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四季度营收超预期 净营收1348亿元人民币

京东四季度营收超预期 净营收1348亿元人民币,第1张

东方财富网28日讯,京东周四美股盘前公布的财报显示,京东2018财年第四季度调整后每ADS收益051元人民币,市场预估亏损020元人民币。第四季度净营收1348亿元人民币,市场预估13247亿元人民币。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12个月,京东活跃账户从2925亿增加至3053亿。第四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4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909亿元。第四季度线上直销收入1202亿元,去年同期1001亿元。2018财年度线上直销收入4161亿元,去年同期3318亿元。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活跃账户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和20%。

报告显示,2018年,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826%。2018年,京东的专利申请量超过3407件。

京东预计第一季度营收1180亿元人民币至1220亿元人民币。

“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在核心品类的销售收入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刘强东先生表示,“京东在技术上的投入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随着京东推进‘无界零售’战略,我们将致力于优化公司各项业务的资源,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京东物流CEO王振辉表示,这个季度我们完成了我们上限的业绩,增长达到预期。尽管现在消费者在电子产品品类当中消费相对降低。2018年我们第四季度的活跃用户数增长达到了224%。应该说在2018年第四季度相比2017年第四季度更加强健。

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黄宣德表示,总体上看,第四季度收入和利润表现稳健,体现出京东很好地平衡了当下财务收入与未来发展投资的需求,“尤为重要的是,核心业务京东商城利润率不断攀升”。

财报详解

京东集团2018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

北京时间2月28日,京东集团(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2018年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第四季度净收入为1348亿元人民币(约196亿美元),连续5个季度单季收入破千亿元人民币,2018年全年净收入为4620亿元人民币(约672亿美元);随着零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放,2018年全年净服务收入为459亿元人民币(约67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占整体净收入比例约10%;2018年第四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7499亿元人民币(约1091亿美元),实现连续12个季度的盈利,2018年全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35亿元人民币(约5亿美元)。

京东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包含零售、物流、技术、物流地产、保险以及海外等九大业务板块的综合零售平台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共有超过21万个签约商家,超过178万名正式员工,带动间接就业超过千万。京东集团以高质量的增长,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促进就业,助力消费平稳增长,不断践行自己的 社会 责任。

尽管面临中国市场消费增速放缓的不利因素,但是京东凭借着出色的基础设施、服务和体验,在核心品类上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强劲增长态势。作为京东集团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2018年全年的经营利润率为16%,达到 历史 最好盈利水平。

“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在核心品类的销售收入增速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先生表示,“京东在技术上的投入提升了用户体验,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随着京东推进‘无界零售’战略,我们将致力于优化公司各项业务的资源,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全年GMV近17万亿元人民币 持续拉动中国消费市场成长

2018年,国内零售市场继续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0%,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作为高质量消费的代表,京东的整体零售业务以及各品类业务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京东集团2018年全年的GMV接近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继续领跑国内零售市场。

京东集团在《财富》2018年世界500强中排名181位,位居全球六大互联网公司中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8年,京东集团全年净收入达到4620亿元人民币,也将再次提升在全球大型企业榜单中的排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第三方平台签约商家数量超过21万个,共有超过178万名正式员工,较去年同期新增了超过2万名正式员工,此外,京东还间接拉动就业人数超过千万。

2018年10月,京东集团在《福布斯》公布的“2018年全球最佳雇主榜”上的排名提升到第131名,较2017年的第251名大幅上升,同时,京东在这一榜单上的排名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

京东的成长根植于中国市场,京东的发展也将始终服务于中国经济。京东将以高质量的增长,持续为中国消费市场催生创造新的需求,促进形成更有活力的国内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在“无界零售”的目标下,2018年1111全球好物节期间,京东不仅拉动超过60万家线下店参与大促,更通过智能供应链等方式促进制造和流通产业升级,降低 社会 物流成本,增强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帮助众多品牌提振消费质量。

2018年,京东以大量的实践将电商扶贫模式升级到30版本,通过“六大助力”积极参与国家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截至2018年底,京东上线贫困地区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500亿元,直接带动7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京东在2018年10月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举办了第二届“蔚蓝地球可持续周”,在中国近50个城市开展旧衣服、旧电器回收等活动。截至2018年底,京东共计回收闲置物资近190万件。

规模越大、责任越大。京东致力于成为一家为 社会 创造最大价值的公司,不忘初心,积极履行企业 社会 责任,除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具信赖感的消费体验,更在促进就业、提升行业运行效率、反哺实体经济等方面不断为 社会 做出贡献。

核心业务稳固 服务收入激增 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京东以技术创新推动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核心竞争优势在2018年不断得到巩固。在“零售即服务”的战略方向下,京东集团也正在全力推进从“ 科技 零售”向“零售+零售 科技 ”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电商的粗放型增长转向更有质量的增长。

此前,京东商城升级为京东零售子集团,将在商业模式、生意链条和目标用户三方面有重大变化:商业模式上将从开放式货架向全零售形态转变;生意链条方面从“商品”向“商品+服务”转变;同时,作为综合性零售平台,将实现企业用户、家庭用户、男性用户,女性用户、高线城市人群和低线城市人等目标用户的全覆盖。

