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和京东差别和各自的优势在哪里?

苏宁易购和京东差别和各自的优势在哪里?,第1张

说到苏宁易购和京东商城,每个人都一定听说过,所以让我们来谈谈他们今天的两个购物中心的区别和优势。

苏宁易购成立于1990年。它最初在线下,南京,卖空调,后来成为一家连锁店,与国美和五星竞争了几十年。最后,黄光裕进入并获得了线下家电的第一名。稳定到什么程度?2011年,苏宁净利润46亿元(不含扣除)。但是好的事情并没有持续很久,然后他们一直走下坡路,直到赔钱,因为电子商务出现了,京东站了起来。

2011年,京东的营业收入仅为苏宁,的20%,2014年超过了苏宁。2019年,京东首次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2亿,而苏宁从2014年到2019年连续亏损,2020年亏损57亿,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京东于1998年在北京成立,比苏宁晚了近十年,京东也开始做家用电器。

不同的是,京东是线上,的主力,苏宁一直是线下的霸主如前所述,2011年后,将是苏宁发展的转折点,经过十多年的用户培训,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网购。2012年,中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6629%。

Richard Liu最近在央视《对话》节目上称,“财报显示按照美国会计准则京东去年亏损94亿元,但真正亏损额为8亿元”。[注1]
首先,先看下京东去年的财报,看看刘总有没有在瞎说。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就是不一样,财报披露很详细,国内上市公司的财报根本没法看,完全是向证监会交差而已。

好吧,刘强东说话还是有出处的,但是 从Net Loss的94亿是怎么调整到了才亏8亿的 ?财报里也有说明:

具体解释前,先简单说一下

GAAP和non-GAAP的区别

:GAAP简单来说就是通用会计准则,在美国上市,接受的就是用US GAAP来做帐和出具财务报告。而non-GAAP并不是指IFRS或者CAS,而是指企业在US GAAP基础上自行“加工”后的财务报表,为的是“更好”的体现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因为是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自行缝缝补补的,所以non-GAAP层面上的数据和其他公司也没有可比性,只能用作内部分析,可以简单类比为EBITDA和Net Income的使用目的。

至于调整的内容大致有以下一些,基本上是一些非现金和非常规的一次性支出,至于第一项SBC(股权激励)基本是各大互联网公司财报调整的标配了。员工和高管都靠这个来发家致富的。

■ Share-based compensation

■ Amortiz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resulting from assets and business acquisitions

■ Revenue related to equity investments transactions

■ Reconciling items on earning from equity method investments

■ Preferred shares redemption value accretion

■ Impairment of goodwill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各大公司高管在讨论季报年报时基本上都以Non-GAAP来衡量,GAAP报告的作用好像就是为了提交给SEC存档而已。为什么呢?真的是Non-GAAP的数据能更好的反映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这个疑问并不是我才有,美国的投资者包括FASB,SEC都对满大街的Non-GAAP提出了疑问,好好的给你们设计出一套准则不用,偏要自己搞一套Home made的版本,其中必定有诈。有好事者对标普500的公司做了一个统计,惊奇的发现近10年里用Non-GAAP计算的EPS都是比GAAP利润高的。 [注2]

下面这幅图说明的是2015年标普500公司的GAAP利润和整体经济收益都是下滑的情况下,non-GAAP利润却上升了66%。 [注3]

拿京东2015年的财报来举例,见第二张图 :

最大的一项调整是62亿的无形资产和其他投资的减值,一半来自于关停拍拍网这项失败的投资。

第二大的就是最常见的SBC,12亿元的股权激励。2015年报里是这样写的:鉴于刘强东先生在今后的10年里只拿1块钱的年薪和不拿任何奖金,给予强东2600万股行权价在$167的股份,10年内也不会再给强东新的激励股份。是不是觉得强东还挺可怜的,10年内股价上不去就只能拿10块钱工资,可是看一下2014年这一项,董事会直接大手笔给了刘先生37亿元的股权激励,GAAP下京东亏损50亿元,non-GAAP下竟然神奇的盈利36亿元。

关于 股权激励:

