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是指谁,第1张

醉翁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北宋欧阳修作。三卷。南宋罗泌编次。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欧阳修(自称嗣孙修与状元黄仁颖家谱相吻合)总世系:
一世 开闽欧阳氏总始祖欧阳韶员子直孙配王氏无子
二世 欧阳幼咸(立宰相欧阳通季子询季孙欧阳幼咸为嗣)
三世 吉州剌史 欧阳琮
四世 温州长史 欧阳衍
五世 博罗县丞 欧阳昌
六世 唐进士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
七世 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 欧阳秬
八世 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 欧阳澥
九世 潘湖欧厝吉州推官 欧阳郴(欧阳澥季子)
迁闽县宝历进士 欧阳衮(欧阳澥四子)
子 进士宰相诗人 欧阳炯
孙 咸通进士欧阳琳、欧阳毗(王比)兄弟
十世 嗣子 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 欧阳偃(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 梁国公道州判官 欧阳观
十二世 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欧阳修。
与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发现的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先祖为夏禹、勾践,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孙修的史实记载相符合,尤其这位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欧阳修自身家世详情(即嗣孙修),为中国文史界专家学者研究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年幼姓黄,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潘湖欧厝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实依据。这篇欧阳修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录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为“嘉佑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谨序”。
“文忠公谱图序”以叙述为主,激发议论,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着笔伊始,欧阳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践,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与立。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在陈述欧阳氏族繁衍生息的岁月沧桑之后,欧阳修还在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修与丽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今又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见,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东田欧阳氏世谱》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三谱与在江西吉安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开欧阳修(自称“嗣孙修”谨序的真实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谜。据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载: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乡贡进士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曾与泉州开元寺高僧沙门文中共书经幢序文。由此,揭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状元黄仁颖嫡系曾孙!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两谱所提供的谱牒史料,从而为人们解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即:欧阳修父观祖父偃嫡系曾祖状元黄仁颖嫡子、欧阳郴嗣子之谜。需说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欧阳郴,原籍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后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为唐进士国子监四门肋教欧阳詹之曾孙、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之季子;配工部尚书李稠长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状元黄仁颖,字福佑,一字仁达,号潘湖翁,配欧阳澥长女欧阳郴之妹,其子欧阳偃本姓黄,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贫无力攻书,遂外甥承母舅欧阳郴家,实赘于舅父欧阳郴家,随母姓。至于二弟恩贡靖江军团练欧阳俊,与恩贡屯中郎中欧阳仪则为唐工部尚书李稠之女——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妻所生。
生平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其母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他四岁而孤,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疏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嘉佑三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属安徽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思想追求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道”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与张秀才第二书》)。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 梅尧臣、苏舜钦等人的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与应用文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欧阳修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本文所引欧文皆出此集)有文章2651篇,应用文2619篇,可见他的文章写作主要是应用文写作;还撰有《新五代史》74卷,《新唐书》75卷。他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
创立应用文概念。目前论者都认为应用文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张侃的《跋陈后山再任校官谢启》:“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拙轩集·卷五)张只涉及应用文取“四六”的语言形式,严格说来还不能说明确了应用文概念。北宋的欧阳修在《辞副枢密与两府书》中云,嘉佑五年十一月奉制命授枢密副使,“学为应用之文”。这里的应用文是指公文文体。他在同一年的《免进五代史状》中自述为得功各事无用之时文,得功名后,“不忍忘其素习,时有妄作,皆应用文字”。“文字”即文章。这里的应用文指实用文章。可见,欧阳修是从文体形式、实用性质两方面来明确应用文概念的,他已把应用文当作独立的文章体裁。
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如上所述,他认为应用文的性质是实用的。他赞扬苏洵的应用文章“实有用之言”(《荐布衣苏洵状》),黄校书策论“中於时病而不为空言”(《与黄校书论文章书》)。欧阳修关于应用文的实用性质是很明确的。他认为应用文的特点有三。一是真实。欧阳修认为写史要“立传纪实”(《进新修唐书表》)。所谓“纪实”,就是应像《春秋》一样褒贬善恶,“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魏梁解》),“求情而责实,别是非,明善恶”(《春秋论中》),“书事能不没其实”(《唐于鲁神道碑》)。他还认为诏令“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论慎出诏令札子》),用当今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要与实际相符。欧阳修主张应用文真实,一是为了应用,二是为了传於后世。二是简洁质朴。“典诰誓命之文,纯深简质”(《正史类》),赞扬孔宙碑文简质(《后汉泰山都尉孔君碑》),朝廷诏书应“复古朴之美,不必雕刻之华”(《论李淑奸邪札子》),铭应“言简而著”(《内殿崇班薛君基表》),“师鲁之《志》,用意特深而语简”(《论<尹师鲁墓志>》),“文书甚简”(《乞洪州第七状》),简洁质朴是欧阳修文章批评的标准之一。三是得体。他赞扬刘敞追封皇子公主九人的公文典雅,“各得其体”(《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体”指内容而言,欧阳修谓之“大体”。“公於制诰,尤得其体”(《谢公绛墓志铭》),他赞扬谢希深的制诰尤得西汉制诰之体,“体”指文体。“考其典诰誓命之文,纯深简质,丁宁委曲,为体不同”(《崇文总目叙释·正史类》),“体”指语体。欧阳修主张应用文应合大体、文体、语体,其理论已相当精深。
欧阳修对公文的贡献很大。他写有公文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理论也很系统。公文内容“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形式“取便於宣读”,采用“四六”的语言形式(《内制集序》),开苏轼改革骈文之先河。他自责其公文有“无以发明”,“意思零落”,“非工之作”,“拘牵常格”的毛病,主张内容要完整出新,有条有理;形式既要规范,又要创新。他按公文的行文方向,把公文分为三类:“凡公之事,上而下者,则曰符曰檄,问讯列对;下而上者,则曰状;位等相以往来,曰移曰牒。”(《与陈员外书》)他认为符、檄是下行文,状为上行文,移、牒为平行文;并明确公文不能“施於非公之事”。欧阳修虽未明确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概念,但为刘熙载按行文方向分类打下了基础。(摘自《应用写作》月刊1997年第2期《欧阳修应用文论》)
文学成就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有的古体诗因此显得诗味不浓,但部分近体诗却比兴兼用,情景相生,意味隽永。在内容上,他的诗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例如,在《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中,描写了“军国赋敛急星火”,“然而民室常虚空”的社会现实;在 《食糟民》中,揭露了官吏“日饮官酒诚可乐”,而百姓“釜无糜粥度冬春”的不合理现象。不过,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赠广其说,为我持之告采诗”,为的是规劝统治阶级修明政治,维护封建秩序。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更多的是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多抒发诗人的生活感受。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等。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且时有新见,后人集录成书,称为《六一诗话》,是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宋诗话考》)。欧阳修的诗话,改变了以前的论诗这作或重在吕评、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而是兼收并蓄,细加抽绎,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他在评论诗的时候,虽然不废雕琢,但主张归于自然。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创作了很多词,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朝中措》)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看似随意写出,却是无限传神,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而他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从思妇眼中写征人,情意深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感情亦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其他成就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亿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历史地位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河水改道北流,经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静军等地,至乾宁军合御河入海。当时因年荒民困,没有立即堵口。皇佑三年(1051年),北流于馆陶郭固口决口,四年堵塞后流势仍不畅,引起了北流和恢复故道东流的争论。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极力反对回河东流,连上两疏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当时“天下苦旱,京东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后,继以凶年,人户流亡,十失八九”的严重形势,认为在“国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际,以“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许,而且会引起“流亡盗贼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在第二疏中,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会,首先从分析黄河淤积决溢规律出发,阐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他说:“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接着他又分析了京东、横陇河道的具体情况,指出:“天禧中,河出京东,水行于今所谓故道者。水既淤涩,乃决天台埽,寻塞而复故道;未几,又决于滑州南铁狗庙,今所谓龙门埽者。其后数年,又塞而复故道。已而又决王楚埽,所决差小,与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终以壅淤,故又于横陇大决。是则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所复不久终必决于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横陇既决,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至庆历三、四年,横陇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决于上流之商胡口。然则京东、横陇两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弃之高地。京东故道屡复屡决,理不可复,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时,欧阳修还认为,河渠司李仲昌等议开的六塔河,宽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狭,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并断言六塔河“于大河有减水之名,而无减患之实。今下流所散,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则滨、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胜其患,而又故道淤涩,上流必有他决之虞,此直有害而无利耳,是皆智者之不为也”。 欧阳修的奏疏未予采纳,朝廷命加紧堵口,开六塔河。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决口塞而复决,回河失败。
后世评文
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曾慥(zao四声)《乐府雅词》序)
六一婉丽,实妙于苏。(尤展成)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罗大经)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清刘熙载《艺概》卷四)三过平山堂下,半生 *** 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
醉翁逸事
六一由来
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三朝言行录》)
虚心求教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 一作:恨) (无归路 一作:迷归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宋代·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代 :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惜春 , 爱国 , 壮志苦闷 句意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著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