2018年,作为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经营利润率达到16%,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01%、09%和14%,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在京东零售业务的各品类中,3C及家电类产品收入在2018年依然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类产品增速,京东在3C及家电品类的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在非电品类,京东在2018年的收入增速达到了42%,同样远高于行业同品类增速。

京东集团2018年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分别增长20%和22%,代表着消费者复购率和贡献率的显著提升,也体现出吸引他们在京东平台消费的主要动因正在从对正品行货的高度信赖,拓展到对精准便捷服务和体验的高度依赖。京东不仅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中等收入消费群体,而且正在通过社交电商、渠道下沉等手段不断拓展用户群,为更多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

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先生表示,“京东商城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持续增长,利润率不断攀升。我们专注于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实现规模效益。”

2018年,京东在持续巩固在中国电商领域的物流网络优势的同时,也向 社会 全面开放物流网络。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为1200万平方米。在2018年的1111全球好物节期间,全国规模最大的京东机器人仓群投入使用,加之智慧系统、数字供应链的协同优化,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订单中超过90%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这其中不仅包含了爆发式增长的京东自营订单,还有大量使用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的商家订单。

在建设和开放零售基础设施的战略下,京东集团2018年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更是同比大幅增长了142%,由此带动了2018年全年净服务收入达到459亿元人民币(约67亿美元),同比增长505%,占整体净收入的比例接近10%,收入结构更加趋于均衡;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集团的履约费用占净收入的比例为66%,较去年同期的72%,显示出运营效率的明显提升和持续稳固成长的动力。

2018年,金融市场变动剧烈,受到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波动的影响,京东集团2018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为25亿元人民币(约4亿美元);此外,受国内消费环境特别是耐用品消费增长乏力的影响,京东集团全年净收入增速较此前有所放缓,但以其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大收入规模的庞大体量,仍然保持了275%的增速。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公司在2018年四季度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京东目前面临的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是源于宏观环境的周期性疲软所导致的居民消费支出缩减,长期来看,这一现象将随着消费需求的恢复而消失。

全年技术投入达到121亿元人民币 持续创新打造未来成长动力

技术驱动已经成为京东赢得未来的核心举措,2018年,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826%。大量技术创新不仅全面优化了京东自身的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更开始对外开放服务,推动行业合作伙伴的共同成长。

通过引入全球顶尖的科学家,京东不断夯实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在云计算、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IoT等领域实现研发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软硬件一体的互联网技术体系。2018年,京东的专利申请量已超过3407件,进入到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一阵营。随着NeuHub、智臻链、京鱼座等京东技术开放平台迅速成长,在满足自身应用的同时也有效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2018年11月,由京东自主研发的首款原生支线无人货运飞机正式完成首飞,目前,京东已经搭建起全流程的无人机研发、生产以及供应链管控体系。技术创新也正在推动京东智能物流终端设备走出国门,2019年1月,京东无人机在印尼西爪哇省完成了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首次飞行;在随后的2月份,京东集团与日本乐天株式会社就提供末端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智能物流设备以及配套解决方案达成合作协议。

在零售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京东也通过智能供应链等方式,给制造业带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力。

打造无界零售生态 联手合作伙伴拓展中国市场

京东面对无界零售打造的生态已经愈发完整。领先的全球奢侈品 时尚 行业技术平台Farfetch Limited刚刚宣布和京东深化双方的战略合作,为奢侈品品牌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渠道。根据协议,京东的奢侈品电商平台Toplife将合并到Farfetch中国。此外,Farfetch将获得京东APP的一级入口,通过Farfetch覆盖超过1000个奢侈品品牌商和精品店伙伴的网络,让京东超过3亿活跃用户可以便捷选购超过3000个奢侈品品牌的商品。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教授表示:这一双赢的合作让我们在奢侈品领域汇集了全球和本地市场的最佳专业资源,这也是京东拓展全球 时尚 和奢侈品生态体系的核心步骤。

最近,京东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合作共同成立了京东物流地产核心基金,京东承诺认缴该基金20%的份额并担任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和资产管理人。预计该基金未来管理的资产规模约109亿元人民币,基金将从京东收购部分现代化物流仓储基础设施且京东将继续租用这些基础设施,此次交易将帮助京东释放这些资产的价值,并将收回的资金用于京东未来的发展。

2018年第四季度,京东与中国最大的国际钟表零售商新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雷达、汉米尔顿、雪铁纳等全球知名钟表品牌也入驻京东平台;近期,美国纽约 时尚 轻奢品牌DKNY和韩国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知名高端护肤品牌雪花秀均开设了京东官方旗舰店。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京东生鲜超市7FRESH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多家门店。与此同时,将原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整合并入7FRESH,将旗下两大生鲜业务板块融为一体,实现了联动线上线下、支持多场景消费的“大生鲜”发展模式。

