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认证网上报名?

甘味认证网上报名?,第1张

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
甘肃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报道之四
树立“甘味”品牌 擦亮“特产”名片
甘南玛曲草原牛羊成群,甘南牛羊肉成为“甘味”品牌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近年来,甘肃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蹚出一条特色产业良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特色产业体系虽已建成,但在发展初期,内部协调能力较弱,企业大多各自为政,本地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中知名度小、话语权少、参与度不高,一度导致我省特色农产品“叫好不叫卖”,出现群众“增产不增收”,企业“赔本赚吆喝”的现象。
2019年以来,甘肃着力建设“甘味”农产品品牌,拓宽产销对接渠道,升级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甘味”、享用“甘味”,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客商通过生产和经营“甘味”获得收益、得到实惠。
从“藏在深山无人知”到“走到街头无人问”,再到全力打造出汇聚甘肃各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甘味”品牌,甘肃共享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成果,不断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特色产品有了新名片
农业产业对自然环境有着极强的依赖性,甘肃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58万亩,天然草地面积213亿亩。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得甘肃农业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相对较少,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巨大。
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甘肃拉开架势构建起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众多地域品种为补充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出“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优质农产品。2020年,全省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3510万亩。
农产品再好,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也只能在周边城市的“马路市场”低价贱卖。如何让好东西卖出个好价钱,是解决甘肃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关键问题。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厘清思路,谋划起一个省级公用品牌——“甘味”特色农产品品牌,以期让全省特色农产品组团闯天下。
厚道甘肃,地道“甘味”。“甘”不仅表明是甘肃的农产品,还代表着甘肃农产品货真价实、味道醇厚的特点。“甘味”,凝结着醇厚,传承着地道,飘逸着纯香,寓意着甜美。
“甘味”品牌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首次专题推介,受到了广泛关注。
甘肃顺势而为,携手新华社将“甘味”纳入“民族品牌工程”予以推广,联合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及东盟等国内外终端大市场、农产品经销企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品牌宣传推介、展示展销、洽谈签约、成果发布等活动,“甘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认可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
2020年6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兰州举行“甘味”农产品品牌发布会暨消费扶贫宣传推介活动,首次向社会各界发布《“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包含了5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50个企业商标品牌,涵盖了甘肃“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及主要地方特色农产品,入选产品均为绿色、优质、安全可追溯的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
作为一个为省域优质农产品提供增值服务的共享平台,《“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的建立发布和不断完善,对加快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甘味”农产品品牌体系意义重大,标志着甘肃品牌农业创建培育开启了新篇章。
“打造‘甘味’品牌,为甘肃农产品进一步开拓市场,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副总经理杨治伟说:“近几年,甘肃农产品在江南市场的份额逐年上升。今年,江南市场将积极参与甘肃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和产地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努力把甘肃农产品推向中亚、中东欧、东南亚等更多国际市场。”
做强叫响农业新品牌
“新名片”只是开始。随着生产方式和百姓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打造叫得响的区域公用品牌成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要想真正地解决农民依托产业增收致富的问题,还得要把这张“名片”递出去,把客户领进门,把农产品卖出去。
目前,省内诸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有的获得了中国著名商标、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称号,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质量认证,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品牌让消费者耳熟能详。全省“三品一标”产品共计2815个,其中绿色产品1579个、有机产品21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24个、无公害农产品895个。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甘肃燎原乳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转化科技成果,全方位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乳制品全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和质量夯实品牌根基,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第四届中国品牌大会上荣获“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成就奖”。
静宁县主动适应苹果产销形势,实现“大苹果”向“大产业”“大品牌”的转型跨越。2020年10月25日,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举办的“2020农高会数字化合作启动仪式”上,对中国农产品地域品牌“超10亿品牌”上市发布结果进行公布,“静宁苹果”2020年品牌价值发布为15895亿元,被授予“2020年标杆品牌”的荣誉称号。
主动掌握市场话语权,才能不断提升“甘味”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让这个备受期待的“金字招牌”保持成色。
甘肃紧紧抓住产销对接这个“牛鼻子”,从打通供应链、拓宽销售渠道、开展专项培训等方面着手,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加快“甘味”农产品昂首阔步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甘肃省农业产业扶贫产销协会及马铃薯等9个特色产业产销分会连续三年举办龙头企业负责人和营销家培训班,提供运作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培育一支活跃在产地和终端市场的营销家队伍。
“协会通过整合力量,大家拧成一股绳,一个声音谈价格,联合起来闯市场。让生产与需求有效对接,解决农企供应链中的融资难题,完善冷链物流建设,引导全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产销对接,使全省产业扶贫工作驶入快车道。”省农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会长刘玉清介绍,协会成立两年来,聚焦“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区域性特色品种,已整合遴选了全省1600多家企业的6000多种优质农产品,组成优质农产品信息库。
