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溪的九宫道的创立
王真香是九宫道的实际创立者。她生年不详,卒于同治六年(1867年)。十七岁跟从赵飞雄入教,时间可能在嘉庆末年(嘉庆二十二年是1817年)。赵飞雄死后,王真香与同村人李修正一起接续“走肖”办道,时间在庚子年即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个称“无生老母”转达世为“当人老母”,一个称“先天爷”李廷玉转世为“先天佛”,道光年间活动在宁晋县,宣称道光之前为红阳世界,自道光起为白阳世界。壬子即咸丰二年(1852年)点场。咸丰七年(1857年),收李傻五为徒,为之取名“向善”,说他是后天佛即弥勒佛,三人共同办道:“先天佛名修正领他办道,弥勒佛李向善圣中起名”。咸丰八年(1858年),离开大平原第一次向西北太行山区转移,至井陉县苍岩山。
井陉县时属正定府,县治距正定府130里,距北京720里。四周与平山县、获鹿县、元氏县以及山西省乐平县、盂县、平定州接壤,为直晋两省交界处。境内多山岭,有凤凰山、苍岩山等山27个,岭13个。边界关隘连接,地形险要,仅关口就有娘子关等到至少八处,难进难出,交通十分不便。地瘠物贫,民生痛苦,“士苦于贫乏者多”,“农无旷土”,工因“山陬僻壤,技巧不聚,无所取资,精巧者少”,商因“民贫乏本,不能为之”。“衣无华靡,绅士韦布,庶民短衣,不能蔽体,甚至有冬无棉衣,夜乏衾枕,惟恃煤火御寒者”,“食唯糠菜,土庶类然。每至仲秋,采取豆藿及椒、桃、榆、槐树木等叶,腌渍在缸,以备冬月之需”。这里正是民间教门滋长、活动的好环境。自明代以来,井陉县邪教丛生。嘉靖二十三年,”妖人王廷臣习白莲社,烧香聚众。事发,下狱死”。至雍正年间,该县邪教甚多,以致修志者对庵观寺院,“概不敢载”,并发出以下慨叹:“……险设于地,守存乎人。若乃饥寒频仍,祸害滋生。所谓形胜之地,反为聚啸之穴。固国不以山溪。有味哉!有味哉!”
苍岩山“在县东南70里。隋妙阳公主证道处。层峦叠障,壁立万仞。桥楼结构空中,庙宇辉煌。崖里古木环围,烟云缥缈,宛如画图。”古人对它有如下赞誉:“五岳其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山。”山门内依次为万仙堂、天王殿、桥楼殿、公主祠(所供主神一说为“三皇姑”,一说为隋朝公主“南阳公主”或“妙阳公主”)等隋代至清代的佛道建筑。该山历来为正统宗教圣地。
魏王氏等来此居住传教,一是要逃避官方注意,二是企图利用正统宗教庙观,为自己披上合法宗教的外衣。“李向善治大道苍岩山上,修的是太皇宫瑞聚天盘。李修正李向善水火转化,太阳佛太阴母治立人缘。修正佛他本是弥勒下传,向善佛他就是未来下天”。他们在凤凰山上修了古佛寺。
但好景不长咸丰十年(1860年),直隶总督带兵上山查看,“火烧了太皇宫瑞聚天盘。众头领保定府(时为直隶总督治所——引者注)坐了大狱,死的死,亡的亡,同受可怜。”李修正服毒命终。李向善被关了一个月释放,受嘱将天盘治起(对此,九宫道另有附会,说此事发生在李向善、李修正等移至五台山后的光绪二十四五年)。
李向善先是在正定府田姓家中活动了一段时间,然后受王真香之命,与王印忠二人去直晋交界处五台山考察,寻打容身之地:
“未来佛出保定无处投奔,十口人接到家普字相连。正定府安乾坤出头之日,众男女有下落心中欢喜。在正定安乾坤不能长久,老母说治后天五台高山。王印忠领未来查看宝地,他二人到五台同看周全。万圣寺倒塌了一片平地,老母说你二人在此身安。”
李向善与王印忠在五台山南山万圣寺废址上住了下来。魏王氏、崔奎、王镜等亦上山来。在佑国寺,由崔奎为李向善剃度,赐名“普济”:
“佑国寺遇教心开辟大道,向善佛为了僧落发收元。赐封为极乐寺丛林普济,批金囊造家谱未来法传。”
这是九宫道远离平原地带,向太行山深处进行的第二次战略转移。从此,五台山南山极乐寺成为九宫道的总中枢地,教内称之为“祖堂”。
五台山是全国著名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嵋山为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王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道场),北中国的佛教教中心。山峦丛叠,峰回路转,青松翠柏,白云流水。环境优雅,庙寺林立,有藏传佛教,也有汉地佛教。地近京师,受清政府特殊优遇、保护。据说顺治帝出家在此。康熙、乾隆等清朝皇帝都曾前往观光拜佛。香客来自华北、东北、西北甚至华东、华南。魏王氏、李向善等由偏僻一隅的井陉县苍岩山转移至五台山,迈出了九宫道史上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与圣贤道相区别的重要一步:九宫道从此混迹于佛教丛林,以正统佛教名目出现,获取合法传教权,不但摆脱了自乾隆三十七年以来八卦教在华北平原一直被作为邪教受镇压的困境,求得了生存,而且可以借合法宗教之名,凭五台山佛教高层建瓴之势,四面开花,迅速传往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华东等前所未有的辽阔区域,获得发展;再者,九宫道从此打着五台山佛教的招牌,交结权贵,借以弘道,为清朝帝室皇族、文武百官祈福禳灾,走上与官司方相结合的道路。九宫道内传说:李向善在五台山被抓囚京内南监后,大显神通,西太后害怕,赐他圣旨一道、“金字造清”四字牌匾、御笔“真如自在”题字,让他回南山办道,大道开通。这当是九宫道借佛教之名依附官方、取得合法化的曲折反映。
移居五台山前后的十年间,即从咸丰七年(1857年)收李向善为徒,到同治六年(1867年)王真香死去,是九宫道的初创时期,也是清王朝内外交困、面临巨大生存危机的时期。太平天国起于南,夺去斗壁河山,太平天国北征军、捻军以及邱莘教军等兴于北,攻扰华北腹地,英法联军则由海路攻入京城,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吓得逃出北京,死于热河。清王朝大有将亡之势。这种形势,为经乾嘉道三朝连续镇压而七零八散的八卦教提供了复兴的良机。王真香以一般教首和女性所罕见的魔力,将徒众们凝聚在一起,完成了九宫道的创立。她利用教内广泛流传的思想信仰,尤其是无生老母、先天爷(与儒童菩萨、孔子、弥勒佛合为收元祖李廷玉即刘佐臣之一体)信仰,真空家乡、三阳更替思想,先天中天后天、转世临凡观念,李廷玉故事,九宫八卦理论,以及锦囊、家谱等刘佐臣家族的正统标志,并结合其他民间文化传统,在舆论上、组织上为九宫道奠定了基础。
首先,她神化自己,自称为无生老母转世的“光玄母”:“无生母,另改现,光玄又还。”还说自己是人类始祖女娲佛七转,每一转都是民间所尊奉的女性:“我本是,女娲佛,红尘化显;张女娲,李伏羲,治化凡间。众儿女,通是我,一根法线;立四姓,至百姓,辈辈相传。”二次化南海观音菩萨,在落伽山养大道度化女男。三次化三皇姑妙善,在香山修大道真姓皈天。四次化王孙花,为婆母苦遇麦孝顺双全。五次化尧女舜妻娥皇,落山东董门治立后天。六次化苦丁香,孝婆母自割肉二十四孝。七次化王真香,随弥勒佛三回九转,推向善开传后天。她甚至以弥勒佛母亲自居,把禹王、孔子作为弥勒佛的化身、她所教育出的为民服务的好儿子:“弥勒佛,转禹王,明传佛点;不容易,到天点,六万余年。十二年,受劳心,光玄指点;为治水,门前过,无入家园。八角印,开辟世,老母亲点;将山河,与湖海,改造周全。子促尼,弥勒化,孔门立典;他一辈,我一辈,亲生儿男。我光玄,化明母,将他教训;他治人,我掌世,古佛根源”。她自称世间最高权威:“开天辟地就是我,盘古治世我一人”,声称她此次下凡,是前来治立后天,收元了道,度九十二亿皇胎儿女回真空家乡:“这步道,全都在,一土我管;为娘我,领三元,要治后天”。号召人们归根认母,加入该道:“有缘的,真儿女,把娘来见;来认我,光玄母,就得真传。”
