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是什么时齐国大夫

晏子是什么时齐国大夫,第1张

晏子是什么时齐国大夫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是谁?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Y路程为您解答。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有很多,下面我就列举三位。

孙膑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与庞涓同为鬼谷子门生。

后因庞涓嫉妒孙膑被鬼谷子偏爱,因此被陷害,受到了膑刑。

孙膑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统帅,著有“孙膑兵法”。

在齐国的功绩有很多如在田忌赛马中帮助田忌获得胜利、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等。

其中杀害仇人庞涓,就是出自马陵之战,还提出过持久战和歼灭战等理论。

孙膑作为孙武的后代,继承了孙武军事家的传统,提出了多个有深远影响的军事理论,有些还影响至今。

田单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统帅。

话说燕国乐毅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国差点被灭,可谓命悬一线,危亡之际。

田单坚守即墨,以仅剩的两座城池为根基,用离间计离间五国联军,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齐国失地。

被齐国拜为相国,封为安平君。

后来因齐王的猜忌而前往赵国,出将入相,被封为都平君,其死后被葬于安平城内。

田单用火牛阵和离间计这一创新的军事战术,成功的为齐国收复了失地,帮助齐国复国是他最大的功绩。

田忌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齐国人,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

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就是抗日时期的围点打援的兵法,获得了胜利。

在马陵之战中,魏国攻打韩国。

齐国派兵相助,仍是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在进军魏国途中用“减灶之计”,让魏国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

齐国最有名的大臣有晏子和管仲

一、晏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以政治见识,优秀的外交才能和良好的作风远近闻名。

晏子是齐国上大夫晏弱的儿子,原名叫做晏婴,晏弱去世后,晏子继任做了齐国的上大夫。

他在齐国辅佐朝政一连做了五十多年,晏子在位时齐国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齐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有关于晏子有趣的外交故事有很多,真的是令人感叹不已。

有名的就是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出使楚国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晏子受命出使楚国,楚国国君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并想要羞辱晏子一番,就派人把楚国大城门紧闭,在楚国城门旁边打开了一道小门,活像一个狗洞。

等到晏子来到楚国城门前的时候,来接晏子的人示意让晏子从小洞里钻进去。

就知道楚国国君故意刁难自己。

晏子严肃的拒绝从小洞里面钻进去。

就对楚国国君说拜访狗国的人才会葱狗洞里钻进去。

我现在是来到楚国出使,不应该从狗洞里钻进去。

楚国国君听到晏子这样说,非常的为难,只好无奈地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得愿以偿的从大门进去了。

晏子进去拜见楚国国君,楚国国君没好气的讽刺晏子,你们齐国是没有人了吗,怎么会派你这么一个人来出使我国。

晏子义正严辞的回答楚国国君,我们齐国的首都都住满了人,走在大街上的人们啊,都把自己宽松的袖子举起来,就好像一大片云彩。

用手一起挥洒身上的一把汗,就好像是一阵雨。

人们走在路上十分的拥挤,脚跟挨着脚跟,肩膀擦着肩膀,怎么能说我们齐国没有人了呢。

我们齐国之所以会派我来出使你们楚国,是因为我们齐国有一个规定,对于那些我国精明能干的使者,就派到道德高尚,品行兼优的国家出使,而那些愚笨无能的使者,就派到品德低下,行事龌龊的国家。

而我就是众多的使者中最无能最愚蠢的一个了,所以就被派到了你们这里。

晏子的这一番话,使楚国国君和楚国的大臣都说不出话来了,想必把楚国国君气得不轻吧。

二、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1-2] 。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

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

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

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实系后人托名。

人物生平编辑早年经历齐庄公五十六年(约前723年),管仲出生,管仲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

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导致管仲生活很贫困。

为了谋生,联合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失败。

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

游历许多地方,接触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当兵的时候,临阵脱逃。

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

[6] 佐公子纠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管仲 [5],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

对此,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内乱, [7-8] 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

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

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

人马过即墨30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

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 *** 起箭来对准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

管仲见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

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

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

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9] 鲍叔举贤齐桓年(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

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认为公子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

六天后才到齐国。

一到齐国,没想到齐国已有国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

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当即派兵进攻齐国,企图武装干涉来夺取君位。

双方在乾时会战,管仲建议当趁小白人心未定速攻,但鲁庄公却说:“如果一切如你所料,小白早就被射死了。

”不听管仲的话,结果遭遇伏击,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

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

齐桓公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

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

鲁庄公得知后与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

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

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为鲁国的大患。

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

但鲍叔牙用计称齐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杀管仲。

且鲁庄公新败,闻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心颤胆寒,没有听施伯的主张。

在齐国压力下,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以期退兵。

[10] 管仲清楚这是鲍叔牙的计谋,于是让押运工人快马加鞭赶去齐国,最后平安到了齐国,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

