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专员物流方向是做什么的?

质控专员物流方向是做什么的?,第1张

岗位职责:
1.负责门店物流KPI指标监控,定期发布物流各项日报及周报,分析并输出门店关键问题,为门店物流整体运营提供数据支持,并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
2.负责门店物流系统平台及设备基础配置,维护系统正常运行,解决系统异常问题,监控单据完结情况,收集系统需求并持续优化;
3.负责门店SOP *** 作规范的推广和稽核,规范门店物流 *** 作流程,监督后场5S管理;
4.协调门店物流各模块工作开展,承接并推动总部部署项目性工作,监控重点工作进度;
5.协助物流副店达成门店目标值,保障门店物流平稳运营。

——物流为本、标准化保质量、全国七大物流中心、配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仓储系统AS/RS、无人仓库、青龙系统
关键时刻一线城市市场日趋饱和,而中西部经济日益兴起,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入中国农村,越是发展中的地区网购需求越是旺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此时竞争对手已经蠢蠢欲动,留给京东的时间不多了;
关键抉择京东果断启动“渠道下沉”战略,将发展重点由巨大型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渠道网络在原来覆盖1300个县的基础上,一年之内再增加500个县;
应对策略京东将原有的物流6大区扩展为7大区;加大仓储建设的力度,以全公司的标准化作为“渠道下沉”的品质保证,用“青龙系统”为京东物流提供优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企业内创业的“先锋站”形式,让京东员工扩充渠道,动员亲属加入其分销网络的终端配送,使得分支和终端迅速扩大;
策略结果截至2014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七大物流中心建有7大中心库,在另外的40座城市运营123个大型仓库,拥有321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1862个区县,且全部自营。今天京东提供当日送达的县达134个,在全国提供次日送达的县达866个。
成都往北70公里,四川省什邡市皂角镇,农民驾着农用三轮车突突地驶上马路,道路一边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旺,路的另一边是红色砖墙,白色涂料刷着「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的标语,附带京东网址JDCOM。这是京东投放的广告,主要施放在中国广大的城乡结合部,广告面积达约40万平方米。
京东管理层果断决定“渠道下沉”,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要有京东的身影。因为,县级市场,经济水平比巨大型都市和省会城市低,但网购支出金额、频率、占比反而超过大都市。这个道理很简单,县城商业不发达,很多商品买不到,或者价高质次,或者假冒伪劣,所以这些地区对于电商的需求更高。越是商品供应落后的地方,越是京东发展自己的新机遇。说易行难,网络搭建需要单量支撑。京东定下战略: “以京东现有仓储布局为中心,横向面向中西部省份,纵向面向三四线城市、城镇乃至农村县乡拓展物流布局。”
作为电商,京东人的理想是为社会带来公平和效率,让人人实现商品选择上的平等。线下在北京能够买到的品牌,线上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偏僻县城也能买到,而且门到门送至家里。传统意义上,越偏远的地方商品价格越高,而京东通过下沉的渠道,可以打破层层加价的分销体系,真正实现价格公平。
为了这个宏大的理想,决策者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大型电商如京东,它的每一笔重大项目投入都不会小于10亿。一位京东高管说,“我测算过, 当订单达到200万时,内部协调更复杂了,组织形式、管理方式都要发生变化,不仅仅是投资建仓的问题。”