兼具京东品质购物基因及社交基因的京东拼购,已成为品质社交电商引领者,截至2018年底,京东拼购商家总数已达到135万家,覆盖了所有零售品类。

截至第四季度末,京东旗下合资企业达达-京东到家已经与超过10万家知名品牌旗下的门店达成合作,物流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国超过450个城市。

目前,京东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包含零售、物流、技术、物流地产、保险以及海外等九大业务板块的综合零售平台和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

为了更加明确集团总部与业务单元的定位,京东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组织架构向“小集团,大业务”的升级,把总部从管理型总部升级为战略型总部,将运营职能下沉,给予业务板块更多的授权,充分发挥组织活力,让各个业务板块能够更有意愿、更有条件地去自主经营,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面对2019,京东对自身和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将通过持续优化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对外开放输出服务、技术等基础设施资源,在中国经济成长中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环球网)

1、通过布局全国的自建仓配物流网络,为商家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库存共享及订单集成处理,可提供仓配一体、快递、冷链、大件、物流云等多种服务。

2、基于短链供应,打造高效、精准、敏捷的物流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全面智慧化的物流体系;与合作伙伴、行业、社会协同发展,构建共生物流生态。

3、通过智能化布局的仓配物流网络,为商家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客服、售后的正逆向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快递、快运、大件、冷链、跨境、客服、售后等全方位的物流产品和服务以及物流云、物流科技、物流数据、云仓等物流科技产品。

扩展资料

京东商城从事9年电子商务行业,有丰富的物流配送经验;专业的安全监控体系和货物摆放规则;高效的5小时逆向上门取件服务;对商家开放快递系统平台,方便商家订单监控和账目核对;2000坐席的客户呼叫中心随时为商家提供咨询服务。

实现了城市之间运输的自主性,提高了仓与仓之间的调拨速度,是京东自建物流战略中的重要举措。自此,通过自建的仓储、干线以及配送京东完善了自己在物流领域的布局。京东首批投入干线运营的车辆达300余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东快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东物流

京东物流为什么能创造全球最高运营效率

引导语:京东有今天是因为敢打敢拼、肯干“傻大黑粗”的活,一不小心将其他电商企业不愿意碰的物流配送做成了京东“前端用户体验、后端成本效率”的核心竞争力。——刘强东

50座城市建仓,用空间换时间

“早上在京东上给千里之外的父亲买两瓶二锅头,老人家中午就喝上了。”这就是消费者口中的“京东速度”。

事实上,直到现在还有人将京东自建物流视为一场豪赌。2007年京东决定自建仓储配送,给业内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他们疯了”,因为物流配送行业的高度分散、复杂,对于刚刚崭露头角的京东来说,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2007年,京东的年营业收入只有不到5亿元人民币。如今,京东配送条线的员工已经发展到60000人,京东也拥有了宏伟的总部大楼,这让许多质疑者认识随之转变。

“在京东之前,网络购物从下单到收到货,等个十天半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消费者的速度预期并不强烈,更没有用户体验的概念。”京东配送体系的一位高管回忆当年的情景还不禁感叹,当时很多人都为京东自建物流捏了一把汗。

业内认为,京东自建物流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对配送速度与服务的认识,让“用户体验”一词在电商和快递行业切实可感。

2010年,自建仓储配送启动仅仅3年后,京东开始在部分城市具备当日达、211限时达能力(上午11点前下单,当天收到;晚上11点前下单,可在次日下午3点前收到),次日达、隔日达能力开始全面铺开。受其带动,速度成为电商的一个共同追求目标。

2015年底,京东仓储配送已经可以满足大约98%的京东自营商品配送,其中超过85%的订单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配送,京东的配送服务实现的211、夜间配(晚上7点至10点配送)、极速达(2小时内送达)、当日达、次日达、隔日达等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种时效需求。第三方调查机构所做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京东送货速度的满意度领先行业整体近20个百分点。

在“京东速度”的背后,是大量的基础建设和资金投入,规模在当时的快递行业属于天量投资。但这种巨额投入并非盲目的扩大地盘。与顺丰、“四通一达”等企业网状式的结构不同,京东的仓储配送体系是轮轴式,自控力强。京东将全中国分为7个大区,建立7个物流中心,每个大仓有自己的服务半径。“用空间换时间,都是京东自己做,完成供应链体系搭建,成为客户体验最优的电商物流履约平台。”京东集团配送部副总裁王辉说。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京东已经在50座城市运营213个大型仓库,6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已经投入使用,仓储设施占地约400万平方米,全国拥有5367个配送站和自提点。京东的物流体系已经覆盖全国2356个区县。在这9年中,京东的年营业收入增长了近400倍。期间京东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

4月12日,刘强东对前来视察的国家邮政总局局长马军胜表示,京东正在全国中小件和大件两个物流网的基础上,建设第三张冷链生鲜物流网,发力生鲜快递。下一步将更好地促进电商和快递渠道下沉,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同时走出国门,推进海外仓建设。