其次,扶出又丑又傻不引人注意的李傻五(李向善)作号召,并借以避开清政府视线,捏称他是不露相的“真人”,是先天爷、弥勒佛李廷玉受光玄老母之命转世,为后天的弥勒佛、收元祖:“想当初,转九宫,中皇执掌;到如今,你种的,你还收成。释迦佛,十八劫,执掌已尽;该你掌,八十一,即速临东。”“落燕南,和赵北,三宫宝地;在木子,为儿女,才把道行”。李廷玉与李向善,“从前天,至后天,一条法线;前天种,后天收,一双法船。三十六,真法子,来往传遍;这才是,唐代后,一位收元”。“单等着,时辰到,谁与分辨;南岸祖,到北岸,两家分真”。“南北合,是一家,一佛议论;这才摆,大龙华,闪开佛门”。“有前天,与后天,后会立起;南岸祖,到北岸,三人定真。”李向善虽然貌丑不像人样,但“木是母,生下根”。他“肚子大,能编文;木子心,装乾坤。肚行船,似海深;真不差,斗毫分。”“体丑为娘我喜受,自己娘说自己真”。老母助他“也充仙也充神”、“也充分鬼也充人”,目的在于“迷糊魔难认真”,有利于“母暗中教化人”。“好难找这样人”,故“莫看他容不顺”。若“不认他,断了根”。
再次,为确立九宫道的八卦教正统地位,为李向善系先天爷转世制造依据,王真香等人大造经卷包括改写李廷玉故事,撰写锦囊、家谱,编排佛榜(八卦教教主刘省过于乾隆三十七年供,其曾祖刘佐臣传有《锦囊神仙论》另,嘉庆七年,刘佐臣之子孙、新任教主刘成林委托侯绳武代为掌教,将印章、手折敕书锦囊及刘姓谱系清单和八卦教首谱系清单转交于他,作为掌教凭据,云如遇劫数之年,凭锦囊可以避难,《锦囊》和《家谱》成为教主刘佐臣家族正宗和最高教权的象征,是各支派教徒认祖归根还源的依据):“批锦囊,前后对,来续引线;造家谱,批天卷,后天根源。”“真佛祖,治后天,长长远远;表根基,叙佛榜,上天佛源”。“随身带,记圣中,能解圣语;按家谱,合锦囊,万部真经。”针对教内对李向善收元祖身份的怀疑,王真香搬出锦囊的权威予以打消:“十二宝,锦囊谱,谁能亲点;谁对上,锦囊事,就是收元。对锦囊,和家谱,示来得点;有十步,真功夫,他能知全。三玄道,开关窍,他是引线;众皇胎,不醒悟,还归哪班,有子母,同一性,升天法现;木子人,传大道,救渡女男。”她号召人们“认真佛,拜真祖,根源不断”,找准“前后返,唐代人,是谁根源。”明确李向善“他本是,七祖传,走肖根源”,“示来佛,传大道,也是光玄”,快快“同老母,认金线,真正法船”,不可错认宗派,误了天点。即使已入八卦教的,也要重续金线,皈依先天佛李廷玉的化身后天佛李向善:“哪一位,不入榜,根源算断;你莫怨,光玄母,亏欠女男”。由于打出了李廷玉转世的旗号、编出锦囊、家谱作教主收元凭据,清末民国时期,一些本非九宫道的八卦教教徒包括圣贤道道徒也加入九宫道,其中包括郜文生九世孙赵圭章即赵天罡。
最后,按照三宗五派九杆十八支的组织模式建立九宫道组织。早在咸丰八年(1858年),“苍岩山,上乘子,表名立典”,传下武八卦。辛酉年即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中,在杨姓家中,立下吴姓、杨姓、李向善这天、地、人三元和八十一佛盘。壬戌年(同治元年即1862年),开大场“立九支传大道一十八杆”,传下文九宫,“五台山众头绪锦囊下传”,“内九宫外八卦一起封贤。”李向善坐九宫,统领八卦,八卦保九宫,拥护李真主:“九龙捧一圣,名叫木子真”。王真香居后以老母身份总指挥:“一土女,鬼委人,将他传点;提九宫,调八卦,扶保收元。”“实在的,无收元,光玄包揽;我管包,天地人,就要收元”。甲子年乙丑月即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明确公布李向善是收元祖:“提九宫,调八卦,文武两盘。”并预言:“修了道,只等到,鸡(同治十一年即1873年)狗(同治十二年即1874年)年上;大功成,还总得,戊寅(光绪四年即1878年)方中”。还预言:“木子人,四十载,洪福不浅;堪刻要,大翻身,佛法无边”,即李向善四十岁时(光绪八年即1882年)该道将不再受压制,获得翻身,主宰乾坤。各道徒只要“这大道,存在心,永远不断;久以后,成佛祖,大罗神仙。瑞聚天,陪老母,主爷落点;在天堂,受清福,永不临凡。”
王真香除为九宫道奠定了舆论和组织基础以外,还带领李向善等人去华北、东北传教。“一土女,鬼委人,带领儿男;在外边,找缘人,要把身翻。……找边姓,久以后,能作文典;他与那,木子家,暗有牵连。卢门子,信母命,虔心发现;和大缘,后天事,堪刻要翻。大地人,假知事,多多不浅;定州城,王振邦,仔细相参。参考着,是老母,下方传点;齐善人,助财政,母保平安”。“我母子,开大道,来到关外奉天省,置家业,要把身安”。
到同治六年(1867年)王真香死去九宫道已在直隶、山西、奉大等省扎下了根。由于王真香建立了以五台山佛教为掩护、以年轻的弥勒佛李向善为教主的统一组织体系,九宫道才避免因受政府镇压和教主年老死亡造成的分裂、分散,在以后长达45年的时间里保持组织上的相对统一,从而使它能够聚集全道的人力、财力传教、兴建寺院和印制经卷,这是圣贤道所不曾办到的。
江西南昌向塘镇白塘宗氏祖谱一卷(原本,谱边部分被烧),前后修谱人名次,始修于明洪武辛未岁篆修族谱人(公元1368年)三十二世孙恒孔正(东房),明成化庚寅岁重修族谱人(公元1465年)三十五世孙锐叔颖(三贤),明嘉靖甲寅岁重修族谱人(公元1522年)三十六世孙珊伯华(三贤),白塘始祖尚武,行添三名斌号逍遥居士,东汉汝南太守宗资七世孙居南阳至孙元干徒居豫章白塘。现被保存在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古白塘)宗家村。
河北唐县宗高和村宗氏家谱,(现代)宗健纂修于公元2012年,现被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收藏。
江苏如皋宗氏家谱二十卷,(明)宗价始修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民国)宗铭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省海安市韩国钧纪念馆。
江苏常州毘陵中村宗氏世谱十八卷,(民国)宗鸿亮等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虞山宗氏谱略一卷,(清)宗汝刚、宗嘉谟辑,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注:始祖为[宋]宗泽,始迁祖为[元]宗世臣。
江苏宜兴官林宗氏谱二十卷,(民国)宗廷铭等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忠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丹徒宗氏忠武堂世乘,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五代]宗道溥,始迁祖为[宋]宗泽。
江苏宜兴美樨宗氏家乘特刊,(民国)宗学源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宋]宗泽,始迁祖为宗玮。
江苏宜兴美樨宗氏家乘,(民国)宗砚卿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宋]宗泽,始迁祖为宗玮。
江苏宜兴美樨宗氏续修家乘十三卷,(民国)宗炳南等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注:始祖为[宋]宗泽,始迁祖为宗玮。
