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军服历时沿革

中国军队军服历时沿革,第1张

红军时期我军的军装
工农红军最早的统一着装是在1929年。当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军进入福建汀州城后,准备用打土豪等筹集到的2万余元做红军的军装。因考虑到红军要经常在山地行军作战,灰布衣服在山区不易暴露目标,所以红军的军装、帽子和绑腿都选用灰布制作。上衣为中山装,下衣为西装裤。军衣领上缝两块红布领章,象征红旗普照全国;八角帽前缝上红布五星,象征工、农、兵、学、商团结一心向革命。
红军把汀州城内的缝衣工人全部组织起来,成立了第一个临时被服厂。这个临时被服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被服厂。当时正值列宁逝世5周年,为了怀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故在红领章周围,镶上了黑布边。这是红军第一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自制的服装。
1931年底至1932年初,中央苏区红军军校成立之初,校长刘伯承指示时任学校俱乐部主任的赵品三为红军学员设计服装。赵品三反复绘制草图,决定军帽采用八角,以表明红军是拥戴列宁的工农群众的武装。并认为大八角与中国人的身材不相称,最后确定了小八角军帽。军服开始是仿照苏联红军的套头样式设计的,经学员试穿后感到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刘校长看到头戴小八角军帽、身穿新式军装的学员后感到十分满意,当即决定给全校学员每人做一套。当时正值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已宣告成立,红军的后勤供应条件也有所改善。学员们很快就穿上了新式的统一军装。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都纷纷效仿红军学校,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统一的军装。这套军装为八角帽(各部队帽子的角大小有差异,如:红四方面军的帽子就是大八角),灰色中山装(部分部队是青色或蓝色),佩戴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打绑腿,穿布鞋或草鞋。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装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2日,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8年初,在南方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至此,全部红军都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队列后,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国民党政府象征性地发给军服、薪饷和 *** 械、 *** 药,八路军、新四军改穿国民革命军军服,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并佩戴部队番号臂章。八路军军服为土中山装,新四军为灰色中山装,军帽为直筒加帽围的圆顶帽,八路军左臂佩戴“八路”、新四军左臂佩戴“N4A”臂章。
皖南事变后,我党从抗战大局出发,豁达大度,仍保持了与国民党的统战关系,新四军也继续佩戴国民革命军帽徽。但由于国民党不再发军服,而新四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于是新四军部队逐步不戴帽徽。另外,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也停止了对八路军的各种供应。但因为当时八路军还被国民党当局承认,所以,根据统战的需要,八路军部队仍佩戴国民革命军帽徽。而新组建的部队和新参军的战士,我军不再发给国民革命军的帽徽。因此,当时八路军干部战士中,戴不戴国民革命军帽徽并不统一。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军装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新四军与留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改编而成的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部队不戴帽徽。由各解放区抽调部队进军东北而组成的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前身),也不戴帽徽。其余部队中,有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戴不反对,不戴也无妨。而确定全部摘掉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时间是194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到1947年3月中共代表团全部撤离南京期间。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颜色有土和灰色两种,胸前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个黑字的白底红边胸章,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佩戴“八一”铜质红五角星帽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由此,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其中变化较大的有6次:
一、1950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统一了全军的军服制式和供给标准,样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服几种。单衣,干部为开襟式,战士为套头式。女军人为连衣裙,均戴大檐帽。用料为棉平纹布。颜色:陆军为绿色,海军单衣为上白下蓝色、棉衣为蓝色,空军为上绿下蓝色。统一佩戴“八一”五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二、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参照苏军服装样式,对全军军服进行了全面改革。全军军官和士兵配发常服,校以上军官配发礼服。常服样式,男军官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夏季戴大檐帽(1958年加发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男士兵为立翻领两个上挖袋,西式裤,夏季戴船形帽(1958年改戴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海军士兵为披肩领套头式,裤子旁开口。女军人夏服为小翻领两个挖袋,戴无檐软帽。
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夏服为上白下蓝色、冬服为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色下藏蓝色。军官佩戴肩领章,士兵佩戴领章,官兵均佩戴各军兵种符号和圆形“八一”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校以上军官为毛料,尉官为斜纹布,士兵为平布。
60年代初期,针对冬季只有棉衣,夏季只有单衣,脱了棉衣换单衣,不利随气候调节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小改变制式的原则下,对冬服的结构配套进行了改革。用罩衣、紧身棉衣、绒衣和衬裤取代了老式棉衣,并普遍配发了大衣,较好地解决了服装换季问题,提高了军服的实用性及卫生性能。
三、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全军官兵一律改为配戴红五星帽徽、红领章,戴解放帽,海军军服样式与陆军、空军相同,颜色为灰色。
1968年,全军军服就化纤材料用于军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与试验。从1971年开始,逐步将单衣、罩衣和大衣用料改为涤棉混纺织物,提高了军服的质量。
四、1985年,全军换发了“八五”式服装,与原来服装相比,主要变化是:干部、战士配发了制式衬衣、大檐帽,圆形“八一”五星帽徽和各军种的肩领章。冬服、夏季、大衣,军以上干部改用纯毛料制作,师团干部改用混纺毛料制作。
五、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全军换发87式军服。
87式军装,官兵夏常服、女军人冬常服都由立领改为开领,士兵常服由两个口袋改为4个口袋,官兵着夏常服时配衬衣扎领带。作训服、迷彩服样式新颖,有时代感。大衣、衬衣、军帽、军鞋等也作了相应改进,都有较大创新。尉官常服、士官夏常服用料由涤棉布改为混纺毛料。军官的硬肩章、官兵的软肩章,其样式均威严、庄重、大方,衔级标志清晰,区分明显。军种符号设计简明新颖,便于区分,缀钉也较方便。大帽徽加设松枝叶和天安门图案,象征明显,寓意深刻。文职干部的肩章、符号,军官礼服的领花,大檐帽的饰带等,都与87式军装相匹配。
1994年,军服着装实行区分种类统一编号,夏常服装分三种(后改为五种),冬常服着装分四种,作训服着装分四种。
六、新一代军服。从1993年开始,我军开始研制新一代军服。
(1)1997年5月1日,驻港部队试穿新一代军服——97式军服。
97式军服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的基本颜色体系。
由驻港部队试穿的97式军服,主要设置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4个系列。具体又分为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等9个部分。
在穿着97式新军服时,军官仍配戴87式肩章(即现行的军官军衔标志不变),但士官、士兵的肩章则有所变化,增加了硬肩章。士兵硬肩章为宝剑头式,上缀银白色V型金属杠,士官V型金属杠上加红色标块。
此外,新一代军服还增加了军种胸标、绶带、姓名牌等服饰。军种胸标和姓名牌均为金属制品。其中陆军胸标图案中间为盾牌和长城,五角星镶嵌在盾牌之中,以橄榄叶环绕在盾牌和长城周围;海军胸标图案中间为五角星和铁锚,下面是舰艇行驶的海浪;空军胸标图案中间为五角星和盾牌;左、右为雄鹰翅膀。
(2)2000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官兵开始装备新式夏服。
这次换装主要包括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军官短袖茄克衬衣和贝雷帽。
陆、海、空三军衬衣面料科技含量很高,颜色为各军种的基本色,体现了三军特色,陆军为浅棕绿色,海军为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
99式衬衣款式采取了束腰式、茄克式、开关领等设计,增设了胸袋明裥,主要缝制部位还使用了双明线。99式衬衣在87式军服号型的基础上吸取了国家服装号型标准(GB1335)的优点,增设了人体控制部位的尺寸数值,该号型标准设5个号,每个号设5个型。
我军此次的贝雷帽分陆、海、空三种,为国际通用式样。陆军为深棕绿色,海军为深藏青色,空军为深蔚蓝色,分别缀钉陆、海、空军的电脑提花布质帽徽,用料为进口澳毛。
(3)2004年12月,全军士兵换发改进面料后的新式冬常服。
新式冬常服在保持87式常服样式的情况下,重点改进了服装面料,使用加厚仿毛哔叽。主要特点是毛感强,抗皱保型,可水洗,干得快,穿着挺括,舒适。
(4)2005年“五一”全军士兵正式换装04式士兵夏常服。
新式夏常服由过去的3型系列改为5型系列,面料由的确良改为“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很好的抗皱保型性,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但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
(5)2005年12月,空军正式启用新式军装。
05式空军常服由上棕绿、下藏青统一改为蓝灰色。