Non-GAAP里最常见也经常是大头的一项,国外争论很多。主要争论在股权激励算不算费用支出?应不应该调整出去?在2004年前,当时的US GAAP是不要求把SBC作为费用列式的。2005年后,FASB要求把这项作为费用算在报表里。要知道那些如日中天的互联网公司,包括部分非互联网公司,这项费用每年都是大的惊人的,算进利润表后,基本上都是盈利无望的。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我就自己加工一下,拿剔除这部分的财务报表来作为业绩评价的标准,美其名曰能更好的反映真是的经营状况。

问题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巴菲特对此就有意见

A few

years ago we asked three questions to which we have not yet received an

answer: “If options aren’t a form of compensation, what are they If

compensation isn’t an expense, what is it And, if expenses shouldn’t go

into the calculation of earnings, where in the world should they go”

关于这方面的讨论非常多,google有1千万条的记录,我只从最简单的方面来理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管也不是傻子,如果每年发出去的这么多股权激励不值钱的话员工为什么愿意接受?甚至像强东一样10年内只拿1元工资?这对公司来说当然是一笔无法避免的巨大费用,而且是和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类似于Bonus。对股东来说相当于稀释了自己的股份,当然自己的权益也相应少了。有时候公司甚至要花真金白银从市场上买回股份来兑现这些股权激励或者来补回被稀释的股份维持股价。至于SBC在报表里怎么合理的确定金额,是不是应该每年摊销来计算之类的,这是FASB要去想的事。

所以,我并不同意刘强东说的去年只亏了8个亿。拍拍的投资失败算谁的?对你自己的股权激励又算在谁头上?

[注1] 又看了一遍央视的视频,刘强东只说了按照US GAAP来讲账面亏损94亿。并没有提到8亿的事,但所有的媒体都报道了刘强东提到真正亏损额才8亿这句话,包括央视财经自己的微博。难道是被切掉了,还是在现场私下说的?

问题一:京东为什么亏损 京东为什么亏损,以下三点是个重要因素:
一、 重资产模式
和天猫、亚马逊以及当当的“轻模式”平台型电商不同,一开始,京东就走上了“重模式”的路子,自营、自己做物流、货到付款。。以物流为例,京东花费数年的人力物力投资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仓储、快递网络,花掉了上百亿的重金,等于自己去承担了社会的成本。相比天猫这样的平台型电商,京东基本上是用上了“千斤”力,才打到对方的四两效果。按照刘强东的设想,京东未来的盈利来源,绝对不是靠现在的电商业务来挣钱,而是借助重模式打造的前端(用户和供应商资源)和后端基础设施(物流、技术、售后等)寻租,来获得丰厚的利润。
刘强东最近提出的一个甘蔗理论就证明了这一理念,就是企业做的环节越多,获得利润越多。刘强东自己也坚信,做物流、自营、售后等等,付出这么多,总归是会获得回报的。这就像是付出总会有收获,多劳多得一样。但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这样的收获,东哥自个儿也拿不出个时间表。再看看京东今年的战略,就更加能了解刘强东的未来谋划。京东在去年底宣布今年的战略有五个:渠道下沉、O2O、技术、金融和国际化。这里面隐藏着京东未来更大的野心,但,这些谋划相比京东的重模式更加难啃,京东要想借助这五个战略一步翻身,肥猫认为,不是不可能,但可能性实在太低。
二 、自营与第三方
自营,一直是京东敢于与天猫叫板的王牌。因为自营,东哥都有底气在各种场合宣扬京东的正品与物流优势。从自营这一点来说,肥猫也给予肯定,的确,京东的自营品类无论从价格还是品相,乃至于物流都是做的可圈可点。但京东早已不满足于自营,也开始做平台,吸引更多的经销商入驻第三方平台。京东的此举本无可厚非,毕竟平台盈利的力量短期之内肯定是胜于自营的。但也许是京东 *** 之过急,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一方面是大量商家入驻了京东,一方面也让用户体验频频触警。京东第三方商家给京东惹的麻烦,肥猫就不一一例举了。对于来自第三方商家的投诉,京东的统一回复是:“是第三方商家的问题,与京东无关,请与第三方商家联系。”京东依靠自营树立起来的那点公信力,就一点点被第三方消失殆尽。此外,由于第三方商家的大量涌入,难以避免在某些品类上与京东自营的“内讧”,一边是自营一边是第三方,左右为难之后是伤了自己。随着京东加大推进第三方平台的策略,自营与第三方之间的矛盾将越发凸显,这也是横亘在京东未来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 腾讯的角色
地球人都看到了,京东与腾讯的牵手为京东上市的估值突飞猛进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现在就到了京东“还账”的时候了。从财报中,我们都看到了,京东净亏损的同比增加主要源于与腾讯战略协议中所涉及的资产及业务收购带来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尽管京东上线了在微信平台的“购物”一级入口,在8月8日还开通了腾讯手机QQ的一级入口。尽管腾讯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手机QQ的月度活跃用户已达到52亿。但,so what?这真与京东有关联么?有业内人士称,这会进一步扩大京东在全国的客户群,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和年轻的客户。好吧,让我们先来看看,京东在微信一级入口“购物”上到底做了些什么,除了常规的客单价基本维持在百元以上的京东特色产品(3C)以及少部分服装、家居,并无太多亮点,相比手机淘宝的清晰的用户、商品以及价格定位,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京东在微信上的入口还真没什么吸引力;再说说手Q用户,平均年龄不会超过25岁吧,这样的客户群怎么说,也还都算不上京东的目标客户。也许在京东的印象中,三四线城市居民与年轻客户都属于“钱多、人傻”型,>>

