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又陷入亏损了,上市都已经7年,追赶阿里或者已经没有希望了

京东又陷入亏损了,上市都已经7年,追赶阿里或者已经没有希望了,第1张

京东第三季度又亏损了,单季度亏损了28亿。如果看经营利润的话,还是达到了26亿。也就是说京东不是因为业务上亏损,而是因为投资减值亏损的。
虽然如此,京东的业绩真的是让人越来越没耐性了,京东单季度的利润率只有12%。因为京东有庞大的自营体系,所以利润率肯定没阿里那么高,不过京东的利润率也是太低了。在很多人的希望中,京东是要成长为阿里、腾讯那样年利润过千亿的巨头,即使没有过千亿,也是得年利润数百亿的巨头。

不过如今京东都上市7年了,大规模盈利依然没来,而且还时不时陷入亏损中,刘强东当年说的超越阿里,还真的会发生么?当年在央视的采访中,刘强东说如果时间足够,京东肯定会超越阿里。
从市场份额上说,阿里现在是5成左右,京东则是2成多,阿里几乎是京东的一倍,关键是在利润上阿里的年利润早就突破千亿,京东则还在小规模盈利跟亏损中徘徊。
过去京东长期亏损,大家相信京东的亏损将换来一个更好的未来,于是即使京东亏损,市值依然是涨到了1千多亿美元。京东旗下还有物流、 健康 跟金融三大业务,如果算上分拆的公司,京东全系的市值也是2千亿美元左右,阿里最好的时候,市值已经8千亿美元了。

刘强东认为京东可以超越阿里,底气来自哪里呢?那就是京东的物流。因为京东物流是自营,阿里的物流是第三方。京东在服务上确实好于阿里。不过这一点的优势,真的能够帮助京东超越阿里么?
京东上面有自营跟第三方,阿里则全部都是第三方。京东因为是自营起家,所以标准品上的优势明显,但是在非标上面,却是远远落后于阿里。阿里在服装等非标产品上的优势巨大,特别是在品类上比京东多太多了。
另外阿里的发展时间比京东更长,消费习惯不是一天养成,也很难在一天内被改变。如今大家网购习惯了,快递速度自然是大家关注的,但是也没特别关注。因为如今很多第三方的物流速度也不会特别慢,一般跨省也是三天左右就可以收到。

其实大家网购的时候,更多还是关注价格跟体验,物流优势无法改变一切。如今京东跟阿里是越来越像了,京东如果在没有大变革之前,要成功击败阿里,显然是非常难的。其实不管是京东还是拼多多,他们都无法撼动阿里的地位,因为阿里的用户使用习惯不是他们在一天两天内可以击败的。
诺基亚跟摩托罗拉竞争多年,谁也无法赢谁,不过当苹果来之后,他们两个人都失败了,因为苹果是跨维度打击。数码相机肯定想不到,他们最终会输给了手机。柯达也想不到,自己最终不是输给其他胶卷厂商,而是输给了数码相机。

如今的电商市场,也是如此,能够战胜阿里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家阿里。京东虽然跟阿里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不过这些差异化,还不足够跨维度去战胜阿里。这需要刘强东想更多的办法。战胜实体零售的是电商,战胜电商的或者是另外一种购买体验方式。扎克伯格最近提出了元宇宙。这个概念看过《超级玩家》的应该就有概念了。在各种的穿戴设备下,创造出的一个新世界。
或许未来的购买,将是元宇宙跟现实的结合,我们在元宇宙中可以体验到实体购物的感觉,甚至是更好的体验,然后在里面完成购买,然后在现实中收货。这样的超级革命性购物,才是战胜目前电商模式的未来。
其实电商最近几年也在发展,不管是直播还是其他模式,都是为了增加互动性,弥补不足,体验感跟互动性都是目前电商所缺欠的,只有能够从技术上改变这两个问题,才可以战胜目前的电商巨头。以京东的模式来说,其实追赶阿里又已经几乎没有希望。当然阿里想要完全压制京东也是很难了,大家如今就是各自发展,三大巨头形成鼎足之势。

