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年营收减少12亿,跌出贵州民企前十!销量之神为什么会跌落神坛?

老干妈年营收减少12亿,跌出贵州民企前十!销量之神为什么会跌落神坛?,第1张

老干妈”的收入出现下滑,与网络时代线上营销比重逐渐增大、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日益细分、辣酱产品很难做出产品护城河等原因都有关系。

在贵州省工商联发布的“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曾经被视为辣酱产品代名词的“老干妈”以4201亿元营收位列其中,但并未进入前十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营销渠道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自从“老干妈”创办以来,一直都主攻线下实体市场。它从风味豆豉入手,陆续开发了豆豉辣酱、油制辣椒、香辣菜等超过20种产品。

由于口味纯正、质量过硬,这个品牌很快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尤其对于那些离开熟悉的饮食环境、长住异地,急需开胃食物的学生、工作人群来说,“老干妈”的作用用“救命”来形容都毫不夸张。

曾经有业内人士表示,成立二十余年来,老干妈最具统治力的表现在于它就是价格基准线”。它的辣椒酱产品单价一直都在8~15元之间波动,形成了行业内的一种“潜规则”——定价比它低的品牌通常挣不到什么钱,但定价高于它的品牌又很难得到消费者长期广泛的认可。

但进入“线上带货”时代之后,市场情况很快发生了改变。各种网红辣酱品牌借助IP、网红人物、网红概念的东风,很快占据了大片市场。

不少线上网红品牌还抓住了年轻一代多用外卖、需要小规格调味产品的需求,抢占“一人食”的商品定位。

这些策略都令主攻线下的“老干妈”相当难受,更何况,中粮、呷哺呷哺、海底捞、味千拉面等巨头也纷纷加入了这个战场。

其次,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细致。

有小超市老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店里进货的有若干种辣酱,每次有人来买,他总是会详细询问对方的口味,爱吃辣的推荐这一种,不能吃辣的推荐另一种。

这个事例也鲜明地证明:用户对需求把握更加精细,不同口味的人更可能选择购买不同品牌的产品。

而“老干妈”系列产品以辣酱作为主打,其实很难做出完全凌驾于竞品之上的品质、口碑或市场认知

此前有人认为,“老干妈”陶华碧的儿子接手后、贸然改变原材料来源,导致用户流失。但近两年,陶华碧重新“出山”,也把原材料换了回去,但同样并未能改变收入下滑的局面。

这就证明“口味正宗”、“贵州原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提起老干妈,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是我们生活之中必备的一种调料品,不仅在国内销量较好,而且在国外也广受市民的追捧,而最近老干妈涨价的话题也在网上引起热议,老干妈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进行了上调,涨价的范围大概在6%~10%左右,而更严重的是有很多网红品牌在抢老干妈的生意,在这样的危机之下,如果老干妈选择涨价,那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老干妈之所以涨价,其主要原因就是制造成本的提高,不得不说老干妈的原材料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特别是里面的辣椒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原材料不断的涨价,那么老干妈的成本也不断的提高,自然而然会选择涨价,但是市民对价格非常的敏感,如果你卖贵了,可能许多市民就会选择其他的品牌,所以涨价对于老干妈来说不是一个好的营销方式。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新式辣酱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所以老干妈现在面临很多的竞争者,然而整个纳酱的市场也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有很多网红达人都创造了自己的辣酱调味品,就包括李子柒,面对网红品牌的冲击,老干妈现在的压力非常大,最主要的就是把产品的质量把控好,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特别是年轻人对网红品牌非常的痴迷,所以老干妈要转变自己的思路,提高产品价格,并不能让老干妈更好的走下去,最主要的就是增加市场的营销,其实老干妈在国外还是非常有知名度的,只要对外营销做得好,想必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毕竟老干妈已经在国内市场火了很多年,还是有很多忠实的粉丝,只需要扎扎实实的走下去,才能改变现在的危机。

