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庄镇的大事记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4浏览:5收藏

李哥庄镇的大事记,第1张

1930年夏,中共地下党员姜效汶在大沽河岸发动贫苦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七八十名。

1945年10月, 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将胶县北部联屯、丰隆、北都、胶莱和沽河5个区及高密县铁路北6个区合并,成立胶高县,属南海专区。

1947年11月21日, 滨北军分区部分部队和华东东线指挥部9个连队及县大队联合围攻胶城。国民党整编第九师和驻守胶城的暂编54师弃城东渡大沽河逃窜,胶城第五天解放。

1948年4月5日, 胶县大沽河东岸各村,被国民党县“自卫队”强行抓壮丁300余人。

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向青岛市进军,盘踞在胶县大沽河东岸的国民党军队窜至崂山一带,胶县全境解放。

1952年春,全县组织4万民工用52万工日,修筑大沽河防洪堤坝。

1955年冬,沽河区和平庄试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3月,胶县稻改指挥部成立,并在大沽河下游插秧进行试验。

1960年4月, 胶县沽河公社石拉子大队民兵连长韩志发出席全国民兵英模大会。大会授予其“全国民兵模范”称号和五六式自动步枪一支。

1977年4月, 沽河人民公社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开工。在平原地区划方整地,实行田、水、林、路、村、电统一治理。

1981年秋,李哥庄水源地工程动工,至1982年春竣工。李哥庄泵站直接向青岛市输水;前韩泵站(南沙梁水源地)西向胶城,东向李哥庄泵站输水。

1983年7月6日, 大沽河胶县境内西岸大堤发生横向断裂8处。胶县人民政府向省政府、青岛市防汛指挥部发出传真电报,7月13日,组织万人抢修大沽河断裂河堤。

1988年4月21日, 李哥庄镇设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站,与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合署办公。

6月15日, 胶州市发制品总厂荣获由农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中国乡镇企业报》《国际商报》《经济参考报》联合评选的全国首届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飞龙奖”;同时,获新产品开发“青龙奖”。

11月,李哥庄镇人民政府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分别授予“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2月,青岛飞龙工艺品公司张希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农民企业家”称号。

1989年5月8日, 下午4~6时,李哥庄镇连续三次遭冰雹袭击,雹粒最大直径达8厘米,灾情严重。

9月,李哥庄镇后石龙村引进4YW-2型玉米联合收割机,此系胶州市第一台玉米收割机械。

1990年7月30日, 胶州市政府决定,注销李哥庄镇“十字坡”地名,同时将“胶州市十字坡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胶州市大沽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9月3日,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高昌礼在青岛市委副书记张惠来等陪同下,视察了胶州市李哥庄镇。中共胶州市委书记张殿忠和李哥庄镇党委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胶州市出席全省农村工作座谈会情况和李哥庄镇镇办企业发展情况。

是年,李哥庄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明星乡镇”。

1991年2月, 青岛飞龙工艺品公司张希春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

4月11日, 国家农业部副部长马忠臣由山东省乡镇企业局局长郭振山、青岛市副市长徐民甫陪同,考察了李哥庄镇镇办企业飞龙工艺品公司。

是月,青岛飞龙工艺品公司被国家经贸部命名为1990年度“全国十大百强乡镇企业”。5月28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委秘书长韩喜凯等一行6人,在青岛市委副书记张惠来的陪同下,视察了李哥庄镇金冠帽厂、皮衣厂等。

1992年4月,李哥庄镇被省政府评为“村镇建设新型乡镇”。

是月,青岛飞龙工艺品公司被国家经贸部评为全国“十大百强乡镇企业”。

1993年5月,李哥庄镇农机站从佳木斯引进JL1065大型自动小麦联合收割机。

7月24日, 中共青岛飞龙工艺品公司委员会在李哥庄镇成立。此为胶州市第一个乡镇企业党委。

是年,李哥庄镇跨入全国财政收入千万元行列。

1994年3月4日,李哥庄镇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百强乡镇”。

6月22日,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松年等一行13人,由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秀英、副市长周迪颐等陪同,视察了李哥庄镇中心小学。

11月,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法制委员会主任王树芳及省妇联负责人一行5人,在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吉实陪同下,来胶州视察《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视察组对青岛大洋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飞龙工艺品公司金冠帽厂等企业女职工的积极奉献精神深为赞赏。

是年,李哥庄镇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

是年,青岛飞龙工艺品公司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出口创汇十强企业”“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

1995年6月18日, 青岛飞龙工艺品集团公司、山东大洋食品集团公司被国家农业部列入“1995年全国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1000家”。

