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讷的宋氏家族
百家姓氏,各有起源,宋氏起源于河南商丘。西周初年,周封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 ,称宋公,建立宋国,宋人以国为姓,为宋氏之始,传续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微子,名启,先商帝乙长子,纣之庶兄。生于丙辰年正月八日午时,食采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子爵位,故曰微子启。
微子贤明仁德,具有帝王风范,帝乙有将商家王朝传于微子之意,太史不允(因启与衍出生时其母尚未立为正妃,故称启与衍为纣同母庶兄)。太史按当时法律: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帝乙卒,辛立,是为纣王,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荒*无道,微子数谏不听,微子忧纣王之将亡,乃问救乱之策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自言其义不可去,微子叹曰:念神气可受他人,主器必归于长,遂持祭器远遁于荒,离纣王而去。箕子不忍离去,佯疯而被囚,比干因直谏而被剖腹挖心。微子、箕子、比干后被誉为“殷之三仁”。
周武王姬发克商,微子携带祭器到武王营门前,肉袒而缚,求告武王,要求保留商族的香火,武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恢复其爵位。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又命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辅佐武庚监管殷商遗民。
武王卒,子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旦为之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串通武庚起兵反叛。周公旦奉成王之命调动大军,经过三年的战斗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微子没有参加武庚的叛乱,因此成王封微子启于宋(今商丘),建为上公,作宾王家,祀得用天子之乐。成王为微子之命以申之,建都商丘(商丘即阏伯、相土故都也)。让他管理殷商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微子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以后世代相传,历时761年,传32君,26代至宋王偃,微子是宋国第一代国君,宋氏之始祖。宋王偃四十七年《年表》云:43年(公元前286年),齐泯王任韩泯为相发兵攻宋,王偃奔魏,死于温(今河南温县),国亡。其国土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子孙以国为氏,除留有一少部于商丘继续繁衍生息,其余大部均迁播于祖国各地。
至唐元和年间,林宝撰《元和姓篆》,以广平为天下宋氏郡望之首。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出了一名杰出的贤相宋璟,关于宋璟的先世,北宋欧阳修撰《唐书》,在《宰相世系表》中列有《宋璟广平宋氏表》。广平宋氏是自西河介休(今属山西)迁徙而来,西河宋氏始祖为宋昌,而远祖则为宋义、宋襄。宋襄、宋义为宋王偃公族之子孙。
公元前328年,宋君偃攻袭其兄剔成,自立为君。自宋君偃元年至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宋王偃后传几世正史无记载。据《商丘宋氏族谱》载:“宋王偃子名錡,錡子沣、沣子檄、檄子焕、焕子墴、墴子义、义子昌”,(按:误义子应为襄)。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宋亡77年,宋义加入楚起义军,随项梁,为将军。项梁死,楚怀王封为上将军,后被项羽所杀。《史记项羽本纪》载:“宋义为上将军,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至无盐(今山东郓城县东)饮酒高会。……(及项羽杀宋义)使人追宋义,及之齐,杀之。”
按,《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楚有上将军宋义,义生昌,汉中尉,始居西河介休。”将昌认为宋义之子,误。此表多据唐林宝《姓纂》,而《姓纂》只言:宋义、宋昌。不言昌为义子。唐司马贞为《史记》作《索隐》,引东汉官修的《东观汉纪》中的《宋杨传》云:“宋义后有宋昌。”只言昌为义之后,亦不言为其子。《索隐》又引晋虞预撰的《会稽典录》云:“昌宋义孙也。”可见宋昌应为宋义之孙,宋襄之子。
宋昌居西河介休,下传十世皆无考。
《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楚有上将军宋义,义生昌,始居西河介休,十二代孙晃,晃三子:恭、畿、洽,徙广平列人。”
《元和姓篆》卷八:“宋氏广平:昌为汉中尉,始居西河介休,十二孙晃,生恭,徙广平利人(应为列人)侯,孙药师,生疏,恭弟畿、洽。”
以上两书记载,都说昌十二世孙为晃,恭,畿、洽之父,只是《唐书》“洽”而《姓篆》则名“给”。但考之《魏书》,证之《北史》,恭、畿、洽之父不名晃,而名活,其祖名爽。
《魏书》卷三十三《宋隐传》:“宋隐,字处默西河介休人也。曾祖爽晋昌黎太守,后为慕容廆之长史。祖活,中书监,父恭,尚书,徐州刺史。慕容廆徙邺,恭始家于广平列人焉。”可见恭父名晃误,而名活,祖名爽。
宋恭、宋畿、宋洽兄弟三人,自西河介休迁广平列人,为广平宋氏始祖。宋璟之派出自二门畿。
宋畿,为宋璟之派广平之始祖,《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姓篆》皆云为“后燕王将军司马”,生荣国。荣国下传十世至宋璟,《宋璟广平宋氏表》记述较详,宋璟先世简洁明了,今汇宋璟先世世系表一览便知。
据《滑豫宋氏族谱》载:“按唐之贤相宋璟文贞公,实系吾滑宋氏之先代也,而有梅花赋在舍历传年久,而公之原籍直隶邢州南和县,按唐监公生于高宗十二年,卒于玄宗二十五年十月,享寿七十有五……”,可知大唐贤相宋璟乃属滑豫宋氏原居河北广平之先代。
又据《滑豫宋氏族谱》载:“吾宋氏之由来亦已久矣,而汤而宋、经秦、过汉、越晋、迈隋、而唐、至南宋宁宗,滑豫宋氏一世祖宋殷先祖便于广平郡迁入卫之山阳城(今河南焦作)”。
据《卫辉府志》载:“辉县西南六十里有古邓城周围九里四门遗址尚存即山阳县入辉州改县为镇,即今山阳镇”。
据《滑豫宋氏家谱》载:“一世处士公讳殷,字彦实,号东郡,先卫之山阳人,自宋宁宗时徙滑遂家焉。”
由于宋璟身后数载,中原骚于兵革,朱温起首、五胡乱华,共有五十余年,惜其旧谱被焚化为乌有矣!宋璟后世子孙何人于何年自河北广平迁徙于卫之山阳,现已无证可考。据五世祖宋讷于洪武七年(公元1375年)为浙江嵊山宋氏族谱作序之后记中载:文恪公给嵊山宋氏族谱作序之家乘序,当时因吾宋由广平迁卫徙滑传家五世,伤叹前谱已失矣!孝心切矣!而元文学士赵松雪书吾谱之梅花赋,实出于文贞公之后,与嵊山宋氏同本分流。
一世祖宋殷于宋宁宗时,从卫之山阳迁徙于当时的白马县宋胡寨(今延津县马庄乡李村寺),后至四世祖忠肃公崇禄(讷父),因李村寺地基狭隘,昭穆不便遂迁于林子里(滑南宋林),又将先祖德仁、先考瑄起葬于林子里村西新茔,一世祖殷仍葬于李村寺南原茔。
据《滑豫宋氏家谱》载:“我祖旧籍本卫之山阳,自宋宁宗时迁於滑之白马郡永宁乡东林子里,始祖殷、二世祖德仁、三世祖瑄皆隐居不仕,养晦自高,其树德创业之休,不可胜记,顾作善降祥仁者,有后迨至大元四世祖崇禄为行台侍御史、户部尚书,因其贵显追封三代敕修茔域、建祠堂,鸿功骏烈垂诸史册,至五世祖讷以元进士弃官旧里,明兴复蒙征召,起官祭酒定立监规、谟谋制度备载於名臣录,由宋而元而明,其先世或中黄甲、或步青云、或著国学、或游邑庠,累世衣冠之盛不可悉数”。
