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课|京东诉天猫索赔10亿,“二选一”之争将走向何方

法治课|京东诉天猫索赔10亿,“二选一”之争将走向何方,第1张

客观来看,国美的同业企业,显然也不是各类电商平台——虽然我们许多电商平台,从线上起家,在发展壮大以后,也都会将业务伸进线下实体门店业务上面来。

最应当拿来作为国美同业对手的,也许只有苏宁了——但我们知道,从线下业务起家的苏宁,在将业务拓展至线上以后,经营一直难见起色,近来甚至在变卖“小店”业务之后,张近东本人又大肆出让集团公司股权(用于为子公司垫资)。

从苏宁的表现,我们就能对实体电器店面的时代处境,洞观一二——在今天,实体店面恐怕再无法回复往日的繁荣了。

但线上电商在售前与售后,难道不需要实体店面的支持吗?

举例来说,如果不亲自对大型电器作出一番细致观摩的话,一位消费者,又哪里能下定决心,仅仅依赖电商平台上面精美的,就下定一笔金额不低的订单呢?

而在线上下单、配送到货以后,我们众多的消费者用户,难道不需要专业的安装人员,来完成对大型电器设备的安装吗?

最最棘手的恐怕还要数售后了。

在我们的消费者购买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如果电器设备运行中出现故障,那他她们从何去寻找售后服务人员呢?总不能把线上业务经营方(包括一些厂家),千里迢迢喊来、喊到自己的住地吧?

如果那样的话,可以预料,高铁与飞机的旅途花费,也许将远远超过对电器设备的维修费用;那样一种售后服务,如果向消费者用户收取覆盖交通成本的费用,必定会显得过于高昂,而如果只收取维修部门的费用的话,电器设备的厂家商家必定又难以承受大量售后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实体门店,不出意外将保守住它们对电器行业最后一点点价值。

除此之外,实体门店其实还能作为我们线上电商的配送仓库,有机会跟各大电商平台达成其他形式的合作。

最后,纵然线上业务成为营收最多来源通道,众多厂家也许也不会放弃实体门店业务,因为实体门店其实已经成为它们众多新品走向市场走向消费者的“第一展厅”了。

1 体验环境

2 产品体验分析

21 战略层

行业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正处于剧烈动荡的调整期,一方面是金融市场活跃规模加速提升,2013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仅仅达6951亿元,之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至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96988亿元,同比增速483%。相关预测限制,到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或将达19704亿元,快速增长的市场背后是巨大的利润和资本。另一方面,P2P平台频频爆雷,给过热的市场当头浇下冷水,促使消费者更理性的投资,避险用户更慎重地向头部应用聚拢,互金产品日益依赖于大平台背书和由其带来的信用增级。

      在这种情况下,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良好的信用和背后强大的资金实力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平台产品;互金企业又可以借助手里的活跃用户和庞大资金增加谈判筹码,在与传统金融企业合作的同时,逐步构建生态体系。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就表示,今后京东金融不再做金融,而是“从自己做金融变成帮别人做金融”,变身科技公司。

2017年开始,陆续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名,名字当中的“金融”“金服”等字眼开始消失,“科技”字样越来越多地出现,并有多家公司强调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国内媒体把这一进程称之为进入“Fintech30”阶段,金融企业应结合自身禀赋、聚焦优势行业,对内孕育生态平台,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一整套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对外链接生态资源,聚焦大健康、新零售、养老、教育等生态圈,与各业务部门和外部合作伙伴内通外联,共创价值。

从百度指数中可以看出,从2017年互联网金融的搜索指数低于平均水平,但是京东金融搜索指数略好于互联网金融的搜索指数且在逐步上升。

以上数据来源于百度数据

市场分析

在整个互金市场中,京东金融一枝独秀,其它同类产品排名靠前的依次为蚂蚁财富(第4名)、天天基金(第5名)、陆金所(第7名)三家。但活跃用户数和京东金融相去甚远,3家活跃用户数相加还不及京东金融一半。高市场渗透率决定了京东在互金领域更有话语权,更有优势去打造全生态金融服务。

以上数据来源于艾瑞数据

产品定位

这是一款多功能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满足大众理财(活期、定投、基金)需求的基础板块上,延伸出信用(京东特色白条,也就是借贷)、保障(保险业务)、生活(生活及消费服务)三大板块,着力于构建存理贷消险全覆盖的金融生态产业链,给消费者打造一站式全金融服务。简单说,就是京东金融从最初的理财产品稳扎稳打,逐步涵盖存款、理财、借贷、消费、保险5大金融领域,力图打造一个全方位互联网金融生态服务体系。

新的页面构架从2018年11月首现,版本也直接跳到了500。从前期市场目标“从自己做金融变成帮别人做金融”的转变上来看,这次重大改版也是京东金融抓住市场变化趋势而自发做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尝试,一旦成功,既可以更深度地绑定平台老用户,同时也可以凭借新拓展业务吸引更多新用户。

从下图可以看出,经过改版后,使用设备台数回落后稳步上升,此次改版可以说是对P2P金融爆雷后的一次有效防御。

以上数据来源于艾瑞数据

用户分析

京东金融APP使用人群性别以男性为主,这与男性在家庭理财中占主导地位相关。

京东金融APP使用人群集中分布于31-40岁的用户群体,也就是80后、90后。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参加工作时间4-7年,有了一定的储蓄,经济条件好于25岁以下用户,所以使用人群比例高于25岁以后人群。

