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京东红的员工故事吗?

你知道“京东红的员工故事吗?,第1张

不同,京东物流体系是平台自建的,京东小哥都是京东的员工。物流体系支撑着京东的服务,同时也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小哥送出的每单快递背后都蕴藏着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故事。他们不只是在守护自己的岗位,他们的工作也是社会协作的一部分、国家荣耀中的一环。而红的故事则是真真实实地记录发生在京东小哥身上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的力量和情感本身足够强大。
红的故事第一季为2016年双十一的子项目,通过具有冲击性的画面和朴实的文字,展现出京东快递小哥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他们有的人要过江送货,有的人要横跨沙漠,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能看到那小小的一点红,展现着他们平凡的力量。

研习社导师/李彬 欧电云电商研习社

先给大家说个故事--京东图书品类的崛起之路
2010年之前,中国主流的图书电商就是当当和亚马逊,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大型图书电商。

然而近几年,京东图书品类异军突起,快速抢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图书市场份额。

那我们来看下,京东是如何在图书品类快速突围的:

2010年12月,当当在纽交所上市。与此同时,京东突然宣布在新拓展的图书产品线发力,所有图书8折以上。

2011年3月,刘强东通过媒体放话,如京东图书部门敢盈利,会将他们全部开除,价格战正式开启。

当当为应对京东,打出满200返100活动。同时,京东除了满200返100的活动,更增加低门槛的满100返50至此之后,京东和当当的差距微乎其微。

我总结下整个事件,京东能在图书品类突围成功,除了自身的话题营销能力,更有强大的价格策略做支撑。从此也为品类扩张走了漂亮的一局,奠定了从垂直电商平台往综合类平台发展的里程碑。

我们从京东的本次及其他案例明显的体会到,京东已成功的确立了自身价格形象,此价格形象也成为了其硬实力的体现。

打造自身特色价格形象

1

打造价格形象的重要性

所有的交易步骤,最终都避不开支付价格这个环节,在市场营销的传统4P理论中,价格也排在第二位。对大多数客户来说,价格在整个电商交易中都会被关注到。

对于卖家来说,如果你的价格和别人相同,平台背景、客户沉淀、及物流水平并无明显优势的话,别人凭什么买你的产品。

所以,作为跟进者,真的想要在这个市场上有所作为的话,必须要尽快打造自己有优势的价格形象。

2

如何打造自身价格形象

其实大家都会有体会,绝对的价格高低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客户收到货以后发现,产品实物和文描不一致,那这种就是无效低价。真正有优势的价格形象是基于以下几点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

概括的说,在市场竞争中,客户更加关注的是产品价格之间的相对便宜或者贵,而不是绝对值,因为价格还代表这个产品所蕴含的价值。

可见价格形象不是简简单单用便宜可以概括的。那要怎么系统化的进行处理呢?

这就需要引入品类角色或是单品角色的一个坐标定位:

根据不同的组合,可以拆分出4种不同的品类角色:

第一种是冠军产品,代表网站品牌形象。这一类的产品尽量做到全网最低,或者是能比大多数竞争对手便宜。

第二种是引流品类,消费频次高,价格敏感度高的产品,比如说油盐酱醋,个人洗护等产品。通常购买频率偏高,可以长期维持用户的活跃度,提升客户忠诚度。这种和冠军品类相似,也是要尽量比竞争对手低。

第三种是毛利品类。需求量并不大,但是如果你能满足他的特殊需求,他就会很乐意过来,这样即使毛利略高,他也不会特别介意。

第四种是补充品类,它可能不是这个电商运营上的强项,但是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打造一站式购物的便捷体验。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关于毛利品类和补充品类,价格可以比竞争对手高,但是不能高的太离谱,严重偏离市场认知只能导致这些产品成为摆设,毫无销售价值。

如何在提升销售额同时兼顾毛利增长
1

定价的三种境界

上部分我们详细说了如何打造价格形象,即如何定价。那如何判定你的定价是否是最合理的呢?下面我们来说定价的三种境界:

第一个境界:获得更多的销售数量,

也就是市场关注度。这部分大家应该很好理解,大多数产品都是可以通过低定价达到市场覆盖度的提升。

第二个境界:获得更多的销售额。

如果是利用那些价格 *** 性大于1的产品来进行降价的话,这个目标也相对比较好达到。

科普:何为价格 *** 性

第三个境界:获得更多的利润。

对于大多数电商行业的人来说,这真的是一个悲伤的话题。或许你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一味的冲销售额而导致利润非常的难看。

所以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我们确实可以把企业的远景定位在全品类乃至全网第一,但是路总要一步步走出来。不顾毛利的一味全面价格战肯定是不现实,不可持续的。

所以,如何在提升销售额的同时,减少对于毛利的影响?