问题二:为什么京东年年亏损,却越做越大 你咋知道他年年亏损?反正我是不信,真正的内幕跟实力不是我们外人啥的可以知道的。

问题三:京东每年都亏损 是怎么盈利的 就没有盈利过,都是靠融资和风投整合资金。特别是14年亏损37亿。实际公司运营亏损才1亿多,其他36亿的亏损支出都是折合成股价给了他们的老总刘强东。亏损很简单,就是他们的公司全年营收,既包括销售,广告收入,平台服务费收入等等费用扣去他们支出的金额,就是这么多亏损。商品成本当然算在内,1万元的产品,5000是成本,售出后就直接算1万的营收额。

问题四:京东年年亏损,为何没有倒闭?是哪方面亏损了?有没有财务高手说明下! 支持楼上说的。京东之所以运行速度快,规模大,原因有人投资,亏了也投!

问题五:京东是怎么做到一直亏损,而且是巨亏,却没 前段时间京东获得了很大一笔风险投资;至于刘强东身价,当然是因为他有京东的股份了,作为创业成功者,他肯定是有钱的

问题六:京东一直亏损,为何还能上市? 这就是现金流的魅力了!全国这么多的消费者,如此庞大的消费金额从京东的帐号趴上一个礼拜,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总额以及利息足够抵消它的运营成本,可能还有收益,阿里巴巴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现金流的魅力。

问题七:听说京东经常亏损,刘强东却赚了很多钱。为什么会这样? 京东的商品大多数都是低于出厂价的,他赚钱的方式不是买卖东西的差价,他赚的是金融投资和生产企业的返点钱,说白了就是那供应商的钱去做金融,卖供应商的东西达到一定数量供应商在返回一部分钱给他

问题八:为什么京东亏钱确有钱 你是为什么京东每年亏那么钱,还为什么还那么有钱是吧?

问题九:京东为什么年年亏损,但还是没有倒闭 你咋知道他年年亏损?反正我是不信,真正的内幕跟实力不是我们外人啥的可以知道的。

问题十:为什么京东一直亏损 刘强东的财富却涨不停 因为京东是上市公司,他的市值很高

推荐语:明知项目会亏损或需要烧钱,但投资方依然一头扎进来,难道投资人都是冤大头吗?非也,现在互联网企业能够征服人的就是告诉你“我的边界还远远没有达到”,而拓展边界就是烧钱,就是亏损。

烧钱和亏损成了互联网企业吸引资本的利器

我在2015年专门去找优步上海的总经理,只想弄清楚一件事情,优步能不能赚钱?我算来算去觉得它不能赚钱。总经理对我说:“苏老师,你错了,错在把我们当租车公司了,我们是什么?老实告诉你我都不知道,我们的边界连我自己都看不到。”