在2020年6月举办的“甘味”农产品品牌发布会上,多个省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企业与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等签订购销订单9项,总金额1236亿元。其中,甘肃省农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锦域佳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总金额15亿元“甘味”农产品购销协议。
2020年7月底,“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味”品牌推介签约活动召开,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4个省区104个贫困县的500多家企业参与展示展销,全国1000多名经销商参加洽谈对接,共签约71项,总金额6849亿元。
“甘肃的农产品在重庆市场很受欢迎,今年到甘肃张掖亲眼看了看,才知道‘甘味’农产品的确货真价实。”重庆双福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毅说,如今双福市场每天日交易量约8500吨的农副产品,其中来自甘肃的洋葱、马铃薯以及苹果、干果等农产品就有700多吨。
精准对接打开新窗口
甘肃近年来创新扶贫方式,将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解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问题相结合,不仅让消费者能够买到优质农产品,更重要的是让生产者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甘味”农产品,以质量迎合市场。
“好价钱”买到“好东西”,让消费扶贫走得更远。甘肃通过线上线下“双驱动”,消费扶贫不断升级,让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有了更好的着力点,“甘味”品牌也有了更大的窗口。
甘肃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经贸洽谈会等节会,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商场等开设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和体验店,推动更多“甘味”农产品进入东部市场。发挥全国供销网络体系优势,完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省外销售渠道”的商业模式,推广对口采购,对接消费终端,共同搭建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
2020年1月至5月,甘肃省重点支持的甘南“天津馆”、定西“福州馆”等5个体验馆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达2720万元。6月9日,省商务厅联合天津市商务局,以“云”为桥,共同举办“2020津甘协作消费扶贫陇货精品线上对接会”,通过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签订采购项目51个,签约额9229万元。
省教育厅积极协调各高校通过“农校对接电子平台”搭建贫困地区农产品与各高校之间的购销平台,将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产品引入高校食堂。陆续在天津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高校开设了50余个兰州牛肉面精准扶贫示范窗口,不仅打响了“兰州牛肉面”牌子,还带动甘肃省200余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
在线下发力的同时,甘肃还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引导电商企业和农户、合作社在淘宝、京东、苏宁、拼多多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全省8万多家网店中40%以上销售“甘味”农产品。
为了积极适应网络直播经济新趋势、新业态,甘肃各市县开展“县长直播代言”“网红直播带货”“甘肃道地药材线上产销对接会”“双品网购节”等活动。
甘肃联合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和快手科技五大直播平台,成功举办了以“电商扶贫,有你有我”为主题的“甘肃省第一届直播电商带货大赛”。联合京东、快手电商平台,举办了以“陇原精品、货达天下”为主题的甘肃专场直播暨“陇货精品网上行”活动,当天带动销售农产品超亿元。
为有效促进“甘味”系列特色扶贫产品线上销售,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消费扶贫,共青团甘肃省委和甘肃省扶贫办联合主办“百名网红带甘味,千万粉丝助脱贫”消费扶贫直播活动,100多名知名网红同步开展线上直播活动,为甘肃代言,共同助力“甘味”系列特色扶贫产品线上销售。
常态化开展的线上销售模式和直播带货活动,不仅有力推介了“甘味”农产品,而且助力孵化培育地域农产品品牌,汇聚起参与消费扶贫的强大合力。
线上销售,让更多人看到了“甘味”农产品的优势。浙江笙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吴肖华告诉记者,自己对甘肃农产品销售充满了信心。
“从最早购销甘南的牛羊肉开始,到目前我们在兰州成立分公司做百合产业,在定西设立分公司做马铃薯产业,目前我们是淘宝网上销售定西马铃薯最多的店铺之一。”吴肖华说,明年公司还准备在天水建立农产品冷库,主做花牛苹果。
2020年12月26日,在会宁举办的甘肃省优质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暨促消费活动上,共达成以采购供销为主的贸易合同和购销协议73个,总金额156亿元。牛羊肉、高原夏菜、中药材、马铃薯、酒品、粮油等“甘味”特色优势农产品再次成为焦点。
2020年,全省想方设法解决卖难问题,采取线上线下“五个相结合”的办法,主动对接东部等消费市场,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销售扶贫产品1301亿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甘味”品牌为支持,以质量兴农,甘肃将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全省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擎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
让人们记住“厚道甘肃”,让“地道甘味”惠及千家万户。以“甘味”之名,持续巩固甘肃脱贫攻坚成果,释放消费扶贫潜力,“甘味”品牌将为甘肃脱贫攻坚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疫情放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推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为统领,重点从四个方面提振消费。
1、强化政策引领
实施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工程,力争全年净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500家以上。扩大汽车消费,支持各地举办汽车展览展销,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12月31日。提振餐饮消费,实施赣菜创新行动,加大对赣菜品牌建设资金支持。同时,指导各地细化促消费政策,切实推动恢复和扩大消费。
2、强化场景创新
在城市,以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和消费目的地为抓手,引进和培育知名消费品牌,丰富商旅文体等消费业态,支持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高品质夜间经济街区和美食街区,培育城市消费新地标;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统筹开展绿色商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提升消费体验,释放消费潜力。在农村,重点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连锁超市、集贸市场,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培育农村消费新热点。
3、强化以节兴市
今年是全国“消费提振年”,我们将针对大宗消费、餐饮消费、新型消费等重点领域,省市县联动举办4000多场应季促消费活动。举办中国米粉节、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南昌国际汽车展览会等超200场规模以上展会(展览面积超400万平方米)。继续统筹发放政府消费券,引导商贸企业推出打折、满减、买赠等优惠,点燃消费热情。同时,评选发布2023最受欢迎的江西消费品牌,提升优质江西产品关注度、影响力。
4、强化新型消费
深入实施“电商+”十大行动,持续举办“赣品网上行”“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金秋网购消费季”以及“十百千万”系列电商促消费活动。培育一批电商示范基地及数字商务企业,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激发消费新动能。

