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灰”皇帝朱温简介 朱温是怎么死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扒灰”皇帝朱温简介 朱温是怎么死的?,第1张

 唐初皇帝“脏”,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唐高宗娶武则天,唐玄宗娶杨玉环,一个是小妈,一个则是儿媳。但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更加荒唐,可谓“扒灰”典范。

 故事发生在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阀割据,国家战乱之时。一个叫朱诚的读书人与妻子王氏生下第三个儿子,此子诞生,天显异象。

 “所居庐舍之上,赤气上腾”,隔很远都能看见一片红光,邻居们都以为他们家着火了。大家拿着工具,想来帮忙扑火,到了朱家门口却并未发现火灾,不一会儿屋中传来婴儿啼哭之声。

 在历史上出生显现异象之人,要么是帝王名臣,要么就是草莽英雄。而本文的这位,正是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朱温。

 朱温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因病去世,家中失去生活来源。其母带着他们三兄弟,托关系进了富裕人家刘崇家做佣工。

 虽然温饱住宿问题解决了,但是朱温却并不满意,认为这份工作没有前途。他虽有一把利器,但是为人狡诈,心术不正,在外常干些偷鸡摸狗的事,盼望一朝富贵。

 他母亲劝了他很多次,希望他能脚踏实地的生活,他都置之不理。后来黄巢领兵起义,朱温认为入伍,凭借自己的身手,肯定能干出一番成就。到时候钱权美人,吃香的喝辣的,何等自在。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兄弟说了,哥哥们也动了心,于是就一起逃离刘家,跑去参加了黄巢起义。

 朱温的确在打仗方面有一套,迅速的建立功勋,在起义军中占据一席之位。后来更是因为军功的不断累积,成为黄巢信任重用的一员大将。后来他被唐军围困,想黄巢寻求支援,却被政治对手阻止,于是就干脆投降了唐朝。

 朱温不管是在起义军中还是在唐军中,都不是因为什么大义才留下,完全就是为了一己私利。所以降唐之后,随着官位的步步高升,他野心也渐渐大了起来。等到后来,最终叛唐称帝,成为五代十国梁国的开国皇帝。

 朱温在起义军之时,就常常劫掠美人。当了皇帝之后,也毫不收敛。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最宠爱的一批女子不是后宫美人,而是儿媳妇。在原配张氏去世后,朱温彻底放飞自我,“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

 对于此事,那些头顶一片绿的朱温儿子们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不仅不以为耻,甚至将此作为争宠的手段,利用自己的妻子揽权。

 “朱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这里提一下,朱友文是朱温养子,因为宠爱妇人,越过亲子,想立养子为太子,可见朱温的荒唐。

 而朱友文出手了,朱温亲子朱友珪也坐不住了。他也将妻子献出,朱温生病的时候,“友珪妇亦朝 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

 凭借自己妻子的情报,朱友珪抢先出手,将朱温杀死,最终夺了江山。

 在私生活方面,朱温实在比唐玄宗等人荒唐夺了,说他是千古第一“扒灰”皇帝都是当得的。

首先,朱温是出生在现在安徽的,安徽这个地方还是有很多的能人的,可能是跟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就像是我们的朱元璋其实也是在这里出生,并且出生之后由这里出发,开展了自己的一切宏图。朱温的身世也是比较凄惨的,对于他来说,家里是农民,甚至有野史说朱温的家里面几乎连饭都吃不上,一家人就靠着放羊来生活,小时候的朱温也是没有机会接受什么比较好的教育,这就跟朱元璋十分的现象了,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年轻的时候也是非常凄惨的,甚至做过乞丐,恰恰是这样的经历才让他们更加的懂得民心,也拥有了更加坚毅的心。朱温可以说是在动乱之中才有了自己的追求,当时的社会有很多的起义农民苦不堪言,这也是朱温走到这条道路的根本原因,身边的人都比较辛苦,没有办法生活,也是想要帮助大家脱离生活的轨道吧,就像朱元璋一样,两个人这方面也是非常相似的。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唐代君主

—唐代年号

唐朝末年的梁王朱温(朱全忠)和晋王李克用究竟有怎样的仇恨?