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八路军进行曲改编)
军旗:八一军旗。红底,海空军在下面有军种色的色边。
军徽:八一军徽。
军服和军服标志(简章、臂章等):07式
军纪:……这个,太多了吧。请参考军队各种条例,特别是三大条例:纪律条例、队列条例、内务条例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从8月1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换发新军装。新军装包括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等四个配套系列,共六百多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蓝灰色基础上适当加深。 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所长曹廷泽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中国军队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服改革。 一支军队的形与神,最直接的体现除了军人的气质和装备之外,还有服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年来,军服也曾几多变化,而变化的背后,是一支军队由弱到强的转变,是科技水准的持续进步,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日渐强大,也是整个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 曹廷泽告诉记者,八十年来,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十多次服装调整改革,适应了不同历史时期军队建设的要求。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的 *** 声宣告了中国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起义部队大多数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一条红领巾以示区别。同年九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起义队伍大部分由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组成,穿着各式服装,但都佩戴着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部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服装、标志基本与国民党军队相同。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八路军佩戴“八路” 长方形臂章,新四军佩戴“新四军”或“N4A”的臂章。八路军的军服颜色多为土,新四军多为灰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进行了多次军服改革。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参照苏军服装样式,对全军军服进行了全面改革。男军官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夏季戴大檐帽,冬季戴栽绒帽。女军人夏服为小翻领两个挖袋,戴无檐软帽。 一九六五年,军衔制取消,全军改戴解放帽,佩戴五角星和红领章。直到十三年后,军衔制恢复,全军开始装备“八七式”军装。曹廷泽说,“六五式”和“八七式”军装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特别是“八七式”,是中国军服史上的一个突破。 “八七式”军装建立了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十种特种服装,较好地解决了军人执行不同任务穿着不同服装的问题。 对于即将在全军换发的“0七式”军装,曹廷泽说,这次换装巨额资金的投入,足以说明国家强盛是军服改革的基础。此外,总后勤部在组织实施这次换装的过程中,打破了军队与社会之间的分割,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改革实践的一次成功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设计出新的军服和帽徽。经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年1月4日经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实行配发新军服。"50式"军服使我军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统一了军服样式。图为"50式"军服。

