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的苏州安徽定义

康熙年间的苏州安徽定义,第1张

康熙六年(1667年),把江南省分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今安徽境内砀山、萧县仍属江苏省,其余60个县仍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砀山、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长江以北属淮泗道、安庆道,江南属芜湖道。

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

江苏东南部、长三角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四贼分别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东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
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
高俅(gāo qiú)(?—1126年),北宋末年权臣,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宋徽宗时期的官员,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善蹴鞠(踢球)。哲宗(赵煦)时,改从枢密都丞旨,高俅因奉命送礼物至端王赵佶处,被留用。赵佶即位为徽宗,更为所宠,擢为殿前都指挥使。加至太尉,与蔡京等“六贼”专权用事,为时人所恨。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随徽宗南逃,金军退,返京后,即病死。因是《水浒传》的主要反派人物而广为人知,也是北宋新党领袖之一。
杨戬(?—1124年),宋徽宗赵佶时期的宦官。
宋徽宗即位后,非常宠信杨戬,任命他为彰化军节度使,最后官至太傅。杨戬在京东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区的州县,逼迫百姓租佃废弃的堤堰,还有荒山退滩、河水淤积之处,增收租赋,水旱之灾害也不进行蠲免,当地百姓深受其害。死后,宋徽宗追赠其为太师、吴国公。靖康初年,宋钦宗下诏追夺对杨戬所赠的官。

