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有多少人,第1张

“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40万人(保守估计)。
兵力概览
东北军在9·18事变发生时所辖兵力之简要资料 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1930年9月,张学良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个旅及配属(骑兵3个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驻在平津一带。1931年7月,为讨伐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战争,又将东北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这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留驻东北的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由于东北军政当局历来是反共反苏的,特别是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后,在兵力部署上主要是用来对付苏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40万人(保守估计)。
陆军方面
经过张学良的精兵简政,东北军还有40万左右的主力,但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装备方面无法统计(因为东北兵工厂生产力太高了,在东亚都可以排的上号的,每天的产量就可以武装一个营),步 *** 型号为六五、七九,迫击炮是16年式。关于东北军当时的坦克数量不祥,有记载的是张蒋大战时张作霖曾派出1队坦克,数量应该很有限,在加上张氏父子对大炮情有独钟,坦克在日本接收东北兵工厂以前好像还不能独立制造。
空军方面
东北军全盛时期(即张作霖统治时期)装备飞机250-300架,共5个航空兵队。东北兵工厂也没有制造飞机的技术,飞机全为购买和列强赠送,或者是战场上缴获的。东北易帜前,东北空军估计还有200架左右,其中战斗机150架。东北军的飞机主要从法国和捷克两国购买,其中1929年因为中东路事件东北空军损失惨重,因此张学良刚从法国进口大量新式飞机,918前东北空军有100余架飞机,基本是新式的。
海军方面
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其余还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战舰。 “918”时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军力对比为北大营8000人vs关东军3000人,奉天省内军力对比大约为东北军6-9万vs关东军1万人(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兵力10500人,系日本陆军第2师团),装备方面中国军队占优,东北军占据局部兵力优势,且直隶、热河以及山海关一带有东北军主力25万也可迅速驰援,由于日军资源较匮乏,打不起大规模持久战,而且当时日本国内也分成了主战主和两派,如果初期遭到猛烈反击,日本国内主和派必能占据上风,东北有很大可能不会沦丧。 东北驻军和日军力量上对比,东北军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在装备上亦有相当的优势。关东军在事变时不仅没有空中武装力量,甚至在轻武器方面也不曾装备“捷克轻机 *** ”这样的高技术含量武器。如果没有不抵抗的命令,如果部署得当,日军的侵略行动是几乎不能得逞的。 1928年,东北军阀张学良将军宣布归附南京中央政府,中国实现了表面上的统一。张学良愤怒声讨红白两大帝国主义(俄、日)对中国东北进行疯狂渗透,导致北患无休无止。1929年7月,张学良的东北政府决心夺回失去的主权,并切断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开始驱逐中东铁路苏联职员,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同年7月18日,斯大林掌握实权后的苏联政府宣布对华断交,并命令苏军在中苏边境黑龙江吉林段准备武装介入。 战斗主要在中国的满洲里和扎赉诺尔地区展开。从7月末开始直到11月,大小战斗进行了数十次。中苏作战,张学良战败,苏联从此长期侵占黑龙江主航道附近的江心洲,包括黑瞎子岛等。直到21世纪初才归还中国一半。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南满柳条湖铁路炮制爆炸案,为九一八事变的开端,就在爆炸以后,日军驻东北关东军开始袭击北大营,也就是在后来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面,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一瞬间沦陷到日本人的手中,其实就中日双方当时在东北的兵力对比,有人认为,假如抵抗的话,东北的局势不一定会在短短半年内恶化。

其实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东北易帜以后,张学良改编东北边防军,全军一共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总人数近40万,除了九一八事变前夕,张学良先后调派12个精锐旅入关作战,总人数在18-20万左右,当时东北军所有的兵力正规军有16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另外还有各种飞机、大炮等先进设备,而日军当时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仅有两万人。