陶华碧的“老干妈”,30多年的奋斗,一步步走来
1、丈夫去世早,独自一人带两个孩子
只识三个字的她,为了生存去摆地摊,靠卖凉粉站实现了立足。
老干妈陶华碧原名陶春梅,1947年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山村,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她没有上过一天学。从小就给家人做饭,那时,她就喜欢辣椒,用各种作料来调味。
陶华碧由于家里贫穷,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只认得三个字,那就是自己的名字。
20岁那年,她遇见206地质队的一位会计,两人相恋结婚。年轻时的陶春梅,用她自己的话讲也是一朵花,又好强能干;丈夫是个老实人,一生清白,但有才华、人品好。跟丈夫结婚后,陶春梅走出山村,先后来到崇江、贵阳
但是,丈夫多病,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只能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女性,还要拉扯两个儿子长大,一家的生活重担落在陶春梅身上。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最早靠卖米豆腐维持生计,豆腐要自己磨,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去早市摆摊。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
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那时90斤体重的她要扛起100多斤的担子,也是在那个时候,落下肩周炎、关节炎、颈椎病,直至今日,膏药不断。
2、42岁的阿姨,开了一个简陋的餐厅
专卖凉粉和冷面,没想到麻辣酱意外火了。
几年过去了
陶华碧的生意越来越好。她开始第一次扩大“经营规模”。
1989年,已经42岁的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和四处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
一夜之间搭起了一间简陋的餐厅,仅能摆下两张小桌的“实惠饭店”,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生意十分兴隆。也就是就在这个时期,她发明了豆豉辣酱,原本是作为辅料送给来顾客,大家觉得好吃,便主动来买。那时,看到困难的学生来吃饭,她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出于感恩叫她老干妈,这个称呼便被叫开。
买豆豉的人越来越多。她的麻辣酱影响越来越大,达到超出了她的想象。
有一天,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
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陶华碧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而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他们的生意都非常好。原来就因为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
后来,陶华碧开始了第二次经营扩张。白天开饭店
晚上在店里用玻璃瓶包装豆豉辣椒
一直忙到早晨4点
“手都装得扯鸡爪疯”。睡两个小时
6点又起床开门营业。
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感觉到“送不起了”。
3、开始舍弃凉粉、冷面,专门做辣椒酱
在消费者呼吁下、办起了辣椒加工厂。
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
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4、为了装产品的瓶子对厂长软磨硬泡
“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日后却拯救了这家玻璃厂国企。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
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 *** 作。
“老干妈”员工回忆说,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手工 *** 作中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在老板的带头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了菜刀“切苹果”。而陶华碧身先士卒的代价是肩膀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现在全部钙化。
很快陶华碧发现,她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
面对贵阳二玻厂长,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5、产量大了,要开拓新的市场
老干妈亲自推销,在贵阳市场站稳脚跟。
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虽然产量很小,但光靠龙洞堡周边的凉粉店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开拓另外的市场。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她亲自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
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的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一年后,“老干妈”麻辣酱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
6、小公司开始走向正规化、规范化运作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
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最令她头痛的是,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都要走上正轨,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出台,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作为民营企业,她还要经常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准备讲话稿上台发言……所有这些,对于没文化的陶华碧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望着越积越多的文件,陶华碧首先想到的是请能人。可具体该请什么样的能人呢她想来想去,把自己的长子当作了比较的标准。
陶华碧的长子李贵山当时在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她想先把李贵山拖到自己这个民营公司来帮忙,却又不忍砸了他的铁饭碗。没想到,李贵山得知母亲的想法和顾虑后自作主张,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李贵山帮助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整章建制。李贵山读,陶华碧听。听到有不妥的地方,她口述更正,再由李贵山修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满意。
虽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
7、公司逐渐走向大境界
贵州市场站稳脚跟后全国扩张。
1997年6月,“老干妈麻辣酱”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
1997年8月,“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
1998年开始,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这一切也预示着老干妈逐渐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陶华碧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独特的口味和容易传播的品牌名称仅仅是赋予了其品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能把老干妈卖到大江南北甚至到海外的是一股推动力,这就是老干妈的对外销售团队。
在老干妈成功稳定了本土市场后就派遣了销售团队四处考察,打通各地的销售渠道。辣椒酱本身就是低消费的调料快消品,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需求上都很容易推动其销量,并且企业还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当地经销商卖力地推广老干妈。
很快,老干妈香而不辣的辣椒酱在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后持续传播,可以说在推动产品广销的过程中老干妈更多的是依靠口碑营销,只要类似的这种日常低消费品口碑上得到广泛承认就很容易站住市场。
8、1998年过5000万,然后走入快车道
如今年销40亿每天130万罐成了贵州名片
8块钱一瓶的辣酱,每天卖出130万瓶,一年用13万吨辣椒,17万吨大豆,销售额40亿,15年间产值更是增长了80倍。老干妈制造了中国品牌的一个传奇。
而且,老干妈开始走出国门,产品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老干妈被称为“留学生必备”,“家的味道”,也受到很多外国消费者的喜爱。
如今,老干妈公司已经成为继“贵州茅台”、“黄果树”、“贵州神奇”之后,贵州省又一个全国响亮的品牌。
解析老干妈成功背后
今天老干妈已经成为中国辣椒酱第一品牌、占据行业近15%的份额,在这样一个传统、相对落后的调味品行业,规模做到超过40亿,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这个奇迹背后,老干妈是如何成就的
1、独特的产品、好吃的味道
老干妈之所以崛起,正是因为其打造的辣椒酱好吃的味道,引发风靡。
陶华碧,从小就喜欢调一些佐料调味,而卖凉粉之后,自己又发明了麻辣酱来调味自己的凉粉和凉面,让自己卖的更受人欢迎,而在辣椒酱大受欢迎后,她依然持续不断的改进麻辣酱的风味,让它更受欢迎。
而因为这个产品,她的生意红火,并且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以至于周围的商家都在使用,还有很多人从外地赶去购买,都充分证明了它产品的独特竞争力,以至于她砍掉凉粉和凉面业务,全力专门打造辣椒酱!
