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万氏百汉碑研拓本及石刻始末】圣教序石刻与拓本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4浏览:5收藏

【淮安万氏百汉碑研拓本及石刻始末】圣教序石刻与拓本,第1张

  淮安万氏《百汉碑研拓本》经折装,折后纵445厘米,横27厘米,纸板骨装裱。现存42页,内有十五幅碑砚拓本和万立钰《百汉碑研斋石刻始末原由》一文,现收藏于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

经折中十五幅碑砚拓本,有缩摹秦刻石1幅(图1),即著名的秦绎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缩摹汉碑11幅,即西狭颂1幅(图2),汉故小黄门谯君之碑1幅(图3),曹全碑碑文和碑阴各一幅,宋拓樊敏碑1幅(图4),校官之碑1幅,东海庙碑2幅,娄寿碑1幅,白石神庙碑1幅,孔文礼碑1幅;缩摹曹魏碑3幅,即魏受禅碑1幅(图5),范式碑碑文和碑阴各1幅(图6)。这些碑砚拓本每块都注明出处,有的还附有考证及流传经历,都是由万承纪缩摹,王应绶肖刻。万承纪和王应绶都是清代篆刻大家,对汉魏碑版有深厚的造诣和研究。故勾勒点画,剥落阙失,夫毫发不爽,神韵之超,刀法之工,均与原碑(拓)无二。百汉碑砚,集碑与砚合为一体,深具文化底蕴,是清代砚石珍品。但由于历史原因,此百汉碑砚早已不存。唯有百汉碑砚拓本,由淮安万氏所收藏,虽历经战乱多有损伤,但仍流存于世。

《百汉碑研斋石刻始末》(图7、8),共3页,每页纵21厘米,横17厘米,是清末民国人士万立钰的手笔,出自其所收藏的《百汉碑研拓本》。万立钰(1851-1944年),字远之,号筱庵、小安、小庵,祖籍江西南昌。清嘉道年间,因伯祖父万承纪和祖父万承紫来淮为官,遂迁居淮安清江浦。自此以后,万氏世代在淮为官,如万青选曾三任清河知县,在淮为官三十多年,是淮安清江浦之望族,其子弟有的任知县,有的做幕僚,也有的任职河淮漕盐等机关。咸丰元年(1851年),万立钰出生于江苏淮安清河县(今淮安市清河区),为中河通判万承紫之孙,淮安府同知万青选(1818-1898年)之子,开国总理周恩来之舅父。成年后万立钰长期从事水利工程,曾任江北运河总办,因排行第八,世称“万八太爷”。他精于水利,据说能根据河水的颜色,来断定泥沙含量和上游来水的多少,对乡邦水利颇有建树,是民国年间淮扬一带的水利专家。在业余生活中,他善书法,工铁笔,治印具浙派风格,同时擅长梅兰竹菊等花鸟画,有《求是斋印草》存世。

《百汉碑研斋石刻始末》,约690字,是万立钰用行楷写成,其书以赵体为骨,兼魏碑意。书法娟秀疏朗,秀逸生动,是一件颇具历史意义的作品。文中记载了百汉碑研斋石刻的曲折历程,感情真挚,蕴含丰富,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表达了对先祖的恭敬及敬畏。读之无不令人感慨,深知此石刻之艰辛,拓本之珍贵。其文曰:

逊清(乾)隆、嘉(庆)朝,海内工篆隶精刻画者,已浩如渊海。而其中胎息高古,直追秦汉,固不乏人。如百汉研碑之独树一帜,诚不数数觏也。太仓王子若先生应绶,世其家学,邃古精深,於书画篆刻,靡不冠绝一世。先伯祖廉山公,官南河时延入幕中。出所藏旧拓、秦汉碑版,与之讨论研究。选择百种,按碑式琢研。公暇缩摹研背,属子若肖刻。至字迹之相似,固已神乎技矣。其剥落残损,无不与原碑毫发无爽,真可谓巧夺天工也。刻未竞,廉山公弃养於南河官署。张芥航河督延子若携石研下榻于河署荷芳书院。又数年,始续刻成。先祖荔云公时同官南河,遂以研石送归荔云公。荔云公请谒芥航河督,叙其续刻原委,署名研碑之末。芥航河督辞曰:“余与廉山,虽曰同僚,针芥契合,不啻昆弟。所以延子若续刻成者,成其志也,非希借此留名於后世耳!”荔云公感泣受之,备精拓者拓百部,选送芥航河督二十部,家存十部,余均分赠京外年世戚好诸公,研石为廉山公嗣午庵先伯携去。午庵公移寓浙杭时已失其二,由杭来浦又失其四,共少六石。后为午庵公质千金以济家资,潘芸阁副河督以二千金赎归芜湖,遭粤逆之乱悉毁於火。钰归试南昌,遇芸阁副河督第六嗣梅樵世丈,始知灰烬之余仅存五十余块。噫斯,诚招造物忌耳。按百汉研碑,计正碑及碑阴连跋石二块,共百二石。世间流传全部拓本百二石者,只荔云公初拓之百部,午庵公二次在苏拓者即少二石。再拓者又少四石,归芸阁副河督所拓者亦仅九十四块,毁於兵火后则存残石五十余块,其中间有具全碑形式者,而字迹中复多残损。是初次完全拓本,家藏之十部毁於兵火,一无所存。其余之数,经数十年刀兵水火,又不知消没几何?得之固属不易。即不完全拓本,得之亦属不易。细审此十六碑,拓工精美,精神完足,似系初次拓本所残零者,虽云吉光片羽,尤当宝贵,而什袭焉。并因海上石印拓本,跋语皆失真实,故将百汉研斋石刻,始末原由特志之。以告后之子孙。毋贻数典忘祖之憾云尔!

落款为“丙辰仲秋八月晦日,筱庵立钰谨志於袁江求是斋,时年六十有六”。下钤“立钰私印”白文印、“小庵” 、“生于辛亥”赤文印。此“丙辰”为1916年,“袁江”是江苏淮阴。“生于辛亥”是万立钰之闲章,辛亥年(1851年)是他的出生年份。

百汉碑研斋石刻是砚之珍品,但在琢制过程中却充满坎坷和艰辛。文中的“廉山公”,即万立钰的伯祖父万承纪。万承纪(1766-1826年),字畴五,号廉山,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举人,自嘉庆十九年(1814年)来淮任山阳(今楚州区)知县起,以后就一直在淮为官,历任淮安知府、海防同知、外河同知。清代,淮安是河工和漕运重地,黄、淮、运交汇于此,运河畅通是头等大事。他曾将宋人灌塘法用于运口,一度解决了漕运雍塞的难题,颇受时人称誉。在业余文化生活中,他诗文皆工,博综群籍。其篆法似李阳冰,篆书、行草精妙,绘画得北宋诸家之长,此外还雅尚文物书画、金石收藏。清乾嘉以降,碑学大兴。是时书法家以碑学为宗,成为时尚。作为书法家、金石家的万承纪顺时代之流,秉时尚之风,礼聘篆刻名家王应绶,将家藏汉魏碑拓缩刻于端砚之上,实现古碑和名砚的有机结合,成为一代收藏佳话。此百汉碑研斋石刻是由万承纪缩摹,王应绶肖刻,万承纪就是百汉碑研斋主人。王应绶(1788-1841年),字子若,江苏太仓人。清初“四王”之一王原祁裔孙。他世承家学,工篆隶,精铁笔,善画山水。文中的“张芥航”(1776-1835年),名井,号畏堂,陕西肤施(今延安)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江南河道总督。能诗会画,曾与金石名家钱泳勒石《澄鉴堂法帖》,亦是位书法碑版的爱好者,时在淮安任河道总督,和万承纪是同僚至友,二人“针芥契合,不啻昆弟”。当万承纪去世后,为成其志,故“延子若携石研下榻于荷芳书院”,续刻砚石。(“荷芳书院”,为河道总督府之建筑,现在河署之旧址,淮安清宴园内,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此百汉碑研斋石刻起于淮安外河同知署,终于淮安荷芳书院,至始至终都在淮安南河官署内,所缩摹的汉魏碑拓也都是淮安所收藏,故和淮安有密切关系。它历时六载,是万承纪、王应绶、张井三人完成的。如果没有河督张井之续刻,此百汉碑研必定夭折。因此,河督张井厥功至伟,文中记录了其不计名利、坚持作序的话语,令人十分敬佩。

