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院文化,品人文永州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4浏览:7收藏

看大院文化,品人文永州,第1张

湖南永州,以历史、山水与文化而闻名于世,这里民风古朴,传统的家族与宗族文化十分浓厚。在永州四野的乡村,到处能看到一些年代久远、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古民居群。这些民居,通常是古代在外光宗耀祖的官、商为福佑后代子孙而修建。根据官、商身份,规格与形制各不相同。而世居民居的后代子孙们,世代享用并精心保护着先祖的祖业。由此,才有今天这样一笔笔的宝贵文化财产,它们以其稀缺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华民族史、建筑史上的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于永州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始建于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1456年),建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后裔于明中期迁移至此生息繁衍,历26代近600年,故名周家大院。虽然建设时间跨度大,而且是子孙一代代接力建设而成的,但整体规划布局却仿佛出自一人之手,井然有序。

周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分别是建于明代的“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和建于清朝的“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六个院落自西向东呈北斗星形排列,依山就势,南高北低,好像端坐在太师椅上。从整体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浑然一体,既各自独立成院,又相互和谐勾连,层楼叠院,错落有致。这中间,数“四大家院”规模最为庞大,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周家大院共有正、横房子180多栋,大小房间1300多间,开设大小天井136个,游亭36座,总占地面积百余亩,建筑规模达45万平方米。周家大院建筑装饰的雕绘技艺之精湛,历史文化含量之丰富,民族气息之浓烈,内容题材之广泛,表现手法之丰富,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在大量的纹饰中,以莲花纹居多,正是先祖周敦颐之名作《爱莲说》的反映。

根据族谱的记载,这个周家大院的周氏后人与鲁迅、周恩来是同根共祖的族裔。明中期,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后裔迁移至此生息繁衍。根据史学界考证,鲁迅是周敦颐31代孙,周恩来是32代孙,比鲁迅小一辈,与干岩头村周姓同是周敦颐次子周焘之后裔。500多年间,村中无“杂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至今已经历27代。现住在周家大院的260多户、900多人,都是住在祖传的古院里,历史文化仍在生活中延续传承。 周氏家族“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使得这里人才辈出。500多年来,从封建时代科举选拔的秀才、举人、进士到现代高考脱颖而出的大学生、研究生,有数百人之众。其中的佼佼者有曾官至户部尚书的明朝翰林周希圣;曾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回乡主讲萍洲书院的清朝三品大员周崇傅,等等。

2007年,大院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桂冠,并享有“潇湘第一古宅院”、“湖南民居瑰宝”等盛誉。

(二)龙家大院

龙家大院位于永州新田县城的大冠岭上,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现已930年历史。因龙氏一直单姓聚族而居,而称“龙家大院”。是东汉时期以“八德”著称古今的零陵太守龙伯高后裔宅第,经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明末清初建成一座“三堂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栋”格局的建筑群体。大院依山而建,三面环山,前面有池塘。左边是青龙山,右边是白虎山,切乎中国传统风水学“左青龙、右白虎”一说。整个庄院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8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48栋古民居、月牙池塘、普善堂、龙山学校、八德亭、和堡等组成。

大院具有典型的湘南特色,均为青砖砌就的清水墙、小青瓦,硬山顶搭配风火墙,亭台楼阁,木雕精美,彩绘绚丽,影壁凝重质朴。“诗礼相传端本务,耕桑以外不关心”,龙家大院现存对联128副,匾额20余方,堂屋名额近30方,所体现的都是农耕文化和隐居避世的思想;还传承着龙伯高的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品格。对联不仅书法精美,且每一幅对联字体各不相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大院大小堂屋多为前厅后堂,面阔三间,明间厅房,次间卧房,左右对称。堂前均有天井,即供采光通风之用。堂屋均是青砖辅地,后墙有供奉祖先的地方,上有祖先的牌位,每逢重要日子或办重要的事情,如结婚建房生小孩等等,后辈了孙们都要在这里给先祖献上一柱香,并向祖先祷告,祈求祖先的保佑。大院主堂屋对面的墙是影壁,上面绘着一条三爪金龙,有驱邪禁宅的作用。绘三爪龙而不绘五爪龙,一个意思是祖先为龙姓,不忘祖先;二是五爪龙只有皇帝才能用,怕惹杀身之祸。