物流为本
京东物流格局图,来源于网络)
大概在8年前,刘强东不顾投资人和高管的一致反对,决意自建物流。这是京东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现在来看,相当成功。谈及京东的核心竞争力,所有人都会指向物流。2013年,京东仅在购车上就花费了1个亿,到2014年第一季度,京东已拥有1500辆76米长和96米长的斯卡尼亚及奔驰全封闭厢式货车。
物流网络的规划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布局。京东将大陆市场分为七个大区——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华中、西南和西北,并且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成都和西安这7个中心城市建立了物流中心并设立中心仓,这是物流的第一级;由于覆盖区域面积巨大,在济南、南京、重庆等城市设立前置仓,存放周转快的商品,而不会是全品类存放,这样做是为加快对二三线以下城市用户的反应速度,加快时效,提升用户体验,这是第二级;再往下是分拨中心,第四级是中转站,而第五级即终端级便是配送站。配送员从站点出发,用面包车、三轮车、摩托车进行配送。
启动“渠道下沉”后,刘强东要求将物流体系已经覆盖的1300个区县增至1800个区县,即在一年之内增加500个区县,配合“渠道下沉”的就是“先锋站”计划。这个计划允许京东近2万名配送员申请报名参加,这些受过京东培训的员工皆可返回家乡开设站点,新设站点的地址往往是日均订单量暂时达不到京东开站标准的50单但能保持在日均20~40单的地方,你可以说它是内部创业项目,配送员回乡开疆辟土,他既当站长又当配送员,如果订单增多,他可以拉上妻子、家人一块送货。若是订单量增至符合京东“日均50单开站”的标准,就可以转为正规站点,若家人愿意,他们也可以经过培训转为正式员工。“渠道下沉”最大的难点在于运输保障上,先锋站可能不得不要求家庭来衔接从分拨中心、中转站到配送站的支线运输,由下往上开车接货,再拉回配送站。先锋站启动后第一阶段就有大约300人报名,有些地方需要两三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很多配送员愿意回老家做事。
为了保证服务品质,京东要求物流尽量自己来做。京东不断扩张自营物流地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基本是京东物流体系全覆盖,不借助任何第三方物流公司。这几年来,京东采用鲸吞蚕食的方法,继续在三四线城市缩小为京东服务的第三方的地盘。
“青龙”护驾
京东青龙系统gis架构,来源于网络)
在参考了国际四大快递公司及国内的顺丰快递之后,京东规划招聘了100人进行青龙系统的封闭式开发,一年后该系统全国上线。青龙系统能够支持千万级单量,解决了过去的宕机、数据管理的问题。原来用PDA即掌上电脑扫描一次系统响应要23秒,现在只要03秒。预分拣系统的自动分配站点准确率,从70%提升到98S%,这也是京东物流平台对外接单、社会化运营的重要基础。
配送员用的POS机带有青龙系统的定位功能,系统能检测到所有包裹的运行轨迹,如果出现异常,可调取数据,质控人员能马上发现哪些包裹不合规。系统能自动生成报表,配送系统的各个管理层,从副总裁到站长,经过配送总监、配送片区经理,每一层都能对下属的工作情况和绩效了如指掌。特别是类似于西南区这样地势复杂、交通不便的区域,管理人员不可能随时到点亲自考察,而通过数据就能足不出户了解站点运营情况,如果站点长期单量低,数据显示很快发现问题,敦促管理层进行调整。 原来配送站长最痛苦的是做每日报表,手工输入数据,有时候要搞到凌晨一两点,现在站长只需要在系统里导出数据,10分钟完成报表。