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

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濛之处。

赏析一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著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赏析二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1162年渡淮水来归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转来转去,大材小用。这一次,又把他从湖北漕运副使任上调到湖南继续当漕运副使。漕运副使是掌管粮运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作这种官当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负。何况如今又把他从湖北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后方去,更加使他失望。这次调动任职,使辛弃疾意识到:这是南宋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示。不让抗战派抬头,关系到辛弃疾个人,事情尚小;关系到国家民族,那问题就大了。当时女真统治者的军队屡次南下犯境,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他们不仅忘了“徽钦之辱”,而且忍心把中原沦陷区广大人民长期置于女真族统治之下,过著水深火热的生活。收复山河的大计,已为纳金币、送礼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辛弃疾目睹这种状况,满怀悲愤。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而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所以这次调离湖北,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摸鱼儿》词,抒发他胸中的郁闷和愤慨。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以下对这首词作简单的解释: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杆。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濛。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汇流排,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读者不妨运用联想,这“风雨”,难道不是象征金军的进犯么这“落红”,难道不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么“草迷归路”,难道不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么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佳句。“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即辛弃疾)晚春词云:‘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简评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镟踵。”这与“蛾眉曾有人妒”语意正同。作者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一想到国家前途的暗淡,自不免要发出“烟柳断肠”的哀叹。表面看来,词人是在伤春吊古,实际上他将自己的哀时怨世、忧国之情隐藏在了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中。词里所流露的哀怨确有对朝廷表示不满的情绪。《鹤林玉露》云此词:“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便在汉唐时,宁不贾种豆种桃之祸哉。愚闻寿皇见此词颇不悦。”当年宋孝宗读到这首词心中非常不快,大概他是读懂了其真意。

创作背景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 *** 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何限恨 一作:无限恨)——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何限恨 一作:无限恨)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闺怨 , 写景 , 荷花思念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写景伤春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宋代·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宋词三百首 , 豪放 , 壮志 , 送别勉励

以上名单有很多人名不副实的。李可染,李苦禅,黄宾虹,徐悲鸿,吴冠中, 赵无极, 丁绍光, 范曾, 欧豪年, 黄永玉, 范光陵, 陈丹青, 高占祥,傅抱石,黄胄,张宝珠,于太昌,杨硕,孙墨龙,陈金言,张登堂,刘保存,王成喜,单应桂,魏启后,于西宁