江苏宜兴美榍宗氏家乘六卷,首一卷、末一卷,世存集四卷,宋宗忠简公全集五卷,附编四卷,首一卷、特刊一卷,(民国)宗景洛、宗兆牛纂辑,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天香阁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注:附《宋东京留守宗简兰公全集》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注:始祖为[宋]宗泽,始迁祖为宗玮。
浙江常山京兆宗氏族谱五卷,始修于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清)朱兴、宗祖贵续修,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清)宗绍昂续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清)李大玉续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徐晋重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永旺村。
浙江义乌麒麟塘宗氏家谱十卷,(清)宗国悠等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宗溥,先祖为[宋]宗嗣尹。
河南唐河宗庄宗氏家谱,(现代)宗转运编纂,2004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
山东临朐汶阳宗氏家谱,根据嘉庆戊午新秋(1798年)第二次修谱(由八、九世诸祖修定)、同治年间第三次续修(十一、十二世诸祖修定)以及1936至1937年的第四次修订,于2007年进行延续第四次修订版式第五次修订。由94位同宗族人出资、26位同宗族人共同编纂。
张氏族谱
1行一世张挥:子二:张昧和张般
2行二世张昧,子二:张台骀公、张允格公
3行三世张允格,子一:张伊源公
4行四世张伊源,子四:张突美、张简竹、张侯公、张谟公
5行五世张突美,子三:张德公、张实公、张咸公
6行六世张咸公,子一:张绍公
7行七世张绍公,子一:张伯明公
8行八世张伯明,子三:张有伦公、张有球公、张有从公
9行九世张有伦,子一:张方公
10行十世张方公,子一:张考公
11行十一世张考公,子一:张厥旦公
12行十二世张厥旦,子一:张存公
13行十三世张存公,子一:张珍公
14行十四世张珍公,子一:张古公
15行十五世张古公,子三:张刘公、张外公、张来公
16行十六世张刘公,子一:张寿公
17行十七世张寿公,子一:张戊公
18行十六世张来公,子一:张厚公-上接15行-
19行十七世张厚公,子一:张成公
20行十八世张成公,子一:张伟公
21行十九世张伟公,子二:张占公、张玷公
22行二十世张玷公,子一:张遐公
23行二十一世张遐公,子一:张裔公
24行二十二世张裔公,子一:张就公
25行二十三世张就公,子一:张岐公
26行二十四世张岐公,子二:张茂公、张盛公
27行二十五世张茂公,子一:张基公
28行二十六世张基公,子一:张蕃公
29行二十七世张蕃公,子一:张适公
30行二十八世张适公,子一:张戈鲁公
31行二十九世张戈鲁公,子一:张寰人公
32行三十世张寰人公,子一:张庄公
33行三十一世张庄公,子一:张万特公
34行三十二世张万特,公子一:张奇公
35行三十三世张奇公,子一:张伯衍公
36行三十四世张伯衍,公子一:张读宏公
37行三十五世张读宏,公子二:张琛公、张嵩公
38行三十六世张琛公,子一:张隆公
39行三十七世张隆公,子一:张申公
40行三十八世张申公,无传
41行二十五世张盛公,子一:张协之公-上接26行-
42行二十六世张协子公,子一:张檠缨公
43行二十七世张檠缨公,子一:张敌公
44行二十八世张敌公,子三:张远公、张过公、张近公
45行二十九世张近公,子一:张牛公
46行三十世张牛公,子一:张妙今
47行三十一世张妙公,子一:张续公
48行三十二世张续公,子一:张松公
49行五世张谟公,子二:张纪公、张义公-上接4行-
50行六世张义公,子一:张芳公
52行七世张芳公,子一:张祖公
53行八世张祖公,子一:张依公
54行九世张依公,子一;张的公
55行十世张的公,无后
56行五世张简竹公,子二:张正公;张果-上接4行-
57行六世张果公,子一:张青公
58行七世张青公,子一:张元公
59行八世张元公,子二:张育公、张乐公
60行九世张乐公,子一:张世兴公
61行十世张世兴,子一:张彭祖公
62行十一世张彭祖公,子一:张乾公
63行十二世张乾公,无后
64行五世张侯公,子三:张立方公、张敬和公、张若公-上接4行-
65行六世张若公,子二:张道公、张圣公
66行七世张道公,子一:张平公
67行七世张圣公,子二:张中华公、张远大公
68行八世张中华,子一、张雄公
68行八世张远大,子一、张英公
69行九世张雄公、张英公,无传
70行六世张敬和公,子二:张升公、张泰公
71行七世张升公,子三:张先公、张贵公、张义公
72行八世张先公,子一:张坚公,张坚公被称为玉皇大帝
73行八世张义公,子一;张单公,张单公为灶神
74行六世张立方公,子二:张乾公、张坤公
75行七世张乾公,子二:张政公、张齐公
76行八世张齐公,子一:张广公
77行九世张广公,子一:张有公
78行十世张有公,子一:张颜公
79行十一世张颜公,无传
80行七世张坤公,子一:张敦吾公
81行八世张敦吾公,子一;张效公
82行九世张效公,子一:张重熙公
83行十世张重熙公,子一:张吴光公
84行十一世张吴光公,子一:张天杰公
85行十二世张天杰公,子一:张钦若公
86行十三世张钦若公,子二:张桃公、张榆公
87行十四世张桃公,子一;张师公
88行十五世张师公,子一:张宣公
89行十六世张宣公,子二:张隐公、张骘公
90行十七世张骘公,子二:张采公、张宓公
91行十八世张宓公,子一:张孝公
92行十九世张孝公,子二:张丞公、张永公
93行二十世张丞公,子一:张爨公
94行二十一世张爨公,子一:张琮公
95行二十二世张琮公,子二:张琴公、张奕公
96行二十三世张琴公,子一:张赞公
97行二十四世张赞公,无后
98行二十世张永公,子一:张伯彦公-上接92行
99行二十一世张伯彦公,子一:张道绍公
100行二十二世张道绍公,子二:张恒公、张昊公
101行二十三世张昊公,子一:张表公
102行十四世张榆公,子二:张临公、张卧公-上接86行
103行十五世张临公,子一:张宜公
104行十六世张宜公,子一:张阳公
105行十七世张阳公,子一:张安公
106行十八世张安公,子一:张考公
107行十九世张考公,子一:张承公
108行二十世张承公,子二:张喾公、张璺公
109行二十一世张喾公,子三:张珑公、张琦公、张珍公
110行二十二世张珑公,子一:张纲公
111行二十三世张纲公,子一:张奇之公
112行二十四世张奇之公,子一:张流椒公
113行二十五世张流椒公,子一:张庆公
114行二十六世张庆公,子一:张仲文公
115行二十七世张仲文公,子一:张逸公
116行二十八世张逸公,子一:张敩公
117行二十二世张琦公,子二:张契公、张希公-上接109行
118行二十三世张希公,子一:张燧公
119行二十四世张燧公,子二:张迈公、张遵公
120行二十五世张遵公,子一;张丝公
121行二十六世张丝公
122行二十五世张迈公,子二:张经公、张纶公-上接119行
123行二十六世张经公,子一:张穆公
124行二十七世张穆公,无传
125行二十六世张纶公,子一:张文公
126行二十七世张文公,子一:张伯先公
127行二十八世张伯先公,子一:张龙翔公
128行二十九世张龙翔公,子二:张广公、张旦公
129行三十世张旦公,子一:张玫公
130行三十一世张玫公,子一:张和
131行三十二世张和公,子一:张庚公、张雍公
132行三十三世张雍公,子一:张显公
133行三十四世张显公,子一:张休公
134行三十五世张休公,子一:张逊公
135行三十六世张逊公,子一:张郢公
136行三十七世张郢公,子一:张取公
137行三十八世张取公,子一:张顺公