9月18日当天,日军派遣一个中队进攻北大营,北大营镇守兵力8000余人,日军人数不过区区300,但由于张学良下令不抵抗政策,致使8000余人被日军300人击溃,并在一天之内,日军就占领了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沿铁路线18座城镇,并攻占了长春。而日军派出的兵力,仅仅是关东军第二师的一个团,而仅仅驻扎在长春的东北军,就有独立第23旅李桂林部一万余人,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那么当时张学良在什么地方呢?当时他正在北京的协和医院,在第二天听说了九一八事变以后,直接严令不许抵抗,其实此前北大营之所以没有抵抗就放弃,主要是因为日军早在此前就多次寻衅滋事,其中,诸如中村事件、万宝山事件,因此张学良不愿意直接与日军冲突,毕竟当时东北易帜以后,是归属于国民政府管辖。

之前中东路事件,由于过于冒失以至于失败,导致中苏交恶的时间还历历在目,张学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多做多错的情况下不如不做,因此他在离开之前,就嘱咐过,无论日本人如何寻衅,一概不予理会,所以北大营8000兵马几乎是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才被日军击溃的。1931年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并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派出轰炸机空袭锦州,当时张学良就在锦州。

如果他能够反戈一击,以当时东北全境的兵力,以日军在东北的关东军部队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但是在各方势力关注下,张学良从锦州撤离,并将所部从锦州一起撤走,丧失了最有利的反击世纪。即便是开战以后,战局处于不利境地,东北也不会沦陷如此迅速,要知道东北军当时是全中国最强的一支现代化部队,比中央军还要强一截,日军如果在东北陷入苦战,必然无暇顾及上海乃至华北,这样完全能够做到阻敌于国门之外。

皇姑屯事件发生时的奉天东北军处于群龙无首局面,只能等待张学良或张作相等要员返回后定夺;远在北京前线的张学良身边还有杨宇霆、胡兰春等人监视,害怕杨宇霆趁机夺取三军团军权,更怕日本得知张大帅死后、堵死北京前线奉军精锐返回奉天的路,被蒋介石的北伐军围歼。因此,皇姑屯事变发生后几天,东北军处于“往常局面”;张学良到达奉天后,开始秘密或半公开大范围的调查事宜。

当然。要想准确理解有没有发生报复性行动,有没有追查凶手,必须了解皇姑屯事件的简单过程、理清奉系军阀内部势力派别、东北亚格局中各方纷争,然后才能给出合理的答案。

一、理清皇姑屯被炸一事,是为了找清谁是作案嫌疑人?谁负责出面彻查?1928年6月3日,面对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不断向北开进和日本咄咄逼迫张作霖签署、旅行之前答应的“满蒙五路密约”,张作霖专列从北京秘密发出。4日凌晨5时23分,专列行至皇屯附近京奉线与满铁红交叉的旱桥下,突然一声巨响,张作霖所乘的蓝色铁甲车被炸毁。

张作霖身受重伤,奄奄待毙,同车的黑龙江督办吴俊升登时气绝身亡。血肉模糊的张作霖被扶入汽车送回帅府,数小时之后,不治身死。事件发生在日本铁路警备区内部,鲜艳日军脱不了直接干系。因此, 日本林总领事迅速向奉天交涉署长高清和通告:日方承担受害现场警备力量,并且负责双方通讯业务,避免出现误会。

日军退役中将贵志弥次郎辅佐张作霖的次子张学铭,曾亲往现场视察。他在给田中的报告中指出:根据炸药数量和火药质量看,不是南方便衣队所能携带得了的;此外,电线一直敷设到起爆器处,这般费尽苦心的手段,也证明与日本军人大有干系。

日本民政党6名议员到现场调查,发现残留火药是“中国军队不具备的、日本军用的高级火药”,“连接火药和爆破装置的电线尚未撤去,其电线一直连接到日军的铁路监视所”。因此,当时各方舆论的焦点对准日本,尤其是驻在奉天的关东军和铁路警备队。大家普遍认为日军有意为之。德国总领馆直接向高清和致电,认为是日方警备负责,日方应该负有完全责任;并派遣伍礼士博士和本馆翻译白君可一同前往治疗受伤人员。

