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京东整体亏损很严重,为什么从来都不差钱?看完你就懂了

这几年京东整体亏损很严重,为什么从来都不差钱?看完你就懂了,第1张

要说京东完全不赚钱,也不是,只是在部分业务上的投入过大,导致整体的亏损。

1、京东金融其实是赚钱的,京东的亏损主要在仓库建设和物流上,现在仓库基本完成了。

2、京东这种企业亏损恰恰说明其发展策略的正确性,现在的亏损都是为后面的发展做铺垫,真到哪天京东开始盈利了,那就是京东盈利的高峰期来了!

3、为什么亚马逊亏很多年,市值依然很高为什么房地产商都是欠银行的钱,比自己的流动现金还多连平衡都做不到,就别想当大企业。

4、京东的广告费现在已经超过了它的盈利平衡。现在的京东已经成为四大门户赚钱工具。自己么却在一直亏钱。

5、京东现在就是要扩张,只要模式没有问题,盈利是肯定没有问题。所以看似亏损,还有人投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京东一直在亏钱,为什么不缺钱

对比一下苏宁、国美你们就会知道了!

1、你们知道现金流对生意有多重要吗

2、国美,苏宁们卖家根本不挣钱,或者只赚点辛苦钱。为什么他们还要开那么多店,还要低价大甩卖

3、现在不挣钱,少挣钱没关系的,打败了对手,以后来就可以挣大钱了。这句话为什么:纯属扯淡

三家公司经营模式的不同,但他们的目的就是获取现金流美苏就是靠现金结算流进行资本动作来赚钱的。

举个例子:假如我每天给你1万,注意是每天都给,要求你3个月之后还我1万,注意也是每天都还,你一年的现金流就是365万。你挣钱了吗

天天有进有出,他们赚的就是起初的90万和365万的现金流还有银行的利息。

道理很简单。美苏,假设一年100亿营收,延迟三个月还款,手里就是25亿现金流!延迟六个月还款,手里就是50亿!假设疯狂开店扩大现金流,一年200亿营收了,延迟三个月还款,手里就是50亿,延迟六个月,就是100亿!

美苏拿这些钱会存银行吗?不会!

在零几年之前中国经济大发展、大通胀的年代,在房地产疯狂涨价的年代,有这么多钱不搞地产、不进行资本运作,怎么可能存银行。

拿一块地盖个楼,几年之后房价涨几倍,你说赚多少钱?何况美苏们通过房地产和资本运作挣钱了,银行们反而会求着他们贷款,他们拿着银行的廉价资金,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所以,家电连锁,只是美苏获取现金流的手段!卖家电只能挣点小钱,就算赔点也没什么,而在别的地方可以挣到多得多的利润!但前提是:现金流一定要充足!

这,才是美苏们疯狂开分店的根本原因!

所以,分析苏宁(以及有巨大现金流的企业)的股价,绝对不能只看家电本身!一些机构仍然在分析苏宁的销售额、毛利什么的,并据此信心百倍,散户们也在憧憬苏宁的成长性,在懂行的看来简直可笑得要命!

那么美苏现在怎么样呢

我们还得从现金流入手:格力,早就先款后货了,苏宁捞不到便宜,所以苏宁不愿意卖格力。由于价格问题,国美也和格力闹翻。可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5年之后,海尔、海信、创维,越来越多的家电厂商要求先款后货,或者最多一个星期、半个月就要付款。所以美苏的现金流大减。

比如苏宁和国美2011年的销售额都是1100亿元,如果还是十几年以前的宽松环境,可以占压厂商三个月甚至半年的资金,美苏手上就有275亿元或550亿元;而现在只能占用半个月了,手里的现金立马变成46亿!

多少见不得人的项目,多少急需现金的亏损项目,会因为现金流大减而露出水面

所以当我听说苏宁在增发47亿之后又要借债80亿,我倒吸一口凉气。苏宁不断融资,根本不是装B的人说的“搞电子商务,扩大物流”。而国美曾干过五折卖地,把国美商都卖给了海航集团,拿到50亿元,远低于2009年的100亿元。很显然,国美也是缺乏现金流才不得不这么干的。

回顾07年左右的时候,中国经济总体还不错,美苏毕竟有多年的积累,靠吃老本和银行贷款,也能继续维持。可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形势始终不见好转,银行也控制得越来越紧,美苏就会越来越缺钱。现在知道他们的形势有多严峻了吧

好了,再分析一下美苏目前的经营环境,看看他们的前途如何

美苏已经不可能采取过去那种疯狂占压现金、疯狂开店扩大现金流、再拿现金流大肆进行资本运作的经营模式了。

首先,付款方式导致现金流大幅减少。

其次,店已经够多,而且电子商务发展起来了。京东冲击的,既是美苏的利润,更是现金流!

