根本上就没想做金融”。
这种急转直下并非只发生在互金领域。在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表态,要跟金融撇清关系的同时,把产融结合同样搞得如火如荼的产业巨头们,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形,释放着相近的信号。

恒大集团官网的简介,也早已从“恒大集团是以民生地产为基础,金融、健康为两翼”,悄然变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金融消失了,如同从未出现。

事实上,自2009年金融自由化开启以后,互联网巨头和产业巨头,对于金融,几乎有着如出一辙的雄心。

在2017年工作会议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表示,2017年恒大金融集团的目标是实现参股、控股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公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金融牌照。同样是在2017年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在夸赞过京东金融现有业务之后,同样勾画了与许家印相似的未来图景,刘强东说,“在未来,京东金融不仅仅会有现在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很快,我们将会进入证券、 征信 ,包括银行,总有一天我们会申请自己的银行,或者控股一个银行,这样我们才能够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全金融的服务。”

但这些期望,随着监管的不断收紧,都只能搁置,或者避而不谈,或者完全否认。无论是互联网巨头拓展金融,还是产业巨头进军金融,虽然各自的原生行业不同,但都处于同样的大气候下,所以,他们几乎在同一时点入场,最后也在相近的时点离场。

声称不做金融背后的复杂心态
但具体到互联网金融巨头们,虽然同样是声称不做金融,但背后的心态可能又有所不同。

尽管蚂蚁金服一再表明不做金融,但央行依然将其纳入了大型金控集团模拟监管试点企业。能够被选中作为试点,已经不是具体的某种金融业务的事情,而是在监管眼中,蚂蚁金服已经具备影响整个金融行业的系统重要性。

对此,蚂蚁金服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技术属性。据媒体报道,蚂蚁金服一位内部人士曾对监管建议,“蚂蚁金服平台上的这些产品和大量合作机构,跟蚂蚁金服并没有资本关系,蚂蚁提供的就是技术服务。即便是少数持股的金融机构之间,也并未发生关联交易风险,建议应与传统金控集团区别监管。”

据财新报道,有分析认为,蚂蚁金服之所以如此解释,主要是因为,一旦蚂蚁金服被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模拟监管试点,在目前强监管的背景下,很可能意味着,以后将大幅增加合规成本,比如最直观的增加资本金、加强相关信息披露以提高透明度等等。

相比之下,京东金融又是另一种情况。京东金融所拿到的金融牌照,远不如蚂蚁金服齐全,并且随着金融监管持续收紧,也已经错过了拿牌照的最佳时机。

有业内人士称,事实上京东一直都有牌照焦虑,在申请牌照一事上也并非不积极,原因主要是监管方面对其实际能力存在质疑,因而含金量最大的银行、基金等“大牌照”,一直没有获得。

在现状不如意,前路又暂时不通的情况下,转型数据科技公司,似乎是更好的选择。据美利金融刘雁南分析,由于金融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以及金融业务无法逾越的增长规律,导致金融机构的估值水平,通常远低于互联网科技公司。

分拆之后的京东金融,“即将单独上市”的消息一直不断,那么,从估值和上市角度考虑,宣称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当然是更讨巧的,虽然从营收数据上来说,京东金融本质上仍然是一家金融公司。

打开大门放金融机构进来

不过,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而选择去金融化,我们确实看到了转型已经在进行。

互联网金融巨头去金融化,专注于金融科技,就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以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目前能看到的具体 *** 作方式,概括来说,主要是互金巨头开放自己的平台,接入金融机构的产品或者资金,自己从中做一些风险控制工作,或者仅仅是起到一个导流作用,和金融机构分享自己的用户。

蚂蚁金服2017年6月开放财富号,邀请银行、基金、保险公司入驻,就是与金融机构分享自己的流量。而今年5月份,余额宝也正式接入了其他基金公司的产品,除了自家的天弘基金,还有博时、中欧、华安、国泰等众多其他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这是在自己的平台上接入金融机构的产品。

蚂蚁金服另外两个信贷类产品 花呗 和 借呗 ,也已经引入了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同样是在开放自己的用户,让金融机构提供放贷资金,蚂蚁金服在中间做风控、 催收 等工作。

