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三代以内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5浏览:5收藏

怎样写三代以内家谱,第1张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一般人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扩展资料:

家谱的作用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参考资料:

-家谱

浙江义乌廿三里朱氏族谱辈分是指朱氏家族中不同世代的人员关系和排列顺序。按照朱氏家族传统的辈分制度,族谱中分为18个辈分,分别是太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五世祖、六世祖、七世祖、八世祖、九世祖、十世祖、十一世祖、十二世祖、十三世祖、十四世祖、十五世祖、十六世祖、十七世祖和十八世祖。

其中,太祖是朱氏家族的始祖,其后的辈分按照世系逐步向下排列。族谱中的辈分制度在朱氏家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体现家族中人员的身份、地位和亲属关系等,也有利于家族的管理和传承。同时,这种辈分制度也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按照历代规制,也编制了皇家家谱,称为玉牒,朝廷设有专官管理,称宗人府,记录皇族成员的世系。由于战乱,明代的玉牒没有存世。

家谱的编修是每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编修家谱时,全宗室或整个家族设立总局,总管家谱编修的人叫谱东,掌管财务的会计称银东,以下各支族设立分局,分局也设有谱东和银东。各房还要派人担任分录、汇抄、校对。分局负责填写各户人丁口数目,出生、婚配情况,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总局将分局的材料进行汇编,请人执笔编纂,刻板印刷。领谱时,全族要摆宴庆贺,附近的家族和官府也会派人来祝贺。家谱每户一册,必须妥善保管。为了保证家谱的准确无误,每隔若干年还要进行验谱,验谱由族长主持,对每户族谱的收藏情况进行调查,凡把族谱损坏的,都要受到重。

修谱

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如湖南平江岑川紫阳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紫阳堂《朱氏宗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族谱的内容

各家朱氏谱牒,其体例分类多少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一般的朱氏族谱,大都有这几项内容:

(1)谱名,(2)谱序,(3)目录,(4)凡例,(5)恩荣录,(6)遗像、像赞,(7)五服图,(8)家规家法,(9)宗支世系,(10)谱系本纪,(11)任宦记,(12)家传,(13)祠宇,(14)坟茔,(15)艺文,(16)族产,(17)派语,(18)后跋,(19)领谱字号,(20)杂录等等,共约20类。可见,族谱相当一部志书,其内容极为丰富,它记述了本族姓的来源、世系、迁徙、婚姻、族人事迹、经济状况、丧葬、祀典、家规家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族谱是中国传统宗族主义文化的百科全书。

谱名,朱姓族谱名称有称“朱氏族谱”的,也有叫“朱氏家谱”的。此外,有的称“支谱”,也有的称“统宗谱”或“通谱”。有的族谱还在名称上详细注明地域或宗支,如朱次琦所编《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又如《紫阳朱氏建安谱》、《紫阳朱氏武林派宗谱》。

谱序

谱序,是族谱中极有价值的文章。一部族谱往往有多篇序文,它们大都由本族名流与本族有渊源关系(如亲朋好友)的著名学者、政界人士所写。谱序文章,其内容多为论述族谱的重要意义、本族修谱的历史、本族姓的源流。历史上保存下来见载于各朱氏族谱或各朝文集中的朱氏族谱序,数量极多。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首推朱熹所作《婺源茶院朵氏世谱序》。该谱序又叫《新安朱氏世谱序》,见载于大多数朱姓族谱上。

族谱的保存

中国人对待族谱的态度是极神圣的,各族姓往往把本族家谱作为圣物收藏,朱姓也不例外。朱姓对族谱的爱惜程度可从同治壬申年湖南紫阳堂《朱氏族谱》上所载的《领谱家规》一文反映出来。

《领谱家规》

谱乃通族法物也。祖宗之名号攸存,埋葬之山方攸寄。编号分给,须当视同至宝。凡有事看谱,务宜洗手焚香,拂拭几席,然后开箱启谱,眼同观看。看毕即数清部数,随贮谱箱。毋得剜补添墨污由秽,并不得传至异姓与异姓人抄媵。每年冬至,各捧家谱,齐赴宗祠;祭祖行礼毕,宣讲家政,即将谱册验明。倘领谱者精谱不到,即系卖宗鬻祖之人。除家法惩治外,另择贤明者收管。其剜补污秽者,均罚银五两入祠。然验谱牒,须举素行公正者同验,亦毋得作奸贻害,违者公同议罚。今编立“祖泽绵长隆祀典,孙技繁衍振家声”字号,订为十四册。草谱文册,编立“孝友睦姻任恤”字号,各房照字号具领收存。谨将字号另列于后,毋得彼此互易,致有重收偏废,以干罚责。慎之、慎之。