第三,美苏有限的现金流也不可能有过去那么多好项目了,因为中国经济整体减速,商业地产形势严峻,所以美苏还会有多少利润

第四,连锁店过去好歹还能挣点小钱,现在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肯定是赔钱的,而且越赔越多。但烫手的山药不好甩,关个店相当于割一块肉啊,方方面面都要赔钱!

总之:现金流紧张多了,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这就是美苏目前面临的局面。靠电子商务只能暂时获得现金流,而且中短期不可能赚钱!

理论上说,只要有现金流,亏损了也都关系!

比如一个企业一年现金流100亿,每年亏1000万。那么它运作几百年都没问题,因为10年才亏1亿,100年才亏10亿,只要现金不断流转,稍微延期几天或几个月还款,谁知道它是赚是赔啊。所以现金流有多重要知道了吧

赔钱的企业只要有现金流,就可以耐心等待时来运转;而赚钱的企业没有了现金流,就会立马死掉!

用这个理论我再分析一下京东。

只要京东的现金流不断扩大,一年赔点钱算什么?他完全可以靠现金流长期支撑!所以只分析京东的利润,以为京东每年亏几亿十几亿,融不了资肯定撑不下去,幻想着它在几年内倒闭是不对的。

我只从现金流来分析:假如京东每年的营收都急剧扩大(年增50%以上,目前这个目标很轻松),那么手里的现金完全可以应付亏损和延期还款!

例如,假设京东今年360亿营收,亏20亿,延期还款一个月,那么京东到年底手里的钱反而多出了10亿!(30亿应付账款,减20亿亏损)。假设明年京东营收540亿,又亏20亿,但年底手里只会减少5亿(45亿应付账款,减20亿亏损,再付掉去年留下的30亿应付账款)。

所以只要京东的营收越来越多,而亏损不是大幅增加的话,京东手里的钱足够用很多年。

所以,京东、苏宁、国美之战,表面上看是市场份额之战,利润之战,但从财务角度来说,更加紧迫的原因,是现金流之战!

谁的现金流被打掉,谁的裤衩立刻被扒下来!那么现在谁最急迫呢显然是苏美啊,呵呵。都割肉卖地、连续融资了,现金流能不急吗所以苏美只能靠欺负京东吸引眼球了,而京东,当然要奋起反击。

所以表面上看,电商之战似乎是一场闹剧。但圈内人都明白里面的道理。刘强东很明白,张近东、黄光裕们,也很明白。但是,装B的不明白,广大仍然看好苏宁的散户们也不明白。他们以为刘强东在虚张声势,色厉内荏,但真正虚张声势的是苏宁。

我们再看看电商的鼻祖,美国亚马逊过去二十年一直在亏损,但市值却一直那么高,就知道亏损并不代表企业没有前景,真正看中的还是未来发展收益,这其实就是投资。



一种情况是退回件,发件人要求拦截退回,地图上就显示远离。
一种是错发到别的地方,再次分拣时会转发正确地点。
还有一种情况,每个省都有一个中转市,运往该省区的所有快件都要经过这里中转,才能再次发出。你的快件下高速后离你近,但是要先到中转而不是直接送到你的所在地,所以显示越来越远。

在京东买了一个冰箱,产品参数与实际参数不对,小了一个规格。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行为,出于一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通过在线客服、官方电话等方式,向平台如实反映了该商家的违规行为,希望京东能调查处理。但是,京东作死,竟然明显包庇袒护卖家,不仅对违规行为不重视、不核实、客服态度冷漠,讽刺,采取回避、推脱、敷衍的方式,应对消费者的监督、群众的监督、社会的监督,更有甚者,京东官方客服居然说:“东西也不贵,,性价比高,你就收了,或者转赠他人”。让我有点懵逼,这是贵不贵的问题吗?。不允许来自外部的任何监督?其实,这本身就是京东内部管理的问题,是对第三方卖家监管的严重缺失,是相关责任人的严重失职渎职,甚至涉嫌违法。然而就是这样自己没管好,还不允许消费者提意见做反映有投诉,就算投诉也是无用,应付了事,还把消费者当成搅屎棍,好像跟卖家过不去。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和思维,所以,可以完全看见京东在商家监管方面的严重问题,在价值观念方面的严重扭曲。一个个曾经如此真实喜爱和关心京东的忠实消费者,被这样一次次的受打击寒心,一点点失去信任和信心。京东何时变成了如此模样?又为什么变成了如此模样?是一个痛心的问题!!!