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

齐桓公迎接管仲后,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斋戒三日,拜了管仲为相,并称管仲为“仲父”。

[11-12] 助齐称霸齐桓公二年(前684年),桓公又对管仲说:“我想加强军备。

”管仲又说:“不行。

”桓公不听,果然修治军备。

一次,宋夫人惹怒了齐桓公,桓公怒对管仲说:“我想伐宋。

”管仲说:“不可以,我认为内政不修,对外用兵不会成功。

”桓公不听,果然起兵伐宋。

各诸侯兴兵救宋,把齐军打得大败。

[13] 齐桓公三年(前683年),管仲建议出兵问罪不遵礼法的谭国。

谭国本来很小,力量十分微弱,结果很快就被齐国消灭。

齐国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

[14]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

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

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

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也屈服了齐国。

不久,齐国与鲁国和好,在柯(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

就在这次会盟中,发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

曹沫迫使齐国归还之前鲁国所有失地,齐桓公事后想反悔,但是管仲用大国不该失信让齐桓公归还了失地。

[15] 齐桓公六年(前680年),鲁、宋、陈、蔡、卫都先后屈服齐国,谭、遂两国早已消灭,只有郑国还在内乱。

管仲因此建议齐桓公出面调解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做霸主的目的。

郑国自厉公回国杀了子仪,又杀了恩人傅瑕,逼死大夫原繁,登位称君后,为巩固君位,就要联合齐国。

管仲抓住这一时机,建议齐桓公联合宋、卫、郑三国,又邀请周王室参加,于鄄(今山东鄄城)会盟。

齐桓公七年(前679年),管仲又让齐桓公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又在鄄会盟。

[16] 从此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北战山戎齐桓公二十四年(前662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管仲画像(《古圣贤像传略》卷一)齐桓公认为南面楚国祸害更大,不愿出兵。

但管仲认为,当时为患一方的,南有楚国,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诸国的祸患。

国君要想征伐楚国,必须先进攻山戎,北方安定,才能专心去征伐南方。

如今燕国被犯,又求救于我国,举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深以为然,遂举兵救燕。

管仲随军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

齐桓公二十六年(前660年),当时西北方的狄人也起兵进攻中原,先攻邢国(今河北邢台)。

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管仲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他向齐桓公说:“戎狄性情十分残暴,贪得无厌。

诸夏各国都是亲戚,彼此关心,一国有难,大家都应相助,不能袖手不理。

满足现状的安乐是很危险的,出兵救邢才是上策。

”齐桓公很欣赏管仲的想法,就派兵救邢国,邢国很快得救。

不久狄人又出兵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灭亡。

狄人又追赶卫国百姓到黄河沿岸。

宋国出兵救出卫国百姓七百三十人。

加上共、滕两邑的居民一共五千人。

就在曹邑(今河南滑县)立卫戴公为国君。

刚刚恢复的卫国,处境十分困难。

齐桓公、管仲派了公子无亏带着五百乘车马和三千名甲士来武装卫国,戎守曹邑。

又给卫君带来乘马祭服,还给卫君夫人带来乘车和锦帛。

此外还有牛羊猪狗鸡等三百余只。

又帮助修建宫殿。

邢国还未恢复,狄人又来第二次洗劫。

齐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狄人攻邢,形势十分严重。

齐桓公和管仲立即联合宋、曹救邢。

当齐、宋、曹军队到达时,邢国百姓如见亲人,纷纷投奔,狄人被打退。

邢国又被狄人洗劫一空。

于是齐桓公和管仲同宋、曹两国,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夷仪(今聊城西南),这里靠近齐国,较为安全。

使破乱的邢国得到安定。

邢、卫两国都遭狄人洗劫,在齐桓公、管仲的主持下,得以复国。

当时人们都赞赏地说:邢国人迁进新都城,好像回到了老家;恢复后的卫国,人们心情高兴,也忘记了亡国的悲痛。

[17] 齐楚结盟齐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楚国又出兵郑国。

齐桓公与管仲约诸侯共同救郑抗楚。

由于楚国不断攻郑,齐桓公和管仲约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首先一举消灭蔡国,直指楚国。

楚国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派使臣屈完出来谈判。

屈完见到齐桓公就问:“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相隔千里,任何事情都不相干涉。

这次你们到我们这里来,不知是为了什么?”管仲在齐桓公身旁,听了之后就替齐桓公答道:“从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对我们的祖先太公说过,五等侯九级伯,如不守法你们都可以去征讨。

