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不同的海外市场,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商品 的要求与期望是否会有不同?如果有

2.在不同的海外市场,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商品 的要求与期望是否会有不同?如果有,第1张

是的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实际上,跨境电商就相当于是国外的淘宝,可分为进口,出口两个模式,能把国内的东西卖出去也可以把国外的东西买进来,而这期间所产生的利润要比国内普通电商要高许多。
跨境电商从交易模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企业对企业(即B2B)和企业对消费者(即B2C)的贸易模式。B2B模式下,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以广告和信息发布为主,成交和通关流程基本在线下完成,本质上仍属传统贸易,已纳入海关一般贸易统计。B2C模式下,我国企业直接面对国外消费者,以销售个人消费品为主,物流方面主要采用航空小包、邮寄、快递等方式,其报关主体是邮政或快递公司。 众所周知亚马逊平台起步最早,目前是最成熟的跨境平台,也是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平台,而且是跨境电商平台里面的龙头老大,也是客单价最高的平台,可对于新手卖家来说,在店铺 *** 作和平台的规则之下,亚马逊并不好运营; 亚马逊平台也具备无货源的跨境电商模式,即大批量的铺货,虽然这个模式降低了新手的 *** 作门槛,但店铺运营模式总不能一直是铺货,后期想转型到精细化的店铺运营确实是比较困难的,除了平台的规则,店铺 *** 作之外,还需要一定的选品能力,在选品的基础上进行 *** 作。

需要;但是还有其他方面也很重要。

提起跨境电商,不少人第一印象就是:对外语水平要求很高吧?我外语不好,做不了跨境电商。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同学,我只想说:你以为外语是跨境电商的门槛吗?它充其量不过是一块砌门槛的砖罢了。那做跨境电商到底需要哪些能力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中学习,锻炼什么能力呢?

我们常说“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运营”,可见选品和运营对跨境电商卖家的重要性。选品、运营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其中卖家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先说选品,核心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能大卖,能赚到钱?但是围绕这一个问题,卖家要考虑其他无数问题。大到目标市场的宏观经济、文化、政治等制度,小到目标客户人群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共同特性,这些都是卖家在选品时要详细了解的。

再说运营,运营是什么?“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我们实际上做的就是每天关注一下浏览量、销量、偶尔优化一下listing”这可能是很多新手做跨境电商的真实写照。如果你觉得“运营”就是这些,那你可能连运营的门槛都没摸到。

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一个店铺其实和开一个实体店铺需要用到的商业知识和原理都是一样的。不管是选品还是运营,都要分析你的目标市场、分析你的竞争对手、分析自己的产品……根据市场动态和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这整个过程其实是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市场营销或者营销管理。

说得这么高大上,是不是在忽悠人呀?吐槽帝们先停一会,看完全文,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一吐为快。

在很多非商科专业的同学看来,市场营销等同于销售,市场营销不就是卖东西吗?你要这样想,那做跨境电商也就是卖东西呀。卖东西,听着像售货员,有点low,不太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气质。但卖东西听着简单,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根据著名的营销4P理论,影响市场需求的营销要素可以分为4类,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国内很多学者认为应该翻译成销售,而很多人理解的市场营销仅仅是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理解为你要想把东西卖出去,这四个方面是你不得不考虑的。而考虑这些,需要的就是市场营销思维,随着同学们在跨境电商之路上耕耘日久,大家更需要的是营销管理思维,最终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成熟的商业思维。

做跨境电商时选什么产品、定什么价格、仓储和快递如何选择、如何运营,对应的正是市场营销的4P。而迦利恩商学院带领大家接触跨境电商的时候,由于同学们对跨境电商行业不了解,也没有完整的商业思维,其实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说是帮大家解决了。