2

提升毛利6大招

第一招:品类角色重构法

你需要对于各个品类的现有品类角色重新review一遍。

品类角色定位除了受到产品固有性质影响,同时需要基于企业的市场定位和战略规划,还要根据企业现有优势进行综合评定。

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我上周四课程的课后笔记。大家着重看下市场调研这块的内容。

重构这种品类角色的规划后,就要对于品类的价格进行不同策略,不同优先级的优化。其中冠军品类和客流驱动品类的价格是最先需要被优化的。对于品类角色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充。

第二招:展价格式技巧法

市面上有一套定价技巧即大尾数策略:简化展示位数,一般不超过4位;尽量用大数结尾,用尽量少的毛利损失换取高位数的价格优势。

某汽车品牌的官方报价,不仅仅把非零位数控制在4以内,也把有效位数以9结尾。某著名淘宝坚果品牌,都是低单价产品,但也用到了大尾数策略。所以保障毛利的第二招,就是用大尾数策略。

第三招:促销选品精简法(僚机选品)

不少运营人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对某个大促活动很重视,很认真的对产品进行了大面积的降价。

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普遍的降价能难让顾客体会出哪款更加值得买,因为前面我讲到过,客户注重的是那种相对便宜的感觉。如果都降价,反而不利于客户找到重点,引爆需求。

第二点,在打造爆款上产生困难肯定会影响供应链端相应的优化,从长远上来看,供应链的发展程度会比较滞后。

所以我们要精简促销产品,主动突出重点,让客户的关注点更加集中。我这里再引入一个我自己归纳的概念,僚机产品。

首先,什么是僚机呢。这个名词最早是源于空军。空军战斗机最小单位的战斗小组一般至少有两架飞机。一架负责攻击,而另一架负责辅助和防御。

所以我今天要让大家了解在定价策略上的僚机产品。他的作用也就是帮助那些主推的产品在价格上显得更加便宜,在销量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怎么样的产品可以做僚机产品呢?

有一个概念叫替代品,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某个产品的降价导致另一个产品的销量下降。或者反过来,因为某个产品的涨价,导致另一个产品的销量增加。

他们之间的 *** 性关系和单品自身价格 *** 性一样,可以分为大于一,小于一等等。一般大于一的就是强替代关系。同质化程度越高的产品替代性就会越高。

假如说,某个细分品类,都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层次的市场,低端、中端、高端。在其中一个层次的商品降价,会因为替代效应,同一个层次的产品销量下降,转而购买降价产品。

举个例子:这个安卓智能机,109元。而右边的三款非智能机都要近200的价格。在他们这3个僚机的掩护下,这个低端安卓手机评论数数倍于后面三款

第四招:升级套餐法(锚点)

僚机是一个参考值,主推品要更便宜。但是有些产品也是作为参考物,我在这里重新给他命名,叫做锚点,他的作用就是用来把价格更高的产品主推出去。

这就是星巴克的犀利定价,在这次定价技巧中,小杯就是锚点,让客户觉得性价比太低。而商家真正想推广的则是大杯和中杯。

第五招:损益变化预估法

指的是基于你现在的销售数据预估调价后,需要达到多大的销量才能保证调价前后的毛利额一致。

这个方法的意义在,通过这个简单的公式,你可以大致预估下为了保证或是提升毛利,改价后的需要达到的销售数量。以此来避免一些不合理的调价。

这个方法是需要自身有一定的运营数据的积累,否则即使算出来销售量也无法确定是否合理。

第六招:促销产品轮转法

这是上周二周春老师提到过的,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促销价格的核心是给到客户刺激,唤醒它的需求。

一个爆款的长期低价,不利于对于消费者的持续刺激效应,这样不仅无法长时间获得较高销售额,还会影响利润。

所以必须对于特价的产品进行一定周期性的轮换,不断挖掘新的刺激点。这样之前的爆款产品在毛利上也能有喘息的时间。

另外,我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这6大招数的使用背景:

第一,你是一个市场的跟进者;