8月18日,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李文全在胶州市委书记孙百刚、市长黄聿颂等陪同下,视察了李哥庄镇山东大洋食品集团公司、李哥庄镇公安分局。

1996年4月,青岛飞龙工艺品集团公司投资180万美元,1700万元人民币的60万打球帽、40万顶假发技改项目,被国家计委、轻工总会、经贸委评为“双优”工程。

6月26日, 胶州市在李哥庄镇建立蔬菜生产基地13333公顷,此属青岛市菜篮子工程。

12月,李哥庄镇党委书记李纪波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省百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称号。

1998年7月18日,李哥庄镇建成全国首家乡镇污水处理厂。

2000年1月18日, 李哥庄镇投资600万元,建设占地35万平方米的李哥庄镇人民广场,这是胶州市第一个乡镇级人民广场。是年10月10日,人民广场竣工剪彩。

2月12日,李哥庄镇开辟38平方公里大沽河工业园,实施园区招商带动战略。

4月7日, 李哥庄镇北王家庄小区开建,一期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

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到李哥庄镇视察小城镇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是月10日, 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拉法基博思彩瓦有限公司在李哥庄投资建厂,总投资600万美元,日产彩瓦20万片。

6月7日, 李哥庄镇陈家埠子村投资1100万元,在镇驻地建设新村,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实现整村异地搬迁。

是月18日,12万平方米的李哥庄镇教师公寓交付使用。

是月19日, 大沽河工业园一期1平方公里开发完毕,引进外资1320万美元,引进内资11亿元。

7月,投资190万元,实现了镇区道路高标准硬化。

9月1日,投资600万元、总占地面积6666公顷的大沽河农科园开工兴建,2001年初竣工。

11月1日,李哥庄镇三个学区合点并校。

在青岛市启动的5个镇级“小城市”试点中,胶州市李哥庄镇属于城镇化基础较好的一个。这个镇拥有720多户企业,工商登记的个体户4000多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与广饶县大王镇、邹平县魏桥镇等省内经济强镇相比,李哥庄属于典型的“民富镇强”。而记者采访发现,早在青岛市开展镇级“小城市”试点之前,胶州市就已经部分下放权限,把李哥庄当作一个“城”来建。

胶州李哥庄是山东省胶州市的一个村庄,并没有明确的服务场所或机构。但是根据该地区的基本情况推断,可能提供基本的村级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公共交通服务和邮政服务等。如果您有特定的需求或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当地政府或村干部,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在胶州市李各庄办理婚宴大概多少钱一桌?如果请个司仪连带婚纱照需要多少钱?

你说的这个如果办一桌婚礼的话,那也是西药,800元左右一桌。如果再请司仪连带婚纱照的话,那大约下来得需要3万元左右,因为你办10桌,差不多就得这些钱了。

郡望:庐江、高安

主堂号:水南堂

分堂号:

①荣恩堂(彦珍公直系后裔中迁出高安者所用堂号);

②亲睦堂:江西上高大塘况氏堂号;

③祠圣堂:江西上宜况氏堂号;

④龙王堂: 重庆巴蜀况氏堂号。 高安况氏明宣德年间才第一次修家谱。

在明末年间,高安况氏四修谱时,高安匪患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而修谱又是一个花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为加快进度,当时就分了两个修谱班子:云冈队和药湖队。

当时的药湖的工作量还是很大,而且药湖本身村庄不大,人手不足。因此再分了个堆上队(今高沙谱系的前身)。而当时的堆上况家(今高沙)人口增长比较快,高沙系的族人辈分总体要比龙潭的小好几个辈份,80、90多岁的老人要叫抱在手里的为爷爷甚至太公。所以高沙系趁此机会,在修谱时把辈份的排行改了,并单独修谱。这就有了高沙系,并一直延续下来。

当时,高沙系一分,药湖和云冈的就也没合谱了。因此在四修时,就有了药湖系、云冈系和高沙系,不过药湖系和云冈系这两个系的辈份都没变,只是没合谱。在上世纪90年代,药湖系和云冈系在十修时再次合谱。高安市内外按<忠厚衍余庆元盛流益堂>辈份上谱人数合计超过六万。药湖云冈系,是全国况氏最大的谱系,各地况氏也多出自该谱系。 又名老谱。这个谱系是绝大多数况氏的出处,中国各省绝大部分的况氏都能在这套谱书上找到祖先名讳及籍地。