同时,80后、90后也是互联网的使用主体,有丰富的互联网使用经验,是享受了互联网红利的第一批用户,对互联网接受程度高于40岁以上用户。另外80后、90后受教育程度高,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理财意识,也有独立理财的能力,容易自发地使用互金理财产品。同时这部分人群因为工作强度,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去寻求理财机构做资产管理,所以倾向使用网络互金产品产。以上分析,也映证了,40岁以上人群经济能力更好,但使用比例却远低于31-40岁的用户群。

以上数据来源于艾瑞数据

从使用地域上,北上深广用户霸占前四强,一线城市的用户经济基础好于其他城市,本科以上学历人群比例高,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基本跟上面年龄分布情况吻合。从数据上分析,大致可以得出结论,这类客户人群就是京东金融的目标客户。

以上数据来源于百度数据

总结,京东金融对年青多金的主力用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41岁以上用户使用比例不高,这既跟用户自身的知识,习惯有关,也跟产品的目标用户定位有关——偏向于中青年用户群体——目标用户可以从后文的产品分析中看出一些端倪。

但是从经济条件和储蓄水平来看,41岁以上用户的闲置资金或者理财资金应该并不低于31-40年龄段用户,所以如何吸引并留住这部分用户可以作为京东金融的下一个突破口。

22 范围层

京东金融着力提供互联网金融全服务,功能涵盖存款、理财、借贷(主要是京东白条、金条)、消费(京东商城及海外资产)、租赁、保险业务、生活支付、众筹等业务。从功能范围来看,京东金融围绕金融为核心,将一系列金融活动都容纳进来,这种做法与当下巨头企业打造各自领域生态圈的战略基本一致。

理财

京东金融下属的北京肯特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有金融营业执照,所以基金理财业务是其最基础,其实也是最核心的业务之一。

小金库(活期业务)很有吸引力,存取灵活,同时年化收益率高于余额宝。在前期引流上对于部分“趋利”的用户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定期理财和基金销售业务的基础上,制定了许多基于场景的特色理财业务,对特定的人群比较有吸引力。比如“妈妈理财”和“中产理财”,就是基于用户场景的很有特色的业务。

银行+业务为银行理财产品提供购买接口,黄金业务提借购买接口。股票业务并不能提供购买接口,只能查看实时股份和股票资讯。这三块业务很有意思,银行+可以理解为提供平台服务,推出和银行绑定的小金卡可以说是为了增加用户粘性。但是黄金属于期货业务,股票属于券商业务,京东都没有相关牌照,可以理解为京东金融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未来向这些领域进军的试水动作。

理财教育视频、理财资讯既是为了提升用户登录次数和停留时间,同时也是想通过知识普及和交流的方式来构建交流社区,吸引新用户,尤其是小白用户,提升老用户粘性。

信用

白条业务首现于京东商城,最初做为商城购物付款的选择之一,经过多年的耕耘,逐渐衍化成一个涵盖大部分支付场景的庞然大物。

白条除了用于购买商城商品;也可以用于分期购买第三方大宗商品,比如汽车分期、家装消费;甚至可以用于租赁商品,包括无人机、笔记本电脑等。白条闪付可以绑定微信支付和手机支付,当前国内支付业务几乎被支付室和微信完全反垄断的情况下,其他支付工具很难找到出路,打通和微信的支付虽然不能使白条闪付杀入支付市场,但是可以使自身成为支付链条中的一环。同时白条闪付可以做为微信支付的补充,因为支付宝可以绑定蚂蚁花呗,从某种程度而言,蚂蚁花呗就是 *** 支付的一种套路,白条闪付是可以成为微信的 *** 支付套路。至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白条业务已经打通了大部分支付场景业务。

金条可以提供快速借贷,简单尝试了一下,申请手续很简单,很轻松就拿到了2万的额度,虽然不多,但关键时候可以应急。

抵押贷款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网上车抵贷和房抵贷。在当前银根吃紧的情况下,对一些小企业主,这笔贷款就相当于救命钱。

保险

保险业务不用多说,利润高,且未来国内的市场空间巨大。但是国内竞争格局基本已经形成了寡头市场,大保险公司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和利润。如果正面撕杀,京东金融也没有优势,但是做为提供购买服务的平台方,基本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同时京东也推出了自身的两款理财产品,京心保(医疗险)和小京保(保险理财产品),可以理解为前期在这个市场上的试水。

定制化保险服务比较能抓住用户眼球,包括普通中产家庭比较关心的父母重疾、骨折,儿童教育、重疾保险,以及最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顶梁柱,也就是经济支柱本人的保险。

风险评测可以根据帐户的保险情况作评估,做为智能辅助工具,可以起到警戒和提示作用。但是评测的客观性与否建立在用户是否在平台上购买产品。

生活

生活业务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生活缴费,包括 *** 还款、免费转帐、手机充值、水电费、燃气等;还提供了各种预订业务,包括酒店、火车、、机票、门票、旅游等,而且令人惊讶的是,预订业务并不是提供第三方预订接口,而是京东自身的预订业务。为生活出行提供一站式服务。

