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阿里巴巴是美团的第二股东,它们后来为什么不合作了??

当年阿里巴巴是美团的第二股东,它们后来为什么不合作了??,第1张

时间回到2010年,那时候美团红极一时。因为美团被当时的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阿里领投了。

大概到2013年时,网上就传出了王兴极力摆脱阿里的“新闻”,这里面美团与阿里有什么瓜葛,我们作为一个旁人自然不会清楚。但是通常情况下,一个被控股公司发展起来以后,最大的一个矛盾点是控制权的问题,虽然不清楚阿里跟美团是否有过这方面的矛盾,但是事实就是,到了2015年6月,阿里就开始搞自己的生活服务品牌口碑网,然后同年10月,美团宣布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离开阿里。同年的一系列动作,在笔者看来,绝对不是偶然。
那么在2010年-2015年的时,阿里与美团发生了些什么?我们不妨做下猜测。
2010年到2015年,京东在阿里的缝隙中发展壮大,当年错失了压制京东,所以阿里肯定不想在美团点评上再出意外。美团点评合并后,在阿里最高层的会议上就曾讲到,蔡崇信力主发力口碑、拿下饿了么以牵制美团点评;很快,阿里巨额资金入股饿了么成为大股东。同时,通过“抛售”所持的股份四处唱衰美团点评,配合阿里强大的公关能力,一时间美团点评在舆论上风雨飘摇。
对美团点评来说,其实这是生死之战;对阿里来说,这只是重要的局部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美团点评不是没有机会。对运营效率很高的美团点评来说,账上的钱依然在,仓库有粮,心中不慌。阿里想速战速决,而美团点评强调论持久战,这考验王兴的耐力,也考验马云和蔡崇信的耐心。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阿里搞起了自己的口碑,美团一方面与大众点评合并,一方面又找来腾讯做“靠山”。总得来说就是美团强大起来,不想被阿里控制了,而美团跟腾讯“合作”,使得美团、阿里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在商场中也一直有一句话“你可以不做的我合作伙伴,但是你不能做我的对手”,这或许就是阿里与美团没有最后深度合作的重要原因,用一句解释的话,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衡,然后双方谈崩了。
总结
经过对起因过程的分析推理,在笔者看来,极大可能是阿里想要增加美团的控制权,但是随知到被美团给“套路”了(美团找了新的“靠山”),然后阿里就开始运营自己的生活服务品牌了。
(-23东南偏北)
美团与阿里巴巴爱恨情仇
美团网是在2010年成立的,当时只是一个团购网站,比起拉手网、窝窝网、高朋网,美团只能勉强挤在第二梯队上。
2011年弱小的美团获得了阿里巴巴领投的B轮5000万美金融资,引进阿里出身的干嘉伟担任COO,补齐了线下短板。

正是由于干嘉伟的加盟,美团才能在2012年百团大战中幸存下来,并实现弯道超车。

但美团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就有点忘恩负义了。

美团为了平衡阿里,引入了新的投资方,2014年5月美团获得3亿美金C轮融资,阿里巴巴跟投。

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并引入腾讯投资,这就是之前C轮布的局的果,这次合并阿里巴巴并不同意,于是王兴纠结其他股东强行通过。
2015年11月阿里巴巴退出美团。
小马云王兴
王兴是连续创业者,人人网、饭否网、美团网,在王兴心目中,想要把美团打造成国内第四极,因此怎么会甘愿受阿里巴巴摆布呢?
就连新靠山腾讯都特别忌惮王兴。王兴斥资13亿购买支付牌照,直接与微信对立,在2017年5月15日美团新一轮融资上,大股东腾讯直接拒绝领头,这是对美团不受支配的惩罚。
四处开战的美团
美团除了团购老本之外,还扩展到外卖、、酒店、 旅游 、票务、打车、短租等,美团非常急功近利,在没有吃透现有业务就大肆扩张。
总结
阿里巴巴投资美团当然是想控制美团,谁知被美团摆了一道,最后还灰溜溜退出美团。

王兴这个人注定不会受人控制的!

