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谈一谈京东集团与苏宁集团发展历程,到底谁更难,谁更强势

理性谈一谈京东集团与苏宁集团发展历程,到底谁更难,谁更强势,第1张

首先苏宁创建于1990年,京东真正发展是在2003以后,因为刘强东在2003年之后才开始进入电商领域。

一前半场

单论发展历程,两者也不一样,苏宁是步步为营的发展,一直都是实体企业,刚开始是开一个小门店,卖电器,苏宁能做大,一是因为时代,当时是改革开放,供需不平衡,需大于供,有多少商品,只要产品有,经营合适,就不愁卖,二是张近东选对了方向,进入了正确的行业,当时电器空调算是奢侈品,单价高,利润也高。但当时信息不发达,张近东的选择是自己的判断很准,他有一定的前瞻性,苏宁先是从事批发,然后随着行业的发展,逐步的进化,创新自己,先是战略上,批发转零售,再转大卖场连锁经营,再是战术上,重视服务,抓住痛点,解决安装配送问题,最后大规模扩张,所以苏宁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行业竞争的结果。

京东的发展,离不开刘强东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一是他学习了 社会 学,他对人性,以及 社会 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二是他自学了编程,这个很重要,因为他自学了编程,所以他对互联网有着简单的了解,而且因为自学了编程,他也有了第一桶金,在中关村开了一个柜台 ,经营电子产品,客观来讲,如果刘强东没有发现互联网,一直走连锁化,他可能只是一个拥有十几家连锁店的小老板,刘强东发现电商的潜力,也是因为时代,当时电脑逐渐普及,互联网的技术逐渐进入国内,刘强东经营电子产品,而且他学过编程,他能实地的感受到互联网,而且当时非典,他尝试了互联网卖货,进而投入电商。

二电商上半场

京东在2004就进入了互联网,到了2008年,刘强东已经经营了4年电商,他对电商的运营可能有很深了解,因为这时他还是创业型公司,刘强东也许研究了零售发展什么比较重要,也有老一辈的零售企业发展成功的案例,他意识到了服务问题,他发现影响电商服务的,就是物流。所以他不断融资发展物流,这也成为他在电商差异化竞争的支柱。

三电商下半场

苏宁因为多元化发展,疫情,投资失利等问题,陷入了资金链危机,现金流短缺,苏宁易购投入江苏国资,但是苏宁易购还是有优质资产的,完善的大件物流网络,即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发展苏宁零售云后,苏宁线下零售场景充足,

京东则再继续完善物流资源,收购中国物流资产,加大物流基础建设;收购德邦快递,完善大件物流网络;收购跨越速运,开始建设航空物流;收购达达,完善即时配送。但也面临着成本高昂等问题

四总结

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商品,效率,服务,品质,场景永远是零售的核心。有竞争其实是好的,商场也回避不了竞争,竞争能把零售的核心打磨到极致,淘汰掉不好的。

说到苏宁易购和京东商城,每个人都一定听说过,所以让我们来谈谈他们今天的两个购物中心的区别和优势。

苏宁易购成立于1990年。它最初在线下,南京,卖空调,后来成为一家连锁店,与国美和五星竞争了几十年。最后,黄光裕进入并获得了线下家电的第一名。稳定到什么程度?2011年,苏宁净利润46亿元(不含扣除)。但是好的事情并没有持续很久,然后他们一直走下坡路,直到赔钱,因为电子商务出现了,京东站了起来。

2011年,京东的营业收入仅为苏宁,的20%,2014年超过了苏宁。2019年,京东首次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2亿,而苏宁从2014年到2019年连续亏损,2020年亏损57亿,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京东于1998年在北京成立,比苏宁晚了近十年,京东也开始做家用电器。

不同的是,京东是线上,的主力,苏宁一直是线下的霸主如前所述,2011年后,将是苏宁发展的转折点,经过十多年的用户培训,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网购。2012年,中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6629%。

商场就是战场,在我看来商场的战斗本质应该为 社会 做出贡献,创造价值,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服务体验。这样的战斗才是有价值的。