驱动“京东速度”靠技术

在京东极速扩张的情况下,保证快而不乱是“京东速度”的骄傲之处。

2007年京东日处理订单只有3000多个,2016年日均订单近400万个,天量的增长不仅没有影响物流配送的速度,用户体验反而越来越好。

其中,技术驱动在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外界还在对京东自建物流配送持怀疑态度时,京东已悄然变身“技术控”。很容易理解的一个道理:对亿元级的企业,单纯挖掘人的潜力或许能不断提高效率,但面对数千亿级的庞然大物,人的力量显然已难以掌控局面。

京东从成立之初起就一直在自主研发数据系统,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京东称之为“青龙物流配送系统”,简称“青龙系统”,这是京东高效物流配送背后的核心支撑。

据了解,青龙系统让传统的等单送货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京东可以预测订单,提前调配力量。预测订单就是根据大数据模型,判断某个地域中某类商品直至某个商品未来一段时间的销量,以便于精准备货。目标是一方面有效缩短库存周转率,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不会让用户遭受缺货的困扰。

京东的物流网络的核心要素包括仓库、分拣中心、配送站、配送员等几个方面,这个网络则由青龙系统来驱动。到目前为止,青龙系统已经实现了两次升级,从10升级到了30,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具体来说,青龙系统10完成了对海量信息处理,满足日常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对原有系统进行了重构,使得分拣系统与配送系统达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而在20阶段,京东推出了自提柜系统,用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经过不断的更新,自提柜的功能也在不断的丰富,水电缴费、一卡通充值、社区O2O、冷藏/冷冻,生鲜自提、WIFI热点等诸多功能将会逐步实现。

2014年青龙系统迈向了30时代,这一阶段“对外开放,构建生态系统”成为了重要的战略方向。至此青龙的业务模式也开始从京东内部物流系统转变为社会化物流。消费者在京东购物的流程从下单开始,每个点击动作之后都是一套复杂的计算程序,系统分拣模块会将货物根据订单地址进行区分,分配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点的仓库。

在这一系列环节的高效运转首先给了“京东速度”以保障,同时也极大提高了京东仓库的人效。以上海“亚洲一号”(一期)在2014年双十一期间的表现为例,该仓库员工仅500人,在双十一当天发货10万件。据京东统计数据,同样体量的分拣和出库,另一家服装物流公司雇佣了3000多人花了7天才完成。而2015年双十一当天,投产不到半年的广州“亚洲一号”完成单仓50万单的生产,创下了纪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目前固安分拣中心正在测试智能手环和智能中控系统,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通过大屏幕查看配送车间的动态,流程中每个差错都会显示在中控屏幕上,同时出错点上的工人能在其所佩戴的智能手环上收到错误提示。

商品出库后的传站和配送环节,也依据京东大数据的支撑,对运输和配送路线进行优化,使得配送员的配送效率得到了提高。2015年双十一期间,京东配送员将总重约8万吨的货物及时送到了用户的手中。京东内部的运营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每一辆车、每一位配送员所处的位置和任务完成的情况,对于任何异常的发生都可以第一时间及时反应、迅速调配力量支援。

京东在仓储配送领域的技术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研发,这一块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京东仓储的另一个标杆就是“亚洲一号”,2014年京东第一个位于上海的“亚洲一号”仓库一期投入使用,这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高智能化大型仓库成为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仓库,此后两年间,沈阳、武汉、广州、贵阳的亚洲一号都陆续投入使用。而现在,京东的物流配送“飞”起来了。2016年初,京东开始测试无人机送货,未来无人机送货将覆盖大量乡村。

“最后一公里”的价值

京东商城页面的主色调是红色,京东配送员的工作服也是红色,这些配送小哥们被消费者亲切地称为“京东红”。

随着京东业务的快速增长,“京东红”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如今偏远的山区、海岛、沙漠都有“京东红”。

在京东,很多配送员将公司当作了自己的家,将配送做成了终身职业。京东配送从2007年正式开始运营,最早只有10名员工,来自安徽的徐文义就是其中之一。此后徐文义一直在京东做配送员,他的兄弟、连襟、儿子也都成了京东配送员。徐文义的儿子1993年出生,17岁就开始做配送员,现在23岁,已经在北京的一个配送站做了两年站长了。儿子跟着自己在京东工作,徐文义觉得心里踏实。

刘强东有和一线员工把酒言欢的习惯,2012年8月17日徐文义第一次和刘强东当面说话,也喝了酒。当天是京东五周年员工宴会,刘强东和到场的72名老员工挨个喝了酒。徐文义觉得刘强东是个正直、重视承诺的人,不会亏待一线干活的员工。像徐文义这样一家多人在京东干配送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人在京东的共同感觉就是稳定、温暖,只要用心工作,就会有回报。他透露说,京东从来没有拖欠过一线员工的工资,即便是在资金链紧绷的时刻,刘强东宁可压缩其他开支,也绝不亏待一线员工。

京东鼓励多劳多得,2007年京东配送员的基本工资是1500元,2016年京东北京配送员平时人均月工资是7000多元,销售高峰期,部分配送员收入在万元以上,大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此外,京东还为不同地区的配送员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补贴。