客户在京东网站上下单,由系统分拣模块将货物根据订单地址进行区分,分配至不同地点的仓库。订单抵达仓库之后,即开始分拣,若是高位货架就用前移式叉车或者平衡重叉车,如果是平仓就人工拣货,系统确认。接着,进入复核区,再次确认,打印发票以及送货单。再进入打包区,根据商品规格打包。这样的动作,西南大区仓储在1小时内完成,最快只需要几分钟。晚上11点前发来的订单,要在晚上12点以前完成,按规定必须做到日清。商品出库的时候,由系统运输模块调配车辆,将货物分配到不同的车辆上,抵达下一级分拨中心或者中转站,再次进行分配。最后是配送模块,配送员把包裹送到客户手里。通过系统,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包裹的运动轨迹,包括接货、分拣、发货、发车、站点接货、验货、配送员收货、妥投等8个主要环节,整个流程一目了然。 “青龙”是专门服务配送体系的信息管理系统,“青龙”这一名称就是刘强东钦定的。
标准化保质量
京东物流系统分为仓储、运输、终端三大块,终端是配送站,运输是干支线运输。不同于业内通常的叫法,将跨省运输称作干线,在京东内部,跨大区运输才是干线,而大区内运输统称为支线。
2013年起,京东以“休养生息”为名,开始将物流从单纯讲究数量、速度,过渡到讲究物流运营成本。2013年京东开发了JIT(及时生产系统)和ALMS(劳动力管理系统),关注人效和平效(每坪面积上生成的营业额,一坪约33平方米),追求每人每天的产能量最大化,单位面积产能最大化。信息化建设由总部掌控,通过信息化对标准化体系实现有效的监控,保证作业过程不走样。如果仓储存量刚好能够满足所有订单,那么成本摊薄的数据就会非常漂亮。但因为京东始终处于高速发展中,业务量不断提升,仓储存量常常不够,所以储量新增,面积新增能够得到足够的新增业务量的保证。京东商城运营体系的负责人说,规划匹配是关键,要做好前置性建设,使其资源正好能承接新增业务量。
事实上,京东在业务上的奋力进取常常使得增长出乎意料,导致规划很难赶上发展的速度。爆仓是京东的常态,搬仓则是爆仓后的必然结果,在京东有个说法,“没有经过搬仓的仓储经理,就不会是好的经理”。京东华南大区创造了18个月内,大大小小搬仓38次的纪录,而且,曾经有仓储经理在38小时内经历了不停歇不间断的搬仓。当然,随着流程的建立和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目前的搬仓动作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
杨磊是几年前被定岗到上海的大家电仓做仓储经理,他讲到一次搬仓的经历:华东区本来就库存资源紧缺,又遇上气候炎热,空调卖的火爆,结果爆仓了。杨磊接到通知,3天内要搬清库房,将6万台电视机腾出,他的二三十人的团队连续干了三天三夜,到第三天白天杨磊几乎站着就能睡着。此时,空调订单像雪片一般飞来,如果再多积压一天,整个运营体系就会压垮。普通员工基本是凌晨两三点收工,他们在公司的客房或者公司临时租订的宾馆睡上三四个小时,早上6点又起床上班,白天完成日常订单生产,晚上搬仓,而管理人员除了搬仓外,在员工离开睡觉的时候,还得继续清理上架等环节的异常情况,维护好系统。
在京东,所有人都在向前奔跑,没有人能够按部就班地保持慢悠悠的节奏。 因为有时间限制,从打印订单到打包出库,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
看京东的物流,像是观赏一部战争大片。成都市新都区顺运路宝湾物流园有一处京东的仓库,放置3C、小家电。 新都仓库由两个高12米,面积1万平米,两两相对的单体仓组成,仓库前停放着5辆红色依维柯,长5米,高3米。身穿红色工作服的司机开车取货,卷帘门打开,发货区一览无遗。密封好的箱子摞在一边,里面装着打好包的包裹。叉车司机往返库房和货车四次才能装满一辆货车,大概40分钟。 5点起,依维柯陆续前来,载满货开走,新来的货车顺序补位,鱼贯而入,鱼贯而出。5点40分,40辆货车全部装满到位,它们发往成都周边的德阳、绵竹、什邡、简阳、眉山、邛崃等地区,客户通常能在下单的当天或次日收到货,发往云南、贵州等西南其他地区的货车需错开时间,因为场地太小。司机一般凌晨5点开工,下午5点收工,月薪4000多元,相当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京东就是这样以一地库存全国发货,令京东物流成为穿梭如织、四通八达的网络。截至2014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七大物流中心建有7大中心库,在另外的40座城市运营123个大型仓库,拥有321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1862个区县,且全部自营。 今天京东提供当日送达的县达134个,在全国提供次日送达的县达866个。