138行三十九世张顺公,子一:张圉公
139行四十世张圉公,子一:张肃公
140行四十一世张肃公,子一:张永公
141行四十二世张永公,子一:张流公
142行四十三世张流公,无传
143行三十世张广公,子一:张汝胄公-上接128行
144行三十一世张汝胄公,子:张时英公
145行三十二世张时英公,子一:张琏公
146行三十三世张琏公,子一:张器之公
147行三十四世张器之公,子一:张迪宗公
148行三十五世张迪宗公,子一:张琳玉公
149行三十六世张琳玉公,子一:张绮公
150行三十七世张绮公,子一:张熙公
151行三十八世张熙公,子一:张同人公
152行三十九世张同人公,子一:张良父公
153行四十世张良父公,子一:张致静公
154行四十一世张致静公,子一:张景福介
156行四十二世张景福公,子一:张襄公
157行四十三世张襄公,子一:张明公
158行四十四世张明公,子一:张分辅公
159行四十五世张分辅公,子一:张仁贵公
160行四十六世张仁贵公,无传
161行二十二世张珍公,子一:张馀公-上接109行
162行二十三世张馀公,子一:张躜公
163行二十四世张躜公,子一;张秦公
164行二十五世张秦公,子一:张还公
165行二十六世张还公,子一:张纯公
166行二十七世张纯公,子一:张质公
167行二十八世张质公,子二;张厢公、张康公
168行二十九世张康公,子一:张启公
169行三十世张启公,子一:张立公
170行三十一世张立公,子一:张瑰公
171行三十二世张瑰公,子一:张秣公
172行三十三世张秣公,子一:张庖公
173行三十四世张庖公,子一:张颢公
174行三十五世张颢公,子一:张洙公
175行三十六世张洙公,子一:张逸公
176行三十七世张逸公,子一:张都公
177行三十八世张都公,子一:张助公
178行三十九世张助公,子一:张须公
179行四十世张须公,子一:张圆公
180行四十一世张圆公,子一:张肃公
181行四十二世张肃公,子一:张昶公
182行四十三世张昶公,子一:张浚公
183行四十四世张浚公,子一:张惠公
184行四十五世张惠公,子一:张谊公
185行四十六世张谊公,子一:张稳公
186行四十七世张稳公,子一:张元公
187行四十八世张元公,子二:张奎公、张正公
188行四十九世张正公,子一:张炳公
189行五十世张炳公,子二:张振公、张辰公
190行五十一世张振公,子一:张顺必
191行五十二世张顺必
192行五十一世张辰公,子一:张本公-上接189行
193行五十二世张本公,子三:张灼公、张燥公、张焰公
194行五十三世张灼公,子一:张兖公
195行五十四世张充公,子一:张灵公
196行五十五世张灵公,子一:宏公
197行五十六世张宏公,子一:张道公、张绅公
198行五十七世张道公,子一:张仲公
199行五十八世张仲公,子二:张逸公、张众公
200行五十九世张众公,子一:张叔谦公
201行六十世张叔谦公,子一:张卓公
202行六十一世张卓公,子一:张宪公
203行六十二世张宪公,子一:张淩公
204行六十三世张淩公,子三:张汝郊公、张汝乐卩公、张汝郃公
205行六十四世张汝乐公,子一:张伋公
206行六十四世张汝郊公,子一:张微公
207行六十五世张徵公,子一:张房公
208行六十六世张房公,子一:张策公
209行六十七世张策公,子一:张义公
210行六十八世张义公,子二:张寿公、张焘公
211行六十九世张寿公,子一:张晋公
212行六十九世张焘公,子一:张普公
213行七十世张普公,子一:张凝公
214行七十一世张凝公,子一:张伯公
215行七十二世张伯公,子一:张孝公
216行五十九世张逸公,子一:张伯谦公-上接199行
217行六十世张伯谦公,子一;张信明公
218行六十一世张信明公,子二:张贵公、张实公
219行六十二世张实公,子一:张禹臣公
220行六十三世张禹臣公,子一:张元驭公
221行六十四世张元驭公,子一:张熙公
222行六十五世张熙公,子一:张叔玄公
223行六十六世张叔玄公,子一:张奉义公
224行六十七世张奉义公,子一:张高陵公
225行六十八世张高陵公,子一:张宣武公
226行六十九世张宣武公,子一:张侯
227行七十世张侯公,子一:张老
228行七十一世张老公,子一:张君臣
229行七十二世张君臣公,子一:张趯公
230行七十三世张趯公三子:张骼公:张髓公:张体公
张守礼世系云
谱2365行第74世;七十四世张骼公二子接229行:张进明公:张权:
◎2366行第75世:七十五世张进明公一子:张孟谈公
张2367行第76世:七十六世张孟谈公三子:张柳朔公:张正朔公:张望朔公
氏2368行第77世:七十七世张柳朔公一子:张开地公
全2369行第78世:七十八世张开地公子二:张平:张黡
谱2370行第79世;七十九世张平公子二;张良;张胜
◎2371行第80世;一世张良子二;张不疑;张辟疆
张2372行第81世;二世张不疑公子二;张典公;张高公
氏2373行第82世;三世张典公四子;张默;张黔;张然;张鹿
全2374行第83世;四世张默子一;张金公
谱2375行第84世;五世张金公子一;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
◎2376行第85世;六世张乘公;名千秋号万雅公子三; 张嵩公; 张京公; 张文敬公
张2377行第86世;七世张嵩公子五;张壮公;张缵公;张彭公;张睦公;张述公
氏2378行第87世;八世张壮公子一。张胤
全2379行第88世;九世张胤公子接2512行一; 张皓公
全2512行第88世;九世张胤公接2379行子一; 张皓公
谱2513行第89世;十世张皓公生子二; 张宇公; 张纲公
◎2514行第90世;十一世张宇子;张逊
张2515行第91世;十二世张逊子;张孟成
氏2516行第92世;十三世张孟成子;张平
全2517行第93世;十四世张平子;张英;张华
谱2518行第94世:十五世张华子;张祎;张韪
◎2519行第95世:十六世张祎子;张舆
张2520行第96世:十七世张舆子;张次惠
氏2521行第97世:十八世张次惠子;张穆之;张安之;张玄之
全2522行第98世;十九世张安之子;张宏胄;张宏策;张宏兴
谱2523行第99世;二十世张宏策子;张纟丕;张缅;张绾;张绚;张缵
◎2524行第100世;二十一世张缅子;张芬;张传;张佚
张2525行第101世:二十二世张传子;张守礼
氏2526行第102世:二十三世张守礼子;张君政
全2527行第103世:二十四世张君政子;张子胄;张子虔;张子卿;张子冲;张子誉;张子猷
谱2528行第104世:二十五世张子胄接2394行子;张弘智;张弘藏;张弘毅;张弘愈
◎2529行第105世;二十六世张弘愈子;张九章;张九宾;张九臯;张九龄
张2530行第106世;二十七世张九龄接2504行子;张拯 ;张挺
张守礼世系第106世;二十七世张九龄第113世;三十四世张宏深[渥]
全2703行第106世;二十七世张九龄子接2504行;张拯 ;张挺
谱2704行第107世;二十八世张拯子;张国器;张藏器 ;张英器
◎2705行第108世:二十九世张藏器子;张敦庆 [族谱之第181章世系表]
张2706行第109世:三十 世张敦庆子;五子张景新;次子张景重字隶英[名又作;张棣英];长子[状元]张隶实[名又作;张棣实];三子张隶华[名又作;张棣华];四子张隶文[名又作;张棣文];六子张景僖;七子张景礼
氏2707行1第110世:三十一世张景重子;张焴;张爟
全2707行2第111世:三十二世张焴子;张廷杰
谱2708行第112世;三十三世张廷杰子;张涉[字宏涧];张沦[字宏泽];张沼[字宏渊];
张廷杰
查《永丰沙溪张氏族谱大本堂》载:张廷杰公,官至太子太保,唐代宗五年丁未正月初一日午时[767]生,亨年七十有三,唐文宗十三年己未殁葬沙台虎形甲山庚兼卯酉向[839],娶欧阳氏,葬与夫全茔,继娶陈氏,唐代宗六年戌申五月初八日生[768],殁未详,葬仙坑中牛形亥巳兼壬丙,五子:宏涧、宏深、宏泽、宏渊、宏海,凡五宏之子孙各祥择地其蕃盛衍传,或居粤闽,或居豫章,或居抚州乐邑,即居吉郡吉水,泰和,永丰,皆张氏之人烟绸密也,崇之裔皆由沙溪宅场丘水村分徒不一其地,故水村大本祠为族昭穆此由序。
