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姓和那些姓是连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4浏览:10收藏

汤姓和那些姓是连宗?,第1张

汤姓很古老,多民族,多渊源,这也就算了,更麻烦的是,跟前面讲的费姓一样,它也有两种读音,一种读tang,一种读yang,而且严格说来,恐伯读yang才是正确的。现在姓tang的后人,大概自己也不分了,都说我姓tang,其实他恐怕是姓yang的。这两种发音的渊源是什么呢?

汤姓第一支源于子姓,是商朝的建立者成汤之后,因为定都于河南商丘,所以又称商汤。在他的后代中,就有以“汤”为姓的,是为河南汤氏,称为汤氏正宗。问题是,这一支本应该读yang,成汤恐怕也应该读成yang,可是到现在都读tang了。

第二支也是源于子姓。西周初期有个毫国,国君叫汤子偃。据说,汤子偃曾有子孙跑到西边的夷狄中去了,所以他还是西部各个兄弟民族的始祖。

隋唐的时候,吐蕃的将帅当中出现了一批姓汤的,比如汤乞髯、汤忠义、汤没藏等等。其实这些汤姓都是是汤子偃的后代,只不过早就融入了当地吐蕃族。

这里面的一支后来还形成了藏族里边的汤姓,其姓念tang,不念 yang。

第三支,出于荡姓。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家族,叫荡姓家族,后来把草字头给去掉了。当时楚国有一个大臣叫荡原,就是证明。比如江苏苏州有一部汤氏家谱,里面就有记载:“吾祖宋公子意诸,以祖封邑为荡氏,其子孙因避祸,去草字改汤。”其实这个“荡”姓今天还有,在河南、河北、山西、福建,每个省都发现了十几户姓荡的人家,成为非常军见的姓氏。荡姓家族这支汤姓应该读yang,不读tang

第四支源于风姓,是远古伏羲氏的儿子汤的后代。传说伏羲与妹妹女娲成婚,育有十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叫“暘”。所以这一支实际上是写讹了的,最早是日字旁、右边繁体字的那个“暘”,现在则逐渐写成了“汤”。现在的汤姓当中有几支就是以伏羲、女娲为始祖的。这支也应该念yang,不念tang。

第五支还是源于子姓,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之后。周初,以商朝遗民为基础,微子启曾建立了宋国。传到末代君主子偃时,宋国被齐国联合魏、

汤(tāng)姓,源出有: 源于子姓,出自夏朝成汤之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夏朝末期,帝桀为君。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汤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他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在贤臣伊尹的辅佐下,他先灭掉了商国附近的夏王朝死党葛国,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逐个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附庸国韦国、顾国、昆吾国,成为了当时最强的诸侯国。汤在彻底孤立了夏王桀之后,领军一举灭夏王朝,把夏王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居巢区)去悔过。之后,成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始称商汤。汤逝世后,被后世谥为“成汤”,历史上尊称为“帝乙”。在成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汤”为姓氏者,是为河南汤氏,史称汤氏正宗。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亦作yáng(ㄧㄤˊ),汤氏族人大多尊奉商汤(子履、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亳国国王汤子偃,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汤子偃:子姓;陕西始平人。著名西周初期亳国国王,生卒年与具体在位时间待考,诸羌始祖、汤氏鼻祖之一。周公姬旦在二次克商(镇压武庚反叛)之后,封殷商遗贤微子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负责治理部分商商遗民。微子启逝世后,传位于弟弟宋微子仲,再传之子宋公稽子稽、宋丁公子申,乃至子偃,时在西周初期。到了秦厉公嬴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76~443年),大举出兵伐渭首,震动湟中,当时唐旄羌、发(亳)羌随羌王卯被迫南出赐支河(今青海境内黄河河曲),西徙数千里进入西藏高原,之后唐旄羌驻牧于藏北羌塘,成为藏族的先民始祖之一。而所谓发羌,就是亳偃王子偃的嫡裔族人,又称“亳羌”,入藏后定居于雅隆地区,建有“大蕃国”,汉音译为“大亳国”,就是后来在唐朝时期强盛一时的吐蕃民族。到了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大蕃国王松赞干布移都拉萨城,并尊偒人之俗,立国于山巅,建立西藏第一个统一国家“吐蕃”,汉史音译为“杜亳”或“杜伯”。西藏的首府富拉萨,在藏语中读“惹萨”,“惹”的藏译为“羊”,“萨”的藏译为“土”,全译就是“羊土”。而羊与汤可通用,土与杜亦可通用,因此拉萨又称“汤杜”,显然大亳国之都拉萨之名,源自于陕西杜亳国的唐(汤)杜氏,而汤(唐)氏则成为吐蕃国贵族,吐蕃赞普即称“汤(唐)”。汤(唐)在藏语中译为“千里之王”;而蒙古语称藏族为“汤(唐)古特”,或“汤(唐)兀”、“汤(唐)兀惕”等。因唐与汤同音同义,所以吐蕃唐氏音译即为汤氏。到了隋、唐之时,吐蕃将帅中有著名的汤乞髯、汤忠义、汤没藏等历史名人;在明朝时期的史籍记载中,藏民族中就有汤汤部族,因而汤氏一直为后来的藏族姓氏之一,但今则大多通译为唐氏,是受大唐王朝高压政策所至,只有少数族人一直沿用汤氏至今。