老干妈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产品力永远是最重要的!
2、大众价格、平民价格
这也是老干妈一开始的定位,从为学生、为司机着想,从平民大众入手,发展到后来也没有改变定位,10元左右的辣椒酱,在今天也可以说是极为物美价廉。
这种大众价格、平民价格,让老干妈辣椒酱有了广大用户群,也拥有了一个广大的市场。
3、渠道化拓展、全国市场扩张
虽然老干妈开始是一个地区餐馆起家、开了小厂,并逐渐在区域站稳了脚跟。
但是,她却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贵阳、贵州,而是努力走出区域、走向全国,从地区市场拓展全国市场,让自己的空间和销量都获得了大提升!
4、实干的团队、低调又实效
“老干妈”的管理团队,大概是中国目前大型企业中最神秘的一支,陶华碧对他们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接受外界采访。坊间对这支团队的评价大致为:忠诚、勤勉、低调。
5、非常能吃苦
吃苦
一直贯穿于陶华碧的创业历程中。
回忆起过去的创业路,老干妈多次感慨“太困难了”、“我吃了好多苦哦”,2012年两会期间,接受凤凰网对话时,一度哽咽落泪。
一方面,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丈夫早逝,一个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收入的女人,拉扯两个儿子长大,一家生活重担落在她身上,孤儿寡母过日子难啊。
另一方面,整个过程中,人间冷暖,被人看不起,被人找麻烦。
开始背着上百斤重的米豆腐,搭公交车都被人撵,“售票员态度非常恶劣,几下就给你推下去。当时1毛5分的车票,我给3毛钱,她还不让我坐。我说不行也得行,今天非要坐。天天吵架。”
后来好歹开个小吃店店后,又被三天两头找麻烦,吃拿卡要,被逼得走投无路,老干妈陶华碧拿起炒瓢跟他们干上一架,“我们孤儿寡母挣点钱多难。我不是随便可以欺负的,我不怕你。我就要打你,打的不得了”
这段老干妈陶华碧的讲述,让人落泪!
用陶华碧的话说“我要不强,我们生活都无来源”,陶碧华不要强,一家子没法生存,这也是当初丈夫去世后,孤儿寡母的生活写照!
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家底的女性,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创业艰难可想而知,她曾经举过八磅锤
背过黄泥巴
背100斤赚3角钱。
后来开始摆早摊,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去早市摆摊。后来又挑着担子去学校周围卖凉粉。那时90斤体重的她要扛起100多斤的担子,也是在那个时候,落下肩周炎、关节炎、颈椎病,直至今日,膏药不断。
再后来,开始做辣椒酱之后,每天睡两个小时(白天开饭店
晚上在店里用玻璃瓶包装豆豉辣椒
一直忙到早晨4点
“手都装得扯鸡爪疯”。睡两个小时
6点又起床开门营业)
可以说,这些苦,也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当记者问老干妈“刚开始创业很艰难,那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支撑不下去的时候”
老干妈陶华碧:我没有想过放弃,因为你既然要去做一件事,这个想法就必须要实现。要是放弃了,人家会指着你的肋巴骨,“陶春梅,你吃不上饭��”,叫人家笑话,你才活不下去。我有这个坚强的力量,就是我不睡觉,我都要把它做下去,我要做好,财旺、火旺、人旺,我就要把它做得红红火火的。一旦放弃了再去做,绝不会成功。
成功的企业就不要去失败,要好生生去做,要做就把它做大,做成精钢、好钢,我就要成功。别人眼里可能认为“你孤儿寡母,能做什么”,但是我就要拼下去。否则,你吃不上饭,人家笑话你。
人都有碰到困难的时候,你一定要努力。别人能拼下去,难道你就拼不下去吗今天就是面对一个土匪,我都要跟你拼下去;你把我杀下去,我就要把你杀下去。要拼就会赢,不拼就会输下去。但是我不能输,输了人家还要来笑话你,我不偷不抢,好生生把我的企业做好。
老干妈陶华碧曾说,“吃苦耐劳累不死人
只要肯吃苦
没得办不成的事。”
这种吃苦精神在陶华碧创业过程中一直延续,即使她已经是董事长后
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海峰说
老太太没有什么个人爱好
生活简朴得让人不敢相信
全部心思都在公司的发展上
就是晚上还在厂里睡。陶华碧说:“听不见瓶瓶罐罐的响动
我睡不好。”
这一点,也让她与很多企业稍微发展,就开始注重享受、精力已经不再业务和企业发展上的中小企业老板拉开了距离,也是她所带领的老干妈能够成为中国辣椒酱大王、行业第一的重要原因。
自厂子创办之日,老干妈吃住都在厂里,儿子在外给她买栋别墅,让她安享晚年,她不住;让她外出旅游放松,她不去,有一次走到半路要回来;就连去北京开会,都盼着早点回厂子,“每天听到瓶子响,她就感觉踏实”。
陶华碧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卖米豆腐时的石磨和铁盆。这些物件
凝聚着她深情的“吃苦”记忆。
6、长久的坚持、长达30年多年打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老干妈奇迹的背后,同样并非一日打造而成!
在老干妈创业的过程中,她也吃了很多苦,但她一直坚持,一直在努力!
从摆地摊、到经营小店、到小作坊、区域品牌,再到全国知名品牌的的发展过程中,她是日积月累、一步步发展起来,从她1989年开始经营凉面、凉粉店算起到现在,已有27年历史,即使是从她1996年全力打造辣椒酱的工厂算起,也有20年时间。而如果从她摆地摊算起,这个奋斗时间更长,超过30多年。
正是这一年又一年、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成为了行业霸主。
7、独特的掌舵者小地区走出的大企业家
企业的发展好坏,与掌舵者有直接关系!
老干妈陶华碧虽然从一个小山村走出,但是不得不佩服她的毅力和远见。
年轻时,因为丈夫去世比较早,她为了生活艰辛的摆地摊。
但是,她的经营思维,却超越了一个普通的地摊经营者的思维,不仅仅满足于摆个小摊,却努力想着提高口味,更吸引顾客。
在42岁时,她依然保持一份很强的创业精神,开始做一个简单的餐厅,并且注重对辣椒酱产品持续研发、改进。
在49岁小厂变大的过程中,老干妈一个女性亲自上阵推销,而后又注重把团队成员派到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全国市场开拓。
从路边摊开始,吃了很多苦,却一步步把生意从地摊做成了区域老大,然后又走向全国,成为了行业老大!
可以说,虽然陶华碧来自小地区,但却是一个能力和视野都很远大的女性。
独特个性的老干妈
不贷款、不上市、不做广告。
从贵州走出的老干妈,也是一个独特个性的商界女性!
不欠别人一分钱,与上市绝缘。
陶华碧不贷款、不上市、也不做广告,这是她的特色。
老干妈公司创办以来,全部依靠现金流运转,不积压货品。而陶华碧不贷款、不融资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司数十亿元的现金流。
从艰辛起家时几十元的零散采购,到如今超过千万元的采购额,老干妈坚持现款现货的原则,就连收购农民的辣椒也不例外。陶华碧曾说,“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因此,老干妈的公司账目也格外简单。
这就使得成为老干妈的省级代理门槛非常高。老干妈的经销商林先生说:“要给总公司一两千万的保证金,证明你有这个实力做代理。”
陶华碧曾经提出“上市圈钱论”,引来议论纷纷。在她看来,“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老干妈多次拒绝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议。
据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年销售额数十亿元的公司,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公司结构设置上就5个部门,外加一董事,一总经理。股东结构也及其简单,只有陶华碧和她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持49%股份,主管市场,小儿子50%,主管生产。而陶华碧本人,仅占1%。
每年打假投入三千万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老干妈的品牌广为人知。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商品好了,假冒的就出来了。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市场上,竟然每年都有50多种假冒的老干妈!
这是陶华碧最为头痛的事,对这件事她终于不再“讲感情”了,开始花大力气打假。她派人四处卧底调查,但假冒的老干妈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特别是湖南老干妈,商标和贵州老干妈几乎一模一样。
陶华碧这次犯犟了,她不依不饶地与湖南老干妈打了3年官司,从北京市二中院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还数次斗法于国家商标局。此案成为2003年中国十大典型维权案例。最终这场官司,在两位黔籍官员――时任贵阳市市长孙国强和当时的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极力斡旋下,贵阳老干妈打败了湖南的老干妈。2003年5月,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同时湖南老干妈之前在国家商标局获得的注册被注销。
陶华碧的秘书刘涛介绍,老干妈公司近年来每年都要安排两三千万用来“打假”的专项资金。此外,老干妈公司对商标保护也加强了措施。目前,该公司全部注册商标达114个,包括“老于妈”、“妈干老”等商标,这都是为了防止一些公司打擦边球,对老干妈品牌有所影响。
中国辣椒酱大王成功卖到国外,还登上奢侈品折扣网站。
老干妈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她还用舌尖征服了世界人民,一瓶280克的老干妈辣酱,中国1号店网站卖人民币79元,美国亚马逊卖39美元(人民币24元)。老干妈在国外被译作“LaoGanMa”还登上了奢侈品折扣网站Gilt,并被誉为全球最顶级的辣酱,在微博上被戏称为“一秒钟变格格”。对此陶华碧回应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
老干妈传奇,值得人们深深思索!
今天,老干妈辣椒酱已经成为了贵州省的一张名片,而老干妈,这个早年一个人辛苦带着两个孩子、从摆地摊开始、吃了很多苦,一点点做大的老太太,也成了中国辣椒酱大王,成为了贵州的富豪之一,走入了中国富豪榜、甚至是全球富豪榜。
这个传奇背后,她的奋斗历程,从路边摊开始,吃了各种苦、受尽了很多白眼、也遭遇了很多欺负和麻烦,却一路扛过来,坚持不懈的不断提升。
长达30多年的奋斗,一步步走来,又刻苦钻研产品、注重品质,推动员工外出学习经验、注重渠道和经销商,这些基本功一步步走来,最终成为了行业老大!
这些传奇背后的心酸、坚持和努力、改进、提升,这些基本功的修炼更值得思索!
老干妈陶华碧,也用切身经验告诉我们:踏实肯干才是成为中国最任性的女神的法宝。
最后,再次向这位奋斗的楷模――名副其实的“老干妈”致敬!
奋斗