《永丰沙溪张氏族谱大本堂》世系整理图一
32世-----------------------------------张敦庆
---------------------------------------┏╋━━━━┳━━━━┳━━━━━━┓
33世-----------------------------------张景仲----张景新----张景贵---张景礼
---------------------------------------┏┻━━━┓
34世-----------------------------------张焴---张爟
-----------------------------------------┃
35世-----------------------------------张廷杰
---------------------------┏━━━━━━╋━━━━┳━━━━┳━━━━━━┓
36 世 ----------------------张宏涧----张宏泽----张宏渊------张宏海--张宏深
35 世 ------张廷杰
----┏━━━━╋━━━━┳━━━━┳━━━━━━━━━━━━━━━━━━┓
36 世张宏涧--张宏泽----张宏深------张宏海-------------------------张宏渊
---------------------┏━┻━━━━━━━━━━┓
37 世-----------------张锭-张夫---张仲-----张秀
-----------------------------------┃-----┏┻━━━━━━┓
38 世 ---------------------------张达------张元吉-----张途
-----------------------┏━━━━━┻┓┏━━━┻━┓--┃
39 世 ------------------张彦-----张敬---张友仁-张友信-张仁远
张洪[张宏海];张渥[字宏深] [族谱之第246章世系表]
◎2709行第113世;三十四世张宏深[渥]子接2708行;张瑶;张绣 接2742行
全2742行第114世;三十五世张绣接2709行子;张元吉;张元善
谱2743行第115世:三十六世张元吉公,子:张享兆:张友信接2767行:张友仁 接2749行
◎2744行第116世:三十七世张享兆公,子:张春祥,张利祥
张2745行第117世:三十八世张利祥公子:张才杰,张才宪
氏2746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才杰公子:张子举
全2747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才宪公子:张十六
谱2748行第119世;四十世张十六公子:张国保
◎2749行第116世:三十七世张友仁接2743行公,子:张讷
张2750行第117世:三十八世张讷公子:张文辉,张文耀
氏2751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文耀公子:张舜升
全2752行第119世;四十世张舜升公子:张子善接2760行:张子容接2757行:张子和
谱2753行第120世;四十一世张子和公子:张庆
◎2754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庆公子:张青文
张2755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青文公子:张以能
氏2756行第123世;四十四世张以能公子:张志海
全2757行第120世;四十一世张子容接2752行公子:张敏
谱2758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敏公子:张青太
◎2759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青太公子:张以顺
张2760行第120世;四十一世张子善接2752行公子:张禅接2764行:张康
氏2761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康公子:张赓琏
全2762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赓琏公子:张以明
谱2763行第123世;四十四世张以明公子:张志达
◎2764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禅接2760行公子:张青琏
张2765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青琏公子:张以敬
氏2766行第123世;四十四世张以敬公子:张志达 暂无下接行
全2767行第116世:三十七世张友信接2743行公,子:张国民,张维绩
谱2768行第117世:三十八世张维绩公子:张文翁,张南翁:张见翁
◎2769行第117世:三十八世张国民公子:张文达,张文嵩
张2770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文嵩公子:张日华
氏2771行第118世:三十九世张日华公子:张珙
全2772行第119世;四十世张珙公子:张师颜
谱2773行第120世;四十一世张师颜公子:张邦文
◎2774行第121世:四十二世张邦文公子:张万有
张2775行第122世;四十三世张万有公子:张伋
氏2776行第123世;四十四世张伋公子:张严寿
全2777行第124世;四十五世张严寿公子:张孔阳
谱2778行第125世:四十六世张孔阳公子:张天凤
◎2779行第126世:四十七世张天凤公子:张明甫
张2780行第127世:四十八世张明甫公子:张淑开
氏2781行第128世:四十九世张淑开公子:张均祥
全2782行第129世;五十世张均祥公子:张成运
谱2783行第130世;五十一世张成运公子:张宗信
◎2784行第131世:五十二世张宗信公子:张克荣
张2785行第132世;五十三世张克荣公子:张淳化:张沙溪 暂无下接行
昌文建清茂有士之升立登永成兆国大乐平吉斯悦庆安发。
袁氏字辈排序如下:
全国通用袁氏字辈:正大光明卫伟国华学善先德道传鸿发修天立宗庆功耀家。
河南睢县睢阳尚书袁氏字辈:水从美德俊忠孝兴天长续志圣贤继诗信颂华堂乾方昭九川恩惠普海洋。
河南汝州寄料袁家庄:山佰银丙福,学光德润相,显达锦泽隆,明庆瑞治华(本支同河南伊川袁氏同出一脉,其对应为福—道,学—学,光—书其后一一对应)。
河南伊川袁氏字辈:鹏登高振世,有用正平章,道学书中化,安全自定邦,德志恩光良,永惠明润祥,建贵绍昌耀,进玉景伟刚。
河南省柘城县袁姓字辈:心克树庆丙继康。
河南省光山县袁姓字辈:正殿传辉彩,儒登映茂迟。
安徽庐江县潜川袁氏宗谱字派引:棕依得胜,克培乃心,由之昌永,光家有人,作熙朝瑞,为上世民,建业守信,立爱成春。
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卧雪堂袁氏宗谱:中正至上,唯善则昌,崇德之家,修文习武。
安徽濉溪县临涣镇袁氏字辈:宗正永世成,立本昌自明,兴家为从化,长盛荣光华。
安徽濉溪县孙疃镇袁氏字辈(祖籍起源河南,后迁至安徽袁店,最后迁此地):克登应希,化行楠(读“南”音)邦,新法严权,常庆永光。
仲房宁支派:辉亮超芳显耀元生光先任远淑旭。
仲房芝支派:桂松五业标示梅定友宜招瓒贤球完玠汉历贵良万庄蒿贯仁永俊爵海木花田亩苖端崇林锡甫佐干呈穆豪祚魁舜霖衡斗朔望念。
