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口岸开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通商口岸开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哪些?,第1张

通商口岸出现对中国社会影响分为两方面:

一、有利方面:

1、通商口岸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虽然对中国产生了一系列的恶劣影响,但在某些方面客观上又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还刺激了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开放通商口岸使大量国外先进技术文化流入国内,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同时极大促进了通商口岸地区的发展;对文化生活方面也是极大的丰富,思想观念也有所改变。

3、通商口岸中租界的建立虽然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但也产生了某种示范效用,在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城市市政与公用事业的发展。

二、有弊方面:

西方列强的势力侵入到中国沿海地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使中国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中国沦为了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市场,大量商品涌入国内,打击原有小农经济,农民与家庭手工业者破产,人民生活贫困,社会不稳定。

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被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扩展资料:


五口通商口岸指中国的五个沿海城市——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该五个口岸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二十九日中、英《南京条约》签定,被辟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后又制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进一步规定通商相关事宜。

在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也订立条约取得同样的权利。当时的人们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便是五口通商。五口之中,他们又以福州最为重要,上海则是中英双方不重视的。

直到前清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五口通商使原本仅限于广州一地的中外贸易放宽,西方各国在经济、文化上开始对中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商口岸

上百年前传教士编写的潮汕方言教材、中央酒楼曾使用的清末青花瓷餐具、清朝五品官帽……永平一号楼——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布展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陈列馆共收到180多件文物。从热心人捐赠这批珍贵文物中,仿佛可以看见百载商埠的繁华记忆。日前,部分捐赠者提前参观了陈列馆,向记者讲述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 传教士编写文物潮汕方言教材 在热心人捐赠的文物中,有一批书籍格外引人注目。那是韩师范学院院长、潮学研究专家林伦伦教授收藏多年的近十本由外国传教士编写的潮汕方言工具书、教材和其他著作,包括《潮音圣经》、《汕头方言字典》、《英汉潮州方言词汇》等。林伦伦认为,金平区筹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些见证汕头开埠的文物,正是汕头具有海外文化特征的“物证”,也是极具纪念价值的珍贵文献。 林伦伦所捐赠的这些书籍,搜罗起来并不容易,都是他和朋友们从国内外的著名图书馆得到的。有的是从美国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的图书馆及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复印的,有的是朋友知道他的专业爱好,特意在各地的图书馆复印后赠送给他的。 据林伦伦介绍,十九世纪的中叶至后期,到粤东传播基督福音的一批又一批传教士们为了掌握与教民直接交流的语言工具,努力学习粤东地区的主要方言,即潮汕方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一边学单词,一边做卡片,一边编词典;自己学会以后还编撰口语教材,以供第二代、第三代来潮汕地区的传教士学习。 这些著作基本上都由西方宗教团体出版发行的,有的经过教会的传教士们几十年的积累修订才编成的。而教材和工具书的编写者的传记,都强调到粤东来传教,首先必须“习悉口音”,即潮汕方言。 这些书的编著者通常都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水平较高。在英美都接触过英文词典。书中用罗马文拼写潮汕音,用英语解释字的含义,以便于当时西方传教士与潮汕信徒之间的沟通。这些字典,开了英汉对照方言字典的先河。 