在互联网的BAT时代,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者生态之争,加入哪个生态最有利,创业公司就会选择哪个体系站队,目的都是为了得到资金或者流量,发展自己。不仅美团,滴滴也做过选择,而在BAT时代,也就是PC流量为主的时代,最大的流量来源是搜索,百度占有流量的入口。当年阿里巴巴领投了美团,给美团带来的,除了资金,还有线下运营的能力,对于当时美团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已经不是最大的流量的入口,社交成了最大的流量来源,BAT中的百度没落,互联网变成AT之争。百度入了糯米、阿里巴巴做口碑,收购饿了么,这个时候美团是没有选择的,已经成为百度和阿里的竞争对手,只能合作腾讯。而对于腾讯来说,折腾了多年电商,不断铩羽而归,腾讯需要通过投资电商变现流量,京东、拼多多、美团、58同城成为了腾讯投资对象。二选一的美团这个时候也只能选择腾讯。

所以阿里巴巴退出盖是互联网生态竞争的结果,与阿里巴巴之间的合作,美团要么彻底退出成为竞争对手,要么被整合进阿里体系,显然彻底退出选择与腾讯合作,承接流量变现最为有利。
阿里巴巴是美团第二股东,持股15%,在阿里巴巴通过投资和出人帮助美团建立行业壁垒后,美团一脚踢开阿里巴巴,转投腾讯,最终阿里巴巴和美团分道扬镳,势同水火,阿里巴巴92亿全资收购饿了么对抗阿里巴巴。
2011年在团购里面比较小的美团获得了阿里巴巴领投的B轮5000万美金融资,此后c轮阿里巴巴仍然跟进。

此后阿里巴巴为了帮助美团将自己铁军建立者的副总裁干嘉伟引入美团担任CEO,干嘉伟帮助美团成功建立了铁军,让美团从团购里面脱颖而出。(之后2017被扫地出门)

但美团之后开始忘恩负义,美团开始引入腾讯钳制阿里巴巴。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并引入腾讯投资,但阿里巴巴不同意,会影响阿里巴巴的权益,王兴纠结其他股东强行通过。
2015年6月,阿里巴巴复活口碑,60亿元资金让口碑复活,因为本地生活对阿里巴巴来说势在必得,线下的数据是阿里巴巴必然要拿的,支付场景也是支付宝必须要的。

2016年1月,阿里卖出美团的股份,低价作价9亿美元,两年的投入产出超过3倍,全是很成功的投资。但是对阿里巴巴来说,是失败的,因为阿里巴巴错失了盟友,如果当时投资拉手等平台,那就没有美团什么事情了。
此后阿里巴巴92亿美元收购饿了么,饿了么CEO张旭豪基本要出局。
你认为美团踢开阿里巴巴是好的行为吗?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这就是自然的规律,那么是什么支配着这样的规律呢?那便是利益。
跑马圈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BAT这样的格局已遥遥领先,尤其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甚至可以用无所不做来形容。马云作为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从淘宝到天猫,从支付宝到阿里云等等所有的战略布局都是围绕着阿里巴巴的生态链建设,我们的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每一个环节马云都有布局,而美团在“百团大战”中杀出重围也看出了王兴的能力水平还是很厉害的,而这王兴还要得感谢阿里系人称“阿干”的干嘉伟,王兴请来阿干做了COO,而阿干成功的让美团杀出重围,并且登上团购第一的宝座。这就是王兴结缘阿里的关键点。
各自为政
帮助王兴完成晋级的阿干,自然会更倾向于阿里,王兴也和阿里实现了“联姻”,一个需要充实团购外卖领域,一个要背靠大树好乘凉,两人也是各取所需。然而事情的发展让这种很快就让他们度过了“蜜月期”,作为美团绝对老大的王兴很快将阿干淘汰出局,并宣布脱离阿里系投奔腾讯系,这一快速变脸让马云无疑是不能容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无非是阿里系像加强对美团的控制来增强自身“中心化”的生态链系统,这种出发点是建立在阿里自身的链条之上的,美团只是一种生态链上的补充。而对王兴来说,自己想让美团更好的发展,不想被阿里控制,成为一个小兵,和自己想建自身的生态链的愿景是矛盾的,“去中心化”选择断交是最好的出路。
两个优秀的人才都心有不甘,一个想要为己所用,一个不甘屈居人下,都有想征服天下的勇气和愿望,矛盾不可避免也!