据介绍,在京东,配送员可以通过学习圆自己的大学梦,也可以通过努力走向管理岗位。2015年京东启动县级服务中心,许多乡村主管就来自一线配送员。华北配送固安分拣中心负责人岳广权加盟京东之前是在其他配送公司工作,谈起差别,他说,“京东追求快更追求用户体验。”

在刘强东看来,加盟制的快递模式中间环节太多,无法保证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更无法确保“最后一公里”的良好体验。因此京东选择自建。

京东仓储物流副总裁傅兵认为,物流快递是相对基础性的行业,要保证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和“最后一公里”的通畅,一定要“强运营”,分散的加盟式快递模式很难做到。

“强运营”在京东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共同实现的,京东配送员在国内率先使用POS机,这个POS机带有青龙系统,有定位功能,系统能监控到所有包裹的运行轨迹,如果出现异常,可调取数据,质控人员马上能发现哪些包裹不合规。系统能自动生成报表,配送系统副总裁、总监、片区经理、站长,每一层管理层都能对下属的工作情况、绩效一目了然。

京东要啃好自己的“甘蔗”

京东的物流设计的核心是减少物品的流动次数,通过大数据,在产品还在生产的时候就告诉供应商市场在哪里,客户在哪里。

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有预测认为中国将在2018年占据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一半的份额,这对于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商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市场还在持续扩大,不断有创新的企业加入竞争,谁能持续做大做强,既是对商业模式的考验,也是对企业价值追求的考验。

2015年,京东的营业收入达到1813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大的B2C电商平台,也是中国收入规模第一名的互联网企业。如今,京东已经在积极参与“电商平台级竞争”。京东近几年一直在有序地向社会开放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系统,目前已经有99000家第三方商户进驻京东,极大地丰富了商品的种类。

未来电商竞争中,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是各家角逐的重点,京东认为这正是其长处。京东的物流设计的核心是减少物品的流动次数,通过大数据,在产品还在生产的时候就告诉供应商市场在哪里,客户在哪里。一次就搬到正确的库房,第二次就到了终端消费者手里。因为搬运次数少,所以成本低,这对于供应商和电商平台的利润获取都意义非凡。

财务数据显示,京东的整体运营费用率大约在10%,单看电子产品的综合成本,京东不到8%,比同行低50%-60%。

2015年京东供应商的平均账期是446天,即一年能周转8次,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用高效的供应链为供应商服务,帮助更多商家实现“品质、品牌、品商”的水准,是京东未来的战略布局。刘强东针对消费品行业,提出了“十节甘蔗”理论,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其中前5个归品牌商,后面5大环节则归像京东这样的零售商。京东在未来的开放平台竞争中要啃好后五节甘蔗。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京东所推崇的,也是刘强东提出要实现品质、品牌、品商的路径。这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实际上,京东已经开始认真地啃自己的“甘蔗”。2015年12月,京东与李宁[-073%]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李宁提供产品到门店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同时为李宁实施O2O战略提供物流供应链保障,此前京东已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帮助贝因美[-055% 资金 研报]、小牛电动等企业实现了仓配一体化。

在与京东合作之前,上述某合作企业一度受到库存的困扰,京东的高效供应链解决了这家企业的库存“尴尬”。在京东物流的解决方案中,引入了“调拨”作为库存,提高需求稳定程度,将全国分成两个子网络,加倍主力商品在主力销售区域的备货量。京东利用在全国的200多个大型仓库,可以根据不同销量区域选择京东不同地区的仓库,省去转运环节,缩短了货品抵达用户手中的时间,在运输途中保证了产品安全抵达。与其他社会化物流相比,京东物流都是自营,仓配一体,不仅保证速度,也能保证安全。

随着京东中小件、大件、冷链生鲜“三张大网”的建成和完善,加上京东日益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持续不断的运营创新,京东的物流配送体系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零售供应链平台,海量的商品将会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流动。

;

谈到保险公司,很多人首先都会想到知名度高的公司,比方说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遇到名气不是很大的保险公司,难免就会有点害怕。


其实根本就不用担心,只要在银保监会的监管下,保险公司都是可靠的。


学姐这就来讲一讲同方全球人寿和京东安联到底如何?这两个公司里面哪个公司更好呢?


准备讲解之前,学姐先行为大家奉上这份“看保险公司应该看什么”的文章:


《当我们在看保险公司的时候,究竟要看啥?》


一、同方全球人寿和京东安联的背景PK!


关于同方全球人寿的实力情况,我们先来看看:


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同方全球人寿)由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Aegon)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THTF)各出资50%组建而成,公司于2003年正式获得营业执照,在中国开展寿险业务。


同方全球人寿真实实力派啊,背后有国务院国资委这个大佬帮扶,而且我们都知道,一家外资公司最基本的就是要求合规监管十分严格,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好的形象和口碑决定着它们的发展前途!