也因此大批朱姓族谱从“文革”之火和“扫四旧”余烬中被抢救出来,为我们今天的寻根和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和依据。

今天,国内外公私收藏和新修的朱姓族谱极多,其中,仅北京图书馆所藏朱姓族谱就72部之多,其族谱数在各姓中排第九位,而见载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中的朱姓族谱更多,达88部,在各姓中名列第六。又据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中国家谱目录》记载,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朱姓族谱也有60部计771册71652页之多

弘扬朱熹文化征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你所见过的征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弘扬朱熹文化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朱熹文化征文1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此话出自着名历史学者蔡尚思先生之口。

 朱熹博览群书,融会诸家,体察社情民意,著述讲学,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被世人尊称为朱子。出生于尤溪的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武夷山一带度过,并在风景秀丽的九曲溪畔辟有一所书院——武夷精舍,在此一边写作,一边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从朱子思想中可以汲取什么营养?朱子学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本月初,武夷书院讲坛在武夷山开讲,“朱子学第一人”、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朱熹后裔、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朱杰人,从不同角度解码朱子思想。让我们跟随学者的脚步,穿越时空,亲近大师。

  文化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典范

 儒家思想的特色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自觉,在不断传承五经的过程中,发展新的诠释,适应时代和文化的挑战。“宋代道学是儒家发展的新形态,以朱子为中心的宋儒理学特别强调传承道统的意识,对‘学绝道丧’特别忧患,‘学绝道丧’就是文化传承的中断,这对今天重续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承有重要启示。”“文化传承最核心的是价值观。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价值体系。这一套体系是中华民族刚健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价值基础和根源。”陈来认为,朱子广泛继承了儒家的学术文化,对古代文化作了全面的整理,对四书的集结和诠释几乎花费了毕生精力,是文化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的典范,这是近1000年来无人可与之相比的。

 在陈来看来,朱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格物致知”理论,是对儒家“学习”思想的一种哲学论证和展开。朱熹用“即物穷理”来解释格物,提出格物就是要穷理,也就是去了解事物的道理;穷理必须在事物上穷,不能脱离事物。“即物穷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多读书、观察事物、思考其道理。

 朱熹仕宦九载,立朝御前46天,上书请辞64次,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研究、著述、授教之上,“绝意仕途,以继二程绝学为己任,奋发读书著述”。朱熹参与创建、修复、讲学、题记的书院有64所,其中自建4所。武夷书院原名武夷精舍,由朱熹亲自擘画、营建,宋淳熙十年(1183年)建成。据记载,自武夷书院建成后,武夷山理学学术活动空前活跃。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都和朱熹的讲学与教育实践有关。

 陈来认为,朱子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朱子学的对象主要是士人,朱子学的宗旨是为士人提供一套道德学问思想体系,因此朱子强调“学习”“读书”的性格,与其宗旨相一致。以古代朱子学的标准来看,现代人的受教育程度都超过小学而属于“大学”,所以重视《大学》的朱子学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几乎所有人。

 在朱子思想中,其教育理念同样具有现代意义。“从《论语训蒙口义》到《四书章句集注》,多数朱子的经典解释著作都着眼于学生的经典学习,这使得朱子的著作在今天通识教育的经典学习中仍有参考意义。”陈来说。

  为儒学补上宇宙论和心性论的缺口

 康熙曾给武夷精舍赐一块匾额,上书“学达性天”。从事朱子文化研究已有26载的朱杰人认为,这四个字把朱子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写出来了,意思是朱子的学问达到了人性和宇宙的本源,为一度被边缘化的儒学补上了宇宙论和心性论的缺口。

 陈来指出,朱熹论道德的思想有许多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如朱熹关于理性与欲望、道理原则与个人私欲关系的看法。朱熹阐发了古代“道心唯做,人心唯危”的思想,认为“人心”与生俱来。但如果“无所主宰,留而忘返”,社会就会“危”。要使人心不致危害社会,就应该用“道心”主宰“人心”。朱熹认为道心的特点是公,即反映了社会公共的道德法则。

 “朱熹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从加强法制以约束人的行为来考虑,所以朱熹的方法是完全诉诸道德,这是理学的局限性,但突出道德意识的重要性还是难能可贵的。”陈来说。

