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急于与极兔撇清关系,极兔做了什么让拼多多这么做?

拼多多急于与极兔撇清关系,极兔做了什么让拼多多这么做?,第1张

拼多多急于与极兔撇清关系,原因是快递行业的价格战引起的。其实快递行业价格战已经持续很久了,这次之所以引起网友的关注,是因为义务邮政管理局向极兔速递、百世快递下达了警示函,要求这两家快递公司不得用远低于成本价格来吸引顾客,并且要求这两家快递公司分拨中心进行停业整顿。因为极速速递之前在宣传中一直有意无意和拼多多进行捆绑,所以事发后,拼多多也紧急发布声明,澄清其与极兔速递之间被没有关系,且也没有任何合作关系。极兔速递之前称自己和拼多多平台有合作关系被打脸,很多吃瓜群众都觉得极兔速递这是在明目张胆地打价格战,可以说极兔速递一时间处在风口浪尖上,另外快递行业的乱象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认为快递行业不仅没便宜多少,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差!

极兔速递价格战

据记者从拼多多商家获悉:“极兔给了大单小件客户不少运费补贴,一年发件量上万的,每件能给不到1元的价格,发的多的时候,可以压低到8-9角,有补贴肯定首选极兔。”“整个行业中每家的市场份额都被极兔瓜分了一部分。”极兔速递部分网点在开发客户过程中,向商家散发“拼多多订单使用极兔速递发货可以免除虚假发货相关处罚、被处罚机率低”“有拼多多投资、双方有特殊合作关系”等不实消息。

拼多多回应

极兔速递因“低价倾销”被罚,而之前与极兔速递关系看似亲密的拼多多急忙撇清两家之间的关系。拼多多称自己曾经与极兔速递确实有合作,但是双方之间的合作在2021年2月22日就已经结束了,之后平台的发货规则都是按照统一标准执行,并没有强制商家选择哪家快递进行发货。另外针对极兔速递声称与拼多多有特殊合作关系这件事,公司决定要提高和极兔速递之间的业务合作保证金,对极兔速递进行处罚。不少网友觉得之前就觉得拼多多上的快递确实相对便宜,原来是极兔速递在打“价格战”。

评价

顺丰快递被爆出巨亏之后,快递行业价格战开始被有关部门处罚,因为“价格战”不是良性竞争,长久以往势必会对快递行业造成危机,但是快递行业价格战已经很早就存在了,还需要监管部门继续加强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种类不同的APP层出不穷,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推送不良信息,广告不断,恶意扣费、耗损流量、窃取隐私等问题,国家也多次公布存在问题的APP黑名单,多次约谈并依法管理,但为什么APP乱象依旧丛生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三个方面:

国家法律法规缺乏细化,对APP开发企业的违规 *** 作惩罚力度不强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并没对具体的个人信息保护范围进行明确,所以让一些不法app开发商钻了法律的空子。另外,虽然相关部门对于问题app及相关开发商进行了约谈和惩罚,并做了下架该应用程序的举措,但这些惩罚力度并不足以让他们谨记教训,他们下次仍然会为了利益选择铤而走险。所以,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细化法规,和信息维护的范围,并加强惩罚力度,杜绝问题APP反复出现。

应用程序开发者只顾短期利益,没有远见,缺乏社会责任感

大多数APP开发商,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所以用各种手段窃取用户信息、恶意扣费、发布不良广告并赚取盈利。他们缺乏应有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要知道一个优秀的APP,是不需要用这种小伎俩获取钱财和维持运营的,一个优秀的APP及负责任的开发商,能够不断了改进技术,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户自然就会选择付费,长期使用该软件,并自主的向周围的朋友宣传,推广。