一般老师会先筛选一些好卖的产品,让同学在里面选择要上架什么产品,避免了同学们像无头苍蝇一样选产品、找货源,当然也拯救一大批选择困难症患者。定价方面老师也会根据经验和市场实际情况给出一个范围或者给同学一些建议,可能打破了不少同学“一夜暴富”的梦想。仓储和物流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最琐碎也最复杂的部分,迦利恩几乎是给同学们一手包办了。而需要同学们花心思去做的就是Promotion,在跨境电商行业也就是运营了。后期随着同学们能力的增长、商业思维的成熟,大家也可以用自己方法做选品、定价和渠道。

就像上面说的情况,很多新手做运营就是每天关注一下浏览量、销量、偶尔优化一下listing。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同学,这样是不行的,可稍微长点心吧!

关注浏览量、关注销量,我们关注的是数字背后的深层原因。

比如一个产品浏览量很高,但是销量很低,这说明什么?说明可能是价格设置有问题,价格偏高;也可能是描述没写好,没有直击买家的痛点。

这个时候要怎么解决呢?去看你的竞争对手,看跟你卖同类产品而且销量高的listing是怎么写的,重点关注竞争对手的定价和描述部分。找到自己的listing和竞争对手的不同和差距,然后再动手优化自己的listing,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记录数据,做优化前后的数据分析对比,这样才能积累经验,也才是真正学到了知识。

可能不少同学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听起来真的不像运营、不像promotion一样高大上,但大海是由无数水滴汇聚而成的,没有前期的知识积累,怎么会有一鸣惊人的效果。

阿里巴巴创立之初,有一支队伍被称为“阿里中供铁军”,他们每天做什么工作呢?每天给人介绍“互联网中介平台服务了解一下吗”,就和现在大街上让你了解瑜伽健身的小哥哥和姐们一样。但这支地推队伍中却走出了滴滴创始人程维、同程网CEO吴志祥、原美团COO干嘉伟、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原赶集网COO陈国环等知名商业大佬。再小的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学到东西,获得成长。

营销思维、商业思维,这些可能是平时不容易感受到,具体点说,选品和运营的过程中是不是要收集收据、分析、研究、判断……在这些过程中,你需要的或者说你学到的是什么?是搜集信息的能力、是洞察力、是决断力、是工作能力的提升、是商业经验的积累……

对于现在还在象牙塔中的同学们来说,跨境电商实习实训一定是你们目前能接触到的最真实的商业环境、最系统完善的营销流程,接触跨境电商不论是想赚钱还是想锻炼能力、提升自己,我想你们一定都不会失望。

跨境电商可以简单理解为国内电商和传统外贸的跨界结合,在成本、平台、受众、难易程度、运营效率、利润多个角度都有很大的区别。

成本:

传统外贸贸易主要集中大批量货物,然后通过海外流通企业经过多级分销,最后到达有需求的企业或消费者。而跨境电商直面终端消费者,降低了企业走出国门的成本。

跨境电商的初始货物资金在千元级别,而传统外贸的最低也是十万级的了。

工作环节

进出口环节多,从当地的政府部分办理进出口许可证,货物到达海关需要报关等等一系列繁琐的 *** 作,而跨境电商和国内电商 *** 作一样,可以利用直邮直接发到消费者手中,简化 *** 作流程。

时间

进出口环节多自然导致整体项目时间拉的很长,基本是以月来计算,而跨境电商从接受到订单到发货至消费者手上,用最慢的物流,也就在两周左右。

平台

传统外贸利用多为批发型平台,还有一些例如邮件营销、多语言网站营销、展会营销等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销售。而跨境电商就比较简单了,亚马逊、eBay、wish等等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非常大的流量,只要用心经营方法得当,胜利不远亦!