一句有十一字的古诗有哪些
1、贺新郎 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2、贺新郎 宋叶梦得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3、贺新郎 宋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陶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4、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宋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5、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宋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6、贺新郎·吴江 宋蒋捷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叶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栏杆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鉴茫茫、宇宙知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7、贺新郎 宋吴潜
烟树瓜洲岸。望旌旗、猎猎摇空,故人天远。不似沙鸥飞得渡,直到雕鞍侧畔。但徙倚、危阑目断。自古锺情须我辈,况人间、万事思量遍。涛似雪,风如箭。扬州十里朱帘卷。想桃根桃叶,依稀旧家庭院。谁把青红吹到眼,知有醉翁局段。便回首、舟移帆转。渺渺江波愁未了,正淮山、日暮云撩乱。阁酒盏,倚歌扇。
8、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宋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9、贺新郎·端午 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
10、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蒋捷
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 *** 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装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11、贺新郎·感怀 韩东楼新西兰
且醉谁同某。日沉西、落霞残雾,渐遮还漏。心事老来争忍顾,难把平生说透。乍省起、寒山影瘦。六十三年悲与喜,似烟波、来去将风宿。霜满鬓,立江口。
未知故友今安否?记当年、中原淮海,角吹时候。烽火硝烟枯草木,梦里曹刘曾逅。梦尚在、春秋但溜。万里长天征雁远,砥中流、料得神州有。云断处,尽杯酒。
一句有十一字的古诗 有那些
《後十一月十一日夜宿柳子镇》
诗人: 晁说之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早岁无知到柳桥,黄流澎湃客雄豪。自从道路无形势,今日睢阳益谩劳。
《十一月十一日夜闻雨声》
诗人: 陆游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入冬殊未寒,尘土冒原野。沟溪但枯萍,不闻清湍泻。今夕复何夕,急雨鸣屋瓦。岂惟宿麦长,分喜到菜把。明朝开衡门,想见泥溅踝。丰年傥可期,击壤歌豳雅。
《乙丑十一月十一日决狱次日迎帅舟中赋二诗首》
诗人: 曾丰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年老未归老,旬休那得休。将迎金屋客,方便石门游。白浪海之怒,玄云天也愁。诗情不关性,正尔自夷犹。
《乙丑十一月十一日决狱次日迎帅舟中赋二诗首》
诗人: 曾丰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滞舟推若泥,逆水去如还。已历三辰次,才行十里间。千斯吾命薄,独尔破天悭。所赖圣贤事,其初不厌艰。
《闰十一月十一日病酒不能扶头忽得成父弟书继》
诗人: 赵蕃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北风将雪昼成阴,冷屋闲窗偃卧深。百虑欲醒还皎皎,白头高拥更岑岑。诗从岭外来双璧,书自江东得万金。得友似斯真足慰,有兄如我竟何任。
《寄寇十一》
诗人: 陈师道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邻里相望信不通,时因得句寄匆匆。画楼著燕薰风里,杨柳藏鸦白下东。度日守窗令节换,经旬无使觉门空。锦囊佳丽邻徐庾,剩欲同君赋恼公。
《十一月朔早起》
诗人: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体裁: 无
抛笏投簪四见秋,宦情世味两俱休。尘随日影穿窗喜,叶卷风声刮地愁。文武自匀香底火,圣贤教带老时篘。夜来富贵非人世,梦钓沧浪雪满舟。
《十一月奉教作》
诗人: 李峤 朝代: 唐代 体裁: 五律
凝阴结暮序,严气肃长飙。霜犯狐裘夕,寒侵兽火朝。冰深遥架浦,雪冻近封条。平原已从猎,日暮整还镳。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
诗人: 元好问 朝代: 元代 体裁: 五律
村静鸟声乐,山低雁影遥。野阴时滉朗,冷雨只飘萧。涉远心先倦,冲寒酒易消。红尘忘南北,渺渺见长桥。
有哪些十字或十一字的古诗词诗句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雪冷霜寒万里劲松傲岁
风和日暖千年古柳争春
幸运维新赖有老成砥柱
华封晋祝将诗句咏莱台
十字联
一晌销凝帘外晓莺残月;无限清丽雨余芳草残阳。(梁启超集宋词句)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曾国藩)
无多事无费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
无私蓄无私器同惜公物;或劳心或劳力勿作游民。(陈垣)
月满西楼独鹤还自空碧;日烘晴昼流莺唤起春酲。(梁启超集宋词句)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空江月堕梦魂欲渡苍茫。(梁启超集宋词句)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释弘一)
汲水浇花亦思于物有济;扫窗设几要在予心以安。(汪退谷)
克已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忽相思更添了几声啼鴂;屡回头最可惜一泛江山。(梁启超集宋词句)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
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蝴蝶上阶飞风帘自在垂。(梁启超集宋词句)
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梁启超集宋词句)
信古不迁也是昔贤知己;流阴若寄无为今世贤人。(集兰亭序字)
独上西楼天淡银河垂地;高斟北斗酒酣鼻息如雷。(梁启超集宋词句)
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宿鹭圆沙又是一般闲暇;乱鸭斜日古今无此荒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笑索红梅香乱石桥南北;醉眠芳草梦随蝴蝶西东。(梁启超集宋词句)
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鸾境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梁启超集宋词句)
满地横斜梅花正自不恶;一春憔悴杜鹃欲劝谁归。(梁启超集宋词句)
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集文选句)
磨古墨石碑初榻新牛橛;临野渡竹室小如老鹤巢。
十一字联
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梁启超集词曲句)
千里归艎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声长笛雁横南浦月当楼。(梁启超集宋词句)
小楼吹彻玉笙寒自怜幽独;水殿风来暗香满无限思量。(梁启超集宋词句)
小院春寒燕子飞来窥画栋;空江岁晚柳花无数送舟归。(梁启超集宋词句)
云锁奇峰倚石好观沧海日;山登绝顶披襟堪挹洞庭风。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梁章钜)
日暮更移舟望江国渺何处;明朝又寒食见梅枝忽相思。(梁启超集宋词句)
今夕是何年霜娥相伴孤照;轻阴便成雨海棠不分春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柏白梅兰。 玉宇无尘时见疏星度河汉;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梁启超集宋词句)
丘壑怡神烟外青峦添画意;江山入韵天边白鸟助诗情。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抱将月向水边吞。(八大山人)
半岭斜阳冉冉隔离杨柳岸;一湖碧水悠悠荡尽古今愁。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老屋将倾只管淹流何日去;新居未卜不妨小住几时来。(释小颠)
有约不来空怅望兰舟客舆;劝春且住几回凭双燕叮咛。(梁启超集宋词句)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袁枚 曲岸持觞记当时送君南浦;朱门映柳想如今绿到西湖。(梁启超集宋词句)
亦爱吾庐买波塘旋栽杨柳;顿成轻别问后约空指蔷薇。(梁启超集宋词句)
灯下翻书青史问谁留政绩;窗前望月白头愧我老风尘。 花坞春长烟火千家都入画;桃源路近桑麻十里尽成荫。(集词句)
芳草接天涯几重山几重水;坠叶飘香澈一番雨一番风。(梁启超集宋词句)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彭元瑞)
言易招尤对朋友少说几句;书能益智劝儿孙多读数行。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软语商量海燕飞来窥画栋;冷香摇动绿荷相倚满横塘。(梁启超集宋词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春色无边两岸青山遮不住;高朋满座一壶浊酒喜相逢。 莲界分明清净光中观自在;兰修咫尺伦常乐处悟菩提。 临泉画岫十里松风生笔底;把酒吟诗半帘花影舞樽前。 室有余香谢草郑兰窦桂树;家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高处不胜寒见姮娥瘦如束;无情应笑我搂虚空睡到明。(梁启超集宋词句)
海晏河清漫江碧水垂丝钓;风和日丽千树红花点绛唇。 梅雪争春雪花飞舞梅花喜;水天竞秀天色澄清水色明。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欲寄此情鸿雁在云鱼在水;偷催春暮青梅如豆柳如丝。(梁启超集宋词句)
晴空一色满月新松收眼底;气象万千全堂翠柏作屏栏。 遥夜相思更漏残不如休去;群芳过后西湖好曾有诗无。(梁启超集宋词句)
寒雁先还为我南飞传我意;江梅有约爱他风雪耐他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瑞雪飘飘点绽红梅枝裹玉;春风霭霭剪裁绿柳叶镶金。 群峰耸翠一道彩虹一道伞;绝壁飞亭半边晴雨半边云。
燕子不归几日行云何处去;海棠依旧去年春恨却来时。(梁启超集宋词句)
燕子来时更能消几番风雨;夕阳无语最可惜一片江山。(梁启超集宋词句)
澹泊人生琪花瑶草常留意;浮沈世际浊水污泥不染身。
有木有十一句含雪的古诗词啊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谁知道“十一”和“十二”开头的诗句有哪些???
找到一些,答案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十一开头:
柳宗元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白居易 冬至宿杨梅馆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白居易 西楼独立 身著白衣头似雪,时时醉立小楼中。路人回顾应相怪,十一年来见此翁。
李洞 客亭对月 游子离魂陇上花,风飘浪卷绕天涯。一年十二度圆月,十一回圆不在家。
欧阳修渔家傲 十一月新阳排寿宴。黄锺应管添宫线。猎猎寒威云不卷。风头转。时看雪霰吹人面。南至迎长知漏箭。书云纪候冰生妍。腊近探春春尚远。闲庭院。梅花落尽千千片。
向滈卜算子 休逞一灵心,争甚闲言语。十一年间并枕时,没个牵情处。四岁学言儿,七岁娇痴女。说与傍人也断肠,你自思量取。
十二开头:
卢延让 寒食日戏赠李侍御 十二街如市,红尘咽不开。洒蹄骢马汗,没处看花来。
宋若华 嘲陆畅 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鸾相对立梧桐。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入汉宫。
李涉 杂曲歌辞·竹枝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濛江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十二年来多战场,天威已息阵堂堂。神灵汉代中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
苏郁 步虚词 十二楼藏玉堞中,凤凰双宿碧芙蓉。流霞浅酌谁同醉,今夜笙歌第几重。
李涉 竹枝词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东风忆建溪。
李涉 竹枝词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丁谓 凤栖梧蝶恋花 十二层楼春色早。三殿笙歌,九陌风光好。堤柳岸花连复道。玉梯相对开蓬岛。莺啭乔林鱼在藻。太液微波,绿斗王孙草。南阙万人瞻羽葆。後天祝圣天难老。
欧阳修渔家傲 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莫嫌台榭无花卉。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陇上雕鞍惟数骑。猎围半合新霜里。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
能告诉我十个字或十一个字的古诗词诗句吗?不带逗号,有多少算多少,一句也行。。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 一句有十一字的古诗有哪些
展开剩余的93%