 朱熹和理学还提出“天理”和“人欲”的问题。朱熹认为,欲望应当受道德原则的制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坚持道德不能建立在欲望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理性主宰、责任意识、美德培养之上,主张用反映社会共同要求的道德原则来克服违背公共道德的私欲,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化为人体的内在自觉。”陈来指出,这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理性和欲望的关系方面,朱熹对有些问题的处理并不完满,他比较忽视欲望和生命力的满足,未能重视理性和欲望也有统一的一面。”陈来说,整体而言,朱熹的思想对封建时代的精神文明和民族精神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朱子家训》具有普世价值

 在朱子学说中,《朱子家训》同样影响甚广。说起《朱子家训》,不少人会想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等名训。事实上,这并不是《朱子家训》,而是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

 朱杰人指出,两者互为羽翼,朱伯庐的《治家格言》是对《朱子家训》的阐发与延伸,把哲理形象化了。如果把《朱子家训》比作纲,那么《治家格言》就是目。

 《朱文公家训》又称《朱子家训》,原来收在朱氏家谱中,是朱子训诫家族子弟的私家文件,只是家族内部用的,并不对外。 “世界朱子联合会成立以后,我们认为《朱子家训》是一个宝贝,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它,所以就把《朱子家训》公之于世,并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现在已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朱杰人说。

 朱杰人认为,《朱子家训》仅有317个字,却道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是朱子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高妙之处,也是《朱子家训》可以在汗牛充栋的“家训”著述中卓尔不群的原因所在。

 在朱杰人看来,《朱子家训》虽产生于800多年前,但仍具有时代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比如,《朱子家训》对于马来西亚华人乃至整个马来西亚民族都具有现实意义。20xx年,马来西亚吉隆坡建造一个园林叫孝恩园,园内建有刻着中英文《朱子家训》的大理石石碑,当年还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

 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是优秀的“大学”教材,但当时儿童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教材。因此,朱子在晚年花费大量的精力,将孔子、孟子的家训收集起来并进行改造,重新写成《小学》,用通俗的语言把传统家训中最根本的思想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以精炼的语言表达。这就使家训摆脱了复杂而言不及义的弊端,使“训”的意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朱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陈来指出,要把朱子学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培育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朱子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价值和个人美德的源泉与基础。

弘扬朱熹文化征文2

 朱熹公祭活动始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尤溪是古代全国唯一朱熹诞辰日官方祭祀朱熹的地方。20xx年,尤溪县在南溪书院恢复朱熹诞辰祭祀活动,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20xx年,“朱子祭祀大典”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你看,这"南溪书院"匾额为宋理宗皇帝御书,"文山毓哲"匾额是清康熙皇帝御赐,这里就是祭祀朱熹的地方(书院),几百前就是闽文化象征之一……”纪优梓介绍起尤溪县近年来在推进朱子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如数家珍。

 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灵魂,没有传承的地方缺少乡愁。

 作为尤溪最大的特色,朱子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一直为尤溪高度重视,并以“全城朱子文化”来定义城市的规划发展。

 比如在挖掘、保护、整理、研究和运用朱子文化工作方面,通过艰苦努力,尤溪县理清了该县作为“朱熹诞生地”及其朱熹生平的脉络,出版了有关朱熹的著作12本,共200多万字;整理、规范了朱熹公祭活动相关事宜;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合作,由我国著名哲学家、朱熹研究权威张立文领衔,集全国近百位专家学者精心编撰了《朱熹大辞典》一书,于20xx年编辑出版,反映了目前国内外朱熹研究的最高水平。

 “以家风家教、家训祖训为内容的朱子家训文化以及孝文化在尤溪得到很好的发展弘扬,像这里的南溪书院、开山书院,甚至尤溪火车站广场都成为弘扬朱子文化的重要载体。”纪优梓说,尤溪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朱子家训的研究,把朱子家训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如,尤溪实验小学组建百人朱子合唱团和百人朱熹诗词、朱子家训朗诵队。县里还组织有关朱子诗词演唱的节目,被搬上了中央七套的乡约栏目、林博会等。

 挖掘、整理是基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传承,由此,尤溪县根据“全城朱子文化”的定义,设定了打造“中华理学文化名城”的总体目标。