京东金融也基本是以同样的方式为金融机构服务。近期,京东金融已经内测一年之久的零售信贷平台“借钱”隆重推出,并且还被放在了京东APP首页的位置进行推送。“借钱”板块实质上就是一个 贷款 超市,其中主要聚合了来自持牌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包括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

而京东金融的现金贷业务——金条,也同样引入了银行作为合作方,目前可以看到,京东金条的资金方,除了京东旗下的一家互联网小贷公司,还包括徽商银行、上海银行、西安银行等合作方。

总的来说,目前阶段,互金巨头们引入金融机构,模式主要是互金巨头开放自己的平台和用户,接入金融机构的产品和资金,并运用自身金融业务实 *** 所积累的数据沉淀,在对接过程中做风控工作。

凛冬已至 只要活下去就还有希望

所以,主要的场景仍然是在互金平台这一方。那么作为“被赋能”的对象,银行等金融机构那一方,其实拥有着体量更大的存量业务,对于这个更广阔的空间,互金平台的金融科技是否已经开始涉足,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间?

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银行业对金融科技也日益重视,在近期密集发布的上市银行半年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几乎每家银行都有谈金融科技。但据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观察,银行业的金融科技转型,走的仍是跟随战略,理论上,有互金机构的探索在前,银行跟着学就是了,战略上清晰,只要执行得力,就不难见效果。不过,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落地难,真正落地的时候,往往是另一回事。银行的金融科技转型,目前仍是品牌宣传的意义大于实质的进展。

既然银行的金融科技进展迟缓,那么互金巨头们的金融科技似乎就大有可为。我们也看到,早在2017年,互金巨头BATJ已经悉数分别与四大行“工农中建”高调联姻。从发布的信息来看,合作的范围和模式囊括了方方面面。从比较抽象的大数据、云计算,到比较具体的打通信用体系、 *** 线上开卡业务等等,这些也都代表着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具备可 *** 作性。

但事实上,互联网公司与银行的基因大不一样,互联网公司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所以可以很快接入银行的产品和资金。而银行作为持牌的金融机构的保守性,以及其系统内部的复杂性,却很难在自己的系统中嫁接互金巨头们的金融科技手段,即便可以,也通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耗费大量的成本。

这样的成本,或许是仅以技术服务立身的金融科技公司难以承受的。而且,从直接开展金融业务,到退居配角帮助金融机构做金融业务,其盈利能力很可能要打折扣。

以蚂蚁金服的借呗引入合作银行之后的分润模式为例,据了解,借呗的分润模式主要是由提供资金的银行收取贷款费用,蚂蚁金服再从中获得固定比例的收益,虽然各家略有不同,但蚂蚁金服获得的收益一般在30%左右。

借呗的平均日利率大约为万分之四,折合成年华利率约为146%,蚂蚁金服分到其中的30%,也就是年化4%左右,其余的10%被合作银行拿走。而相对于之前蚂蚁金服通过ABS的方式,为借呗筹集资金,蚂蚁金服的获利是大打折扣的。通过ABS获取资金的成本大约5%左右,现在与银行合作之后,资金成本翻倍了,蚂蚁金服的盈利也随之缩减一半。

当然,在金融监管趋严之后,蚂蚁金服未必能够再像以前一样低成本获取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引入银行资金,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再者,如果能够把交易量做得足够大,也同样可以弥补客单价的缩水。

但在转型的变动中,其实一切都已经变得难以预料。不过,既然凛冬已至,转型肯定是无可避免的了,但只要能够活下去,就仍然有希望。四季轮回,周期总会过去的。

蚂蚁股票不是假的。

2020年9月25日凌晨,易方达、鹏华、中欧、汇添富、华夏5家基金公司的5只战略配售基金正式开始认购。其中,“易方达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于开售当日就募满并结束募集。鹏华、中欧公司的基金分别于9月26日、29日结束募集,其余两只基金于10月结束募集。

从投资方向来看,待蚂蚁集团IPO后,这5只战略配售基金将以发行价,按最高10%的比例配置蚂蚁股票。

蚂蚁集团10月7月宣布,启动在上交所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这一IPO形式给个人投资者“打新”带来了一定门槛。