大多数用户自我保护意识差、维权成本高,举证较困难

其实大多数用户在面对所谓的隐私协议和获取权限的时候,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太长的协议他们看不懂也不愿意细看,而且如果不允许获得权限的话,他们根本不能使用该软件,这种两难的境地让他们只好“泄露隐私”。再加上,大多数用户都不懂得怎么维权,提出建议和反馈,开发商并不能及时处理,向上级监管部门举报,他们也不知道举报渠道和途径,好不容易找到也不知道举报流程是什么或者举证陷入困难,所以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就是APP乱象不断的原因。其实减少APP乱象,保护用户使用的安全便捷舒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遵守,共同坚守。要通过相关部门的赋予公民个人相应的监督权利,严格整顿、常规化监督;APP开发者的坚守良心、重视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用户重视个人信息,提高协议警惕性和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掌握和学会监督和举报问题应用程序的途径和流程。我们的网络空间会越来越风清气正,网络生活会越来越安全,便捷和高效。

在外卖之后,社区生鲜团购成为了各大巨头争夺的重点领域之一。阿里,拼多多,美团等众多巨头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但是网上有传言称各大巨头将推出社区生鲜团购业务,小编认为这个说法是虚假的。

产生这个传言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权威媒体《中央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央日报》评论员在文章中根据社区团购的乱象阐述了一些观点,认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应该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到高科技领域中,而不要把目光放在农民的几颗白菜上。在本篇文章发表之后,网上就流传出了各大巨头将推出社区团购的观点。

社区团购这个业务其实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第一点就是他可以接受我们的时间成本。在社区团购出现之前,我们买菜和水果等等要去超市中购买。每到下班或者周末的时间,超市里边人都特别多,每次结账都要等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花费了我们很多时间。而社区团购出现之后,我们只需要在平台网站上动动手指就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只需等到第二天去自提点拿去货物就可以了。既省时又省力。

第二点就是利用社区团购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首先,社区团购面对的客户群是十分庞大的思维,他们在和供应商谈进价的时候占有很大的优势。往往比普通超市所销售的商品价格更低。并且各大互联网巨头还经常在社区团购上推出各种秒杀活动。花一分钱买菜或者一块钱买菜都是经常会遇到的。

第三点就是社区团购平台作为一个新发展的产业,也需要很多的送货员和分拣员给社会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

所以小编认为社区团购还是很不错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曾经我也从不到拼多多上买东西,因为工作关系,也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性质,发展很多千万身家的客户其实也到拼多多买东西,尝试过后发现其实东西是一样的。为什么价格相差很大呢?
1,产品的利润空间,众所周知,很多产品暴利,而有些客户为了完成销量,不得已,薄利多销。而京东,淘宝上,厂家对低价销售行为很好控制,哪怕是正品,厂家只要盖公章投诉是假货就会封店。而拼多多才不管,才不会帮厂家空间和封店,厂家一定程度上拿那些低价销售的商家没办法。为什么有人会低价在拼多多上卖,没办法呀,生意难做,厂里给的销售任务重,能赚点是一点,总比货压在自己手里强。
2,平台对于产品推送,流量的支持不一样,如果需要不停的刷单才能推送让消费者看到,那么大大提升了成本,另外平台的佣金之类,就如衣服,为什么京东远远高于其他平台?理念不一样,京东只想抓住那些舍得多出钱的客户就有大把市场份额,而那些想要物美价廉的消费群体,放弃了,没办法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策略上抓好目标群体就可以了
3,其实准入门槛低的平台,乱象不可避免,但如今法制社会,卖假冒伪劣产品的,还不至于那么猖獗,敢明目张胆网上销售,充其量是拼多多多了一些不知名品牌,小工厂,小作坊产品,但只要有鉴别能力,基本不会吃亏,拼多多有个优点很多人不知道,只要产品不满意,哪怕吃了,用了,也可以要求全额退款,这点很强势,只要不是该消费者经常找茬,商家不退也得退,也是拼多多保护消费者权益。
本人月收入1-15万,看到很多客户都在上面买之后,多数东西都是拼多多购买,当然,直接搜某品牌,因为小作坊不会傻到去冒充品牌网上销售,因为品牌方会先他麻烦的,假冒品牌得不偿失,当然,那些国际大牌除外,很多高仿之类,取证维权难一点。普通国内品牌,网上99%是正品,但如果买超过1千的衣服,我会选择实体店,试了合适再买,便宜的衣服无所谓,正品就行。曾经经历一件事,拼多多买了几件杰克琼斯衣服,裤子,几天后店家联系我,让我拼多多退款,然后微信转7成给他就可以了,没说具体原因,但是工作性质,我知道,他的店被厂家起诉倾权了,但货已经收到,也是正品。我就网上申请退款不退货,很快,付的款就全部回我账户,我就加了老板微信,转了7成钱。虽然理解店家的不易,但谁都不易,我占了人家一次便宜,但不是我要求的,而是店家打电话过来说转他多少多少钱就可以。反正拼多多购物多年,从未买到过假货,别说我不认货,本人每年个人产品消费不低于8万,不管网上还是实体店,对产品品质要求应该不是能用就行,有一定的产品鉴别能力。不可否认,价格竞争会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也是每个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商业的价格战中消费者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也算是一种恶劣竞争下的红利,毕竟我们都不是有钱人。就如某些知名主播,卖大牌口红的,化妆品大牌控价好而已,主播就算抽取35%佣金,主播赠送了很多赠品,品牌方依然赚的盘满钵满,毕竟有些东西的成本也就一折,两折,甚至更低。当然,大多数的成本是在2折到3折,就如500块以内的衣服,成本大概在17折左右,加上营销成本,反正商家打个三折四折基本不会赔钱。