面对德国领事馆的一片好意,奉天交涉署长高清和好言拒绝,认为伤员在医院正在抢救中,无暇顾及。实际上,此时的张学良并不在奉天,无法全权主持奉天大局。与此同时,驻扎在奉天的军队和在乡军人已经戒严起来,随时准备作战。面临这样紧张的局面,奉天大本营能做的就是维持奉天的日常镜像,营造张大帅并未死去的假象,以便等待张学良返回奉天接管大权,以待彻查。

二、奉系军阀的内部派系斗争。1928年的奉系军阀存在三种主要力量,一是以张作相、汤玉麟、吴俊升等代表的“老辈”土匪出身的老炮;二是杨宇霆、胡兰生为首的留日派或者士官派;三是张学良战败郭松龄后提拔的黄显声、王以哲等新派势力。张作霖身边待着的和奉天守家的更多是老派的人马,靠着江湖道义守着奉天。但是,此时的奉天缺乏实力派人员统筹全局。因此,只能维持现状、等待张学良主持大局。

远在北京前线的奉系军队以张学良、杨宇霆为首,二者之间相互猜忌、缺乏信任。尤其是,杨宇霆的才干和身边的人脉(曾与白崇禧商讨,取代张学良而代之)被张学良忌惮。张学良害怕张大帅去世的消息传开后,杨宇霆联合北伐军的先锋力量白崇禧直接将其架空。二是日本在华北至东北铁路沿线都有警备队,更为重要的是日军在奉天城内有驻军。一旦得知,张作霖被炸死,奉天日本驻军会立即武力夺取奉天;随即配合华北驻军和沿线警备队对张学良等奉军进行关门打狗。因此,奉天在北京前线,并未将张作霖死讯传开,也就无法展开调查和报复工作。

三、错综复杂的东北亚格局使得调查更加扑朔迷离。张学良秘密返回奉天后,才开始对外宣称张大帅去世的消息。英德等国立即对此表示遗憾。英国总领事在6月6日,对于奉天交涉署致电:张大元帅受伤感惋惜,希望能够脱离危险、安全无恙。德国总领事致电:张作霖等受伤倍感无限伤感。特派德国领事馆伍礼士博士和本馆翻译白君可一同前往治疗受伤人员。德国总领事电报认为是日方警备负责,日方应该负有完全责任。一旦中国宪兵加入警戒、调查任务,有碍观瞻。日本林总领事,日方承担受害现场警备力量,并且负责双方通讯业务,避免出现误会。

奉天交涉署长高清和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通告 ,受伤人员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无暇顾及。日军派遣内田领事、八代副领事、宪兵队长三谷、守备队长三岛、及奉铁路技师山岭前往现场勘查情形。皇姑屯事件发生当日,日本民政党6名议员到现场调查,发现残留火药是“中国军队不具备的、日本军用的高级火药”,“连接火药和爆破装置的电线尚未撤去,其电线一直连接到日军的铁路监视所”。

日军退役中将贵志弥次郎也将现场调查情况直接报告给田中首相,“认定与日本军人有关联”。为彻底查清事件的真相,9月22日,田中在外务省内秘密成立了“张作霖炸死事件特别调查委员会”,命名外务省、陆军省、关东厅三家共同进行调查并指示陆相白川义则派峰幸松宪兵司令官前往现场调查。到10月底,各方的调查报告先后呈送上来,关东军的犯罪行为已勿容置疑。

面对日军大规模的调查行动,张学良一方面对日本虚以委蛇、拒绝日本所谓的“满蒙独立”;另一方面对奉天进行全面戒严,严肃日本浪人的“放荡行为”。与此同时,张学良派兵对苏联领事馆进行大范围的搜索活动。企图找到皇姑屯事件是否与苏联有关。(史学界十重存在皇姑屯事件究竟是日本人做的还是苏联人做的。蒙古学者脱脱经过苏方档案梳理,得出此事件是苏联所为。)甚至有学者认为,张学良发动中东路事件也是和“自己父亲可能是被苏联作为有关”。但是无论如何,日本就皇姑屯事件做出了“极其轻微的处罚”。

