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的地道被誉为什么

冉庄的地道被誉为什么,第1张

冉庄的地道被誉为什么 冉庄地道战是什么时候挖成的?

冉庄地道战遗址在河北省清苑县冉庄,距保定市约30公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冉庄人 民积极开展地道战,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致使敌人“宁绕黑风口(张登), 不从冉庄走”。

由于冉庄人民开展地道战功绩卓著,曾荣获“抗日模范村”的 光荣称号。

现在的冉庄地道战遗址,就是冉庄人民光辉斗争业绩的历史见证, 也是冀中人民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个典型实例。

冉庄的地道及其工事,是在与敌人的斗争中创造和逐步完善起来的,经历 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同单纯防御到主动打击敌人的过程。

开始,群众在村 里、村外挖隐蔽洞,称为蛤蟆蹲。

后来把隐蔽洞加长,再把单口洞改为双口 洞,成为地道的雏形。

最后发展成三通、三交叉、五防的地道 。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4条,长4.5里,南北 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

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联村地道;有 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

全长约30里,形成了村村相通,四通八 达,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

地道一般宽约0.7至0.8米,高约1-1.5米,上距地面2米多。

从 用途来看,可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 两种。

地道结构复杂,内部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战斗人员休息室,设有照 明灯和路标。

地道总指挥部附近挖有很深的陷阱,井上设“翻板”。

它是一种 防卫设施,敌人万一进入地道,踏上“翻板”,就会落井淹死。

地道又与水井 相通,既可作为气眼流通空气,又解决了地道内群众的用水问题,设计十分巧 妙,实用价值很高。

地道的出入口都是从实战,实用和隐蔽的原则出发,经过精心选址和设计 后修建的。

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建在靠墙垠的地面,有的则利用牲口 槽、炕面、锅台、风箱、井口等作为出入口。

这些地道口选址时都充分利用了 地形地物,伪装得与原建筑物一模一样,使敌人很难发现。

为了充分发挥地道的优势,还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高房工事, 在地面修建了地平堡,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还根据相同 的地形地物,分别在小庙、碾子、烧饼炉、柜台、暗室、墙角或墙根等处,修 筑了工事和 *** 眼。

其中高房工事7处,地平堡14处,小庙工事6处,碾子工 事2处,烧饼炉工事1处,柜台工事1处,暗室及墙角 *** 眼8处。

所有这些工 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瞭望,又能射击。

这样,地道和地面相配合,各种火力 相交叉,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充分发挥地道的威力,痛歼来犯之敌。

冉庄地道战工事的主要特点是三通、三交叉和五防。

三通即高房相通,地 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即明 *** 眼与暗 *** 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平堡火力交 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 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冉庄的民兵和群众曾经利用这种神秘莫测的地 道与日伪军、国民党军队进行地道战17次,同时进行伏击、追击战55次, 配合地方武装出村作战85次。

其中5次规模较大的地道战,就毙伤敌人163人。

因此,冉庄成为冀中地道战的一面红旗。

冉庄地道有哪些特点?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冉庄的地道被誉为什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