面对低于市价近1000元卖53度飞天的拼多多,茅台的态度仍显暧昧,除一份回应之外并未有其他实际行动,与茅台近年来铁腕治理经销商的形象存在差距。茅台与百亿补贴,这是一场心理攻防战。

在中国,茅台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过去几年,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下,茅台退出了公务招待用酒的范畴,但由官商、名利、体面所延续而来的气质,辅之以茅台特有的红色文化和稀缺性,让一瓶酒所承载的地位与身份的符号象征意义逾过了其本身。

茅台等于成功,茅台等于尊贵,茅台等于面子,仍然在相当多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基础。同时,茅台正面临像拼多多一般电商平台的挑战,而它们给消费者的心理印象恰恰在于低价。

9月,拼多多在百亿补贴中高调上架500ml装的53度飞天茅台——这是“茅台酒”狭义所指的核心产品,补贴后单价在2369元至2559元区间。实际上,适逢双节同庆消费,茅台酒的需求正在大增,飞天茅台8月后的售价频频走高。

低于市价近1000元卖茅台的拼多多,引发市场关注。

茅台集团向媒体回应称,公司层面并未供货,至于拼多多上的货源是否来自于茅台经销商,也尚不掌握相关情况。

拼多多在过去的五年用一种商业破坏力改变了中国电商格局,其核心在于对流量的高效率购买和变现,中国复杂而庞大商品批发体系给拼多多提供了足够的价格回旋空间。

线下经销商长期在茅台的销售体系中占据强势地位,但结构过于分散,2000多家经销商所形成的渠道支流令茅台集团难以掌控,问题丛生之下,给了拼多多可乘之机。

茅台对于拼多多的态度仍显暧昧,除一份回应之外并未有其他实际行动,与茅台近年来铁腕治理经销商的形象存在差距。

茅台与百亿补贴,这是一场心理攻防战。

各家平台的百亿补贴目的都是拉新,也就偏爱对消费者吸引力巨大、自带引流能力的产品,如果是自带话题和热度的“明星体质”,更是最好不过。

品牌认知强、价格体系稳定的产品,才能让平台在补贴的条件下使消费者感受到明显的让利空间。从这两个角度来说,茅台都值得平台青睐,也因此,不只有拼多多一家曾在百亿补贴中销售过茅台。

2020年春节,聚划算百亿补贴成为央视春晚合作伙伴,其不仅在春晚当晚提供1万瓶以1499元直营标准零售价销售的53度飞天茅台供抢购,还在十天假期内加大对其的货源投放力度,让更多消费者在新年期间买到平价茅台。