1 关于爱情的文学常识
关于爱情的文学常识 1简爱的文学常识
简·爱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爱》刚出版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用的笔名是柯勒贝尔。以至于之后她的姐妹们出的书都被误认为是她写的。

好在她之后亲自在《简爱》再版时澄清事实。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
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社会,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得更加的温柔,更加的清纯,更加的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

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

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然而幸运的是在极其刻薄的寄宿学校的生活中,简爱遇到了一个可爱的朋友:海伦·彭斯,海伦温顺、聪颖和无比宽容的性格一直影响着简爱,使之以后面对种种困难都不再屈服抱怨,懂得了爱和忠诚。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

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由柳洪平创建。

《简·爱》小说自问世以来就不断被搬上舞台和大银幕。人对这个故事颇为热衷,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7、8个版本的《简·爱》影片的诞生,不同的人在各自的作品中用自己的角度阐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推动了这部经典名著在全球的普及。

其中最早的一个版本是40年代好莱坞拍摄的黑白片《简爱》,奥逊·威尔斯扮演罗切斯特,琼·芳登扮演简爱,那时还是童星的伊丽莎白·泰勒在片中扮演简爱在孤儿院的小伙伴海伦。 第二个版本是由英国奥米尼公司制作的电视,拍摄于1970年。

由扮演过巴顿将军的乔治·司各特扮演罗切斯特,苏珊娜·约克扮演简爱。这也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一个版本。

1979年曾被引进国内公映。上海译制厂的大师们,如邱岳峰和李梓的配音,给这个版本增添不少光彩。

影片精彩的对白及优美抒情的主题音乐曾广泛流传。 第三个版本就是这部拍摄于1996年,由法国、意大利、英国联合拍摄的彩色版本,由擅长拍摄文学名著改编的意大利导演弗兰科·泽费雷利导演,在这之前,他曾成功改编了《罗米欧与朱丽叶》。

演员方面,威廉姆·赫特扮演罗切斯特,夏洛蒂·盖恩斯伯格扮演简爱,阵容也是相当强大。加上苍凉静谧的英国荒原,神秘诡异的古堡,阴郁迷离的气氛,整部影片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凄美动人。

“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 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听到这句对白。
2《关雎》文学常识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扩展资料

《关雎》

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白话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3简爱的文学常识
简·爱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爱》刚出版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用的笔名是柯勒贝尔。以至于之后她的姐妹们出的书都被误认为是她写的。

好在她之后亲自在《简爱》再版时澄清事实。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

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社会,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得更加的温柔,更加的清纯,更加的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

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

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然而幸运的是在极其刻薄的寄宿学校的生活中,简爱遇到了一个可爱的朋友:海伦·彭斯,海伦温顺、聪颖和无比宽容的性格一直影响着简爱,使之以后面对种种困难都不再屈服抱怨,懂得了爱和忠诚。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

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由柳洪平创建。

《简·爱》小说自问世以来就不断被搬上舞台和大银幕。人对这个故事颇为热衷,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7、8个版本的《简·爱》影片的诞生,不同的人在各自的作品中用自己的角度阐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推动了这部经典名著在全球的普及。

其中最早的一个版本是40年代好莱坞拍摄的黑白片《简爱》,奥逊·威尔斯扮演罗切斯特,琼·芳登扮演简爱,那时还是童星的伊丽莎白·泰勒在片中扮演简爱在孤儿院的小伙伴海伦。 第二个版本是由英国奥米尼公司制作的电视,拍摄于1970年。

由扮演过巴顿将军的乔治·司各特扮演罗切斯特,苏珊娜·约克扮演简爱。这也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一个版本。

1979年曾被引进国内公映。上海译制厂的大师们,如邱岳峰和李梓的配音,给这个版本增添不少光彩。

影片精彩的对白及优美抒情的主题音乐曾广泛流传。 第三个版本就是这部拍摄于1996年,由法国、意大利、英国联合拍摄的彩色版本,由擅长拍摄文学名著改编的意大利导演弗兰科·泽费雷利导演,在这之前,他曾成功改编了《罗米欧与朱丽叶》。

演员方面,威廉姆·赫特扮演罗切斯特,夏洛蒂·盖恩斯伯格扮演简爱,阵容也是相当强大。加上苍凉静谧的英国荒原,神秘诡异的古堡,阴郁迷离的气氛,整部影片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凄美动人。

“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 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
4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22 三代:夏 商 周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26 三教:儒 释 道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28 三曹:曹 *** 曹丕 曹植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文学常识大全(2)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

(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33三原色:红。
5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李清照 易安居士 诗人、词人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 代表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性别: 女 配偶: 赵明诚,张汝舟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 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条件。

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一个杰出的女词人,其天赋条件固然十分重要,但家庭的薰陶和教养,犹如种子对于土壤、阳光和雨露的需要,也是不可缺少的。 历史为李清照提供的是一个文化空气甚浓的书香门第,一个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的家庭环境。

据她后来的回忆:"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说明她的父祖之辈都生于山东,并曾在今济南一带住过。也表明她的祖父和父亲虽然地位不很高,但学识渊博,名望很高,拥有不少门生。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专权,打击元佑党人,这时他正"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宋史?李格非传》)崇宁5年大赦,党人再度叙用,他也终得"与监庙差遣"。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24卷)。李格非为人孤高耿介,史载他考进士前,"有司方以诗赋取士",他不以此为敲门砖,却"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宋史?李格非传》)。

在郓州作教授时,郡守怜其贫寒,想让他兼任其它官职,以便增加一些薪俸,却被他婉言谢绝。做广信军通判时,他曾把一个宣传迷信、蛊惑百姓的道士重责数十大板,然后驱逐出境。

可见,他是一位能够为人民做些好事的官吏。 李格非是一位博通经史之学的学者。

他的经史著述见载于《宋史?艺文志》中的,有《礼记精义》16卷,《史传辨志》5卷。此外,还有《永洛城记》一卷,《洛阳名园记》。

一卷等。《洛阳名园记》中记洛阳名园19处,记述翔实,行文简洁,富于诗意,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但它并不是单纯地写景记事,文中还寓有兴亡之感、讽谕之旨。特别是全书结尾所指出的:"公卿士大夫方进于朝,放手一已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

"含李格非对皇帝王公荒奢糜生活的批评。当时徽宗赵佶仿照杭州的凤凰山,在东京营建了周围10余里,峰高90尺的万岁山。

北宋的名公巨卿在西京洛阳、东京汴梁也大都辟有地域广阔的花园以供享乐。李格非还对他们敲起了警钟:"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他的警告,统治者没有听进去,但他的警言,却被历史所证实了。

果然没过多久,金人就入侵中原,洛阳名园付之一炬了。 李格非还是一位文学家。

他的诗歌和散文都不错,尤以散文为佳。元?元年,他"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李格非传》),继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学士之后,和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后四学士"。