受众

传统外贸的目标客户以海外经销商为主,多为企业用户,而跨境电商的基本为海外小卖家,个人用户。

利润

最多就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利润了,传统外贸入门门槛高,单价低,单量大,最终利润非常可观。适合有资源的团队型作战。而跨境电商入门门槛低,单价高,单量小,最终利润需要持续到一定量才会有大的利润收入,非常适合个人型卖家。这里可以举美国跨境电商的例子,国内5人民币的货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美国可以卖到10-20美元,去掉物流等等成本,也会有5-10美元的利润,利润非常可观。

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又称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GapModel),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 由於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
技术差距理论产生於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波斯纳(M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 技术差距理论产生于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波斯纳(MV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 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该理论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著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 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 通过引入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通过引入模仿时滞(ImitationLag)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 在创新国(Innovation Country)和模仿国(Imitation Country)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在创新国(InnovationCountry)和模仿国(ImitationCountry)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 随著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随着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 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
1963年,哥•登•道格拉斯(Gordon Douglas)运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美国**业的出口模式。 1963年,哥•登•道格拉斯(GordonDouglas)运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美国**业的出口模式。 即一旦某个国家在给定产品上处於技术领先的优势,该国将在相关产品上继续保持这种技术领先的优势。即一旦某个国家在给定产品上处于技术领先的优势,该国将在相关产品上继续保持这种技术领先的优势。 1966年,盖•瑞•胡佛鲍尔(GCHufbauer)利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合成材料产业的贸易模式。1966年,盖•瑞•胡佛鲍尔(GCHufbauer)利用模仿时滞的概念,解释了合成材料产业的贸易模式。 即一个国家在合成材料出口市场的份额,可以用该国的模仿时滞和市场规模来解释。即一个国家在合成材料出口市场的份额,可以用该国的模仿时滞和市场规模来解释。 当他按照各国的模仿时滞对国家进行排序时发现,模仿时滞短的国家最新引进新合成材料技术,并开始生产和模仿时滞长的国家出口,随著技术的传播,模仿时滞长的国家也逐步开始生产这种合成材料,并逐步取代模仿时滞短的国家的出口地位。当他按照各国的模仿时滞对国家进行排序时发现,模仿时滞短的国家最新引进新合成材料技术,并开始生产和模仿时滞长的国家出口,随着技术的传播,模仿时滞长的国家也逐步开始生产这种合成材料,并逐步取代模仿时滞短的国家的出口地位。 对技术差距理论的经验研究,支援了技术差距论的观点,即技术是解释国家贸易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对技术差距理论的经验研究,支援了技术差距论的观点,即技术是解释国家贸易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是各国加速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进出口也从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当然,随着贸易顺差大量产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海关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一张一张进出口报关单累加、审核、统计出来的,其准确性、权威性国际公认。通过对海关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贸易顺差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198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79亿美元。此后,经过6年的发展,于1994年再迈一个千亿美元的台阶。1997年,外贸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并首次跻身世界10大贸易国行列。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贸易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高达176万亿美元,进一步缩小了与第二大贸易国的差距。入世5年间合计进出口总值已超过从改革开放到“入世”之前23年的总和。2006年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矛盾,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乃至对世界经济的推动,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加速了工业化进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通过扩大出口,利用获得的资金,引进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资本品、原材料、技术等,改变了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
二是推动国内技术进步,体现了“后发优势”。对外贸易是我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知识产权的跨国交易本身就构成了现代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线,实现了产品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国内技术进步,这种“后发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出口国内生产相对过剩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以缓解国内供求矛盾,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我国手机、电冰箱、电视机、摩托车、服装鞋帽类的出口依存度均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而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紧缺原料,也能够通过对外贸易得以补充,2005年我国已成为世界铁矿砂、氧化铝进口第一大国和原油进口第三大国。进出口的良性运作,不仅弥补了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结构失衡,提高了总产出水平,而且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增强了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是促进资本积累,提升了规模效益。多年来,我国货物贸易的顺差一直是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的重要来源。2001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1万亿美元,同期货物贸易顺差累计达到367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43%。贸易顺差为企业的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来源,提高了生产厂商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刺激了投资需求,提升了企业的规模效益。
五是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了国内就业。外向型经济的日趋活跃,带动了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据有关专家分析,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70%左右,有效带动了国内就业。2006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184万人,是近年来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六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更具开放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更大,多年来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能保持高速增长。据有关专家分析,2003—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对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贸易顺差是我国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和特有贸易结构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经济长期健康快速发展的正常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近几年世界经济全面增长,则为我国积极利用外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以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出口主体的我国特有的贸易结构。这是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的主要因素。