那同方全球人寿的口碑究竟怎么样?拿2022年来讲,同方全球人寿斩获以下奖项:


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第七届中国保险风云榜·年度社会责任榜、2022杰出品牌形象奖……


点击这里,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方全球人寿:


《同方全球人寿怎么样,有哪些产品,哪个好,深度分析》


话不多说,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些京东安联公司前身为德国安联保险集团 (Allianz SE) 于2003年单独出资成立的保险公司。


2018年7月,公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增资,引入京东等4家新股东;同年10月,公司名称获批变更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2021年,公司累计生效保费突破49亿元,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显然,京东安联的幕后实力是十分恐怖的!时间宝贵,下面我们再来瞧瞧这两家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怎么样?


二、同方全球人寿的偿付能力vs京东安联的偿付能力!


假如保险公司渴望有一个合格的偿付能力,要能够通过银保监的如下规定: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以上。


保险公司和欠款之间的关系是由偿付能力在体现和表达的,为了保险公司的良好的运转是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


如果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达标,不仅保险公司无法维持正常经营,被保险人或投保人的利益更会受到威胁和损害,而且可能会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方全球人寿保险的偿付能力:



2022年第3季度的同方全球人寿保险官方数据显示,同方全球人寿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8%,远高于银保监的规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4%,同样超过100%的标准。


而京东安联的偿付能力又如何?请看官方数据图:



于2022年第3季度京东安联官方数据显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3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为181%,超过银保监的规定了,真的很棒!


如此优秀的京东安联,旗下的保险产品做得如何呢?感兴趣的点击这里了解:


《京东安联保险公司靠谱吗?旗下这款产品,买前要注意!》


你以为有关同方全球人寿和京东安联的偿付能力的内容已经讲完了,不,我们继续讲解!别瞎想,我们重点内容在下面!两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就在这里,快来看!


三、同方全球人寿和京东安联的理赔服务PK!


同方全球人寿是一家外资公司,因此它一直都有一个处事态度,那就是绝对不发生法律层面的纠纷!


我们大众经常见到的理赔纠纷问题,在外资公司中存在的可能性特别小,因为对待理赔事件,它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毫不犹豫的态度,


因为这些做法,所以,出自于外资公司的产品,获赔率可以说是很高的,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万分值得关注的!


那么2022年的同方全球人寿在理赔效率上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先来仔细的看一下同方全球人寿的理赔数据:








由此可见,对于顾客来说,投保同方全球生产的产品的话,只要是满足了同方全球人寿的所有理赔要求,就可以很快速的进行理赔!


刚给大家解读了同方全球人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京东安联理赔如何。由于2022年的理赔年报未发布,以2021年的数据来说说:


2021年,京东安联保险在商业险的赔付总金额高达268亿,赔付案件约18万件。


京东安联在理赔方面还是非常人性化的,可以线上理赔,998%的理赔案件是通过线上办理的,车险线上理赔从报案到结案最快1小时内完成。


京东安联保险也通过保险产品和增值服务帮助客户解决“用药难”、“买药贵”的问题,2021年,京东安联保险共为客户提供就医绿通服务和垫付服务超过60次,合计垫付金额达到2205万元。


其实,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保险公司的理赔都会遵循一个原则,尽快赔,不惜赔!


四、学姐总结


结合各方面来看,同方全球人寿和京东安联这两家保险公司的实力背景都相当的突出,所以大家可以放心购买他们公司麾下的产品。


当然,要是更追求外资公司的话,那学姐还是更推荐去买同方全球人寿旗下的产品!


写在最后


我是学霸说保险,专注于客观、专业、中立的保险测评;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还可以来公众号学霸说保险咨询我;


我会以多年来为10W+家庭配置保险的经验,给你最专业的建议。


公众号:学霸说保险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今年的618已成为全零售行业促销的年中盛宴,包括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网易考拉、唯品会、亚马逊中国等在内的综合电商平台,以及洋码头、寺库、走秀网、优铼优购等在内的跨境进口电商,还有拼多多、云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纷纷开展年中大促,引发一场比肩俄罗斯世界杯的全民狂欢。

在今年的618中,除了消费者已经熟悉的网购形式外,线上线下联动的融合模式、社交电商的新玩法、无人零售等被技术创新推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大量新的消费热点。

众商参战刺激消费

截至18日,京东共计卖出超过1亿个粽子,阿里平台则卖出1亿只小龙虾……今年的“618”,因为遇上世界杯、端午节,带动小龙虾等商品热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24时,京东全球年中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592亿元。阿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天猫线上成交额就已超过去年“618”整体18天的业绩。

时下,品质生活成为消费者的不懈追求。消费升级也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今年的618,汉连跨境坎哥认为,有以下几大亮点:

亮点一 线上线下融合 助力平台高增速

与往年不同,今年“618”不只是线上狂欢,而是从线上蔓延到线下,线上线下形成联动。而这也被各大电商称为今年“618”最大亮点。据京东发布的信息,今年“618”期间,京东“携手联欢”的线下门店总量将超过50万家。阿里数据则显示,截至18日下午3时,预计当天约有7000万人在线下参加天猫“618”。还有超过70个新零售商圈、10万家智慧门店同步参与天猫“618”。苏宁则充分利用苏宁易购广场等多业态模式,打破线上线下界限。随着电商与线下无界融合成常态化,线上线下不再相互争夺对方份额,而是更加融合,共同拥抱未来。