生平简介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佑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造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鸿图,在政治上一试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陆离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风流的年轻才子柳永,就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而且还把他的风流生活写进词里:“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便携手,眷恋香衾绣被。”(《长寿乐》)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此行考中进士的目标,只是他“自负风流才调”,自信“艺足才高”,“多才多艺善词赋”(《击梧桐》),没把考试当回事,以为考中进士、做个状元是唾手可得的事。他曾经向可以的心上人夸口说,即使是皇帝临轩亲试,也“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不料事与愿违,放榜时名落孙山。他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皇帝老儿不让我进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词坛上叱咤风云,难道不是一样的辉煌?正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柳永创作的新声曲子词,有很多是跟教坊乐工、歌妓合作的结果。
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就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柳永凭借通俗文艺的创作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表明宋代文学的商品化开始萌芽,为后来“职业”地从事通俗文艺创作的书会才人开了先河。
[编辑本段]柳永的家世
柳永的祖父为柳崇(?-980),有子六人——先夫人丁氏生宜、宣,继夫人虞氏生寘、宏,举进士,又生寀、察,并以词学自立。宜、宣、寘、宏、寀、察都有官职:
柳宜(939-?):仕南唐,官监察御史(郑文宝《江表志》卷下,载柳宣官监察御史),入宋自太平兴国元年(976)至淳化元年(990)先后为濮州雷泽、沂州费县、济州任城令。淳化元年(990)起通判全州,后为赞善大夫,至工部侍郎。登宋太宗雍熙二年(985)梁灏榜进士,
柳宣:仕南唐,官大理评事。入宋以校书郎为济州团练推官,后为大理司直、天太军节度判官。
柳寘:字朝隐,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蔡齐榜进士。
柳宏:字巨卿,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孙仅榜进士,知江州德化县。天圣年中,累迁都官员外郎,终光禄寺卿。
柳寀:官礼部侍郎。
柳察:年十七,举应贤良,待诏金马门。仕至水部员外郎。
柳永的父亲柳宜是柳崇的长子。柳永弟兄三人,柳永最幼。他和哥哥柳三复、柳三接都知名,当时号称“柳氏三绝”。
柳三复: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王整榜进士。
柳三接:字晋卿,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张唐卿榜进士,与柳永同榜登第。官至都官员外郎。
柳永有子名涚,字温之,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贾黯榜进士,曾官著作郎及陕西司理参军。又柳永有侄名淇,字润之,柳三接之子,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郑獬榜进士,官至太常博士。相传柳淇工书,李泰伯的袁州学记就是他手写的。
[编辑本段]趣闻轶事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编辑本段]写作风格
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柳永家乡
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在今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风景区内武夷宫古街中段建有柳永纪念馆,还有一尊2米一般高的青铜柳永像。
[编辑本段]柳永后事
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六附记,直到王安礼知润州时,才将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资料历来文学史家均语焉不详。宋代以后各家记载,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阳说。宋祝穆持此说,祝在《方舆胜览》中记载: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资葬于南门外。每春日上冢,谓之“吊柳七 ”,也叫“上风流冢”。渐渐形成一种风俗,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二、葬湖北枣阳花山说。宋曾达臣(敏行)、元陈元靓持此说。曾在《独醒杂志》中记载:“耆卿墓在枣阳县花山,每岁清明词人集其下,为吊柳”。陈在《岁时广记》中亦载: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鸠钱葬于县花山,其后遇清明日,游人多狎饮坟墓之侧,谓之吊柳七”。《枣阳县志》记载:“宋词人柳耆卿(即柳永)墓在兴隆镇花山”。据说柳永晚年游历到枣阳,与教坊乐工和歌妓为伴,靠作曲填词度日,后来死在枣阳兴隆一带,还是歌妓们凑钱将他安葬在兴隆镇西北3公里外的花山上。
三、卒京口、葬北固山或银山说。宋叶梦得(少蕴)持此说。叶在《避暑录话》中记载:柳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王和甫究竟葬柳永于何处?叶梦得未提及。据传北固山下有已湮没的柳永墓。但明代正德《丹徒县志》有“屯田郎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 ”,万历《镇江府志》不但有同样记载,而且记载了在土山下发现的柳永墓志铭残碑的部分内容。元代镇江籍学者俞希鲁所撰《至顺镇江志》卷七说:“土山,在县西江口,俗呼竖土山(唐刘禹锡诗:‘土山京口峻’)。旧与蒜山相属,今改名银山。”而北固山,东晋以来就很出名,人们并没有称它为“土山”的。可见,柳永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银山”(今天镇江五十三坡下仍有叫银山门的地方),就是云台山北面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北固山。清代镇江籍词人赵彦俞有一首凭吊柳永墓的《琵琶引》词,上段开头就说:“芳草西津,那堪问,故里清明时节。”中间又有“春去也,荒坟一掬”等语;下段更有“惟有土山深处,记王郎碑碣”(指柳永墓残碑)等语。从中可以看出,柳永墓所在的“土山”,是紧靠“西津”(即西津渡)。这首词,既是柳永墓“在土山下”的旁证,更是“土山”就是“银山” 的明证。清代考据家叶名沣在《桥西杂志》中也支持葬镇江说。柳永的故乡是福建崇安也支持葬镇江说。柳永纪念馆一块与柳永铜像齐肩的长方形石头,上面刻写着:“柳永墓冢抔土还乡记”几个大字,下面还有几行碑文写着:“ 公元二00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纪念馆新馆落成之际,柳永仙冢抔土自镇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载游子今朝还乡,一代词宗魂归故里”。
四、葬仪征说。清王士祯(渔洋)持此说。王士祯在《分甘余话》中却提到了:“相传柳耆卿卒于京口,王和甫葬之,今仪征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则是葬于真州,非润州也”。仪征古名真州,柳墓在仪征仙人掌。王士祯在《真州绝句》中还又一次提到:“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诗文相互印证,当不致有误。但有一点存疑,仪征四郊无仙人掌这个地方,不知王士祯以柳墓在仙人掌何据?而明《隆庆仪真县志·免谈考》载:“柳耆卿墓在县西七里近胥浦”。清《嘉庆扬州府志·冢墓》亦载:“屯田员外郎柳耆卿墓在仪征县西七里近胥浦”。据此,柳永墓在仪征胥浦较为可信。
由于官方正史《宋史》中没有柳永的传记,当时文人学士的诗文集里也没有关于柳永的记载,所以连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没有定论。而现在所有关于他卒葬地的说法都来自宋人和清人的笔记,且是零星记载,传闻各异,要下一个定论,就更难了。这也是词人的悲哀!但换一种想法:这也是词人的一种荣幸,让更多地方的人记住他、关心他!幸与不幸竟在一念之间!

