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麻册村位于哪里
东麻册村是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002105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1002。邮政编码为0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57 ,车牌号码为晋L。东麻册村与伍默村、伍级村、桑湾村、金殿村、杜家庄村、城居村、新风村、苏村村、兰村村、朔村村、官_村、贾册村、坛地村、东靳北村相邻。
2020年8月26日,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东麻册村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
东麻册村附近有华门、临汾尧庙、平阳鼓楼、尧陵、临汾市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金殿镇荸荠、金殿镇莲菜、贺家庄鲜桃、牛肉丸子面、翅果油等特产。
邮编:41000
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地跨东经110°55′—111°15′,北纬36°30′—36°55′。东临汾西,西连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
隰县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209国道纵贯南北,境内长52公里;省道洪(洞)永(和)线横穿东西,境内长60公里,临(汾)大(宁)线与209国道相接,境内长36公里。县乡公路328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
二、历史概况
(一)历史沿革
隰县历史悠久,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美誉。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刘渊建汉,曾徙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488)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置龙泉郡。隋朝统一全国,视晋西为冲要,开皇五年(585)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命名。《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南有龙泉下隰,因以为名。”开皇十八年(598),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607)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浮山、石楼、蒲县。唐武德元年(618)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州。贞观三年(627)复置隰州。宋、元、明、清因隰州置。
元年(1912)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山西省。民国3年(1914)划属河东道,民国19年(1930)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民国26年(1937)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西等15县。
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1958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1961年复改隰县。
(二)自然概况
隰县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山峦连绵,丘陵起伏。全县主要有三川、七垣、八大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大部分在95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处黄土镇紫荆山1955米,最低处午城镇上胡城村77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日照27409小时,无霜期150——160天。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雹、霜等自然灾害,尤其旱灾较为严重。
三、行政区划
隰县设龙泉、黄土、午城3个镇,城南、阳头升、寨子、下李、陡坡5个乡。全县共有8个乡(镇)、98个村委、4个居委会、384个自然村。
四、资源概述
(一)人口资源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99691人,其中城镇人口21137人、农业人口78554人。
(二)土地资源
隰县共有土地21195887亩,其中农用地13911876亩,含耕地3146087亩(基本农田2067345亩)、林地8263203亩、园地962873亩、牧草地950872亩,其它农用地588841亩;建设用地412037亩;未利用地6871974亩。按2003年人口计,人均占有耕地约32亩。
(三)矿产资源分布及储量
1、煤:依据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技术中心勘查,隰县属河东煤田中南部,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埋藏较深,全县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无煤区面积288平方公里,含煤面积1127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96%。全县煤炭资源储量约121887万吨,现阶段开采深度按1000米预计,全县焦煤和1/3焦煤预测地质储量约68亿吨,主要分布在下李、龙泉、陡坡、黄土、寨子等乡镇,在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今天,开发利用隰县煤炭资源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2、花岗岩:主要分布在下李乡石马沟村、辛庄河村、黑疙瘩村、陡坡乡玉泉寺、黄土镇马如坪村、上庄村、紫峪村一带。它主要色泽有紫红色、黄白色、芝麻黑等,可用于建筑装饰或地板等,也可用于化工等行业的耐酸材料,成材率50%以上,以黄土镇上庄村东沟为最佳。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储量约30000万m33。
3、大理石:是良好的建材和装饰材料,它主要蕴藏在陡坡乡玉泉寺山海拔约1800米处,储量较大,材质坚硬,纹理细腻,花纹层次清晰,立体感强,可为大理石中心精品。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面积约3平方公理,储量大约10000万m33。
4、石膏矿:是生产硫酸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下李乡梁家河村东北的牛家山沟内,向东北呈35度,左右倾斜厚度约15米左右,具有中小规模开采价值,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储量大约170万m33。
5、白云石:是生产金属镁、钙镁磷化肥、硅镁合金等产品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下李乡石马沟、黄土镇大坪村东北,矿层厚度大约在8米——12米左右,具有工业开采价值,面积约10平方公里,储量约9000万m33。
6、硅石:是生产硅铁合金、硅钙合金、硅锰合金等产品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下李乡石马沟中部北侧,厚度约5米左右储量较大,具有工业开发价值。
7、高岭土:主要用于制造日用陶瓷,耐火材料,釉料、涂料等。主要分布在下李乡石马沟和黄土镇东沟,以黄土镇谙正村东沟为好,具有小规模开采价值。
8、膨润土:用于各行各业的添加剂,脱色剂、催化剂、混合剂等,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矿产品。在该县出露层较少,主要在下李乡石槽沟有裸露层,厚度约50公分左右,具有小规模开采价值。
9、高铝粘土:是生产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在下李乡石马沟、黄土镇谙正一带均有出露,由于含铁量偏高,不能生产耐火度较高的耐火材料。
10、石灰岩:主要用于煅炼石灰、水泥和建筑材料,又是冶炼钢铁的溶剂原料。主要分布在下李乡上均庄村、青龙山、石马沟、黄土镇谙正村、大坪村至郭家背一带,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储量85000万m3。
11、石英砂岩:分布在黄土镇上庄牛沟峪、陡坡乡玉泉寺一带,可用于建筑的装饰和地板,面积约8平方公里,储量大约3000万m3。