扩展资料

支付宝的母公司是蚂蚁集团,而在8月25日,蚂蚁集团同时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步递交上市招股文件数,迈出A+H上市的关键一步。蚂蚁集团拟在A+H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3897亿股(绿鞋前)。本次A股发行可引入绿鞋机制,超额配售权最高不超过15%。

2018年蚂蚁金服C轮融资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业内预计本次IPO估值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如果按照10%—15%的募资规模来看,募集资金可能达到150—225亿美元,可能超过中芯国际,再度刷新科创板募资纪录。

参考资料:

新华网-600亿元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全部售罄,为何吸引千万人认购?

导读:蚂蚁主动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其它平台仍在销售,银行观望。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李愿 周炎炎 薛茹云
编 辑丨曾芳 马春园 黎雨桐
部分内容来自 公开信息
当下大热的互联网存款被监管部门亮起了“红灯”。
近期,央行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多两度发声提及互联网存款,12月18日,支付宝APP显示,其“银行存款”功能“频道升级中,敬请期待”,同时该频道下多家银行的存款产品也不再销售。
蚂蚁回应:系根据监管要求
蚂蚁集团相关人士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目前蚂蚁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均已下架,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蚂蚁会认真落实监管相关规范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12月18日,港股市场互联网巨头股集体下跌,截至发稿,腾讯跌12%,阿里跌124%(盘中一度跌近2%),京东集团跌111%(盘中一度跌近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后查询了包括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等APP,截至目前这些平台的存款产品仍在销售。对于这些平台的存款产品是否也会有相关整改计划,截至发稿,均未给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明确回复。
银行方面,一家在多家互联网平台推广了存款产品的城商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行领导已经关注到了监管人士的相关发言,由于目前相关政策文件还未正式下发,具体监管思路和要求也未知,因此还没有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
“不过,我们也会随大流,如果其他银行都做了相应的整改,我们也会做相应的整改。”上述城商行人士同时表示。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二度发声
这是在12月15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再次谈及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问题三天后,首个下架存款产品的互联网平台。
12月15日,孙天琦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的流动性特点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11月17日,央行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撰文《线上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称:
互联网平台存款是伴随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发展出现的银行开展负债业务的新东西。对于这类传统金融的新业务模式要深入研究,需要明确该业务准入条件、风险管理等要求,根据监管评级、经营情况、资本金及风险管理能力等设定业务门槛及业务规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确哪类银行不能做该类业务。
这就意味着,一直以来缺少规则和约束的互联网存款进入了监管的视野中,未来银行参与者有门槛,规模也会有“天花板”。
对比11月7日的首篇文章,在此演讲中,孙天琦对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问题有了相对成熟的监管思路,包括:
明确银行准入资质和标准。根据银行监管评级、经营情况、资本金及风险管理能力等设定业务准入门槛及规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确哪类银行不能做该类业务。
研究出台针对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我国可研究修订或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对高风险银行吸收存款的方式和存款利率等作出明确规定。
针对新业务模式的新特征,完善审慎监管指标和有关规则。明确互联网平台存款的统计要求,适当完善流动性监测指标,增加对互联网平台存款依存度和集中度监测。
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对从事金融活动的互联网平台,必须持牌经营,不可“无照驾驶”。要设立业务准入门槛,纳入相应金融监管范围。未取得业务经营牌照的平台公司,不应在平台名称中出现“金融”字样,以免误导消费者。此外,从应用规则、技术要求、风险防控、信息安全等方面出台相关规范性指引,加强技术约束。对已发生的违规行为,严查重罚,不可一关了之、一停了之。
蚂蚁暂缓上市后首次公开发声:用心聆听全面自审
在同一会议上,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发表演讲时表示,“最近,蚂蚁集团全体正在认真学习’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中央一系列关于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发展的政策精神,对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照镜子、找不足、做体检,积极配合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社会上近期对蚂蚁的建议、期待包括各种批评很多,这些都是蚂蚁宝贵的财富,我们用心聆听,认真进行全面的自审。”
这是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后,公司高层首次公开演讲。井贤栋也与现场嘉宾共享了四点蚂蚁集团的“学习思考和下一步的规划”:
第一是遵从监管是金融科技行得稳、走得远的保障。
井贤栋表示,中国的金融科技,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大时代下成长起来的,蚂蚁集团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就是很好的证明。在监管部门既包容创新又守牢底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交易规模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不仅为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提供了便利,也为广大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守住金融科技的风险底线,守护金融安全的生命线。
