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连锁第一股”黯然易主 ,苏宁为何落到如此田地?

“家电连锁第一股”黯然易主 ,苏宁为何落到如此田地?,第1张

31岁的苏宁迎来“中年危机”;这两天传得沸沸扬扬的苏宁易主,终于尘埃落定了。

2月28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引入深国际、鲲鹏资本战略投资,两家深圳国资企业拟受让苏宁易购23%股权,耗资超148亿元。

张近东“卖股求生”

此事一出,市场一片哗然,虽然近年来苏宁易购一直都受到巨额负债的困扰,但如今直接转让股权还是让人没有想到;作为江苏的大型企业,在2003年时苏宁还是全国家电零售的龙头企业;不过因为一系列的“任性扩张”,苏宁的负债越滚越大,又因为多次的错误决策,如今的苏宁已犹如日落西山,逐渐陨落,戏剧性的是,黄光裕出狱不久,国美放言要用18个月使企业恢复原有市场地位,新的零售大战或将一触即发,而张近东迫于债务压力却开始寻求买主。

如今张近东身负债务,但是旗下有3600家门店,2万多名员工不能倒,现在张近东寻求将自己的全部股份和部分股票卖出解决,曾经苏宁的业绩甚至超越了阿里和京东,当时在11年的营收有938亿,净利润48亿,成绩比阿里和京东好得多,然而如今苏宁市值剩下不到650亿,靠出售股份求得生存或许是一个好的出路,但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从曾经的家电零售龙头到如今负债累累、连年亏损,张近东到底是如何将一盘好棋下得稀烂的?转让股权“抱大腿”,易主后苏宁易购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苏宁何以至此

直接导致苏宁出现债务危机的根本问题,就是加法做得太多,没有顾及到风险。张近东为了实现苏宁的多元化扩张,做了一个又一个加法。到了18年,苏宁最终形成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金融、苏宁科技、苏宁置业、苏宁文创、苏宁体育、苏宁投资八大产业板块。站在整个苏宁体系来看,这些沉淀在线下的重资产能给苏宁系的关联公司带来大量隐形收益。但是张近东忽视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风险。这么多的投资项目,大大增加了苏宁短期的财务压力。

苏宁作为线下发家的传统企业,显然缺乏互联网基因,入局不算晚,但反应太慢,以至于错失良机。苏宁过于注重多元化,体育、置业、金融样样都想干,却什么都没干净,钱却越花越多。苏宁系公司从核心的零售业务开始,利用充裕的现金流进行了多元化扩张,跨界延伸到了地产、金融、物流、文体各个领域,还有,他们加起了杠杆,迅速把体外公司规模做大,形成了一个商业帝国的雏形。

苏宁到底何去何从

维系整个商业帝国的“现金流”,那还是苏宁易购,通过产业溢出效应和关联交易向这些体外公司输血。这些重资产项目严重消耗着苏宁系大量资金与资源,导致债务激增,整个苏宁系的债务规模已经到了千亿级别。那么引入国资,能否使得苏宁翻身呢?虽然这一次引入国资可以解决苏宁短期的债务困局,但苏宁的摊子太大,若要使苏宁走上“正道”,绝对不是单靠引入国资就能解决的。这还是需要苏宁自己寻找方向,毕竟强如淘宝,也未能让苏宁的主营业务实现盈利,不同行业的国资企业就更难了。

在苏宁的2021年度工作部署会上,张近东也提到了要聚焦零售就是要聚焦商品与用户,“必须要学会做减法,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这或许是苏宁的新转变。

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

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2012年是生鲜电商的元年,然而,疫情催生起来的生鲜平台,在2021年却开始走下坡路,不是裁员就是停止运营。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

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1

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2日,据凤凰网科技报道,美菜网在赴港上市前夜,被爆总部搬迁、裁员40%,其中一位员工表示,美菜网一都直在裁员。

无独有偶,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叮咚买菜也被传大规模裁员。据新浪科技消息,有员工称相比巅峰时期,公司少了上万人。不过,叮咚买菜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然而,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有分析认为,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美菜、叮咚买菜陷裁员风波

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遇冷的生鲜电商行业,不时传出裁员消息,这次是美菜和叮咚买菜。

根据报道,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又裁了40%的人员。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称,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

去年9月初,界面曾报道,美菜网就进行了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其成都研发中心整体被裁撤,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有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所涉及人员中不仅包含新入职员工,也包含着二级部门负责人及以上的中高层,“有的部门只留了领导一个人”。