四世祖崇禄是滑豫宋氏迁播发展史中的功德先祖,他不仅因其官居贤贵而追封先祖三代敕修茔域建立祠堂,使宋氏先祖鸿功骏烈垂诸史册,而且尤为功贵的是结束滑豫宋氏支脉数千年来的迁徙史,定鼎于得天独厚的拥有数千顷肥田沃土的家园——南宋林村,使滑豫宋氏家族从迁徙落难中崛起,及至五世祖文恪公宋讷,承继父志,以其儒士大家,复蒙征召贤士于明宫,执教太学,受明太祖洪武皇封褒嘉,以至为后世子孙赢得皇权族威,至明、至清、至共和,繁衍了近三十余代数万计的子孙,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参阅宋氏家谱名人录) 滑豫宋氏家谱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卷,它真实地记载了滑豫宋氏世系人物的历史轨迹,它翔实记述了宋氏先祖支脉家族成员世系延伸、人物传记、生卒年月,它重笔浓写了宋氏先祖诸历史名人的事迹与功德,滑豫宋氏家谱珍贵的内涵,不仅对研究祖国的历史、名人、文化、书法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促使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滑豫宋氏家谱共十二卷,第一卷作为全卷的核心分为三个部分:
(1)谱序。登载宋氏历次修谱的序言,人物传记、碑文等。
(2)宸章。印证大明洪武帝为文恪公宋讷历次晋升官爵、褒奖功绩的圣旨及御制祭文等。
(3)名人录。记载了自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等一百余位名人。
其他卷以滑豫南宋林为原支脉,涵盖周边延津、封丘、原阳、开封、新乡、汲县、辉县、浚县等分支,续谱时按村所居支脉分卷有序入册。
滑豫宋氏先祖修续家谱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家谱可追溯至唐朝贤相宋璟文贞公先祖居河北广平世系。
按明洪武七年,五世祖宋讷为浙江嵊山(时与嵊山合刊)宋氏族谱作序云:“家之谱牒亦自广平为源,松雪赵公尝序其首而书《梅花赋》于左其,以铁石肝肠望于宋氏子孙者深矣,奈何中原兵革,衣冠离散,化为乌有矣!”宋氏原家谱自文贞公宋璟居广平先祖为源,该谱曾有宋璟所题《梅花赋》,元大学士赵松雪亦曾书写作序,之后不幸遗失于中原战乱之中。
鉴于滑豫宋氏先祖原谱遗失,仅存原谱中《梅花赋》传于后世。至四世祖忠肃公崇禄,五世祖宋讷,父子递朝为官,修家乘推前无着,故以殷公为始祖重新修续了滑豫宋氏家谱。
滑豫宋氏家谱自四世祖崇禄、五世祖文恪公续修以来,距今已七百余年,后世子孙修续家谱记录在册的有六次:第一次为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十世祖天朴公主修并作序;第二次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由十六世祖三杰公主修并作序,三杰公在此次修续中所作序言,除与上次作序时言明前谱遗失、力述先祖功德之外,还添加了所遗失前谱中,宋璟在唐垂拱三年,时年二十五岁所作《梅花赋》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第三次修谱是在民国六年,由时任提督总兵、陆军中将,二十一世祖明善公与邑庠生二十一世祖温公主修,此次修谱由于明善公介入而声势浩大、规模空前,以前未提及与商丘合刊,而此次修续把与商丘合刊放在显要位置。商丘知县扈于高亲自作序,余外有商丘宋氏裔孙恪明公作序。第四次修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此次修谱是在民国六年的基础上修续的,仍与商丘合刊,因此规模不亚于上次。于1935年滑县县长谢随安受恩师宋太和之托为修谱早于十余年即操笔作续。修谱由明庆、勤、崤、玉印、学善、学儒诸公主修,由金元、体元公作序。第五次修谱于1980年展开、1982年告竣。有岳、明相、岫 、孝明、孝田、孝民、庆太、自修、崇树、象彬公主修,有岳、孝田公作序,此次修谱是以南宋林为主体修续的。时值改革开放初年,科技欠发达,修续特色与以往并无较大差异。第六次修谱于2008年7月展开,2009年告竣。有总会首崇福,副总会首德印、明相、天太、相贤、相勤主修,有孝勤、崇新、崇彦作序,崇新执笔,有崇树、孝民、德立、天才编纂,会首孝增、孝才、孝章、崇玉、崇杰、崇民、崇雷、崇宽、崇亮、崇温、崇高、德全、德昌、德本、德禄、德信、德甫、德民、德明、德广、德士、天海、相才、天顺、先进、天真、相杰、贤明同力合作。此次修谱较往届有三大亮点:其一、于修谱开展前,邀集迁播周边各县区五十余支宗亲派代表汇集故土宗祠为先祖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以弘扬先祖功德,唤起裔孙承继先祖遗志,崛起宋室,振兴中华。其二、此次修谱顺应社会发展,冲破世俗观念,开宋氏男女同登家乘典册之先河。其三、此次修谱以现代交通、通讯、电脑排版印刷等先进技术取代了历次修谱中以步代车,以手写石印等原始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与运用,使此次修谱呈现出便捷、规范、高效、低耗等新时代特色。
滑豫宋氏修谱的历史,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子孙在繁衍,宋氏裔孙随着世系的发展,将会继续大笔书写自己的历史,让世系的辉煌沿着历史的轨迹延伸…… 滑豫宋氏五世先祖宋讷文恪公,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卒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1年),元至正中进士,授盐山令,于洪武十三年(1381年),洪武帝招贤,由四辅官杜敩荐,任国子助教、拜文渊阁大学士、擢升祭酒,著有《纪德录》、《西隐集》,其父崇禄任元宫中奉大夫,山西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户部尚书,祖父瑄赠中奉大夫,河北、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曾祖父德仁赠嘉仪大夫,礼部尚书。
有感宋讷对大明所创业绩辉煌,在其病逝后,明太祖朱元璋甚为悲痛,御制祭文,特派礼部官员高昌安前行代为祭奠,并颁旨为大明开国帝师,建庙崇祠,以期弘扬宋讷之功德,使之名垂后世,递传于子孙。
宋讷祠堂最早兴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建筑布局分为大殿、东西廊房、围墙、山门。山门系传统中式门楼,紫漆大门,上联曰:调和盐梅公卿府,下联配:燮理阴阳宰相家,横批:大明学士。山门内悬挂一御赐金字牌匾,上曰:“开国明师”,后又有滑县县令吕文光于乾隆二十七年增匾置于其上。越过山门,中间是一条直通大殿的甬道,甬道两旁植有古松。左右配东西廊房,皆为宋氏家族逢年过节祭奠先祖会客议事所用。穿过甬道,即来到大殿。大殿系古式厅堂砖木结构,房顶高脊飞檐,走兽飞禽置于其上,栩栩如生,廊檐下红漆明柱,上联曰:龙堤高卧东郡志,下联曰:凤德题兆西隐集。大殿仍为紫漆大门,上联曰:功勋百代垂青史,下联配:俎豆千秋起白云,横批为“血食春秋”。大殿正中设一木质软阁,阁内雕有大殿主人公——宋氏五世先祖文恪公塑像,主人端坐其间,头戴乌纱,二目放光,银髯飘洒,神采奕奕,双手扶膝,气宇轩昂,好一派宰相大家学者风度。塑像两旁各有一童侍立,手端文房四宝,静立侍俸,据说双童即为文恪公弟子燕王、建文帝。
南阳市:昌-忠-孝-仁-爱。
南阳市:汉-毅-弘-达-兴-金-印-亮-广-慧-国-顺-民-昌-盛。
南阳市〖始祖原居山东青州府草坊集后,有碑记可查三十二代,迄今六百余年〗:鸿-金-增-慈-保-爱。