井贤栋表示: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领域的一切创新和发展的前提,蚂蚁服务着众多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在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上,更应该提高安全水位,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规范要求自己。
井贤栋也特别提到了市场关注的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他指出:今天全球都面临数据安全、数据隐私问题的挑战,任何一家公司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可能有长远发展。蚂蚁集团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视为公司的生命线来守护,使其成为自身制度、组织、文化和技术的核心要求,坚决不折不扣落实好金融信息保护相关规则,认真扎实地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
第三,全力聚焦小微,更普、更惠地服务实体经济。
井贤栋指出:金融科技的使命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好中小微企业,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是蚂蚁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第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弥合数字鸿沟,承担更大责任。
井贤栋指出:面向“十四五”,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该发奋图强,尤其要克服卡脖子难题,提升基础技术原创能力。
“我们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特别是要聚焦核心领域,加大前沿基础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比如在数据库、区块链、智能风控、智能安全等领域,进一步培育核心竞争力,探索应用新场景,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他表示。
谁是互联网存款“王者”?
回顾互联网存款的历史,业内普遍认为开端是2018年京东金融率先上线了富民银行的存款产品——“富民宝”,京东金融也成为了市场上最早为开放银行提供场景的流量巨头,而银行也为这些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挑战余额宝的“利器”。
也有市场观点认为,真正让互联网存款火爆起来的是2018年9月微众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
紧随京东金融之后,支付宝、陆金所、度小满金融、你财富(原360金融)、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等平台陆续跟进推出互联网存款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7家主流互联网存款平台的情况:
京东金融:
作为最早开始代销银行存款产品的平台,京东金融在合作银行数量、代销存款产品数量上均拔得头筹。截至11月19日,京东金融合作银行为71家(含暂无在售产品的银行),主要为中小银行。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15家与其有合作。
京东金融代销的银行存款产品中,有3款5年期定存产品,年化达4875%,为该平台银行存款产品最高年利率,分别为清镇农商银行、哈密银行和北京中关村银行发售。
值得注意的是,哈密银行的这款产品名称为“鑫雁存C款-京东版”,顾名思义,这是一款为平台定制的产品。
支付宝:
共代销12家银行的存款产品,除民营银行外,还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合作,如工行、农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但目前这些银行暂无代销产品在售。
目前在售的产品期限均在3个月以上,为天府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盛京银行四家发行。
其中满期利率最高的为天府银行5年期存款,年化利率达480%。同样期限为5年的产品中,盛京银行“盛利存3号”年化利率471%,南京银行“好享存2号”年化收益仅390%。
度小满金融:
与17家银行合作代销存款产品,包含多家民营银行,如安徽省首家民营银行新安银行、福建省首家民营银行华通银行、辽宁省首家民营银行振兴银行等。
此外,还有29家合作银行暂无在售产品。
其中,定存3月期年利率154%,6月期年利率182%,1年期年利率210%,2年期年利率294%,起存金额均为1万元。
记者查阅工商银行官网发现,并无与之对应的定期存款产品在售。
工行官网显示,个人3月期整存整取存款年利率135%,6月期年利率155%,1年期年利率175%,2年期年利率225%,且这4款产品起存仅需50元。
不难发现,度小满金融代销的工行存款产品在收益、起存金额上,均高于工行官网在售的同类产品。
陆金所:
代销存款产品合作银行有23家,同样以民营银行、地方银行为主。陆金所共代销了88款定存产品,从产品期限上看,1-3个月的产品11款,占比125%;
3-6个月的产品20款,占比2273%;6-12个月的产品12款,占比1363%;
12个月以上的产品45款,占比5114%。收益率最高的为北京中关银行和振兴银行的5年期存款,年化利率4875%。
滴滴金融:
合作8家银行,目前在售产品19款。其中6个月以上9款,1-6个月7款,1个月及以下3款。
合作银行有:银行、众邦银行、营口沿海银行、振兴银行、富民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华瑞银行、柘城黄淮村镇银行。
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
截至11月19日,在售1年期以上产品10款、3-12个月15款、3个月内12款。此外,天星金融推出可随存随取的“零存宝”产品,50元起购,灵活支取利率290%。该产品由蓝海银行提供,为标准银行存款,最长可持有三年。
你财富(360数科旗下):
合作32家银行,多为民营银行。目前金城银行在售产品最多,7款产品期限7天-5年,年化利率165%-45%。
虽此前已有媒体报道称,腾讯于近期杀入互联网存款市场,但在公开信息中并未发现腾讯理财通有银行存款产品在售。
不过,产品还未上架,页面已有搭建——据其“银行产品”界面介绍,银行店铺精选国内银行提供的普通存款产品、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产品和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提供的理财产品,适合投资新手、偏好银行理财的用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以京东金融、支付宝、度小满金融、陆金所、滴滴金融、天星金融、你财富为例,从代销平台数量来看,以营口沿海银行为“互联网存款王者”,在这五个平台都有其存款产品在售。
从代销产品数量上来看,天府银行拔得头筹,其中京东金融代销在售6款、天星金融代销在售3款、支付宝代销在售2款。
部分平台推出揽客红包,如滴滴领券可享部分产品额外5%“出行补贴”(即收益补贴),京东金融助力券补贴03%收益等。
图:6家互联网平台代销存款合作银行情况: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在移动支付还没有全面普及的时候,大家都是用现金交易,经常会出现钱没带够、掉钱或者收到假钞的情况,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自然是不想有半点损失,所以移动支付推出后,便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只要是在国内,出门只用带一部手机就可以了,小到买菜、坐公交,大到买奢侈品、转账,“扫一扫”都可以轻松搞定,而且再也不用担心小偷了。