据悉,参与春节百亿补贴的货品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官方直营等阿里直营业务。而天猫本身即是经茅台授权的直营渠道,在春节期间限时限量的推出补贴,主打“与民同乐”也合情合理。

快手也在2020年的616品质购物节中上线了2万瓶53度飞天茅台,部分限量秒杀价为1699元。在9月后续推出的快手京东双百亿补贴、茅台超品日等活动,也短暂出现过53度飞天的身影,售价已在2000元以上。

但在这其中,53度飞天的作用是一种噱头、一种吸引用户眼球的方式,而主要的直播内容和销售内容还是除53度飞天之外的广义茅台酒。

以粉丝数454万的快手主播李宣卓为例,其部分直播场次会提供“0元免费送”或“1元秒杀”1瓶或几瓶53度飞天的开场福利,而后开始着重介绍茅台其他酒,例如强调生肖酒是一款具有收藏价值的茅台酒、有升值空间、“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拿来送人”;一些价格较低的茅台系列酒,就是“便宜的留着自家平时喝”。

快手百亿补贴茅台的合理性,来自于其与京东零售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而“京东是茅台集团第一个授权的网上零售商”也一直是刘强东的骄傲。

从平台定位上来说,快手的直播带茅台,还是前端主播卖吆喝、后端从京东拿货的大卖场促销,话术也只是对于狭义茅台酒定义的扩大,动作仅停留在营销层面,并未触及到茅台的品牌内涵。

相比之下,与聚划算及快手百亿补贴主打限时限量、或打着53度飞天的旗号主卖其他茅台酒不同,拼多多突出的即是对53度飞天的长期不限量补贴。

5月,拼多多举办首届好吃节,在三天内整点分批发放13万张飞天茅台优惠券,其中包括3千张500元优惠券和1万张100元优惠券,券后的实际到手价分别为1499元和1899元。

当时的报道显示,拼多多通过平台与商家联合补贴的方式,长期维持53度飞天茅台1999元的全网低价,5月1499元的补贴价,更是“刷新了线上大规模供应飞天茅台的全网最低价”。

在9月这轮的百亿补贴中,售价的2369元的飞天茅台虽每个用户限购两瓶,但参与拼团就足量供应,不存在抢购逻辑,随时可买。截至10月9日,页面显示该商品已拼超过6800件。

问题在于,拼多多作为电商,本身并不具备茅台的直营资格,也并未与其他拥有资质的官方直营渠道进行合作。

刚满五周岁的拼多多并不是没赶上过茅台的公开电商招商。2019年7月,贵州茅台销售有限公司首次面向电商平台公开招商,拟选择三家综合类电商年内分别供货170吨、130吨和100吨。在服务商资格条件一栏中,茅台提出了11项要求,包括2018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500亿元、2018年全年酒类销售额大于5亿元、自营平台注册用户数超5000万、线下实体店(配送点)全国省会城市覆盖率大于80%等。

拼多多到2019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也仅刚超过300亿元、仍不具备覆盖全国的线下网络,在茅台白纸黑字的严苛招标条件下,无法拿到招标入场券。最终,天猫与苏宁两家首先中标,成为茅台官方认证的直营电商。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茅台除了官方运营的茅台网上商城、天猫茅台官方旗舰店和国酒茅台阿里巴巴旗舰店外,授权的网络电商只有酒仙网和京东商城两家。

既然直营渠道无路可走,那拼多多上的茅台只能来自于茅台的另一套销售体系:遍布全国、数量庞大的线下经销商。即便大力推行了几年的经销商体系改革,这里仍然是茅台集团掌控力最为薄弱的环节,也给了拼多多可乘之机。

茅台经销商体系的建立和改革有其 历史 原因。从90年代末到2001年上市前,茅台刚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务特供、批条生产模式,在全国有经销商、代理商300 多家。

随后白酒行业迎来黄金十年,虽然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出现了由经销网络快速扩张而带来的部分经营问题,压价销售、低价串货时有发生,茅台的销售市场秩序受到干扰,但整体势头仍然快速向前发展,并借着政务消费的东风,营收净利全面赶超五粮液,成为高端白酒第一品牌。

