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易主京东,顺丰必有一战

德邦易主京东,顺丰必有一战,第1张

百亿德邦易主,尘埃落定。

3月11日,德邦公告,京东物流将收购其6649%股份,交易完成后,德邦掌舵人崔维星将不再为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市场期待已久。

德邦2月28日停牌前,连续暴涨三日,总市值达130亿元,约为京东物流的1/9。

辉煌时期,德邦被誉为“零担之王”,占据快运市场绝对领头位置。

沉浮物流江湖26年,最终委身为年轻对手的一颗“棋子”, 德邦的命运令人唏嘘。

冒险转型,一哥陨落

德邦败退,从转型快递那一年开始,就埋下伏笔。

中国物流业的老板多为草根出身,崔维星是业内少有的高材生老板。

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广东国旅的会计。令人羡慕的国企铁饭碗,崔维星干了两年就离职了,机缘巧合进入货运,1996年创立德邦物流。

那会,京东物流CEO余睿只有11岁,才是个小学生。

德邦从做空运起步,2001年进入公路汽运,专门做零担快运,即零散的货物运输,多针对10公斤至3吨的货物,需多票拼满整车发货,客户以线下中小制造企业为主。

当时,零担快运面对的是一个新兴市场,崔维星的打法是,“空运速度,汽运价格”,以低价策略跑马圈地,不到10年,他坐上国内“零担第一”王座。

2018年上市时,德邦收入为230亿元,净利润7亿。

高光时刻没持续太久,2019年即业绩进拐点,全年净利下滑到324亿元,减少过半,扣非净利只有037亿元,临近亏损。

2020年重回增长,不料又再度恶化。

据业绩预告,2021年,撇开非经常性损益,德邦的日常业务亏损约16亿-273亿元,10年来首次扣非净利为负。

利润急跌,主要是受快递业务拖累。

崔维星入局电商快递早。

九年前,家电、家具、卫浴等大件商品网购需求增加,这些货品价值高、体积大、费时费力,一直被快递公司和快递员嫌弃, “大件歧视”,供需不平衡。

崔视这块难啃骨头是机会,很快推出3-60kg的货物运输服务。业内渐渐流行一句话:小件走顺丰,大件走德邦。

2018年,德邦物流更名德邦快递,重心全面转向快递。

2019年,快递业务收入为146亿元,占比上升到566%,首次超过快运业务,成为第一大财源。

快递单量越来越多,却没挣到多少钱,德邦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原因在于,行业高度内卷、亏钱血拼,为了与“通达系”抢占市场,德邦加大了运输、分拣、派送等基建设施和人力的投入,通过低价抢量,侵蚀了利润。

难战群敌、阵地失守

“快递有规模效应,有竞争壁垒,是一个大输大赢的行业。转型挺艰难,做得好,我们可能是一线,做不好也有可能是五线。”崔维星坦言,不做一线就没有活路。

牺牲了利润,德邦拿到的快递份额,始终未迈进第一梯队的门。

2021上半年,中国快递业务总量为4939亿件,德邦快递业务为31亿件,占据市场份额为062%,比“通达系”垫底的申通(市占率98%),都差得很远。

更麻烦的是,快递业务阵痛之时,起家的快运业务后院起火,安能、顺丰、百世猛烈进攻,把德邦从第一的高位打下来。

过去四年,德邦快运业务持续下滑,2020年跌至100亿元,比2017年少了30亿元。

按货运量计算,2020年安能、顺丰货量分别以1025万吨、1015万吨,居第一和第二,德邦快递掉到第六,不及顺丰快运一半。

快递难攻,快运失守,两条腿走路的德邦,步子越来越慢。

2016年之后,收入增速从3157%一路下滑,到2020年降至61%。股价也一路走跌,市值较巅峰缩水七成。

德邦尝试借助外力自救。

2021年,德邦与韵达结盟,韵达以614亿元认购德邦,成为第二大股东,计划在电商快递、大件快递和快运层面的合作。短期内,还没见到成效。

不过,26年经营,德邦实力仍不可小觑。

截至2021年6月末,德邦物流拥有末端网点30486个,快递员637万人,分拨中心143个、干线线路2057条,自有车辆11524辆,仓库140个。成熟的物流网络和运力资源,能为自己争取一个好价格。

对崔维星来说,卖身京东,不失为一个选项。

杨达卿分析,对德邦物流来说,融入京东生态圈获得商流和综合资源赋能,有利于稳固在零担快运、大件快递的地位。

格局重塑,四分天下

低价血拼、格局出清、并购整合,快递业进入“剩者为王”时代。

2021年,百世快递卖身极兔,成为第一个下牌桌的玩家。德邦再投靠京东,快递江湖演变为“四分天下”:三通一达(阿里系)、顺丰、京东、极兔。

于京东物流来说,将德邦收入囊中,多了一个与对手们竞争的筹码。

京东物流定位于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包括快递、整车及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仓储及其他增值服务。