京东众筹目前在行业内排名第2,基本上项目类型不限,但以科技类产品为一大王牌。目前京东金融正在打造股权众筹,发展趋势不容小觑。

会员

会员页面是对以上四个板块功能的汇总及筛选,在首页中展示出用户最关心的资产情况,常用基本功能,推荐产品,会员权益,社区交流信息等。

23 结构层

产品结构功能图

产品流程图

以基金的直投和定投为例说明产品 *** 作流程。

24 框架层

“我的”页面

以上为“我的”页面

总结:“我的”页面包含了其他四个板块的推荐信息,信息繁杂应用很重,但对于京东金融致力于打千金融生态链的目标来说,就必须容纳这些信息。从这角度来说,“我的”页面设计非常合理,在保证丰富信息量的同时,能有效突出重点,并且功能布局的逻辑很清晰,用户也能感受到。

只有一点个人考虑,当前理财依然是绝大多数客户最关心的业务,理财产品应该在第一个窗口占据重要位置。

“财富”页面

“信用”页面

“保险”页面

“生活”页面

25 表现层

在不同的板块使用不同的主题色,使内容与背景更为的契合。背景色均为白色,简单朴实,不会给用户视线造成干扰。

“我的”页面中使用色彩鲜艳的紫色、主色调,表现热烈欢乐的气氛,调动用户热情及购买欲望。“财富”页面中使用暗金色主色,营造尊贵奢华的背调和专业气息,提升用户信任度。“信用”页面中灰蓝和金黄为主色,灰蓝的白条给以踏实可信的感觉,金黄则与借钱的主题相契合。保险页面中使用蓝绿色调,力图营造健康、安全、生机的氛围。生活中使用鲜红为主色调,带给用户激情迸发的感受。

除了主色调之外,在各页面中展示功能模块时,也会根据功能需要显示不同颜色,但总体上都是从这几个主色调中选择,因为不会过于花哨,各页面显得比较协调统一。

3 竞品分析

31 竞品选择

在选择竞品时,优先考虑功能上较高重合的产品,但京东金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圈,所以在市面上没有能够选到完全匹配的的竞品,因此选择其核心业务理财功能进行对比。市面上排名较为靠前的其他APP有三款,包括蚂蚁财富(第4名)、天天基金(第5名)、陆金所(第7名)三家。蚂蚁财富属于阿里系,陆金所属于平安系,和京东金融一样背靠大金主,因此选择蚂蚁财富和陆金所进行对比。

下文会从页面布局、功能对比、目标客户及运营多个方面去做对比。

32 页面布局及设计风格

京东金融在“财富”一个页面展示所有内容,包括资产信息、理财业务、互动活动、推荐产品、财神视频及资讯;蚂蚁财富,使用四个页面去展示,“发现”、“股票”、“社区”、“资产”;陆金所同样使用四个页面展示,“首页”、“独家”、“发现”、“我的”。

从内容上看,蚂蚁财富和陆金所四个页面所包含的内容和京东金融一个页面包含内容是一样的。京东金融内容更紧凑丰富,用户从上到下滑动页面就可以浏览到所有信息, *** 作上更为方便。有别于其他两家,京东金融把帐户信息放在页面上方,即最显眼的位置,乍看有暴露隐私的风险。但是对于购买了理财产品的老用户来说,其实带来了便利。因为大部分情况下,用户登录软件就是为了查看资产状态。从逻辑结构上,按照帐户信息——所有功能——特色产品推荐——理财视频&资讯——平台资质分布,逻辑上更合理,再次登录的用户很容易找到需要的内容。风格上较为专业严谨,有点小资的感觉。

蚂蚁财富“发现”中的内容,将特色产品推荐和理财资讯间杂排列,排列略显混乱。另外将股票单独做了一个页面,却只能查看和添加股票,不能做买卖 *** 作,略显多余。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培养用户习惯,后续为券商运营做准备。社区和资产单独成页,展示社区交流内容和帐户信息。风格上更为趣味、平民化。

陆金所在“首页”及“独家”页面则是所有理财产品的集中展示,在“独家”中增加一些会员的高端选项。发现和帐户单独成页,展示社区交流内容和帐户信息。风格上更为严肃、高端。

33 功能对比

3款APP在理财基础功能上相似,包括活期、定期、基金等;高端功能上有区别,例如股票、私募。

理财推荐功能

在理财推荐功能上,京东和蚂蚁各有千秋,陆金所稍微弱一点。

蚂蚁的理财推荐功能相对更为明显,点击左上角的理财助理后进入助理页面,输入理财需求之后(输入框上方会有常见需求选项供快捷选择),会有提示文字引导用户往下 *** 作;例如,帮我选理财——增值方案——5%,8%,>10%,选择15%以上——选择1-3年——符合条件的产品推荐选择相应的产品即可进行购买。整个过程非常快捷方便且有一定趣味性,适合投资目标比较明确的客户。