作者 | 孙颖妮

编辑 | 李红梅

来源 | 风云资本界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三十而已》《二十不惑》,这个夏天的热门综艺和电视剧似乎被“姐姐妹妹”们承包了。而承包“姐姐妹妹”们衣橱的,则是唯品会。


《浪姐》里姐姐们拆唯品会的快递,《三十而已》中主角的衣服是唯品会同款,《二十不惑》里刚毕业的大学生唯品会包裹收个不停。


唯品会对广告植入的热衷可谓由来已久,几年前,《欢乐颂》《都挺好》等几部大火的电视剧中,也频繁植入唯品会的广告。


对此,有网友戏称:“流水的明星,铁打的唯品会“,“唯品会也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近日,这家被称为中国最热衷于做广告植入的电商平台似乎正在考虑回港二次上市。

有消息称,依靠“特卖”起家的唯品会目前正与财务顾问就可能在香港上市的计划进行初步磋商,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初步预计最快于今年内上市。对此消息,唯品会回复媒体称,暂时没有相关信息分享。


其实,除了长期热衷于做植入广告,唯品会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电商里为数不多的长期盈利选手。截至今年二季度,唯品会已经实现了连续31个季度盈利。

这一业绩在一众巨亏的电商里其实格外显眼。众所周知,互联网电商平台是一个很烧钱的项目,想要盈利可谓是难上加难。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京东曾连续亏损了12年,直到2017年才开始实现盈利,而唯品会在成立四年后的2012年就开始盈利,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股价历经大喜大悲,腾讯前来“输血"


尽管唯品会已经连续31个季度盈利,然而其股价却在八年里跌宕起伏,一度经历了大喜大悲。

2012年3月,2008年成立的唯品会,创办不到四年就叩开了纽交所的大门。上市时发行价仅65美元/股,可是却没有逃脱破发的命运,当月月末,股价即跌至439美元/股,市值仅24亿美元。


不过,几个月后,唯品会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上涨,并在三年后迎来了巅峰时刻。


2015年4月,唯品会股价创下了3072美元/股的 历史 最高点,市值也一度达到约180亿美元。与上市初期的股价相比,累计涨幅达600%,一度被业界称为“电商第一妖股”。


然而,转折也发生在2015年。

唯品会201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的营收增速开始放缓,首次下滑到100%以下,同时活跃用户数增速也开始下降。二三季度营收更是加速下滑。同年11月13日,唯品会发布业绩预警,营收比预计年增长下降了10%,当天股价应声下跌,跌幅高达27%。

从那之后的三年里,唯品会股价便开始踏入跌跌不休的归途。

2017年年底,腾讯和京东宣布入股唯品会,腾讯投资61亿美元,持有唯品会 7%的股票,成为了其第二大股东。京东以259亿美元认购股票,算上此前已经持有的 25%,最后拥有唯品会55% 的股票。


然而,两大巨头的加持并没有缓解唯品会股价的下跌。

2018年,是唯品会股价的崩盘年,当年年底,在创立10年的关口,唯品会股价彻底跌入谷底,出现史上最低股价43美元/股,市值暴跌90%,蒸发了100亿美元,总市值不足30亿美元,距离2015年初的高光时刻,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彼时,横空出世的拼多多已经发展壮大,淘宝、京东、拼多多三巨头格局逐渐形成,唯品会被无情的甩出了电商第一梯队。

不过、腾讯、京东对唯品会的流量扶持在此后显现了巨大作用。


2018年3月,唯品会旗舰店在京东上线,同年4月,唯品会加入微信“九宫格”,这一 *** 作给唯品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2019年唯品会第一季度年报显示,一季度公司的活跃用户、总订单都有了大幅增长。数据还显示,第一季度内微信小程序和京东向唯品会贡献了约25%的新客。