为配合军衔制的实施,我国与1955年10月1日起开始配发新式的五五式军服。"55式"军衔服装经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亲自审查,国务院第十八次会议批准,于1955年10月1日起开始配发。图为"55式"军装。

六五式系列军服指从1965年6月1日至1985年5月1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装备的军常服。从1965年到1985年,65式军服及其改进型71式、74式、78式整整实行了二十年,是人民解放军装备时间最长、发放数量最大的制式服装。。65式军服充满了传奇色彩,曾为全国人民所喜爱,它甚至影响了世界军装的发展,许多国家军服都借鉴了65式军服的优点。

1985年5月1日,新式军服正式装备全军,定名为85式军服。1985年式军服基本沿用了1955年式军服样式。取消红领章、红五角帽徽,干部、战士戴大檐帽,女战士只装备无檐帽,佩戴八一军徽帽徽和军种肩章、领章,增发了长、短袖制式衬衣。

87式军服是1987年定型,在85式军服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基本还是以苏式军服为基本进行设计的,和55式一样,55式是安全仿照的。87式是在苏式军服的基础上,结合美式军服简洁的特点设计而成,现在朝鲜的军服也是在苏式军服基础上设计的,可以看下,风格差不多。

1997年7月1日,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新一代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我军新一代军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国家军服的长处,与现行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也是我军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服改革。这次改革确立了最新版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07式军服(全名2007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图为2007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图为2007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当时为了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

八路军,/全称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来又改中国革命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是朱德,副总是彭德怀。

八路军辖三个师。

共1万5千人。

新四军,全称为,中国国民革命第编第四军。

军长为叶挺。

副军长项英。

新国军是原来的中国 南方八省的游击的红军组称。

主要是在南方与日军作战。

新四军一共才1万人左右。

当时是的军队虽然是中国共产常领导的队伍,但是为了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

红军的队伍改编成 军队。

这是政治上的须要当时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军帽上都会有一个 帽微。

新四军的右臂标章是‘N4A’不是“新四军”。

八路军的右臂上标章为“八路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被国民常以叛军的罪名,向新四军发起进功。

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牺牲。

新四军只有10分之1的部队突围出来。

后来。

抗日即胜利,国共合作也破裂。

中国 从组新四军,共九师,每师一万人。

代军长陈毅。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电视剧时,有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帽子上有的有“ ”帽微呢。