京东物流为什么能创造全球最高运营效率

引导语:京东有今天是因为敢打敢拼、肯干“傻大黑粗”的活,一不小心将其他电商企业不愿意碰的物流配送做成了京东“前端用户体验、后端成本效率”的核心竞争力。——刘强东

50座城市建仓,用空间换时间

“早上在京东上给千里之外的父亲买两瓶二锅头,老人家中午就喝上了。”这就是消费者口中的“京东速度”。

事实上,直到现在还有人将京东自建物流视为一场豪赌。2007年京东决定自建仓储配送,给业内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他们疯了”,因为物流配送行业的高度分散、复杂,对于刚刚崭露头角的京东来说,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2007年,京东的年营业收入只有不到5亿元人民币。如今,京东配送条线的员工已经发展到60000人,京东也拥有了宏伟的总部大楼,这让许多质疑者认识随之转变。

“在京东之前,网络购物从下单到收到货,等个十天半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消费者的速度预期并不强烈,更没有用户体验的概念。”京东配送体系的一位高管回忆当年的情景还不禁感叹,当时很多人都为京东自建物流捏了一把汗。

业内认为,京东自建物流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配送速度与服务的认识,让“用户体验”一词在电商和快递行业切实可感。

2010年,自建仓储配送启动仅仅3年后,京东开始在部分城市具备当日达、211限时达能力(上午11点前下单,当天收到;晚上11点前下单,可在次日下午3点前收到),次日达、隔日达能力开始全面铺开。受其带动,速度成为电商的一个共同追求目标。

2015年底,京东仓储配送已经可以满足大约98%的京东自营商品配送,其中超过85%的订单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配送,京东的配送服务实现的211、夜间配(晚上7点至10点配送)、极速达(2小时内送达)、当日达、次日达、隔日达等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种时效需求。第三方调查机构所做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京东送货速度的满意度领先行业整体近20个百分点。

在“京东速度”的背后,是大量的基础建设和资金投入,规模在当时的快递行业属于天量投资。但这种巨额投入并非盲目的扩大地盘。与顺丰、“四通一达”等企业网状式的结构不同,京东的仓储配送体系是轮轴式,自控力强。京东将全中国分为7个大区,建立7个物流中心,每个大仓有自己的服务半径。“用空间换时间,都是京东自己做,完成供应链体系搭建,成为客户体验最优的电商物流履约平台。”京东集团配送部副总裁王辉说。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京东已经在50座城市运营213个大型仓库,6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已经投入使用,仓储设施占地约400万平方米,全国拥有5367个配送站和自提点。京东的物流体系已经覆盖全国2356个区县。在这9年中,京东的年营业收入增长了近400倍。期间京东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

4月12日,刘强东对前来视察的国家邮政总局局长马军胜表示,京东正在全国中小件和大件两个物流网的基础上,建设第三张冷链生鲜物流网,发力生鲜快递。下一步将更好地促进电商和快递渠道下沉,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同时走出国门,推进海外仓建设。

驱动“京东速度”靠技术

在京东极速扩张的情况下,保证快而不乱是“京东速度”的骄傲之处。

2007年京东日处理订单只有3000多个,2016年日均订单近400万个,天量的增长不仅没有影响物流配送的速度,用户体验反而越来越好。

其中,技术驱动在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外界还在对京东自建物流配送持怀疑态度时,京东已悄然变身“技术控”。很容易理解的一个道理:对亿元级的企业,单纯挖掘人的潜力或许能不断提高效率,但面对数千亿级的庞然大物,人的力量显然已难以掌控局面。

京东从成立之初起就一直在自主研发数据系统,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京东称之为“青龙物流配送系统”,简称“青龙系统”,这是京东高效物流配送背后的核心支撑。

据了解,青龙系统让传统的等单送货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京东可以预测订单,提前调配力量。预测订单就是根据大数据模型,判断某个地域中某类商品直至某个商品未来一段时间的销量,以便于精准备货。目标是一方面有效缩短库存周转率,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不会让用户遭受缺货的困扰。