京东的理财推荐功能相对隐性,是一种场景化的推荐方式。

比如“妈妈理财”和“中产理财”,就是一款基于用户场景的很有特色的业务,几乎可以说是为城市中广大的中产家庭量身定做的,在主帐户下为孩子建立一个子帐户做,资产独立核算。投资的场景有学费、生日、压岁钱、节日等,支持自定义。产品可以选择现金增利(年化2255%)和债券(1396%)两种,本质上还是活期和定期理财。但是切入的场景十分巧妙,新时代的儿童对“个人资产”有很强的保护意识,比如说压岁钱,身边的朋友常常感慨,每年孩子收到压岁钱后,金额不算太小,留给孩子怕遗失或乱花钱,收上来孩子又不开心,存银行儿童帐户利率又跑不过通胀,“妈妈理财”倒是为中产家庭的父母们省了不少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总体而言,个人感觉非常有创意,恰好是抓到了爸爸妈妈们的痛点,并且提出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解决方案。

其他还有小白债基,针对新手用户,打造收益相对高,同时更为稳健的债基产品;中产理财,针对有一定储蓄的中产家庭,打造了一个混合基金方案。

陆金所暂未发现有理财推荐功能。

个人观点:现在AI概念盛行,京东也可以引进AI助手,提供部分定制化服务。

打卡和游戏功能

每日打卡签到可以领取小钢镚,小钢镚可以用于兑换等值商品,比如,100钢镚可以兑换100元中石油油卡或者100元滴滴出行券。每日可以领取的钢镚数量会随着打卡天数逐步增加,1个月后轮循一圈。可兑换的商品很实用,有足够的吸引力促使用户去打卡签到。打卡入口放在首页也方便客户进入。

摇钱树可以种金果,本质为养成类小游戏,可以和朋友互动,有一定趣味性。收到的金果可用于兑换商品及领红包。

签到及摇钱树产品都有养成特性,需要客户每日登录,能培养客户使用习惯,拉高登录率和停留时长,增加用户看到其他产品的概率。

蚂蚁和陆金宝没有类似功能。

个从思考:建议在签领页面和摇树页面植入一些理财、白条、保险广告,提升客户转化率。

资金中转功能

三款APP的资金中转功能有所区别。

京东的小金库本质上就是一款“T+0”活期理财产品,但是被赋予了资金储蓄、增值、中转的概念,其功能类似于余额宝,但是年化收益率却高于余额宝,所以在前期引流的时候,对于部分爱“斤斤计较”的用户来说,高出来的这点收益率就成为了客户转化的关键因素。当客户开始使用京东金融后,会习惯于把存款打入小金库中管理和增值,因为小金库和 *** 之间资金互转方便快捷(大额资金受限),可以快速到帐;也可以一步购买所有理财产品。

蚂蚁财富对标的产品就是余额宝,毕竟余额宝知名度在那,也没有必要再打造一款功能重复的产品。

陆金宝T+0的产品也叫“陆金宝”,但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把这个功能做成资金中转站,资金中转是放在存管余额中,没有增值的功能,转出手续也相对复杂。在这点上明显弱于前两者。

平台资质

准确来说,平台资质不能算是一个功能,但是京东把平台资质和合作机构做为一个财富的子单元放在页面中,无形中为平台提高了可信度和专业度。

陆金所背靠平安,专业做金融出身,平台资质应该不弱于京东,但是没有把资质做为产品的元素展现出来。蚂蚁财富也没有相应展示。

在金融业内,谁做更专业、更领先估且不论。当把理财产品放在互联网平台上后,面对的是数千万的大众消费者,往往比拼得就是在细节处谁能做到更极致。京东金融在营造平台的可信度和专业度的营造上,做得确实更出色,在无形间把所有优势元素呈现在产品中。

社区功能

3款APP都打造了各自的社区功能,细究之下社区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大咖分享、话题讨论,最新资讯,视频教学。京东和蚂蚁做得更平民化,而陆金所更高端,强调会员概念。与蚂蚁和陆金所相比,京东的社区放在首页的下方位置,必需划动一定的距离才能进入社区,不够独立,社区的氛围较弱。

34 目标客户

使用金融理财产品的主力用户是男性,京东和陆金所男性用户超过60%,而蚂蚁男女比例接近对半。从下图的使用时长来看更有意思,京东男性用户使用时长为6333%,陆金所男性用户使用时间占比高达7288%,蚂蚁女性用户使用时长占比5527%,超过男性用户。综合用户比例和使用时长来看,初步设想,与蚂蚁属于淘宝体系有关。

个人思考:妈妈理财做为京东金融吸引女性用户的一个手段,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却起不到引流的作用,可以借助其他的板块,比如生活消费与支付场景去引流和转化用户,比如在消费推荐产品中推出更多女性消费品,服装、化装品、箱包等。

从用户使用年龄上看,24岁以下用户比例都比较低,不足10%,跟用户收入情况有关。

24-30岁用户在三个APP中都处于主力位置,京东和陆金的比例都是35左右,而蚂蚁财富高达43%,这部分人群参与工作时间基本都在4-10年之间,虽然在收入和储蓄上尚处于中低水平,但因为这部分人群大部分尚未购房或生育,所以财务负担较低。有部分闲置资金用于理财。蚂蚁的比例较高,与支付宝转化过来的用户群有关,因为资金可以方便在余额宝内互转相关。

31-35岁用户偏爱京东和陆金所,京东比例稍高,与京东的产品定位有关,从之前分析的产品功能来看,京东定位的主要客户目标也是中产客户。

36岁以上用户在陆金所和蚂蚁财富中比例都较高。陆金所能提供更高端的理财产品有强关联,比如收益率超高的稳健产品(8%;私募产品的品类更丰富,收益率也更为可观。蚂蚁财富并没有提供更高端理财产品,设想应该也是从支付宝转化过来的用户群。