高安境内:老谱四修时分出了高安高沙谱,老谱十修时分又出了高安枫岭谱系。

字辈:<。。。。其克嗣先猷 忠厚衍余庆 元盛流益堂 伯世承祖德。。。。。。。。。。。。。。。。。。> 高安况氏四修时,从老谱分出,亦称新谱、高沙谱或者石脑谱;分谱至今400余年;

字辈是:< 家声能振大,继起重书香,百世联芳达,千枝普吉祥,英才诚绍述,勋业正辉光>。 由于高安况氏人口众多,不同村庄的族人增长速度不同,导致辈分相差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不知道称呼该怎么喊的地步。 近代再从老谱分出高安枫岭况氏,该支谱系族人主要生活于高安荷岭镇。分谱至今几十年;

字辈是:

<。。。。。 郁彦永玉洪; 文思荣大廷;士绍开兴旺;垂成裕后昆;循良先祖德;孝友振家声;。。。。。> 况家行政村的况姓村庄及周边几个村庄,制定的谱系。列表如下

< 敬恭光显列,懿度启文英,纯粹思元理,忠贞奕世钦,赞勷昭伟杰,平定守徽仁,濬哲宜和顺,祥凝允锡龄 >

没有。截止2022年10月12日,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山东李哥庄镇属于我国低风险地区,是没有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的,因此是没有疫情状况出现的,李哥庄镇,隶属于山东省胶州市,位于胶州市最东部,距胶州市政府16公里。

预计5月底完成道路修建。

经落实,李哥庄镇南四路目前已完成西段建设,东段因涉及光缆改迁问题暂未施工。李哥庄镇已对接相关单位,正在进行光缆改迁,预计4月底完成光缆改迁,5月底完成道路修建。具体情况相关单位已与您进行电话沟通,针对该问题您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建议,可直接联系咨询胶州市李哥庄镇PPP项目办公室,联系电话:88281980。

姓氏源流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后期,商王武丁封其子子宋于宋,封地在今河北赵县北,伯爵侯国。周武王灭商,也灭了与商王同姓的宋国。周成王时,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把古宋国之地封与微子启之孙稽,为宋公,以奉商祀。微子启为帝乙的庶长子,商纣王之兄,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宋国南迁到商汤故地商丘,即令河南商丘。宋襄公时,宋国已成为天下诸侯之盟主,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时,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 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时间也有近2 300年。

第二支源出外族的改姓。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五代时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的宋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外来民族的不断加入并同化,宋氏家族变得庞大起来。

微子墓:在微山岛

西部的凤凰台上,高10米、宽约8米。墓前有石碑四块,虽经风雨剥蚀,斑苔苍苍,碑文仍依稀可辨。当中主碑为汉丞相匡衡所立“殷微子墓”四大字属南昌尉梅福篆书。碑额上的“仁参箕比”四字系侍中般伯所题。

二、 迁徙分布

在商、周、春秋、战国一千多年中,宋氏一直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尤其盛兴于陕西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宋姓大约有8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六位。陕西为宋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宋姓总人口的19.4,占陕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北、四川、河南,这四省宋姓占宋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山东,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秦川、冀豫两个中心的宋姓人口聚集区,宋姓主要生活在北方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净减少了33万,是中国常见姓氏中减少人口最多的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宋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东为宋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宋姓人口的17.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西(15.3)、浙江(13.5),这三省的宋姓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河北,这三省的宋姓又集中了25。宋、元、明600余年,宋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东南、南方迁移。南方宋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鲁冀、赣浙苏北南两大块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宋姓的人口已达972万,为全国第二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1。从明朝至今近600年中宋姓人口由54万激增到近972万,近18倍之多。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宋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近1 000年宋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四省,大约占宋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4。山东居住了宋姓总人口的15,为宋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1.6。全国形成了鲁冀豫、四川、黑龙江三块高比率的宋姓区域。在这近600年间,宋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西南、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宋姓的分布频率 宋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东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辽宁大连地区、四川成都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宋姓人口达到3.3人以上,有的地区高达7人以上。宋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见彩图5.2.4A)表明:密度最高的(3.3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9,宋姓人口大约214万;2.2-3.3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8,宋姓人口大约249万;1.1-2.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人口大约356万;0.1一1.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宋姓人口大约146万;不足0.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1,宋姓人口大约7万。宋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宋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彩图5.2.4B)表明:宋姓在华北、四川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宋姓在山东东部、黑龙江、吉林东北部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4以上,有的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山东西部、晋冀豫、陕甘宁大部、苏皖鄂川大部、辽宁、吉林西部、内蒙古中和东部,宋姓频率在0.7一1.4,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8;云南、贵州北部、四川东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大部、台湾东南部、青海东部,宋姓频率在0.35一0.7,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4;宋姓在其他地区的频率不足0.3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频率不足0.1的地区占了28。 血型分布特征 宋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05万,占31.3;A型276万,占28.4;B型297万,占30.6;AB型94万,占9.7。宋姓总人口972万。 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北东南、四川成都地区、黑龙江、辽宁大部、吉林是宋姓常见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宋姓463万,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47.6。O型142万,A型130万,B型144万,AB型47万。 华北大部、四川其他地区、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4.3,宋姓356万,约占总宋姓人口的36.6。O型112万,A型102万,B型109万,AB型33万。其他地区为宋姓分布较少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1,宋姓153万,约占宋姓总人口的15.8。O型51万,A型44万,B型44万,AB型14万。 三、 郡望堂号堂号 宋氏的堂号主要有"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郡望