同时一份内邮件显示,与裁员相对应,美菜网业务收缩同步进行,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彼时,美菜网回应称,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组织效能和专业能力,同时美菜所有的业务城市均在正常运营。

而对于最近这次裁员传闻,美菜网并未回应,但消息显示公司正筹备上市。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已经决定将在港交所申请上市,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公开递表。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天眼查显示,美菜网自2014年起有过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25亿美元,最近一笔是2018年10月的E轮及以上,金额为6亿美元,对应估值约70亿美元,投资方为老虎环球基金和高瓴资本。

此后,美菜网并未再次宣布公开融资事项。2019年中下旬,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资金链紧张,但遭到了其创始人兼CEO刘传军的否认。

三年多时间未获公开融资,美菜网多次转型情况也不乐观。从商业模式看,走重资产自营的美菜在C端拼不过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B端又不断有美团快驴、海底捞蜀海等玩家加入。业内预计,在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C端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后,美菜网或将冲击资本市场寻求补血。

而已经上市的叮咚买菜,也没逃过裁员或“组织调整”的命运。

2021年6月29日,在募资金额缩减超7成后,叮咚买菜登陆纽交所,上市第二日股价一度冲至46美元,不过目前已较235美元发行价“腰斩”。截至1月13日美股盘前,叮咚买菜的股价收报1132美元,市值2672亿美元。

市值大跌背后,叮咚买菜一直处于大幅亏损的状态。根据去年11月份披露的财报,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619亿元,同比增长111%;但净亏损高达201亿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829亿元。

如果拉长时间看,叮咚买菜三年时间累计亏损已超百亿。2019年其净亏损为187亿元,而2020年的净亏损为318亿元;2021年的三个季度,净亏损分别为138亿元、194亿元和201亿元。

财报之后的2021年12月份,叮咚买菜就传出了裁员的消息。有员工表示,采购、算法、技术等核心部门裁员比例从20%到50%不等。当时公司回应称,个别变动属小范围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不过近期,关于公司裁员的消息越来越多。据新浪科技,一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叮咚买菜已经开启大裁员,采购50%,算法30%,运营30%,招聘10%-20%。裁员对象中,试用期员工成为重灾区,“试用期6个月,在最后一个月下手裁员,还想尽量不给赔偿。”

在多个岗位裁员之下,有内部员工表示,公司少了上万人,此外还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无薪排休。

对此,1月13日,叮咚买菜回应称,个别岗位变动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目前业务都在正常运转。同时,一线岗位不存在强制员工进行无薪排休的情况,平时会根据站点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员工的意愿与工作强度进行合理调整。

然而,有评论表示,否认裁员之后,叮咚买菜依然面临核心拷问,还要亏多久?

新一轮洗牌拉开序幕

相对于裁员、业务收缩,那些已经退场的生鲜电商玩家,结局更加惨烈。

2021年10月20日,呆萝卜App发布停运公告。公告显示,由于安徽菜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终没能引入重整投资人,菜菜公司即日起停止营业,呆萝卜App停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各线下门店停止营业,并在近期内陆续关闭。

“我们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呆萝卜创始人李阳反思,公司倒在了融资问题上。

据了解,从2020年1月23日起,呆萝卜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历经近21个月时间的挣扎,公司停止所有的采购、销售、支付、营收等业务,试图引入新的投资方,不过最终依然走向停摆。

稍早的2021年7月份,一度估值10亿美金的同程生活,“因经营不善,虽经多方努力,但仍然无法摆脱经营困境,”不得不宣告破产。

除此之外,橙心优选大面积收缩、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饿了么旗下B2B食材配送平台“有菜”停止运营五个月。在剩下的玩家名单中,有阿里、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生鲜品牌和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幸存者。

不过幸存者也不好过,新的洗牌序幕已经拉开。

去年底,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在叮咚买菜的大本营上海地区祭出“斩钉价”,被业内解读为“向叮咚买菜宣战”。据悉,盒马的此次降价范围覆盖上海59家盒马鲜生门店、21家盒马mini店及其周边盒马覆盖地区用户,活动持续至年底。

从流出的朋友圈截图显示,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 梁昌霖隔空喊话,表示积极应战,“老二最大的梦想就是拼死跟老大干一场”。