个人思考:京东其实有为高端客户打造的东家财富,但是配套的理财产品品类和收益率吸引不大,服务也做得不够完善。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提升产品品类及质量,提供定制化服务甚至是客服一对一服务。

从地域上看,一线城市用户在3个APP都占据绝对领先的位置。京东其他客户分布在超一、二、三线城市,均在14-16%之间,蚂蚁类似。陆金所则分布在超一、二、非线级城市上。

以上数据来源于易观千帆

总结

优势:

京东金融将理财、白条、保险、生活支付及消费都整合到一款产品中,能有效提升用户登录次数、活跃度和停留时长,这也意味着潜在的更高转换率和存活率。

场景化的理财推荐方式,基于日常生活使用场景设计产品,切实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容易引发目标用户群体的共鸣,提高转化率。

打卡签到和摇钱树功能可以提升产品趣味性,提高登录率和停留时长,养成客户使用习惯。

小金库的储蓄、理财、中转功能,收益率有优势,使用方便,能有效提升留存率。

把平台资质转换为加分元素纳入产品设计中,使产品更具专业性和可信度。

帐户信息放在首页,直观展示资产情况,方便客户使用。

劣势:

没有引入AI理财助手,不能提供定制化服务。

没有针对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高端理财产品品类稀少,质量不高。

信息太分散,京东的社区做得不独立,凝聚力稍差。

提升:

在首页增加AI理财助手,提供基础的定制化理财服务。

把高端产品入口放在更明显的位置,同时增加理财服务,甚至是人工服务。

在首页中中增加独立社区入口,跳转到独立的社区页面。

依靠淘宝起家或有志于在细分行业里做些事情的商家,陆续会转做B2C,这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京东商城等几个较大的网站竞争的是第一方阵的头几名。而红孩子、一号店等等网站会在细分市场与他们的竞争对手厮杀。
所以,我的判断是B2C目前还在春秋时期,战国事情还没有进入。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地经过10年的历练已小有规模,但物流,支付,产品一直是困扰B2C电子商务的三大难题。物流占用了成本,支付考验诚信,而产品则决定人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摆在B2C电子商务网站面前的首要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并非没有解决方案,事实证明,成功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就可能成为成功者。京东,红孩子,淘宝都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
北京E万易网络超市力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全力解决物流,支付,产品等电子商务问题,打造中国最“牛“的网络电子商务品牌。
用最快的速度跨过规模这道坎
京东现在是在仰攻,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量还不够大,它要用最快的速度跨过这道坎。从战略上说,刘强东不应该追求短期利润
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电子商务。虽然刘强东一再强调,他不认为京东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他说京东就是做零售,是一个零售商。不管怎么看,京东实际上通过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本来竞争已经很激烈、垄断性已经很强的行业。
这些年来,家电企业对国美、苏宁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两家渠道商占家电消费市场1/3的份额。去年,海尔的净利润只有15%,其他厂商大都在1%以下。这种格局和国美苏宁的强势是分不开的。正当家电企业很沮丧,觉得这个格局很难打破的时候,京东商城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可能的路径。这个路径在国外已经取得了成功。比如,美国的新蛋(Neweggcom)是全美规模最大的IT数码类网上零售商卖3C产品;亚马逊做网上零售已经很成功。为什么家电就不能用这个模式做起来?安装、物流、导购,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障碍。
对于京东而言,它崛起的前提是突破厂商对它的控制。它的出现打乱了既有渠道的格局。厂商对它又爱又恨。爱的是它提供了第三条道路,厂商可以以此向国美、苏宁讨价还价。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京东的价格优势很大,对现有体系冲击得太厉害,厂商的第二条,甚至于第一条道路给搅乱了,这种阵痛是很厉害的。所以很多厂商不向京东直供,而是让一二级经销商供货,就是为了控制京东的降价幅度,制造一个防洪堤。但如果京东真的能够把规模做大,家电企业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当京东做到一定规模后,它一样会把价格抬上去。这就涉及京东的赢利能力问题。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成长性是它早期的主要目标。京东商城不是不可以赢利,如果要盈利,就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它放弃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追求更快的发展速度。这是一个企业的路径选择问题,而不是它的模式注定不能赢利。当京东的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它涨价1%,东西不会卖不出去。现在京东的第二轮融资已经到位,从战略上说,刘强东不应该追求短期利润。
京东做得很辛苦,它现在是在仰攻。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量还不够大,而且它要用最快的速度跨过这道坎。就好像你要游过一个水下通道,必须憋一口气,游到对岸才能换气。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越快游越好。这种成长轨迹在国美早期也曾发生过。国美占用厂商资金、向厂商摊派费用,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快的发展速度。一旦做大了,这些厂商就被它绑架了。这对国美是个正循环,对厂商是恶循环。对京东来说,同样如此。没有量,就无从谈行业地位,规模是行业话语权的惟一来源。这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京东追求现在赢利,上不了规模,就不可能把成本降低,未来就更没有利润。
京东何时可以赢利?我感觉,当它在同一产品上的销量达到国美1/10的时候,它对国美的威胁就很大了,厂商会加大对它的支持。京东会有一个大的跨越。
对于京东的大而全战略,我不是很认同。要知道,并非客户的所有需求你都要满足。西南航空是好的例子。它以快捷高效著称。当有客户提出,让它搞头等舱、商务舱的时候,它的董事会否决了,因为这些服务会让西南航空的商业模式不够纯粹。只有纯粹的才是高效的。京东现在要明确举出一面旗帜,而不是到处插旗。
流言蜚语
上周和互联网的几个大佬们吃饭,无意聊到“京东模式”。有人观点保守,有人认为京东模式必死无疑。在这里贡献出来,和大家分享。
京东模式不靠谱的理由:
京东做得越大赔得越多。为了保证产品低价,他们产品的加价率很低。这样加上物流、人员、管理、库房、广告之后,基本上处于赔钱的状态。现金流越高、赔的越多。
这个行业永远有低价跟进者,永远会有一个更傻的人,站在你后面砸钱。你有钱砸2个亿干2年,后面就有个准备了3个亿干3年的。当年易趣进中国砸了2个亿,结果淘宝一来,先宣布免费,产品也比易趣做得好。
B2C 会受到C2C 的冲击。京东卖的东西,淘宝上肯定有卖,而且大部分商品价格一定会比京东便宜。
苏宁和国美成功的秘诀有几条。一是促销员的作用,当你到苏宁想买某类商品的时候,会有几波促销员轮番轰炸。二是特供产品,经常会在苏宁或者国美看到,某产品写上“苏宁特供”,这样保护了商家的价格。三是避免直接竞争。如果苏宁和国美开在同一个地方,这时候经销商会把1、3、5几个型号的产品放进国美,让2、4、6型号的产品进苏宁。互联网太透明了。
京东起家在3C 市场,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这种体积庞大的家电商品不太符合网络交易的商品属性,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一部分是家电市场最赚钱的。
京东模式靠谱的原因:
电子商务的支付和物流系统已经非常完善,京东已经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这一点要感谢马云的淘宝作为开路先锋,对中国网上交易所做出的贡献。
网购总有一天会超过线下购物,并成为最主要的购物方式。
京东在期待一个爆发点。一旦出现爆发点的时候,京东是最大、最出名的3C 交易商,并且其他竞争者并不能够用钱砸过他,他就成功了。它拥有的规模注定了别人是很难超越的。
同一种产品,淘宝小店比淘宝商城的东西更加便宜,但价格并不是用户选择的唯一理由。
互联网界不被看好的模式可能是存在机会的。比如N年前的QQ,那个时候大家认为这么个小东西,怎么会有前途。结果呢,QQ的始祖ICQ已经没了,但是QQ确是中国互联网的领头羊。
京东能不能成功,业内有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说的是如果某个事情做的太早了,就容易被别人抄了后路。京东是不是做得太早了,谁也不知道。如果它正好赶上了那个浪潮,说不定他们就是杀出重围者。

