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最大跨境电商产业园在大连自贸片区开建

东北最大跨境电商产业园在大连自贸片区开建,第1张

日前,大连首家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万众云仓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服务最全、设施最完备的跨境体验综合体。

这是大连自贸片区充分利用金普新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契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进口集货中心和跨境电商综合分拨基地建设,打造立足东北、辐射全国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的重要示范项目。

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一、市场开拓1 在上半年,商务局主动拜访了32家企业,并与其中17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成功引进了3家重点企业,为县城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2 商务局积极推广县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承办了2次行业展览,参与了3次招商展览,参加了18场产品推介会,为县内企业与外界开展了交流和合作。二、外贸合作1 商务局在上半年与3个国家和9个省级区域签订了10项贸易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了县外市场。2 商务局帮助1家企业申请了在黑龙江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设立仓库,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外贸出口难题。三、产业转型升级1 商务局积极推动县内企业参加行业协会活动、技术交流会和展览会,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持。2 商务局协调县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帮助企业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下半年工作计划:一、市场拓展1 继续拜访企业,扩大商务局的商业网络,争取更多优质企业入驻。2 开展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推介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订单,增加县内企业的营收。二、外贸合作1 巩固和拓展既有的外贸合作,进一步扩大县外市场,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国家。2 推动企业申请自贸区和跨境电商“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的支持,帮助企业提高出口业务的效率和规模。三、产业创新1 组织企业参加科技展览、技术交流和智库讲座,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引进新技术和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落实政府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县内企业加快创新和升级。

智慧城市宣传片解说词

巍巍嵩岳,茫茫伏牛,西邻洛邑,东望黄淮,北汝河穿城而过。汝州,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千年古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公元606年的隋朝设立汝州,拉开了城邑文明的端绪。新时代,汝州作为河南省10个直管县(市)之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战略,围绕智慧汝州建设,与联通公司、移动公司、中原数据基地合作,实施宽带进乡入村和城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市乡村三级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城区公共区域免费提供无线wifi服务。启动实施了“云上汝州”三年行动计划,与浪潮集团等国际一线品牌合作,按照“业务上云、资源整合、应用创新”三步走战略,重点推进政务云、数字城管云、食品安全云、教育云、卫生云、便捷交通云、生态云、旅游云等“1+N”朵云平台建设,“中国汝州”智慧城市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数字化城管中心建成投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汝州”。

汝州市坚持把“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为加快转型、稳定增长、促进投资的重要抓手,构建了中心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三个特色小镇、三个国家级重点镇、七大产业园区的“三三三七”空间布局。2016年,汝州浪潮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交易所动工建设,成为

河南省县级城市中首家集数据资产运营、数据资产交易、数据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大数据应用服务机构。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全面推广,政府效能明显提升,群众生活更加便利,城市管理规范有序,产业发展动力倍增,智慧汝州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汝州市按照“引外、培内、育苗”的总体思路,聚焦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十大创业创新群体,研究制定了推进创业创新扶持政策80条,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汝瓷文化产业园、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大力实施众创空间倍增工程、创客育引工程、服务提升工程、金融助推工程,阿里巴巴、京东、腾讯、浪潮、苏宁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纷纷聚焦汝州、投资汝州,全市电子商务企业达到4000多家,农村电商网点实现全覆盖,从业人员4万余人,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跨境电商示范基地。

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汝州市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全国第一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市、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宽带中原”示范城市等12项国家级、省级试点荣誉。目前,正朝着国家级、省级智慧城市的目标迈进。