第二,这是基于销售额提升的前提下的保障毛利额的办法。而不是毛利率的绝对值大幅提升。我们都知道,不顾销售额,只看毛利率的考核那是耍流氓。
欧 电云电商研习社

100+的电商运营导师

6大电商运营模块课程

100+的电商运营课程

最专注的 电商从业者学习成长社群

最容易上手的 电商新人入门学习成长社群

最专业的 传统企业转型做互联网+从业学习社群

在一位微博博主的推荐下,我买了《创京东》这本书,决定了解一下这位大佬和他创立的京东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本书作者李志刚采访了京东二百多人,和刘强东亲密接触不少次,也参加了不少活动,写下了这本《创京东》。

京东这家公司的特殊在于,它是一个传统行业公司“逆袭”的故事。在作者眼中,京东是新商业变革中的典型样本。

第一,它冲击了有数十年历史分销体系以及零售连锁模式,让整个零售业生态从低效率到高效率演进。

第二,它让社会的信息流动变得更为公平,更有效率。

本书主要分了3个部分:
● 1998-2006 (游击队打伏击)京东草创阶段,刘强东完成了用户,资本,团队的原始积累,从线下转为线上零售,并在电商行业崭露头角。

● 2007-2010 (正规军)京东第一次拿到风投,第一波职业经理人加入,确定扩张全品类以及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两大战略。

● 2011-2015(集团军) “开放”是这一阶段的主题,放眼全球,引进世界级资本,引进更多高管,完善公司组织架构,重新梳理企业文化。

今天分享一下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一部分思考。
01 逆袭之路   

京东草创
要了解京东,就要了解刘强东。

刘强东是江苏宿迁人,有着典型的苏北人性格。苏北人个性刚强,做事情说一不二。他的老乡有项羽(也是宿迁人)、刘邦、韩信等,朱元璋的老家也不远。

他又是农村苦孩子出身,父母是靠跑船为生,他童年的经历使他对中国基层人民的生活有深刻了解,这也使他对在京东发展过程中几万蓝领员工(配送员),有着深刻的同情和给予人性的待遇。

同时他又有农村人的诚恳实在,个人品德使他赢得了绝大部分人的信任。尽管他有脾气急躁和独断的一面,但这不影响人别人对他的信任。

他的专业是做系统工程,这一知识结构使得京东在发展过程中系统的不断升级和迭代没有障碍,京东的很多系统都是自己研发的,刘强东亲自参与,自家研发的系统也成为了中国最先进和最贴近实际的电商和物流系统。

199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从大一开始就频繁的参加很多兼职。到大四靠自己积攒的一部分资金,加上跟父母,亲戚借了不少的钱,用20W盘下了学校附近的餐馆,做起了“餐饮连锁店”的梦。

然而2个月后就出现了问题,因为他的放权,采购的师傅会购买高价的食材换取更多的折扣,前台和大厨悄悄不写对账的单子,都变着法贪钱。最后,刘强东关了餐馆,总计亏损了20多万。

1998年,工作两年的他还完债后,离开月薪4K的外企,靠着积攒下来的12W在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下4平方米的摊位——“京东多媒体”,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一辆二手三轮车,一个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卖起了光盘。

到2001年,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分公司。刘强东的个人财富也首次突破了1000万元。

卖光盘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因有三点:

1 正品 。坚决不卖山寨货;

2 低利润 。当时所卖的价格和中关村泛滥成灾的假光盘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但相信薄利多销;

3 好服务 。除了给客户提供产品外,还负责提供技术培训。

通过这三点积累了口碑和忠实用户。才有了规模,有了规模才有对行业的控制力。如果公司的销售额始终在全国市场只占2%3%,那就永远没有话语权。

转型电商

2003年非典让很多实体店受到重创,当时京东多媒体拥有12家连锁店。京东多媒体主营IT领域的产品,大家都知道IT产品贬值率很高。

实体店房租、员工工资、产品贬值让当时的刘强东陷入绝境,刘强东粗略算了一下,公司所有资金最多维持6个月。还好当时京东通过在网络论坛发广告卖货,才救了京东一命。

这次尝试让刘强东尝到电商的甜头,开始思考这种销售模式。刘强东做了很多研究,受到最大的启发就是对供应链效率和成本的认识。

他发现近100年来全世界商业的发展都是围绕两条线,每一种新模式出来的时候,只要能够提升效率,压低成本,就会颠覆旧的模式。

为什么百货商场的毛利高达50%,沃尔玛只要15%,但沃尔玛的价值比百货商场的高那么多?