恰如一个分析师说的:如果你意识到优步可以把你的孩子送到学校,带你去约会,喝完酒以后送你回家,再给你送些日常用品,它就大一些;如果你自己不再买车了,完全用优步,它就更大了;如果你把优步看成一个超级联网计算机,每天在全世界运输上亿的人跟货物,连接一切,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

现在互联网企业能够征服人的就是告诉你“我的边界还远远没有达到”。而拓展边界就是烧钱,就是亏损。烧钱和亏损成了互联网企业吸引资本的利器。互联网企业都知道,找人来投资,有一点得想清楚:不能赚钱。因为赚钱了,边界就看清楚了。

看一看京东,京东在2014年上市以后,亏损从2013年的5000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50亿元,接着2015年亏损达到93亿元,但市值还是往上升。你觉得亏损好像是在急剧地扩大,但如果换成百分比的数字,你就看到京东毛利比较低的那一块,所谓代销电器的那一块,比重在逐渐下降,然后想做平台性质的这一块,比重在逐渐上升。并且很厉害的是,它的营业成本在下降,换句话说,毛利率在上升。京东有12万人,有几千个物流中心,能够管理到这样的一种效率,这家公司绝对是有能力的。

市场为什么不怕你亏损,但怕你发债?

有趣的是,2016年京东再爆出巨亏,股价不跌反升,但是业绩公布不久,在2016年4月,京东宣布发行总额10亿美元的债券,4月25日京东股价下跌307%,第二天再跌86%,两个交易日市值蒸发44亿美元。它才融资10亿美元,股价一下子跌了44亿美元。市场为什么不怕你亏损,而是怕你发债,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在亏,但是你的现金流能够自给自足,能够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市场从来不担心你,因为你迟早会盈利。但是如果你的现金流已经难以为继,要靠借债来维持,这个时候市场是担心的。

即使你的现金还能够维持经营活动,但你还是大幅举债,意味着你扩张得非常猛,市场也担心你盲目扩张,担心你头脑发热,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最后这样贪得无厌的互联网企业也一定会死掉。

Facebook在2012~2014年就没赚钱,但是市值一直往上升。三年兴许还算不了什么,再看看亚马逊,十年间一直不赚钱,而且贝索斯还加了一个说明,说亚马逊没有赚钱的打算,打消你一切盼望盈利的念头。这样说也不影响它的股价,真是一飞冲天。

为什么市场在亚马逊不能赚钱的时候还这么捧着它?因为潜力太大了,贝索斯一会儿拓展一个新领域,现在连发射火箭他都要插一脚,这个企业就是要改变世界的。它尝试这么多革命性的东西,只要成功几个,就会是了不起的企业。

再看看中移动,2007年的时候,它的市值达到顶点,然后一直无法改变地在低位徘徊。而这段时间里,其实它的利润和销售额都一直在增长,增长的中移动为什么打动不了人?很显然中移动没有多少故事可以讲,而且它最盈利的部分,时时刻刻在受到别人的侵蚀,这就是它最大的危险。

增长和想象空间是互联网企业被资本青睐的一个内在因素。不少互联网企业在融资的时候,它们的收入不多,而成本很高,居然还找得到投资人,并且有时候,投资人是竞相想要插一脚进来。

因为互联网企业会说:“很快我们将达到盈亏平衡点,一旦过了这一个点,我们的盈利空间大到难以想象。”

但它们没有告诉你的是,这条线走上去很可能不是这样的,收入要上去,必须要不停地引流量,就没办法少花钱。

如果减少投入会怎么样?立刻会变成这个样子。

后面这两幅图,才是互联网企业最有可能出现的,今天互联网企业失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固定成本为主的企业,它的狼性一定要大

另外一个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惑的事情,就是互联网企业归根到底要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必须要看业绩,但是现在所有衡量业绩的财务方法都是在制造业时代奠下的基础,到了互联网时代,很多方法很难再适用。比如讲互联网企业的收入,今天免费是王道,而免费站在财务的角度是无论如何说不通的,因为我们要赚钱,也要利润。

