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县的历史来历,第1张

高青县隶属山东省淄博市,是一个省辖县。2010年辖8镇2街道,有36万人口。面积831平方公里,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取两县首字而得名。县城驻地田镇。
高青县西北两面隔黄河与惠民县、滨州市滨城区相望,黄河过境长度为456公里,南以小清河为界与桓台县、邹平县相临,东与博兴县接壤。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公里。
高青县获评"中国黑牛城"、"中国白酒名城"。
历史
在原始社会晚期,即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展自己的文明史,属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由于古地理上的原因,东西两部分的建置沿革不尽相同。
夏禹时,将全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高青为青州域地,高城一带属苑墙。
商时,高青属青州。殷武丁王曾将苑墙封给其子为侯地。商末周初,诸侯蒲姑氏占据这一带,称蒲姑国,高青属其辖。蒲姑城在今博兴东南。
西周,高青仍属青州。
战国时,高青属齐。齐国在古漯水两岸先后置千城,两千相距约10公里。
秦时,置狄县,隶临淄郡。高青大部属狄县西部小部分属济北郡。
公元前201年,时高青县东部属披阳侯国、高苑侯国地。后为狄县、披阳县、高苑县地,均属千乘郡(郡治在漯水北岸千乘城,今旧镇地)。高青西部主要为东邹县(今花沟一带),建信县(今内杨一带)地,皆隶千乘郡。最西部为邹平县地,属济南郡。
王莽新政时,狄城更名利居。
东汉初复名,建置同西汉。公元60年(汉永平三年),千乘郡改为千乘国。翌年又改为千郡。公元79年(建初四年),汉章帝刘旦封子刘伉为千乘王(贞王), 千乘郡复称千乘国。公元95年(汉永元七年),千乘国改为乐安园。公元108年,狄县更名临济、千乘县、临济县、高苑县等属乐安郡。时披阳、建信、东邹已废,高青大部属临济、千、高苑县。青城以西为梁邹县地,属济南国。
三国魏时,高青主要为临济、高苑县,属东安郡。乐安郡治高苑,即今邹平苑城。青城以西为邹平县地,属济南国。乐安国与济南国皆隶青州。魏末、咸熙初,封裴秀为济川墟在今高城东南。
西晋时高青东部为临济、高苑县地,属乐安国。西部青城及今龙桑树、黑里寨、孟集等乡镇沿小清河部分属邹平县,隶济南郡。
十六国时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国地,仍为临济、高苑、邹平县地,分隶乐安郡济南郡。
南北朝时,南朝宋将临济县迁于县西部刘家镇。复置千乘郡并移至今广饶县境。原临济城更名长乐,侨置长乐县。今河北省冀县、衡水、枣强等县为古长乐地, 时长乐人南迁至此, 沿用长乐之称,置县。在高青、博兴之间侨置阳信县(阳信人南迁至此置县)。时高青县境为侨长乐县、侨阳信县、临济县地。孝武帝刘骏在古披阳城侨置渤海郡,属侨冀州。侨长乐县属渤海郡,侨阳信县属侨乐郡,郡治在长乐城。高青县地为长乐、临济县属青州。北朝齐废长乐郡。移长乐县治于披阳故城,改属齐郡,隶青州。
隋统一后, 初为长乐、邹平县地,属齐郡,隶青州。公元598年(开皇十八年) ,长乐县更名会城县。会城县治在博兴南古苑庄。公元607年(大业三年)改会城为高苑县,县治移于长乐城,即今高城,仍属齐郡,隶青州部。后为高苑、邹平县地。
唐朝, 为高苑、邹平县地。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废邹州改属淄州,隶河南道。公元707年(景龙元年),析高苑一部分置济阳县,县治在今邹平县旧口,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并入高苑县。唐始置青平镇,为今青城。
五代时,为高苑县、邹平县地,属淄州。
宋朝,为高苑、邹平县地,属淄州,隶京东东路。1005年(景德二年),在高苑置宣化军,领高苑县。1070年(熙宁三年),以县令兼军使。
金废宣化军。高青为高苑、邹平县地,属淄州,隶山东东路。1233年(金天兴二年),始置青平镇为青平县。翌年元灭金,1235年,元因之。元朝中朝,青平县改称青城县。
元时,将高苑县小清河以南属村庄大部分划归新城(今桓台)邹平县。高苑初属淄州。1265年州废,改属益都路总管府,隶山东东西道宣慰司。青城初隶济南路,中统时属陵州,至元年间改隶河间路。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置般阳路,高苑县西、青城县东、小清河北、大清河南包括田镇在内的区域为般阳路的新城、蒲台县地。
1369年(明洪武二年) , 将青城县并入邹平、齐东县,青城更名青池店。1381年(洪武十四年市区),复置青城县,属济南府。高苑县改属青州府。皆隶山东布政使司。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后,高青为三府四县地。东南部为高苑县,属青州府;西南部为邹平县,属济南府;西北部为青城县,东北部属蒲台县,皆属武定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改道。高青为高苑、青城、蒲台、滨县、齐东、邹平县地,隶岱北道。1914年改隶济南道。1925年山东省分设十道,青城、蒲台、滨县划属武定道。 1928年废道制,各县直属省辖。1936-1942年,高苑、青城县属国民党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8年4月, 高苑与青城合并为高青县,初属三专署,后属清河专署,隶渤海行署。
1950年5月, 废渤海行署, 高苑与齐东合并称齐东县,隶惠民专署。
1958年11月,将齐东析入博兴、邹平县地,皆隶淄博专署。
1961年10月,复置高青县,隶惠民专署。
1990年1月1日,高青县划归淄博市,东北部的旧镇镇划归滨州市。
2010年,高青县改为省辖县,属省政府和淄博市双重管理,县城驻地田镇。