在支付软件中,支付宝和微信是大家最常用的两个,不过要论用户规模,支付宝还是在微信之上。其实支付宝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服务于淘宝的,只是后来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这才逐渐壮大。

起初支付宝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最大的质疑点就是:不安全。虽然现在还是有小部分人对支付宝有偏见,但不得不说,支付宝用起来还是“真香”。

为了迎合更多人的需求,支付宝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年支付宝开通了不少新业务,除了基本的缴费和转账外,存款类产品和基金也积累了不少用户。

我们都知道,在几个月前,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被宣布暂缓上市,并且马云也被多部门约谈,一时间引发全网热议,大家都在猜测其背后的原因。事情发生之后,马云和蚂蚁的口碑不断下跌。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支付宝又重回“风口”。在2020年底,支付宝下架了存款类的全部产品,紧接着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360你财富等10多家平台也下架了该产品。

突如其来的下架,让很多用户感到很疑惑,毕竟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利息还是比较可观的,收益也不低,那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会纷纷下架呢?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互联网存款是什么。对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铮表示,互联网存款就相当于是“无证驾驶”。简单来说就是,银行把网点的临柜业务外包给了平台公司,它干着银行的事,但没有银行牌照,中小银行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问题事关老百姓的利益,不少人担心,自己的支付宝余额会安全吗?

相信只要是使用支付宝的人,都会存一些钱到余额上,或多或少罢了,不过通常来说,都在几百到几千之间,大头还是在 *** 上。

至于“支付宝余额会不会没了”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不一,各种答案都有,但就目前来说,不排除有这方面的风险。

其实要想弄清这个问题,主要看这两个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以及非系统性风险。

名字看起来很专业,其实很好理解。系统性风险就是支付宝官方会不会有风险。对此官方作出了回应:100%安全。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在央行开了账户,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非系统性风险就很难说了,因为这个风险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是因为你对手机、密码保管不当而导致的钱财受损失,平台是不承担责任的。所以说,只要是你自己能谨慎一些,余额就不会有风险。

另外,就“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传递了什么信号”这一问题,姚铮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监管部门已经“出手”了,相关的监管条例出台后,在监管上会有一定约束。并且他认为互联网存款应该由全国性银行或者互联网银行来做,而且在利率的定价上也要有一定的规范。