就是因为沃尔玛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做零售比拼的就是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率。刘强东对商业发展的研究,让他下定决心要转型电商。

但当时这个决定并未得到核心成员的支持,这时候苏北人说一不二的性格派上了用场。刘强东对员工们说,这次他已经决定了,如果错了他带头承担。

这次转型成功让京东跻身互联网头部列车,为日后奠定了基础。
零售行业所有的创新模式都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关。 节省成本 , 提高效率 也就是零售的本质 。

奇袭当当

2009年第一季度,艾瑞B2C电商企业排名,当当第一,卓越亚马逊第二,京东第三。

京东和当当打价格战,也是京东全品类扩张的其中一步。 刘强东打价格战的原则是不要拿自己的主力部队跟对方的小分队作战 。

在图书价格战上,当当的态度是做得久,垄断上游产品资源, 做独家合作(排他),保持品种上的优势(跟品类顶尖的供应商排他) ,以此来保证利润。

亚马逊的态度则是,谁卖低价,我就跟进,他的长期策略是让用户感到这是一家天天低价的公司,不会主动做大型降价活动,也不会在宣传推广上有很大的动作。

京东则认为,竞争市场上定价权是最重要的资源和力量。作为新来者,得以激进的方式做。对方5折封顶,京东就48折封顶,必须压过他们。

当当在品类扩张上的速度慢了,在融资的速度上慢了,而京东密集地融资,投入大,利用规模扩大投入,又反过来用投入带动规模增长。2014年6月,京东图书超过亚马逊中国,成为市场第二。

从中关村小小的柜台到目前的市值,京东的发展过程总结起来的三个关键点:

1 战略 (3大战略:转型电商,扩张全品类,自建物流),思考的出发点是用户体验至上

2 执行力

3 企业文化
02人员管理  
关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京东的企业文化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2009年以前,公司属于快速发展期,最早的企业文化是刘强东自己编写的,包括 诚信 、 合作 、 交友 。绩效考核主要看业绩。

2009年年会上,刘强东提出了五星管理法: 拼搏 , 价值 , 欲望 , 诚信 , 感恩 , 坚持 。并引入“价值观考核”。

无论公司人员多少,要想公司管理不出问题,就要抓好两个点,一是企业文化贯彻下去的时候不能变味,不能让一条臭鱼腥一锅汤。二是让管理系统化,用流程和制度来管理好人,减弱某个人的影响。

如何选拔公司的管理者

刘强东提到了一个词“协同” 。人本位主义太强,协同一定做不了。公司需要提拔更具有大局观的管理者,这样的管理者愿意帮助别人。

人才盘点是从战略到结果之间很重要的组织保障,人才盘点不仅仅是盘人,从战略层面先谈战略,再谈遇到的挑战是什么,然后是人的战略,人才盘点也是在为未来提高人才升级准备做的动作。

这里不得不提到京东采用的人才盘点工具—— 人才九宫格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用,其中包括阿里,GE等。

做管理者最大的成就不是你有多强,而是让这个团队有更好的发展方向,能够成就更多的人。

如何留住员工

为什么很多老员工都愿意留在京东?

作者通过对京东员工的采访,总结出了这几个原因:对公司有信心;有好的平台,能提升自己;有值得期望的收入;有个能关心人,体谅人,给人正能量的老板。

虽然京东的成功非一般人可以复制,但这本书里却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有时间可以再读一读。

“2007年年底,我发现全年72%的投诉,都是来自于物流。”

“因为京东卖电子产品,京东的包裹里不是手机就是数码就是笔记本之类的。所以全国所有的快递公司,一听说来京东的件,嚯,立马!偷!”