2012年末,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大力度打击公款吃喝,高端白酒消费被迫暂时远离从权贵逻辑。而后叠加“黑天鹅”白酒塑化剂事件,整个行业陷入调整期。茅台售价也随之一路下跌,市场价一度低至810元/瓶,甚至出现了零售价低于出厂价的倒挂现象。

在此重创下,扩大经销商体系以开拓下沉渠道、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成为茅台的新支点。

2013年7月,茅台首次放开代理权:按照30吨999元的价格打款,即可换来次年3吨819元价格的经销权;四个月后再加码,在完成原有年度销售任务后,经销商可以按照买五瓶获一瓶的比例增加销售配额;到2014年4月,只要两年内卖出20吨飞天茅台,即可获得经销商资格。

大水漫灌式的渠道拓展和研发推广中低端产品线的品牌战略,帮助茅台逐渐度过了转型阵痛期,整体收入及利润增速回暖。随着市场向好,较大利润差距使得经销商重回“躺着赚钱”模式,暴利之下,队伍体系已经逐渐显现其过于臃肿及难以掌控的弊端,部分经销商囤积居奇、炒价抬价、甚至以假酒掉包真酒,乱象丛生,改革再次迫在眉睫。

此时,茅台经销商资格已经意味着一种特权,十多年间沉淀下来的经销商体系背后权钱交易错综复杂,要动其蛋糕已经十分困难。

袁仁国本人也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获得茅台酒经销权、分户经销、增加茅台酒供应量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特定关系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而受到法律制裁。

2015年8月,李保芳出任贵州茅台集团总经理,后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并在三年后接任茅台集团董事长。与前任奠定“技术茅台”的季克良、打造“国酒茅台”的袁仁国不同的是,李保芳是茅台 历史 上第一位不是内部长期培养出来的“一把手”。

没有根基,也就意味着少了多余阻力。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茅台开始着手整肃经销商队伍。对于存在私自向电商平台供货、进销存台账不健全、不支持和配合公司人员的调研和考核工作等行为的经销商,采取追究违约责任甚至是取缔经销资格的铁腕措施,被外界称之为“茅台削藩”。

据2018年年报显示,茅台在当年减少茅台酒经销商437家,占上年度经销商总数的15%。2019年起,为进一步优化营销网络布局、提升经销商整体实力,茅台也对部分酱香系列酒经销商进行了清理和淘汰,全年共减少茅台酒经销商137家、酱香系列酒经销商503家。截至2020年上半年,茅台酒经销商再次减少34家、酱香系列酒经销商减少293家。

李保芳还多次提出,茅台以专卖店、特约经销商等为主体的营销体系,逐渐显得单一、不适应,市场布局不合理,自营渠道和 社会 渠道没有形成有效互补;市场扁平化程度不高,调控和平衡市场的能力不足。

在此思路的指引下,茅台开始发力直营渠道,在2019年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合同时,经销供货总量维持2017年的17万吨不变,而年销售计划中的增量及余量的重点全部用于推进营销扁平化。2019年4月,茅台发布首批全国和贵州本地的商超、卖场公开招商公告,华润万家、大润发和物美首批入围。

一个月后,贵州茅台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茅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新销售公司接管原属于上市公司的部分茅台酒配额,下设自营网络管理部,重点面向团购、商超等终端客户,与原有营销体系互为补充。新销售公司成立后不久,上述由天猫及苏宁最终入围的电商平台招标公告也很快发布。

2020年1月,茅台再与山东、江苏、重庆等地的区域KA(重点客户)卖场签约;6月,又新签约22家直销渠道商,包括16家区域KA卖场、4家酒类垂直电商和2家烟草零售连锁。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上半年,茅台的直营销售比例从2018年年末的59%增长至117%,Q2单季度数值已达1581%。

茅台销售渠道改革的变数来源于2020年3月的人事变动。年满62岁、已经是超期服役的李保芳,在实现茅台股价破千元、市值过万亿后、营收上千亿的三目标后正式卸任,同属于“空降派”的高卫东(48岁)全面接棒,成为当前中国白酒骨干企业中最年轻的董事长。