总的来说,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给各大金融平台和老百姓敲了警钟,往后要更小心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     1、根据交易所的函件来看,蚂蚁金服所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金服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是蚂蚁金服暂缓上市的原因。
      2、花呗、借呗是蚂蚁金服的主要盈利来源。央行11月2日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在单笔联合贷款中,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而目前目前蚂蚁在联合贷款中的出资比例远低于30%。因此蚂蚁金服需要重新估值。
      3、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前不久发文于《21世纪经济报道》。文中郭局长的话简单明了:“在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联合贷款中,9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银行业,有的高达98%以上,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导客引流的优势,直接收取的费用占客户融资综合成本的1/3左右,加上代销或其他过度增信产品等收取的费用,往往高达2/3。”
      4、实际上,蚂蚁金服业务主要可以分为支付、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相比支付和消费金融贷业务,国内的在线财富管理业务远不够成熟,除了代销收入,盈利手段很有限。从这个点出发,我们可以将蚂蚁金服看做是一家银行,参考银行来进行估值。

有,11月24日晚间消息,快手通过收购持牌支付机构易联支付间接获得支付牌照。知情人士透露,在收购方式上,快手是以现金+股票的形式进行对易联的并购,其中现金在3亿人民币左右,股票数额及价值不详。收购完成后快手将持有超过50%的股份,成为易联支付最大控股股东。
11月25日,时代财经就支付牌照对公司未来战略布局影响致电快手,但截至发稿未能取得回复。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时代财经表示,获得支付牌照可能是快手在电商领域的深化举措,从原本的导流功能进一步介入电商交易环节,扩大利润基础。
快手布局金融早有预兆
快手布局金融业务,尝试获取支付牌照很早之前便有预兆。天眼查数据显示,快手通过旗下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 8 月 31 日申请注册“老铁支付”商标。
此次成功获得支付牌照,也意味着快手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迈出极其重要的一步。
11月5日快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申请书。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快手的营收达253亿,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8%。其中,快手2017、2018年、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83亿、203亿、391亿元人民币;总日活跃用户302亿,日均使用时长超过85分钟。
数据显示,快手的收入来源于三部分:直播打赏、广告变现(线上营销)和其他业务(直播电商、网络游戏等)。直播打赏仍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其占总收入的比重正在降低,占比已从2017年全年的953%缩小至2020年上半年的685%。
而被划入其他业务的直播电商对快手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招股书数据显示,快手2019年电商交易总额达596亿元,2020年上半年已达10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没有自己的支付渠道,随着规模的扩大,快手向相关腾讯集团支付的支付渠道手续费增长明显。招股书显示,此项费用2017至2019年三年间,分别为5900万元、142亿元、219亿元。而今年上半年此项费用的支出已达184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典告诉时代财经,支付是互联网巨头与现实经济环流沟通的主要环节,是互联网构建闭环互联网生态的重要核心与基础。获得支付牌照,是快手打造以短视频为核心的互联网生态的重要一步。
巨头打响金融生态争霸战
据统计,2011至2015年间,央行一共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271张。但2016年起,央行不再发放支付牌照,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公司迈入对支付牌照的存量竞争时代。
部分互联网公司获得支付牌照时间和收购公司 时代财经制图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物。此前有京东、美团已获得支付牌照,年内也有拼多多、字节跳动、携程、快手四家互联网巨头通过并购方式加入竞争。
为何互联网巨头频频在支付牌照上发力?
对此,刘典表示,在过去十年的互联网经济黄金时期,阿里巴巴、腾讯通过各自在电商、社交等商业化场景的运用,打造了自己的互联网生态,并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业务补上这个生态闭环体系最重要的一块拼图,打造足够深的护城河,实现高速发展。
沈萌认为,拥有支付牌照就可以涉足泛金融行业,而金融服务叠加互联网的巨大用户规模就能形成稳定的业务收入和利润,从而反哺互联网的免费服务成本。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曾向时代财经指出,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支付已然是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不容有失。“支付业务对于生态型互联网巨头来说非常重要,基于支付的高频和金融属性,其商业价值、数据价值和用户价值都非常高,已经成为各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标配。”
此前也有高校学者告诉时代财经,在如今互联网红利见顶,行业陷入存量竞争之时,金融业务是许多互联网巨头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蚂蚁之后巨头金融梦碎?
在自身业务逐渐完善之后,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发力金融业务。如今,阿里巴巴有蚂蚁集团、腾讯有腾讯金融、百度有百度金融、京东有京东金融。
尽管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老牌巨头在B端、C端已经有比较深入的布局,技术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但对于那些有野心的巨头来说,支付牌照显然不够。单一的牌照服务的场景始终有限,更加全面的牌照与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能在金融领域构建更高的壁垒,而未来的比拼更多的是背后完整的金融生态。
刘典认为,快手、头条等新晋巨头从自己的特色业务切入,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布局,肯定要服务内在的独特生态,也会建立独立于其他互联网巨头在金融服务等领域的的内在价值环流,这也有利于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以字节跳动为例,尽管今年9月份字节跳动才获得支付牌照,但其在金融领域布局已久。
据统计,截至11月25日,字节跳动目前已经获得了支付、券商、保险经纪牌照。金融领域最具含金量的三张牌照之一的互联网小贷牌照也已被其收入囊中。
据虎嗅,11月17日,字节跳动被曝出正在定向测试金融产品“放心花”,一款类似于支付宝“花呗”的消费贷产品,目前内嵌在抖音与今日头条两个字节系“顶流”App上测试,获得入口的用户打开个人中心的钱包即可看到。
但在蚂蚁事件之后,金融业务的发展能不能达到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的预期?
有业界人士指出,现在监管对于直播卖货、金融科技监管日益趋严,预计上述企业将在日益狭窄的类网购领域内竞争。
沈萌指出,在蚂蚁事件之后,科技企业去做金融业务可能受到极大的政策监管,这也有助于规范行业行为。尽管这些科技企业进行的只是披着科技外衣的金融业务,并不属于更先进的金融科技,但是由于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因而服务中小微客户也能形成巨大的业务规模。
“蚂蚁事件对于类似的业务模式会起到警醒作用,如果只是借助自身规模而进行高风险的金融服务会门槛很高,所以也会促使这些企业去开发新的业务模式。”沈萌认为。
刘典表示,蚂蚁暂缓上市,反映国家对于金融监管、平台经济垄断的态度、规则出现变化,总体上规则会更加完善,态度上趋严。这对于上述企业的业务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完全是负面的,因为这是国家从制度设计层面对行业做出的调整与转型,将有助于帮助企业、行业从原来的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与消费者。