弘扬朱熹文化征文3

 朱熹一生勤于讲学、诲人不倦。他创建和修复了许多书院,建立的第一所书院是寒泉精舍,修复的第一所著名书院是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初建于南唐,到南宋已是断垣残壁,朱熹出任江西南康军的郡守,上庐山访求白鹿洞书院的遗址,组织重建书院。他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强调修身、处事、践行的原则,对中国书院教育发展的产生很大影响。朱熹晚年出知潭州时,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他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以《四书集注》为教材,到学院授徒讲学。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两个,它们都因朱熹而名扬天下。

 朱熹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深刻总结历代教育经验,认为教育应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8——15岁为小学教育,目标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圣贤坯璞”。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任务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强调自学为主,辅以老师教导,主张开展切磋交流,在自学、教导、切磋交流中提高。

 朱熹继承周敦颐、张载、二程,融汇释道,构建了“致广大、尽精微”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最高核心范畴是“理”。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本源。气是理的表象,有发展变化的能动性。理是事物的规律。社会伦理也是理的表现。

 朱熹深化孔子“仁”的认识。他提出,“仁乃天地生物之心”,仁是自然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力和源泉。自然的本质是“仁”,是宇宙意志的根源,是生命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朱熹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本性和特性。自然万物都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潜力,根本的原因是天理本身含有“仁”的基因和要素。这种基因和要素决定了自然万物呈现出发展变化的不同状态。人从自然中走来,人的生命也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基因和要素。由“天地生物之心”所规定的万物之间的发展变化,构成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

 朱子一生致力于对经典的重新诠释。朱子对孔子儒家经典《五经》和重要文化典籍作深入研究,编撰《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形成《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或《四书》),使之成为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新的文化经典。

 从历史看,孔子总结了夏商周到春秋的文化,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部分。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家文化的冲击,朱熹融汇重建儒学的基础和体系。这是极为庞大而复杂的文化工程。原先的《五经》不包括《论语》和《孟子》。《论语》在汉代不过是小学的教材。而《孟子》在北宋之前也是不受重视,甚至连经书都不算。朱熹认真研究《五经》,认为《周易》主要是卜辞,是占卜之书。《礼记》是礼仪制度的汇编;《尚书》与《春秋》属于记载历史的书;而《诗经》则是诗歌总汇。《五经》内容丰富而且庞杂,表达的意义不够集中、明确,无法形成足以与佛教道教抗衡的思想理论体系。

 朱熹重新选定文本。他将《论语》、《孟子》和《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大学》、《中庸》合并为《四书》。他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深入细致研究《四书》。他将《大学》区分为经和传,在注释时广泛吸收了汉唐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在文本研究时发现《大学》仅有载“格物致知”字样,但没有解释。他认为流传原本丢了“释格物致知义”,补进“即物穷理”等134字,使《大学》逻辑通顺,文气贯通,意义完整,也使“格物致知”成为新儒家重要思想和实践指南。他还明确把《大学》作为《四书》首篇。他认为《大学》确定的“三纲领、八条目”,明确提出儒学的宗旨和纲领。“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指修身与学习的过程,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的产生,使中华文化有了新经典。有力的突出孔子和孔子思想,维护和巩固了孔子思想的主导地位。

;

1、朱子(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

2、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子家训又称朱子治家格言

全文如下: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羞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材,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娇态者,贱莫甚居家戎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比多;颓堕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伯庐书

朱子治家格言 终

是云南麻栗坡(有名的对越自卫还击老山战场)的,我姓朱,我把我的家谱资料发上来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据说现在应该是湖北利川张王庙安乐屯一带的人。

 序  言

 

普追朱氏族谱,自先祖谱行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历经几个朝代的变革,族人多次迁流,族谱已遗失甚多,留存无几。因先祖谱行二十字快要改周,族人多次提议整理、编修族谱。族人四次开会讨论,推荐以朱全柄、朱全洪、朱全武、朱忠祥、朱东五人组成编委。编委充分征求族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前辈族人对有关族谱的传教,收集、考证相关族谱资料(《中华姓氏谱〈朱姓卷〉》)。编写本册族谱,其中从沛国建郡至先祖朱朝湖迁居越南国阶段的谱史,尚待考证后补入册中。因编委人员水平有限,册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谨请族人谅解为谢!