李格非的诗词修养也很高,其才思敏捷,文笔酣畅,纵横恣肆,气魄宏大。可惜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文艺思想却有所记载。

他提出"诚著"二字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所谓"诚著",就是诗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像从心里掏出来的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字字如肺肝出"。

他鉴赏古人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在晋代人的诗文中他最推崇刘伶的《酒德领》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因为这两位都是以狂放不羁、傲视一切著称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敢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而李格非的文风和生活态度,都与他们有相通之处。 李清照还有一位颇有文化素养的母亲。

她是王状元拱辰的。
6卢梭有哪些关于爱情的文学句子
不知道决不是祸害,有害的只是迷惑。迷惑的人往往不是因为他不知道,而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知道。

——卢梭

爱慕一个女子,通常爱她现在的样子;爱慕一个少年,通常着眼于他未来的样子。

——卢梭

我曾经多次观察过那些考究美食的人,他们一醒来就考虑当天要吃些什么东西,对他们所吃的一顿饭,其描述之详细,一如波利毕之描述一场战争。我发现,所有这些所谓的成年人,无非是一些40岁的孩子而已,既没有气力,也长得不结实。贪食是意志不坚决的人的一种恶习。

——卢梭《爱弥儿》

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卢梭

男人大谈他知道的事,女人只谈受欢迎的事。

——卢梭《爱弥尔》

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很少。

——卢梭

异性友情的发展,就象双曲线,无限接近但永不触及。

——卢梭

京,组词:瑶京、燕京、帝京、宸京、天京、京镇、京瓶、京枣、京峙、京室、京城、京关、砥京、玉京、汴京、旧京、京雒、京相、京畿、京牧、京洛、京样、京挺等。

京,读音[jīng]。

基本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2) 同本义

京,人所为绝京丘也。--《说文》

辨京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筑重京。--《淮南子·览冥》

为京邱若山陵。--《吕氏春秋·禁塞》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三国志·公孙瓒传》

(3) 又如:筑京(堆土为小山);京丘(为战死的人所筑的坟墓。即京观);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京冢(京观)。泛指高大的山丘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诗·墉风·定之方中》

(4) 又如:京峙(高丘);京陵(高丘大阜)

(5) 方形大谷仓。如:京坻(谷米堆积如山。形容丰收);京囷(粮仓);京运(指运往京仓的粮食);京储(京仓的储备粮食)

(6) 国都

念彼京师。--《诗·曹风·下泉》 指周的国都镐京

辞帝京。--白居易《琵琶行》指唐的国都长安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京中有善口技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至京。--清· 周容《芋老人传》

君之始入京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京吏(京师各衙门的都吏。别于外吏而言);京圻(京都);京府(京畿。京城和京都附近的地方;国都所在地);京仓(京师储粮的地方)

(8) 京族

(9) 通"鲸"乘钜鳞,骑京鱼。--《汉书·扬雄传上》

(10) 又如:京鱼(鲸鱼)

(11) 古代数目名十兆为京,一说万万兆为京。古代数位序列是:万、亿、兆、京。十兆为京京垓岁之中。--[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2) 又如:京垓(古代以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极言众多)

(13) 春秋时邑名,汉置京县 [Jing town]。故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二十余里

(14) 南京 [Nanjing]。明太祖建都于此,故《儒林外史》仍沿习称京。如:京江(扬子江的别称)

(15) 今特指北京 [Beijing city]。

如:京调(戏曲腔调名。清代自乾、嘉以后昆曲渐衰,地方戏中的皮黄兴起,流传于湖北一带称汉剧,于安徽一带称徽调。乾隆末期徽调传至北京,并采其他戏曲之长处,成为京调,使当时流行的昆曲、戈阳腔、梆子等均相形失色);京报(清代由北京报房商人出版发行的邸报,登载朝政文书和有关政治动态);京八寸(过去北京地区流行的一种长约八寸的烟袋)

(16) 姓

数词

一京=10,000,000,000,000,000,即一万兆。注意这里的一兆按照我国古代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标准定义为一万亿,而按照西方国家定义为一百万,因为我国古代是以10000作为晋级数量级,而西方是以1000作为晋级数量级。

组词:南京 北京 京城 京剧 京戏 京胡 帝京 京族 京师 京腔等。

造句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小刚变得对京剧很痴迷。

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欧洲的演出引起了巨大轰动。

茶馆文化是极具中国京味特色的文化。

他们把京味文学从美学热潮引向商业热潮,使小说与影视创作在90年代达到美学追求与商业旺销的双赢。

这是一部贴近北京老百姓生活的京味儿话剧,诙谐幽默,由北京人艺新任院长任鸣执导,石维坚、吕中、班赞、李小萌等主演。

北京,读音[běi jīng]。

基本解释

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

指 京口 。在今 江苏 镇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发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馀载,虽云密迩,瞻途莫从。”

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东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迁都 洛阳 ,因称旧都 平城 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

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晋源镇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晋 、 汉 都发祥于此,因谓之 北京 。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刘崇 为 北京 留守。

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县 。因 宋真宗 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为 北京 。”

金 天眷 元年改 辽 上京 临潢府 为 北京 。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林左旗 波罗城 。见《金史·熙宗纪》。

金 贞元 元年迁新都于 中都 大兴府 (今 北京市 ),以旧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称 北京 。故址即今 内蒙古 宁城县 西北 大明城 。见《金史·海陵纪》。

明 初指 开封府 。即今 河南 开封市 。《明史·太祖纪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应天 为 南京 , 开封 为 北京 。”

明 永乐元年 , 成祖 将他做 燕王 时的封地 北平府 改为 顺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乐 十九年,自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顺天 ,改 北京 为 京师 。 洪熙 元年,拟还都 应天 ,复改 京师 为 北京 。 正统 六年,定 北京 为国都,又改称 京师 。历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 明 永乐 以后都称 北京 。参见“ 北京市 ”。

北京 即北京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

北京(Beijing),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2015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89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2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9%。2015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比2014年增长69%。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造句