都去取钱必然会发生挤兑风险,阿里也不排除就此倒闭!

挤兑风险在哪里: 看到不少人的回答是不会发生挤兑风险,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目前国内最大的货币基金是谁?

就是蚂蚁集团旗下的余额宝,其总规模目前依旧达到了12万亿之多,而在这么大的资金量中机构持有比例上仅为001%,这说明绝大多数都是个人用户持有。

如果说大家都去提取余额宝上的资金,这必然会发生挤兑风险,短时间内上万亿的资金一下从余额宝中抽空,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根本就支持不住,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资金让你从自己的支付宝中提现。

这个规模的资金量,不要说天弘基金承受不住,蚂蚁集团也承受不起,而最终的实控者阿里同样也撑不住。阿里现在每年营收也就几千亿,万亿的资金规模一旦拿出去,你觉得他还能有流动资金,还能活下去?

自然就是破产倒闭了!

这也是早前几年央行约谈蚂蚁的原因之一,余额宝吸收资金最高时近2万亿,这要是发生挤兑,将直接冲击我国经济安全,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之后,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新政,针对货币基金提现做了诸多监管,比如每天快速提现限额1W元,不允许支付机构就T+0服务进行垫支等等,这都有助于下降挤兑风险。

哪些情况下不会发生挤兑: 支付宝本质上属于销售平台,上面销售的基金、理财产品、存款等大部分属于第三方公司的产品,这类产品如果大家都去提现取钱,基本不会对支付宝产生大的影响。