盒马鲜生方面却对外回应,“斩钉”降价并非“斩叮”,只是回馈消费者、斩钉截铁降价而已。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也在微信朋友圈表示,盒马成立至今,从没有进行过价格战,一直追求价值战,面对生鲜行业多业态的激烈竞争,盒马同样有价格战的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消费互联网时代“剩者为王”的潜规则下,生鲜电商没找到更合适的打法之前,同样逃不过价格战、烧钱换流量的宿命,这也是整个行业屡亏不止的因素之一。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成祺认为,这轮价格战过后,生鲜电商玩家们会反思现有的供应链模式是否可行,现有的经营战略是否违背了生鲜电商的初衷。直接的结果就是还会有一批企业倒下,行业的发展重心会回到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本质。

不过尴尬的是,融资市场遇冷后,对一些玩家而言,长时间烧钱换市场可能已难以为继。统计数据表示,行业参与者大多“造血”能力有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统计,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以跻身第一梯队的叮咚买菜为例,2021年Q3财报中公司的账面资金累计为6817亿元,剔除短期投资部分剩下的现金及现金仅3098亿元,但对应着流动负债中的付账款是2797亿元,短期借款是2718亿元,还有应付的薪资和福利208亿元,经营租赁部分的负债841亿元。

这也意味着,在支付完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后,叮咚买菜并没有多少余力再去补贴打价格战了。

积极尝试,向盈利靠拢

“生鲜电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做增长一点也不难,但是没有任何意义,在百亿到千亿的淘汰赛中,那些业务还不能实现盈利性增长的玩家,经营会越来越困难。”2020年4月,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的一封内部信中,直指行业痛点。

尽管如此,经过了前期的几轮激战,现存的玩家们在物流和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及获客等环节都有了一定积累,但目前尚未有企业步入稳定盈利期。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鲜产品天然的高损耗率、非标化,拿菜毛利本来就低,还得末端再配送,成本自然上涨;外加消费者价格敏感、客单价提升有瓶颈等因素,决定了生鲜电商是一门非常难赚钱的生意。

叮咚买菜财报显示,2021Q3公司毛利率为182%,同期综合费用率却在509%,对应每单位 GMV 履约成本在033 元。因此在三季报中,叮咚买菜提出战略转向,变成“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放弃之前以扩张为主的目标。

从当前形势来看,各家都在进行提升毛利率,或降低履约成本的尝试。

一是绕过中间商,提高直采比例。有数据显示每日优鲜目前生鲜直采比例在 90% 以上;或者直接自建产地,自己“下田种菜”,叮咚买菜投资超10亿元在沪郊建了块自营菜地。

二是扩充商品品类,提升客单价。比如通过扩大销售附加值更高的预制菜新茶饮、健康零食等快消品。

三是重回线下,降低履约成本。2022年首个工作日,盒马CEO侯毅发布内部邮件表示,盒马鲜生从“线上发展为主,线下发展为辅”,升级为“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双轮战略。

业界分析,此举的意义在于,让消费者走进店里消费,不仅能实现更好的加工服务体验,还能省去线上订单的配送成本。

但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目前似乎难以断言。重要的一点是,在实现盈利之前,不能倒下。

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2

“衣食住行”人生四件事,“食”无疑最重要,在“今天吃什么”逐渐成为哲学难题的当下,“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又困扰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2012年是生鲜电商的元年,2014年社区团购兴起,2017年巨变丛生,后借着互联网东风,生鲜电商成了被资本追捧的“宠儿”,特别是在2020年底各大巨头火拼带火了社区生鲜之后。

疫情为国内生鲜电商创造了事业第二春,资本扎堆入场推动此赛道迎来空前发展机遇,更有甚者已奔赴二级市场,达到最高峰。

然而,疫情催生起来的生鲜平台,在2021年却开始走下坡路,不是裁员就是停止运营。

2022年新年伊始,曾一度红火的社区团购玩家再度迎来衰败的日子!

这不前不久,曾经和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一起传出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消息的美菜网,再次被曝出裁员和总部搬家的消息。

生鲜电商资本已经退潮,3年没融资的美菜还怎么“美”下去呢?

裁员潮刮到了生鲜电商行业?

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3日,叮咚买菜因“大裁员”登上热搜。但对于此次裁员,叮咚买菜方面及其员工却各执一词。

据华夏时报消息,多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叮咚买菜已开启大裁员,采购、算法、运营、招聘部门将裁员20%到50%。

叮咚买菜则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被传大规模裁员,甚至连总部都搬了!