东方体育中心站 、灵岩南路站、上南路站 、华夏西路站 、高青路站 、东明路站、高科西路站、临沂新村站、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站、蓝村路站、浦电路站 、世纪大道站、源深体育中心站、民生路站、北洋泾路站、德平路站、云山路站、金桥路站 、

博兴路站 、五莲路站、巨峰路站、东靖路站、五洲大道站、洲海路站、外高桥保税区南站、航津路站、外高桥保税区北站、港城路站。

扩展资料

上海地铁6号线北起浦东新区港城路站,途径港城路、杨高北路、洲海路、张杨北路、张杨路、东方路、下穿黄浦江、东明路、华夏西路,终点止于浦东新区东方体育中心站。呈东北-西南走向,线路联通了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六里现代生活园区、三林居住区。

截至2019年2月,上海地铁6号线全长33521千米;共设28座车站,其中19座地下站、9座高架站;列车采用4节编组C型列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地铁6号线

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高青县主要包括原高苑县和原青城县。据《晋书·天文志》和<山海经>载:大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在这里发展自己的文明史,属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由于古地理上的原因,东部与西部建置沿革不尽相同。
公元前1046年,周成王封姜尚于齐,建立齐国,高青地属齐。约公元前800年,长狄人入侵,在济水北建鄋瞒国,都狄邑,或曰长狄所居(今高城西北1公里处有遗址)。
春秋初,今高城北仍为鄋瞒国地。公元前685~643年,齐桓公将今高城及邹平的苑城一带辟为苑囿,更名高苑,故址在今邹平的苑城店。高城及南部为高苑地,高城北为狄城地。公元前607年,齐王子成父打败长狄,高青复为齐地。战国时期,高青地属齐。
秦时,置狄县(今高城一带)。高青东部隶临淄郡,今青城西部、黑里寨大部属济北郡。
西汉置千乘郡,故城在今高城北25公里(今旧镇地)。又置千乘县(今唐坊镇孙集东南15公里有遗址)。《齐记》:千乘城在齐城西北百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去二十余里,其一城县治,一城太守治,此二城即千乘县及千乘郡治。又置东邹县(今花沟镇一带)。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刘邦封丙倩为高宛侯,后为高宛县。公元前125年(西汉元朔四年),汉武帝封齐孝王子燕为被阳侯。汉高帝封娄敬为建信侯,后为建 信县(今木李镇内杨一带)。时高青属高宛、被阳侯国地。后为狄县、被阳县、高宛县地,均属千乘郡。当时狄城在今高城西北,被阳城(今高城址)在狄城东南,隔泲水(济水)与狄城相望。高青西部主要为东邹县、建信县地,皆隶千乘郡。最西部为邹平县地,属济南郡。王莽新政时,狄城更名利居。
东汉初,复置狄县,改高宛县为高苑县。《水经注》载:高苑有东西二城,西城即丙倩侯国。故址在今邹平县苑城。公元60年(汉永平三年),千乘郡改名千乘国,翌年复为千乘郡。公元79年(建初四年),汉章帝封其子刘伉为千乘国王,千乘郡复称千乘国。公元95年(汉永元七年),千乘国改名乐安国。公元108年,狄县更名临济县,乐安国移治临济,质帝时改为乐安郡,千乘县、临济县、高苑县等属乐安郡。时被阳、建信、东邹已废,高青大部属临济、千乘、高苑县。青城西部为梁邹县地,属济南国。
三国魏时,高青为临济县、千乘县、高苑县地,属乐安郡,乐安郡治高苑即今邹平苑城。青城以西为邹平县地,属济南国。乐安国和济南国皆隶青州。
西晋时省千乘县。高青东部为临济、高苑县地,属乐安国。西部的青城及花沟、黑里寨沿小清河部分属邹平县,隶济南郡。