一人一行者,我是行者,欢迎留言讨论、关注哦

个人觉得马云的一统江湖思想比马化腾所谓附能类似同盟国形式更厉害,因为二十年前马云就说过我们的竞争对手在美国硅谷,现在也是这样,只有在国内思想,行动上,战略上一统江湖,才能杀向美国一统天下!!前提必须有一位牛逼的领导者!!而马化腾的同盟国形式只适合在中国!很难出国打仗,因为不排除在你跟敌人血拼的时候小弟出卖你!所以要想一统天下,先要握紧拳头 一统江湖!江湖就是中国,天下乃整个世界!等阿里一统天下之时,正是我中华登上世界巅峰之时!只能说二马的战略对手,目标不一样!祝愿阿里,祝福中国!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因为阿里和美团的利益无法合理分配,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阿里希望得到美团的大数据和线下客人,美团想得到阿里的线上资源,双方都不让步,就造成了分歧越来越多,最后不欢而散。

前阵顺丰也是因为大数据的问题和阿里闹起来,这些大佬知道以后,都是依靠大数据才能发展好,都在想办法给自己多争取些利益。
最后,这些大公司还会不断融合,他们的分,是偶然事件,美团不背靠阿里,就要背靠腾讯,阿里这样做,其实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竞争对手,并不是好事。
阿里和美团的恩怨情仇,说来可就话长了。其中的最核心的一点是,马云和王兴这两位大佬,都属于个性很强的人,谁也不太服输,谁也不太愿意被别人管束。

美团团的王兴也清楚被阿里投资的公司,发展到一段时间后会被阿里揉碎消化,然后创始人出局;被投公司的创始人对此有怨言,碍于阿里霸道,大多敢怒不敢言。美团翅膀硬了后,心高气傲的王兴想打破这个惯例,从2013年开始极力谋划摆脱阿里。

阿里的战略是,投资然后收购,让其成为自己的一项业务,饿了么,优酷等等,美团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乙7线[微笑][爱慕][送心][我想静静]

我觉得这是一种商业战略的不同所导致的一个结果,加上每一个人针对商业合作和商业帝国建立的这种方式和方法,以及他们商业的模式认知有所不同,所以总认为我们自己每个人所看到的模式和自己所理解的这个商圈和商业模式在合作过程中所展现的这些内容,导致我们的选择和看法也不一样。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得到阿里巴巴和京东,他们有着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他们的起点和他们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阿里巴巴最早期的时候是吸引了部分的资金进行投资之后广为开放的一种模式,而对于京东来讲,它从它的原始创立以来,他们都不缺资金,从最早的亏损很大,到现在做一个封闭式的这样一个商业圈和商业领域都是在逐步逐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展现,实际上阿里巴巴从最早的这种多元化合作到现在的逐步逐步的封闭成独立的封闭圈到我们,看到京东从最早的独立封闭圈,做现在的对外开放,吸引各个商业模式的整合都能看出,只是商业模式上的不同。

互联网是21世纪前20年发展最迅猛的行业,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全球前五大互联网公司,除了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是美国企业,剩下的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中国企业。

国内的互联网行业甚至改变了国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2020年中国10大富豪中,有5名都是出自互联网行业,其中马云和马化腾还连续多年占据前两名。

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起家,长年占据国内电商老大的位子,把京东一直压制在“千年老二”的位置上。而且阿里巴巴还依托电子商务,向移动支付、云计算、 娱乐 、物流、本地服务等行业进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2017年阿里巴巴宣布了一项重磅举措,成立顶级科研机构——达摩院。