1月12日,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又传出了裁员消息。

据凤凰网科技,近日,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再裁员40%。

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另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总监级的员工还好,有些基础的业务人员强制解除合同,当天走当天谈。”

美菜网方面暂未对上述情况作出回应。

相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菜网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继上次9月份暴雷后,美菜网已成生鲜圈的名人。

去年9月,美菜网北京总部被爆裁员50%,部分城市服务关停。

据界面此前报道称,来自一份内部邮件显示,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面临着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此外,美菜成都研发中心将整体被裁撤,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

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要知道,生鲜赛道是一条比较长的赛道,而这场漫长战役中,所有玩家都要穿越零售死亡谷。

而在这条路上大家都需要比拼很久,拼到最后谁剩下来,就是所谓的“剩者为王”!

不再执着于谋求规模化扩张的“流血”,融资、上市于是就成了生鲜电商玩家们“止血”的重要手段,因为融资跟不上烧钱的速度最后只会是死路一条。

在爆出裁员消息之前,美菜网上市的传闻就一直不断。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并已选定投行筹备上市详情;

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其实,美菜网传出IPO上市的“风声”已有时日。

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有传闻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紧张,但这一消息后来被美菜网CEO刘传军否认。

2020年7月,复星集团前CFO王灿加入美菜网,担任CFO,这被外界视作美菜网上市的前奏。但美菜网随后否认了这一消息,称王灿的加入与上市无关。不过,王灿入职美菜网仅半年时间,便传出了离职的消息。

去年5月,美菜网再被爆出拟赴美IPO,计划筹资5亿美元。知情人士称,美菜网正在与财务顾问就潜在的IPO事项进行合作。

美菜网对此不予置评,不过明显可以看出美菜网着急了!

因为,在近3年来未获得融资的情况下,这家B2B生鲜电商平台已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2C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多轮大幅度裁员,以及数次转型并不乐观等多次阵痛。

公开资料显示,美菜网于2014年成立,为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提供餐饮食材采购服务予中国近1000万家蔬菜店铺及餐厅,前年开始为个人家庭用户提供配送服务。

自成立以来,美菜网一直是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

短短四年间,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百亿,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真格基金、高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其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8年10月,当时美菜网获老虎环球与高瓴资本6亿美元投资,估值超过70亿美元。

然而从那以后,美菜网未再出现新的公开融资事项。如今,美菜网传出IPO计划,是否与近期资金链紧张有关?

美菜网早期凭借资本迅速打开互联网卖菜大门,曾经试图抢占“生鲜第一股”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30时代,年轻人们不再走进菜市场,传统餐饮供应链地位岌岌可危。资本的目光逐渐投向美菜网这类的新兴餐饮供应链服务商。

新型餐饮供应链行业方兴未艾,迅速由无人问津蜕变成为蓝海。

2020年,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先后有多达14家平台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1365亿元。

如无意外,2021年的生鲜电商市场将延续2020年被资本追逐的现象。然而,生鲜电商赛道上不断洗牌淘汰,烧钱难题一直未能破解。

究其根本就是,各生鲜电商平台为了抢占市场,开始了最粗暴有效的“价格战”手段;

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就不怕消费者不买账,这就是盛行的社区团购平台模式下的营销逻辑和融资手段。

也是,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

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特别是生鲜赛道,几乎十死无生!

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100家左右盈亏平衡,亏损占到95%,其中有7%是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若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生鲜电商可能猝死得更快更多一些。

2021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关城、拖欠货款等成为了社区团购老玩家们的关键词。

随着平台的接连倒下,社区团购的大坑最终完全凸显。

因为各大社区团购平台上的货品质量太差,特别是一些蔬菜水果,让用户没有忠诚度,流失严重。靠低价和促销聚集的流量,难以转化为粘性的用户,这成为众多的社区团购玩家的潜在顽疾。

正如阿里副总裁、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所言,“从价值本身来讲,社区团购并没有倡导价值,仅仅是靠大量的营销调研推动。这种商业模式不能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作为营销手段真的很好,但是并没有创造价值。”

顽疾越来越严重,并没有巨大价值,败北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从这点来看,社区团购的洗牌有了第一个,马上就会有下一个。

生鲜电商接连被爆裁员3

生鲜电商江湖已经变天了。

2020年疫情影响下,挟着显山露水的高调打法,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从不隐讳自己对于更大零售市场的觊觎野心,众多互联网大厂决心重注买菜赛道,生鲜电商无疑成为了最为拥挤的赛道之一。

根据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1月至12月,国内生鲜电商发生了13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了1363亿元,足以佐证这片市场曾经的无比繁荣。

但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们不断扩大的亏损、跌跌不休的股价,不断被爆出的裁员及停止运营消息,让其模式的可行性饱受质疑,资本的热钱也转变成了“死亡”的 *** 。

早在新冠疫情之前,生鲜电商行业曾经遭遇大规模亏损,当时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只有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还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而新冠疫情下,居家隔离使得“网上买菜”出现了一波繁荣。但不到两年时间,大批量平台正在加速离场。

同程生活宣布破产、呆萝卜重整失败、松鼠拼拼资金链断裂、宝能生鲜多城闭店、十荟团陷入裁员关闭危机。近日以来,生鲜电商赛道“顶流”叮咚买菜、美菜网也纷纷被爆出裁员传闻……

从风光到撤退,剩下来的生鲜电商还能坚持多久?