很长时间,京东物流大部收入源于自家电商平台,高度依赖母体,也缺乏江湖历练。

这几年,它主动进攻,走出来抢食,也忙着扩展物流网络。

2020年初,其先成立京喜快递(原众邮快递),运营小件快递,以“低价+加盟”,进军下沉市场,与通达系抢夺第三方商家的电商件。

京东物流也多次对外投资。

2020年8月,以30亿元收购零担快运企业跨越速运;2021年2月,又拿出546亿美元,认购达达普通股,股权占比达到52%。

年轻少帅余睿掌舵下,2021年京东物流总收入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外部客户占总收入比例达565%。

这次拿下德邦,双方约定,将在快递快运、跨境、仓储与供应链等领域合作,保持品牌和团队独立运营,战略和业务方向整体保持不变。

杨达卿认为,控股德邦后,京东物流实现三大业务突破:

1)零担快运方面,营收规模一举跃居行业第二,仅次于顺丰快运。

2)大件快递方面,补足原有短板,增强全链条的控制力。家电、家具是京东商城的重点品类,此前,配送大量交由第三方合作物流公司,服务的控制力有限。

3)供应链服务,可完善仓运配一体化的物流网络。

很多人认为,在快运、快递业务,德邦与顺丰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京东“吞下”德邦后,与顺丰必有一战。

“从重资产的直营化模式、物流全生态服务能力,到物流品牌竞争力,京东物流与顺丰集团有较多相似处。”杨达卿表示。

受影响的不只有顺丰。

寡头竞争下,为了继续留在牌桌,各方在蓄力备战,这起收购,可能开启综合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市场的变局。

当斗争的号角吹响,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首先苏宁创建于1990年,京东真正发展是在2003以后,因为刘强东在2003年之后才开始进入电商领域。

一前半场

单论发展历程,两者也不一样,苏宁是步步为营的发展,一直都是实体企业,刚开始是开一个小门店,卖电器,苏宁能做大,一是因为时代,当时是改革开放,供需不平衡,需大于供,有多少商品,只要产品有,经营合适,就不愁卖,二是张近东选对了方向,进入了正确的行业,当时电器空调算是奢侈品,单价高,利润也高。但当时信息不发达,张近东的选择是自己的判断很准,他有一定的前瞻性,苏宁先是从事批发,然后随着行业的发展,逐步的进化,创新自己,先是战略上,批发转零售,再转大卖场连锁经营,再是战术上,重视服务,抓住痛点,解决安装配送问题,最后大规模扩张,所以苏宁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行业竞争的结果。

京东的发展,离不开刘强东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一是他学习了 社会 学,他对人性,以及 社会 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二是他自学了编程,这个很重要,因为他自学了编程,所以他对互联网有着简单的了解,而且因为自学了编程,他也有了第一桶金,在中关村开了一个柜台 ,经营电子产品,客观来讲,如果刘强东没有发现互联网,一直走连锁化,他可能只是一个拥有十几家连锁店的小老板,刘强东发现电商的潜力,也是因为时代,当时电脑逐渐普及,互联网的技术逐渐进入国内,刘强东经营电子产品,而且他学过编程,他能实地的感受到互联网,而且当时非典,他尝试了互联网卖货,进而投入电商。

二电商上半场

京东在2004就进入了互联网,到了2008年,刘强东已经经营了4年电商,他对电商的运营可能有很深了解,因为这时他还是创业型公司,刘强东也许研究了零售发展什么比较重要,也有老一辈的零售企业发展成功的案例,他意识到了服务问题,他发现影响电商服务的,就是物流。所以他不断融资发展物流,这也成为他在电商差异化竞争的支柱。

三电商下半场

苏宁因为多元化发展,疫情,投资失利等问题,陷入了资金链危机,现金流短缺,苏宁易购投入江苏国资,但是苏宁易购还是有优质资产的,完善的大件物流网络,即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发展苏宁零售云后,苏宁线下零售场景充足,

京东则再继续完善物流资源,收购中国物流资产,加大物流基础建设;收购德邦快递,完善大件物流网络;收购跨越速运,开始建设航空物流;收购达达,完善即时配送。但也面临着成本高昂等问题

四总结

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商品,效率,服务,品质,场景永远是零售的核心。有竞争其实是好的,商场也回避不了竞争,竞争能把零售的核心打磨到极致,淘汰掉不好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德邦易主京东,顺丰必有一战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