1-朱温为答谢李克用出兵相助,特地在汴州驿馆上源驿设宴款待,为其庆功接风。此时的李克用二十八岁,比朱温小了四岁,李克用年轻气盛,加上刚建战功,对朱温有恩,因此酒席上异常骄横,喝酒之后更是不把朱温放在眼里,大放厥词。这下惹恼了朱温,当天晚上,朱温包围了驿馆,纵火放箭,想斩草除根,既消白天之气,又消灭以后的对手。李克用在亲随的保护下,加上雷雨掩护,总算拣了条命,但三百名亲兵却全部被杀。从此,双方结下了死仇,战争不断,直到后梁被灭。

2-上源驿事件后,李克用与朱温的矛盾表面化、直接化。在唐朝末年镇压黄巢起义军的过程中朱温与李克用逐渐成为最大的两派势力,黄巢一死,他们的霸权争夺也必然会到来,上源驿事件成了他们热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线。 3-李克用仓惶逃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本来想立刻发兵报此深仇,妻子刘氏认为这样反而理亏,劝他不如奏明唐朝廷,以便名正言顺地讨伐朱温。刘氏对于李克用的作用不可低估,不但这次出谋划策,以后晋军有次被朱温打败,李存信劝李存勖北逃以保实力,刘氏却劝止道:“存信原是北方的牧羊人,怎么能考虑你的成败大事!大王常笑别人弃城逃跑,被人宰割,今天怎么却要效仿呢?大王先前曾到塞外避难,差点遇害,现在如果弃城北逃,难保有不测之事,根本就难以保全自己,还谈什么大业!”李克用听从了刘氏的建议,几天后收聚溃散将士,保住了城池。 4-李克用听从了刘氏的话,立即奏报唐僖宗,罗列朱温的罪名,请求下诏讨伐。但唐朝廷中也有许多大臣倾向朱温,便在僖宗面前为朱温开脱,唐僖宗下诏让两人和解。同时,为安慰李克用,唐僖宗又以破黄巢有功为名加授李克用为陇西郡王。朱温为了全力对付西边的秦宗权,避免腹背受敌,也派使者登门谢罪,并送上金银等厚重礼物。李克用此时羽翼也未丰满,还想兼并其他地区扩充势力,同时与王重荣共同出兵关中也要分散兵力,也就暂时忍下了这口恶气,只是扬言要领兵讨伐。双方的冲突暂时没有爆发,上源驿这条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又延长了一些。 朱全忠是怎么死的

一、死的经过:

朱全忠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法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连年战事,民不聊生,开平四年(910年)发生柏乡之战,与晋王矛盾加剧。 晚年宫廷内陷入权力斗争,皇后张氏临终前劝他:“君人中英杰,妾无他虑,请君留意。”朱温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夫人在世时尚能劝止,死后却将儿媳都得入宫侍寝。乾化二年(912年)被三子朱友圭刺杀,享年61岁,在位6年。 二、朱全忠简介: 朱温(852年—912年),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 (今安徽砀山县)人。 天复元年(901年)他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天祐元年(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把他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他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宣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梁开平三年(909年)正月迁都洛阳,因袭隋唐洛阳城,开平五年(911年)改元乾化。 乾化二年(912年)被亲子朱友珪所弑,朱友珪亲自用毯子把朱温包裹起来,埋于寝殿,同年十一月葬于宣陵。在位六年,卒年61岁。 唐朝朱温与朱全中啥关系

朱温就是朱全忠,朱全忠就是朱温

本名叫朱温,后来被唐僖宗赐名全忠,所以也叫朱全忠。 朱温(852年-912年),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 山)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 中和二年(882年)他归附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他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推异,藩镇成了唐末最大的割居势力。 朱温就是朱全忠吗?

是,全忠是唐朝皇帝赐名,朱温原是黄巢手下,后来叛变,反黄巢,被赐名“全忠”。当然,也正是他废了唐末帝,灭了唐。

朱温本来是开国君王,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后梁短命灭国?