1、鼓励各地出台汽车促销补贴政策扩大汽车消费,推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推动绿色智能家电和家居消费促进家电家居消费;组织各地举办“八闽美食嘉年华”系列活动,开展福建小吃评选活动,培育预制菜龙头企业,拓展营销渠道,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等促进重点消费扩需求。2、帮助入驻企业拓展线上交易,推动福建省特色自营电商平台做大做强,拓展网络消费;培育国家级直播电商集聚区和领军企业培育新型消费扩需求,发展“直播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等完善直播电商发展生态;鼓励发展首店、首发、首秀经济等发展新型零售;促进进口贸易与消费的深度融合等推动消费升级。3、打造福建特色名牌,发展国潮消费,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等培育品牌消费;持续组织“福品”出省、出国巡展。推动省级商务特色镇、拓展福品销售渠道;举办第二届福品博览会,支持“万福”商城等线上展销等加大福品消费扩需求。升级城市消费载体,培育创建特色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支持新打造一批特色商圈、步行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支持商贸零售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线上商城、智慧商店;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培育省级商务特色镇。4、持续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鼓励出口转内销平台建设,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大力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等方面改善消费条件扩需。开展促销活动,持续打响“全闽乐购”品牌,围绕重要节假日、重点消费领域,组织各地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美食节、“老字号嘉年华”等线上线下主题促销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打造线下消费场景。支持各地创建美食街(城),引导“闽菜馆”入驻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酒店等。支持各地持续打造一批“大众茶馆”项目;发展会展消费,引进优质展会,培育品牌展会。组织企业积极参加消博会、进博会、闽货华夏行、福品博览会等重点展会,扩大福品闽货销售等创新消费场景扩需求。

车销量排行榜2022排名前十位的是:宋DM、哈弗H6、元、CS75、威兰达、博越、缤越、X3、唐和星越。

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043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1-4月份累计销量5958万辆,同比下降119%。细分到轿车领域:4月轿车市场销量为527万辆,同比下降32%。

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汉表现同样亮眼,相比于其他车型销量的下降,逆势增长,同时,比亚迪海豚以11959的月销量首次进入榜单,不得不感叹,新能源市场,比亚迪是真的猛。

详细介绍:

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市场销售规模基本稳定。他表示,2022年多部门联合出台了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全国汽车销量2686万辆,比上年增长21%。

出台了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措施,主要电商平台家电下乡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4%,以旧换新销售额增长13倍。在加快新型消费发展方面,组织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占社零总额272%。

促进绿色消费,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689万辆,同比增长近1倍,每销售4辆新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车。此外,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与上年持平。