也是从2019年开始,唯品会的股价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一年,唯品会股价涨幅达160%,并“打败”了电商黑马拼多多以及两大巨头阿里、京东,领跑中概股涨幅榜。


截至8月19日美股收盘,唯品会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6874%,市值达到160亿美元。


然而19日晚上开始,暴跌又出现了。


8月19日晚上,唯品会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公司各项数据持续稳健增长,其中净营收达241亿元,同比增长60%,GMV突破384亿元,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7%。


同时,财报中还宣布了公司CFO杨东皓将于今年11月离职的消息。


财报发布后,唯品会股价开启下跌模式,截至8月20日美股收盘,股价暴跌了1945%,报收1926美元/股,市值报收12951亿美元,缩水30亿美元,也就是一夜市值没了200多亿人民币。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唯品会股价暴跌与其CFO杨东皓辞职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杨东皓在2011年加入唯品会并担任CFO一职,任职时间已经有9年,经历了唯品会上市、与京东腾讯联盟、收购杉杉集团等重要时刻。任职期间,杨东皓多次向外界传递唯品会的业务方向及业务重心相关信息。本文下面要讲的唯品会2017年提出打造以“电商、金融、物流”为支撑的“三驾马车”战略就是由杨东皓公布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8月14日,高瓴资本发布了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的美股持仓情况。报告显示,高瓴资本减持了持有的唯品会股份股票,合计15677万股。


多元化转型失败,回归特卖战略


如今, 唯品会专注于特卖业务,但几年前它也曾有过野心、走过弯路。

此前,在品牌特卖业务逐渐进入瓶颈期后,唯品会一直试图使其战略多样化,加速扩张步伐。


公司的大举扩张开始于2017年。当年,唯品会提出了电商、金融、物流 “三驾马车”战略。

2017年5月,唯品会宣布重组物流业务,开始重金打造自营物流体系品骏快递,对标京东物流的意味明显。截至2018底,品骏快递在全国设有31个省公司,直营站点超4500个,快递员超3万人。

然而,自办物流却使唯品会背负起了沉重的物流成本,导致履约成本费用(用户下单到完成订单的全过程耗费成本)在总运营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高达50%左右。

沉重的成本严重拖累了唯品会的经营业绩,最终公司不得不开始剥离物流业务。去年11月,唯品会宣布与顺丰达成合作,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终止了自身旗下品骏快递的所有快递业务,这也意味着唯品会自建物流体系战略彻底破产。


也是在2017年,唯品会紧跟阿里、京东步伐,宣布将拆分互联网金融业务,以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唯品会还获得了小贷、保理、保险代销、第三方支付等牌照。


可是,还没等到正式拆分,唯品会的金融业务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从2019年开始,投诉平台上关于唯品会金融业务的拳头产品唯品花的投诉越来越多,还频频爆出了公司金融部门裁员的消息。在2019年“双十一”前夕,唯品金融的拳头产品唯品花甚至还出现了暂停使用的情况。

物流关停、金融业务受挫,唯品会的三驾马车中的两驾都出了问题。在仓促多元化转型失败后,唯品会不得不对外宣布:“回归特卖战略,做自己擅长的事”。


回头路并不好走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唯品会拉开了“重回特卖”反击战。


围绕这一战略,唯品会先后推出 “唯品快抢 ”、“最后疯抢 ”等折扣特卖频道,并将包邮门槛从288元降到了88元。2019年,唯品会斥巨资29亿元收购了杉杉商业集团,开拓线下奥特莱斯业务,全力开启线上线下特卖营运模式。