“淘宝的货没人偷,好不容易打开一个耐克,还是假的,是吧~”

“anyway,我们卖的产品,太高值了。所以,我决定一定要做物流。在那个年代,我发现整个中国的物流行业奇差,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服务糟糕。”

“既然中国的快递行业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司,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我做生意有这么几个。任何行业有问题,那么对京东来说就是机遇。如果一个行业很完美,京东是从来不碰的,因为那意味着,对你来讲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十几年前,刘强东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回顾了当初为什么决定要做自营物流。

短短的几句话里,除了交代 历史 之外,东哥还顺带黑了一把淘宝,diss了整个物流行业,并在最后愣上了一个价值。

是干介个的。

2月16日晚,反复传言要上市的京东物流终于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请。

这也是继京东 健康 、京东数科之后,京东集团分拆出来的第三家拟上市公司。

好端端一个企业,非得拆得七零八落,不得不说咱京东确实是反垄断先锋。

可再仔细一瞧,目前京东物流的股权结构中,有7912%的权益还是属于京东集团。

另一边已经上市的京东 健康 ,同样是8104%的股权被京东集团间接持股。

搞来搞去依然是同一批高管,反垄断进行的还是不够彻底。

玩笑归玩笑。

表层原因,主要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和流动性高预期下,2021年后,国内外的资金都在加速向港股涌,使得这一资本市场可以说是处于其 历史 最佳阶段。

尤其是前不久,快手的超预期表现让人们再一次明确了“钱多标少”的现状,作为筹备多年的独角兽,京东物流理应加快上市的步伐。

为什么要拆这么多子公司,有人说,这就是为了圈资本市场上的热钱。

我觉得这话一点都对。

但规则范围之内的事,其实也没有太多非议的必要。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京东 健康 依然采用的是京东集团的老传统A/B类双重股票。其中,A类股每股一票投票权,B类股一股20票投票权。

明州一案后东哥作为京东的第二大股东,股票跌成那个熊样子都能够稳坐钓鱼台,就是因为他手里的B股让他能坐拥80%的投票权。

当时,据华尔街见闻写道,京东更像是刘强东一个人的王国。

即便是在AB股权较为常见的 科技 公司中,像刘强东这样对京东的掌控也是较为罕见的存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京东内部的公司条款规定,董事会不得在刘强东未出席的情况下,召开正式会议。

也就是说,没有刘强东在场,京东的董事会就无法正常开会。

尽管现在大家都觉得京东和刘强东的个人绑定不像过去那么紧密了,但从资产结构角度来看,投资京东,依然可以等于投资强哥。

说回AB模式,其理论的风险就在于,京东 健康 拆分上市以后,京东就算是减持到3%,依然还是可以控制京东 健康 的。

同样的架构,肉眼可见也将应用于京东物流。

这一点我们就说到这,再往深,就是各位对人性和现代商业运行规则的认知判断了。

我这边只提供一个中立的观点式信息,即“投资京东,就是投资强哥”。

关于京东物流的招股书,最关键的信息有两个。

首先是赚钱问题。

关于这一点,京东物流给出的答卷还是相当不错的。

截至最新时间(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还依然在亏损,约为1171万元。

这个不稀奇,在我们的认知中京东物流本来就是这艘巨舰上的“烧油箱”。

以物流的亏损来撑起起整个B2C电商模式的竞争壁垒,以服务质量来获取高净值人群的信赖。

因此要判断京东物流的赚钱问题,还是要看毛利情况。

招股书披露,2018年,京东物流的毛利润是108亿元,毛利率只有29%。

2019年,毛利润增加到343亿元,毛利率提升至69%。

2020年前三季度,由于疫情原因,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京东物流的补贴力度,在2020年前三季度对京东物流补贴了298亿元。

最终,该期京东物流的毛利润为542亿元,毛利率也冲到了109%。

总体来说,向好趋势十分明显。

招股书披露,京东物流前三季度累计收入达到495亿元,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产生的收入占比达到791%。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招股书中京东物流特别提到了顺丰,称:

“相比于顺丰,京东物流在仓储及配送服务、大件物品物流服务、物流 科技 服务等业务上有明显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否认顺丰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自夸的话咱也没必要细看了,核心卖点就在“供应链物流服务”,跟将近八成的收入来源一脉相承。

另一个比例就是来自外部的客户。

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

因此,外部印象中,京东物流主要是挣的自己的钱,干的是“左兜掏右兜的买卖”——这一现象已经开始成为过去式。

结合以上两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京东开始赚外人的钱了,靠的是物流方面的供应链赋能能力。”

由于京东物流原生于电子商务体系之内,从这一点来说它确实与外部那些发轫于草莽的物流公司,有着基因上的本质不同。

其中很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对“库存管理”的天然追求,和“销售预测”的数据技术能力。