传统经济有没有免费?也有,但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我把它叫做递延收入,先给你免费,但是告诉你明年1月1日开始要收费了。报纸、杂志差不多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让你养成消费习惯,然后到了一定的时候,告诉你收费,因为你的消费习惯养成了,也就愿意花钱。

第二种,我把它叫做转移收入,给你免费,但是周围的东西你要花钱买,最典型的是 游戏 。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 游戏 《Pokemon Go》,它的APP是免费的,但你在免费 游戏 里抓东西的效率非常低,最好花一点钱买它的道具,那才玩得带劲。这种免费的本质,是希望把你引进来以后,你会为了享受而花钱。

到了互联网时代,所有的免费都不是这两种免费了。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按我的理解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即现在越来越多人看到的一个事实——新增加一个客户的增量成本为零。

这个现象其实从无线电视的时代就开始了,无线电视在增加客户的同时,却不增加成本,那样就有免费的基础,但最终还是要赚钱的。如果要同时做到免费和赚钱,这背后一定要完成一个从客户到产品的飞跃。

比如你用不用百度?你是不是百度的客户?其实你从来不是,你是百度可以销售的产品。因为百度从你身上没赚过钱,它赚的是卖广告的钱,用户都在它那里,所以广告主到它那里做广告。

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不同的互联网企业,有的固定成本非常大,有的固定成本非常小。比如说我做电商,增加一个客户,变动成本是主要的,而像百度那种,它基本上没有变动成本,都是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为主的企业,它的狼性一定要大,如果客户量不够多,不能覆盖它的固定成本,最后一定亏损。并且固定成本大的话,新增客户的增量成本就极为有限,它就有动力不停地去新增客户。而如果我做电商交易,产品成本本来就大,毛利本来就低,我的狼性就不会那么大。

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个极大的困惑,就是原本财务上认可的资产到了互联网企业就完全变质了。比如购买一台1000万元的设备,这台设备能使用10年,每年分摊100万元的成本很容易理解。

但是互联网企业带来一个根本的变化,你花费1000万元建一个云或者一个平台,它们在财务上构成不了固定资产,所以这1000万元的成本要全部扣在当年。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云的资产是极少的,因为它甚至都不能成为资产;另一方面,它的成本费用构成是非常扭曲的。

这就是今天在互联网企业,经常会看到奇奇怪怪的财务数据,比如说毛利率90%,或者资产接近于一个微不足道数字。像阿里云是阿里巴巴花了几百亿元建起来的,但是在固定资产中,你从来看不到阿里云。

阿里巴巴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什么?是它几十、几百万的客户,以及成千上万的供应商。但这些最有价值的资产,在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看不到的。这也是今天你判断互联网企业业绩的时候,必须想清楚的。

答案:最主要的可能还是为了更快速地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原因:

第一,互联网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个可能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公司来说,一般最多也就行业的前几能够被大部分的网民所记住,越是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或许越有话语权或者整体的竞争力。


第二,互联网行业发展速度可能很快,竞争又特别激烈,许多具体的领域,可能只有几家头部的互联网公司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所以对于许多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如何更快地排在前几名的位置可能至关重要。所以为了更快速的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或者排名靠前,即使暂时公司处于亏损的状态,有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还是会不断地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用户,然后快速的增加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市场份额。


第三,对于许多投资互联网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这个公司暂时是盈利还是亏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这个公司未来能不能在这个行业的竞争当中最终胜出,如果能够在最终的竞争当中胜出或者排在前几名,那么由于公司后面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定价权或者获利的机会,投资人投资的可能是对这个公司未来的市场地位或者市场份额的预期,关键的是这个公司未来能否实现盈利。


第四,当然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在不断的烧钱之后,确实可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这之后可能仍然没有找到比较好的盈利的模式或者无法实现盈利,而这个时候投资者或许已经在这个公司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如果迟迟不能找到真正的盈利的模式或者实现盈利,可能投资者也不会再继续追加投资,那这个时候这个互联网公司最终可能还是会因为亏损而倒闭破产。

目前最成功的、市值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在前期都是亏损的,都通过几轮巨额融资,用融资烧钱发展壮大的,比如美国的亚马逊、中国的京东。