我在北京无亲无故,只能在旅馆里落脚。

一听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跳了起来。

爸爸答应了我的要求,暑假带我去北京旅游。

北京的许多古迹还保留着本来的面貌。

北京大学招生一向很严,向来是宁缺毋滥。

范 蠡:(生卒年待考),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
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等入吴称臣。
范蠡亦作吴国人质两年。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勾践十五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赴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留太子与老弱守国。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发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杀吴太子。勾践二十四年,越军在围吴都三年后破城,夫差自杀。越国终于吞并吴国。
范蠡在灭吴后,决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县),改称鸱夷子皮,又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他认为对付敌人要随形势变化制定计策,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使转弱为强。又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其言论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
范蠡追随越王二十二年,多智多谋、身历百战,又精通外交,对成就越王的霸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灭掉吴国后,他又率兵向北挺进,打过淮河,使得齐国和晋国都不得不听从越国的号令。因为有此大功,范蠡被拜为上将军。
他得胜回到了国都,感到自己的名声太大了,又深知越王的为人,于是便决定离开越国。他写了封信给越王,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面见越王说:“我曾经听人家说,主上有烦恼,他的臣子应当为他分忧。当初您在吴国受耻辱,我们当臣子的就应该为你去死。那时臣下没有去死,是想替主上雪此大耻。砚在仇已得报,我也该来领以前的罪过了。如果大王能饶恕我,就让我退休养老吧。”
勾践说:“我今天的成功多亏了你。我要将越国的江山分给你一半,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胜利后的果实。你怎么能离我而去呢?”
范蠡这时似乎听到吴王夫差在说话,夫差当时对伍子胥就是这么说的。范蠡说:“主上不杀之恩,我已感激不尽,哪还敢领受别的赏赐呢?”说罢,便退了下去,当夜就悄悄地出走了。
他来到齐国,给自己的老朋友文种写了一封信,信里说:“我曾听人说,飞鸟射光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被抓尽了,猎狗就要被煮来吃了。越王的脖子生得很长,嘴似鸟嗓一样尖。我看此君可以和他共患难,却不能和他共享乐。我劝你还是早早地离开,不然早晚会大祸临头!”
文种收到了这封信,觉得还是老朋友说得对,于是他使自称有病不能上朝。这样过了几天,便有人在越王面前进谗言,说文种要谋反,因为这些奸佞之徒实在太嫉妒他的才能和功绩。
勾践也觉得,越国霸业已成,留着文种已没有什么用了,还可能生出许多事来,就假装探望文种的病情,对他说:“你教给我消灭吴国的七条计谋,我只用了三条就实现了,还有四条计谋在你那儿,你打算在什么地方用它们呢?”文种说:“我不知它们能用在哪里。”勾践说:“那你就去地下去问问夫差,看他愿不愿用你的计谋。”便给了他一把剑,让他自剔。可怜这位功勋卓绝的老臣就这样死去了。
范蠡在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邸夷子皮”,在海边一面耕种一面做商业买卖,就这样勤劳了几年,聚集了许多财产,成了一位大富翁。
齐国人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人,就推举他做相国。他做了一段日子,觉得还是没兴趣。一次在夜里,他在月光下散步时,感叹道:“我当官当到了相国,我挣钱挣到了数以万计的财产,做人做到这一步,也就知足了。我的一切都到达了顶点,对我来说可不是好事。”于是便辞去了自己的官位,将自己的万贯家财都分送给穷人,便从齐国的大地上悄悄地消失了。
他来到一个叫陶的地方停了下来,自称为“陶朱公”,便在这个地方做买卖、开作坊,事业发展得很红火。不久,他又拥有了很大的一笔财富,人们全称他为“陶朱公”,后来人们也常以陶朱公来称呼富裕。
他在陶地又有了一个小儿子。这个儿子长大以后,陶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囚禁于楚国。范蠡的家人急坏了,就想让范蠢出面将儿子赎回来,可是范蠢说:“杀人须偿命,这是自古如此,我的儿子同样不能例外。但是我只有一个希望,就是不要让他在街上示众。”于是便让他的小儿子带上许多的钱,装在一个麻袋里,驮在一辆牛车上。范蠡的小儿子刚要上路,范蠡的大儿子说他愿意替弟弟去。范蠡知道大儿子平常办事能力并不强,有些舍不得花钱,使不同意他去。可是他的大儿子说:“家中的长子应该协助父亲做最重要的事。如今弟弟犯了法,你不让我去,而让小弟弟去,旁人不说我是不良之辈吗?”说罢,就举着刀要自杀。他的母亲赶紧来阻拦,说:“我看就叫他去吧。两个人在一起有什么事还要商量着办,要是二儿子还没有救成,再死了个大儿子,还不把我们的心都伤透了。”范蠡也只得同意他去。临走之前,范蠡写了一封信,让大儿子交给他的老朋友庄先生,并且叮嘱他说:“到了楚国,把家里带去的黄金都交给庄先生,让他帮你处理,遇事千万不要与别人争论。”大儿子满口都答应下来。
范家大儿子到了楚国,很不容易才找到庄先生的住处。本来。他以为父亲结交的这位庄先生必定也是非常富有的人,哪知到了那儿一看,庄先生原来住在乡下,房子破破烂烂,哪儿像房子呀。他穿过一大片野地,才找到了庄先生的家。范蠡的大儿子来到这位庄先生的面前,递上了书信,并且将车子上 带来的所有黄金都交给了庄先生。这位庄先生说:“你的事情已办完了,你赶紧离开这里吧,千万不可停留。哪怕你看到你弟弟从监狱里出来了,你也不要去理他。”他将头直点,便告别了庄先生。可是他并没按庄先生所说的那样去做。他觉得楚国这里很好玩,再说弟弟还没能放出来,回去可怎么交代呢。这样他就在楚国游玩起来。在这期间结识了楚国的一些贵族。他们一听说他是范蠡的公子。自然对他非常热情,他便把自己私自带来的黄金送给这些贵族。
这位庄先生虽然看起来挺穷,但是他在楚国却有极高的威望。他的正直廉洁广为人知。朝廷的一些大臣们都得他当做老师一样看待。他接受了范家的金子,连一句客气的话都没有说,这让范蠡的大儿子心里有点不痛快,暗自思量:“看来这老头也是一个贪财的人。”
而庄先生根本不想要他的一文钱,他是把金子当成信物。等事办成后,他是要知数奉还的。他和妻子说:“这些是陶朱公的金子,如果我以后死了,来不及交还他,你一定要替我交给他,一点也不要少。”
庄先生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去见楚王。楚王见到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韭常高兴,便向他请教治国之方。庄先生说:“我听说治理国家必须施仁政,最近我观察星象对楚国不利,大王需要注意。”
楚王特别迷信,见他这么一说,立刻紧张起来,便问他如何办才好。庄先生说:“只有多办好事,不能办坏事,才能化解。”
于是楚王便准备大赦,朝中一些重要的大臣已知道了,这其中包括那些受了范蠡大儿子贿赂的人。他们连夜找到他,告诉他这个情况,请他放心,他的弟弟很快便要出来了。
范蠡大儿子听后高兴极了:自己的弟弟就要出狱了。父亲不是担心我不能办事吗,我这不是干得很好吗?可是又一想:“我弟弟出狱,这是国王的恩典。那老头不明不白地收了我那么多的黄金,叫什么事?”他越想越气上心头,于是便登门去索取那钱财。
他找到了庄先生家,庄先生不觉一惊,问道:“你还没回去?”
范家大儿子说:“我有些事还没来得及走。我听说国王将要大赦,我的弟弟马上耍放出来了,我特地来和您老辞行。”
庄先生明白他的心思,便对他说:“你将带来的黄金带回去吧。”
他倒不客气,便到后屋里取走了黄金。走在路上,他心想:“这次出来,黄金一点儿没有动用,却救回了弟弟,到家后爹妈会多高兴啊。”心中一喜,竟独自说出声来。
庄先生在范家大少爷走后,觉得心里很窝囊:“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让这小儿辈耍弄了。”他咽不下去这口气。于是他又去见楚王,向他说:“我上次说的星象不好那件事,大王果真要用做好事来破这坏星象,这太应该了。可是我在外面到处听见人们这样说,陶朱公的孩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我国,他家出了许多钱来贿赂我们楚国的大臣。您知道陶朱公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人,于是人们都说:大王您不是为了怜悯人民去实行大赦的,却是为了陶朱公的金子。”
楚王听了大怒:“陶朱公再有钱,与我有何关系?我们楚国难道缺少他那两个钱?”便下令将范家的二儿子先处死。然后才实行大赦。
那位一向精明的范家大少爷这时可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他在回家的路上,失魂落魄地赶着牛车。父亲给他的黄金当然一点儿不少,可是他的车里又多了一祥东西,这便是他弟弟的尸体。