在今藏、羌民族中,多有称汤氏、唐氏者,读音皆作tāng(ㄊㄤ)。 出源于荡氏,出自春秋时宋国荡姓家族,属于简改姓字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荡姓,后去掉草字头成汤氏。周武王灭殷商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汤祀。至春秋宋国大臣荡原,任司城,其子公孙寿不愿继父位,由其子子荡意诸继任,后子孙去草头称汤氏。荡侯的子孙为避祸,便去掉“荡”字的“草”字头,而改为远祖共工氏的汤姓。对此,在江苏省苏州《汤氏家谱》中记载道:“吾祖宋公子意诸,以祖封邑为荡氏,其子孙因避祸,去草字头为汤氏。”唐朝时期,汤姓族人为避唐太宗的庙号(大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多改为阳氏。例如吐蕃的大将荡没藏降唐军后,亦改称阳没藏。实际上,汤姓族人实在聪明,因为古阳字“阳”与汤字“汤”是同义字。

至于荡氏一族,今已经成为极其罕见的姓氏,除在河南、河北、陕西、福建等省发现有极少几户荡氏族人还在顽强续承古姓以外,其余的荡氏族人均已回复成为汤氏。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作yáng(ㄧㄤˊ),今读作tāng(ㄊㄤ)亦可。 源于风姓,出自远古太暤(昊)伏羲氏的十个儿子汤,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神人脚印,好奇的华胥就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三国时期学者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氏也,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学者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伏羲当年带领族人的主要活动范围,在中国的河南淮阳和山东济宁、曲阜一带,所以在山东济宁至今仍存有伏羲陵。每年农历的3月3日,四面八方的华人都集中在那里举行古会,祭祀这位中华民族的文明肇始之祖。传说,当时洪荒,伏羲与妹妹女娲成婚,育有十子。伏羲崇尚太阳,将十子称“旪”,后史也记载为“暘”、“阳”等,分居于汤山(杜县、杜陵,今陕西西安一带),其后裔子孙多以居邑名称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作yáng(ㄧㄤˊ),汤氏族人中至今仍有尊奉伏羲、女娲为得姓始祖者,且不与子姓汤氏合谱。 源于子姓,出自秦朝时期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之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传至宋国君主偃,自立为王,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占有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传至未代君主子偃,宋国于周郝王姬延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被齐国联合了魏、楚两国攻灭。子偃有个弟弟叫子昌。到了秦始皇赢政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子昌有个儿子叫子隆,据说他学识雅博,后因秦始皇为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封建体制,大兴“焚书坑儒”,乘机剿灭旧诸侯国的残余势力,子隆在其时畏其祸及,遂改子姓为汤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亦作yáng(ㄧㄤˊ)。 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官吏汤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秦、汉时期,宫廷少府设置有汤官令、汤官丞,负责掌管帝王君主的御用糕点。在史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到了东汉时期,废黜了汤官令,仅保留了汤官丞。后该官职并入“尚食府”。

在汤官令、汤官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汤官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汤氏,正确读音作tāng(ㄊㄤ)。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官吏汤沐食侯,属于以官爵称号为氏。汤沐食侯,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高祖武皇帝陈霸先设置的一种爵位,其地位在开国男爵之下,又在乡亭侯之上,官秩为正七品,相当于今天的市局级干部待遇,主要封赐于王族。在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南朝陈国被隋文帝杨坚所灭后,有汤沐食侯的后裔子孙不敢称陈氏,便以爵号为姓氏,称汤沐氏,后省文分称汤氏、沐氏。

当时隋军士兵虽然残暴,但都不敢对杨氏族人怎么样,因为汤氏的读音就作yáng(ㄧㄤˊ),隋军将士不分,因此其族人轻易就避过大难。该支汤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改姓,出自南唐时期大司空殷崇义,属于避讳改姓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宋朝时期有人叫汤悦,他本来姓殷。汤悦,原来的姓名叫殷崇义,池州青阳人(今安徽池州青阳)。殷文圭之子。南唐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进士,官至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南唐政权被北宋王朝灭亡之后,殷崇义继续在宋朝为官。到了宋建隆初年(公元960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名讳,改姓名为汤悦,其子孙后代皆以汤氏相传至今。汤悦后来参与了著名史籍《太平御览》的编修工作。

该支汤氏读音作yáng(ㄧㄤˊ),今读作tāng(ㄊㄤ)亦可。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汤务氏,亦称唐古氏、陶古浑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唐括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anggu Hala,汉义“百”,世居哈达(今辽宁省西丰县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前就多冠汉姓为汤氏、唐氏、陶氏等。

⑵满族汤佳氏,亦称唐佳氏,满语为T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长白山区、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汤氏、唐氏。

满族、蒙古族汤氏读音皆作tāng(ㄊㄤ)。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侗族、瑶族、黎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汤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汤氏,世代相传至今。

中山汤氏:汤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出自子姓,始祖成汤,以谥号为氏。汤氏族人大多尊奉商汤为得姓始祖。其二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亳国国王汤子偃,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其三源于荡氏,出自春秋时宋国荡姓家族,属于简改姓字为氏。其四源于风姓,出自远古太昊伏羲氏的十个儿子汤,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其五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官吏汤官,负责掌管帝王君主的御用糕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六源于爵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官吏汤沐食侯,属于以官爵称号为氏。其七源于满族、侗族、蒙古族、土家族等汉化改姓。

如今汤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苏、福建、湖北四省,其次分布于四川、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其中湖南为汤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汤姓分布带。汤姓的主要郡望为中山郡和范阳郡。汤姓的主要堂号有中山堂、范阳堂、掬星堂、吞星堂、临川堂、玉茗堂、义士堂。其中汤氏中山堂,以望立堂。

汤姓和那些姓是连宗?

汤姓很古老,多民族,多渊源,这也就算了,更麻烦的是,跟前面讲的费姓一样,它也有两种读音,一种读tang,一种读yang,而且严格说来,恐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