1929年7月1日,日本当局以“警备责任”为由对河本大作予以停职处分,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关东军参谋长斋藤恒以及铁道守备队司令官水盯竹三同时转为预备役。1930年7月1日,河本的停职处分撤消,转为预备役,1932年10月又被任命为“满铁”理事。

王以哲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爱国将军,他曾经是中国东北军中的高级将领,他是少帅张学良最信任的手下,他也是张学良被蒋介石监禁的时候团结东北军的灵魂人物,后来加入中国成为了一名员,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个人觉得他不仅仅是民国时期的抗日英雄,也是我们新中国的英雄。

王以哲出生于宾县,毕业于河北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他为东北军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当时王以哲任军团卫队队长时,曾向张学良建议培养军事人才,成立军事教育机构。他的建议被张学良悉数采纳,并托王以哲办理此事。在王以哲的努力下,建立了东北陆军讲武堂北京分校第七期,为张学良的奉军增加了新的力量。除此之外,他特别注重军队训练,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并建立了严格的军队制度,整顿军中的不良风气。总而言之,王以哲为东北军的军事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张学良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军队将领。

其实王以哲除了是一位优秀的东北军将领,他还是一位忠诚的员,甚至为国共合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时西安事变张学良为了逼蒋介石抗日,就联合杨虎城将蒋介石扣押在南京,这件事情激怒了蒋介石。

在西安事变之后,送蒋介石回南京的途中张学良被扣押,王以哲希望用谈判的手段来救出张学良,也正是这一做法导致了他被杀的命运,当时的孙铭九、应德田、张政枋等人反对用和平的方式救张学良,是主战派这一方,而王以哲希望用和平的方式去解救张,王以哲的主张触犯到了他们,应德田甚至还把张学良被抓的责任推到王以哲的身上,在王以哲家中将他杀害。

楼主所闻的二帅,官面上是木有的。但是有两个人都曾被张学良尊称为次帅,其一就是吴大舌头吴俊升,当时张学良对其执子侄之礼,并尊称其为吴次帅。
其二是杨雨霆,张作霖及吴俊升命丧皇姑屯之后,张学良子继父业,成为了奉系的当家人,但是由于年青,担心威望不足以服众,故拉拢杨雨霆,并尊称其为杨次帅。
东北军为中华民国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南满易帜之后,编为东北边防军,纳入南京政府军系统,拥有兵力约三十万。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率的军队,称为奉军。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奉军被中央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拥有兵力约三十万。1929年,奉军被蒋介石改编为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约30万人,由张学良统辖。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少帅》里,有一位人物饱受争议。他就是郭松龄,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有人说他理想主义。正是这样复杂的他,在东北 历史 上留下浓墨重彩。

一青年有为

郭松龄,字茂宸。1883年于沈阳东郊出生,他天资聪慧,虽然因家境贫寒辍学,但经常在耕种田地之余,暗自读书。后家境改善,在同乡举人家中学习。但好景不长,日俄战争爆发后,两国士兵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暴行,让他萌生富国强兵的思想,正值青年的他认为只有军事的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复兴。

上图_ 郭松龄(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

1905年他考入奉天陆军小学堂,两年后以全校第一的身份毕业,被派往北洋新军第三镇见习。由于他机灵且尽忠职守,被巡防营统制朱庆澜欣赏,将郭松龄提拔为亲兵,并带他前往四川。辛亥革命爆发后,郭松龄见朱统制被地方部队驱逐,自己也偷偷回到沈阳。怎料当时张作霖在抓捕革命党人,郭松龄辫子早已割去,被张作霖人马误以为是革命军,遂入狱。入狱后的郭松龄被军校同学营救,狱中的生活让郭松龄更加坚定革命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

1916年郭松龄于北京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在护法运动期间,郭松龄听闻孙中山之演说后,便南下寻找护法军政府。在此期间,他被任为韶关讲武堂教官,并且关心护法军的建设,多次向孙中山提出整顿军纪的建议,孙中山也十分器重他。

但在桂系改组护法军政府后,由于孙中山前往上海,不再担任护法军政府领导后,郭松龄对护法军感到失望,只身回到沈阳。在沈阳的那段时间里,由于陆大同学举荐,他担任督军署的参谋,后又被聘为教官。