一是加工贸易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因为我国拥有良好的工业配套能力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使得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贸易实行保税政策,对于外资投入加工贸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长期以来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中国因此被称为“世界加工厂”。加工贸易是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产生贸易顺差。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总额为1775亿美元。其中,进出口为逆差的贸易方式有:外商投资企业设备进口逆差278亿美元,保税区、保税仓库进出口逆差600亿美元。此外,还有其他贸易方式也有部分逆差。进出口为顺差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进出口顺差831亿美元,而加工贸易进出口顺差则高达1889亿美元,超过了贸易顺差总额。由此可见,当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二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增长。2006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630亿美元,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60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其中近7成投到了制造业。目前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全球500强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我国已成为一些重要工业品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巩固。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面向国内市场生产,替代了部分进口需求。钢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尿素等产品进出口态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有限,外商投资企业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成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除上述两个长期因素外,我国贸易顺差问题也与下面3个短期因素有较大关系。
一是部分企业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突击出口。近两年,国家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相继调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率。企业往往根据政策调整日期提前出口或突击出口。如2006年钢材、服装等产品集中突击出口现象较为明显。
二是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促使企业加快出口步伐。截至今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比汇改前累计升值幅度已达6%。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将会带来好处,而对以出口为主、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则会带来冲击,如电子、纺织、机械等行业。为了减小或避免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冲击,许多企业纷纷加快出口步伐,而对进口采购则持观望态度。
三是出口成本上升提高了出口商品价格。由于近年来国内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升,导致企业出口成本上升,许多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价格转嫁部分成本。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上升42%,而进口价格总体仅上升3%。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家打击出口骗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守法自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企业出口骗税违法行为逐步减少。导致出口价格总体水平提升的直接因素是人民币小幅升值和出口成本总体上升。因此,从海关统计角度分析,所谓“大量出口高报价格以骗取出口退税,导致巨额虚假贸易顺差”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除此以外,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实行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出口封锁,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所急需的技术及其设备进口不足,这也是造成大额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必须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贸易顺差大幅增长带来的新问题
我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和特有的贸易结构,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现象将长期存在。国际上判断贸易是否平衡,通常用贸易顺(逆)差额与当年进出口总额相比,在10%以内的为基本正常,这个“10%”也可称为贸易失衡“警戒线”。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1775亿美元,约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01%,刚刚触及“警戒线”。从当前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德国的情况来看,自1952年到2005年(2006年统计数字尚未公布)的54年间,对外贸易均为顺差,2002年贸易顺差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2004年和2005年均超过1900亿美元。其中贸易不平衡度超过10%的年份就有12年,最高达127%,超过我国目前的贸易不平衡程度。因此,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额贸易顺差基本是正常的。
但是,大额贸易顺差也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如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我国外汇管理面临更加放开的国际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办法,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要在外贸领域做工作,也要在其他领域动脑筋;不但要在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上下功夫,也要在扩大进口、增加内需上做文章。首先,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市场,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刺激内需,改善国内消费不振的局面。其次,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对“两高一资”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再次,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选商择资”、“养商育资”等。第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理引导升值预期。第五,在调整出口结构和扩大进口方面做一些具体的工作,特别是要促使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放松高精技术及其产品对我国出口的限制,使进出口结构更趋优化,缓解顺差上升过快的压力。
总之,面对大量贸易顺差产生的新形势,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高度重视贸易顺差问题带来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影响,也要正确认识贸易顺差的客观必然性。只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积极稳妥地处理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就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2.在不同的海外市场,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商品 的要求与期望是否会有不同?如果有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