亮点二 新零售基础——物流成为“链接器”

今年4月,阿里正式收购饿了么,我们判定这是阿里在本地物流配送中的重大举措。就在今年618,我们看到门店发货几乎成为常态。在菜鸟网络公布的数据中,包括屈臣氏、361度在内的知名品牌的数千家门店接入门店配送系统,3公里2小时候送达,下单后平均配送时长仅为40分钟。在今年618大促中,物流的全线提升几乎是最大亮点,这也将电商物流由原有的中心仓配模式的按天计算升级为小时级别。

目前,京东物流在部分城市开通了24小时“闪电送”,借助前置仓模式和消费预测等措施提供快至分钟级的送货体验。618期间,京东不同层级无人仓项目已达到27个,日订单处理能力同比增幅达1415%,90%以上自营订单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物流是电商业务战争的延续战场,也是零售业升级的基础设施竞争;未来电商的竞争,已不只是平台的竞争,也不是单一的供应链之争,是在新技术、物流模式的驱动下,供应链生态的竞争。

亮点三 “黑科技”得到广泛应用

参与“618”活动的,还有各家用于“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黑科技”。 18日上午,京东配送机器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启全球首次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在送货过程中,京东配送机器人能够自主停靠配送点,自动规避道路障碍与往来车辆行人等。用户可选择人脸识别、输入取货码、点击手机App链接等3种方式取货。 

“黑科技”在“618”物流配送中的广泛应用,其实正是科技对传统物流全流程和全场景的重构,随着对用户服务体验的不断优化,快递物流已经开始进入“分钟级配送时代”。

造节狂欢之后,电商该何去何从?

随着电商规模扩张,中国人口红利优势逐渐降温,国内电商市场还有多少增长空间,而各大平台如今又把目光放在了什么地方?

无论是618还是双11,造节大促销至今仍是各大电商平台的爱用手段,逐年突破的成交额又可彰显其战绩累累,体现国内网购市场的大好形势。然而,中国网民规模虽已达772亿,但年增长率稳步下降,并且低于全球平均增速1,这正正体现了人口红利优势不再,而各大电商平台也争相开拓新市场,跨境市场便是电商近来的逐鹿目标之一。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世界电子商务报告》指出,国际人口追求商品多样化,对海外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全球跨境电商B2C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而各大平台早已开始策划国货出口。

目前,亚马逊全球开店计划已向中国卖家开放了包括亚马逊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1个站点。除了亚马逊在争抢中国第三方卖家资源,推出出海相关服务,天猫和京东也在发力出海计划。

天猫方面,2017年9月19日,天猫超市与北京近30家老字号品牌以及本地品牌,共同启动了“天字号计划”。2018年1月16日,天猫宣布升级“天字号”计划,将通过天猫出海帮助超过1000家老字号和国货大牌进入全球市场,分别设有港台、新马、澳洲、北美四个站点。

京东方面,2017年6月京东正式上线其出口新业务——“京东售全球”。2017年双十一,京东发起“中国品牌抱团出海计划”,包括维达、全棉时代、七匹狼等200余家中国品牌借京东品牌出海。

在今年“618京东店庆月”当月,京东已经与卓志跨境供应链合作设立卓志“京东物流集货仓”,借此来加大出口物流体系的布局。京东不断重视国际化业务,阿里也派遣彭蕾、王煜磊等核心高管深入全球化业务,未来,出海的中国商家将越来越多。

过去30多年的全球化,是规模化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大企业天然具备规模经济的优势,所以,这30年里,跨国大企业是全球化红利的最大享受者。而在个性化消费已成为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标签时,中小企业开始逐渐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角。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开始推动中小企业全球化贸易的信息去中介化,使中小企业可以更低成本地直接触达全球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业发展作为其最重要的配套和基石,作为中小企业开展全球贸易不可替代的货品通路,其重要性也在日益凸显。

“滋滋”电流声中的机房,“智能守护者”机房巡检AI机器人白加黑24小时不知疲倦地巡逻,保障机房的稳定运行,平均30秒内完成单个机柜的巡检;繁忙的医院,靠谱的“跑腿小哥”室内运送AI机器人灵敏地穿行,协助医护人员进行药品物资的智能化运送,节约医院50%的人力……