1994年成立的亚马逊,1997年就上市了,可是亚马逊一直在烧钱,不仅仅为了扩大电商版图,还投资许许多多的前沿 科技 ,贝佐斯的商业模式吸引了无数的投资人,亚马逊直到2015年才开始盈利。在2005年的时候,就有美国媒体把亚马逊预测为十年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所以,只要商业模式得到投资人的认可,亏损没关系,只要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在上升、营业收入在快速增长,投资人愿意卖单。

在中国,跟亚马逊的模式最像的就是京东。刘强东先生在1998年6月18日创立了京东公司。京东集团直到2019年才开始盈利。京东也是受到投资人的追捧。

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用更凶猛的烧钱模式,每年烧掉比前辈公司初创时期多了不知多少倍的钱,疯狂补贴用户,仅用5年时间用户数就比肩淘宝。这5年时间里,拼多多不管是用户数、平台交易额、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速都超越了淘宝、京东、亚马逊初创期的增速。只要投资人相信拼多多的模式能够成功,相信拼多多能够进一步壮大,相信只要拼多多的用户数、平台交易额、公司营业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最重要的是相信拼多多的股价还会涨,那么投资人就会继续支持。

有了这些成功案例的示范,后面的互联网公司想要快速壮大就是包装自己的商业模式,把商业模式介绍给天使投资人,吸引到天使投资,取得融资后烧钱吸引用户。只要用户数、平台交易额、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就会有人投资。本来,做天使投资成功率就不高,天使投资人投十家初创公司,有一家最后能上市就赚大了。

因此,互联网公司只要被投资人认可的商业模式,用户数、平台交易额、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即使亏损还在烧钱,投资人还是会热捧的。

我是独行独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您的问题!

实在人,理解这问题,得先了解互联网公司的亏损原因和盈利模式。

互联网公司亏损还在烧钱,基本上三种原因:

市场份额还小 。靠烧钱,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用户数、活跃度、留存率等;

市场存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互联网行业是典型的 规模经济 头部效应 ,不进入行业前三,基本没戏!

最典型的是当年滴滴快的打得你死我活,疯狂烧钱,目的就是做高数据,让对方背后的资本没有信心退出;最后双方都烧不起了,那合并吧!滴滴Uber亦是如此!

投资产业链和渠道 。比如京东投资京东物流,当初巨额亏损;美团投资单车等创新业务……

为什么亏损也要做大规模?互联网规模经济,边际成本趋近于0!

不解释专业名词了,通俗讲一讲:如电商天猫,从盈利方面讲,对于天猫,每增加一个商户,天猫增加的成本无非是服务器增加了一点数据(边际成本),但是天猫的年费和保证金、交易佣金等都是完全增加的一份利润啊!

互联网公司拼命做大规模,就是希望达到绝对优势市场规模,掌握市场定价权;而边际成本接近于0,公司盈利前景当然非常被看好!

我们常说的 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 有广告收费、会员增值服务、交易佣金等。这些都需要几近垄断性绝对市场份额,才能决定价格!

像滴滴和美团等从初期的大额补贴消费者到几近垄断时期的高于市场价。

投资者为何热捧?做大规模,提高估值!

由于 投资者的盈利方式主要来源于股份套现 。提高估值,股份才能升值!因此,对于能够扩大规模(①②)、提高效率(③)等提高估值的行为,都是真金白银支持的!

投资者支持资金的前提就是 要求公司通过投入资金,提高相关数据指标,进而提高估值 ;达不成指标的话,投资者轻则退出,重则接管公司;这得看原来的投资协议。

有的投资款达不成相应数据,可是会 转成高利息债务 的!如“国民老公”王思聪就拿了可转债的投资,没有达成指标,转换成个人债务!

互联网公司股东和投资者盈利模式:股份套现

互联网公司股东和投资者走的是资本市场模式,盈利靠的是股票套现;传统商业走的是利润分红。

这种快速做大估值,上市后套现退出的盈利模式,远比每年公司利润分红的盈利多得多,快得多!其实,互联网公司估值更多的是 看重未来的潜力 ,而非现在的现在盈利!