回归特卖的唯品会激情满满,可是这一回头路并不好走,目前的唯品会已经面临着紧张的市场竞争格局。


其实,特卖模式非常容易被对手借鉴,目前,淘宝、阿里、拼多多均已布局特卖业务,各种品类的品牌商品限时折扣等各式打折方式层出不穷。

例如,淘宝有限时折扣、天天特卖等频道,拼多多也设置了“限时秒杀”、“百亿补贴”等栏目,甚至推出与唯品会直接对标的“断码清仓”,京东也有“特价秒杀”、“品牌闪购”等多个栏目上线。

与此同时,如今越来越火的直播带货,其背后的逻辑其实也是品牌特卖。


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抢夺唯品会的用户和份额,对唯品会来说是较大的挑战。


而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唯品会也会面临较大的用户和收入增长压力。

事实上,唯品会一直存在自身活跃用户增长动力不足、用户增长过度依赖腾讯微信和京东流量扶持的质疑。

虽然京东和腾讯的流量扶持为唯品会带来了较多用户增长,但外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若想要持续获得更多的用户,唯品会自身的造血功能必须要跟得上。

现在,放弃扩张路线的唯品会只剩电商业务一枝独秀,公司最强劲的增长动力也只剩特卖。

在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没有未来的想象力。面对越发竞争的市场格局,唯品会将如何继续突围,走出自己更为鲜明的差异化路线?若二次回港上市,唯品会将带着“特卖”业务怎样讲好一个盈利的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资本市场风向说变就变。美东时间6月23日收盘,京东与百度市值差距仅剩6亿美元,换算成涨幅也只剩1%。当时,业界都忙着掰手指头算京东再过几个交易日就能在市值上超过百度,将百度挤出BAT。然而,两个月后,不仅没等到京东市值超越百度的荣光时刻,两家的市值差异还从之前的6亿美元扩大到202亿美元。截至美东时间8月25日收盘,京东的股价定格在4087美元,总市值为58012亿美元。相比之下,百度当日收盘时的股价为22555美元,总市值达到78212亿美元。以此对比6月23日收盘的市值,这两个月来,京东的市值缩水了近30亿美元,而百度的市值飙涨了166亿美元。从相差6亿美元到相差200亿美元,2个月里京东和百度发生了什么?从6亿美元到200亿美元从6亿美元到200亿美元京东与百度市值最接近的距离发生在美东时间6月23日收盘,当天京东股价上涨392%,报4295美元,相比一年前大涨了100%,市值达到609亿美元;相比京东的高歌猛进,正处于业绩触底,经历重整和转型的百度市值约为615亿美元。两者的市值差距仅剩6亿美元,换算成涨幅也只剩1%。下一个交易日,众多媒体熬夜看盘等着京东市值超过百度的历史性时刻,但京东却随后交出了六连跌的成绩单,整体跌幅超过了10%,一下子在市值上与百度拉开了差距。如果以股价计算,京东在近两个月的波动并不算大,8月25日收盘价4087美元也只比6月23日收盘价4295美元跌了484%。在美东时间8月8日的交易日,京东股价在盘中一度还创下了4899美元的新高。为什么京东、百度市值在短短两个月差距拉大?短期来看,其中一个直接原因是第二季度的业绩。这两个月来,京东两次股价大幅下调:一次是6月23日之后的六连跌,另外一次是京东财报发布后的五连跌。资本市场对盈亏表现得格外敏感。在香港盛德证券全球市场分析师李智刚看来,之前百度战略不清晰、业务分散,导致很多机构都没有看明白。而京东的优势在于聚焦核心业务电商,在美国市场看好电商股的大背景下得以市值快追上百度。5月8日,京东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久亏之后终于盈利的故事利好京东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上升了近8%,市值逼近540亿美元,与当时百度600多亿美元的市值差距不到100亿。