近日,《2020贵州企业100强》和《2020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发布,两个榜单均有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老干妈”)的身影,在两个榜单上,老干妈凭借2019年5022亿元的营收分别排名第42和第7。

母子携手建立辣酱帝国

贵州当地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贵州有两瓶,一瓶茅台,一瓶老干妈。

很多人都听过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白手起家的故事,但他们未必知道,在老干妈创业之初,就有两个儿子的身影。

1947年,陶华碧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村庄,因家庭贫困,没有上过一天学,至今仅仅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丈夫因病早早过世后,陶华碧打过零工,摆过地摊,辗转各地,最终来到贵阳市南明区,在这里开启了创业之路。她带着儿子开办了一家“实惠餐厅”,专营凉粉和冷面。

开店过程中,陶华碧发现,搭配凉粉的辣酱远比主营产品受欢迎。于是,1994年11月,她将餐厅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主营辣椒酱。后来,老干妈辣酱风靡全国,甚至畅销海外,曾经小小的食品店逐渐发展成了现如今庞大的辣酱帝国。

随着公司越来越大,订立一套完整严明的规章制度成为必要。在这个过程中,大儿子李贵山帮了不识字的母亲很大的忙。据了解,李贵山帮助母亲处理文件时会读出声,陶华碧则在一旁听。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帮母亲“看”完了文件,李贵山便开始起草规章制度,然后再读给母亲听。

陶华碧退居二线儿子接班

2014年6月,老干妈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彼时67岁的陶华碧将其仅有的象征性的1%股份转让给了小儿子李妙行(曾用名李辉)。