除以上矿产资源外,在山咀村后沟,谙正东沟一带发现有铁矿出露,在玉泉寺附近发现有水晶石存在,紫峪东沟有铝矿石在,在0村西约1000米处发现有少量石油从岩石缝隙渗出,在石马沟桑湾村东南发现有蛭石矿存在,有待下一步化验分析后作出结论。
(四)水利资源
隰县水利资源总量为6700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8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54%;亩均占有量32立方米,为全国亩均水资源量的15%,是全国严重缺水县之一。自70年代后期,全县进入了一个较长的枯水期,降水量、水资源总量、河流径流量均比50—60年代明显减少。
隰县境内河流较多,其中流入昕水河的三大支流有东川河、紫川河、刁家峪河,三条河流均为常年流河。由于隰县地处黄土残垣沟壑区,植被覆盖较差,因此,夏季每遇暴雨,河水便将大量泥砂携带注入黄河,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昕水河的一般支流。
(五)旅游资源。
隰县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建于明崇祯年间以悬塑闻名中外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西天,有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观楼(古楼)。另外,玉泉寺、南北朝石佛窟、灵隐寺、紫荆山原始森林、马刨泉、鹿鸣谷等名胜古迹亟待进一步开发建设。
(六)主要物产
隰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小麦、豆类、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梨果、烤烟、油料、药材和蔬菜等。隰县获“中国金梨之乡”和“中国酥梨之乡”的美誉。梨果面积达23万亩,主要品种有酥梨、晋蜜梨、黄金梨、红富士等,产量突破1亿斤大关。
隰县境内已发现的陆栖动物66种。其中,鸟类32种,哺乳类16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2种,节肢动物10种,环节动物1种。大型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狼、野猪、黄羊等。在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褐马鸡、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麝等;三类保护动物有燕子、猫头鹰、蛇等八种。
隰县边缘为森林草原地带,中部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野生牧草种类繁多,有禾本科114种,豆科90种,蔷薇科35种,菊科47种,其它植物145种,共474种。其中优质牧草有百余种。药用植物分布较广,其中甘草、枸杞、桔梗、柴胡、生地、远志、茵陈等在全国颇负盛名。
五、经济发展
综合概况
2003年,全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4015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1%,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为近八年以来最好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10481万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0万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长值13301万元,增长92%。三项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分别为261、408、331。在经济增长拉动因素中,第一产业拉动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3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085元,增长348%。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县各级财税部门千方百计培植财源,强化征管,严格控制支出,全年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县财政支出10041万元,比上年增长26%。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2003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分别比上年上涨87%、17%、55%、59%,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比上年下降18%、27%、56%、2%。
(一)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3年,我县坚持以扩量增效为重点,一手抓老企业技术改造,一手抓新项目启动上马,天天饮料公司千吨冷冻果块加工项目、四纬巾被公司“一洗净”毛巾技改项目、晋利源水泥公司15万吨技改项目、梁家河煤矿9万吨原煤生产项目、裕兴镁业公司万吨镁合金一期工程、林森采石厂、石英砂岩开发项目陆续竣工投产;梁家河煤矿30万吨扩建等项目陆续上马,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4376万元,比上年增长98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3102万元,是上年的386倍。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原煤233800吨,比上年增长401%;发电量2418万千瓦时,增长86%;水泥7万吨,增长563%;生铁213013吨,是上年的57倍;焦炭75000吨,减少396%;食用植物油271吨,是上年的11倍。
(二)农业发展情况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业总产值18709万元,比上年增长211%,粮食总产量49976吨,增长114%;油料3503吨,增长82%;烟叶733吨,增长262%;蔬菜12192吨,减少11%;瓜果类5237吨,减少05%;水果12918吨,增长62%。农业主导产业调结构、上规模,新建5000亩优质水果和6000亩优质干果基地,果品套袋8000多万个。全县8万亩马铃薯、3000多亩烤烟、近万亩中药材、6000多亩出口“订单”红小豆,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8500千瓦,比上年增长40%;农用化肥施用量16046吨,增长21%;农村用电量510万千瓦时,增长47%;地膜覆盖面积3636公顷,减少04%;农药使用量61吨,增长89%。
(三)林业发展情况
现有林地面积8003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2723万亩,人工林面积317万亩,灌木林9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92万亩,四旁植树1600万株,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提高到328%。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油松、白皮松、侧柏、栎类;人工林主要树种有:油松、刺槐、杨树等;灌木林主要树种有:山桃、山杏、杵条、沙棘、刺梅等。经济林有苹果、梨、核桃、葡萄等。退耕还林成效显著,造林绿化工作继续加强。2003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7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营造“三北”防护林15万亩,天然林植被恢复25万亩。完成了城区万亩绿化,在城川百华里绿色走廊植树78万株,坡面造林8000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交通运输情况
2003年,全县县乡公路328公里。新改建乡村道路244公里。公路货物运输稳定增长。全县共完成货物周转量4872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526万人/公里,完成增加值1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五)科技发展情况
科技工作有所加强。全县新引进20多个农业新品种,大面积推广了果实套袋等10多项实用技术,企业普遍加大了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
(六)教育发展情况
教育事业有所发展。2003年,中考、高考、职业对口考试好于往年。改造学校危房6405平方米,两所“四化”学校通过市级验收。全年全县普通中学招生2413人,其中高中267人;在校中学生6940人,其中高中927人;毕业中学生1677人,其中高中208人。全县小学招生2805人,在校小学生11017人,毕业小学生2159人。