各执一词的裁员风波

近日,叮咚买菜、美菜等纷纷曝出裁员传闻。

据媒体消息,最近,脉脉上一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称叮咚买菜在大规模裁员,具体到各业务板块:采购裁员50%、算法裁员30%、运营裁员30%、招聘裁员10%-20%。还有内部员工表示,巅峰时期公司员工数量(包含配送员)高达6万多人,目前只剩6万人左右,少了上万人。

对此,叮咚买菜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针对公司减少上万人的传闻,叮咚官方也辟谣称,“这是恶意猜测,叮咚从来没有过那么多的员工。”

除裁员传闻外,叮咚买菜跌跌不休的股价也给了外界一个信号:生鲜电商正在走下坡路,未来充满未知。

成立于2017年的叮咚买菜,在2020年快速扩张,并在营收及GMV方面超过了先于它成立的每日优鲜,2020年其130亿的GMV已经是每日优鲜的17倍。2021年6月上市后,叮咚买菜仍坚持一路扩张,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已有1375个前置仓,较上年同期的711个增加了近两倍。

但随之而来的是履约费用增长翻倍、亏损的不断扩大。虽然2021年叮咚买菜成功赴美上市,但2019年至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累计亏损超106亿元。

没有漂亮的成绩单,直接导致了叮咚买菜股价的“一泻千里”,股价从3004美元一路跌至现在的858美元,期间几乎没有反 *** 。

与叮咚买菜的处境一样,同属赛道“顶流”的美菜网也内忧外患,压力不小。

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美菜网在赴港上市前夜,被爆裁员40%,其中一位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去年9月初,美菜网就曾被爆出进行了裁员和业务范围收缩。

不可否认,生鲜电商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其面临的盈利难、客单价低、履约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难题,已经让资本市场逐渐失去耐心,烧钱换流量的时代难以为继。

重振市场步履维艰

事实上,叮咚买菜从去年开始,已经在主动调整战略重点,叮咚买菜主动调整了战略重点,从规模优先转变为效率优先,进一步显露出其在盈利压力之下的重心转变。

但从目前来看,生鲜电商们很难真正“上岸”。

去年,6月9日,生鲜电商“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双双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IPO招股书。彼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都处于亏损状态。

招股书显示,叮咚买菜在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18734亿元、31769亿元人民币。每日优鲜在2018-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也分别高达2216亿、2777亿 、1590亿。

当时市场猜测,随着兴盛优选、美团优选、橙心优选、多多买菜等大厂猛虎环伺生鲜赛道,并善于运用低价补贴的重兵压境,传统生鲜电商用户面临大量分流境地,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天生模式比较重,从供应链、冷链仓库以及末端,加上扩张带来的成本上升都是生鲜电商迫切寻求上市的重要因素。

但登陆资本市场,也并没有转变生鲜电商深陷亏损泥潭的局面,生鲜电商们集体亏损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市的成功并没有带给这片市场多久喜悦,“每日优鲜”IPO首日破发,市值蒸发了1/4。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本质上在于生鲜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加上生鲜的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这个行业虽然整体上现在竞争激烈,但是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的盈利模式,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付出了高昂的履约成本,收获到的用户体验提升却十分有限。

生鲜电商至今仍是用户投诉“高发地”。

在2021年“电诉宝”受理的投诉中,根据投诉量从高到低,被投诉的生鲜电商平台排名依次为叮咚买菜、易果生鲜、每日优鲜、本来生活、顺丰优选、盒马鲜生、兴盛优选、朴朴、京东到家、美菜网、Flowerplus花加、十荟团、永辉超市、大润发优鲜。

其中,退款问题、商品质量、发货问题、霸王条款、售后服务、虚假促销、订单问题、客服问题、网络欺诈、网络售假等问题是2021年全年生鲜电商投诉的主要问题。

在确保资金链安全的大前提下,生鲜电商们急需找到体验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供应链,更轻盈的模式、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告别烧钱换量时代,生鲜电商下半场将是实力和细节的近身肉搏,一时懈怠即可能被洗牌出局。