8月14日,京东发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事实上,第二季度京东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的亏损主要原因是高达747亿元的股权激励以及资产和业务收购所带来的443亿元的无形资产摊销,如果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第二季度京东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9765亿元人民币,已是连续第五个季度盈利。此外,同为电商企业,紧随京东之后发布财报的阿里给京东的股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京东财报发布后的第三天,阿里交出一个数据亮丽的成绩单。受此影响,京东的股价继续下挫,市值跌破600亿美元。受阿里财报影响的不仅仅是京东,同为中概股电商企业的唯品会在阿里财报发布后股价也出现了五连跌。相比之下,百度则交出了一份强于预期的二季度业绩,同时还在财报中证明了其信息流广告业务所呈现的增长前景。百度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与今日头条等竞争的百度资讯流产品,日活用户超过1亿,资讯流广告收入从一季度底的每日1000万上涨到了每日3000万。在人工智能大规模商业落地之前,百度信息流成为百度业绩增长的强劲动力,不少业内分析师因此调高百度评级。有研究报告指出:虽然仍对百度的搜索业务前景持谨慎立场,但在2017和2018财年中,百度信息流广告业务的强大动能将可为其带来该公司急需的喘息空间,预计这项业务收入在2018财年将达到130亿元人民币。而百度金融业务在今年7月宣布分拆独立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百度的风险。李智刚表示,拆分独立可以使风险隔离,同时也能增强金融业务开展的自由度;其次,由于金融板块的高负债特性,百度将金融业务分拆出去,能使集团的业务轻装上阵,获得更好的估值。从中长期来看,百度市值的上涨也和出售外卖业务、聚焦人工智能及此带来的想象空间和货币化前景有关。BAT要变天了?BAT要变天了?过去,BAT各自收获了搜索、电商、社交领域的最大红利,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符号。但短短几年时间,BAT三巨头的市值早已悄然变化。特别在进入2017年,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先后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你追我赶。尽管百度在两个月内市值上涨近200亿美元,但其资本市场的表现不及腾讯和阿里巴巴集团等巨头。从2017年4月1日~6月30日的业绩来看,阿里巴巴、腾讯在收入和盈利上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尤其在单季度收入上,双双突破500亿元人民币,而百度总营收刚刚超过200亿,达到20874亿元,同比增长143%,净利润同比增长829%。而京东二季度财报交易总额、营收都达新高,但费用和成本也大幅上涨,大促销也给盈利带来压力,带来403亿元的运营亏损。Allin人工智能可以说是百度最大的强项和亮点,但人工智能显然是一个高投入、慢产出的领域。财报显示,过去一年,百度研发投入约在100亿元,到了今年第一财季,研发支出达到人民币2835亿元,同比增长349%。现在来看,百度人工智能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如何把技术和业务有效整合,实现场景的落地,这对百度来说才刚刚开始;而云计算业务,无论阿里云还是腾讯云,都是它有力的挑战者。对京东而言,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让京东冲上市值高峰,但它还未在某个领域建立起自己绝对性的主导地位。而且,与腾讯、阿里3000亿美元的市值相比,京东距离不少的身位。