上图_ 张学良(1901年-2001年),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郭张二人的缘分,就在这开始。张学良此时在讲武堂炮兵科上学,郭松龄由于学识渊博,深受张学良崇拜。张学良毕业后,郭松龄被张学良任为旅部参谋长,后面又被任为第二团团长。郭松龄正是在这时崭露头角,当时的吉宁匪患不绝,郭松龄在与张学良进行剿匪时,都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在清除完匪患后,因清剿有功,被编入第八旅。

郭松龄抱有改革之志,对张学良影响深远。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时期,常到基督教青年会和进步人士接触。这使张学良思想不同于张作霖,他一直希望能改变奉军不良习气,但又无从下手,所以特别器重像郭松龄这种学院里出来的文化人。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的27师被击溃,西路军和东路军也相继溃逃,唯独郭松龄所率三个旅有条不紊地成建制撤离。郭松龄发挥出的指挥才能,让奉军保住兵力,使得张学良对他越发信任。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更是将直军打得溃不成军。郭松龄带领自己的部队,进攻海阳镇,直军残部被迫退至山海关,在那里被郭松龄缴械。仅火炮,郭松龄就缴获200门。随后郭松龄进驻秦皇岛,对直系军阀的士兵进行招降,将他们收入麾下,编为四个旅。此役过后,郭松龄在奉系内部名声大噪。

只是,人红是非多,郭松龄由于功高震主,被其他派系盯上,且郭松龄为人高傲,因此,郭松龄在这之后,经常被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挤兑,张作霖也开始提防郭松龄。

上图_ 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9日 6月18日)

二 派系矛盾

直奉大战时,日方一直怂恿张作霖扩军,入主中原。扩军的过程中形成三个派系,

第一个是张学良和郭松龄为首的陆军大学派,该派系以陆军大学和保定军校毕业生为主,其政治主张是停止内战,建设东北,抗击外敌;

第二个派系是以张作霖为首的绿林派,基本上是早期和张作霖一同参军的同乡、亲属;

第三派即士官派,以杨宇霆为首,主张入主中原,迎合张作霖。但是杨宇霆一派的心思并不单纯,表面上迎合张作霖,实际上想分化张作霖与张学良的势力。

士官派的姜登选经常邀请张学良去他家吃喝玩乐,希望让张学良玩物丧志,进而控制他。郭松龄眼见形势不妙,便故意闯入姜家,对着张学良大声宣读政务,表示张家才是东北军的主心骨。郭松龄一心想维护张学良的行径,被杨宇霆所仇视,士官派由于迎合张作霖,因此在奉系内部有较大影响力。杨宇霆一直使用行政手段压制郭松龄,郭松龄也只能忍气吞声。但火药桶终究有引爆的一天。

上图_ 第二次直奉战争,天津城里的士兵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的论功行赏,让心高气傲的郭松龄十分不满,战后的郭松龄以为安徽督军非他莫属,因此先派下属到安徽考察,甚至连参谋长都安排好了。结果张作霖由于担心郭松龄做大,且郭松龄有改革之志,担心他把东北军从“张家军”改革成不服从于某个家族的现代军队。因此,拒绝让郭松龄担任安徽督军。

接二连三的糟心事向他奔来,无论是论功行赏时遭遇的不公,还是改革东北军的志向无法实现,都将他推到了奉系的对立面。

上图_ 奉系军阀

三 反“大”拥“少”

论功行赏时的不公,让郭松龄心灰意冷,他前往日本隐居修养。修养不到一年,张学良向他发来急电,表示孙传芳北上,希望郭松龄能回来指挥部队抗击。但是郭松龄心灰意冷,只回复:“接奉钧电,自当效命,惟以到日以来,旧病复发,需待诊治疗养。”张学良见郭松龄无动于衷,只得连写两封亲笔信,派人送给郭松龄,表示东北军尊他为统帅。