有的就没有呢?这个问题我研究好久了,当时有八路军与新四军都是 的编制,军服,服费都是由 发响。

由于将介石太小气了。

给 的军队番号只有八路军,后来才争取发新四军。

只有两个军。

5万人的编制。

由于 也在扩充人民军队。

到后来的百团大战。

军服的军帽都没有“ 微”皖南事变后,国共翻脸,由于当时 还没有自己统一的军服。

有浅灰色的,浅的。

反正是五花八门。

直到55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第一套统一的军装是55式军装。

1、编制不同。

八路军编制是三个师,新四军编制是一个师,虽然 不理会 给的编制,但每个师的军官参谋和军费都是有限制的,所以八路军就是新四军的三倍了。

2、起始情况不同。

八路军是红军正规军整编成的,武器编制都是完整的,扩张的条件比较好。

新四军是南方各省游击队整编的,实力很弱,想扩张实在没条件。

3、当地条件不同。

八路军所在的华北地区并非日军控制的核心区域,日军控制力弱,所以八路军的扩大比较容易。

新四军虽然在江淮稠密地区,但确是日伪军控制的核心区域,日军和伪军的压制比较厉害。

新四军能扩展到三十万人,已经很了不起了。

恰恰相反,当年像大衣这种基本物资,往往都是缴获部队自己拿来充实装备了,所以日本军大衣这种好东西从来只有缴获少,从来不嫌穿的人少,我军穿的相当多。
当年的八路军在长期与日本的作战中,也缴获了大量的日军被装,许多还合用的衣物、帽子、鞋子都被部队所消化。要知道当年的中国是非常困难的,有洋布细布料子算是顶好的东西了,不用才叫奇怪。
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什么“八路军打死也不穿日本军装”其实是不存在的。八路军毕竟是正规军,有自己的制服军装和被服厂,所以一般不存在故意要去穿日本军装的情况。但是日军的东西也不会浪费,依然会穿在人身上。
只是毕竟军队的数量较多,消灭的鬼子有限,不可能说杀掉一个日军就扒光一身衣服。何况即便干掉了鬼子,也因为鬼子常常会夺走尸体,让这种掠取军服的行为很难进行。
再说了,战斗中服装的损耗相当快,即便缴获过来,这里几个血窟窿,那里一片焦痕,也不存在什么穿着价值了。过于破烂的衣料往往拆碎做了补丁,或者干脆纳成了鞋底。

日本军装如此难弄,军大衣就更难得到了。我们所谓的“日本军大衣”主要分98式兵用外套和防寒外套,使用了羊毛、羊毛呢材料,制作非常精良,即便在日军中也不是所有的部队都有。像普通的日军穿的只是98式冬装罢了,普通的棉袄而已。
正因为少见,质量又好,所以大部分缴获的日本军大衣和呢子风衣都按照“一切缴获归公”的规定上缴了,然后又被分配给各级首长和指挥员以及站岗人员等使用。分散到军队中后,如同沧海一粟,哪里还还有个的“多”字?
后来这些“上缴”被命令便宜从事后,许多部队便开始慢慢留下了这些军大衣,有的部队因为战果丰硕,竟可以达到从首长到战士人手一件的程度。
在当年的革命队伍里,一件日本军大衣是很时髦、很嘚瑟的事儿。我家关系好的一位老前辈,当年解放战争的时候进驻武汉,他时常回忆那段岁月:“那会儿别人都没来,进武昌老子最大,地上都是石板路,街头一个人都没有,老子骑着高头大马踩得咯噔咯噔响,身上的日本军大衣往后面一甩,别提多潇洒了”
上图,陈赓和周希汉在阵地上,注意他们身上日本军装(1940年)
陈赓在攻破的日本堡垒前,准备给周希汉办喜事

这种穿日本军装的风气在当时的确存在,八路军出关后,接收了东北的日本装备,连带着还有许多被服厂。这些被服厂的日本军装在那个年代都是极好的东西,因此当时的东北八路军更换了大量的日本军装,提着全套的日本武装带、轻重 *** 械,挂着日本牛皮 *** 套,搞得不知道的老百姓还以为鬼子又回来了。
言归正传,穿日本军大衣其实是个普遍现象,只是能获得这种服装的人相比整个革命队伍并不算多而已。再加上后期东北工厂的转产,大量的中国式军服被生产出来,日军的被服也就很快消失了。

呦,这是谁跟你说的?你别跟我说这是看电视剧知道的。

首先筱晨要给大家澄明一点,对于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你如果要说缴获的日军头盔没人佩戴我信,但你如果要说大衣没人穿,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 *** 没有炮,鬼子给我们造”武器装备通常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日军的,更何况是军大衣呢。

而之所以我军不会佩戴日军钢盔,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当时的日军个子矮,头小,所以日军头盔许多时候我军士兵是不能佩戴的。

其次,日军头盔是日军一个明显的标志。据悉,此前就有我军军官骑着高头大马,佩戴日军头盔招摇过,然而换来的是差点被打伏击的士兵给嘣掉,从此之后,为防止误伤,所以是不允许佩戴日军头盔的。
在说说缴获的军大衣,抗战期间,由于物资短缺,士兵被褥都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给装足分量,一到冬天战士手上都是冻疮,所以在缴获日军大衣之后,我军都会将军大衣换成天蓝色布料,然后在足够多的情况下,在军队中进行分发。

我军缴获的日本大衣谁说没人穿?这纯属瞎说。我们跟日本有仇,但跟日本的大衣绝对没仇。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物资装备极度缺乏,战士们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寒冬腊月御寒的棉衣,那就更是紧缺了。

而日本的军大衣都是羊毛或羊毛尼制作的,质地精良,非常保暖。就这样的军大衣,在日本军队那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要是能缴获这样的大衣,怎么可能让它闲置着。能裹着这样一件羊毛大衣,在寒冷的冬夜眯上一觉,做梦都能笑醒来。
那为何会给大家造成不穿的印象了?