卧龙区百里奚街道社区〖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振-家-道-永-世-昌-(1995年续修)冠-强-卓-昂-昆-伟-丰-育-迪-勤-浩-敖-勉-彦-明-礼-冶-吉-宁-平。
卧龙区七里园乡大庄村:宋廷贵(字步蟾,妣解氏)-宋宏臣(字亮輈,妣杜氏)-宋尽道(字庻庵,妣谢氏、继张氏、续张氏)-宋尽伦(自敦五)、宋天树(字春卿)、天赐(字纯嘏)、宋天盈(字玉枢,妣丁氏)、宋天桂(字香山)-宋德耀(字光远)、宋德灿(字英甫)、宋德辉(自煌甫)、宋德煜(道光乙丑相11月初10日吉时生,排行四,字旭,斋号晓楼,同治3年甲子科乡试中式第62名;妣郭氏)-春祥、寿祥、兆祥、嘉祥、凝祥、卯祥、宝祥、泰祥、安祥-金堂、升堂、中堂。
卧龙区陆营镇陈庄村:始迁祖宋文升(字中魁),御配恩惠氏-2世:宋濂式(字清洁),配吕氏-3世:宋贤(字德纯),配张氏-4世:宋魁章(后裔迁徙湖北省老河口市);宋成章(字斐然,曾任开封(汴梁)府京城师傅,道光皇帝尊称为宋公,道光二年御赐荣寿碑一座),配周氏、阎氏;宋成振,配孟氏-5世:宋钧(后裔迁徙湖北省老河口市);宋文(字华国),配吴氏、王氏、贾氏;宋元,配袁氏、杨氏-6世:道善、向善、乐善(迁徙湖北省老河口市);宝善(字安全),配吕氏、张氏;全善(明善、字昭亭),配冯氏、王氏、刘氏;国善,配袁氏、马氏-7世:占(三)-8世:百-9世:德(振)-10世:景-11世:应(英)-12世:厚-13世:长-14世:远。
卧龙区陆营镇冢头村〖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冢头村〗: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振-家-道-永-世-昌-(1995年续修)冠-强-卓-昂-昆-伟-丰-育-迪-勤-浩-敖-勉-彦-明-礼-冶-吉-宁-平。
卧龙区潦河镇崔营村〖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领(凌)-敏。
宛城区〖始迁祖原居山东青州府草坊集后,有碑记可查三十二代,迄今六百余年〗:鸿-金-增-慈-保-爱。
宛城区白河镇溧河店(80年代因建筑迁坟,在溧河店北宋坟挖出的墓碑记载,自唐河县宋营迁居冯堂,又从冯堂迁溧河店,俗称“老六门”,代表名号有:榆树底宋家,椿树底宋家,银匠楼宋家,油坊宋家等,及炮楼院,盐场、杂货铺等,其世系字辈为):承-平-庆-康-乐(清乾隆28年续谱)-国-九-文江-朝金、朝寅(子四:荣、华、儒、陶)-陶(妣张太君)-永宁(妣李、王太君,子七:大、晟、昌、昂、五、六、普)-普(妣阚太君,子四:立德(出继四门昂)、润德、耀德、慎德(润德,妣袁、王、邢、雷太君;耀德,妣武、张、姚太君;慎德,毓琨,孟太君)-玽、璁、琮、珍、珂、琳、玶、瑾、振(溶、雷太君)-燕、渲、浩、法、聘、崎、仙舟、渠潧、漳潧(广山、徐太君)-金全、金成、金铭(妣袁氏文华)、金玉(妣谢氏志兰)、金有-志、万、堂、亭、明、英、德-长-江-海(民国八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公元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晢-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参见社旗县桥头镇大宋庄、晋庄镇大里宋、李店镇、唐河县桐寨铺镇宋营村、郭滩镇宋营村)。
宛城区瓦店镇:〖始祖公宋九经,约在明末清初自山西洪洞宋家川迁居今南阳市卧龙区冢头村〗:祖-业-忠-志-远-德-荣-传-万-春-善-照-应-宣-振-家-道-永-世-昌-(1995年续修)冠-强-卓-昂-昆-伟-丰-育-迪-勤-浩-敖-勉-彦-明-礼-冶-吉-宁-平。
宛城区红泥湾镇〖始迁祖宋桐,配邱氏,初居山西洪桐,明朝洪武24年(公元1392年)迁南阳府唐河县西北四十里宋家营居住,宋桐卒后葬于桐河南七里许王家桥〗:承-平-庆-康-乐-(清乾隆28年续谱)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民国8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公元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宛城区官庄镇(南阳油田)〖先祖系文贞公宋璟第58世孙,自四川遂宁迁居〗:祖-其-经。
邓州市罗庄镇:相-云-合-英。
邓州市小杨营乡白庙岗村:三-公-相-汉。
邓州市后桥:三-公-相-汉-九-卿-佐-元-宗-子-和-顺-崇-德-象-贤。(同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区宋营村)
南召县皇后乡郭庄村:祥-广-来-金-玉-蓝-天-朝-富-贵。
南召县石门乡宋家沟村:始迁祖宋由—宋国敬—宋典—德—文—广(立)—长—建(向)。
南召县(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移居河南孟津,后由孟津迁居南召):希-朝-德-其-大-文-国-可-有-长-学-福-道-宽-广-心-平-治-安-祥-干-孟-宏-召-业-勤-俭-定-运-康-哲-诚-修-忠-正-耘-和-景-群-章-师-谊-存-翰-公-恒-持-俊-彦-赠-冠-宇-献-机-勇-宗-泽-贺-同-庆。
方城县〖一支迁唐河县〗:应-生-玉-文。
方城县〖自山西洪洞移居豫东又迁方城〗:宇-法-国-德-洪-兰-天。
方城县广阳镇〖自山西洪桐县迁来〗:明-成-文-俊-春-国(登、付、清)。
方城县博望镇湾街村:全-有-明。
方城县杨楼乡宋庄村〖始迁祖宋明自襄县迁居〗:明-天-化-田-金-庆-自-彦。
镇平县:振-炳-天-建-德-也-远。
镇平县殷宋营〖始迁祖宋士艺,字照贵,江苏南京水西门人,1387年随燕王扫北时任兵马总指挥,获胜后被封为南阳侯,1420年自山东省青州府草房集搬迁镇平〗:宋士艺-宋福(子三:宋贞、宋升、宋杰)、宋寿、宋祥-杰-军-虎—六—俊-九经-应光、应先。
镇平县东宋营:老-英-铎-虎-添-大-来-升-若-成-巨-文-长-作-周-云-鸿-金-增-慈-保-爱-五-洲-同-伦-尧-舜-世-京—兆。
镇平县西宋营:老-英-铎-虎-添-大-来-升-若-成-巨-文-长-作-周-云-鸿-金-增-慈-保-爱-五-洲-同-伦-尧-舜-世-京—兆。
内乡县鱼道河〖先祖宋介眉(满族)清朝乾隆年间自江南省庐州府庐江县西乡马庆村绣球山迁徙内乡县鱼道河〗:宋介眉-宋东有-宋义恒-宋得周-宋启蛟-宋昌平、宋昌绪(迁回江西)-宋希孔-宋嘉飞-宋炳堂-宋德利。
淅川县:国-祥。
淅川县宋湾〖前五世不详〗:泽-际-君-天-朝-德-龙-之-祖-秉(生)-育-先(仙)-泽-明-修-家-训-守-仁-存-厚-弘-科-强-国-永-保-世-昌。
社旗县:如-国-长(明)-保-建-书。
社旗县兴隆镇后门李〖明朝正德年间,宋天官(名讳失考),此官职乃为追封,原为转本御史,因参焦阁老拐娘娘一案,被焦芳反诘一口,故被诛。相传天官有八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由开封逃到方城县陈堰村〗: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付)-恒-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瑞(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社旗县桥头镇大宋庄〖先祖九河公,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唐河宋营,本支由唐河宋营迁居〗:国-九-文-维-□(单字)-永-远-发-大-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玉(毓)-付-恒。