积累良多后,京东物流也开始向外输出这种能力,帮助B端企业客户进行相应的供应链物流优化。

比如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家电企业,他们全国范围的铺货,原材料配送,最后一公里安装,仓储管理等供应链物流需求,京东物流都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但从绝对实力来说,数据显示,至2020年7月,顺丰航空机队规模已增长至60架,仅今年上半年,顺丰全货机国际航线总计运量就超过了4万。

此外,为了响应外部市场上急迫的防疫物资和其他货物的国际航空运输需求,顺丰国际快速开通包括中国至美洲、欧洲、以及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在内的国际全货机航线18条。

技术方面,顺丰 科技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物流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也已经落地。

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落地业务、助力决策,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

专注于物流这一个点,不断深扎了下去。

短期来看,京东物流与顺丰的业务模式确实有一定的差异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必将踩踏至对方的服务领地。

从战略思路上来看,京东物流在做一件大而全的事。

试图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供一整套一揽子方案。

首先抢的就是苏宁物流、国美电器的盘子,然后就是快消,比如可口可乐全国配送商等系列渠道方。

最后就是全面渗透进制造业,农业。在原材料,产成品运输,全国分销乃至分类包装等各个细分环节提供服务,共同筑造起中国速度30。

而顺丰则只是卯足了劲儿做单点突破,通过飞机和技术手段围绕着物流运输加大运力,提升效率,没有那么多花活儿故事可讲。

关于此,我只想讲一个企业,小米。

一开始,小米的思路是发展生态,搞互联网模式,手机不赚你钱,靠卖服务赚钱。力求打造生态链,长线模式,“拦路抢劫”。

但搞到2016年就几乎要崩溃了,因为市场上以华为为代表的其他对手就很老实,卖一个手机赚一份钱,单品利润叠加的单点模式,“坐地分赃”。

小米认了,把认知留在性价比这一范畴,转而铺开行李箱,插线板,充电宝等多项业务,一点一点的攒利润。

另一家企业不肯认,最终“生态化反”到了美国,迟迟不肯回来。

京东是一家集权的企业。

集权有集权的好处,决策成本低,精英嗦了蒜,转舵极快——这一点,咱们可太懂了。

去年中旬,在京东回港股上市前夕,刘强东进行了大量的战略反思。

5月19日深夜,刘强东发了一封题为“京东是谁”的公开信,长达6000字。

我的理解是京东准备放弃流量生意(或者说只做保持现状的防守),大踏步地向“技术赋能 社会 ”的2B企业路子上迈进。

其中意图比较清晰的原句有:

“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转型成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公司。”

“京东集团的战略定位:我们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经过此后半年多的观察,我认为东哥不是闹着玩的,相关的系列落地动作极快。

第一个大动作就是给直播电商当带路党。

在与快手达成战略合作后,京东不再坚持成交场景必须在自己的网站上,而是在快手电商的模式里彻底转向幕后。

从向快手支付导流的广告费(电商身份),转身变成了对快手收取供应链技术服务费(供应链服务商身份)。

而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的分拆上市,则披露了更多的信息,展现出京东对外技术赋能的既定成果,并奠定了相应的结构组织。

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企业客户数超过19万,其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覆盖了快消、服装、家电、家具、3C、 汽车 、生鲜等多个行业。

京东数科的招股书也提到,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正在迅速崛起为该企业的营收支柱。

而这一切,都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围绕着供应链的技术赋能。

这是一个过于巨大的蓝海市场,从上游原材料交易到加工成产品,再通过经销网络,依靠物流体系将产品送达终端。

在此过程中,连结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和终端的功能网络,都属于供应链范畴。

如今,凡是数得着的大小巨头们,从互联网到物流到零售到硬件厂商,或多或少都在该领域积极布局。

有的是研究院模式(阿里、腾讯),有的是单点突破模式(华为、小米、顺丰),也有的早就将这一体系内化做了自己经营范畴,持之以恒地不断精进着(沃尔玛、苏宁、苹果等)。

但京东的战略意图,显然比其他人来的要更坚定。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梦。

或许,京东将成长为最底层的技术服务商,京东物流帮助每一家企业都顺利实现JIT(零库存生产方式),京东数科则为每一家企业安装上算法优化的大脑,所有企业都将离不开它。

又或许,京东将只能成为中小企业的拐杖,稍长大一些,就会被一脚踢开。

“空气的独家售卖商”确实前景无限,但也有点吓人了,不是吗?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你知道“京东红的员工故事吗?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