2013年,大院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永州市祁阳潘市镇龙溪村, 始建于5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李氏先祖从江西迁来祁阳定居,靠做木材生意富甲一方后,始建“李家大院”,历经三百多年十三代子孙的拓建,终于建成了由老屋院、吊竹院、上、下院和品字书屋组成的宗族宅院。保留至今的宅院有上、下院和李氏宗祠,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

大院为商制古宅院,背靠青山,面朝大片荷塘。宅院青砖黛瓦、翘角飞檐,高低起伏,从后山上流下的清泉通过导流渠汇成溪流从宅院的右侧叮当而下,构成宅院直向排列的整体布局。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掩映在青山碧水间。

大院的正门是李氏宗祠,宗祠堂前代表功名的旗杆石上,挺立着两根高高的挑着两只纱灯的旗竿,祠堂的门斗上,“五品军功”、“进士”、“奉政大夫”等功名牌,诉说着这个家族过往的荣光。宅院翘角的屋垛,给人以展翅欲飞的动感,院内的房舍层层相连,木作斑驳、花窗、撑弓镂雕,内容丰富,个个美轮美奂,无一重复,并且都寄寓着吉祥如意的含义,彰显出古代建筑工匠高超的智慧和技艺。宅院屋顶有天花,院墙与礅柱各处有着精美的石雕与彩绘,天井用大条青石铺成,晴时可增加采光,雨时能储水或快速排水。整个宅院门径相通,错落有致,屋脊和前面高大的马头墙相映成趣,一些绿色的植物已从墙头或瓦缝中生长出来,与灰瓦相配,别致高雅。

电视剧《陶铸》、《故园秋色》曾在此选景拍摄。

类似的氏族大院还有宁远县的黄家大院;东安县的席家大院和树德山庄;冷水滩区的三槐堂和李家祠堂;双牌县的的邓家大院;江永县的上甘棠等等。历朝历代,深居在这些氏族大院的族人们,他们与先辈们一样,维护并固守着祖宗的绩业,传承着宗族的精神。走进这些大院中,抚摸着那些青砖与镂雕,陶醉于一种浓郁的传统文化的醇香中,总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相对于现代都市的高楼、乡村的现代新居,这些大院犹如一颗颗耀眼的行星,定格于永不停息的时光之中。

江家浪子江文坦跟随夫人来到仲村定居后,意识到自己过去太过荒唐,感觉愧对妻儿和岳父一家,决定远离赌场,痛改前非。岳丈胡老太爷也摒弃前嫌,妥当地安排了他们一家的衣食住行。胡老夫人心疼女儿,也常常暗中接济女儿一家,不时塞些钱银在女儿手中。母亲给的钱,大**也不舍得花,都存了起来,慢慢地变成了一笔数目客观的私房钱。

江夫人本是胡家的大**,回到自己的娘家,如鱼得水,日子过得得心应手。衣食无忧后,安心于相夫教子,管家理财。江家的日子渐渐地越来越红火。

胡家败落后,生活举步维艰,沦落到要靠卖地维持生计的地步。大**就找到胡夫人商量,请求娘家把地卖给江家。老夫人问:“你有钱?”大**说:“有,平时您给我的,我没舍得花。反正地卖给别人也是卖,不如便宜点卖给俺家。”老夫人没言语,心道:“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果真如此。这真变成老王的拳头捣老王的眼了。罢了,是我自己心软决定收留他们,也怪不得她。”俗话说,天下没有狠心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儿女。胡家的这对母女,还真是验证了这一说法。老太太只能答应女儿的要求。就这样,胡家的地不断地卖出,江家不断地买进。江家从亲戚兼恩人胡家手里掘得第一桶金,胡家的地产渐次都改姓了江。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江家的四个儿子相继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其中他们家的第四个儿子江铭最为聪明伶俐,敢想敢为。他兼具父亲的精明和母亲的智慧,颇具商业头脑,凡是挣钱的买卖他都能干,不管用什么手段。江家很快成为仲村第一富户,远近闻名。