有人说穿上敌军的大衣,在战场上会引起混乱和误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比如林彪曾穿着缴获的日本军大衣,就被阎锡山的兵给误伤了。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在整个抗战期间,我们和日军打了大大小小上万场战斗,但总体情况我们是处于弱势的,所以很难完整的歼灭日军的一支部队。

就算日军战斗失败了,他们也是尽量带走尸体掩埋。所以 *** 药可以缴获很多,随身穿的大衣这些缴获的就很有限。

再者八路军有严明的纪律和规定。一般缴获的物资都要统一上交,然后统一分配和处理。所以就算缴获了军大衣,也不是谁想穿就能穿的。
但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当缴获的物资还没来得及上交,就遇到敌军侵袭,这时候像军大衣等物资来不及带走,怎么办?留给敌军吗?肯定不可能,所以只能紧急烧毁。

上级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做了调整。命令每一次只要缴获了日军的军大衣,就第一时间发放给士兵。

1939年在黄土岭大捷之后,八路军的一些部队缴获了不少日本的物资,其中就有不少日本军队配发的黄呢子大衣,因此这些部队的八路军战士几乎身上都穿上了日本的黄呢子大衣。

主要是缴获的数量少。很多缴获的军大衣磨损严重,上面尽是 *** *** 窟窿和血迹污渍,基本没法穿。只能送到被服厂进行再加工。
有一个战士有一件缴获的军大衣,因为穿的时间太久,上面打满了补丁,多达296处,已经基本辨认不出这是一件日本军大衣。即使这样,他还舍不得丢弃。

可想而知军大衣有多珍贵,不是不穿,是根本分配不到。

战场上有很多注意事项,不要随便捡敌人的 *** 用,不要随便穿敌人的衣服,不要随便吃敌人的东西……否则后果很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相当有讲究的。

为什么不能随便捡敌人的 *** 用?战斗过程中,整个战场是很复杂糟乱的,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士兵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依靠对方的服装判断是敌是友,而是依靠 *** 声,如果随手捡了敌人的 *** 使用,很可能被战友判断为敌人,导致友军误伤。

再说缴获敌人衣服穿着,就更危险了。

打仗很危险,但有一天和足球比赛类似,那就是双方穿着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目的是为了区分,军队制服也有这样一个作用,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方想要冒充另一方军队,首先就是穿着对方的制服,然后是使用对方的武器装备。

如果在战场上直接缴获敌人服装,当场就穿上,就相当于把自己打扮成了敌军,在战斗的紧张节奏下,此举无疑把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地位,简直就是找死。

如果在战后打扫战场,缴获了敌人 *** 支、服装后,能不能私下穿着使用呢?

应该说这是可行的,因为“没有 *** 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特别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自己又缺乏生产制造能力,缴获成为获取武器物资的重要途径。

八路军主要活动在北方,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八路军御寒保暖主要靠棉衣,但棉衣供给有限,并不是人人都有,而且棉衣厚度不够,保暖效果不好,不过总比没有强。

至于穿在外面的大衣,更属于“奢侈品”,限量供应,只有到了一定级别的将领才有资格配发,这一点就算是国军也是这样,不是人人都能披军大衣的, 所以八路军缴获日军大衣后,绝对不会浪费,都是发放给将领穿着,或者使用里面的棉絮加工棉衣。

始料未及的是,仍有人因为穿缴获大衣受到伤害,比如林彪。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主力配合阎锡山作战。1938年1月15日,林彪按照毛主席的部署,率军行进经过山西隰县以北的千家庄,为行军方便,林彪派人提前联系了驻防此地的阎锡山晋军部队,但晋军往下通知时出了点岔子,最底层的哨兵没有得到通知。

林彪的队伍一直远远跟着日军走,而且队伍中有不少将士穿着缴获日军的黄呢大衣,也有将领骑着马,林彪就骑着马走在前面。

晋军的哨兵先看见日军的大部队过去,没敢放 *** ,结果发现后面又来了一支“穿黄呢大衣,骑大洋马”的队伍,很像是日军后续部队。
哨兵一看后面是支小部队,就瞄准骑马领头的“日军将领”,砰!给了一 *** 。

将领应声而倒,倒下的不是别人,正是林彪。
林彪本人当时穿的其实不是日军的黄呢子大衣,但由于部队中有一些人穿了黄呢大衣,使得晋军哨兵误认为这是一支日军小部队,进而连累了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林彪,而且就是这次误伤让林彪受累终身,可真是始料未及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实际上,我军确实缴获很多日本大衣,但是在抗战结束以后。