季房宁支派:桂桥松标柯林彩樟庆靡旺东凉奉幅洪谅槐都云赁朝凤高升享锦绣进达选周通遵逵连盈义礼智信和睦乡珍湖宝联珠球瑾祥璋温浪良恭让俭鳌纶纪定芎芥芨芙芬树杏杰杓森东梁受材烘蚨见喜宏禄文阳秀祥登。
润房宁支派:阴惠敏越广陆久忠。
秉房宁支派:荣弦魁瑞科鹿福寿明廷振富贵兴昆岳伦汉选。
往应房宁支派:游汼庄敬莅威。
国房宁支派:川蕴美华麒。
秀房兰支派:原亨利贞溪岚钱纪晓观瞻纹经益圃旺秀挥芫望树桥江逢馨滕牙珠顶枘户成名位寿承京纲舒安守宅室定宗宇荷庄华翼清英金茎荄芬蒂葩业测甸宦宫熏蒸吐艳涌田庄。
上高茜坑支派:熙开黄道。
江西永修袁氏字辈:合起文名盛,洪涛自汝阳,徽猷勤远绍,立世永和昌。
江西吉安伦乐堂:庆振兴绳武光先。
江西兴国和寻乌袁氏字辈:若尚尊靓敬祖养才育英。
江西永丰袁氏字辈:智信范先徽伟勋直邦基章协庆景泰繁大堪永期。
江西永丰黄竹坑字辈:邦欲举飞鸿志。
江西宁都袁氏字辈:已近添子上顶宗昌承厚德明扬邦国震加深安国登得发师朝中正华时玉文明代成恩大起家。
江西新余袁氏字辈:绍启洪忠英锐简以国仕一(维)世(彩广)腾(文伟大)鸣(曰(鸣)宗(思清)上(增)树定升为愈效福华昌。
江西南昌袁氏字辈:云修振承启厚基德培之鸿业心长普天庆光有照勤俭兴家宝学书荣身法忠孝定恒昌华夏先实邦圣贤传达道慈善世泽常。
江西丰城袁氏字辈:刻文少宪正经仁斯启本。
江西修水袁氏字辈:满景志豪。
江西乐平堂袁氏字辈:小千万绍相次兴罕创展府廷表汉清顺法涌源浃溥溶沧池漭沆汾沄沸渭泡溲泛水疌)灉潜沱濆汧汜澜湄津洛汭洚沣沇菏汶源深流远长存。
江西乐安袁氏字辈:绍南求宗远尚惟再达道履一汝应图万世承恩德复观光上国孙谋启后昌豫泰恒临宅名寿齐日月禄佐永绵延文章显登科训厚继书香。
江西吉安、吉水袁氏字辈:羲道永恒宁凤彩寿昌遴祖绍顺立承宗正安邦国肇本家之良文民发其祥。
江西庐陵袁氏字辈:文兴开玉礼安胜绍志明腾仁义系德忠朝师正华时玉维荣道。
江西青原袁氏字辈:景仰钦明世治新欣逢广运经书呈文章华国光先烈诗礼传家启盛名。
江西太和袁氏字辈:启文士在学兴发开。
江西抚州袁氏字辈:观光上国。
江西安义袁氏字辈:先后昆世业衡。
江苏沭阳袁氏字辈:国耀玉绍武卫伟国华昌。
江苏泗阳袁氏字辈:伍礼大峰同升益泰。
江苏如皋袁氏字辈:宇朝长德本强瑞。
江苏扬州袁氏字辈:永恒长青。
江苏苏州袁氏字辈:金(敬)承(诚)善正若履(吕)有恒守。
江苏宿迁袁氏字辈:学丙文光彩凤硕章广修庭训家谋永昌。
江苏丰县袁氏字辈:道开永毓长兴隆吉庆昌令德有天佑敬修启祯祥乐圣成恩厚经纬效宏章正发建新景晋宪贯英芳。
江苏徐州袁氏字辈:学振道绍武卫伟国华昌。
江苏徐州西北郊袁氏字辈:洪大士兆(朝)步用忠孝作基以礼让为先。
江苏睢宁袁氏字辈:崇本树宗保世永裕。
江苏睢宁刘圩、袁圩、袁前楼、袁集袁氏字辈:树美秀从雅帮修祺。
江苏连云港袁氏字辈:极玉振绍武卫伟国华昌。
江苏邳县袁氏字辈:天熙(希)道怀凤震启宗福增大自成克都。
江苏新沂袁氏字辈:天熙(希)道怀凤震(允)启(加士)宗福增大(以)自成克都。
江苏新沂港头袁氏字辈:光三春景,一修厚坤。
江苏滨海袁氏字辈:贺德于九高。
江苏海安袁氏字辈:日新辞德乃克永昌。
江苏盐城袁氏字辈:贺德于九高。
江苏射阳袁氏字辈:国井世友克,吉建方贵本,立子毕广昌,学以致其道。
浙江诸暨袁氏字辈:成富荫义旭曙晨宪拱忠良方桢燝增钧润启昌宗凝承永世德龙章耀汉功荘敬裕宽仁千载庆光荣。
浙江新昌碧溪袁氏字辈:万正建肇懋广时兴伯一开式光辉元明尊重孝友修德维新自求多福永振家声。
浙江新昌西山袁氏字辈:校修明正。
浙江慈城袁氏字辈:登伦孝有大。
浙江鄞县袁氏字辈:大承祖庆茂宏德光行之可久嗣世弥昌恩荣济美益祚钟祥云礽继起永保安康。
浙江鉴桥袁氏字辈:宏象开天永丕朝纲家传忠孝世继贤良同仁可久厚德必昌庆余一本名振万方。
浙江宁海袁氏字辈:良辰时光美,臣贤天子仁。士钦祖德,学显朝廷。
浙江象山袁氏字辈:汝世应弘道君怀尚国光继安明圣治孝友永承昌克守先尊志齐开福庆长太和维正直积善起贤良。
浙江龙泉袁氏字辈:角其志斗玉山上必定荣华兴发祥成世文明开金运善良亿万照书香。
广东台山福安村袁氏字辈:修德明道尊贤尚能芳传奕叶永世隆昌裔荣福厚家声远振本立邦宁国运长兴。
广东台山赤溪镇袁氏字辈:永启鸿优功广大宁开经济德宏深。
广东潮汕袁氏字辈:
第一支系:巨朝仲廷大允若肖远源通彦伯景舜子庆经卿天;
第二支系:元业公敦裕家修嗣弈芳明伦华国器康佑进年长。
广东韶关袁氏字辈:景仰钦明世治新欣逢广运经书呈文章华国光先烈诗礼传家启盛名。
广东始兴袁氏字辈:明叔财宏光学孝肇云远世盛家兴。
广东汕尾袁氏字辈:寿德容碧凤我锡成居奇元胜占向聚桂学建家道克昌永世垂芳光明伦华国帝君振兴邦。
广东饶平袁氏字辈: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元业功敦裕嘉修嗣奕芳明伦华国器康衍晋年长。
山东临沭袁氏字辈:文邦宗应成,之永天作大,京百世均照(十五字用完后续)春堂青和久,守善惟端本,忠孝多毓祥,修齐重敦伦。
湖北咸宁龙潭袁氏字辈:天进思鉴兴延胜惟正国忠继仕世定袁宋德汝南肇起长发其祥承先裕后永锡之光大启人文万代荣昌克绳祖武在振伦常。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移山乡袁氏宗谱:正世良大有,壹贰叁秀明,忠孝纯祖武,诗书永代兴,国家隆道德,仁义显朝廷,文字先开瑞,云光启継承。
湖南湘阴《石园袁氏族谱》字辈:亢宗文志大奇,伟添时奉尚兴应启富贵生成家国纲纪,先民有作,景行维贤,永世克孝,德备才全。
湖南浏阳石围袁氏的字辈(自第二世始):宗文大志,奇伟时添奉尚应兴启富生贵成家国光,名登榜首,宦绍汝南,鸿禧永锡,万世其昌。
扩展资料:
袁氏家谱文献现状
现今传世的袁氏家谱大多是清朝和中华民国时纂修的,如:
河南睢县《睢阳尚书袁氏家谱》,清顺治十八年袁赋诚、袁赋正等纂修,手抄本。公元1986年《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之重修母本。
安徽庐江潜川袁氏宗谱分为聚、兴、广三之派系,清康熙二十五年(1486年)创修,民国五年(1916年)六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七修。
浙江富阳东安袁氏宗谱,袁若启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宁乡沩宁袁氏重修支谱,袁必魁修,袁必绅纂,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木刻活字印本。
袁锡龄纂修的芝阳袁氏族谱,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湘乡袁氏续修族谱,袁忠信、袁邵周修,袁文城、袁鸿量纂,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宗臣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洹上私乘(袁世凯家谱)袁克文修撰。注:现存地:美国;谱祖地:河南项城;卷数:7卷。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本。
母德录家谱,袁保恒等修撰。注:现存地:美国;谱祖地:河南项城;卷数:21页宣统辛亥年(公元1911年)本。
宁乡沩宁袁氏亘修支谱,袁妙生纂,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上虞小越袁氏宗谱,袁耘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合江袁氏族谱,袁右督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
丹徒袁氏支谱,袁敏榕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咸宁龙潭袁氏族谱,袁德铨(鉴衡)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印本、2011年再修。