零售业是充分竞争行业,从改革开放开始,就涌现了很多零售大佬,他们为 社会 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中家电零售,国美苏宁和京东,这三家企业身上充满传奇色彩,个性十足,强势,从企业的点滴发展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性格与经历。

黄光裕出身贫困,早早辍学,随着大哥去到处做生意,最后来到北京开了第一家国美门店,利用非凡的商业头脑,早早认识到了现金流的重要,他卖的家电几乎不赚钱,大打价格战,有了很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用户的购买,有了大量现金流,全国各地四处开店,打法野蛮,很快就开了很多门店,建立了很强的连锁企业。

和黄光裕相同,张近东也是出身贫困,由大哥张桂平带大,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便下海经商了,在1990在南京宁海路,创建了苏宁交家电,张近东虽然看起来沉稳内敛,实际上内心也是大胆果决,几次凭借着灵敏的商业嗅觉和把细节做到极致的渴望,几次瓶颈期,大胆转型,最终转型连锁,重视内功修炼,装修配送一体化等等举措。

京东刘强东也是出身贫困,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大学期间自学了编程,毕业后开始经商,在中关村开了一个柜台,后又开了很多门店,但是命运的转折来到了2008年,2008年发生了非典,线下门店受阻,凭借着灵敏的商业嗅觉发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毅然决然投入了电商,发展电商时,又意识到物流的重要,又大胆发展物流,提供了非常好的物流体验。

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有着灵敏的商业嗅觉,勇气,果断。创建的企业也都化为了时代的产物。

苏宁麻烦不断。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苏宁面临着债券到期、现金流吃紧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燃眉之急,苏宁易购还引入了深圳国资和江苏国资。

近日,又有消息称苏宁已卖身阿里,其中苏宁置业将于7月2日宣布破产,苏宁易购及物流由阿里持股40%,并有消息称35岁以上L10以下的员工全部裁掉。

6月22日下午,苏宁置业在微博公开澄清,“关于网络谣言,我司已报警,将严肃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请大家勿传谣信谣。”


不过,就算辟谣,苏宁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

为什么在几大电商平台中,苏宁成为了最为焦虑的那一个?

与苏宁在产品结构和配送体系上有着极大相似性的京东为什么却依然保持淡定?


事实上,疫情之前,京东和苏宁对价格战都不太敏感,虽然两者在双十一之前正式公布了各自的“百亿补贴”计划,但与拼多多和聚划算不同,京东和苏宁的“百亿补贴”只是短暂的出现了那么几天,几乎可以视为双十一促销的口号,有个空架子,虚晃了那么几招,但没什么真刀真 *** 。

虽然阿里(聚划算)和拼多多的价格战到了年底越演越烈,但从总体上看,在聚划算百亿补贴正式出台前,打价格战其实就拼多多一家。

而拼多多的产品结构和京东、苏宁差异显著,虽然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中不乏有家电和3C产品,但毕竟不是拼多多的主力商品,这意味着,拼多多的价格战对京东和苏宁的影响相对较小。

这也是为什么拼多多价格战风风火火,但是我们却看不到京东和苏宁紧张入局的原因。

据超对称 科技 监测的数据显示,2020全年,手机和家电的销量和GMV分别占拼多多全部销量和GMV的4%和11%。



如果说此前苏宁和京东的步调还基本一致,那疫情就成了苏宁和京东走向岔路的导火索。

根据京东最新披露的数据,公司预期2020年第一季度总营收至少增长10%,尽管该增速较正常时期有所回落,但相比阿里和唯品会给出的负增长预警算的上是光彩夺目了。



在不久前的财报电话会上,

京东管理层表示:“尽管整个的市场会迎来一些挑战,尤其是一些消费的需求会被抑制。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现象,比如说京东老用户的回流加速,唤醒沉睡用户这部分的增速非常高从品类的角度来说,消费品、生鲜和 健康 品类确实是在这次疫情之中的增长表现非常好。尤其是生鲜业务跟 健康 品类。”

疫情的发生让京东物流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几乎所有通达系快递停运的春节,有货在手又能送货的京东成为电商界的香饽饽。

事实上,苏宁物流和顺丰也一直在运营状态中,为什么同样仓配一体,同样一直正常运营的苏宁物流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却没能帮助苏宁易购创造出京东那样的惊喜呢?