在抗战期间,除了平型关战斗打掉第5师团一个辎重运输队,缴获了一批向前线运输的军大衣以外,没有大规模缴获日寇军大衣的记录。

而实战中,八路军实际上也无法缴获很多敌人的军大衣。

因为游击战的特点,你一次消灭不了几个敌人。

规模最大的百团大战歼灭日寇的数字也是有限的。

这里有个概念,歼灭和缴获不能划等号。

这是因为,歼灭包括打死和打伤。打伤的敌人并不在你的控制下,还是被日军带走了。

只有被打死的,日军一时来不及转移尸体,你才能在尸体身上进行缴获。

这样一来,你能够缴获的军大衣就很少了。

而游击战又需要打完就走,没有办法深入去打扫战场,主要是拿走武器 *** 药,根本没有时间去扒衣服。

况且,既然是被打死的,衣服上面肯定不是 *** 眼、大量血迹,就是被 *** 撕裂的痕迹。

这衣服能不能穿也是个问题!

所以,抗战期间,我们没有什么缴获,当然没法穿。

多说一句,很多人认为林彪是穿着日本军大衣被误伤的。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林彪是穿着八路军普通的棉衣被误伤的,有很多当事人可以作证。林彪只是倒霉的骑马走在最前面。

至于抗战结束以后,我军在东北接受了苏联转交的六十万关东军和三十万伪满洲国军的大量武器装备以及被服,这才有了大量的军大衣。
当时刚出关的一些部队,鸟 *** 换炮,不但清一色的日式装备:三八大盖、歪把子机 *** 、掷 *** 筒甚至92式重机 *** ,从头到脚也都是日军的军服,只是不带日军的徽章而已。

所谓没人穿都是空穴来风而已,流传最广泛的谣言就是因为林彪当年穿日本军大衣骑马在阎锡山防区行军时被晋军误以为是日本军官而打落下马受重伤,此后我军将领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而选择了不穿日本军大衣。但是这个谣言从逻辑上根本就行不通,如果为了避免误击事件,直接把军大衣重新染个色或者缝一些标识即可,在当年敌后抗战那么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概率极小的误射就不用缴获的日军物资,那不是饮鸩止渴吗?
(林彪穿着日本军大衣)

事实上林彪在事后也并没有怪这个误射的小兵,误射事件也不完全是大衣的原因,最可能的就是林彪当时离大部队过远,太过于招摇,这才让晋军士兵产生了误判,所以日本军大衣的原罪基本可以解除。而回到现实中,八路军即使在林彪被误射之后,也还是照穿日本大衣不误,抗战留下的许多照片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当时八路军将领喜欢穿日军大衣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穿着缴获的日军大衣)
第一、八路军活动区域都是晋察冀的北方地区,到了冬天特别寒冷,而在日军的严密封锁下,各种防寒保暖物资极度缺乏,别说日本军大衣,就是有一件棉衣都已经是非常奢侈了。晋察冀军区一般10月发冬装,营以上干部配发一件棉大衣,但是很多时候连团级干部都配发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所以有现成的日本军大衣,看着都两眼发光,怎么会不用?
(当时更多的是这种土制棉服)

第二、日本军大衣确实是一件好东西,所谓日本军大衣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日军军官的98式军服中的寒区防寒大衣,其外部是**呢子料,内部是填充的羊毛料,相当的保暖,还有一种则是普通日军穿的棉大衣,但是不管哪一种都比八路军自己的被服厂生产的棉衣要实用的多,所以这玩意儿一直都是收拾战场时的抢手物资,就算从日军尸体上扒也要扒下来的存在。
(日军98式防寒呢子大衣) (这是一件日军呢子大衣,打满了296块补丁,但是依旧被抗战将士使用)

我军在抗战时期缴获日本军大衣是在1939年11月黄土岭大捷之后,就是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那次战斗,那一次一分区缴获的日军呢子大衣太多,参加战斗的战士干部几乎人手一件,大家都乐开了花。
而在解放战争中,以四野所获得日本大衣最多,那时候四野得到了苏军控制的几座日军仓库,里面满满的日本军服,在四野出关时,如果不仔细看帽子和旗帜,你真会以为那就是关东军,因为几乎人人都穿着日军黄呢子大衣。所以你还认为日军大衣没人穿吗?不存在的!
对于缴获八路军是非常有经验的,歌里面就唱的非常好,没有 *** 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当时八路军羡慕人家有机关 *** 有迫击炮。

但是这些不久后八路军全部缴获下来,遍布每个军中,甚至到了抗战时期,我军就看不起这些装备,毕竟当时国民党都已经有美式装备,所以我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式装备遍布全军。