至此,老干妈的股权结构只有二人:大儿子李贵山持股49%,小儿子李妙行持股51%。兄弟二人分别负责销售和生产,陶华碧则只担任公司的董事长与法人,负责签字、盖章和把握大方向。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陶华碧退居二线,儿子开始接班的标志。

天眼查信息显示,除了持股老干妈之外,李妙行和李贵山还分别各自拥有4家和11家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李妙行名下的其他4家公司,如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销售有限公司、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等,全部与老干妈的业务相关。相比之下,李贵山拥有的企业涉猎广泛,包括酒店、房地产和投资管理等。

再联想到兄弟二人在老干妈中的不同持股比例,或许真正有意接班老干妈的是持股较多的小儿子李妙行。

敢闯敢拼 兄弟俩做出新尝试

“不要贷款,不要参股,不融资,不上市,这样子好,我有多少钱就做多少。”陶华碧曾如此强调。但与母亲不同,新一代似乎更能接受新鲜事物。在接班后的几年里,老干妈尝试了一些此前从未做过的新式营销。

2018年,老干妈参与天猫国潮行动,前往纽约 时尚 周,并与其联手推出了一款老干妈潮牌卫衣,该卫衣与99瓶辣酱搭配出售,虽然售价高达1288元,但还是卖断货。同年,老干妈还与 时尚 杂志《男人装》合作推出了“定制礼盒”“定制手提袋”等商品,受到追捧。

2019年,老干妈参加由聚划算发起的99划算节·城市购物PK战,与知名酱料品牌王致和进行互动PK,还推出了一支充满魔性的广告MV——《拧开干妈》,视频中的老干妈一改往日形象,变身青春少女,一边唱着歌一边做着夸张的拧瓶子动作。

年轻化、反差大、互动强……纵观老干妈这几年的营销,可以发现其特点非常鲜明,有网友表示“原来老干妈也这么会玩”。老干妈用新潮 时尚 的玩法成功在年轻人当中破圈,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品牌调性,使形象重新焕发了青春和火辣的活力。

敢于走出舒适圈、尝试新玩法的接班人,也因此受到了广泛赞誉。

接班不易 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但接班并非一帆风顺,接班的兄弟二人也曾遇到不少困难。

2015年,有报道称,为了控制成本,老干妈将原本的贵州辣椒换成了便宜得多的河南辣椒。这一主要原材料的变更,使得老干妈的口感遭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

消费者的不满直接反映在公司财报上。2016年老干妈的营收就已经达到4559亿元,但2017年和2018年却两连降,分别为4447亿元和4389亿元。2019年,年过七旬的陶华碧回归,换回了原来的贵州辣椒,还重新调配了制作配方,才遏制住了公司下跌势头,并使营收突破50亿元大关。

近几年来,饭爷、虎邦、李子柒等新兴的网红辣酱层出不穷,它们以新式的打法不断瓜分着辣酱市场的份额,对老干妈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民女神”再强悍,也有老的一天。出生于1947年的陶华碧,现在已经73岁了,总有彻底隐退的一天。届时,李贵山、李妙行兄弟俩能否独立扛起大旗,尚需拭目以待。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汪海晏

审签 | 郑宗敏

实习生 | 袁梦阳

跨境电商是新兴的一种电商运营形式,主要就是将国内的市场转到了国外,将国内的客户转到了国外的客户,跨境电商具体的好处其实就是受国家的大力支持,毕竟是赚外国人的钱,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国内同行竞争太过于严重,跨境电商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点,最后就是跨境电商利润较大,就拿老干妈为例子,国内不到十块钱一瓶国外却需要一百多人民币,这就使得做跨境电商成为许多人发家致富的一个财路。那么怎么做跨境电商,具体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1、资金一定要充足

做跨境电商首先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学习跨境电商的课程,当然了做跨境电商也会有货物滞销的风险,因为大部分的跨境电商平台都是要保证国外用户的发货时间,时效,国外的快递可不像我们两三天,最多一周就能到,他们如果在这种网站上购买商品,可能半个月都到不了,所以一般货物都是储存在海外仓库,像京东这种营业模式,国外的用户下单之后,直接由仓库发货,所以滞销是很有可能的。

2、跨境电商平台的选择要确定

一般来说我们选择做跨境电商所面对的客户,全部都是欧美,非洲或者是东南亚这种地区都比较穷用到的跨境电商平台也比较少,毕竟连吃饭都是问题还买国外的东西基本上跨境电商平台都是有利也有弊的,但在这里着力给大家推荐几个好用的平台。

首先就是关于亚马逊,亚马逊可以说是目前全球七成的人都在使用的跨境电商平台,由于使用人数比较多,而且同一样商品在亚马逊平台上售卖,获得的利润也是最高的,唯一一个缺点就是这个平台可能对于商品品牌的要求比较高,即使是自己是货源供货方在入驻该平台的时候,也要设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但总体来说,还是选择亚马逊比较香。

eBay作为最经典的跨境电商平台之一,欧美国家使用规模非常的大,这个就是在上面说到的,类似于京东货仓那样的发货模式,也就是说大家的资金如果准备的不足的话,可能会有商品滞销的风险,由于在海外仓放的基本都是大货,而且这个平台专门卖一些汽车配件最多,新手小白想在这个平台赚钱的话,可能有点困难。