十六国时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国地,仍为临济、高苑、邹平县地,分隶乐安郡和济南郡。南北朝时,南朝宋省高苑县,将临济县迁于县西部刘家镇(今黑里寨刘镇)。复置千乘郡并移治今广饶县境。原临济城更名长乐,侨置长乐县(今河北省冀县、衡水、枣强等县为古长乐地,时长乐人南迁至此,沿用长乐之称,置县)。在今高青、博兴之间,侨置阳信县。此时高青县境为侨长乐县、侨阳信县和临济县地。临济县属平原郡,侨阳信县属侨乐陵郡,孝武帝刘骏在古被阳城侨置渤海郡,属侨冀州,皆隶属青、冀二州。乐安郡已移置广饶境内千乘城。北朝魏设长乐郡,郡治在长乐城,高青地为长乐、临济县地,长乐县属长乐郡,隶青州;临济县属东平原郡,隶齐州。北朝东魏,高青地属青州。北朝齐废长乐郡,移长乐县治于被阳故城,改属齐郡,隶青州。
隋统一后,高青初为长乐、邹平县地,属齐郡,隶青州。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长乐县更名会城县,县治在今博兴南古苑庄。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改会城县为高苑县,县治移于长乐城,即今高城。仍属齐郡,隶青州。后为高苑、邹平县地。
唐朝,高青为高苑、邹平县地。公元707年(唐景龙元年),析高苑一部置济阳县,县治在今邹平县旧口;公元802年(唐元和十五年),并入高苑县。唐朝,在今青城镇地置青平镇,属邹平县。
五代时,为高苑、邹平县地,属淄州。
宋朝,为高苑、邹平县地,属淄州,隶京东东路。公元1050年(宋景德二年),在高苑置宣化军,领高苑县。公元1070年(宋熙宁三年),以县令兼军使。
金,废宣化军,高青仍为高苑、邹平县地,属淄州,隶属山东东路。据<山东通志>载:公元1233年(金天兴二年),始置青城县,寻废;公元1235年(元太宗七年)复置青城县。民国二十四年<青城县志>载:公元1233年(金天兴二年)始置青城县,属济南路,后废;公元1235年(元太宗七年)析临邑、宁津地复置,隶济南路。
元朝,将高苑县小清河以南所属村庄大部分划为新城(今桓台)、邹平县。高苑初属淄州,公元1265年州废,改属益都路总管府,隶山东东西道宣慰司。青城县初隶济南路,中统时属陵州,至元年间改隶河间路。公元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置般阳路,高苑县西、青城县东、小清河北、大清河南包括田镇在内的区域为般阳路的新城、蒲台县地。
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将青城县并入邹平、齐东县,青城更名为清池店。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复置青城县,属济南府;高苑县改属青州府。两县皆属山东布政使司。
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高青为三府四县地,东南部为高苑县地,属青州府;西南部为邹平县地,属济南府;西北部为青城县地,东北部为蒲台县地,皆属武定府。
中国***领导的民主政权在抗日战争中逐步形成。1940年,高苑、青城县属清河专署。
1943年,高苑、青城县属清河行政主任公署。
1945年8月山东省政府成立,领胶东、鲁中、鲁南、渤海、滨海5个行政公署、21 个专员公署,高苑、青城县属清河专员公署,隶渤海行政公署。
1948年4月,高苑与青城合并为高青县,初属三专署,后属清河专署,隶渤海行署。
1950年3月, 高青与齐东合并称齐东县,隶惠民专署。
1958年11月,将齐东析入博兴、邹平县地,皆隶淄博专署。
1961年10月,复置高青县,隶惠民专署。
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惠民地区行政公署,隶属之。
1991年,隶属淄博市。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高清县的历史来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