民国枭雄袁世凯家族宗谱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其家谱经历了两次修撰:一为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袁道涣撰;一为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修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袁氏族人为聚族睦亲,又新修了一些家谱,如:
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钱塘袁氏族谱两卷。
浙江石门袁氏宗谱一卷。
浙江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
湖南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两卷。
湖南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
湖南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
湖南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两卷、末二卷。
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
四川袁氏族谱一卷。
四川袁氏家谱一卷。
河南《睢阳尚书袁氏家谱》,1986年修,2003年再修。
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两卷。
湖南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湖南永兴板桥敦本堂袁氏族谱共分十卷,1994年重修。
参考资料:
湖南汉寿五公祠三修谱,游广恕主修,民国二十年活字印本共十一册。现存卷首一,卷首二,卷首,卷二——五,卷八计八册。卷一、六、七此三册遗失。现收藏湖南汉寿毓德铺。
福建漳州游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诏安游氏族谱,(清)游卯生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诏安龙潭游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宁化游家族谱,(清)游连江编,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诏安广平游氏族谱八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漳平游氏族谱两卷,(民国)游德馥等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石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新化游氏族谱,(清)游纯诰等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游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三卷,(清)游纲祖等纂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郁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六卷、卷首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新化游氏续修族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游纯洁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福建漳州游氏族谱一卷,(清)游万发纂修,清宣统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游氏宗谱六卷,附红谱一卷,(民国)游大洮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广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游氏三修族谱八卷,首两卷,(民国)游家玉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郁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四~五卷、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新化游氏六修族谱前编三卷,正编十七卷,(民国)游斋蒸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重庆永川松溉游氏宗祠修谱《游氏家乘》570页,始修于清康熙丙午年(1666年)春月,续修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木刻活字印刷,智家寺付梓,现存于重庆永川松溉古镇游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甲辰年间(1784年))。
四川涪陵涪州游氏家谱八卷,(清)游子元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长寿县双龙乡黄坡村。
四川简阳游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游文董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邻水游氏族谱十二卷,(民国)游槐庭、游边楷等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今存十一册。
江西婺源济溪游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游永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临川带湖游氏六修族谱十二卷,(清)游鲲运、游士棠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西萍乡游氏三修支谱,(民国)游望霖等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盐城游氏宗谱,(民国)游象丰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应去堂石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州晋陵游塘籍氏宗谱十二卷,(民国)籍熊成主修,籍蔼廷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金华清溪游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游永游、曾本重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叙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河南广平游氏宗谱,(清)游钟秀纂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游氏六修族谱,(民国)游裔蒸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游氏六修谱十七卷,(民国)游和稷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己知现存部分纪姓族谱:
1、河北文安《纪氏家谱》不分卷,纪昌期(清)等修,清道光间刻木;
2、河北文安《纪氏家谱》不分卷,纪英培、纪文浚等(民国)重修,民国五年(1916)序,石印本;
3、河北献县《景城纪氏家谱》十八卷,纪昀(清)纂修;
4、江苏镇江《润东彪社纪巷纪氏十修宗谱》十卷,纪崇国纪崇祥等(清)重修,清光绪元年(1875)行素堂木活字本,扉页作《润东纪氏家乘》;
5、江苏镇江《润东云山纪氏宗谱》十二卷,纪崇义等(清)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
6、浙江松阳《高阳纪氏宗谱》不分卷,纪堂(民国)撰序,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7、福建同安《龙安纪氏重修族谱》,纪为果(清)修,清乾隆元年(1736)修,民国间重钞本;
8、江西临川《纪氏敬义堂世次录十卷》首二卷,纪大奎(清)编,清咸丰二年(1852)敬义堂刻本;
9、江西临川《纪氏敬义堂世次录节钞》,纪慎斋(清)撰,务本堂钞本;
10、湖南长沙《湖南纪氏族谱》(四修)含长沙支族澧县支族十四卷,纪涤夫(民国)主修 ,民国三十七(1948)木刻本;
11、《台闽高阳纪氏宗谱》,纪竹林等修,民国83年(1994年);
12、《九龙纪氏总谱》,台湾纪肇廉修;
13、陕西彬县《纪氏宗谱》,1719年版本;
14、陕西彬县《纪氏宗谱》,1945年续本;
15、陕西彬县《纪氏宗谱》,1998年修订本;
16、《金陵纪氏宗谱》,1994年续订本。
福建同安龙安纪氏重修族谱,(清)纪为果修,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启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河北文安纪氏家谱,(清)纪昌期等修,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献县景城纪氏家谱十八卷,(清)纪昀纂修,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纪树启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润东彪社纪巷纪氏十修宗谱十卷,(清)纪崇国、纪崇祥等重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行素堂木活字本八册。注:扉页作《润东纪氏家乘》。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润东云山纪氏宗谱十二卷,(清)纪崇义等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西临川纪氏敬义堂世次录十卷,首两卷,(清)纪大奎编清,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敬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西临川纪氏敬义堂世次录节钞,(清)纪慎斋撰,清朝年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注:元延佑元年始修。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丽水高阳纪氏宗谱,(清)纪光礼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七~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北文安纪氏家谱,(民国)纪英培、纪文浚等重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序石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丽水高阳纪氏宗谱,(民国)纪光秀等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一~七卷、第九~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高阳纪氏宗谱,(民国)纪堂撰序,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岗寺乡十五里村。
丽水高阳纪氏宗谱,(民国)纪唐俊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九~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黄
8057全国馀姚黄氏支谱六卷首一卷
(清)黄庆曾纂修
清宣统二年(1910)鄂垣朱印刻本 一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卷端作《馀姚黄氏家乘族谱》。
8058全国黄钮同宗谱不分卷附松阳母集二卷钮
氏源流考一卷
(民国)钮永建编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二册
北图 华东师大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宾师大
注:该族散居江苏、浙江等地。谱始修於明万历
二十二年。
8059北京大兴黄氏顺天支谱不分卷
(清)黄承林纂辑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8060 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
清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8061上海金山赞氏族谱
(清)黄玠 黄端履编纂
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中国国书公司铅印本
二册
北图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8062 上海竹冈黄氏宗谱三卷
(民国)黄宗麟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一册
北图 科图 上海文管
注:初辑於清乾隆十年。
8063上海嘉定练西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黄守恒纂修
民国四年(1915)诚明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上海图 上海嘉定县博 江苏常州市
苏州大学 安徽博(残) 日本 美国
注
李百溪的九宫道的创立
本文2023-09-22 00:57: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9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