宋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西河郡、广平郡、敦煌郡、河南郡、弘农郡、扶风郡、乐陵郡、江夏郡等。其中,西河、广平、敦煌、河南、扶风为古代宋氏五大郡望。

京兆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京兆郡,下辖十二县。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此支宋氏,为后汉侍中宋弘之族所在。

四、 家乘谱牒

五、 历史名人

战国时,楚国有辞赋家、《九辩》的作者宋玉。

秦代有燕人宋无忌,曾经为秦始皇作仙方,其后有宋义,为楚怀王上将军。 西汉时,宋义之子宋昌,任中尉。 东汉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弘,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度,南阳章陵(今河北北枣阳县南)人宋衷。

晋代有青州(今山东淄博东北临淄镇北)人宋益,敦煌(今属甘肃)人宋矩,沛国人宋处宗。

南北朝时期,宋昌的13世孙宋恭,任前燕河南太守,徙居广平(今河北鸡泽县东南);另有南齐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宋广之。

宋姓名人除上述者外,还有很多。北魏有敦煌人宋云,曾和惠生同赴西域。唐代,有诗人宋之问;政治家宋憬,曾在睿宗、玄宗朝两次任宰相,能革除前弊,选拔人才,使百官称职;还有唐文宗时宰相宋申锡。北宋有文学家、史学家宋祁,其兄宋庠亦为文学家,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还有文学家、史地学家宋敏求。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南宋有宋慈,曾任广东、湖南等提点刑狱官,为案着重实地检验,他所编的《洗冤集录》,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对法医学的发展起了重大贡献。明代有文史学家宋濂,书法家宋克,科学家宋应星,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清代有诗人宋琬、宋湘,经学家宋翔风。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宋任穷,戏剧家宋春舫,国民党财阀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一、姓氏源流

况(Kuàng 况)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姚姓,起源于周代,以封地名为氏。在周朝初年,舜的后人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况”作为姓氏,称为况氏。后来改为况,称况氏。

2、出自三国时期有蜀国名人况长宁之后。据《蜀志》载:“汉有况长宁。”他的后代就沿袭况姓,称为况氏。

3、出自由黄姓所改。明代苏州知府黄钟,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了他。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况氏的人原多在四川,原汉蜀之地,但在明清之时,多出现在江西,江苏一带。

得姓始祖:况长宁、黄钟(况钟)。从历史资料上考证,况是“况”的俗字,我国有姓况的人,也有姓况的人。况氏和况氏,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但论起源流,确相通脉,原来是一家人。我国的况氏家族,主要有二支源流组成。一支是“以王父字为氏”,这支况氏发祥于距今1700多年前的四川,是三国时期蜀汉名人况长宁的后裔,故况长宁就是蜀地况姓的始祖。始于四川的况氏,到元、明之际,却大量出现于江西省境内,并且以江西为中心。还有一支则是“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记载,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被称为千古良吏的典范的苏州知府况钟,本来不姓况,是由黄姓改成的,这样看来他就是另一支况姓子孙的祖宗。

二、迁徙分布

(缺)况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新编况氏族谱》(续民国《续江西谱》)记载,况姓始于周朝始祖受封于况,以封为姓。封地在今山东省境内,其后代以封地名为氏姓,称况氏。另一支况姓起源于三国时候,有个名人叫况长宁,他就是况姓的始祖。况长宁是四川人,所以见于古书记载的况姓,起先都见于四川,而到了元朝,明朝时候,况姓有许多见于江西了,说明有一支况姓由四川迁居到了江西。那时江西也是个文人墨客集萃之地,况逵、况文、况真、等人,就是江西的才学出众之人。现况姓主要分布在江西上高县、高安市,靖安县。 况姓另外一支来源是;是我国古代三大清官之一,况钟,况钟是江西靖安县人。况钟本姓为黄,是后来才该为姓况的。从况逵、况文、况真、况暹、况叔祺等名士的事迹,便可以一目了然。这个以江西为中心的名姓,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又增添了新的血液,这就是黄氏的易姓。从历史资料上考证,况是“况”的俗字,我国有姓况的人,也有姓况的人。况氏和况氏,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但论起源流,确相通脉,原来是一家人。况姓望出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