速卖通其实是最适合新手小白上手的一款跨境电商平台,不仅注册简单,上架商品简单,购买也比较简单,在这个跨境电商网站,刚出来的前期很多企业都狠狠的赚了一笔,但是阿里后来将这个平台主要做成了站外引流,许多商家因此项规定而濒临破产,选择这个作为跨境电商平台最不缺的就是卖家资源,但是交的钱可能比较多,必须要保证有相应的资金。

3、确定好物流发货方式

做跨境电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设置好关于物流的问题,毕竟和国内的发货模式不是不一样的,跨国运输一般人想到的是走航空,但是雇佣航空公司可是一笔大费用,必须得保证几块钱的商品在亚马逊平台上以百元的卖出去才不会保证亏损,但是目前哪些外国人还会花费大价钱买这些东西呢,看着自己天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最后结算钱全跑物流那里了。

陶华碧老干妈牌油制辣椒是贵州地区汉族传统风味食品之一。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老干妈的经营之道,希望能帮到你。

老干妈的经营之道

1996年,陶华碧创办了贵州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家企业将不足10元的辣椒酱锻造成登上美国奢侈品销售网站的国际品牌,而陶华碧也成为中国最大辣椒酱企业的掌门人。

2013年,老干妈实现年销售收入372亿元,上缴税收51亿元。比业绩更为人热衷讨论的,是其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和现款现货的经营原则。

在老干妈“做事不过夜”的强硬作风之下,公司各项制度从未打破。或许也正是依赖其口碑营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跨界投资的“老土”路径,老干妈才得以步步为营,称霸一方。

“绝缘”资本市场

2013年,老干妈公司日均生产油辣椒200万瓶,实现年销售收入372亿元,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32万余人就业。

在老干妈公司的官网上,也清楚地罗列了从1998年到2006年8年间的所有产值。1998年,老干0产值还只有5014万元,到了1999年,产值就突破亿元,达到126亿元,2006年更是达到128亿元。如果以2013年372亿元的产值计算,老干妈15年间的产值更是增长了74倍。

与公司产值同步增长的,还有老干妈大跨步式的纳税额。老干妈1998年的纳税额还只有329万元,到了2006年纳税额就达到了16亿元,据老干妈公布的最新数据,其2013年上缴税收51亿元。15年里,纳税额增长了155倍。

正是这样一个纳税大户,却在种种做法上与现代企业惯常的经营理念“格格不入”。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这三个标签让老干妈在“资本为王”的市场大环境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陶华碧曾经提出“上市圈钱论”,引来议论纷纷。在她看来,“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而老干妈坚决不上市的态度也让当地政府吃了闭门羹。据了解,老干妈曾多次拒绝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议。

贵阳市政府的-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和她谈融资的事情比引进外资还要难,她心里拿不准的事谁也说不动。”曾负责广东、海南省老干妈总代理的花铁贸易公司副总经理林先生也说,“‘老干妈’这个人,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觉。”

而一些有意对老干妈投资的机构同样铩羽而归。据老干妈内部人士回忆,这些年来受到老干妈接待的投资机构只有两家,这两家机构都是先赴当地,然后直接由政府部门的人引见,但老干妈均回绝了其洽谈的要求。

强底气来自充足的现金流

老干妈不贷款、不融资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司数十亿元的现金流。

从艰辛起家时向玻璃瓶厂几十元的零散采购,到如今超过千万元的日销售额,老干妈坚持现款现货的原则,就连收购农民的辣椒也不例外。陶华碧曾说,“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因此,老干妈公司账目也格外简单。

而这也使得成为老干妈省级代理门槛非常高。“要给总公司一两千万的保证金,证明你有这个实力做代理。”林先生说,“仅广东地区,每年的销售额都能达到3亿-5亿。”即使占全国1/10强的销售额,代理经销商仍然没有争取到账期的“特权”。

而据业内专家向分析,这是由于老干妈不存在同业竞争者。这一点也得到林先生的肯定。他表示,自己经销老干妈十几年,眼看其它品牌的起落,只有老干妈一枝独秀。“即使是现款现货,代理授权也很难拿。”

不同于许多同品类厂家,老干妈不接受代理商的退货,这或许源于老干妈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和自信。

老干妈这股坚定的自信,从其不打广告亦可见一斑。老干妈几乎不在营销推广上有所投入。陶华碧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从来没有打过广告,靠消费者的口碑一个传一个,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产品。”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是陶华碧接受公开采访时多次提及的原则。老干妈至今不曾涉足其它行业。在陶看来,“我做本行,不跨行,就实实在在把它做好做大、做专做精。钱再来得快,也不能贪多。”

每年花费3000万打假

随着老干妈品牌影响越来越大,消费者已经将“老干妈”的品牌与品类认知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就在这个时候,与老干妈陷入商标纠纷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最轰动的例子是湖南华越公司的“刘湘球老干妈”。华越公司申请的“刘湘球老干妈及图”商标几乎在“老干妈”公司向国家商标局申请“陶华碧老干妈及图”商标的同时,双方均得到国家商标局的认可。一时间,多地货架上同时出现两位有着红底黄字瓶贴、身着白色围裙的“老干妈”。

之后,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这场官司以老干妈胜诉告终,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领取到了“陶华碧老干妈及图”商标注册证书。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陶华碧的秘书刘涛介绍,老干妈公司近年来每年都要安排两三千万用来“打假”的专项资金。

此外,老干妈公司对商标保护也加强了措施。目前,该公司全部注册商标达114个,包括“老于妈”、“妈干老”等商标,这都是为了防止一些公司打擦边球,对老干妈品牌有所影响。