八年抗战,八年心酸当时我军展现出朴素的战斗素养,在非常冷的天气下穿着破旧的大衣,依旧与穿着厚厚棉衣的日军在雪地中艰苦的作战,凭借着超强的意志力日军最终被驱逐出我国。
在抗战中我军确实缴获了不少的日军大衣,但在一次次血的教训中,导致我军就算是穿薄棉衣作战也绝不穿日军大衣。
原因有以下几点:

林彪是我国出色的一位将领,但其并没有参加很多的抗日战争,其原因是早期时候被晋绥军一 *** 打中负伤后,一直在苏联养伤。

但其军功被封为元帅已然绰绰有余,当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正好是国共合作时期,他在一次与日军的交战中,缴获了大批的物资,其中包括日军过冬的大衣。

而他的性格是桀骜不驯的,所以这次缴获的物资并没有上缴,而是自己留下来给了自己的部下,以及自己身披了一件大佐的军衣。

在过山西地界的时候,晋绥军报告 阎锡山 说:“发现一小股日军来犯,要打还是不予理睬?”阎老西当场下令:“命令神 *** 手将其指挥官拿下,随即阻击这批日军。”

当时很多神 *** 手看到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居然是大佐,所以很多人都想要抢头功,由于当时晋绥军没有装备狙击镜,所以打中林彪的狙击手本来是瞄着他的头,却打到了胸口上,导致其昏死过去。

这些人看到友军发生误会,直接将自己外面的大衣脱下来,看到是八路军后,立马停止了射击,并且还将林彪送到当时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治疗,但这次的流血事件导致很多人都不敢穿缴获的大衣。

林彪没有上缴是意外,毕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很多部队不论有多远的路程都要将缴获的装备或大衣送回总部,这些衣服都是由总部统一分发的,所以并不会发生一支部队都能穿上大衣的情况。
抢战略物资的原则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也因为和友邻部队抢夺装备时发生冲突,而这批装备是他先行缴获的,所以他不怕去野司打官司。

毕竟当时是在战乱时期,还没有将县城拿下,自己就先将战利品交回多少是有些不合适的,所以对方的军长由于自己的手下的失职,只能灰溜溜的带领自己的兵马走,不敢与李云龙争。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军中虽然也会发生不和睦的现象,但一提到打官司不占理的一方一定会先走,不会在于其争吵,就算是官司打到法庭上也是输,毕竟这件事情并不符合上缴时间,自己部下就来抢夺这样犯的是原则性的错误。

我军缴获大衣后,一般能从战利品中分到的最起码是旅长以上的军官,一般人是不可能得到了,林彪受伤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不会选择穿这种衣服。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30多年前的一件旧事。

当时才十几岁,刚读高中,班上有个姓闫的同学,穿了一件非常特别的军大衣。说这件大衣特别,是因为它的颜色,标准的米**,与建国后我军的大衣截然不同。同学们都很好奇,问这位同学,他说这是他爷爷的,当年爷爷是八路军,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我们这才恍然大悟,难怪这么眼熟呢,原来经常在**上看到。

这是一个普通八路军士兵的故事,我还从 历史 资料上看过这样一件事,是关于林彪的。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林彪担任了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平型关战役后,林彪部缴获了许多日军军用物资,其中就包括不少军大衣、皮靴和战马等。当时正值冬季,山西一带气候寒冷,不少115师军官都发了一件日本军大衣,林彪当然也不例外,另外他还挑选了一匹纯种东洋军马。

1938年3月初的一个凌晨,林彪照例外出遛马。晋南山区冬春之交早晚多雾,几步之外便看不见东西,当地有这样一首歌谣:“吕梁春多雾,闻声不辨物。只听耳边响,不见眼前过。”林彪万万没有料到,这次遛马竟然差点要了他的命。

当时阎锡山的晋绥军与八路军防区接近,他们的流动哨听见马蹄声,随之隐隐约约看见一个身穿日军军大衣的军官驰骋而来,看外表好像是日军的高级军官。此人正是林彪,不明就里的晋绥军哨兵马上开 *** ,林彪应声落马。

林彪

阎锡山和延安方面得知林彪被误伤,大吃一惊,马上派军医治疗,好在林彪命大,但最后还是留下了终身后遗症。
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缴获的日本大衣不够多。
网上有个说法,说是我军不穿日本军大衣,是因为林彪曾经因为穿了日本大衣,被晋军士兵以为是日军打伤,所以后来我军就不穿日本大衣了。这个说法其实有误,抗战期间我军条件艰苦,不仅武器 *** 药紧缺,服装也是严重不足,特别冬衣更是紧缺。