三、历史名人

况 钟:即黄钟(1383-1443),字伯律,靖安人。明成祖时出任苏州知府,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为政务锄豪强,植良弱,举利除害,不遗余力,甚称良吏,与海瑞齐名。后来他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主动向朝迁上表乞留,因此,皇帝特诏留任。他请示天子要求恢复祖姓况氏,皇帝感其敬祖,不仅允许他改姓,还特意奖励了他。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

况叔其:明朝浙江人,嘉靖年间对古代的文字、器物、制度等等都有研究,他做官不忘学问,读遍这方面的古书,又拜访了不少收藏家,见到不少古代器物,再结合书本,写成了一本名著叫《考古辞宗》。

况周颐:字夔笙,号蕙风,原名周仪,广西省临桂人。光绪举人,官内阁中书。著有《蕙风词话》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九江郡:九江秦属九江郡(今江西省九江市),汉为柴桑、浔阳两县地。晋置江州,隋改九江郡。唐复江州,宋因之。明、清均为九江府治。自南唐以后至明、清,县治德化,1913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市。

2、堂号(缺)

============================================================

况姓宗祠通用对联

〖况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言称君子;

民号青天。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 况长宁,曾说:“临事小心谨慎,靠好计谋成功。蜀是小国,所规划、所图谋的,在于固守和打仗。”人称君子之言。下联典指明代江西靖安人况钟,字伯律,小吏出身,永乐年间历任礼部主事、郎中。宣宗、英宗时出任苏州知府十三年,严惩贪;吏,与巡抚周忱奏请减免江南赋税。创立“纲运簿”,设置“济农仓”。兴利除害,不遗余力,百姓称他为“青天”,任职期满时,苏州两万多人请求他留任。

-----------------------------------------------------------------

〖况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考古辞宗留芳远;

云岩书院播惠长。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考古学家况叔其,浙江富安人。官至贵州检学佥事,精于考古,有《考古辞宗》传世。下联典指元代光泽令况逵,庐江人。有用世志,亲自为诸生讲学,建有云岩书院。

锄豪强,民乞留任;

决冤狱,人称神明。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郎中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出任苏州知府后,锄豪强,扶良弱,兴利除弊,不遗余力。正统间秩满当迁,郡民二万余人乞留。诏进二秩留任,后卒于官。下联典指明代御史况文,字厅奎,高安人。谳决冤狱,人称神明。

-----------------------------------------------------------------

〖况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复任兴歌,诚清献无愧;

临事而惧,讥费讳不知。

——佚名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下联典指况姓始祖之一,三国时蜀国名人况长宁事典。

姓氏谱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

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清·梁章钜撰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江苏巡抚梁章钜撰题江苏省苏州市(明代苏州知府)况钟祠联。况钟,靖安人。为明代著名清官,与海瑞齐名。上联典指他改姓之事,以唐代先后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作比,盛赞况钟有政声、民望。下联典指况钟出身于刀笔吏,与西汉萧何、曹参作比,赞颂况钟德才功绩。

--------------------------------------------------------------------------------

中国人民 况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况开田少将

况开田(1912-1983),江西省莲花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特务营政治处宣传员,红一方面军供给部会计、财务科副科长、会计科科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供给部部长,冀察军区供给部部长,冀察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供给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19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参加了绥远、太原、兰州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6分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3分部政治委员,志愿军财务部部长。1959年毕业于 政治学院。任 后勤部第一副部长、部长, 司令部顾问, 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3年1月3日逝世,终年71岁。

况玉纯少将

况玉纯(1913-198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30团营部书记。团政治处秘书长,第30军88师政治部秘书长,89师264团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第2兵站站长,骑兵团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9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21旅旅长,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独立第1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7军49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 贵州独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 总后勤部营房部副部长、后方工程建筑部副部长、营房管理部政治委员、营房部部长、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4月18日日逝世,终年76岁。

李哥庄镇的大事记

1930年夏,中共地下党员姜效汶在大沽河岸发动贫苦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七八十名。1945年10月, 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将胶县北部联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