郭松龄回到沈阳后,连夜集合大量精锐,但旧疾复发的他,在这时候病倒了,他被一位日本医生推荐去天津疗养。住院期间,郭松龄内心一直在斗争,因为他并不想支持内战,希望奉系把东北治理好。因此他频繁致电张作霖,希望张作霖能维持和平局面,却一直被张作霖否决。

郭松龄眼见和平无法维持,便派弟弟郭大铭带密信寻找冯玉祥。心中表示自己愿意将所率军队改名为东北国民军,主张停止内战、休 养生 息,改善百姓生活。与冯玉祥的秘密协约于1925年11月签订。郭松龄还邀请黎元洪总统府的秘书长饶汉祥及林长民一同前往滦州参与反奉运动。

上图_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

适逢北撤的姜登选在滦州转站,随即被郭松龄扣押,郭松龄在历数姜登各种罪状后,将其 *** 毙。随后展开会议,表示拥立少帅张学良,要求大帅张作霖下野,宣布终止内战、共抗外敌。

听闻郭松龄造反的张家父子十分惊恐,因为奉系精锐多数在郭松龄手中。张作霖指责张学良不应该和郭松龄走太近。张学良则是担心郭松龄兵败会被处死,且甚至父亲与日本早已眉来眼去,担忧东北会被日本趁虚而入。

张学良连夜乘船前往秦皇岛,希望能见郭松龄一面,劝阻他停止出兵。郭松龄一直很青睐张学良,并且和他关系很好,自始至终都未破裂。郭松龄寄给张学良的第二封信里还饱含对张学良的敬仰:“我公明达,松龄愿公为新世界之伟人,不愿公为旧时代之枭雄。与我公暂时相违,终当相聚。”

郭松龄起兵时,手中有八万兵力,其中就包括原本属于张学良麾下的6个师。郭松龄与东北军第一次交战的地方是连山,此战虽然有部分郭军被劝降成功,但后续郭松龄通过让左翼部队诈降,一举冲破奉军防线,锦州被郭松龄攻破。其后,又分别占领白旗堡和新民,与东北军在巨流河对峙。

上图_ 张作霖(1875年-1928年),字雨亭

四 日方动作

张作霖眼见张作相部队被击溃,遂将奉军少数残余部队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军队拼凑成三个方面军,沿巨流河东岸布防。任命张学良为第三方面军军团长,张作霖担心己方兵力不足以抵抗,便在杨宇霆的建议下,亲自与关东军签到协议,承认日本人在东三省的各种特权,允许日军代替东北军维持治安,协助东北军“平叛”。许多日本的退役军人也进入东北,帮助张作霖,他们都身穿东北军军服参与战斗。

郭松龄担心日本介入会对自己造成压力,且不愿日本在东北有特权。他致电日本领事吉田,吉田与他沟通后担忧张作霖被郭松龄推翻会使日本在东北利益受损,且苏联趁虚而入,因此回绝郭松龄“日方保持中立”的要求。日本宣布在营口建立所谓“中立区”,阻挡郭松龄进城,还禁止东北军与郭军在南满铁路范围内交火。这些不合理的要求使得郭松龄无法进入奉天。尽管郭松龄一再抗议,但关东军已在奉天城郊部署一个师团的兵力。

上图_ 郭松龄反奉战争

张作霖的医生守田福松,是日本安插在奉系的间谍,郭松龄前往天津疗养就是他的建议。郭松龄在天津有反奉之意时,守田曾劝阻他。但郭松龄一再表示自己拥护张学良而不是张作霖。

张学良寄希望于守田去劝导郭松龄,便手写多封信,吉田总领事希望守田能阻拦郭军前进,在两方的要求下,守田以私人医生的身份再次前往郭松龄军营,把信交给郭松龄后,郭松龄失声痛哭,感念张学良的关心。但情绪发泄之后,便是和守田表示,自己不会向东北军以及日方妥协。日本方面“和平”解决郭奉之争的意图破灭。