掌门人的更迭往往意味着发展阶段的演进和发展战略的转变。对于高卫东来说,掌握茅台这家巨无霸国有集团的方方面面尚需时日,今年疫情的特殊背景也使得平稳过渡不可避免的成为关键词。

在8月的券商交流会上,茅台方仅粗略的表示“(高卫东)上任后茅台有一些(战略上的)变化”,当前正大范围到基层调研,对茅台提出质量、安全、环保的三条生命线。而对于直营端的规划,回应也是直营比例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较多,但十四五规划还在制定,之后才会有比较清晰的目标。

这样的交接期或许也给了拼多多在百亿补贴中主打茅台的时间窗口。目前来看,茅台仅给出“没有供货”的回复、未采取其他实际行动。

这种有些暧昧的态度背后有着两条不同的企图和底线,也是这场心理战的一攻一守。

一方面,茅台或许乐于见得电商补贴除53度飞天之外的广义茅台酒。在茅台的“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均提出大力实施“133品牌战略”,即倾力打造一个世界级核心品牌飞天茅台,三个以华茅、王茅、赖茅为核心的战略品牌,包含汉酱、仁酒、茅台王子在内的三个重点品牌。

在今年高卫东履新后首次出席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一向作为参会重要福利的1箱飞天茅台+2瓶生肖酒的平价购买资格,变成了礼盒装的销售方式,礼盒内包括1瓶飞天茅台+1瓶生肖酒+6瓶系列酒。虽然此举招来茅台股东的广泛不满,但也足以见得集团对于革新产品矩阵的企图。

系列酒是茅台为防范其他白酒品牌在中低端市场打造的护城河。且在53度飞天由于核心产区地理区域固定而导致产能固定,每年的基酒存量、产量及用量都被各家券商分析师摸清规律和精确计算的情况下,系列酒作为飞天茅台的副产品,也有潜力成为推动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发展的倚靠。

不过,系列酒目前对于茅台的营收占比仅在10%左右,仍然较低,拼多多能为系列酒提供直接触达广泛下沉市场用户的途径,这也是茅台与拼多多等百亿补贴平台的合作空间。在这个意义上,快手李宣卓那种以增值和收藏为名兜售生肖款茅台、以“送礼有面儿”为理由鼓励老铁购买赖茅的销售法,是茅台和直营体系所乐于看到的。

另一方面,也是尖锐矛盾的部分, 一直在于53度飞天。茅台作为消费权力化和庞大经销商支撑的日常消费品,53度飞天早就充当了“硬通货”和“稀缺品”的角色,同时也是支撑茅台2万亿市值及可预见估值空间的重要支柱。因此,本身具有极高品牌溢价的53度飞天只允许“看涨不看跌”。

这种强溢价支撑的品牌逻辑,与如今强调低价优质的新兴电商补贴逻辑之间是存在直接矛盾。

其中,聚划算和快手的补贴之所以能被茅台接受,是因为其来源都是直营渠道。直营渠道本身能为茅台增厚利润,同时也能作为一个吞吐枢纽,承接茅台违规经销商的原有配额、并将这部分配额有针对性的选择特定时间节点释放,承担价格稳定器的作用。

在茅台对其拥有强掌控力的基础上,渠道下游自己出钱进行限时限量的让利促销,只要仍在可控范围内,对于品牌本身的定位及形象就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但是,缺乏供给端优势的拼多多,要卖茅台就只能从消费端打开突破口,一开始就不仅要着重补贴最核心产品53度飞天,而且要足量供应、随时可买的补贴,攻占的就是消费心理——充满光环的53度茅台并非高高在上,你也可以随时低价购买。

对于消费者的如此心理暗示,是茅台集团最为忌惮的部分。

由此推演,一旦拼多多强行将这一在直营渠道进行的价格促销玩法复制到茅台的经销商渠道中去,最核心产品的价格体系再次受到来自最薄弱环节的挑战,对消费者心中飞天茅台的价值溢价的撬动程度难以考量。