放眼当今互联网公司 ,股东和投资者 ,却很少靠这些公司的利润分红收获财富的;几乎清一色走的是最终上市或中途被收购,估值暴涨,股份套现,实现财富自由!

拼多多都多大规模了,依然选择亏损烧钱做大规模,提高数据指标;结果就是公司亏损,估值却翻番上涨到近千亿美元!黄峥的个人财富(按股份计)近几天都超过马云啦!

1美团,拼多多还有较早前的京东等企业前期都是亏本占领市场的,只是这些企业最后都比较成功,都慢慢上市然后变成独角兽企业。比如美团外卖市场占有率近70%。投资者热捧大多都是看好未来前景。如果上市,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是高的吓人的。

2不成功的企业例子也很多,比如共享单车,以前的团购网站,都是烧钱占领市场。但是如果只烧钱市场占有率没有提升,投资人也会考虑其中的风险的。

互联网企业都有一个特点,未来很美好。就好像创业公司老板画大饼,给你描绘公司未来规划,上市,盈利,你的职业前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但是公司能不能上市,这谁也不知道。当浪潮退去,是谁在裸泳,才能一目了然。

我给你举个互联网之外的例子——

石墨,从开始生产到产成品出窑,需要45天,从第一天点火开始就在烧钱,为什么厂子的老板在第30天或第40天的时候还要继续往里烧钱?

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大多还是基于垄断,烧钱是一种快速淘汰对手并达成几家独大和垄断局面的最快方式,有了大的客户基数可以再去寻求商业模式的变现

以前自己创业开店做生意,是先卖东西,赚到钱之后再想着开分店扩大规模,这是传统的模式,就是说必须得赚钱,赚到钱之后才能有其他的想法。但是后来兴起了另外一种商业模式,那就是公司要赔钱、要亏损、不盈利,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最近正在看的美剧《硅谷》中也有一段对于这种商业模式的描述:

男主一心想着先有客户,然后赚取收益,但是投资人劈头盖脸说了一顿:

要收益做什么?

这显然就是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不能追求收益。

美剧硅谷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拼命砸钱竞争,像早期的滴滴和Uber、快的,到美团、饿了么,再到小黄车和摩拜,以及最近的答题类APP。大家拼命的砸钱,好像看不到盈利,你觉得投资人傻吗,不是。

那些投资人想要的不只是眼前的这点利益。我投资你的平台或者公司,只要有足够的活跃用户数,数量越多公司未来的想象力就越大,那么公司下一轮融资的时候融到的钱就越多。

初期投资100万,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可能后面挂个零就找到下家了,你就迅速变现啦。这一下子就是10倍的利润空间,一夜暴富就是这样吧。然后你的下家继续这么找下家,继续融资直到上市去赚股民的钱。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泡沫呢?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价格非理性上涨,包括投资价格和股票价格,人们追求的是交易机会而不是实际价值,这就是互联网泡沫。

此时假设你是一个创业者,但是你没有什么创新的产品或者真正的技术,你想要的就是到处吹牛逼骗投资人来给你投钱,然后你拿到钱之后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一堆投资人在你后面哭爹喊娘。这就是互联网泡沫引起的。

然后是投资和估值。

以前觉得一个公司估值多少,多牛逼,然后觉得好厉害,但是估值和公司真正有多少钱是不一样的。你投资1000万给一个公司,占10%的股份,那么这家公司的估值就是一亿,其实估值就是用来唬人的。

投资人说给你投资1000万并不是一次性给你,而是分阶段的,比如先给你200万,下次再给200万,是这样的。

《硅谷》中,公司原来的CEO之所以敢大手大脚的花钱,是因为他知道按照之前的规划,公司未来会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但是一旦公司的发展方向有了巨大转变,没人给你提供资金的话,公司随时可能面临破产。

那么互联网公司那么烧钱怎么还会有人往里砸钱呢,因为投资人相信自己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接盘侠。

原因:

第一,互联网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个可能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公司来说,一般最多也就行业的前几能够被大部分的网民所记住,越是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公司,或许越有话语权或者整体的竞争力。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苏宁易购和京东差别和各自的优势在哪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