因为,这背后真正支付现钱的是实际销售产品的金融机构(基金公司、银行等),这些机构面对支付宝上的大量取现时,不可避免的将受到影响。如果这些金融机构自身储备不足,或者应对不利,那么也可能会发生挤兑现象。尤其是现在很多互联网存款发行方是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发行,他们的资金实力非常可能支撑不起现有的同时取现。

不过,好在支付宝仅仅是诸多销售平台之一,很多金融机构还有其他销售渠道,这意味着即便支付宝上用户都取现,整体还是可控范围,并不一定会完全危及到自身安全。

当然,即便是这些金融机构发生破产倒闭的风险,最终对用户的影响也不大,因为按照我国的证券基金法可以保证用户的投资资金安全。

Lscssh 科技 官观点: 综合来说,如果是用户大量取现蚂蚁集团旗下的余额宝资金,那阿里是存在破产风险的,因为他吸收的资金规模实在太大了,自身的资金流不足以应对这种大规模的取现。至于,其非蚂蚁金服的产品,大量取件不会危机支付宝和蚂蚁集团,但可能对实际销售产品的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冲击。

阿里巴巴破产是必然的!阿里电商,实际就是电伤,变成了暗伤!阿里巴巴的辉煌时刻就是国家损失千千亿的税收抬起来的,市场份额只有一份,阿里分走了大部分,因为前几年出口年年增长,隐藏了电伤的隐患!随着出口的减少。电商急于扩大自己。抢占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实体店在逼无奈之下纷纷倒闭!疫情的到来,消费的减少。电商脱光来抢巿场。到至两败俱伤。但是随着国家负担的进一步增加!减税的红利慢慢减弱!值得重视的是,全世界都不支持电商,国外的大数据是为国家的税收服务的!全世界的实体店发展有序,兴旺发达!所以中国不可能背道而驰!中国的实体店一定会重新站起来!电商不能在电伤!阿里巴巴的日子也到头了!

支付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与阿里巴巴没什么直接的关系,因此受金融监管要求下架处理支付宝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这并不会造成阿里巴巴太大的影响,更不会直接导致其破产。

至于您说到的引发“挤兑风险”一说,我认为更是过于夸张了,余额宝同样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核心板块之一,本质上作为货币基金的一款理财产品,目前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其收益率大概是23%左右吧。

另外,支付宝下架处理存款产品并不是只针对其一家的,是包括支付宝、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等在内的所有第三方金融平台都必须要按照监管要求执行新规,且今后不再有此类产品。

据我了解,自从蚂蚁集团上市暂缓后,余额宝多多少少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确实有些用户将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有转出的迹象,但远远未到引发大面积“挤兑风险”的地步,实际上很多人还是对余额宝和支付宝信赖有加的。

总之,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消息称,目前蚂蚁集团正配合金融监管部门成立专门的整改小组进行相关业务的合规性整改,也并没有影响到其业务的连续性,下架处理存款产品与余额宝无关,基本上可以肯定不会造成余额宝用户的挤兑,充其量还只是一小撮人的提现或转出,这对于用于上万亿规模的货币基金来说影响有限。

无论怎样看,支付宝此次受到的影响都不足以导致余额宝出现挤兑风险,更难以影响到阿里巴巴,要说有点影响,那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此前对阿里巴巴的调查,直接使后者市值大跌几千亿元。但这显然与支付宝无关。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是利好,本来蚂蚁集团申请在A股科创板上市,但是由于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马云和高层被监管约谈之后,事情就发生了转变。

监管约谈是一种处分,虽然不是非常严格和重大的处分决定,但是本身就是一种污点,而对于一家正在上市的公司来说,任何一则负面消息都会引起监管层的注意,更何况蚂蚁集团本身就由于“马云陆家嘴讲话”,“被约谈”而被放在聚光灯之下。

扩展资料:

银保监会等部门的介入和对蚂蚁集团的限制、监管,从这个方面来说,蚂蚁集团确实不适合现在进行上市,需要等这些外部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够继续走上市公司流程。

监管层出于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的考虑,有自己的道理。而蚂蚁集团在受到挫折之后,也会改正错误,重新出发;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也使得蚂蚁上市带来的抽血效应往后推迟,也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凛冬中的选择?蚂蚁金服、京东等巨头去金融化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