达摩院的成立初衷是 探索 科技 未知,面向科学前沿做基础性的研究。 当时还没有退休的马云宣布,未来5年对达摩院的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因此马云对达摩院的期望很高,甚至表示哪怕阿里巴巴不在了,达摩院就是阿里留给世界最好的东西。

“老大”忙着做基础研究,“老二”也没闲着, 最近京东举办2020年度京东 科技 探索 者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京东 探索 研究院,将面向全世界延揽顶级人才。 据了解,京东 探索 研究院聚焦“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科学与艺术”、“伦理道德”、“数据 科技 、工程与管理”、“去中心化计算”等6大技术领域。

从京东这个研究机构的定位就可以看出,京东也要进入基础研究领域了,而且和阿里达摩院非常相似。或许是京东和阿里巴巴竞争惯了,从电商到基础研究,刘强东和马云再一次“针尖对麦芒”。

说起来刘强东和马云虽然是中国电商江湖的两大霸主,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刘强东和马云彼此也是相互不服气的,甚至多次隔空叫板。 究其原因,一个是双人的出身背景不同,一个是京东和阿里的商业模式不同。

刘强东出身苏北的农村,从小家贫没见过世面。刘强东考上大学时,是全村人凑了500元和72个鸡蛋送他去人大报到的。这也是刘强东的乡土情绪浓厚的原因,家乡人帮助他太多,刘强东的事业成功后,多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还把京东的客服中心放在宿迁,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岗位。

而马云则出身艺术世家,父亲马来法是浙江曲艺家协会主席,马云的生活衣食无忧,所以马云才有能力参加三次高考。要是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家里是无力供养一个学生参加三次高考的。马云上大学后也是风云人物,追到了校花做女朋友,毕业后当老师,后来又创业,有一大帮人追随他创办阿里巴巴,可以说马云的人生与刘强东相比,是顺风顺水的。

而刘强东和马云虽然都选择了电子商务创业,但是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却完全不同。京东的核心是自营模式,也就是B2C。阿里巴巴则完全是C2C,打造电商平台,引起众多商家入驻。

相较而言,京东自营模式在物流、客户体验等方面做的更好,但自营模式又影响了京东扩张的速度。而阿里巴巴只要把平台做好,就能吸引足够多的商家和消费者。马云甚至隔空喊话刘强东,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培育更多的“京东”。

在气质和魅力上,刘强东和马云也完全不同。草根出身的刘强东极具江湖气息,常常和京东的快递员以兄弟相称,像一位“大哥”。而马云擅长演讲,语言风趣幽默,深受广大青年人的喜爱。 这两位风格不同的企业家,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京东停止与申通快递的合作是因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没能谈好,京东本想借申通的进一步合作谈判,能加入阿里巴巴,加入天猫、淘宝,但是此次合作谈判并没有谈拢,与阿里的关系就在于,阿里是申通的股东之一。

京东我们很熟悉吧,应该是继淘宝之后第二大网商平台吧,我个人还挺喜欢京东的,购买电器、昂贵的东西,京东可靠一点,最吸引人的是京东本地仓服务,京东在很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仓库,如果你在京东自营里购买东西,可能当天就快递到你加了,因为货物直接在本地仓,很厉害,而且京东也有自己的物流。

2020年8月18日,京东给商家发了一则通知,通知的内容大概是京东开放平台与国通快递、佳吉快运等等快递物流公司的合同陆续到期了,提醒商家们大概在八月底之后,通知中的物流公司将不会在京东出现了,望各位商户尽快更换物流服务承运商。

其中通知中包括申通快递,目前商家仍然可以选择申通快递服务,只是京东平台将不会显示申通的物流信息,商家和消费者将不会在京东平台上看见自己申通快递以及其他合同终止的物流公司的快递信息。

申通快递我们都很熟悉,是国内快递行业领先的快递公司之一,此消息一出,大家都在猜测京东、申通和阿里之间大众不知晓的矛盾与问题。根据多方了解,京东之所以停止了与申通的合作,是因为京东与申通的合作没能谈好,京东是想借和申通谈判,欲京东物流能从阿里巴巴那里得到和申通物流同等的待遇,京东物流也想加入到天猫、淘宝。申通和阿里巴巴又是什么关系呢?阿里巴巴2019年已经入股申通了,所以阿里巴巴是申通的股东之一。