社旗县晋庄镇大里宋:永-元-发-达-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社旗县李店镇(原青台镇):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宗-德-克-世-守-朝-应-玉(毓)-付-恒-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唐河县桐寨铺镇宋营村〖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徙,一世祖宋桐,配邱氏,二世祖宋世南,三世祖宋国兴、宋国旺从桐寨铺镇宋营村迁到郭滩镇宋营村,后代按此派语传承〗:(民国28年从第77世起续谱)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民国8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唐河县郭滩镇宋营村〖据唐河县桐寨铺镇宋营村新修家谱记载,一世祖宋桐,配邱氏,二世祖宋世南,三世祖宋国兴、宋国旺从桐寨铺宋营村迁到郭滩镇宋营村,后代按此派语传承〗:(民国28年续谱)国-九-文-维-□(单字)-永-元-法-大-邦-同-万-长-江-海-(民国8年续谱)宗-德-克-世-守-朝-应-毓-富-恒(2002年续谱)-宪-顺-政-昭-彬-仁-明-哲-钦-礼-嘉-丰-睿-祥-生-宣-成-润-环-东。
新野县〖系出元御史大夫宋恭让,其后裔散处新野、邓州、襄阳,毗连各村,历经数代,徙居各地,族谱散逸,世次失考,率以其始迁者为祖,而归于宋恭让〗:大-登-永-鸿-而-自-怀-先-泰-廷-之-三-公-相-汉-五-权-建-国-宗-子-和-顺-崇-德-象-贤。
新野县前宋庄:始迁祖宋大余(配郝氏,子二)-登魁(配熊氏,子四)、登贵-永昌(登魁长子,配韩、孙氏)、祚昌(登魁次子,迁徙韩营)、兆昌(又名永治,登魁三子)、永和(登魁四子)-鸿济(永治长子)、鸿度(永治次子)、鸿儒(永昌子,鸿度弟,配肖氏)、鸿镜(祚昌长子)、鸿彦(祚昌次子)-而襄(鸿儒子,配尚氏)-端(而襄子,配柳氏)-荣先(鸿儒曾孙)、承先(荣先弟)、茂先(祚昌玄孙)-天民(荣先子,嘉庆丙子举人,官至商丘教谕)。
新野县后宋庄:始迁祖宋登贵(前宋庄宋大余子)-永誉(登贵子)-(4、5世失考)-自新(永誉曾孙)、自好(自新弟)-元吉(自新子)、元魁(元吉弟)-振和(元魁子)-纯(振和子)、会泰(纯弟)。
新野县城郊乡王营村宋营〖始迁祖宋乾银明朝末年由新野县新甸铺镇后宋庄迁居,现存碑文记载,清光绪16年小阳月(公元1890年农历10月);中华民国23年中秋月(公元1934年农历8月中秋节)重修,碑文记载到十二世。〗:一世:乾、艮(为堂兄弟同迁,以姓为村名,曰宋营)—二世:先□—三世:宏□(宋乾银4子,长子绍先之子宏风、孙子国举、国用还居西山,后辈不详;次子维先6子,其3子宏烈还居果封,后辈不详)—四世:国□—五世:钦—六世:□麟、德□、鸣□、天□、名□、宗□、法□—七世:廷□、□魁、炳□、殿□、清□、□中、景□—八世:有□、全□、□贵—九世:□儒、□文、□振—十世:□善、明□、心□、□祥、学□、□陵(东陵之子扩君迁湖北襄阳)—十一世:贤□、有□、□亮、炳□、□东、□安、明□、长□、士□—十二世:□强、□峰、浩□、子□、朝□、海□、全□、云□(常安之子宋武、宋斌迁江西南昌)—十三世之后(字辈均未统一)。
新野县五通庙宋庄〖自第5世起〗:存斗-纲、良荣(纲弟,典史)、良鳌(良荣弟)-如璟(纲子,岁贡)-耀淳。
新野县黄漥:2世:士良-3世:锡琮(庠生)、锡玠(廪生)、佳胤(庠生)。
新野县宋湾〖自第10世起〗:春-安澜-维勤。
新野县宋湾〖自第9世起〗:权-锦堂、廷祯-之炳(廷祯从子)、之芳、之纲(庠生)-宗海(之芳子,官至陆军少校)。
新野县歪子镇〖自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东岗村迁居,碑记有宋子善名讳〗:
商丘市:长-学-崇。
睢阳区〖宋亨支系,自第65世起〗:元、亨、利、贞-贤宗、儒宗、瑞宗、朝宗-壮图-迎文-睛-芷-名敬-崇贤-若兰-和杨-孔训-衢-耀本-治平-国宾-义诚-兹、佩、健-于南-琨-文-广-连-云-汉-惠-信-忠-孝-谨-绪-延-仁-厚-绵-世-泽-书-声-振-坤-干-守-训-永-昭-宪-保-德-可-进-贤-礼-仪-徽-千
中国姓氏,各有起源,我们认为宋氏起源于河南商丘。西周初年,周封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 ,称宋公,建立宋国,宋人以国为姓,为宋氏之始,传续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微子启为宋氏 始祖,下传十一世武公司空而至春秋,传至十九世景公头曼已入战国,二十四世宋康王偃失国,宋国灭亡。二十六世沣至秦代,二十七世檄已到西汉初年,此后以嫡长子相传,到六十四世都得角已进入元代末期,因兵灾水患,谱牒失传,宋氏族人各祀先祖。清初文人徐世芳的《亨祖墓碑记》云:"相传后汉时,避兵荒,迁于山东莱州府掖县的宋氏,至元朝显昌焉。元、亨、利、贞兄弟四人,皆受朝职,二门讳亨仕元顺宗,官至兵部尚书,年老辞职归家,至明太祖洪武元年,抱谱乃归商丘守祖吾以知之甚悉,因援笔而为之记。"宋亨字咸庆,自抱谱归宗商丘,在商丘古城老南关一带定居,即是宋氏第六十五世。明朝建立后, 宋氏族人兴盛,原系宋贵一支,文人仕途显赫,宋、宋沾、宋权、宋荦、宋筠等相继脱颖而出,成为明清两代的名门望族,载入史册。至民国五年,相传为宋氏第九十二世。
中华宋氏网,上面信息很全,你可以看看。
3943河北清苑宋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彬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本 五册
北图
3944上海崇明宋氏世谱不分卷
(清)宋浦修
清同治元年(1862)修 光绪二十三年(1907)木
刻本 四十册
河北大学
3945江苏丰县古丰宋氏族谱六卷
(民国)宋圣经十一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江苏丰县档
3946江苏晋陵沿溪宋氏家乘十九卷
(清)宋传兴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广平堂活字本
历史所 美国
注:明宋洪川始修。该族散居武进、金坛、常熟
等地。
3947江苏镇江京江宋氏宗谱二卷
(清)宋鸣昌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木活字排印本 二册
上海图 南京博 美国
3948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廷玑纂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
中山大学(存卷1-4、9、11、12)
3949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卷
清末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3、7、9)
3950浙江馀姚上林宋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宋元英续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统宗堂重镌本
浙江慈溪县文管(残存七册)
3951浙江馀姚宋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麟瑞 宋墀等修
民国七年(1918)善继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北图 历史所(二部) 南开大学 河北
大学 浙江图