这背后还是货的问题。苏宁虽然可以送,但其销售的货却不怎么对路,消费者在疫情期间急需的日用品、生鲜等品类上,苏宁时常缺货,这也使得苏宁错失了这次难得一遇的机会。

此外,虽然苏宁通过收购家乐福弥补了供应链上的不足,但家乐福在苏宁易购首页的窗口直到2月14日才正式上线,彼时通达系都已经复工了。

苏宁宣布收购家乐福,但直到2月才把家乐福的窗口开到了自己的平台首页上。没能赶在春节前上线家乐福窗口对苏宁来说的确是运气不佳,也是公司战略步伐太慢导致。

即便家乐福窗口赶在春节前上线了,苏宁很有可能也没有办法超越京东。苏宁披露的消息显示,2月20日起,苏宁物流才协同家乐福,在全国51个城市推出家乐福“同城配”服务。根据智氪研究院的统计,家乐福目前在全国68个城市设有店面,这意味着,也不是每个有店的地方都能享受到苏宁物流。

苏宁的架构体系中,家乐福的商业模式类似于京东旗下的“京东到家”和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覆盖的是店铺周边的范围,很多没有家乐福店面的城市,根本用不了。

相比之下,京东自营超市在这些特定品类上的供应链强于苏宁,即便是低线城市也能买到货,也能送到货。

当然,随着家乐福在苏宁易购首页的上线,相信对苏宁整体流量仍然会有带动作用。而且,随着家乐福的融合,苏宁在自营超市的供应链也会逐步改善,未来苏宁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空间。

饱受争议的是“线上线下同价”是造成苏宁业绩急剧下跌的根本原因。

当年苏宁心态是:买几块钱的菜都要讨价还价,老百姓买家电怎会多花几百块?线下如果比线上贵,早晚必死。

回过头来看,苏宁2013年推出“线上线下同价”有三点不妥。

一是时机偏早。


零售价随渠道、消费场景而异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天公地道,一款酒在KTV的价格与超市相同才是咄咄怪事。

而且,网购家电从少数人的“探险”到获得广泛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至少也要三、五年。在此之前,叔叔阿姨们还是要看看、摸摸,向服务员提出一大堆问题,获得满意的答复后才放心掏钱。苏宁太急于跟京东PK,顺道将老对手国美一军。


二是线上拖累线下。

同款商品在不同商家、不同城市的标价不尽相同,甚至相同商家在相同城市不同商圈的门店标价也经常存在差异。

在线下货比三家,需要付出很大时间和精力。而在网上,消费者能够轻易发现价格差异。

本来苏宁可用“易购”这个品牌与京东PK,线下的生意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苏宁”与“易购”可以在后台协同,在前台则不必强调两者的关系。随着线上的壮大、线下的萎缩,再择机将两者融合。

尽管线上不可避免地被友商“逼平”,但这部分营收占比仅为20%,只要线下保持较丰厚的利润,苏宁可立于不败之地。

不幸的是, “线上线下同价”把京东的施压放大四倍加诸线下,使整个公司陷于连年亏损 ( 扣非 )。

三是门店运营成本无人买单。

线上线下一同向友商看齐,不仅牺牲了毛利润率,线下门店的运营费用亦无人承担。

以2016年为例,租赁费用、人员薪酬、门店装修摊销、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能源费等费用合计达106亿。假设其中60%花在线下门店、40%花在物流系统,则门店费用约为64亿元占846亿线下收入的75%。

不管规模多大,门店租赁、人工、水电、折旧等这些线上费用也得找人买单,否则无法避免亏损。


可是门店是辛辛苦苦、一家一家开起来的,苏宁非常不舍得关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理性谈一谈京东集团与苏宁集团发展历程,到底谁更难,谁更强势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