1、先秦至秦汉

夏、商、周三代,江苏北部属东夷、淮夷,江苏南部属勾吴。夏朝隶属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商朝后期至西周,出现了徐、吴两个诸侯国。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江苏省先后分属楚、荆、吴、广陵、泗水等国,会稽、丹阳、东海、临淮、琅邪、沛等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2、两晋时期

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江苏省大体上以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

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年~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

3、隋唐时期

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方州(今六合区)、楚州(今淮安区)、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唐分中国为十道,江苏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淮北的徐州先后属梁、唐、晋、汉、周,江南的苏州属吴越钱氏,其他各州先后属杨吴和南唐。

4、宋元时期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江南和淮南。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苏南北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靖康之乱后,靖康元年至绍兴十一年(1126年~1141年),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1141年),绍兴和议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扩展资料: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今上海)、安徽二省,江苏省(巡抚衙门驻苏州)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徐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今上海)、扬州府、淮安府,两江总督署驻江宁,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

这是江苏建省之始,“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简称“苏”。到清末时,江苏省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

期间,太平天国曾在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年~1864年)间建都南京,称天京,并曾在境内短暂地设置过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4府和通州、海州2直隶州范围置江淮省后旋即撤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江苏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按山河形势在全国设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唐开元21年,增为15道,置存抚、巡察、按院等使,后以采访处置使为常制,职掌与汉刺史同。
宋代改道为路,初为21路。至道二年定为15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真宗时增至18路,神宗时增至23路。崇宁(1102-1106)年间以后又地增至24路。其在关陇地区设有六路,即鹿延路、环庆路、熙河路、永兴路、泾原路、秦凤路,这是北王朝在西北设置的六个大行政区,既管军事,又管民政,实质是地方最高一级的军事行政单位。淮南路均为其中之一。治所仍在扬州。统扬、楚(即今淮安。唐宋大部分时期,今淮安称楚州)、濠、寿、光、黄、蕲、舒、庐和滁、海、泗、亳、宿、泰、通17州。
北宋一朝前后共设置了二十六个经略安抚使司(有的路称马步军都总管)
京东东路(兼知青州,今山东青州市),
京东西路(兼知郓州,今山东东平县),
京西北路(兼知许州,今河南许昌市),
京西南路(兼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
大名府路(兼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市),
高阳关路(兼知瀛州,今河北河间市),
定州路(兼知定州,今河北定州市),
成德军路(兼知镇州,今河北正定县),
河东路(兼知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
永兴军路(兼知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
延路(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
泾原路(兼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市),
环庆路(兼知庆州,今甘肃庆阳市),
秦凤路(兼知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熙河路(兼知熙州,今甘肃临洮市),
两浙路(兼知杭州,今浙江杭州市),
江南东路(兼知升州,今江苏南京市),
江南西路(兼知洪州,今江西南昌市),
淮南东路(兼知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淮南西路(兼知庐州,今安徽合肥市),
福建路(兼知福州,今福建福州市),
荆湖北路(兼知荆南府,今湖北江陵市),
荆湖南路(兼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成都府路(兼知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
广南东路(兼知广州,今广东广州市),
广南西路(兼知桂州,今广西桂林市)。
即依据23路的行政区划制:
京东路是今山东益都
京西路是在今襄阳
河北路是在今邯郸
河东路是在今金陵
江西路是在今南昌
淮南路是在今扬州
湖北路是在今江陵
湖南路是在今潭州
江南路是在今南京市
荆湖南是在今湖南长沙
荆湖北是在今湖北省大部及湖南省西北地区
两浙路是在今杭州
福建路是在今福州
西川路是在今四川成都
峡西路是在今陕西南郑县
广南东路是在今广州
广南西路是在今桂州
鹿延路是在今陕西延安一带
环庆路是在今甘肃省庆阳
熙河路是在今甘肃临洮市
永兴路是在今陕西西安市
泾原路是在今甘肃平凉市
秦凤路是在今甘肃省天水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宋江,字公明 绰号:及时雨 呼保义 黑三郎
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是农民起义军的领头人
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及时雨。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脸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 并北上抗辽取得辉煌战绩, 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不失一将都取得了胜利 在惟独讨伐方腊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最终生擒方腊 但宋江本人却被所赐御酒毒死。
性格
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 *** 棒”、“ 挥金似土”、“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还有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可以看出宋江有谋略,又志向,不满足于现状。
古代笔记中的宋江
宋江:北宋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曾率为数不多的起义军“转略十郡”、“横行齐魏”、而“官军数万无敢与抗”,震撼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据此写成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水浒传》,流传甚广。在《水浒传》中,宋江被写成行侠仗义的“及时雨”和替天行道的“呼保义”,在民间很有影响。