3952浙江鄞县四明槎湖宋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宋荣豪 宋贵芬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3953浙江慈溪宋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宋錞重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 道光初年钞并补
道光末年又补本
辽宁图
注:宋纶首修於宋庆元元年。首钞记事止道光
六年,补写记事至道光二十六年。
3954浙江嘉兴嘉禾宋氏支谱不分卷
(清)宋诗源 宗榛辑
清光绪三年(1877)刻本
浙江嘉兴市图 日本 美国
3955浙江绍兴山阴头宋氏世谱二十四卷
(清)宋汝楫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木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3956浙江绍兴 会稽日铸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宋楚玉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忠孝堂木活字刊本 六册
美国
3957浙江绍兴会稽日铸宋氏宗谱七卷
(清)宋天赞 宋尊山等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铅印本
浙江绍兴县档
3958浙江绍兴会稽宋氏宗谱四卷世系十卷
(清)宋家璨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忠孝堂石印本 四册
北图 浙江图
3959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宋璇等纂修
清咸丰二年(1852)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往:清康熙七年首修,此为四修。
3960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光绪十九年(1893)赋梅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注:是为五修本。
3961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宋光简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赋梅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此为六修本。
3962浙江上虞古虞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宋树化续修 宋崇德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赋梅堂木活字本 十册
浙江图
注:此为七修本。
3963浙江金华上目宋氏宗谱□□卷
民国十六年(1927)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7,又一部存卷7)
3964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宋有喜 宋廷公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1、3、4)
3965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四卷
(清)陈明经 宋元定等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重修 光绪二十七年
(1901)续修木刻本 四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
3966浙江武义潜溪宋氏宗谱□□卷
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二册)
3967浙江临海宋氏宗谱三卷
清道光十年(1830)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
3968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八卷
(明)方信纂修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刻本
北图(存卷1-8、10-14、16、17;另一部存
卷2、3、5-7)
3969安徽徽州新安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宋祚寰等修辑
民国六年(1917)敬德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3970安徽歙县歙西金山宋村宋氏族谱十二卷
(清)宋德泽纂修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秉德堂刻本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3971安徽歙县古歙上丰宋氏高德幺房祀谱不分卷
朱墨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二册)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3973福建长乐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细苟 宋廷华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刊本 一册
台湾
3974江西铜鼓宋氏族谱□□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纂修本
江西铜鼓县地名办(存卷12)
3975江西万载司背宋氏族谱□□卷
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2,又一部存卷2)
3976山东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宋哲元嘱察哈尔通志馆杨兆庚等续修
民国间稿本 一册
华东师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辽宁图(缺一册) 辽宁大连市图 日本
美国
注:康熙二十三年宋廷简修谱。此为七修本。
3977山东蓬莱宋庆家宗谱□□卷
山东蓬莱县南五乡泊子宋家村
3978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四卷
(清)宋*纂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家刻本郯 六册
北图 科图 经济所 日本 美国
3979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续编
清乾隆四年(1739)序刻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3980河南商邱宋氏家乘十二卷
(清)宋齐唐 宋齐瑛等续修
清嘉庆十年(1805)序 刻本
曲阜师院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商邱宋氏续乘》。
3981河南商邱宋氏家乘二十卷
(清)宋筠撰
稿本 一册
上海图
3982河南开封大梁宋氏族谱不分卷
(清)宋芷堂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承启堂刊本 二册