上图_ 奉军观测官

五魂断巨流河

巨流河是郭军与东北军决战之地,但此时的郭军已无连山大捷时的豪气。因为日军介入后,多地桥梁、铁路被轰炸,郭军只能徒步行军。张作霖在日本的帮助下,集结八万兵力,与郭松龄对决。奉系得到日本的贷款后不仅招兵买马,还给每位士兵发赏金,更换装备、分发新的生活用品与军粮,东北军士气大振。相比之下,郭军由于物资短缺、久经跋涉、思乡心切,士气远不如前,且郭军内部许多军官都曾是张学良提拔,他们内心也不愿意与张学良为敌。

1925年12月22日,东北军发起进攻,郭松龄的火炮部队被早已投敌的参谋长换了引信,致使郭军火炮优势消失殆尽。第二天的时候,东北军全线总攻,郭松龄部队没多久便被冲垮。失望至极的郭松龄只得与夫人出逃,逃亡期间藏在一户农家菜窑中,结果被东北军骑兵师的士兵发现并俘虏。

上图_ 杨宇霆(1885年8月29日—1929年1月10日),字邻葛,奉系军阀首领之一

张学良在列车上得知郭松龄被俘消息时,一再询问他的情况,他明白杨宇霆素来与郭松龄不和。张急忙叫秘书处处长拟电,要求把郭松龄送到他的指挥所,由自己来处理。此时的张学良还是舍不得郭松龄,希望放郭松龄一条生路,让他出国深造,因为他知道郭松龄是位人才。张学良召见郭军各部长官,表示既往不咎,以后仍然可为东北军效力。

就在张学良充满幻想时,噩耗传来。12月25日,张作霖与杨宇霆为了稳定人心,把郭松龄夫妇的“罪行”及尸体照片,印成文件发给各部传阅。文件送到张学良面前时,他只是沮丧地在文件上批了“以火焚之”四字。日后,张学良每当有难事时,都会感叹:“若茂宸在就好了。”

上图_ 郭松龄夫妇

郭松龄,一个傲气却又富有理想的军官,就这样结束激荡的一生,他虽然是东北军眼里的反贼,但却是东北军里最忠于张学良的人。或许他起兵也有私人恩怨的成分,但从小经历国仇的他,心里知道,只有改良军阀习气,才能复兴中华,最后,走上反奉的道路。

参考资料:

〔1〕《回忆张学良和东北军》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

〔2〕《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02卷》 李新

〔3〕《北洋军阀史》 来新夏

文字由 历史 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885年11月 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祖籍河北省丰润县。
1911年,马占山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任该部四营中哨哨长。1913年,吴部改为中央骑战第二旅,马占山任三团二连连长。1918年,因其剿匪有功升任营长。1920年,又随吴俊升赴黑龙江省,升任骑兵团长,1925年升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1928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同年冬改任黑龙江骑兵总指挥,1930年10月任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 *** 。1936年12月赴西安,积极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参与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在张、杨提出的“八项主张”上联署。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马占山被任为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辕委员,随后又委任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松北挺进军司令,但他未去就职,长期避居北平。
1948年底,马占山响应号召,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动。中共北平地下党通过马占山邀请邓宝珊去北平,劝告傅作义放下武器,接受和平。1949年1月上旬,马、邓、傅3人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响应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宣布起义。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5岁。

北京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战火!以下是比较著名的事件
北宋三次
①赵光义战契丹企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失败;后,金与宋结海上之盟共同灭辽;
②奸臣童贯花钱从金国买到一座空城北京,
③后金攻宋时,郭药师叛变,献出北京城。
保卫结果:皆失败
元朝一次
①元朝末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北伐,占领北京。元顺帝逃窜,
保卫结果:失败
明朝五次
①朱棣起兵反他侄子,在北京城下战胜讨伐军;明英宗被俘,
②于谦北京城下战瓦剌;也是最有名的一次,因为是唯一胜利吧!
③崇祯皇帝时,清皇太极突破长城防线与袁崇焕战于北京城下,勉强算打平;
④李自成农民军围攻北京城,城破,明亡;
⑤李自成山海关战败,弃城而逃,清军占领北京城;
结果结果:三败一胜一平
清朝两次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时,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保卫结果:败
民国
①中原大战,东北军占北京;
②抗战,29军战北京,失败;
解放战争: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保卫结果: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东北军有多少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