日本大衣质量好又保暖,如果能缴获到,那也是非常有用的物资,肯定不会浪费。比如像下面这张照片里陈赓和周希汉就穿上了日本军衣,压根没什么忌讳。

就题主的问题来说,“许多”和“很少”其实是个相对概念,问题里提到我军缴获很多日本大衣,这个“很多”是绝对数值,在抗战中的历次战斗中,我军曾经多次缴获日军的大衣,比如像平型关战役,就缴获日军21联队的一批军大衣。115师在上报时曾经提到可以做到人手一件,可见数量之大,在整个抗战期间缴获的日军大衣总数只有更多,说很多并不为过。

穿日本军大衣的我军将士

而问题里说很少有人穿,这个“很少”其实指的是相对我军总数来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穿上军大衣。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不过4万多人,在抗战期间,八路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44年的时候,已经有了40多万人。缴获的日本大衣虽然数量不少,但是显然和我军总人数相比要少的多,而且在缴获的大衣里,肯定还有相当部分因为战斗有所损毁,只能作为材料加以利用,不能直接穿,所以能直接利用的日本大衣数量有限,只能是少部分人有。

穿日本军大衣的我军将士

实际上不要说大衣,就是普通的日本军衣,我军也不会放过。只要有时间和条件打扫战场,那么战士们会把日军身上的衣服脱去,加以利用。比如在解放蒙阴的战斗中,驻新泰的日军在增援途中被我军歼灭。从莱芜赶来增援的日军111大队在报告中提到,在墩台附近找到被歼灭的新泰日军时,武器和外衣都已经被八路军拿走。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没人愿意穿,而是没得穿。
当下正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感慨祖国伟大繁荣的同时,也不要忘却那段屈辱的过去,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此时,关于战争的话题,就不得不被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又提起了。
当年在二战这个世界大背景之下,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我军于是与日本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无数革命先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条件下,才换来了这么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我们都知道,当年的战争残酷无情,我们八路军不仅装备差,就连过冬穿的棉衣都是缝了又补。有的 历史 博物馆曾展出八路军当年的用品,其中一件大衣上,一共缝补数百的补丁,令人震撼。

军需物资如此匮乏的八路军,完全不穿缴获的日本军大衣,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能有,肯定就是会穿的,毕竟这是胜利的缴获品,又不是日本人主动送的,没人会嚼耳根,反而穿上能够备有面子。

那为何会很少人穿呢?有人或许会说,穿敌军的衣服,容易导致八路军整体混乱,敌友不分,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对于这种情况,我军大可以在上面弄些标记用于区分,或者休息之时穿,打仗之时选择不穿。
所以这原因还是不太准确的,其实之所以很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东西真不好缴获。
首先,日本人在自己队友死亡之时,通常都会把尸体带走,这我们在很多影视剧里面也可以看到,所以这就导致一般情况下掠取军服的行为很不容易,因为日军也不愿意看到自己人的装备落在敌人手里。

不过对于那些被大炮机 *** 打的稀烂的日军,队友可能不会管,但对我们来说作用也不大了,毕竟烂的不成样子了,再说从这样血肉模糊的日军身体上剥,普通人心理也是很难以接受的。

而普通的日本军装尚且不易得到,军大衣就更难了,毕竟军大衣制作是使用多种材料,即便是日军中也比较稀缺。
说完日军,咱们再说八路军,日军不给,其实相互作用下,八路军也不好拿。八路军因为装备差,正面交手肯定吃亏,大多时候都是以借助地形打游击为主,靠着游击战术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但没有什么是完全占优势的,游击战虽好,但劣势也有,比如不好像正面战场上那些无所顾忌的打扫战场。

正面战场打扫战场是往往已经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可以无所顾忌些,但游击只是打完就跑,消灭敌人小股势力后,很是担心其增援部队,这就导致打扫战场比较粗略,马虎一些。
有人会说只要有耐心,什么都是可以积少成多的,而这么多年的抗战,即便是每天缴获点,在后来也还是不会在少数的。这样说确实没错,随着战争的推进,大衣数量只会越来越多。但为何穿大衣的依旧是少数呢?
个人则认为与八路军的特性有关,八路因为混杂的人员,有各式各样,为了保证整体性,八路军的纪律相当的严明。而根据相关的规定,这些收缴的物资要统一上交的。然后,再由司令部将其再分配给最急需装备的军队。

而这些军队,大多都是刚经历了战斗,从一线战场上下来的伤兵和疲惫士兵,能提供温暖的是他们休息最为迫切想得到的。

但想法是美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有时候 *** 作起来就不容易了,离物资统一地近还好,但若离的远,靠当时八路军的交通工具,能够有现在快递这么快吗?显然是没有的,所以很多时候压根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也是导致一个穿的不多的原因,因为很难到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中国军队军服历时沿革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