况且拼多多也无法根治假货问题,在没有授权的纯灰色地带里,给茅台品牌形象也可能带来极大损害。

茅台对于电商渠道的态度虽然苛刻但并不完全拒绝,而被高度保护地茅台酒,也很难持续成为拼多多百亿补贴之中自由自在的爆款。虽然拼多多长期在批发体系中寻找空间,双方的谈判和商业接触应该在发生,拼多多如何获得授权,获得怎么样的授权,也是一个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这一切都明确之前,关系到这一特殊品牌的特殊消费心理和价格走向,可能拼多多要做到是:“别宣传”。

电商平台如何治理假货

电商平台如何治理假货,假货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致使客户和消费者对正版产品造成认知错误认为该假货就是正版产品的产品,那么电商平台如何治理假货呢

电商平台如何治理假货1

线上知识产权打假,打什么?

电商时代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主要分为著作权侵权,如盗版,盗用,美术、文字作品侵权;商标权侵权,如突出使用商标,遮挡商标,假货,滥用关键词等;专利权侵权,如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假冒厂名厂址等其它侵权。

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的卖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损害原企业品牌商的权益,同时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也有着严重阻碍。打击网络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从消费者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从购物环境的改善中受益。

企业可以采取的主要手段

目前,中小企业针对假冒行为主要采取事后举措,而大企业则已经防患于未然。所以针对知识产权打假或者说依托知识产权保护行为而进行的品牌保护,企业方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利用平台打假通道进行维权

如果侵权行为已经出现,但是行为表现和后果不算严重,且涉嫌侵权企业规模不是太大,企业可以采取线上投诉的方式进行维权。目前,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已经加大了对侵权假冒的打击,也开放了权利人在平台上开展打假的通道,权利人可以自己或委托专业机构通过这些通道开展维权。以阿里为例,阿里的打假维权通道有6个步骤:

企业可以通过该通道,要求侵权方删除链接,从而达到维权目的。

此外,针对投诉量大的权利人,几大电商平台也有自己的诚信投诉机制,以阿里平台为例,当投诉删除率≥90%、卖家申诉成功率≤5%、三个月投诉量≥100件时,即可自动升级为诚信会员,获得投诉材料简化、快速响应等权益。

2、事前防控,备案信息

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事前防控手段,比如与平台合作,及时备案产品信息,利用平台力量,预先对假货进行有效打击。以欧普照明为例,欧普照明法务部于2019年启动加入阿里巴巴反假货联盟主动防控项目,并向联盟备案了欧普品牌权利范围及主要侵权品牌的信息,阿里系电商网站会根据这些信息,在假货商家上架商品时,自动检测出不当使用欧普商标、销售欧普假货的链接,并在上架审核阶段予以删除。

企业权利人和平台的有效搭配可以形成打假共治系统,将假冒行为及时遏制。

3、发警告函

如果线上投诉不奏效或持续时间过长,权利人亦可以使用发警告函的形式提醒对方,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因此,权利人可要求电商平台采取相关必要措施。

4、提起诉讼

如果涉嫌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了较大损失,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应主动、充分地准备侵权证据以及自身受到损失或对方获得利益的证据,为以后在法院诉讼过程中做好准备,占据优势地位。必要时,企业亦可使用刑事控告手段。

总结

其实,线上线下的知识产权打假并非处于割裂状态,线上产品一般来源于线下,权利人还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对线上产品进行调查,从线上跟踪到线下,对线下侵权人进行同步的打击。

实践中,部分企业误认为“知识产权打假”流程单一固定,以至于以“打成”作为衡量成败的标准而忽略其他因素,而事实上, “打”是过程,此过程需要严格的风险管控,合理的人员配备,律师、调查员、知识产权保护顾问等各司其职,以确保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合法、有序、持续的进行。