经销商林先生说,公司“打假”一直很积极,对于假货的投诉或报告,反应非常快。“有一次我们在市场上发现山寨货,打电话给总公司,对方第一时间让我们给工商和公安打电话要求查封。四个小时之后,李贵山(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就下了飞机到我们这里了。”

如果注意观察,可以发现,陶华碧这几年提交的两会建议都和“打假”有关,而在其为数不多的受访中,她也乐于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你看到假冒的产品,就告诉我,我会付给你感谢费。”陶华碧在公开场合多次说道。

老干妈的经营理念

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

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顾客至上、持续改进。

环境方针

节能降耗、预防污染、绿色企业、清洁生产、遵纪守法、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共同成长。

公司理念

"创民族品牌,立千秋大业","诚信经营,质量第一"

内外有别

"你说老干妈卖到多少个国家我也不晓得卖到了多少个国家,我只能告诉你,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陶华碧豪气地回答。

"网传老干妈在国外的价格是国内的好几倍,请问是真的吗"

"国内确实便宜得多。"老干妈说,但她对价格上到底差多少,却不愿意回应。"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老干妈陶华碧右手一挥,气定神闲。

老干妈的企业生产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见龙洞路138号,成立于一九九六年,企业现拥有一栋四层的多功能办公大楼及四个生产基地,占有地面积为二万多平方米,员工有2000余人,其在管理、技术人员方面总共有246人。

自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在贵州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企业创始人陶华碧女士的带领下,全体老干妈企业的所有员工秉承着一种"诚信为本,务实进取"的企业精神,通过九年的艰苦创业,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老干妈公司已形成日产量120万瓶辣椒制品的生产能力 ,主要生产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水豆豉、风味腐乳等20多个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