此次被罚给京东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一,品牌口碑影响

京东因不正当竞争被罚40万。而这次罚款给京东品牌口碑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都知道一个品牌从成立开始,就一定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甚至优秀的口碑,这样才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更高的人气,更稳固的地位,而如果一个品牌的口碑出现了问题,自然就会走下坡路,而京东因为不正当竞争被罚40万,罚款事小,但因不正当竞争而造成这样的局面,会给京东的口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品牌形象以及人流量影响

其次,也因为这一次不正当竞争会给京东的品牌形象带来一定的损坏,会造成客流量减少的负面影响。品牌口碑,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或公司的对外印象,一旦对外印象出了问题,自然在业内就会遭到排斥,在业外就会遭到用户的抵制和拒绝。而京东因为不正当竞争被罚款同样也会造成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及客流量带来负面影响。

三,综合各方面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结合以上观点来综合各方面因素,因为这一次不正当竞争所导致的罚款会给京东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诚信经营,公平公正的竞争。一旦有了不正当竞争的念头,那么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代价是巨大的。京东成立至今已有许多年头,而口碑以及品质都是深得用户喜爱。但也希望京东能够不忘初心,不要店大欺客。至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京东因不正当竞争被罚款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2007年年底,我发现全年72%的投诉,都是来自于物流。”

“因为京东卖电子产品,京东的包裹里不是手机就是数码就是笔记本之类的。所以全国所有的快递公司,一听说来京东的件,嚯,立马!偷!”

“淘宝的货没人偷,好不容易打开一个耐克,还是假的,是吧~”

“anyway,我们卖的产品,太高值了。所以,我决定一定要做物流。在那个年代,我发现整个中国的物流行业奇差,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服务糟糕。”

“既然中国的快递行业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司,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我做生意有这么几个。任何行业有问题,那么对京东来说就是机遇。如果一个行业很完美,京东是从来不碰的,因为那意味着,对你来讲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十几年前,刘强东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回顾了当初为什么决定要做自营物流。