在当下疫情影响下的经济环境中,没想到最先倒下的竟然是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在2022年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从腾讯阿里到百度爱奇艺,从抖音快手到滴滴京东,这些互联网大厂在2022年不约而同的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

连一贯宣称不开除的一个兄弟的东哥都开始了裁员,不过确实没有开除员工,因为京东给离职人员的是一份毕业须知。东哥说:“让一万个兄弟离开,我自己心里这道坎很难过去!”在面对巨额亏损的财务数字时,东哥还是挥泪开除了1万多名员工。

更早一点,港股上市的互联网电商中国有赞,已经裁掉了20%的员工。作为微信生态第一股的有赞,在上市之后连续亏损,市值跌去了700多亿。在2022年裁员超过1500名,有的部门整体被裁掉,有的部门超过70%的人员被裁掉。

这也是目前互联网大厂裁员的风格,很多时候整个部门都被裁掉了。不仅员工被裁掉,主管经理甚至总监都会被拿掉。

其实就像东哥所说的,京东是一个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企业进行裁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之所以引起很大的关注是因为以往互联网企业都是疯狂的扩张招聘,没想到连互联网公司也开始了裁员。

中国互联网企业从2000年以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20多年里,互联网企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着。从早期的BAT,到现在的抖音、快手、京东,一个个千亿级别的企业在这20年里迅速的成长了起来。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成为了全球唯一可以与美国的互联网企业相媲美的存在,不论在社交领域还是电商领域,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垄断了国内的市场。甚至还出现了TIKTOK这样全球的社交软件。

在高速的发展之中,互联网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出现井喷,于是互联网企业的人员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在早期高增长的环境下,人员的急速扩张带来业务的迅速增长。虽然会出现亏损,但是在高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忽略了盈利的能力,一个个千亿级的互联网企业应运而生。

但是到了如今,经过20年高速增长之后,互联网行业已经没有了高速增长的环境。从互联网大厂的营收数据来看,2021年增速显著放缓,甚至出现了滑坡。在失去了高增长的光环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了企业生存的前提。

互联网企业从成长性行业走向了成熟性行业,这个拐点在2021年不知不觉的出现了,于是在2022年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裁员。

比如京东,在2021出现了28亿元亏损之后,开始了万人大裁员。在以往京东一直都是亏损的,亏损的金额超过百亿元,不仅没有裁员还在招人。但是今年亏损了28亿元却开始了裁员。

比如中国有赞2019年员工2900名,到了2021年底达到了6000多人,2年的时间人员增加了1倍。但是与此同时,公司的业务并没有显著的增长,连年的亏损在股市上表现为股价暴跌,在现实中则是投资人失去了信心。为了自救,只能够裁员缩小支出。

互联网企业是这20年的风口,如今风口消失了,原先飞在天上的,现在时候落地了!

1
B2C,商家对消费者销售主流的平台是:天猫医药馆、京东医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拼多多等三巨头市值先后跳水,阿里健康跌去七成。截至12月10日收盘,各家市值分别是京东健康22554亿、阿里健康98748亿、平安好医生33329亿。从2021半年营收来看,京东健康1364亿拔得头筹,同比增长554%,阿里健康936亿居第二,同比增长307%,两家医药电商业务占比同样是86%。平安好医生营收392亿位列第三,与前两位差距较大,医药电商占比50%,消费健康服务及挂号问诊服务占比50%。
2
B2B,商家对商家销售,大B对小B主流平台是:药师帮、1药城、药京采、小药药、合纵药易购等,通过上游医药公司批发给下游的药店、诊所终端等

文 AI 财经 社 周享玥

编辑 张硕


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0398%的高光只维持了一天,对标老干妈,并被股民戏称为“老干爹”的“香菇酱第一股”仲景食品就迎来了股价大跌。


11月24日,仲景食品早间开盘股价即出现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达811%,股价下探到111元/股,随后虽有所回升,但截至当日收盘,跌幅仍达319%,股价报收11695元/股,总市值11695亿元,较上市首日收盘时1208亿元的市值跌去385亿元。


不过,即使以11月24日的收盘价计算,仲景食品上市带给其背后老板孙耀志的个人财富也高达2033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仲景食品上市前,孙耀志就已经凭借着旗下制药公司宛西制药和其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飞龙股份多次登上胡润百富榜,身家一度高达25亿元。不过,2018年以后,其逐渐淡出各大富豪榜,成为河南南阳的隐形富豪,旗下产业遍布工业、农业、商业、医疗、 养生 和食品等多个商业板块。