另外,有一些关于潮州方言字典的传统看法,也因为有了这些外国传教士编写的字典而需要进一步讨论。据研究,本地人编撰的粤东闽语方言工具书,最早的是张世珍的《字学津梁:潮声十五音》,1913年由汕头图书报石印社印行。而外国的传教士们编写的这些工具书,不但出版时间早了30年乃至半个世纪,而且相当地规范,对于研究方言词典史,是弥足珍贵的材料。 中央酒楼餐具折射潮菜变化 近百年前,汕头的酒楼使用什么器皿?汕头美食学会副主席黄楚华捐赠的这批20世纪20、30年代的酒楼餐具,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那个时代的饮食文化。黄楚华出生于厨师世家,热衷于潮汕文化的挖掘,尤其收藏了许多与潮汕美食历史、文化有关的藏品。他表示,捐赠的这些酒楼餐具,既精美又沧桑,是潮州菜始于潮州,兴旺于汕头的见证物。 据黄楚华介绍,这批餐具多为清末烧制的青花瓷,其中有中央酒楼、永平酒楼等使用的青花炖盅、喜儿九件碟,高枝莲碗等。从这些餐具的小巧精致来看,潮汕餐饮是从原来大盘、大鱼大肉逐渐向精巧、细致、分餐的方向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潮汕美食的时代发展。 黄楚华说,汕头开埠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商旅往来频繁,官绅筵席不断,加速了餐饮业的发展。当时在潮汕流传着名盛一时的歌谣:“‘中央’好架势,‘永平’好布置,‘明芳’好空气,‘陶芳’好鱼翅”,就是当时人们对这四大酒楼的赞誉。在那时候还有一句话,“天上有雷公,地上有香童。”许香童是潮州人,在汕头永平酒楼当大厨。这句传言传颂潮州菜技艺巧夺天工,闻名于世,是潮州菜在近代史已达到兴旺时期真实写照。潮州菜为什么出名,就是做工精美,口味非常清淡,容易被大家接受、喜爱,在当时,上四大酒楼吃潮州菜是高贵、身份的象征。 老师傅收藏传代潮式饼食模印 今年75岁的罗木亮从艺至今已有50多年,从他父辈开始,就一直从事潮式饼食的工作,也收藏了该行业各种各样的糕饼模具。从报纸上获悉金平区政府向社会筹集汕头开埠后的文物,罗木亮老人坐不住了,他想,以其让藏品放在家中,不如拿到陈列馆,让更多人知道潮式糕点的多种变化。 罗木亮老人一口气捐赠了60多个模具,有制作朥饼的模印、木棍,绿豆糕钢模印,大月糕模印,婚嫁用的红糕模印等。有一个玩具糕模印,包括鱼、虾、蟹等图案。模印虽是木头雕的,但图案惟妙惟俏。还有一副象棋的糕点模印,当时用这个模印出的糕点,也非常受棋迷欢迎。一个红色晋盒用黄金漆渡成,一般用于春节时放各种糖果招待客人,是罗木亮老人于解放前收藏的。 除了模具,罗木亮老人还拿出一张当年的工商执照。这也见证了汕头开埠后,商铺林立,经济繁荣的局面。 清朝五品凉帽亮相陈列馆 在陈列馆一楼,古色古香的文物中,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林先生捐赠的清朝五品凉帽十分抢眼。据林先生介绍,清代官员戴的官帽又称大帽,共有两种:一为冬季所戴,称“暖帽”;一为夏季所戴,名“凉帽”。当时清政府在汕头的最高长官即为五品,这顶凉帽也是从汕头本土收集到的。 林先生捐赠的“宝贝”还包括他从各地淘来的一些百余年前的教材。记者看到,这几本教材已经发黄,但字迹仍清晰可辨。这些教材是当时岭东同文学堂使用的。大约在1899年,丘逢甲将潮州的东文院移至汕头“同庆善堂”,并改名为“岭东同文学堂”,这不仅是广东首所新式学校,在清末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现为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1908年,该学堂改为商业学堂,学堂的师生积极参与组建潮州同盟会分会及汕头市同盟会,与各方志士为辛亥革命做出历史贡献。

西安国际港务区属于灞桥区新筑街办。

主要以纺渭路、北铁路线、灞河、北三环为界,位于东三环与北三环转角处。

港务区简介: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位于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总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园区西连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区,北抵渭河、南衔陇海线和三环路、东接临潼,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扩、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
西安国际港务区由保税物流区、国内物流区、集装箱作业区、国际贸易拓展区、国家应急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湿地景观区、综合配套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区域组成。其开发建设将依托规划建设中的综合保税区和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承接沿海港口功能内移,通过多式联运,成为连结西北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枢纽型国际陆地港口和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深入探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建成城乡协调发展先导区。一座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宜商宜居的东部新城将在这里迅速崛起。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通商口岸开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