他回到了家,他的母亲和远近街坊看到范家二儿子的尸体非常悲痛,只有陶朱公二人不但不哭,反而大笑不止。人们问他笑的什么,他说:“我知道这小子这一去,他的弟弟死定了。他并非不爱他的弟弟,只是他不舍得花钱。他小时候跟我在一起,我们吃足了苦头。他知道谋生的艰难,所以生活十分节俭。至于他的小兄弟,他出生以后便看到我万贯家财,只知道尽情地享受,出门骑良马、乘好车,花钱就似流水一般。我让小儿子去,就是看中他舍得用钱。可大儿子硬是要去,且用性命担保,便只好让他去。他刚一走,我便一直在等我二儿子的尸体回来。这是必然的结果,没有什么可悲痛的。”
范 睢:(公元前?~前255年),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因事为须贾所诬,被魏相魏齐使人笞击险死。后化名张禄,由王稽、郑安平帮助送入秦国。
他游说秦昭王,驱逐专权的秦相魏冉。公元前266年,任为秦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称应侯。他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主力。
秦昭襄王对范睢说:“天下的贤才武士,以合纵为目标,相聚在赵国,而且要攻击秦国,我们该如何对付?”
范睢说:“大王不必忧愁,让我来破解他们的合纵关系。秦国与天下的贤才武士,并没有什么仇恨呀!他们相聚要来攻打秦国,只是为求一已的富贵。一群狗在一处,卧的卧,立的立,走的走,停的停,不会互相争斗,如果投一块骨头过去,每只狗就起来抢夺,并且互相撕咬,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块骨头,彼此都有起了争夺之意。”
秦王于是派范睢带了五千金,在武安大摆宴会,散给合纵之士的黄金不到三千斤,他们就互相争斗起来。也不再攻击秦国了。
就这样,范睢瓦解了各国的合纵联盟。
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大胜赵军,范睢妒忌白起之功,迫使其自杀。推荐郑安平为将,王稽为河东守。后郑安平围攻邯郸失败,降赵。公元前255年,王稽又因“与诸侯通”之罪坐法诛,范睢谢病归还相印,不久即病逝。
范 增:(公元前277~前204年),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
范增是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封位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公元前206年,范增跟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趁机消灭刘邦以绝后患,但没有被采纳。刘邦后来赴鸿门宴,范增几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又让项庄舞剑,想寻机刺杀刘邦,又因为项伯也出来舞剑从中作梗,除掉刘邦的计划落空,最后刘邦逃脱。
后来,刘邦被困在荥阳(今河南荥阳),项羽胜利在望时,没想到刘邦用了陈平的离间计,使范增受到项羽猜忌,遇事不再和他商议,范增一气之下辞官回乡,但走到半路就病死了。
没有了范增的辅佐,项羽终于兵败,自刎于乌江。
范 丹:(公元112~185年),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县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
范丹是马融的学生。很有学问,很正派,不趋炎附势,违时绝俗,尝慕梁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李固、王奂友好。
汉恒帝时让他当莱芜长,因为母亲病故,结芦守孝,没有到任。后来在太尉府任职,自知性情急燥,不随合大流,腰中常佩带一块皮带子,以此时刻警惕自己。
当时臣官专权,侵犯了土族大地主的利益,于是世家大族联合起来抨击宦官集团,后来有人勾结宦官,诬告他们“诽讪朝廷”,有二百多人被捕,后虽释放,但不得作官。这就是东汉时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范丹遭党锢之祸,逃遁于北方,用小车子推着妻子,或卖卜乡间,或在田间捡才拾粮,晚上寓息小店,或旅宿树荫,如此十余年,到了古皮城西定居下来,搭了几间草房子居住,相传称范丹居(庄)。现在仍有一块高地。范丹以打鱼种地为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有时家中断粮,民间歌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南皮民谚:“穷不过范丹,富不过石崇”。请他做官也不去。在南皮留传一些关于范丹动听传说。
儿子是活宝,石崇只有死宝(银子),范丹打鱼捞到宝贝被石崇骗去,孔子向范丹借粮等等。旧县志也记载范丹曾居住南皮。古皮城遗址西有一土岗,名范丹庄,传说是范丹的家。逝世后谥号“贞节先生”。
范 滂:(生卒年待考),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末年士人领袖。
他抑制豪强,反对宦官。他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恶如仇,为官清厉,任清诏史按察诸郡时,贪官污吏望风解印绶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
汉灵帝即位的时候,窦太后临朝,封她父亲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尉。窦武和陈蕃是支持名士一派的。他们把原来受到终身禁锢的李膺、杜密又召回来做官。
陈蕃对窦武说:“不消灭宦官,没法使天下太平。我已经是快八十的老人了,还贪图什么?我留在这里,只是想为朝廷除害,帮助将军立功。”
窦武本来就有这个意思。两人一商量,就由窦武向窦太后提出,要求消灭宦官。可是窦太后跟汉桓帝一样相信宦官,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陈蕃又向窦太后上奏章,举出宦官侯览、曹节、王甫等几个人的种种罪恶。窦太后仍旧把奏章搁在一边不理。
这一来,倒是打草惊了蛇。曹节、王甫来个先下手为强。他们先从窦太后那里抢了玉玺和印绶,把窦太后软禁起来;又用灵帝的名义,宣布窦武、陈蕃谋反,把他们杀了。
这样一来,宦官又掌了权,凡是窦武、陈蕃提拔的人统统被撤职。
李膺、杜密被撤职回到家乡,一些名士、太学生,更加推崇他们,也更痛恨宦官。宦官也把他们看作死对头,找机会陷害他们。
有个名士张俭,曾经告发过宦官侯览,侯览一心想报复。正好张俭家赶走了一个仆人。侯览利用那个仆人,诬告张俭跟同乡二十四个人结成一党,诽谤朝廷,企图造反。
宦官曹节抓住这个机会,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要求汉灵帝再一次下令逮捕党人。
汉灵帝才十四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他问曹节:“为什么要杀他们,他们有什么罪?”
曹节指手划脚把党人怎样可怕,怎样想推翻朝廷,图谋造反,乱编了一通。
汉灵帝当然相信了他们,连忙下令逮捕党人。逮捕令一下,各州各郡又骚动起来。有人得到消息,忙去报告李膺。李膺坦然说:“我一逃,反而害了别人。再说,我年纪已经六十了,死活由他去,还逃什么!”他就自己进了监狱,被拷打死了。杜密知道免不了一死,也自杀了。
汝南郡的督邮奉命到征羌(今河南郾城)捉拿范滂。到了征羌的驿舍里,他关上门,抱着诏书伏在床上直哭。驿舍里的人听到哭声,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消息传到范滂那里,范滂说:“我知道督邮一定是为了不愿意抓我才哭的。”他就亲自跑到县里去投案。县令郭揖也是个正直人,他见范滂来了,吓了一大跳。他说:“天下这么大,哪儿不能去,您到这儿来干什么?”他打算交出了官印,跟范滂一起逃走。
范滂感激郭揖,他说:“不用了。我死了,朝廷也许能把抓党人的事停下来。我怎么能连累您。再说,我母亲已经老了,我一逃,不是还连累她吗?”
县令没有法子,只好把范滂收在监狱里,并且派人通知范滂的老母亲和他的儿子跟范滂来见面。
范母带着孙儿随着公差到监狱来探望范滂。范滂安慰她说:“我死了以后,还有弟弟会抚养您。您不要过分伤心。”范母说:“你能和李、杜(指李膺、杜密)两位一样留下好名声,我已经够满意了。你也用不着难过。”
范滂跪着听他母亲说完,回过头来对他的儿子说:“我要叫你做坏事吧,可是坏事毕竟是不该做的;我要叫你做好事吧,可是我一生没有做坏事,却落得这步田地。”旁边的人听了,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像李膺、范滂这样被杀的一共有一百多人;还有六七百个在全国有声望的,或者跟宦官有一点怨仇的,都被宦官诬指为党人,遭到逮捕,不是被杀,就是充军,至少也是禁锢终身。
只有那个宦官侯览的对头张俭,却逃过了官府搜捕。他到处躲藏,许多人情愿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他。等到官府得到消息来抓他的时候,他又躲到别处去。于是,凡是收留过他的人家都遭了祸,轻的下监狱,重的被杀,甚至整个郡县遭到灾殃。
经过这两次“党锢之祸”,大汉朝廷里比较正直的官员都遭到沉重打击,大小官职差不多都由宦官和他们的门徒包下了。
范 晷:(生卒年待考),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著名西晋重臣。
少年时游学于清河,于是迁家侨居。郡守命他为五官掾,历任河内郡丞。太守裴楷久闻其名,举荐为侍御史。调任上谷太守,遭遇丧事,没有前去就任。后来做了司徒左长史,转任冯翊太守,很有政绩,善于安抚百姓,百姓很爱戴他。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当时西部土地荒毁,少数民族时常侵扰,田桑欠收,百姓困顿凋弊,范晷倾心教化引导,劝勉农桑所辖地区百姓全仰仗他。
锦元康中期,加封左将军,卒于官。有两个儿子:范广、范稚。
范 广:(生卒年待考),字钟将,西晋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晷之子。