(图源:视觉中国)


808万买下“仲景”招牌,6年变27亿


公开资料显示,仲景食品地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该地一度有着“中国香菇之乡”的美称,其官网上更是称“西峡是哪吒故里、屈原故里”。


但对于仲景食品和其背后的隐形富豪孙耀志来说,哪吒故里、屈原故里的意义,或许远没有“医圣张仲景故乡”这7个字更为重要。实际上,孙耀志正是靠着医圣张仲景的“免费代言”在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获利颇丰。


据此前媒体报道,孙耀志出生于1951年8月,是紧邻西峡县的南阳内乡县人士,未满17周岁就入伍参军,几年后退伍转业,曾先后就职于河南省地质队、河南省西峡县物资站,并于1979年进入到一家开办不足一年的小药厂——宛西制药厂,仅用4年时间就从一名政工员升任为副厂长。


1984年8月,33岁的孙耀志被调任西峡县经贸委人事科科长,一举成为当时西峡县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但仅在县经贸委工作半年后,就再次被调回宛西制药,以党委书记兼厂长的身份接掌宛西制药。不过,当时的宛西制药厂已经危机四伏,工资发不出,工人没活干,还有数十万元的亏损。


也因此,据媒体报道,孙耀志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5万块钱给工人发了工资,紧接着又将厂里积压的“大蜜丸”制成浓缩丸,亲自带着由副厂长、销售科长等五六个人组成的队伍北上沈阳、南下广州、东进上海、西赴兰州,9个月的时间里穿行9省23市,一边跑推销,一边学习先进制药技术和寻求新药开发信息,行程万余公里,上演了一出“宛药长征”。


真正让孙耀志挖到“第一桶金”的则是一款主打缓解女性经期疼痛的药品。彼时,在孙耀志的推动下,宛西制药和江苏中医研究院联合开发出了一款新品“痛经宝颗粒”,并以“月月舒”的品牌名在央视大打广告,为产品宣传造势。


靠着央视的超高曝光率,“月月舒”当年即实现销售额2800万元,2年后升至6000万元,1996年达到8000万元,不仅让宛西制药迅速起死回生,更是让其直接进入到快速扩张期。


有数据显示,到1998年,宛西制药的总资产就已经从几十万元扩张到了几千万元,过亿的销售规模也让这家企业成为了河南当地的支柱产业。同年,宛西制药进入内部变革期,用了5年时间从一家国有企业一步步改制成民营企业,孙耀志也随之成为实际控制人。


(图源:宛西制药官方微信公众号)


宛西制药的第二次跃进发生在1999年,这一年,孙耀志力压来自河南、深圳、香港等地的多家竞对,以808万元和接收150名工人的代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南阳仲景药厂,由此拿下了“仲景”这块金字招牌。


次年,孙耀志将宛西制药旗下所有产品都冠以“仲景”之名,并在央视如法炮制,投放“药材好,药才好”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广告,将“治肾虚”的产品仲景六味地黄丸做成了宛西制药又一拳头产品。


2005年,“仲景”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有数据显示,该商标当年的估值就已经高达27亿元,相当于6年时间增值超300倍。宛西制药旗下的另一款商标“月月舒”,则早在2002年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000万元换得25亿身家,

南阳隐形富豪征战资本市场


孙耀志的野心显然并不仅仅在医药领域。


早在2001年9月,孙耀志就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汽配行业,通过宛西制药砸下1000万元,换得了一家陷入困境的 汽车 水泵供应商西泵股份74%的股份。


孙耀志正是在这家公司上完成了资本市场首秀。2011年1月11日,西泵股份头顶“国内最大的 汽车 水泵、排气歧管生产厂商”光环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一举成为南阳市第三家、西峡县首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即报收3858元/股,涨幅为717%。


不过,之后的几年间,西泵股份的股价却呈现出“U形”变化,跌至2012年的12元左右后逆势反 *** 至2015年底的最高8616元/股。也是这一年,孙耀志以25亿元身家闯入了2015年胡润百富榜,排在榜单第1496名。


此后,西泵股份股价再次跌落,孙耀志的身家却保持在了20亿元至25亿元之间,并在2018年以23亿元身家最后一次出现在了胡润百富榜上。


另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收盘,已经更名为飞龙股份的西泵股份股价报收637元/股,总市值319亿元,仅以孙耀志个人1638%的持股比例计算,其持股市值就约有523亿元。此外,其还在2016年前后的股价高点,高位减持套现了约44亿元。