1在推出新产品之前,要对市场作充分的调查,了解消费者所需,进行有目标的生产开发。在新产品推出之际,提前多方面作形象宣传,让广大消费者知道了解即将推出的新产品,以至于在新产品进入市场后不会冷场,从而奠定一定的市场基础。
2新产品的推出是顺应市场所需,至于如何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关键还是看质量。不管是哪种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新产品替换旧产品市场也是必然。
3既然是新产品,那么它首先得满足消费者所需要的“新”的特点,只有突出它的个性,才能在市场上游刃有余。食品有什么特色要突显出来
4重新检视自己的内部管理流程。新品牌上市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可能被涉及,从品质管理、生产组织、物流运输到材料采购、人员考核、后勤支援等,都是确保新品牌上市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必不可少的,新品牌上市一旦开始大规模销售,就是对上述环节最大的考验。
5必须制订制定周密、严禁、务实的新品牌上市计划,明确总目标和关键性里程碑,明确总体投入预算和阶段性的市场预期,明确重点区域市场和主要人力使用计划,使新品牌营销控制能够清晰化、结构化,充分预见困难,以便在实施过程中不会有大的调整和偏差。
6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获得最广泛的支持,为新品牌上市营造最好的氛围。无论是企业内部上上下下的各级员工,还是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资源力量,都需要得到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新品牌营销绝不能仅仅是市场部、销售部才参与的事情,它是在企业乃至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参与下实现的,所以也必须将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明确、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才会使价值链的参与各方利益达到相对均衡,才会产生真正的协同,这样才能增强一个企业对于市场不确定性的抵御能力。
7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市场影响力,并且从报纸、电视、广播、DM等各种形式中找出对产品上市最有效的传播媒介来。应该牢记的是,新品牌上市时,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并不能成为我们的支柱,倒反而是我们成功的最大障碍。想简单地重复过去可能会导致最大的失败!
8必须设计最直接、最有效的新品牌营销的突破口——渠道和终端。新品牌上市前,必须找到市场中适合新产品推广、对企业自己有利、而是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甚至是新兴的渠道、终端,并迅速占领,达到快速实现以点到面突破性效果。
9新品牌营销中的“狠”字诀最为关键。“狠”不仅是信心的体现,对新产品必胜的信心,更是讲究集中配置资源、追求投入产出效果最大化的保证。新品牌营销一定绝不单单依靠产品本身获得快速成功,而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宣传、品牌等营销组合策略等“多管齐下”的多元表现,只有通过这股强大的营销“合力”,才能达到无坚不摧的神奇力量。
10战区布局的设计是从“点”到“势”的筹划过程,关系到自己资源的分布,是完成战役决战的最重要条件:
点:以行政区划市、县、镇为单位,确定市场里细分的渠道,作为目标点;
线:将攻击点实施步骤编入时间序列,形成清晰的攻击线路;
面:不是说攻击的范围广就是“面”,要形成的面必须是彼此之间有关联的点,即孙子所说的: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点、线的布置达到形成面的情势,就奠定了攻击战的成功基础。
势:要实现“狠”,还必须集中发力。攻击战必然要有一个最后进行强突进的时候,一般在战役开始的预热期过后,迅猛地从最重要的几个“点”爆发,即实现销量快速地、几何级数的提升。
``````````````````````````````````````````````
快速致胜战法一:歼灭战
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竞争对手。2002年统一企业为图谋农村市场,策划了一个名叫“逐鹿中原”的营销专案,推出了零售价05元/包的低档冲泡面,以图包抄、围剿农村市场的强势老大华龙,获得“得中原者得天下”之区位优势。
当时的华龙刚刚在河南市场有些区域影响力,但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统一的进攻来势汹汹,形成重兵压境之势,一时间搞得华龙非常被动。然而华龙深知自己在成本上的优势,于是决定在低价产品上全线出击,集中产能、集中推广,对统一发起一场歼灭战,完全打掉统一的低价包抄企图。
华龙的歼灭战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突然将产品零售价直压至04元每包,甚至到零售商的价格仅为024元/包,而且还同时采用了更狠的箱内设奖以及刮刮卡等等终端拦截的方式,其出手价格直接冲破同行成本低线,让经销商兴奋不已,纷纷吃货屯积,一下子将渠道的力量吸引了过来;同时,华龙大胆创新,针对这类低价产品不惜影响品牌形象,在河南、山东等地的电视、报纸、户外全面推出“惊人的不跪(贵)”、“南来的,北往的,开车炒股上网的……大家都来可劲造,可劲造,你说香不香…”之类的个性化的“出位”的广告创意,强势宣传“六丁目”、“可劲造”等非赢利策略性产品,形成对统一产品的全面打压!
左右夹击之下,统一终于招架不住,由最初的信誓旦旦转而为偃旗息鼓,以致后来低价产品在该市场销声匿迹,华龙最终取得了这场价格战的实质性胜利。与此同时,很多河南方便面厂家也在这场战争中顾头不顾尾,难以为继,市场日渐萎缩,面临严重亏损甚至倒闭的局面。此时,华龙该出手时就出手,兼并了一些中小企业,借机清理当地方便面市场的门户。通过新品牌营销,通过有效的歼灭战,华龙不但将统一赶出中原市场,还走上了一条快速整合、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快速致胜战法二:运动战
在战争中不断创造机会,找到新的市场突破口。再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不同的局部层面上都存在着不如弱势一方的因素。比如在某一局部市场,某渠道范围内,或者是管理、技术、发展潜力、使用方便性、产品价格、推广手法等方面。只要弱势一方找出竞争对手的弱势之所在,就可以在对手的弱势点上集中自身各种有限的资源,营创出比竞争对手在这一点上强大得多的优势,不断取得局部的胜利,进而谋求全局。
在新品牌营销中,常常有企业选择以特殊渠道为突破口打开市场。以南京中脉、北京夕阳美、珠海天年、上海绿谷等为代表的保健品企业,它们没有选择和强势的保健品品牌在大众终端上进行竞争、比拼广告;而是抓住大品牌对目标消费者重覆盖、缺精细渗透的缺陷,开发和建立起一套精确的目标顾客档案体系,通过召集准顾客聚会、就餐、旅游等形式展开营销(“会议营销”),把消费者的关注度集中在一个封闭环境中的单一品牌、产品身上,深度挖掘和感染消费者,几乎没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做过广告,省却了大量媒体广告费,一年的销售额竟然高达10个亿!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一线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三四级市场就是企业的新产品或中小企业最好的突破口。如志高空调最初在一二线市场开局并不乐观,但是企业敏锐捕捉到三四级市场空调销售的巨大潜力,而那里一线空调品牌还没来得及覆盖,于是利用自身成本优势及农村市场渠道费用低的特点,确立南、北、西三大营销片区,确立广东、江浙、京津三大直辖区,明确营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即深入开拓三、四线市场,精耕细作,支持经销商建设、健全渠道,在三四级市场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稳固势力。然后又向一二线城市进行反扑,终于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今天的志高空调,已是行业的前三甲!
快速致胜战法三:游击战
找准机会,一举突破,由点到面,快速形成连带效应。当企业的实力不足时,无法正面和竞争对手火拼,必须学会寻找恰当的机会点和突破口,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蒙牛刚刚起步,在攻打第一个战略市场——深圳时,就巧妙的采取了游击战的方法切入市场。当时,深圳的乳品市场被洋品牌所把持,高额的市场进场费对于刚刚起步的蒙牛是根本承受不起的。而当时已经是全国第一的伊利刚刚兵败于此,给蒙牛进入深圳的梦想又蒙上一层迷雾。伊利采取的,正是先打媒体广告,随后超市跟进的传统策略,结果彻底失败,因为深圳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认准了洋品牌的口味,伊利为此付出了几百万的广告费而无功而返。
蒙牛知道自己一无资本、二无实力,必须找到洋品牌们的最弱环节,采取全新一套战术:以“小区包围超市”,天天在小区轮流作战。蒙牛的各路人马穿着蒙古服装打着横幅和标语,每天在不同的各个小区门口,挂着横幅,写上“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错,喝了不买是我的错”等大幅标语,将产品全部免费送给居民品尝。小区居民在蒙牛的这种围攻下,几乎完全忘记了洋品牌的广告影响力,养成了喝蒙牛奶的习惯,并且自发地到超市去指名要买蒙牛的奶!
在洋品牌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深圳市场,蒙牛正是找到了竞争对手的“软肋”,在地面上对洋品牌上进行“抢、逼、围”,天天在不同地方轮番搞活动,让对手攻无可攻,守无可守,很快就撕开了市场的缺口。首战成功后,蒙牛开始以相同的主策略快速进入北京和上海市场,并成长为中国液态奶销售冠军。
“方向大于方法,趋势成就优势。”
新品牌营销是典型的系统营销,它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而绝非单点上的绝杀。市场永远在不断变幻,企业永远需要主动应对,创造新的赢利机会、增长机会,而新产品、新品牌就始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争中,速度往往决定一切。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老干妈年营收减少12亿,跌出贵州民企前十!销量之神为什么会跌落神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