 

                   编 委

                 二00七年 春

    

祖 宗 溯 源

朱氏祖和邾氏族的生活年代毕竟太遥远了,有关他们的生活、繁衍、迁徙、扩散情况,都已经模糊不清,也许永远成为历史之迷。在流传至今的古代典籍中,第一位著名朱姓先祖是生活于“三皇”时代、号称“古天子”的朱襄氏。继朱襄之后,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时代,又涌现出一位著名的朱姓先祖,他就是号称|“白帝”的朱宣。白帝朱宣就是少昊,他是黄帝的后代,属伏羲氏。

  历代姓氏书和朱姓谱牒谈到朱姓起源时,往往追溯到曹姓,认为朱姓是曹姓繁衍出来的分支,曹姓先祖就是朱姓的血缘先祖。曹姓是黄帝之孙颛顼,颛顼的儿子是老童(一说卷章),老童的儿子是吴回,吴回的儿子是陆终,陆终的儿子是晏安。舜帝封晏安建立曹国,并赐他为曹姓,改称曹安。至商、周之际,曹安裔孙曹侠重建封国,即历史上有名的邾国。后来邾国的部分后裔又改称朱姓,曹侠(朱侠)也就是史书中有确切记在的朱姓先祖。

  据《世本》记载,邾侠生非;非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父(即邾颜,史称邾武公)。邾武公的嫡长子夏父,夏父之后两代,情况不详。至第十二位君主邾仪父(名克,史称邾子克),克之子邾琐(宪公),琐之子蘧 (文公),文公之子获且(定公),获且之子 (宣公),宣公之子邾华(悼公),华之子穿(庄公),穿之子益(隐公),益之子革(桓公)。至春秋、战国之际的邾夷鸿,字成子,系隐公之孙,桓公之子。后因受封茅邑(今山东鱼台县东北,一说在今金乡县西),史称茅成子。周敬王三十二年(公元前488年),鲁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邾军节节败退不久,鲁军攻入邾国都城,隐公被俘。此后,邾国相继成为吴、越的保护国,处于寄人篱下的地位,内部的权利争斗愈演愈烈。夷鸿深感失望,逐离开祖国,携家迁至鲁国沛邑(今江苏沛县),隐姓埋名。并将“邾”字去掉“邑”( )旁,改称朱氏,以示自己是丧失邑地之人。夷鸿的儿子朱 (又作朱 )字世秘(一作仲惠),早年随父亲迁居沛邑,后移居齐国。秦汉以后,朱夷鸿和朱 的后裔十分昌盛,逐渐发展成为位居历代朱姓郡望之首的沛国朱氏。

沛国朱氏源流表

  伏 羲氏→朱襄→黄帝→白帝→颛顼→老童→吴回→

陆终→晏安→曹侠→非 成→车辅→将新→訾父→武公→

夏父→?→?→克→宪公→文公→定公→宣公→悼公→

庄公→隐公→桓公→朱夷鸿→朱世秘

朱 氏 家 谱

   商音,沛国郡。沛国;在秦代称“泗水郡”,治沛县(今属江苏);西汉时改称沛郡,迁至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东汉时为侯国,其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和江苏沛县、丰县等地。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时复为郡,北齐时罢废。

  祖籍,先祖系湖北省施南府利川县九保一甲山王庙人,后迁至越南国山七省东光总抵定县有永社江文村普腊,又迁回云南省开化府安平厅东安里普元甲普追村(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铁厂乡普追村)居住至今。

    

字 辈 排 行

        

锦绣乾坤定,成文化朝邦。

东子全忠孝,仁义道德昌。

      

续 字 排

        

宏武振国兴,民强泽安康。

荣志嘉升教,开发富贵长。

族 人 系 年 录

朱朝湖  生于公元1775年(乾隆40年,乙未年五月初一日寅时),生在湖北施南府利川县九保一甲小地名山王庙,亡于公元1835年(道光15年,乙未年五月十三日亥时)。

  陈  氏  生于公元1798年(嘉庆3年,戊午年五月十三日子时),生于贵州省浈阳县打鹿巷。亡于公元1849年(道光29年,己酉年腊月十七日申时),在越南国山七省东光总抵定县有永社江文村龙扛街告终。

  朱邦义  生于公元1811年(嘉庆16年,辛未年十一月十九日辰时),亡于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年九月二十四日亥时)。

  胡 氏  生亡不详。

  舒 氏  生亡不详。

  朱邦文  生于公元1823年(道光8年,戊子年十一月初九日子时),在越南国有永社江文村普腊,亡于公元1901年(光绪27年,辛丑年六月二十七日寅时)在云南开化平安府东安里普元甲普追告终。

  曹 氏  生于公元1830年(道光10年,庚寅年十月初三日辰时)上普追。

  董 氏  生于公元1838年(道光18年,戊戌年九月初三日午时)在品罗,亡于公元1903年(光绪29年,癸卯年正月初四日亥时)普追告终。

朱邦武  生于公元1830年(道光10年,庚寅年八月十五日午时)。

长     房

  