短短的几句话里,除了交代 历史 之外,东哥还顺带黑了一把淘宝,diss了整个物流行业,并在最后愣上了一个价值。

是干介个的。

2月16日晚,反复传言要上市的京东物流终于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请。

这也是继京东 健康 、京东数科之后,京东集团分拆出来的第三家拟上市公司。

好端端一个企业,非得拆得七零八落,不得不说咱京东确实是反垄断先锋。

可再仔细一瞧,目前京东物流的股权结构中,有7912%的权益还是属于京东集团。

另一边已经上市的京东 健康 ,同样是8104%的股权被京东集团间接持股。

搞来搞去依然是同一批高管,反垄断进行的还是不够彻底。

玩笑归玩笑。

表层原因,主要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和流动性高预期下,2021年后,国内外的资金都在加速向港股涌,使得这一资本市场可以说是处于其 历史 最佳阶段。

尤其是前不久,快手的超预期表现让人们再一次明确了“钱多标少”的现状,作为筹备多年的独角兽,京东物流理应加快上市的步伐。

为什么要拆这么多子公司,有人说,这就是为了圈资本市场上的热钱。

我觉得这话一点都对。

但规则范围之内的事,其实也没有太多非议的必要。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京东 健康 依然采用的是京东集团的老传统A/B类双重股票。其中,A类股每股一票投票权,B类股一股20票投票权。

明州一案后东哥作为京东的第二大股东,股票跌成那个熊样子都能够稳坐钓鱼台,就是因为他手里的B股让他能坐拥80%的投票权。

当时,据华尔街见闻写道,京东更像是刘强东一个人的王国。

即便是在AB股权较为常见的 科技 公司中,像刘强东这样对京东的掌控也是较为罕见的存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京东内部的公司条款规定,董事会不得在刘强东未出席的情况下,召开正式会议。

也就是说,没有刘强东在场,京东的董事会就无法正常开会。

尽管现在大家都觉得京东和刘强东的个人绑定不像过去那么紧密了,但从资产结构角度来看,投资京东,依然可以等于投资强哥。

说回AB模式,其理论的风险就在于,京东 健康 拆分上市以后,京东就算是减持到3%,依然还是可以控制京东 健康 的。

同样的架构,肉眼可见也将应用于京东物流。

这一点我们就说到这,再往深,就是各位对人性和现代商业运行规则的认知判断了。

我这边只提供一个中立的观点式信息,即“投资京东,就是投资强哥”。

关于京东物流的招股书,最关键的信息有两个。

首先是赚钱问题。

关于这一点,京东物流给出的答卷还是相当不错的。

截至最新时间(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还依然在亏损,约为1171万元。

这个不稀奇,在我们的认知中京东物流本来就是这艘巨舰上的“烧油箱”。

以物流的亏损来撑起起整个B2C电商模式的竞争壁垒,以服务质量来获取高净值人群的信赖。

因此要判断京东物流的赚钱问题,还是要看毛利情况。

招股书披露,2018年,京东物流的毛利润是108亿元,毛利率只有29%。

2019年,毛利润增加到343亿元,毛利率提升至69%。

2020年前三季度,由于疫情原因,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京东物流的补贴力度,在2020年前三季度对京东物流补贴了298亿元。

最终,该期京东物流的毛利润为542亿元,毛利率也冲到了109%。

总体来说,向好趋势十分明显。

招股书披露,京东物流前三季度累计收入达到495亿元,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产生的收入占比达到791%。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招股书中京东物流特别提到了顺丰,称:

“相比于顺丰,京东物流在仓储及配送服务、大件物品物流服务、物流 科技 服务等业务上有明显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否认顺丰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自夸的话咱也没必要细看了,核心卖点就在“供应链物流服务”,跟将近八成的收入来源一脉相承。

另一个比例就是来自外部的客户。

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

因此,外部印象中,京东物流主要是挣的自己的钱,干的是“左兜掏右兜的买卖”——这一现象已经开始成为过去式。

结合以上两点,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京东开始赚外人的钱了,靠的是物流方面的供应链赋能能力。”

由于京东物流原生于电子商务体系之内,从这一点来说它确实与外部那些发轫于草莽的物流公司,有着基因上的本质不同。

其中很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对“库存管理”的天然追求,和“销售预测”的数据技术能力。

积累良多后,京东物流也开始向外输出这种能力,帮助B端企业客户进行相应的供应链物流优化。

比如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家电企业,他们全国范围的铺货,原材料配送,最后一公里安装,仓储管理等供应链物流需求,京东物流都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但从绝对实力来说,数据显示,至2020年7月,顺丰航空机队规模已增长至60架,仅今年上半年,顺丰全货机国际航线总计运量就超过了4万。

此外,为了响应外部市场上急迫的防疫物资和其他货物的国际航空运输需求,顺丰国际快速开通包括中国至美洲、欧洲、以及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在内的国际全货机航线18条。

技术方面,顺丰 科技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物流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也已经落地。

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落地业务、助力决策,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

专注于物流这一个点,不断深扎了下去。

短期来看,京东物流与顺丰的业务模式确实有一定的差异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必将踩踏至对方的服务领地。