(图源:宛西制药官方微信公众号)


仅仅入局汽配行业显然并不能令孙耀志满足。2002年,他又注册成立了仲景大厨房(即仲景食品前身),主营花椒油等调味配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于2008年率先推出仲景香菇酱,被称为国内香菇酱品类的首创者。


西泵股份的上市显然让孙耀志和宛西制药尝到了甜头,2014年,为谋求上市,宛西制药宣布存续分立,一分为二,“宛西制药”专注制药领域,“宛西控股”则侧重于投资方向,装入了仲景食品股权、西泵股份股权、房地产以及 旅游 等相关资产。


2015年9月,仲景大厨房首次披露招股书,开启了一场长达五年的IPO长跑。2016年,宛西制药也在河南证监局备案辅导,一旦仲景大厨房和宛西制药成功IPO,孙耀志将在资本市场集齐宛西系“三驾马车”。


2015年首冲IPO,却在苦等17个月后因存货增长较快、三方支付在收入中占比较高等原因未能过会。2017年4月,仲景大厨房重整旗鼓,再冲IPO,又因控股股东信披违规、生产许可证违规、公司增收不增利等原因被否决,第二次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2019年6月,仲景大厨房以“仲景食品”的新名字三战IPO,并把辅导机构、保荐机构和审计机构统统换掉,却依旧无功而返。


直至2020年3月第四次冲刺,仲景食品才终于在8月过会,并于11月23日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靠卖香菇酱年入6亿,要叫板老干妈?


据最新招股书显示,仲景食品目前的产品主要有仲景香菇酱、劲道牛肉酱、仲景调味油等,2017年至2019年,其分别实现营收517亿元、53亿元及628亿元,归母净利润793615万元、815339万元、916381万元,呈稳步增长状态。


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导致宅经济火爆,其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更是同比增长2094%、4505%,分别达到了349亿元、644801万元;2020年预计营收将达到713亿-73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347%-1702%;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1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522%-5223%。


(图源:仲景食品官方微信公众号)


具体来看,香菇酱仍然为其拳头产品,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卖出4509万瓶、3479万瓶、3683万瓶、2575万瓶,其中,规格为210克的香菇酱就占据了约90%,是仲景食品主营业务利润的最大来源。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香菇酱(210g)的营收分别为234亿、183亿和204亿元、146亿元,毛利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466%、4273%、4166%、4987%。


而香菇酱(210g)之所以能够成为仲景食品的毛利贡献率之王,离不开这一单品的超高毛利率水平。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香菇酱(210g)的出厂价分别为566元/瓶、599元/瓶、646元/瓶、623元/瓶,对应成本则仅为259元/瓶、277元/瓶、298元/瓶、309元/瓶,同期毛利率分别达到了5434%、5386% 、5385%、5041%。



据AI 财经 社查询各大电商平台发现,香菇酱(210g)的售价普遍在10元以上。京东平台上,销量第一的香菇酱单价为125元/瓶,而在仲景食品天猫旗舰店中,销量第一的香菇酱售价为299元/2瓶,每瓶(230g)售价将近15元。



与此同时,其调味产品的销售客户更是高达千余家,涵盖今麦郎、康师傅、海底捞、联合利华、奇华顿、双汇、安琪、金锣等多个品牌,调味食品的经销商渠道则覆盖了永辉、华润万家、家乐福、盒马鲜生等各大知名商超及其他批发、零售渠道。


这或许是仲景食品敢于“叫板”老干妈的底气所在。据其招股书显示,老干妈、 海天味业、吉香居都被仲景食品列为了主要竞争对手,其中,又以老干妈为首。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比起老干妈2019年超50亿元的销售收入来看,仲景食品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老干妈的市场地位,且随着老干妈、海天味业等相继推出香菇酱产品,仲景食品曾经引以为傲的香菇酱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不过,就孙耀志的角度来看,仲景食品的上市显然是其创业生涯的又一里程碑,至此,孙耀志旗下已经形成2家上市公司,产业范围涵盖 汽车 零部件、医疗、商业、房地产、食品、大 健康 等多个行业,“宛西系”雏形初现。


据天眼查App显示,孙耀志目前是14家存续或在业状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73家存续或在业状态公司的高管,仅靠宛西制药和宛西控股两家公司就拥有了南阳市张仲景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石金建材有限公司、海南张仲景 养生 院有限公司、上海张仲景大药房有限公司、南阳财富置业有限公司等65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家电连锁第一股”黯然易主 ,苏宁为何落到如此田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