被举孝廉,任灵寿令,不去就任。其姐嫁给孙氏,早亡,有个孙子名叫迈,范广一直抚养带他南奔,即使在盗贼四起的时候,始终没有丢弃。元帝承制,任他为堂邑令。县丞刘荣犯法当死,郡守让刘荣回原籍服刑。刘荣是本县人,家里有老母,很有气节,范广常常听凭他回家省亲,刘荣也会如期而返。县堂被野火所烧及,刘荣脱去刑械救火,事毕,又自我戴上刑械。后来天大旱,米贵,范广散发私家谷粮赈济百姓,用去了几千斛,远近流落的人都前来投奔他,当地户口增加了十倍。卒于官。
范 稚:(生卒年待考),西晋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晷之子。
范稚自小就知名,征召为大将军掾,早卒。有子名范汪,别有传文(见下)。
范 汪:(生卒年待考),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孙,范稚子。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东晋医学家。
曾任东阳太守。在郡大兴学校,甚有惠政。晚年屏居吴都。善医术,常以拯恤为事。凡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之治疗,每多治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此书为唐以前研治伤寒较有成就的医学方书,于外科治疗亦有一定水平,并收集当时民间单验方,故陶弘景谓其书“勘酌详用,多获其效。”
范 宁:(生卒年待考),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著名东晋经学家。
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 晔:(生卒年待考),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南朝刘宋时期史学家。
出生于官僚世家。所著《后汉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他既是一位史学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少年明朝就博览群书,涉猎经史,善写文章,通晓音乐,还能写一手很漂亮的隶书,是个多才多艺的少年。十七岁时就踏上仕途。历任秘书丞、司马、新蔡太守、吏部尚书郎等,因在彭城王刘义康生母彭城太妃死时,饮酒作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历任南下郡太守、太子詹事等职务。范晔呕心沥血写成了《后汉书》包括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宏篇巨著。
范 缜:(生卒年待考),南乡舞阴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
范 云:(公元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阳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间诗人。
范云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后升迁为零陵内史,后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范云被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逝世后谥号“文”,终年五十二岁。
范云是当时文坛领袖之一,与沈约、王融、谢□等友善,和何逊也有交往。他八岁时就能写诗,稍长即善属文,文思敏捷,时人多疑为宿构。《文选》录其《赠张徐州稷》、《古意赠王中书》、《效古》等五言诗三首。《诗品》将其列之于中品,评为“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他诗中的一些好句,如“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等,风格明净,已经可以看到唐音的前奏。
《梁书范云传》记其有集三十卷,至今文章已亡失传几尽,诗尚存三十余篇,收入今人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
范履冰:(生卒年待考),河内人(今河南武陟)。著名唐朝时期重臣、史学家。
知名于唐高宗,武则天执政后,出任宰相,并主持了大唐国史的修撰。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的曾祖父范梦龄,曾任吴琥国中吴节度判官(苏州钱粮判官),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职于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钱一同投宋,宋端拱初年(公元988年)赴徐州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
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8月2日范仲淹生于徐州,次年(公元990年)父亲不幸逝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范仲淹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并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二十一岁只身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每到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再加点盐,就算是一顿饭。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知识。
范仲淹看不惯朱家兄弟奢侈浪费、无所事事,便多次规劝,不料朱家兄弟听得不耐烦,有次便脱口说道:“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了一怔,觉得话中有话,便追问为什么,有人告诉他:你乃姑苏范氏之子,是你母亲带你改嫁到朱家,听罢方知。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动,下决心脱离朱家独立生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继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独自前往南京求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又擅长诗文的人。
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在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的司理参军。这时他把母亲接来,赡养事奉。公元1017年他调任集庆军(今安徽毫州)节度推官,方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入仕后,不论在朝或任职地方,均勤政廉洁,政绩显着。京师流传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盛誉。他在监理泰州西溪镇盐仓时,修,堤防海患,建堤长数百里,人称“范公堤”。在出巡江淮、京东灾区时,开仓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宋夏战争期间出任陕西帅臣,积极改革军队编制,提高军队战斗力,修,城筑寨,屯田积谷,巩固了边防。西夏人称其为“胸中有数万甲兵”。
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被罢免参知政事。先后出任知(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今浙江杭州)等地。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不亚于其政绩。其名作散文《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传世名句。其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后人搜集著作有《范文正公集》,而词仅存五首。
他撰写的著名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它的主要内容是:
①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那时,升降官员不问劳逸如何,不看政绩好坏,只以资历为准。故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无所作为。范仲淹提出考核政绩,破格提拔有大功劳和明显政绩的,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
②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当时,大官每年都要自荐其子弟充京官,一个学士以上的官员,经过二十年,一家兄弟子孙出任京官的就有二十人。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朝廷,不仅增加了国家开支,而且这些纨绔子弟又不干正事,只知相互包庇,结党营私。为了国家政治的清明和减少财政开支考虑,应该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充任馆阁要职。
③精贡举,即严密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应该改革科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醉翁是指谁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