电商平台如何治理假货2

面临矛盾

整治假货是电商都在做的事情。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就曾表态:“我觉得任何违法违规的商品,平台应该坚决清除掉,不只是商品,其实也包括售卖非法商品的商户。”但对于社交电商而言,整治假货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相对自由的售卖模式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有媒体报道,6月中旬,十几名拼多多商家前往上海拼多多总部维权。有商家称,不少商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强制冻结货款,关闭关联店铺,并且没有得到合理解释。

随后,拼多多发布情况说明,称现场聚集的14名问题商家中,7家存在售假情况,6家存在商品描述不符情况,1家存在虚假发货情况。相关事实已经平台初审、复核程序核查,证据确实。

一些商家认为自己被冤枉,而平台表示“靠罚款商家牟利”绝不可能发生。双方的各执一词凸显拼多多在治理假货上的管理问题。平台初创时期的低门槛入驻与低价策略给后期管理带来难度。

除了拼多多,其他以社交关系为基础的电商平台也处于迅猛发展的时期,不同于拼单模式,一些社交电商在打流量“带货”牌。

日前,有赞、快手宣布合作打造“短视频电商导购”解决方法。快手App将新增“快手小店”,每个主播可申请开店,店铺中的商品可于作品区展示。届时,快手和有赞账号互相打通,快手用户可以直接购买自己喜爱的主播售卖的商品。

比快手更早进入“内容+社交”模式的小红书于今年5月31日完成了新一轮超过3亿美元融资。林允、戚薇、张韶涵等明星化身美妆博主分享入驻在“种草”方面为平台带来引流优势。

这种内容加社交,依靠主播或博主“种草”的售卖模式相比店铺与官方自营要自由许多。一些博主可以直接将用户引流到微信自行交易,这无疑给监管带来更大难度。

协同发力

治理假货有赖于监管层与平台方共同发力。在立法方面,电商行业即将面临新规范。

电商法三审稿规定:电商平台经营者如果知假售假,或者明知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有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而未采取必要措施,应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告诉国是直通车,监管涉及到平台本身的利益,而不是仅仅是对于对卖家的处罚,会让平台感觉责任更加重大。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商平台管理责任明确后,对于市场化的自我进化有相当大的改善。监管弱化和强化的电商平台,活跃度也会有显著差异。

即将迎来四审的电商法有望使社交电商平台更加积极地打击售假行为,使社交平台商家低价售假,劣币逐良币的情况有所缓解。

而在平台管理方面,姚建芳认为这与社交电商的发展阶段有关:“在发展初期,电商对卖家的门槛会低一些。当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做品质电商,平台对于商家的选择就会越来越严格,对于售假的打击力度也会加大。这是优胜略汰的过程,也是电商发展趋势。”

治理之外,通畅消费者维权渠道也非常重要。姚建芳表示,取证难,维权渠道沟通不畅是目前消费者面临的维权困境。对此,她建议消费者,在平台无所作为,消费者手头又有证明的情况下,可以求助于监管部门或者舆论监督机构。

电商平台如何治理假货3

卖假货的工商处罚标准是什么

首先,查扣、没收全部假货,并全部予以集中销毁;

其次,没收销售假货的违法所得;

最后,处以销售假货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卖假货被抓会不会坐牢

销售者卖假货,属于欺诈消费者,并且,消费者买到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遭到伤害,为挽回自己的损失,就会去揭发销售者。那么,卖假货的销售者被抓,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去坐牢。

首先,行为人卖假货,属于销售假冒商品,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的,即要承担刑事责任。

并且,按照具体的犯罪情节,要接受以下的处罚:

1、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即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即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将会被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其次,卖假货并且未达到以上数额的,不用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要接受以下处罚:

1、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

2、被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

3、会被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4、有违法所得的,会被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5、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所以,销售者卖假货,其实并不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具体要根据销售数额确定。

现在各地的工商部门其实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检查、打击力度还是很大的,一旦发现有出售假货的行为,那必然就是要作出相应处罚的。具体卖假货的工商处罚标准,按照《产品质量法》当中的规定,一般是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卖假货的行为其实也是有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乐在赚 » 拼多多急于与极兔撇清关系,极兔做了什么让拼多多这么做?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