随着疫情放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推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为统领,重点从四个方面提振消费。
1、强化政策引领
实施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工程,力争全年净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500家以上。扩大汽车消费,支持各地举办汽车展览展销,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12月31日。提振餐饮消费,实施赣菜创新行动,加大对赣菜品牌建设资金支持。同时,指导各地细化促消费政策,切实推动恢复和扩大消费。
2、强化场景创新
在城市,以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和消费目的地为抓手,引进和培育知名消费品牌,丰富商旅文体等消费业态,支持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高品质夜间经济街区和美食街区,培育城市消费新地标;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统筹开展绿色商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提升消费体验,释放消费潜力。在农村,重点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连锁超市、集贸市场,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培育农村消费新热点。
3、强化以节兴市
今年是全国“消费提振年”,我们将针对大宗消费、餐饮消费、新型消费等重点领域,省市县联动举办4000多场应季促消费活动。举办中国米粉节、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南昌国际汽车展览会等超200场规模以上展会(展览面积超400万平方米)。继续统筹发放政府消费券,引导商贸企业推出打折、满减、买赠等优惠,点燃消费热情。同时,评选发布2023最受欢迎的江西消费品牌,提升优质江西产品关注度、影响力。
4、强化新型消费
深入实施“电商+”十大行动,持续举办“赣品网上行”“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金秋网购消费季”以及“十百千万”系列电商促消费活动。培育一批电商示范基地及数字商务企业,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激发消费新动能。
消费提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因此很多城市为了助力经济发展而做出了很多提振消费的举措。……具体来说,我所在的城市为了提振消费就做出了改善商业经营环境积极促销、发展旅游吸引游客,以及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员工收入这三方面举措。
改善商业经营环境,积极进行各种促销活动。
我所在的城市为了提振消费所做出的第一项举措就是改善商业经营环境,积极进行各种促销活动。……这项举措是为了提振消费而做出的最直接的措施,也是见效最快的举措。……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极大改善商业经营环境,让顾客拥有更好的消费环境,另一个方面顾客可以通过各种促销活动获得更大的实惠,从而消费意愿更强,这样就可以取得提振消费的明显效果。
发展旅游业,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
在我所在的城市里,有关方面采取的另一项提振消费的措施就是发展旅游业,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这项举措看似与提振消费无关,但事实上对于提振消费的作用相当大。……具体来说,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让各地游客来此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购物、餐饮等各种活动都可以极大促进消费,进而产生拉动作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这又会使得当地的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采取措施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员工收入。
为了提振消费,我所在的城市采取的另一项具体措施,就是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企业经营状态越来越好,员工的收入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员工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就得到了提升,城市经济得到发展,提振消费的目的也达到了,每个人都因此而获益,这就是最理想的结果。

近年来,云南省知识产权局立足省情、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强化地理标志培育、管理、运用与保护为抓手,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支持和推动以打造地理标志为核心的区域公共品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云南省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336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86件,总数达到487件,居全国前列。覆盖茶叶、中药材、咖啡、果蔬、粮油等10多个品类,涉及全省所有州(市)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达572家,年产值达13424亿元。
在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普洱茶品牌价值66246亿,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品牌榜第7名,宣威火腿和昭通天麻分别以9028亿和6588亿的品牌价值位列第40和48名。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
云南省知识产权局围绕地理标志培育运用、保护管理、产业促进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鼓励引导各州(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激发地理标志申请、运用、保护内生动力。制定出台《云南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印发《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全方位建立完善云南省地理标志的培育、运用、保护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云南省地理标志的数量和竞争力,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信誉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云南本土绿色品牌。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抓住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试点示范、评比达标、项目申报契机,重点建设国家级示范单位、试点、项目、总结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省地理标志工作取得实效。
2020年,云南省知识产权局成为首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省份,2022年8月顺利通过第一批试点验收,获准开展第二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工作。2011年和2022年,牟定腐乳、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相继获批筹建。
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保山小粒咖啡、龙陵紫皮石斛获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重点项目,2022年8月顺利通过验收评为优秀等次。文山市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以文山三七地理标志为主)。保山小粒咖啡、龙陵紫皮石斛、宣威火腿、昭通天麻、文山三七、牟定腐乳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普洱茶、保山小粒咖啡、文山三七、宣威火腿等11个地理标志产品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协定。同时,以普洱茶、昭通天麻、宣威火腿等地理标志为重点,组织实施37项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承担项目企业的经济效益累计达36亿元,带动农户10余万户,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就业20余万人,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助推了云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围绕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梳理全省特色产品地理标志资源,以云茶、云咖、云果等产业为重点,加大培育服务力度,指导有条件的州(市)、县(区)开展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商标品牌指导站为有效载体,在全省建设4家商标品牌指导站,充分发挥服务、辅导、联络、宣传职能,以点带面,助力发展品牌农业,推进地理标志产业兴村富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人才、行业协会等工作力量,组建地理标志专家队伍,为地方地理标志产业在技术创新、标准建立、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全力推动云南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壮大。
同时,积极利用各类平台对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宣传推介。2022年,组织普洱茶、保山小粒咖啡、文山三七等地理标志企业参加“第四届双品网购节暨非洲好物网购节”和“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活动,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媒体、平台影响力,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主流平台和各州市自建平台,通过设置专区、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展销,地理标志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活动销售额达783亿元,企业经济效益增幅超10%。
企业用标数量不断扩大
2020年,云南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省份,云南省知识产权局积极建立使用核准工作规范,加强专用标志使用监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地标专用标志核准审查周期大幅缩短,审查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用标数量不断扩大,有效提升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云南省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已达572家,其中仅普洱茶就达到90家,有力促进了云南省云茶产业发展。加强专利、商标、地标有效衔接,综合发挥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特色功能优势,提升知识产权最大效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强县工程,强化政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经费扶持,统筹做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强县、园区、优势企业培育等工作,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在专利创造、商标品牌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
加强地理标志行政执法保护
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相统一,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同推进。强化与食品、质量、标准、认证等工作协作,对274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查,确保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的“含金量”,扩大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云南省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和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大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力度,引导更多产地生产者多用标、多受益;加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推动地理标志转化运用,形成一批高端产品、拳头项目,推动地理标志产业效益最大化;加大地理标志品牌宣传推介力度,让更多云南地理标志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力度,为地理标志保护提供样板示范;加大地理标志保护等专项行动力度,为地理标志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央广网北京1月25日消息 25日,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21年全国商务运行的总体情况。