京东的物流网络的核心要素包括仓库、分拣中心、配送站、配送员等几个方面,这个网络则由青龙系统来驱动。到目前为止,青龙系统已经实现了两次升级,从10升级到了30,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具体来说,青龙系统10完成了对海量信息处理,满足日常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对原有系统进行了重构,使得分拣系统与配送系统达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而在20阶段,京东推出了自提柜系统,用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经过不断的更新,自提柜的功能也在不断的丰富,水电缴费、一卡通充值、社区O2O、冷藏/冷冻,生鲜自提、WIFI热点等诸多功能将会逐步实现。

2014年青龙系统迈向了30时代,这一阶段“对外开放,构建生态系统”成为了重要的战略方向。至此青龙的业务模式也开始从京东内部物流系统转变为社会化物流。消费者在京东购物的流程从下单开始,每个点击动作之后都是一套复杂的计算程序,系统分拣模块会将货物根据订单地址进行区分,分配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点的仓库。

在这一系列环节的高效运转首先给了“京东速度”以保障,同时也极大提高了京东仓库的人效。以上海“亚洲一号”(一期)在2014年双十一期间的表现为例,该仓库员工仅500人,在双十一当天发货10万件。据京东统计数据,同样体量的分拣和出库,另一家服装物流公司雇佣了3000多人花了7天才完成。而2015年双十一当天,投产不到半年的广州“亚洲一号”完成单仓50万单的生产,创下了纪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目前固安分拣中心正在测试智能手环和智能中控系统,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通过大屏幕查看配送车间的动态,流程中每个差错都会显示在中控屏幕上,同时出错点上的工人能在其所佩戴的智能手环上收到错误提示。

商品出库后的传站和配送环节,也依据京东大数据的支撑,对运输和配送路线进行优化,使得配送员的配送效率得到了提高。2015年双十一期间,京东配送员将总重约8万吨的货物及时送到了用户的手中。京东内部的运营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每一辆车、每一位配送员所处的位置和任务完成的情况,对于任何异常的发生都可以第一时间及时反应、迅速调配力量支援。

京东在仓储配送领域的技术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研发,这一块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京东仓储的另一个标杆就是“亚洲一号”,2014年京东第一个位于上海的“亚洲一号”仓库一期投入使用,这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高智能化大型仓库成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仓库,此后两年间,沈阳、武汉、广州、贵阳的亚洲一号都陆续投入使用。而现在,京东的物流配送“飞”起来了。2016年初,京东开始测试无人机送货,未来无人机送货将覆盖大量乡村。

“最后一公里”的价值

京东商城页面的主色调是红色,京东配送员的工作服也是红色,这些配送小哥们被消费者亲切地称为“京东红”。

随着京东业务的快速增长,“京东红”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如今偏远的山区、海岛、沙漠都有“京东红”。

在京东,很多配送员将公司当作了自己的家,将配送做成了终身职业。京东配送从2007年正式开始运营,最早只有10名员工,来自安徽的徐文义就是其中之一。此后徐文义一直在京东做配送员,他的兄弟、连襟、儿子也都成了京东配送员。徐文义的儿子1993年出生,17岁就开始做配送员,现在23岁,已经在北京的一个配送站做了两年站长了。儿子跟着自己在京东工作,徐文义觉得心里踏实。

刘强东有和一线员工把酒言欢的习惯,2012年8月17日徐文义第一次和刘强东当面说话,也喝了酒。当天是京东五周年员工宴会,刘强东和到场的72名老员工挨个喝了酒。徐文义觉得刘强东是个正直、重视承诺的人,不会亏待一线干活的员工。像徐文义这样一家多人在京东干配送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人在京东的共同感觉就是稳定、温暖,只要用心工作,就会有回报。他透露说,京东从来没有拖欠过一线员工的工资,即便是在资金链紧绷的时刻,刘强东宁可压缩其他开支,也绝不亏待一线员工。

京东鼓励多劳多得,2007年京东配送员的基本工资是1500元,2016年京东北京配送员平时人均月工资是7000多元,销售高峰期,部分配送员收入在万元以上,大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此外,京东还为不同地区的配送员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补贴。