宋代自赵匡胤开国以来,一直举行对外屈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封建压迫非常厉害。特别是北宋末年,由于推行上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所以,虽然当时工商业比较发达,人民生活出路较广,社会矛盾仍然相当尖锐,农民起义次数很多。仁宗时代在西夏用兵之后,几十人到数百人的小规模农民起义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宋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势下举起义旗的。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他聚集36个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专打社会上的不平,杀富济贫,反抗北宋王朝的残酷统治,引起统治者的恐慌。起义发生不久,宋徽宗赵佶便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但由于宋朝军队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又由于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都是强悍猛勇之士,个个英雄,所以,这次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宋江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入据800里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千里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在数万官军的围追堵截中,攻城陷地,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先后攻打、占领10多个州县。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似一把钢刀,令统治者闻风色变,“官军莫敢撄其锋”,成为一支很有影响的农民起义队伍。
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宋江率部攻打京西、河北等地州县。宣和三年初,转向南攻打沂州(今临沂),战斗打得十分艰苦,结果终因寡不敌众,被知州蒋园率兵击败。二月,起义军继续南下,攻打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南),接着,占据楚州(今江苏淮安),进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境内。在这些激烈的战斗中,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指挥若定,谋略过人,战术灵活多变;同时,正如后来元代陈泰在《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中所说的那样:“宋之为人,勇悍狂侠”。宋江作战也很勇敢,身先士卒,带头冲杀,打出了威风,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认其有勇有谋。就在同一月里,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方腊,也率义军连破处州、秀州(均属浙江),其攻势凌厉,使北宋王朝十分惊恐。为了瓦解、镇压这两股农民起义军,亳州知州侯蒙向宋徽宗上书,道:“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没有敢抵抗的,说明他必有超过常人的才能。不如赦过招降,让他率兵讨方腊以赎过,或许还能平定东南之乱。”宋徽宗对这个主意十分赞赏,立即下诏给刚刚以徽猷阁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令其设法招降宋江。
张叔夜到达海州后,起义军正准备攻城。宋江和起义军副将吴加亮等人,仔细分析了海州滨海的特点和城防情况,决定从海上突破,于是直取海滨,俘获了大型船只10余艘。然而这一切,都被张叔夜所派的侦探窥视到了。张叔夜连忙招募敢死队1千余人,在近城设伏;然后,再派出小股士卒赶往海滨诱战,同时将精兵埋伏在海边。双方开战后,伏兵蜂拥而上,举火烧毁了宋江的船只。宋江虽然率部勇猛拼杀,给敌人以重创,但见船只着火、退路已断,也不免有些慌乱。这时,张叔夜又乘势发动全面进攻,俘虏了吴加亮。宋江在重兵包围之下,痛感大势已去,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
宋江投降后,其结局说法不一。有的说,他曾率部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取胜后,接受了宋朝廷武功大夫的诰敕,与36个最初发动起义的人分任诸路巡检使,不久,被宋朝廷用计杀害。更有的说,宋江根本就没参与镇压方腊起义,相反,在方腊起义被童贯镇压后,他又一次起兵反宋。宣和四年(1122年),起义最终被折可存率兵镇压,宋江也遇害身死。还有的说,他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招安,等等。但有两点是肯定的,宋江从发动起义到最后失败,只有一年多一点时间;起义失败不久,他便死去了。
宋江死后,影响逐渐扩大。随着宋人话本、特别是《水浒传》的广泛流传,宋江和梁山英雄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喜爱,一些文学作品里的描述,被作为史实来传颂着,至今,梁山周围还有不少这样流传下来的古迹,如,主峰上有“宋江寨”、“英雄井”、“黑风口”等,山下有“宋江马道”、“晒粮场”,郓城东南有“黄泥岗”,等等。表现了人们对起义英雄的深切怀念。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历史上的宋江
与《水浒传》中的一些杜撰出来的人物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很多史书、文人笔记里头都记录了关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记载。《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一名为候蒙的官员,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历史上也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 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江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编辑本段]二、《水浒传》与宋江有关的章回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大闹浔阳江
●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二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 ***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七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 *** 将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头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渡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第九十三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第一百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五回
宋公明避暑冶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第一百七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第一百九回
王庆渡口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第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一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丧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一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一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另有金胜叹批评本,仅七十一回,仅前部相符
宋江词作一首
《念奴桥》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后来被逼上梁山
[编辑本段]艺术家-宋 江
宋江,1962年出生,安徽省池州市人,毕业于安徽省教育学院艺术系,后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池州市文联副主席,池州市青年美协主席,九华山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山水人物画创作,其作品造型朴拙,清迈传神,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入编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意笔小品精选》,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安徽美术五十年作品集》,香港华厦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神韵》等大型画册,多次参加各类展览,其作品先后被美国、日本、韩国、印尼、荷兰等国友人及机构收藏。