悠悠千古,沧海桑田。历史给汝州增加了厚重的人文底

蕴,云计算大数据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智慧的汝州人将历史积淀与未来时空交织,大手笔绘就一幅智慧城市建设的美好蓝图,未来的汝州必将成为一座生态智慧健康文明幸福的大美之城!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发展经受严峻考验、取得新成就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六年齐抓、三城同创”为抓手,把握“好为标准、快字当先”工作导向,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发展平稳健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854亿元,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5亿元,增长12%;进出口总额8070万美元,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0元,均增长105%;完成节能减排年度任务。
我们狠抓产业发展,经济转型迈出新步伐。提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互联网“聚土地”模式在全国引起轰动,被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总结为“绩溪模式”;制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四方电商产业园跻身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成全省首个公用型电子商务保税仓库,完成全市跨境电商第一单业务;全县新增电商企业52户,实现网络交易额6亿元。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胡开文墨业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户企业入选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17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进展良好,龙川和园温泉度假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华商碧水湾、黄山机场绩溪候机楼全面施工,登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获省发改委批复;龙川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庄村、湖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古村落”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成功举办“油菜花节”、“安苗节”及全国摄影大赛,全年旅游接待量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分别增长24%和33%。徽商银行、华夏保险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783亿元,增幅达到198%,居全市前列。 清、民国时期县内工业以个体手工业和作坊为主体。
民国8年(1919)从业人员2162人,占全县人口的195%。
1949年工业总产值126万元(折1980年不变价)。以粮油加工、陶器、铁锅及铁木农具为主。
1956年对手工业和私营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手工业合作社和地方公私合营工业。
1982年后社队工业异军突起,发展较快。
1985年列入省重点扶持县,补助资金,增加贷款,增拨钢材,改造老企业,上新项目。重点发展丝绸工业,新建和扩建机械、化工、食品、建材、皮革、服装工业。
1985年冬国务院批文,接收上海市驻绩“小三线”企业,县内工业基础壮大。1987年共有独立核算企业171个。其中全民27个,集体144个;重工业75个,轻工业96个。共有职工9134人,其中全民(国营)4392人,集体4742人。县直属企业固定资产净值34612万元,其中全民(国营)31986万元,集体2626万元。全县工业产值700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609%,比1949年增长5462倍,年递增率11%。
2014年,绩溪县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成立县工业经济改革发展领导组和4个帮办服务组,向企业提供担保资金833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超亿元;预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68亿元,增长9%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上升幅度位列全市前茅。13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全面完成,泰昂电力、合一电气等二期工程达产达效;新开工工业项目37个,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高新技术产品6个、省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园区扩容提质取得积极进展,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转产不锈钢企业8户,新增入园企业15户。 绩溪山多耕地少,常年粮食不够自给,需调进补充。种植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一年两熟居多。农民勤于耕作,受条件所限,民国以前产量较低,建国后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粮食产量逐步提高。80年代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农业科技,粮食生产有突破性发展。
自50年代至70年代,强调以粮为纲,忽视经济效益。人均年纯收入不足百元。
1979年后,县委和县政府制定以粮为主,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198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至198元,1985年338元,1987年410元。全县农业总产值,1987年比1953年增长332倍,年增长率42%。1983年,种植业产值2072万元,1987年增至2699万元。
建国后,县财政每年投放支农款项少则数十万元,多则百余万元,用于兴修水利,治理沙化和科技兴农事业。1981年至1987年累计达71828万元,其中1984年1345万元。县农行每年亦给农贷资金,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仅1982年就贷出363万元。县内商品粮收购量,随着生产发展而增加。
1949年收购3937万斤,1979年增至1046万斤,1984年2021万斤。1985年后改统购为合同定购,定销量减少,曾出现卖粮难。少数农户将部分粮田改种经济作物。农业人口平均粮食占有量1949年339斤,1984年680斤,1987年615斤。
2014年,绩溪县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增专业大户84个、家庭农场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天路山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加大徽菜山珍等五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新建徽菜原材料基地2000亩、油茶1万亩、山核桃4500亩、标准化优质茶园1060亩,优质烟叶、菊花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5000亩和6000亩,“绩溪黑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到108户,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50亿元,增长20%。徽菜文化园成功争创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区,家朋梯田景观获“中国美丽田园”称号,仁里村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我们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投入跃上新台阶。高频开展项目调度,总投资468亿元的27个重点项目推进有力。
抽水蓄能电站完成4个标段建设,上下水库大坝工程启动实施。合福高铁全面竣工,杭黄铁路开工建设,高铁站房基本完工,新站综合体通站道路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绩溪即将跨入高铁时代。绩宁高速通车运营,省道215升格为国道233,东迁工程华龙公路至湖里段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湖里至临溪段开工建设。扬溪源水库、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进入核准公示阶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29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完成投资3563亿元,增长278%。着力招大引强,成立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评审委员会,设立驻浙江、广东招商办事处,全年引进省外资金58亿元。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东北最大跨境电商产业园在大连自贸片区开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