朱东林  生于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辛亥年三月初九日子时),在普追老寨塆,亡于公元1885年(光绪11年乙酉年六月二十四日辰时)新屋基告终。

  颜 氏  生于寅戌年七月初二日在普追银厂,亡于壬子年九月十三日丑时普追新屋基告终。

  长 女   生于癸丑年十一月二十日辰时。

  三 女   生于丁卯年正月十六日辰时。

  朱子春   生于癸酉年八月十八日酉时。

  陈 氏   生于甲戌年腊月初八日。

  朱子相   生于壬午年十二月二日戌时。

  刘 氏   生于壬午年冬月三十日卯时。

  朱子清   生于甲申年八月二十五日戌时。

  王 氏   生于癸未年腊月十二日巳时。

  长 女   生于辛未年正月三十日申时。

  五 女   生于辛巳年二月十二日亥时。

       

三    房

  

朱东山  生于公元1867年(同治6年丁卯年六月二十二日卯时)。亡于1900年(光绪26年庚子年五月十五日子时)安那老街。                                  

  董 氏 生于丁卯年十一月十三日戊时偏裸。亡于壬戌年五月初二日亥时在老寨湾屋基告终。

  朱子良 生于丙申年九月二十九日午时。亡于乙酉年三月二十三日吉时。

  唐氏 生于己亥年腊月二十七日。亡于辛巳年六月二十三日戌时。

  张氏  生于戊申年五月二十四日子时。亡于丁卯年三月二十日丑时。

       

四     房

朱东壁 生于公元1869年(同治年己巳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时),亡于公元1898年(戊戌年十月十七日辰时)在安那老街告终。

  张 氏  生于丙寅年八月二十三日申时,亡于乙未年三月十四日在下普追告终。

  朱子贞  生于丙戌年十月初四日子时。亡于乙酉年四月初一日子时。

  骆 氏   生于 酉年六月二十九日巳时,亡于乙亥年五月初六日寅时,在普追老寨塆告终。

  朱子成   生于戊子年九月初八日丑时。亡于乙酉年五月吉日子时。

  张 氏   生于丁亥年六月初九日辰时。

  王 氏

  朱子康  生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前三 月十七日巳时。亡于己卯年八月吉日吉时。

    田 氏  生于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年十月初三日子时在上普追。

五     房

  

朱东汉   生于公元1871年(同治10年,辛未年七月初十日亥时)。亡于公元1919年(民国8年,六月二十二日未时)铁厂财神庙。

  韦 氏  生于戊辰年正月二十八日卯时,亡于丁酉年十月初二日午时。

   张 氏  生于丙子年九月十三日子时,亡于民国三年甲寅年九月初九日辰时。

   朱子雍   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年十月二十四日申时。亡于丙戌年冬月十二日戌时。

   韦 氏   生于丁亥年九月十三日子时,亡于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冬月十二日戌时在老寨塆告终。

   朱子羔  生于光绪十九年癸巳年正月十七日丑时。亡于民国二十九年辛巳年六月二十九日巳时。

   熊 氏   生于戊子年正月二十五日辰时。

   朱子初   生于辛丑年十月三十日子时。

   朱子益   生于 乙巳年六月二十五日亥时。

   杜 氏

   朱子敬   生于戊午年正月十八日巳时。亡于己卯年五月二十九日申时。

   韦 氏

   王 氏  生于甲子年六月初四日丑时。亡于丙子年十月初一日申时。

   长 女  生于乙未年七月初一日寅时。

   次 女  生于己亥年七月初一日亥时。

   三 女  生于己酉年正月十三日未时。

七    房

  

朱东坡   生于公元1876年(光绪2年,丙子年五月二十七日卯时)。亡于民国八年己未年十月初七日巳时。

   田 氏   生于辛巳年十月二十七日未时。

   朱子昌   生于己亥年八月二十二日酉时。亡于辛巳年六月二十六日丑时。

   张 氏   生于已亥年九月二十日戌时 。亡于甲戌年三月吉日吉时。

   田 氏

   朱子孝

   代 氏

   周 氏

   徐 氏

   长 女  生于辛亥年七月十四日亥时。

   次 女  生于乙巳年三月初十亥时。

   四 女  生于丁未年十二月十五日寅时。

   五 女  生于庚戌年正月十三日丑时。

怎样写三代以内家谱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