阿里针对京东阿里将一小时生活圈的入口整合进淘宝搜索之后,淘鲜达+饿了么+蜂鸟配送+盒马的阵容,基本上直指达达-京东到家和美团,
1、阿里B2C零售事业群将围绕大品牌开设天猫自营旗舰店的消息传出,据悉,阿里电商自营业务首先将从3C品类推进,近期会通过手机天猫APP改版正式上线,届时该APP将更名为“猫享”。
2、走上自营之路后,物流便成为了阿里电商难以绕过的问题。最终,阿里电商与京东,或将殊途同归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经常被拿来做对比,但似乎阿里总胜一筹,京东被当作了跟随者。比如阿里做了支付宝,京东也跟着推出了京东支付,阿里拆分了蚂蚁金服,京东也独立了京东金融,还有阿里 健康 之后,京东 健康 也来了。阿里搞了双11,京东就推出618,阿里总是领先一步,是创新的代表。

然而,在物流上,刘强东赢了,比马云更有远见,算是反败为胜。早在2015年,马云和刘强东还有过一场隔空的“争论”。当时,京东物流已经创立了8年,但依然亏损,烧钱很厉害。不过刘强东对物流的投入很坚持,他认为物流属于电商服务的一部分,只有自建物流,才能控制好速度和效率,从而保障服务质量。

但是,马云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走“轻资产”模式就可以,交给专业的快递公司来做就可以,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最关键的是物流太重,随着订单数量的增长,包裹越来越多,需要的人也越多,管10万个快递员还能接受,但如果是100万那就可能成为累赘,拖累公司。

在这场争论没过多久,结果其实已经出来了。曾经坚持不做物流的阿里,开始将百世、三通一达这些快递公司纳入麾下,要么控股,要么入股,还派驻高管。这样的动作代表着阿里认可了物流的重要性,不能只交给第三方公司,而是要自己来控制。

而京东物流也越做越大,在2019年实现了盈利,算是走上了正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物流效率大幅提升,对快递员的需求也没那么大,京东也没有百万快递员,仍然只有20多万。到今年, 京东物流更是成功上市,目前市值为1543亿港元。

对比阿里和京东两家电商平台,很明显京东更受称赞。京东物流送货快是出了名的,在全国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基本实现当日达,次日达,以至于不少网友开玩笑说“送货这么快,京东是怕我反悔吗?”与之相反是阿里旗下的三通一达仍然要三到五天的时间。

在2020年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还专门写信感谢京东,因为他团队捐赠的物资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武汉,这也就是京东物流的优势所在。在疫情期间,京东物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积极参与物资运输,可以说是功劳不小。

在服务上,两者的差距就更大,京东物流是目前为数不多会提前打电话,并且送货上门的公司。而阿里建了一个菜鸟驿站,三通一达不会电话或者短信沟通,直接把货扔在菜鸟驿站,让客户自己去取。近的走几百米,远的可能要走一公里,服务体验非常差,饱受诟病。阿里让网购从一件方便的事情变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

菜鸟驿站或者是快递柜都饱受争议,很多用户都希望快递公司能够提前沟通,征得同意后再放入这些地方,而不是没有任何的通知。因此, 8月11日,浙江省率先对快递行业进行整治,严查未经同意放到快递点。

在物流方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京东都赢了。由此,京东获得国家认可,在本月成立了京东货运航空公司,是继顺丰、圆通之后的国内第三家民营航空公司。从京东物流的发展过程来看,刘强东势必会在航空运输上投入大量资金,继续抢占速度,这方面对顺丰的威胁最大,毕竟顺丰拥有的飞机最多。

实际上确实是如此,京东虽然有30多万员工,但有20多万是快递员,他们分布在京东的全国上千个仓库,奔赴在城市、县城、农村等一线,可以说是一家非常硬的实体企业。

京东物流已经不是一家简单的快递公司,而是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刘强东说只要任何一个地区发生灾难,距离最近的仓库就可以不需要申请无偿捐赠物资,去年疫情和今年河南水灾,京东物流都做到了。当然,最关键还是京东物流的速度和效率,和时间赛跑输送物资,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这才是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京东老总刘强东卸任两个月,减持京东股份,套现22亿。并且疑似在海外购买豪宅!”