注:一名《宋氏家乘》。
3983湖北武汉宋家宗乘□□卷
(清)宋用潜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钞本 六册
科图
3984湖北黄冈鄂东黄冈宋氏宗谱七十九卷首五卷
(民国)宋从先 宋自兆六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新胜乡施杨村 湖北新洲县和
平乡富兴村
注:创修於清嘉庆十六年。
3985湖南宋氏应车各支谱八卷
(民国)宋言锡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重妙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在1)
3986湖南宁乡宋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宋朝章修 宋宗度 宋宗庠纂
清咸丰八年(1858)敦本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2,又一部存卷l)
3987湖南宁乡宋氏六修族谱三十二卷
(清)宋朝鸿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活字印本
湖南图(存卷1)
3988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续六修族谱二十卷
(清)宋声选 宋声霖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五凤堂刻本 二十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二年宋承文 宋正忠等首修。
3989湖南湘潭昭山宋氏六修家谱十卷
(民国)宋汪王等修 宋德瀚等纂
民国元年(1911)铅印本
湖南图(存卷1-3、4、5-10) 广东中山
图(附墓表一册)
3990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石潭房七修谱十六卷
(民国)宋声选等纂修
民国三十年(1941)王凤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3991湖南衡阳毛岗宋氏五修族谱十七卷
(民国)宋真吾 宋岳湘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6-8、12、14-16)
3992湖南郴县永江宋氏族谱□□卷
(清)宋孟正续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活字本 三册
吉林大学
3993广东花县宋润章 宋韬才合修
民国十年(1921)广州艺苑铅印本 二册
广东中山图
3994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二十卷
(清)宋章郁修
清光绪三年(1877)羊城学院刊本 二十册
科图 广东中山图 日本 美国
3995广东鹤山宋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3996广东鹤山平冈谷岭宋氏绿後祖房家谱不分卷
(民国)宋森编
民国三十二年(1943)油印本
广东中山图
3997广东梅县宋氏家谱一卷
(清)宋思缵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刊本 一册
台湾
3998 宋氏宗谱不分卷
(明)詹济纂修
明钞本
北京大学
3999 宋氏家谱不分卷
清道光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0 波洋里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宋品朝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五逊堂活字本 六册
人民大学
4001 宋氏族谱三十四卷一卷末一卷
(清)宋声教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湖南桃源县档
4002 丰川宋氏传流祭祀家谱一卷
清钞本 一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4003 宋氏族谱□□卷
(清)宋元成重修
清钞本
福建图(存卷14-16)
4004 宋氏族谱
(民国)宋氏族人修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一册
北图
4005 上门宋氏族簿不分卷
(民国)宋光照钞订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山东省
☆ 济南市商河:恒-树-茂-才-嘉-禄-仁-权。
☆ 青岛
☆ 滨州市:镇-玉-德-道-传-家-园。
☆ 滨州市沾化县胡家营村(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移居):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乘-学-风-雅-列-明-章。
☆ 新太县:玉-传-广-修-方。
☆ 阳信县宋集村:连-云-之-副-绍-德-传-贤-月-世-大-昌。
☆ 东阿县:士-培-怀-见-丙。
☆ 胶州市(自山西长子县迁居德州后又迁居胶州):守-培-启-龙-殿-廷-良-长-玉-芳-金-承-源-宗-永-立-学-法-昆-钢。
☆ 龙口:成-国-吉-世-兆-立-基-天-开-日-守-其-良-本-永-作-光-宗-荣-延-芝。
☆ 聊城:长-纪-培-士-义-来-存-中-绪-成-次-竹-本-元-巨-约-重-亚-华。
☆ 荣城靖海(始迁祖宋彬由江苏邳州城安社招贤乡迁居,自第19世起):素-葆(宝)-政-业-行-义-端-方-忠-信-才-德-永-斯-寿-祺。
☆ 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埠村:始迁祖宋福正-2世宋通、宋冲、宋兴、宋阜、宋民、宋彪、宋周、宋训。2世宋民之后自第13世派列班字为:树-立-功-训-成-作-忠-志-为-良-善-继-先-宗-德-滋-全-依-顺-天-理-恩-泽-鸿-丕-本-大(太)-平(公)。
☆ 淄博市:修-德-世-业-广-忠-孝-水-常-青。
☆ 淄博市:来-祥(襄)-振。
☆ 德州市陵县:清-玉-保-金。
☆ 招远(先祖自四川迁居):天-维-吉。
☆ 夏津县(始迁祖宋天富)自第12世起:长-兆-瑞-荣-华-寿-安。
☆ 夏津县(明·洪武12年奉诏迁居,始迁祖宋进朝、2世宋鉴、3世宋能、4世宋时)班字为:英-庭-道-可-传-鸿-鸣-毓-允-元-怀-思-学-日-书-仁-成-景-春-天。
☆ 鱼台县唐马乡宋砦村(自第66世至117世):达-义-成-源-正-谨-熙-本-顺-钊-利-来-举-朝-文-杨-世-帮-有-德-培-善-行-淑(书)-宏(洪)-业-克-昌-衍-宗-继-世-念-典-永-长-崇-礼-尚-文-谦-和-致-祥-训-勤-迪-俭-兰-桂-其-芳。
☆ 鱼台县宋洼(自第83世至111世):真-桂-继-尚-泰-华(汝)-作-怀、金(德)-广-效-方-有-济-家-正-福-运-长-成-之-国-民-显-鸿-树-益-增-光。
☆ 琅琊(自第85世至101世):殿(履、开、式、万、元、志、广)-文(士、世、兰、贵、步、显、治)-忠(基、吉、庸、生、继、良、思)-厚(成、昌、慎、宝、振、沛、济)-传(邦、国、东、金、晋、□、□)-家(泽、绍、三、至、甲、声、择)-远(凌、育、由、遵、从、□、先)-端(敬、向、用、裕、逢、民、运)-新(心、延、言、钟、乃、□、□)-登(瑞、锐、睿、嗣、典、□、观)、培(丕、真、臻、仰、馨、□、□)-奎(魁、子、理、信、徵、本、贞)-吾(五、武、谦、发、法、取、笃)-恭(公、宪、功、执、师、□、和)-襄(星、存、勤、熏、齐、□、令)-亮(谅、俊、绪、寿、量、□、□)-秀(一、山、恒、教、望、□、锦)。