(七)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结合防治非典,我县新建了县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启动了疾控中心扩建项目,配置了CT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医疗卫生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200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6个,医院床位315张,卫生技术人员465人,其中中西医师207人,护师78人,中西药师35人,检验及其他技师35人,中西医士61人,护士、助产士21人,其他初级技术人员21人。
(八)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邮电通信事业平稳发展。2003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9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223万元,增长104%;邮政业务总量2771万元,增长99%。市话机总数7152部,增长164%。其中本年新增1009部,农话话机总数2047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320户,比上年增长593%,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3470户,本年新开通小灵通业务,用户达719户。
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稳步增加,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3580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061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0%和104%。银行现金收入158611万元,比上年增337%,现金支出158605万元,增长311%,收支相抵货币回笼6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保费收入9445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24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321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91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662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54万元。
(九)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到2003年末,全县共有民营企业25个,从业人员3763人,营业收入199448万元,完成增加值58194万元,上缴税金399万元。
(十)经济结构调整情况
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在2003年召开的“两代会”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全县5年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调结构、上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抓好“两个重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工业特区建设),强力推进“645”发展战略(培育梨果、烤烟、饲草、养畜、土豆、药材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均庄、上庄、岭上、午城四大工业口岸特区;构筑项目兴县、信用立县、人才强县、机制活县、开放富县五大发展支撑体系),奋战四五年,总量翻两番。按照这一思路,县委、县政府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植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继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
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坚持从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比较效益和群众意愿出发,积极发挥涉农部门和农民协会的作用,引导群众扩大梨果、烤烟、土豆、药材、饲草、养畜六大主导产业的经营规模,2003年,新建5000亩优质水果和6000亩优质干果基地,果实套袋8000多万个,果品总产达到12亿斤,人工种草18万亩,新发展舍饲圈养户1000户。全县8万亩马铃薯、3000多亩烤烟、近万亩中药材、300多亩桑蚕养殖、6000多亩出口“订单”红小豆,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工业结构调整上,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意识,把工业规模扩张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以项目为载体,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四个工业“口岸特区”建设,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以扩量增效为重点,一手抓老企业技术改造,一手抓新项目启动上马,天天饮料公司千吨冷冻果块加工项目、四纬巾被公司“一洗净”毛巾技改项目、晋利源水泥公司15万吨技改项目、裕兴镁业公司万吨镁金一期工作、北方矿业公司石英砂岩开发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十一)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2003年,全年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27万亩,退耕还林75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15万亩,天然林植被恢复25万亩。完成城区万亩绿化,城川百里绿色走廊建设由南向北扎实推进,完成植树78万株、坡面造林8000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午城至蒲县界4公里县际公路、回珠至陡坡2公里通乡公路路基改造结束。鼓楼落架大修和县城二期供水管网改造基本结束,古城新桥开工,县城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主体工作竣工。西山果品交易中心开工建设。市话扩容1000门,县城开通了小灵通业务,15村新开通了程控电话。阳头升等3个移动基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农村电网改造完成40个村、2000户。有线电视建成10个中继站,新入网2700户,新建沼气池1000个,完成31个自然村、310户,1500口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隰县位列第247名。
2020年10月,隰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隰县入选。
2020年6月,隰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绥片区)。
2017年2月21日,隰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兰村村是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0021052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1002。邮政编码为0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57 ,车牌号码为晋L。兰村村与苏村村、朔村村、官_村、新风村、城居村、贾册村、杜家庄村、坛地村、金殿村、东靳北村、桑湾村、东靳南村、小榆东村、伍级村相邻。
兰村村附近有华门、临汾尧庙、平阳鼓楼、尧陵、临汾市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金殿镇荸荠、金殿镇莲菜、贺家庄鲜桃、牛肉丸子面、翅果油等特产。
东麻册村位于哪里
本文2023-09-24 16:19: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9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