青年时期的江铭的是一个走街串户收破烂的货郎。有一次,他来到城阳西边沿海的一个村子里收货,一个醉醺醺的人,东倒西歪地来到他跟前,举着一把茶壶叫住了他:“收破烂的,这把茶壶要不要?这可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江铭一看,这把茶壶并无奇特之处,表面还有一层污垢,只有壶底是干净的,上面一个印章吸引了江铭的注意。他常年干这个,知道这是来自宫廷的东西。他不动声色,说:“换个酒钱还是可以的,你家里还有什么?”酒鬼说:“还有六个小碗。”“你回家都拿来卖给我,我都要了。”醉鬼做梦都想不到,他眼中中看不中用的玩意,还真是爷爷传下来的传家宝。得到这套宝贝后,江铭连夜赶回家中,把这套茶具拿出来,仔细地擦拭出原本的光泽。宝贝真身通体青色,月光下闪着幽幽亮光。他连忙用绒布把茶具包好了,装在一个木匣子里,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几经周折,终于以最高的价格卖给了识货的人。正应了那句话“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发”。江家的财富积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有了钱后,江铭挣钱的路子更宽泛了。他用计几乎分文没花,在惜福镇买到了一大片山地,雇用当地人上山砍柴,运到集市上卖钱。另一批人砍了柴,直接送到当地的地主富户家里,年终统一上门清账结算。柴火虽然不值钱,架不住量大,满山都是,野生野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江家的财富就这样一步步到了别人望尘莫及的地步。

江铭还曾往来于南北海陆之间,做过一阵子生意人,干过货物运输和布匹买卖。并在南方结识了不少人巨商大贾,为他积累财富,打下了稳定的基础。

不几年,江铭成了仲村第一富户。他暴富后,在仲村建有砖木结构起脊平房200余间,分为五堂:雪梅堂、善述堂、艳琼堂、西雪轩、课畊堂;会客厅一处;大门楼一处,大门楼建的高大威武,前后出厦。

走出大门就是北接即墨县城南通青岛的中心大街,门口两端有一对石狮,再往外走两面各有一个旗杆垛,旗杆垛用青砖砌成,高15米,长、宽各08米;建有江家祠堂,江家祠堂共五间,出厦,是仲村最大最好的祠堂,占地二亩。祠堂大门正上方悬挂一块长方形横匾,上书三个金色大字:永思堂。祠堂南小院内建有一栋厢房供常年守护祠堂的人居住。逢年过节后人在此祭奠先人。

江铭生有五子,其次子江恭先是清道光间举人,历任直隶临城、柏乡知县,代理安州知州。勤政于民,案无留牍。归里后,在崂山建青峪书院,本想课业安居,却被委派督办南乡团练并任团长。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十二日,在即墨西部与胶州交界的石濑河一带与捻军对阵中,因力竭坠马身亡。是著名的忠烈之士。

江恭先任职期间,在原即青公路上(仲村南北街)建石牌坊2座。其北牌坊为五世同堂坊,是为其祖父江文坦而立。南牌坊写有"升平人瑞"四个大字,是因当时江家既五世同堂又有族人当朝为官而得皇帝恩赐而立。成为当地的大宅门第,称为江家大院。大院内江铭五子各居一堂(轩),称为仲村江氏五大家:长子居雪梅堂, 次子 居善述堂,三子居艳琼堂,四子居西雪轩,五子居课畊堂。其时江家大院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仲村及周边人家,无人能出其右。

江家大院中还出了一个女中豪杰,因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人称“江八嫚”。 她自幼和兄弟们一起念书识字,练功学武,练就一身好本领。她出嫁不几年,江家牵涉了一桩冤案,江八嫚挺身而出,抛头露面,去衙门击鼓喊冤打官司。过去,进衙门要经过层层关口。进大堂前,要赤脚走过一块烧红的钢板。江八嫚走过一趟后,又原路返回,豪爽地说:“姑奶奶附送一趟”。她又上下打点,疏通关系,据传,江八嫚送礼,把即墨城的钱褡子都买光了。这场官司,几乎耗尽了江家的万贯家财。

所谓“富不过三代”,大概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会充满欺诈、血腥和仇怨。江家也没逃过这个劫数,江家大院也不可避免的没落了。现在,江家大院早已踪迹皆无,只剩下传说为人津津乐道。