“2021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货物贸易总额连续5年全球第一,吸收外资保持全球第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签署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郭婷婷介绍,2021年全国商务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国内消费逐步恢复。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元,增长12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一是城乡市场同步恢复。城镇、乡村社零额分别增长125%和121%。二是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明显。商品零售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 体育 娱乐 用品、文化办公用品分别增长298%、22%和188%,新能源 汽车 销量增长16倍。三是餐饮等服务消费有序恢复。餐饮收入增长186%,已接近疫情前水平,人均教育文化 娱乐 消费、交通通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分别增长279%、143%和148%。四是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增长12%,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45%,“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带动网上零售额16万亿元,海南离岛免税品销售额增长831%。

对外贸易再创新高。 2021年全国货物进出口391万亿元,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2%,进口增长215%,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一是规模和份额再上台阶。进出口规模接连迈上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前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15%和121%,均创 历史 新高。二是主体活力持续增强。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567万家,增加36万家。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67%,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达到486%。三是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较快增长。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97%、191%和202%。四是商品结构更加优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04%,新能源 汽车 出口量增长3倍。五是服务贸易升级加快。1-11月服务进出口47万亿元,增长147%。个人文化和 娱乐 、知识产权使用费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分别增长362%和293%。

吸收外资快速增长。 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1万亿元,增长149%,新设外资企业48万家,增长235%,实现引资规模和质量“双提升”。一是外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长171%,占比提升至302%。二是主要来源地投资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投资增长294%,新加坡、德国对我投资分别增长297%、164%。三是大项目数较快增长。合同外资5000万美元、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数量分别增长261%、255%。四是开放高地成效显著。21家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130亿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185%。

对外投资合作和对外援助执行平稳发展。 2021年,全国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增长22%,结构更加优化。一是与“一带一路”等重点地区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79%,占比提升至148%,对欧盟投资增长134%。二是对重点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对交通运输业、科研服务业、信息技术业投资分别增长80%、685%和5%,合计占比提高31个百分点。三是合作共赢成效显现。截至2021年底,在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507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6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92万个就业岗位。四是承包工程稳中有升。新签合同额以美元计增长12%,其中上亿美元项目数增加46个。五是对外援助高效执行。全年累计实施各类援助项目1000余个,高效开展对10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疫苗援助。

多双边经贸关系取得新突破。 一是自贸区提升战略取得重大进展。2021年,中国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期生效实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签署与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与韩国、新加坡升级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二是多边合作发挥更大作用。举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十周年高层论坛及专题展,完成世贸组织第八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相关议题谈判,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机制,深入开展数字经济、供应链等合作,推动包容性贸易投资政策。三是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更加深化。中美省州经贸合作成效显著,中俄贸易创 历史 新高,推进中新共建陆海贸易新通道,设计中非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务实举措,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

郭婷婷称,2022年,商务部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坚持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商务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 社会 发展大局。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甘味认证网上报名?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