近日,京东数科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机房巡检机器人在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室内运送机器人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落地应用,以及其他多款机器人在产业场景的创新突破,陆续斩获“2020年度中国IDC产业创新技术奖”、“2020年度中国特种机器人民用创新奖”、“2020中国机器人征战防疫前线杰出贡献奖”等系列奖项,并在2020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上,跻身于“中国机器人领军企业TOP30”。
从2018正式进军机器人产业、自主研发第一款智能机器人产品“机房巡检机器人”至今,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京东数科已成为机器人行业的一匹黑马。瞄向 科技 创新的星辰大海,京东数科坚持从0到1,在机器人这条赛道上做“最苦最累最有价值的事”,相继发布了多款行业领先的AI机器人产品,并通过合作伙伴生态体系,提供了通信、交通、能源、医疗、政务等多个场景的解决方案,以 科技 +产业+生态的TIE模式服务产业,不断为客户和 社会 创造价值。
据了解,截至目前,京东数科AI机器人系列产品已落地服务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铁信息工程集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等多家大型企业和机构。

京东数科在AI机器人领域的成就,既是京东数科AI机器人与产业共进、服务实体产业,帮助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行业认可,也是京东数科在“以AI驱动产业数字化”理念下, 立足自主 科技 创新,为产业伙伴提供“ 科技 (Technology)+产业(Industry)+生态(Ecosystem)”全方位联结(TIE)服务的一大例证。

在工业自动化时代,机器人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在自动化能力的驱动下,产能得以有效释放, 社会 生产力获得极大提升,最终成就了时代的伟大;而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伴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基于AI技术的加持,AI机器人的产品形态、服务场景和商业模式,未来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和方向,又将如何刷新人们的认知,拓展未知的边界?

在机器人领域屡获殊荣的京东数科AI机器人,通过一系列产品在行业应用的抢眼表现,或许给我们带来了部分答案。

在京东数科智能机器人业务部总经理姚秀军看来,AI技术是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分水岭,代表着从自动化时代迈入新的智能化时代。“在AI和机器人大规模结合以前,主要还是以自动化为主,解决一些重复性劳动和劳动强度的问题。而AI机器人则是需要把大量的外部数据整合起来,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就会作出统一的协作,这是它本身硬件环境之间的一些协作,以及机器与人之间的协作也会强化。”

面向智能机器人的未来,京东数科在行业创新提出“三脑三体”的概念,云脑即云计算,在云端强大的算力下,帮助AI机器人有效解决复杂场景的各种问题;机脑即边缘计算处理能力,能够解决具体场景里面的个性化问题;人脑即人类的脑力,人类参与进来与机器人进行交互,加速机器人的智能进化。“三脑”还需要一个物理实体真正跟外界去交互,在此基础上,就会产生机械体、数字体、以及人体。

针对“三脑三体”之间如何产生应用价值,姚秀军表示,“三脑三体体系之间并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的融合性和数据交互会越来越强。而且随着整个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会慢慢形成机器人的网络体系,让机器人的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也有效提升机器人之间的协作能力。”

“我们认为在1-3年机器人行业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在5年以内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爆发期 ”,在AI机器人发展的广阔前景面前,姚秀军认为挑战仍然存在,“如何有效压低上层供应链的成本。以机器人为例,现阶段其大规模的核心零部件,像激光雷达、驱动器、传感器、芯片等,近两年成本下降趋势非常明显。未来这样的趋势能否延续,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AI等技术设备的市场化应用。”

以AI机器人服务产业,意味着要真正扎进行业里切实解决行业问题。姚秀军认为,“机器人并不是传统互联网的玩法,依靠互联网流量或者精准营销很难实现面向B端场景的产业化,真正解决实际产业中的痛点。机器人的产业链无比冗长,技术研发、生产投入、落地运维等能力的建设都需要深入产业场景,与合作伙伴一起扎下去,沉住气,进行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也正是在这种服务产业的务实精神下,京东数科AI机器人依托持续的技术实力积累,为多个产业场景提供着有价值的服务。比如今年疫情期间,机房巡检AI机器人落地工商银行数据中心,通过自动巡检、人体追踪与跟随、数据识别与分析等功能,代替人工实时监测机房环境信息、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温度信息等情况,做到故障告警和资产盘点。据了解,机房巡检机器人可在平均30秒内完成单个机柜的巡检,且检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SLAM自主导航精度误差在20毫米以内,大幅提升了运维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据估算每年能够为数据中心的机房运维成本降低50%。

京东数科还在疫情期间与银翼医疗联合,在短短20天时间里紧急部署,推出室内运送AI机器人,快速落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协助医护人员进行药品物资等的智能化运送,节约医院50%的人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此外,基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新址搬迁、建设智慧法院的背景,京东数科还在室内运送机器人通用底盘基础上“改造”为卷宗运送机器人,助力卷宗运送,减轻办案人员的非审判性工作负担。

然而,在多个场景下的单纯产品突破并非京东数科做机器人的野心, 而是希望通过现有产品打磨基础能力,将基础能力开放给机器人产业的细分市场,构筑产业链生态。“在我们自身产品能力的基础上,我们会把所有的能力开放出来,如软件SDK、硬件接口、电气标准等,让合作伙伴去适配更复杂、个性化的场景,而京东数科则是做生态性、平台性的那方。”姚秀军表示。

在AI机器人发展的行业机遇与挑战下,京东数科AI机器人将以TIE模式与产业共进,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 科技 创新,与合作伙伴共建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京东四季度营收超预期 净营收1348亿元人民币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