☆ 平邑(保善堂,自第88世至127世):殿-汉-树(志)-炳(在)-增(金)-锡(遵)-汝(现)-本(有)-焕(道)-城(化)-君(成)-绪(祥)-业(长)-维(安)-基(建)-镇(嘉)-治(秀)-容(昭)-海(开)-传(庆)-长(瑞)-有(昌)-照-光-现-保-庆-永-化-安-凤-贵-金-昌-彦-东-云-茂-在-祥。
☆ 平邑任庄(自第86世至92世):清-献-兆-玉-士-效-宗。
☆ 高密:大-景-殿-法-敏-慎。
☆ 古丰(自第83世至92世):昌-百-世-云-仍-能-继-志-千-年。
☆ 邳县宋庄(自第87世至91世):景-怀-云-雨-正。
☆ 铜山大王庄(自第86世至91世):自-泰-慎-玉-传-正。
☆ 滕州市东沙河宋庄:克-兆-荣-光-志-永-远。
☆ 滕州市姜屯宋王楼(自第83世至98世):树-继-允-天-高-家-玉-世-传-承-乐-善-成-忠-祥-润(同下支,但有多“成”的不一致)。
☆ 滕州市甘桥(自第83世至97世):树-继-允-天-高-家-玉-世-传-承-乐-善-忠-祥-润。
☆ 滕州市汉宫宋庄(自第84世至92世):佩-灵-开-克-思-金-秉-正-方。
☆ 滕州市前安上(自第83世至92世):家-本-天-兴-朝-清-开-定-允-克。
☆ 潍坊市安丘县金冢子镇:宝-学-元-永(宝字辈中有迁居东北地区的)。
☆ 潍坊市:子(学)-元-永-焕-宗。
☆ 潍坊市(诸城莲池,自第93世至102世):镇(金)-治(桂)-相(洪)-焕(焕)-城(增)-锦(锡)-江(相)-柱(治)-煜(炳)-基(坤)。
☆ 微山鹅庄(自第83世至92世):子-兰-延-克-兆-荣-光-致-永-远。
☆ 微山宋闸(自第83世至92世):玉-方-广-丕-业-福-延-仕-传-承。
☆ 微山二龙岗(自第83世至92世):文-承-景-曰-邦-斯-申-秉-正-方。
☆ 济宁市漕井桥:自16代(枞·15代心汾子)由汶上县南旺迁徙:17永-18良-19尚-20效-21兴(在)-22继(印)-23连-24恩-25培-26久。
☆ 济宁市中区(祖籍聊城宋家庄):玉-学-庆。
☆ 巨野(自第88世至107世):学-先-恩-承-运-心-为-尊-周-武-渊-如-东-海-长-作-述-念-宗-祥。
☆ 邹城石墙宋庄(自第83世至102世):丕-宝-在-启-传-广-庆-维-继-承-崇-德-盛-金-玉-作-福-兆-敏-祥。
☆ 邹城:北-井-西-长-光-玉-海。
☆ 泰安市:继-广-绍-其-鸿-绪-衍-斯-淑-式。
☆ 泰安市金冢子镇下里戈:宝-学-元-永。
☆ 泰安市渐汶河(自第80世至95世):玉-兴-景-立-元-振-宪-锡-明-亮-笃-呈-宣-词-慧-和。
☆ 曲阜县西庄村:祥-怀-如-尚。
☆ 蓬莱:英-国-朝-廷-举-启-文-永-德-常-诚-振-殿-恩-贵-富-春-荣-嘉-万-庆-洪-魁-旭-福-永-怀-仁(音译整理)。
☆ 临沂:文-百-全-贵-玉。
☆ 临沂市蒙阴县东蒙古宋镇:殿(钿)-汉-树-炳-增-锡-汝-本-焕-城(成)-钧-淑-业-为-本-讯-镇-治-荣-耀-堪。(与下支近似)。
☆ 沂水王庄(高祖宋士林):钿-汉-树-炳-增-锡-誉-本(材)-煌-城(与上支近似)。
☆ 临沂市兰山:洪-守-望-相-祝。
☆ 沂水龙家圈信家庄:始迁祖宋大公-2世:德-3世:□□-4世:照-5世:永-6世:光(廷)-7世:连-8世:文-9世:庆-10世:祥-11世:纪。
☆ 荷泽
☆ 昌乐县阿陀镇宋家河村:培-伟-其-曰-之。
☆ 邹城:北-井-西-长-光-玉-海。
☆ 郓城:益-来-纯-宗-绪-同-思-笃-本-源-居-鲁-承-雅-化-万-代-教-序(与阳谷石门近似)。
☆ 苍山:作-同-殿-付(传)-广-学-洪-新。
☆ 莱州市:泰-德-征-战(与下支近似)。
☆ 莱州市:太-德-振-占(与上支近似)。
☆ 胶东宋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始迁祖宋信元至正官丞相,后官游山东,寄居文登宋集村。其后裔分布胶东148个村,莱阳46个、即墨32个、牟平22个、文登19个、栖下9个、招远9个、海阳5个、蓬莱3个、龙口2个、平度1个、福山1个):祥-发-同-总-协-文-秀-吉-续-昌-欣-勤-云-俊-杰-会-翠-焕-仁-章(与下支有关联)。
☆ 烟台市莱山区:上(祥)-法-同-宗-协-文-修(秀)-继(吉)-续-昌-欣-勤(钦)-人(云)-俊-杰-会-翠(萃)-焕-仁-章(与上下支有关联)。
☆ 莱阳市:上-法-同-宗-协-文-修-继-续-昌-欣-勤-人-俊-杰-会-翠(萃)-焕-仁-章(与上下支有关联)。
☆ 威海市:祥-发-同-宗-协-文-修-继-述-昌-咸-钦-人-俊-杰-会-萃(翠)-焕-云-章(与上下支有关联)。
☆ 威海市(明朝时由今江西吉安迁居):祥-法-同-宗-协-文-修-吉-续-昌-欣-勤-云-俊-杰-会-翠(萃)-焕-仁-章(与上下支有关联)。
☆ 乳山市辛家幢:祥-发-同-宗-协-文-修-继-述-昌-咸-钦-人-俊-杰-会-萃(翠)-焕-仁-章(与上支有关联)。
☆ 日照市莒县:庆-瑞-殿-广-全-兴-开-祥-伍-百-玉-年。
☆ 日照市莒县:其-良-宜-维-时-启-宝-安-全。
☆ 莒县夏庄镇:喜-在-会-彦-振-文。
☆ 日照市黄墩镇上大峪村:加-瑞-兴-开-祥。
☆ 阳谷:世-义-来。
☆ 阳谷石门宋(祖上明初由山西迁来,自第20代起):益-来-纯-宗-绪-同-思-笃-本-元-居-鲁-成-雅-化-万-代-教-泽-存(与郓城近似)。
☆ 成武郜顶:有-又-西-茂-聚-述-宪-成-章-光-明-同-远。
☆ 沛县大闸(自第83世至92世):以-大-永-怀-志-相-绪-德-兴-昌。
☆ 枣庄市:文-治-安-继。
☆ 枣庄市:付-照(兆)-均-鉴。
☆ 薛城:京-曰-邦-斯-申。
☆ 薛城峭庄东支(自第85世至92世):继-永-长-高-登-存-怀-贵。
☆ 薛城峭庄西支(自第83世至92世):安-凤-德-可-钦-芳-名-宜-著-道―乐―善。
☆ 沾化县胡家营村(由山西洪洞移居):始迁祖宋学敬,谱序班字:士-立-连(福)-方-盛-玉-忠-建(良)。新派班字: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时-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乘-学-风-雅-列-明-章(从忠字开始依次循环)。
☆ 汶上县南旺:始迁祖自5世鉴(4世礼长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6延、顺-7然-8(偏旁王及弋的单字)-9(单字)-10士桢(三)-11崇-12□文-13丕、名(7人)-14璋(偏旁王的单字)-15心(45人)-16森等(偏旁木单字)75人-17永、广(112人)-18垠等(偏旁土单字)及秉、阳、东(142人)-19文(157人)-20隆、继、大、茂、启、象、锡(221人)-21传、昭、□恩、□贤(360人)-22阴、华(599人)-23连(504人)-24繁、恩□(282人)-25太、培(45人)-26久(32人)-27毓(13人)。
☆ 汶上县苑村:自18世东吉(17世法唐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9文-20启-21召-22阴-23连。
☆ 汶上县宋村:自8世让(7世斐然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9心(部首单字)共4人-10一(24人)-11邦(31人)-12君(20人)-13(单字)26人-14成(50人)-15(单字75人)-16克(91人)-17德(119人)-18朝(116人)-19鸣(144人)-20光(177人)-21遵(232人)-22贤(269人)-23训(185人)-24恩(103人)-25培、26久。
☆ 汶上县新庄:自8世谦(7世斐然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9心(部首单字)-10(单字)-11子-12君(1人)-13(单字)-14成-15(单字)-16廷(16人)-17德-18朝(35人)-19其-20光(67人)-21遵(97人)-22贤(143人)-23训、连(223人)-24恩(250人)-25培(225人)-26久。