据介绍,在京东,配送员可以通过学习圆自己的大学梦,也可以通过努力走向管理岗位。2015年京东启动县级服务中心,许多乡村主管就来自一线配送员。华北配送固安分拣中心负责人岳广权加盟京东之前是在其他配送公司工作,谈起差别,他说,“京东追求快更追求用户体验。”

在刘强东看来,加盟制的快递模式中间环节太多,无法保证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更无法确保“最后一公里”的良好体验。因此京东选择自建。

京东仓储物流副总裁傅兵认为,物流快递是相对基础性的行业,要保证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和“最后一公里”的通畅,一定要“强运营”,分散的加盟式快递模式很难做到。

“强运营”在京东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共同实现的,京东配送员在国内率先使用POS机,这个POS机带有青龙系统,有定位功能,系统能监控到所有包裹的运行轨迹,如果出现异常,可调取数据,质控人员马上能发现哪些包裹不合规。系统能自动生成报表,配送系统副总裁、总监、片区经理、站长,每一层管理层都能对下属的工作情况、绩效一目了然。

京东要啃好自己的“甘蔗”

京东的物流设计的核心是减少物品的流动次数,通过大数据,在产品还在生产的时候就告诉供应商市场在哪里,客户在哪里。

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有预测认为中国将在2018年占据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一半的份额,这对于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商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还在持续扩大,不断有创新的企业加入竞争,谁能持续做大做强,既是对商业模式的考验,也是对企业价值追求的考验。

2015年,京东的营业收入达到1813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大的B2C电商平台,也是中国收入规模第一名的互联网企业。如今,京东已经在积极参与“电商平台级竞争”。京东近几年一直在有序地向社会开放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系统,目前已经有99000家第三方商户进驻京东,极大地丰富了商品的种类。

未来电商竞争中,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是各家角逐的重点,京东认为这正是其长处。京东的物流设计的核心是减少物品的流动次数,通过大数据,在产品还在生产的时候就告诉供应商市场在哪里,客户在哪里。一次就搬到正确的库房,第二次就到了终端消费者手里。因为搬运次数少,所以成本低,这对于供应商和电商平台的利润获取都意义非凡。

财务数据显示,京东的整体运营费用率大约在10%,单看电子产品的综合成本,京东不到8%,比同行低50%-60%。

2015年京东供应商的平均账期是446天,即一年能周转8次,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用高效的供应链为供应商服务,帮助更多商家实现“品质、品牌、品商”的水准,是京东未来的战略布局。刘强东针对消费品行业,提出了“十节甘蔗”理论,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其中前5个归品牌商,后面5大环节则归像京东这样的零售商。京东在未来的开放平台竞争中要啃好后五节甘蔗。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京东所推崇的,也是刘强东提出要实现品质、品牌、品商的路径。这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实际上,京东已经开始认真地啃自己的“甘蔗”。2015年12月,京东与李宁[-073%]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李宁提供产品到门店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同时为李宁实施O2O战略提供物流供应链保障,此前京东已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帮助贝因美[-055% 资金 研报]、小牛电动等企业实现了仓配一体化。

在与京东合作之前,上述某合作企业一度受到库存的困扰,京东的高效供应链解决了这家企业的库存“尴尬”。在京东物流的解决方案中,引入了“调拨”作为库存,提高需求稳定程度,将全国分成两个子网络,加倍主力商品在主力销售区域的备货量。京东利用在全国的200多个大型仓库,可以根据不同销量区域选择京东不同地区的仓库,省去转运环节,缩短了货品抵达用户手中的时间,在运输途中保证了产品安全抵达。与其他社会化物流相比,京东物流都是自营,仓配一体,不仅保证速度,也能保证安全。

随着京东中小件、大件、冷链生鲜“三张大网”的建成和完善,加上京东日益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持续不断的运营创新,京东的物流配送体系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零售供应链平台,海量的商品将会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流动。

;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质控专员物流方向是做什么的?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