我们电商行业有一句让从业者很戳心的话: 当你以用户为中心,你就会提高销售量,打响品牌;当你产品质量做得不好,忽悠消费者,肯定会被消费者说,必然会投诉,影响你店铺的形象和产品销售。 真的是这样吗?消费者真如此苛刻吗?好像并非如此。

曾经看过一个报道,被传为零售佳话。曾经,上海顾客投诉盒马螃蟹绳太重,引起盒马总裁老板的注意,查明原因后,公开出来道歉。之后在短短的一年里,有了剪袋沥水、氧气包、宰杀损失、缺重返现等盒马式服务。剪袋沥水,指帮买海鲜的消费者剪袋角沥水后再称重,避免暗中花冤枉钱。宰杀损失是啥?就是预先告知消费者鲜活鱼类“宰杀损失”数据,让消费者买得明白。 这些凝聚着细节、细心、细抠、细算的零售成语,不仅成为流行网语,更成为行业标准。

我作为电商起步的创业者,深有体会,现在电商越来越不好做了,不但有残酷的竞争压力,还有遭顾客投诉。但是要想走得长远,走得更久,主要还是从细节出发,以用户为中心,让他们在购买的每一笔中都能得到真真实实的满足和喜悦。就比如我们一年可以出售超30万只、已经卖了10年的一个明星产品“兔子杯”。该品牌在设计这只杯子时,仅模具费一项就花费了300万元,但这只杯子依旧存在缺陷,因为“兔子杯”的杯盖在倒置的情况下会出现漏水。本着“为孩子提供最佳产品”的执着,我决定挑战“极致”,请来行业内顶尖的结构工程师,模拟孩子饮水的各种习惯及场景,从水杯漏水、杯盖透明度、吸管的材质、清洗的便利性等诸多细节入手改良,几乎将优化改造做到了极限,最终做出了自产的“完美水杯"。这一次,不仅为孩子做到了极致,为自己履行了承诺,更赢得了业内同行的信任和认可。

但是,我同样也知道,一次假货对商家和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对商家而言多了一个退款,一个差评,就有可能把商家打了个稀里哗啦,一夜之间人人喊打,更丢失了诚信;对消费者来说,一次购买的不愉快,意识自己被坑了,就会失去信任感,再也不会购买此商家产品。

比如这次 京东假货风波事件

天津某女士,在京东上花四万多购买了一款线上标为150寸的大电视,后来发现最多也不过100寸,而继续查看的时候,发现尽然是三无产品。再去找,发现京东上的这个电视也下架了,也找不到具体卖方。

这是京东平台上不止一次出现类似这样的事情,同样在天津,田先生花了48000元在京东平台购买了一台标明为150英寸的“长虹”大彩电。安装师傅当时就发现电视仅为100英寸,并且和张女士购买的电视一样,是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

按理说, 京东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把关体系,早已成为电商中的佼佼者,我们也经常都会去京东买东西,因为信任京东正品,但是这次为什么商家还是能够上架虚假产品,一个如此大件的三无产品可以堂而皇之销售? 这个京东好好自查,并且商家也要给出相应的说法。

一方面,京东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采用各种 科技 手段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或与自身压力有关。这几年,电商巨头竞争日趋白热化, 无论是下沉市场还是折扣市场,电商竞争激烈,以“自营物流主打品牌”的京东会面临着对手越来越多,像拼多多、唯品会、天猫等等。

另一方面,京东自己觉得已经获得了足够大的市场地位,这种事情就算罚款对它来说也是九牛一毛,毕竟赚得已经够钵满盆体了。

总之,这次京东的假货风波会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但真正需要关注的是, 各大电商巨头垄断背后,受伤害的还是消费者。 毕竟还有很多人遭遇京东购物的不愉快经历,很多人为了减少麻烦,按下不说而已。希望这次假货风波,也给京东提个醒, 引起重视,认真整改,至少确保在经营过程中不坑蒙拐骗,这是底线。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这几年京东整体亏损很严重,为什么从来都不差钱?看完你就懂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