☆ 汶上县王鲁庄:自18世玉元(17世德伦之子,由宋村迁徙)-19继-20光-21昭-22阴-23连。
☆ 汶上县毛坦村:自21世遵阳、遵胜(20世光梓之子,由宋村迁徙)-22贤-23训-24恩。
☆ 汶上县苗庄:自8世选(7世陶然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9振-10(单字)-11维-12国-13(偏旁王单字)-14(单字)-15廷-16存-17勃-18殿-19泰-20承-21执-22阴-23连-24恩-25培。
☆ 汶上县大屯:自21世遵尧、遵孟(由宋村迁徙)-22贤-23训-24恩-25培。
☆ 汶上县东皋:自11世朝宦(10代三耀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2英-13兴-14齐-15友-16(单字)-17(单字)-18勃-19基-20光-21昭-22阴(宪)-23连-24恩-25培。
☆ 汶上县彩山:自11世起山、起玉(10世三吉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2试-13福-14□汤-15效-16莱-17可-18纪(希)-19曰(明、清)-20魁(光)-21元(遵)-22阴(□田)-23连-24恩-25培-26久。
☆ 汶上县西石楼:自12世大全(11世崇聚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志-14吉-15(单字)-16(单字)-17德-18(前多单字,后为:玉)-19伯-20登-21修-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
☆ 汶上县鲁庙:15芳(迁徙处不详)-16(单字)-17兆-18方(6人)-19文-20德(18人)-21昭-22阴(6人)-23连(此支第17世、第20世有迁徙东北地区的)。
☆ 梁山县穆家桥:自9世作文(8世王旁羽之子,由山东省汶上县南旺迁徙)-10修-11成-12海-13山-14大-15克-16元-17德-18志-19学-20希-21可-22玉-23传-24庆-25昌。
☆ 梁山县沈家楼:自10世敬修(9世作文之子,由穆家桥迁徙)-11德-12永-13如-14海-15广-16大-17(偏旁言的单字)-18金-19维-20宝-21殿-22太-23□、和-24玉-25培。
☆ 梁山县开河:自13世晋(12代儒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小许迁徙)-14士玉-15继-16良公-17文彬-18来贞-19其-20心(部首心的单字)-21遵-22淑、古-23仰-24明。
☆ 梁山县宋家胡衕:自9世寿(8世璋至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0邦-11思-12先-13(单字)-14成-15(单字)-16可-17法-□里-18炳、伯、□邦(109人)-19仲、天、允(133人)-20际、永、兆(201人)-21西、明、继(241人)-22金-连、含(332人)-23声、庆、兰、连(404人)-24贵、广、恩(370人)-25咸、培(156人)-26久。
☆ 梁山县陶庄:自13世楼(12世先成之子,由宋家胡衕迁徙)-14成-15(单字)-16子-17(单字)-18□邦-19(单字)-20兆-21明-22含-23连-24恩-25培。
☆ 梁山县下坡前杨楼:自18世和邦(17世全邦之子,由陶庄迁徙)-19(单字)-20兆-21明-22含-23连。
☆ 梁山县小路口宋(先祖自河南迁来):益-美-纯-宗-绪-同-思-督(笃)-本-元-居-鲁-成-涯-华-万-世-教-者-循。
☆ 肥城县西尚庄沟北村:自19世鸣刚(18世希业之子、希成嗣子,由汶上县彩山迁徙)-20光-21遵-22阴-23连。
☆ 肥城县水坡涯:自12世敬贤(11世崇英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单字)-14(偏旁木、单字)-15(单字)-16廷-17德-18朝-19万、瑞-20□修-21麟-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27毓。
☆ 肥城县齐岗前孙庄:自12世树勲(11世崇杰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成-14(单字)-15兆-16夫-17(偏旁金、单字)-18玉-19有-20在-21桂、兰-22阴-23连-24恩。
☆ 肥城县北宋庄:自12世缓身(11世崇正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愈-14抒-15世至20世为单字-21则-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
☆ 肥城县李家村:自12世兴邦(11世思训之子,由汶上县宋家胡衕迁徙)-13毓-14传-15秀-16美-17泳-18光-19文-20庆-21云-22绍-23乐-24恩。
☆ 峄阳宋家铺(自第85世至119世):中-克-保-景-继-焕-厚-延-余-庆-修-德-永-传-家-为-善-昌-奕-世-敬-爱-崇-教-化-培-训-敦-品-学-育-才-启-开-发。
☆ 峄县(官地):始迁祖宋瑭(瑭为宋海受曾孙。子3,长子宋诰、次子宋诏、三子宋讃)-2世宋诰(子2,长子守中、次子守正无考)、宋诏(子4,长子陈善无考、次子从善、三子为善、四子迁善无考)、宋赞(子2,长子守续无考、次子守约无考)-3世善(守)-4世民-5世本-6世德-7世(偏旁钅、王单字)-8世继(士、美)-9世永(偏旁木、氵、山单字)-10世志 (天、殿、克、廷、然、文、乾、学、玉)-11世增(步、光、兆、履、利);自第85世,支派第12世起统一班字为:铭-汝-树-照-均-鉴-承-秉-光;1951年自第94世,支派第21世起统一班字为:圭(鸿)-锡(道)-洵(立)-材(乾)-耀(坤)-封(文)-钊(采)-衍(昭)-桂(百)-煌(世)-坚(泽)-金(群)-求(尚)-果(淳)-灿(厚)-执(昌)-锦(盛)-法(国)-桐(烜)-燕(贤)-在(崇)-镇(敬)-河(圣)-东(哲)-焕(师)-基(福)-钟(绎)-汉(宗)-业(久)-然(远)。括号内为1998年新编班字。
☆ 章丘市茄庄:文-继-志-增-祥
肥城市西尚庄沟北村:自19世鸣刚(18世希业之子、希成嗣子,由汶上县彩山迁徙)-20光-21遵-22阴-23连。
肥城市水坡涯:自12世敬贤(11世崇英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单字)-14(偏旁木、单字)-15(单字)-16廷-17德-18朝-19万、瑞-20□修-21麟-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27毓。
肥城市齐岗前孙庄:自12世树勲(11世崇杰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成-14(单字)-15兆-16夫-17(偏旁金、单字)-18玉-19有-20在-21桂、兰-22阴-23连-24恩。
肥城市北宋庄:自12世缓身(11世崇正之子,由河南省洛宁县马村迁徙)-13愈-14抒-15世至20世为单字-21则-22阴-23连-24恩-25培-26久。
肥城市李家村:自12世兴邦(11世思训之子,由汶上县宋家胡衕迁徙):-13毓-14传-15秀-16美-17泳-18光-19文-20庆-21云-22绍-23乐-24恩。
宋讷的宋氏家族
本文2023-09-25 03:56: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9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