四川李家大院 川西最大清代古民居

四川

花楸山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深藏于四川邛崃的花楸山中,大概这就是这座院落得以完整保留下来的原因之一。

历经一百多年的时光,如今的李家大院依然是李家子孙生活的地方,时间在这里留下了磨蚀的印记,却永远带不走家的温暖和凝聚力。

花楸山里的标识很清晰,所有没费什么劲,我们就找到了李家大院。

门前是一片遮天蔽日的大树,顺着长满青苔的石板台阶向上望,李家大院的大门便高高在上的出现在眼前。

大院中至今还生活着七八十口人,都是李家的后人。

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青壮年都出去干活了,院子里除了一家人在院中经营农家饭之外,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我们自然也十分欢喜的选择在院子里午餐,既可以享受这里的农家美味,又可以慢慢的欣赏这座老院子。

进入大门之后只是个偏院,往右进入正院,往后则通往另外一个偏院。

院子里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木结构的,以瓦覆顶。

入门的过堂处摆着几把竹椅,浓厚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院子很大,四面由房屋围合而成,以红砂石板铺地,整个院落古朴而大方,与花楸山的气质十分吻合。

李家大院的建筑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而整个院落占地则超过13000平方米,共有房屋149间,是川西地区保存下来的最大清代古民居。

偏院比正院面积要小些,但格局基本相同。

几株银杏和石榴树长得生机勃勃,成为院子里最好的装饰。

饭桌就摆在树下,先要了一壶花楸山的贡茶,一边品茶,一边仔细的打量这座已经有百年历史的院落。

银杏树发出的鲜绿色树叶与灰褐色的木质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生机勃发,一个老成稳重。

正对院门的正屋中供奉着神龛和光绪帝御赐的牌匾。

每年从除夕夜到正月初一,从李家大院走出去的李家子孙不管身在哪里,都会回到这座老宅中,参加家族举行的祭天、祭祖盛典。

牌匾已经斑驳不堪,但上面四个金色的大字“寿极星辉”还是清晰可辨。

屋子正中供奉的就是李家的神龛,是从李家大院建成之日起就供奉在这里的,上面雕有二龙抢宝及金凤朝会图案,寓意此地龙凤呈祥。

而牌坊的足柱下是雌雄二狮,寓意此宅吉祥太平。

中间供奉的是李家始祖的牌位。

而在神龛的上方,便是当年光绪帝御赐的“皇恩宠赐”金字牌匾。

当年,李家以制茶和造纸为业,鼎盛一时。

李氏家族在发达以后乐善好施,捐资修建了油榨镇洪福桥、平乐镇乐善桥和川南第一桥,因此被光绪钦授正六品官衔,并御赐金匾。

如果说第一眼中的李家大院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宅院,那么细细端倪之下,却可以想见李家大院当年的辉煌与气派。

岁月在大院的各个地方啃噬出各种痕迹,却依然掩盖不了那些木制窗花的精美。

李家大院最打动我的,莫过于这里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

这里没有被当做一个景点来经营,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场景。

院子里的一切陈设都未曾被刻意的翻新,所有大小物品都被李家后人精心的保存着,如同一本老书,书页泛黄发脆了,却更显珍贵。

院子里年岁最大的奶奶坐在屋门口,她今年已经有八十多岁了,她坐在那里,和这座院子一样,给人一种安详平和的宁静。

家里的青壮年来去匆匆的忙碌着。

最快乐的,当属孩子们,足够大的院子给了他们足够大的游戏场所,他们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的,也给这座院子增添了无尽的生气。

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开始为李家带来新的荣誉。

院子里溜达的黄狗,门坎上卧着的猫,房梁上挂着的腊肉,屋檐下的蜘蛛网,都让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院子里也留下了“十年浩劫”的痕迹,不过在李家子孙的呵护下,这场浩劫并没有对这里造成太多的破坏。

饭菜已经飘香,旁边一桌十几位是从成都开车来这里过小长假的。

追问

李家家谱里面有《绍,兴》上下两代的人主要在哪?

看大院文化,品人文永州

湖南永州,以历史、山水与文化而闻名于世,这里民风古朴,传统的家族与宗族文化十分浓厚。在永州四野的乡村,到处能看到一些年代久远、保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