首先,我认为宋朝太监杨戬和神话故事中的二郎神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古代文人,实际上非常厌恶太监,所以一个变态残暴的太监是不可能会成为人人敬仰的二郎神。

但又有哪些故事呢?让我来说一说吧。在历史上真实存在杨戬,他是他是宋徽宗时期的太监,北宋六贼之外的又一位巨贼,杨戬在幼年时就被阉割了,一开始主管御花园,因为非常善于揣度皇帝的心思,所以慢慢就得到了宠信,曾被命为彰化军节度使。杨戬为人非常苛刻,在京东西路,淮西北路等地区的州县内,强迫百姓去租种废弃的农田,荒山,河水淤积之地,将当地的人搞得苦不堪言,百姓怨声载道。还有人说杨戬依靠权势,强娶漂亮的民女为妻,还蓄养大量的家妓,为人非常残暴变态。

最初的二郎神并没有名字,一直到明朝《二郎宝卷》才开始描述二郎神的出生经历,二郎神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云华仙女,因思凡下界和杨天佑成婚,最终云华仙女被玉帝压在桃山受罚,二郎神劈山救母。但这里面并没有说杨二郎就是杨戬,即是后来的《西游记》中的杨二郎也没有名字。

但在《封神演义》中杨二郎的名字是杨戬,从此以后,杨戬便成为了二郎神。在明朝的《醒世恒言》中针对杨戬变成了二郎神有了解释。传说宋徽宗的韩夫人,天生丽质,倾城倾国。有一次患了重病,去二郎神庙去祈福。当时陪同韩夫人的还有宋徽宗宠幸的太监杨戬。众人到了二郎神庙时,庙官孙神对韩夫人的美貌起了歹心。晚上韩夫人居住在杨戬的府邸,孙神通便假冒二郎神显灵,欲引诱韩夫人苟合。结果被杨戬识破,救下了韩夫人。经过了传说演绎之后,很多人说真二郎神显灵,解救了韩夫人,而真二郎神也就成了杨戬。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康熙年间的苏州安徽定义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