最近京东跟拼多多都公布后了2020年的全年业绩报告。不过让人意外的就是,京东去年赚了4百多亿,拼多多继续亏损71亿,但是拼多多的市值却是长期超越京东,而且双方的差距不小。

如果不是因为黄峥退休去当科学家,引发拼多多市值小幅度下跌,那么拼多多的市值将领先京东更多,目前京东的市值是1300多亿美元,拼多多的市值是1700多亿美元。2018年京东市值大跌,当时拼多多市值就超过了京东,随后拼多多长期都是领先于京东,而且如今差距是越来越大。

那么为何京东赚钱,拼多多亏钱,刘强东努力工作,黄峥去当科学家,但是京东为何市值反而是不如拼多多呢?

我们仔细看看两家人的财报,京东营收是7,458亿元人民币(约1,143亿美元),其中净服务收入为939亿元人民币(约144亿美元)。拼多多的营收是人民币594919亿元。京东因为有自营业务,所以营收比拼多多大得多,不过即使是单独拿出服务的营收,京东依然超过了拼多多。

不过在增速上,京东的营收增速最近5年平均只有33%,而拼多多去年的营收却高达97%。显然拼多多的增速比京东快多了。

另外京东去年赚了400多亿,但是其中有300亿左右是投资收益,实际上营业利润只有120亿左右。京东目前的GMV是26万亿,而拼多多是16万亿。往前一年京东是不足2万亿,拼多多是1万亿,目前来看拼多多的增速也是更快。

京东的发展虽然还没遇到天花板,但是增速放缓已经是事实,而拼多多却依然在疯狂前进中。拼多多的亏损如果用非美国通用法则,其实是收窄了20多亿,从40多亿下降到了20多亿。可见拼多多已经快到盈利的关口了,另外目前拼多多并没有收取佣金等费用,按照拼多多的说法,这一块每年给商户节省了800亿的成本,如果未来逐渐收起来,等于这就是一年800亿的利润了,即使不全收,收一半那也是400亿的利润。

拼多多跟京东如果增速不变,那么不出2年拼多多的GMV就追上京东。目前阿里的GMV高达7万亿。京东跟拼多多加上来大约是阿里的一半。

拼多多目前的GMV已经达到了16万亿,如果学习阿里收取交易佣金,哪怕是1%,那么一年就是160亿了。

在资本世界就是如此,京东已经成立18年了,上市也已经6年了,该说的故事都说完了,资本市场必须寻找一个可以说新故事的项目,拼多多增速惊人,而且才成立6年,更加符合资本市场的需求。

事实上论业务的规模跟安全性,其实京东还是遥遥领先的,拼多多真正的胜利跟京东还是有差距。拼多多是纯平台性质,而且现在补贴比较猛,如果拼多多没有补贴,用户是否会下降,这是一个问号,京东始终有物流上的优势。这是其他平台都做不到的。虽然拼多多也在扶持自己的嫡系极兔快递,但是物流非一日之功,这就不是三五年可以追上的。

京东、阿里现在也在开拓类似于自己的拼多多版本,去竞争拼多多所在的低端市场,过去大家都小看了这一块的潜力,结果给了拼多多机会。不过拼多多想要进一步发展,它就必须先上发展,那么就会正面跟京东、阿里对抗,那么拼多多是否有这个底气跟能力呢?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短期来看,拼多多的市值将继续领先于京东,不过长期来看京东还是更加稳健。拼多多未来的不确定性还非常多,它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还是一个未知数。

1、中概股在3月2日、3日连续下跌后,3月4日再次迎来大跌,腾讯差点跌破400港元,腾讯、阿里、美团、快手、京东和小米港股跌幅都在4-8%之间,4日晚间拼多多美股跌幅高达874%。

迄今为止,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和恒生互联网 科技 业指数从去年2月份的高点下跌幅度高达55-65%。

本周大部分中概股创出了本轮调整新低,完全还看不到止跌迹象。

2、另一方面,内地不少投资者不惧下跌不断“抄底”,跟踪上述指数的QDII基金自去年一年季度以来逐季大幅增加。

易方达中概互联50ETF、交银中国互联和华夏恒生互联网 科技 业ETF分别由2021年一季度的40亿份、12亿份和82亿份,大幅增加至2021年末的269亿份、114亿份和330亿份;基金净资产分别达到326亿元、121亿元和188亿元。

3、我们知道,中概股主要在香港和美国上市,以海外投资者为主。

中概互联各类QDII基金区区几百亿资金,相较中概股头部企业动辄几千亿至几万亿元的市值显然是杯水车薪,还起不到影响股价的作用。

而据《证券日报》2022年1月14日报道,2021年港股通成交金额占港股总成交金额比重为137%,也就是说,内地资金仅占港股交易额的1成多。

换言之,决定中概股股价涨跌的主要力量,是各类海外投资者,尤其是西方投资者或有西方背景的投资者。

4、 2月18日,一则“ 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餐饮企业,给予阶段性商户服务费优惠”的新闻引发美团大跌,其他中概股也未能幸免。

注意是“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阶段性优惠”,并不是所有区域永久性优惠。

你看,一个对中概股并没有多少实质性影响的消息,也能引起中概股大跌。

此次的大跌又是什么导致的呢?