这应该是电商圈最大的新闻了。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都在破口大骂京东强割韭菜。其实,人家套现的是美股。如果说他在割韭菜,那也是在割美国人的韭菜,和国内的投资者无关。从阿里马到京东强,这似乎也在传递一个信号:电商大佬,离职就套现。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为啥电商大佬都会离职套现?

1 上市的本质就是为了圈钱套现

为啥公司要上市?电商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圈钱,然后套现么。像京东强和阿里马,都算是电商圈的大佬、成功人士。他们在位时,把公司带到了一定的高度。现在退休了,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肯定是享受生活。怎样才能享受生活?那必须要有钱。虽然有人说,他对钱不感兴趣。但是,他想要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还真的离不开钱。手里握有那么多的市值股份,想要有钱就很简单。一点点的减持,很快就能套现一大笔的钱。一个人努力半辈子,最终的目的,基本上还是离不开钱。所以,很多上市公司老总,在位时为了公司考虑,不会减持股份套现。但是,退休以后,他们会更多的为自己考虑。套现,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2 套现离场,也从侧面说明:电商的未来,或许不容乐观

电商的兴起,确实带动了一大批的下游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打击,非常的大。但是这两年,国家的经济重点,开始慢慢的扶持实体经济。电商的未来会怎样,还能不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都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另外,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不景气。这其中也包括电商,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往年异常火爆的双11,618购物卡,这两年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啥大的声响。普通居民手里没钱,消费能力大减,电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大佬们的眼光都比较远,看问题也比较有前瞻性。可能是意识到,电商的前途不明,所以想及早的套现一笔钱,防止出现意外。

不止是电商大佬,基本上所有的行业都一样,上市就是为了最后的套现

股票市场就是蔬菜园,每一只股票就是一个大棚,里面都是种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时不时的,就打掉农药、上点肥,好让韭菜的苗头长的好一些。这样就能让韭菜们觉得,自己也是股民。等到看守大棚的人,想要过退休生活的时候,就会走进大棚里,毫不留情的一茬一茬的割。很多上市公司,当初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套现。现在大佬要退休了,自然就开始挥镰刀割韭菜了。套现,就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监管部门3次约谈告诫京东阿里等电商,是因为他们非法销售电动自行车解限速装置,发布电动车改装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纳入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电动车依靠速度快、骑乘方便等特点逐渐取代了自行车,成为广大群众出行方式的第一选择,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其中最受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很快,有些车辆经过非法改装,速度几乎能达到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速度,这就为道路上的安全行驶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在新闻报道中也经常看到因电动车速度过快而出现事故的情况。

另一个问题就是因电车充电造成火灾事故,电动车一般都是推倒家里进行充电,这就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电车的电车随着使用会出现老化、漏液等问题,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非常的快,甚至会引起爆炸,现在大部分群众都是居住在高层小区, 发生火灾后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基于这些原因,国家对电动自行车从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出行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明文规定,这次约谈告诫京东阿里等电商就是基于此,下面就说一说他们违反了哪些规定:

一、非法销售

违反了不得销售非法改装物品等规定,销售的物品不能对消费者人身造成生命危险。

二、非法经营

给提供改装电动车的商家提供了非法的经营渠道。

三、自查整改

没有配合监管部门,履行市场责任,应该开展自查整改,通过技术手段屏蔽违法渠道。

你觉得监管部门3次约谈告诫京东阿里等电商,它们都违反了哪些相关规定? 欢迎留言讨论。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当年阿里巴巴是美团的第二股东,它们后来为什么不合作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