东到海,西到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都在你们征讨范围内。

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用于祭祀的滤酒的包茅,公然违反王礼。

还有昭王南征,至今未回,这事也不是与你们无关。

我们兴师来到这里,正是为了问罪你们。

”屈完回答说:“多年没有进贡包茅,确实是我们的过错。

至于昭王南征未回是发生在汉水,你们只好去汉水边打听好了。

”齐桓公见楚使屈完的态度不软不硬,就命令大军在陉(今河南郾城南)驻扎下来。

南北两军相峙,从春季到夏季,已经半年。

楚国又派屈完和齐桓公、管仲谈判。

齐桓公、管仲早就无意打仗,只是想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来显示霸主的威风,吓唬楚国罢了。

所以他们很快就同意与屈完谈判,并达成协议,将军队撤到召陵(今河南偃县)。

齐桓公为了炫耀兵力,就请屈完来到军中与他同车观看军队。

齐桓公指着军队对屈完说:“指挥这样的军队去打仗,什么样的敌人能抵抗得了?指挥这样的军队去夹攻城寨,有什么样的城寨攻克不下呢?”屈完很沉静地回答;“国君,你若用德义来安抚天下诸侯,谁敢不服从呢?如果只凭武力,那么我们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城这么高,池这么深,你的兵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

”回答得委婉有力。

为形势所迫,齐桓公同意与楚国结盟。

这样南北军事对峙就体面的结束了。

[6] 葵丘之盟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周惠王去世。

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

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县境),举行受赐典礼。

受赐典礼上,宰孔请周襄王之命,因齐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赐。

齐桓公想听从王命,管仲从旁进言道:“周王虽然谦让,臣子却不可不敬。

”齐桓公于是答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敢贪王命,而废臣职吗?”说罢,只见齐桓公疾走下阶,再拜稽首,然后登堂受胙。

众诸侯见此,皆叹服齐君之有礼。

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

齐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王室内乱,十分危机。

齐桓公派管仲帮助襄王平息内乱。

管仲完成得很好,获得周王赞赏。

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但管仲没有接受。

最后他接受了下卿礼仪的待遇。

[6] [18] 晚年荐才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临死前齐桓公问谁可以替代相位,管仲推荐了公孙隰朋,并要求齐桓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三人,管仲死后,继任的公孙隰朋、鲍叔牙两位相国继续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

管仲的后代被任命为大夫,世世代代享受福荫。

[19-20] 主要成就编辑政治制度行政改革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

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

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

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21] 用人人事他提出的用人原则是:“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任命一切官员时,都必须根据其实际的政绩,特别是要有取信于民的真实政绩,而不是虚假的、表面的政绩。

此外,他还总结出一套对于各级官员实行奖惩的具体办法。

国中“慈孝”、“聪慧”、“拳勇”出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称职的委任为吏,任用称职的又可以晋升,直至升为上卿助理。

选贤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人才来源,这一制度成为日后科举制度的雏形。

政治主张管仲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

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观念和《管子》的思想颇为接近。

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对外,管仲最早提出“华夷之辨”与“尊王攘夷”的民族主义思想。

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

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后来孔子感叹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 [22] 外交主张管仲的外交主张,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

为了使齐桓公成为诸侯之长,管仲在外交上协助齐桓公做了许多努力。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国救燕。

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

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

齐国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

齐桓公三十年(前656年),管仲让齐桓公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

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管仲献计让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

前654年,管仲,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

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

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

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

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此次盟会齐桓公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管仲的外交战略获得了很大成功,使齐桓公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为华夏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23] 军事制度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

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 的是士乡十五。

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

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

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 一轨,这就是“伍其鄙”。

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21] 经济制度●管仲相齐的经济政策是“遂滋民,与无财”(《国语·齐语》),他的办徐 *** 绘管仲像原稿(《中国历史故事》插图)法乃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史记·齐太公世家》)。

或言“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史记·平准书》,参见词条轻重理论),以至“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

[24] ●“轻重鱼盐之利”及“徼山海之业”是否是汉代盐铁官卖的滥觞,我们现无可征信的材料。

管子书中的记载言:管仲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而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山海”就是铁和盐(《管子·海王》)。

若此记载为可信,则于管仲时就已经实行了统治盐铁的经济政策了。

●管子熟练的运用轻重之术对外策划了衡山之谋、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

●管仲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

……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食货志》下)。

这种“准平”制,不但是一种平衡粮价的政策,并 且,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

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马克思级差地租与之相同。

●管仲面对当时“竭泽而渔”的经济开发,为了有效利用齐国的林木和渔业资源,制定了“山泽各致其时”。

即历史上最早的自然环境保护法,即禁止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滥捕,以保护树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免遭破坏。

伐木和捕猎只准在适当的季节进行。

●管仲修齐太公“九府圜法”,在齐国设立了专管货币的机构——“轻重九府呻”。

齐国由政府统一铸造货币,这种规范的货币呈刀形,名为“齐法化”或“节墨法化”,俗称“齐刀”。

●管仲在《管子·奢靡》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效用。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晏子是什么时齐国大夫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