朱温有两个最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背叛黄巢起义军,第二个问题是弑君篡位。朱温结束了唐朝300多年的统治,是后梁的开国皇帝,但是这个开国皇帝,得不到历史和世人的认可,他的王朝也非常的短暂。

朱温在小的时候就天天喊打喊杀,想做大英雄,等到黄巢起义爆发以后,朱温就加入了起义部队,因为作战勇敢朱温很快就得到了升职,做上了高官。黄巢起义军在后来建立了大齐政权,但是黄巢起义军在于唐朝的斗争中逐渐处于劣势,朱温在这个时候背叛了黄巢起义军,投降了唐军。

当时唐朝的皇帝唐僖宗非常高兴,赐给他名字全忠,封他为宣武军节度使。我们站在后来的角度看,朱全忠这个名字真的是讽刺,第二个朱温做错的地方就在于他杀了皇帝,朱温在投降唐朝以后,凭借着战功,一路做到梁王。在朝廷上非常有实力。

朱温在这个时候也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把唐昭宗安放到他自己的地盘洛阳,但是他的行为更为残暴。他把唐昭宗的侍卫全部杀掉,不仅仅如此,还把唐昭中的儿子都杀掉,只留下一个容易控制的,把在朝廷中对唐王朝忠心耿耿的大臣都杀掉,然后他迫不及待的让皇帝禅位给他,自己称帝建立后梁。

这一个举措,让朱温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虽然唐王朝末期藩镇割据,很多节度使不听号令,但是唐朝皇帝名义上在天下人心中还是正统,朱温这样的行为就成了天下,尤其是读书人的讨伐的对象,以至于后梁很快背后唐用“复兴唐室”的口号给灭了。

后梁朱温儿子这么多,为什么传位给养子?

朱温总共有6个亲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和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朱友文呢?实际上朱温虽然有亲儿子,但却对养子极为喜爱,朱友文也非常懂得讨好义父。最终朱温决定把皇位传给朱友文,但实际上这场传位之战却直接导致了后梁大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朱温与自己亲生子和义子之间的恩怨情仇。

在唐末黄巢起义之中,朱温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快速成为黄巢队伍的一员猛将。可惜后来,朱温又投靠了唐朝廷,唐僖宗还给朱温赐了一个名字朱全忠。

全忠二字可以说是对朱温的极大讽刺。朱温后来地位一路飙升,成为了唐朝廷说一不二的人物。

你以为朱温会效忠唐王朝,实际上朱温后来又背叛了唐朝。朱温先是杀死了唐昭宗,立年幼的李柷为皇帝。后来又杀死李柷自立为皇帝,国号后梁。所以说,就朱温的发家史来说,他并不是一个正面人物,而是乱臣贼子。

既然当了皇帝,选谁为继承人就成了当务之急。朱温有亲儿子也有养子,一般人肯定会选自己的亲儿子为太子,但朱温就是对养子极为宠爱。

朱温临死之前,下令传位给自己的养子朱友文。但是这个消息被亲儿子朱友珪得知,朱友珪一气之下冲进皇宫,杀死了朱温,并赐死了朱友文。随后,朱温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杀死了朱友珪,自己当了皇帝。经此一战,后梁的实力被削弱,最后被李克用所灭。

朱温每当皇帝之前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当了皇帝反而不如以前。

朱全忠和朱元璋的关系

朱全忠和朱元璋的关系并无交集,也就是说二人除了姓一样外,并无任何关系。

1、朱全忠即梁太祖朱晃。 梁太祖朱晃(852年-912年),宋州砀山人,母王氏佣食于萧县,五代十国梁朝开国皇帝。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是为梁太祖 改元开平,自此唐朝结束了它289年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妄有科配。 乾化二年(912)六月,朱晃被亲子朱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庙号太祖,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 评价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2、朱元璋即明太祖。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唐朝(129)梁王朱温(2)

“扒灰”皇帝朱温简介 朱温是怎么死的?

 唐初皇帝“脏”,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唐高宗娶武则天,唐玄宗娶杨玉环,一个是小妈,一个则是儿媳。但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更加荒唐,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