从战略思路上来看,京东物流在做一件大而全的事。

试图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供一整套一揽子方案。

首先抢的就是苏宁物流、国美电器的盘子,然后就是快消,比如可口可乐全国配送商等系列渠道方。

最后就是全面渗透进制造业,农业。在原材料,产成品运输,全国分销乃至分类包装等各个细分环节提供服务,共同筑造起中国速度30。

而顺丰则只是卯足了劲儿做单点突破,通过飞机和技术手段围绕着物流运输加大运力,提升效率,没有那么多花活儿故事可讲。

关于此,我只想讲一个企业,小米。

一开始,小米的思路是发展生态,搞互联网模式,手机不赚你钱,靠卖服务赚钱。力求打造生态链,长线模式,“拦路抢劫”。

但搞到2016年就几乎要崩溃了,因为市场上以华为为代表的其他对手就很老实,卖一个手机赚一份钱,单品利润叠加的单点模式,“坐地分赃”。

小米认了,把认知留在性价比这一范畴,转而铺开行李箱,插线板,充电宝等多项业务,一点一点的攒利润。

另一家企业不肯认,最终“生态化反”到了美国,迟迟不肯回来。

京东是一家集权的企业。

集权有集权的好处,决策成本低,精英嗦了蒜,转舵极快——这一点,咱们可太懂了。

去年中旬,在京东回港股上市前夕,刘强东进行了大量的战略反思。

5月19日深夜,刘强东发了一封题为“京东是谁”的公开信,长达6000字。

我的理解是京东准备放弃流量生意(或者说只做保持现状的防守),大踏步地向“技术赋能 社会 ”的2B企业路子上迈进。

其中意图比较清晰的原句有:

“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转型成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公司。”

“京东集团的战略定位:我们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经过此后半年多的观察,我认为东哥不是闹着玩的,相关的系列落地动作极快。

第一个大动作就是给直播电商当带路党。

在与快手达成战略合作后,京东不再坚持成交场景必须在自己的网站上,而是在快手电商的模式里彻底转向幕后。

从向快手支付导流的广告费(电商身份),转身变成了对快手收取供应链技术服务费(供应链服务商身份)。

而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的分拆上市,则披露了更多的信息,展现出京东对外技术赋能的既定成果,并奠定了相应的结构组织。

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企业客户数超过19万,其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覆盖了快消、服装、家电、家具、3C、 汽车 、生鲜等多个行业。

京东数科的招股书也提到,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正在迅速崛起为该企业的营收支柱。

而这一切,都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围绕着供应链的技术赋能。

这是一个过于巨大的蓝海市场,从上游原材料交易到加工成产品,再通过经销网络,依靠物流体系将产品送达终端。

在此过程中,连结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和终端的功能网络,都属于供应链范畴。

如今,凡是数得着的大小巨头们,从互联网到物流到零售到硬件厂商,或多或少都在该领域积极布局。

有的是研究院模式(阿里、腾讯),有的是单点突破模式(华为、小米、顺丰),也有的早就将这一体系内化做了自己经营范畴,持之以恒地不断精进着(沃尔玛、苏宁、苹果等)。

但京东的战略意图,显然比其他人来的要更坚定。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梦。

或许,京东将成长为最底层的技术服务商,京东物流帮助每一家企业都顺利实现JIT(零库存生产方式),京东数科则为每一家企业安装上算法优化的大脑,所有企业都将离不开它。

又或许,京东将只能成为中小企业的拐杖,稍长大一些,就会被一脚踢开。

“空气的独家售卖商”确实前景无限,但也有点吓人了,不是吗?

而近日的一组网购报告显示,京东商城B2C市场的流量高居于榜首,总流量40%以上的占比再度引发热议。 京东商城地位越来越不容撼动,业界纷纷对此展开分析,自建物流体系、专注用户体验等因素被较多的提及。实际上京东的战略布局还不仅如此,从3C产品时期开始一直不断深化的品牌战略也是其制胜的重要因素。 从京东商城上线的各款产品即可发现,京东商城从2008年的3C产品线到2010年图书上线、2011年开始全品类商品经营,再到2012年的平台开放和团购入驻,一直遵循的便是“品牌化”的原则。以母婴频道为例,该频道中所有商家均为一线品牌。品牌战略是京东的既定方针,也是其选择产品和商家的标准。而由此在网购市场建立的正品销售渠道也理所当然受到了消费的信赖。 早前就有业内人士提出“电商的未来在于品牌”的观点,如果从用户黏性、差异化经营等方面来讲,此观点未为不可。 首先,商品品牌自身便是一种无形的价值、有些品牌自身就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其次,网购平台更易形成品牌矩阵,京东商城的3C产品品牌矩阵、服装城品牌矩阵、团购服务品牌矩阵,让消费者产生更多的信赖。另外,目前电商平台商品品类均较为丰富,品牌战略更易形成差异化竞争。 目前,京东之外一些电商平台也纷纷开始谋求品牌商的合作,未来在品牌建设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对于品牌商来说,优质、诚信的合作平台是其更为看重的销售渠道,京东商城可谓占尽先机。 对此,有品牌商表示,京东商城电商平台本身即代表了海量的优质用户、遍及全国的稳健物流体系、领先业界的服务标准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和B2C领导者的市场地位。另悉,京东为贯彻品牌战略,特别在政策和推广方面向品牌商倾斜,而其强大地数据分析能力,能为商家提供精准的用户分析,带来更多的用户。 京东商城一直坚持的品牌战略,这一布局使其迅速在整个行业树立了正品渠道的标杆。使之不仅成为众多一线品牌的首选合作商家,甚至对于国际品牌来说,也不失为打开中国市场最好的门户。电商平台品牌之争的帷幕正在被拉开。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法治课|京东诉天猫索赔10亿,“二选一”之争将走向何方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