与中概股相关的消息我只找到一条:

据澎湃社3月2日消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对蚂蚁集团等1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涉及金融业务的,人民银行牵头,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一起,从前年以来一直在进行整改,总体进展的情况还是比较顺利的。据郭树清介绍,“他们现在 自查方面基本结束,整改还没有完全结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 探索 ,有新的情况我们还会向 社会 、向公众、向媒体及时地进行披露。”

我认为这一消息偏中性。对互联网平台的日常监管会成为常态。

当然,非要找缘由,地缘事件似乎可以背起这次中概股下跌的“锅”。

西方是此次地缘事件的主要当事方,周五西方主要股指大幅下挫,他们同时抛售中概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是,此次地缘事件爆发以来,作为制裁措施的一部分,欧美相关交易所限制或暂停俄罗斯境外上市证券的交易;世界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宣布剥离其持有的俄罗斯资产。

对持有中概股的西方投资者而言,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预演”和警示。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也许这才是市场悲观情绪的重要原因。

5、中概互联主要成分股是我国新经济的龙头企业,它们的业务已经深入我们普通大众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几乎达到了我们工作和生活根本离不开的地步。

集合了这样的企业群体的中概互联当然具备非凡的投资价值,尤其当它们的价格跌到当前这种情形时。

然而这些企业的股价涨跌,并不取决于我们内地投资者对它们的信心,而主要取决西方投资者对它们的预期和信心。

在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西方投资者的这种信心会因为中M竞争、尤其M国对中国的打压而扭曲。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投资者似乎是惊弓之鸟,一遇风吹草动就有夺路而跳的架势。

但逐利是资本的本性,中概互联成分股良好的基本面最终也终将获得资本的青睐。

所以中概互联未来再创新高也是值得期待的,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曲折和漫长。

6、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反复提到,投资中概互联(包括港股)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它们的“磨底”和上涨过程完全可能一波三折。

尽管我深知下跌是一种风险的释放,中概互联越下跌买入就越安全,但我还早不断告诫自己一定管住自己的手,一定要按计划投资,一是买入周期尽可能拉长,二是投资金额不能超过原定的15%的可投资总额。

因为如果我重仓甚至全仓中概互联,我一定也会因为各种负面消息和股价的下跌而坐卧不安。

只有用策略和纪律才能帮我维持一个良好的投资心态,也才能坚持下来、最后获得投资成功。

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


往期精华回顾

投资是一个寻找确定性的过程

制定完整投资策略的重要性

普通人如何通过基金投资实现财务自由?

买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真金白银投资多年后之深切感悟

2022,我的基金如何安放?

一个简便易行的基金买入策略

再谈中概互联网主题指数基金的投资价值

投资主动基金如何进行择时?

优选二级债基,可以构建长期年化收益率超越沪深300的债基组合

基金深度回测:用数据告诉你买基金赚钱的终极正确方式

以平常心看待量化基金

逆势买基金,我是这么做的

有色金属主题基金投资逻辑

最近火出天际的新能源 汽车 主题基金还能追高买入吗?

“抄底”中概互联主题基金的正确姿势

人工智能“爆发前夜”?再谈人工智能主题基金投资价值

普通投资者如何对主动基金进行业绩归因分析?

怕高的都是苦命人!投资还需要估值吗?从PE估值说开去

人民币升值对投资QDII基金的影响

免费的基金定投教程,一篇管够

养只金基下金蛋——“懒人养基”的投资观

2021,我的基金如何安放?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又陷入亏损了,上市都已经7年,追赶阿里或者已经没有希望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