百汉碑研斋石刻的琢制备尝艰辛,但刻成后不久即遭遇劫难,至今已片石无存。文中的“荔云公”,即万承紫。万承紫(1775-1837年),字荔云,又字渊北,号碧香居主人。是万承纪之胞弟,万青选之父,万立钰之祖父。他精鉴赏,好书画,喜文物书画收藏。于道光初年来淮上,历任外河同知、中河通判、桃北同知。时任南河总督属下的中河通判,故河督张井“遂以研石送归”。文中的“午庵公”,既万承纪之子万启封,是万立钰之族伯,曾在浙江缙云县任职。任职期间,曾将百汉碑研斋刻石携往浙江,在旅途中散失六石,后又将石刻“质千金以济家资”。文中的“潘芸阁”,即潘锡恩。潘锡恩(1785-1866年),字芸阁,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道光五年(1825年)署文渊阁直学士,奉旨稽察觉罗官学。不久任南河副总河。因在副总河任上,和万承纪相友善,故“以二千金赎归”刻石,以全故友之志。文中的“梅樵世丈”,即潘锡恩之六子。文中记载了百汉碑研斋石刻流传之状况,特别在安徽泾县潘氏约园中,因太平天国战乱而毁灭大半,余者也陆续流失。多少人的辛苦毁于一旦,令人十分惋惜。

百汉碑研斋石刻已损失殆尽,其拓本在晚清时就非常难得,据载“都肆中偶有数纸,价辄数十金”。其盛誉之隆,由此可见一斑。由文中得知,百汉碑研斋拓本最早由万承紫捶拓,全本102幅,成书100部。以后,万启封、潘锡恩又先后捶拓,但因砚石的失落而缺失。在这些拓本中,以万承紫所拓的初拓本最精最好。装裱后送河督20部,家藏10部,余者分赠亲友至好。但这些拓本大多在动乱中散失,如万氏家藏的10部就在庚子之乱中化为灰烬。庚子后,万青选又将其父万承紫初拓残零者整理装裱,成此《百汉碑研拓本》。此拓本虽仅存拓片15幅,但“拓工精美,精神完足”,“虽云吉光片羽,尤当宝贵”。故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百汉碑研斋石刻的历史见证,代表了清代砚刻的艺术水平,凝聚了淮安万氏三代人的心血,非常难得。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河北沧州市(含原沧州地区),是回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全市回族总人口17万,占河北省回族总人口的34.7%,为全省,乃至华北地区回族人口最多的市。因此,了解沧州回族渊源及发展,对全国的回族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迁 入 渊 源

  回族,是沧州41个少数民族中,历史较久的民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未著留民族谱志。加之明初燕王朱校“靖难”之役,对沧州一带人民血腥屠杀,赤地千里,造成了历史断带,致使人们对沧州回族的迁徙渊源更加模糊。近年,一些著作中,多将“靖难”以后,即公元1404年作为沧州回族迁入始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还需进一步探讨商榷。

  元朝时期,处于华北腹地的沧州,既是全国最大的盐业基地(长芦),又是京题屈指可数的商业繁荣地区,且当时水、陆交通十分发达。陆路建有会川驿(今青县)、兴济驿(今兴济镇)、清池驿(今沧州市区)等京都要道官驿十余处;水路有京杭大运河横贯本市南北220公里,直通京城。水旱码头,商贾云集,具有穆斯林经商、聚落的天然条件,并据《河北省古代陆路运输简史》载,在盛唐时期,沧、嬴、朝三州(皆今沧州辖区)便盛产丝绢,并为当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外国的重要丝绸产地。可以说,从那时起,沧州就已和阿拉伯国家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至元初,已是“回回人遍天下”、“京城诸路,其寺万余”,而沧州却无回回人涉足绝非可能。

  另据口碑传达,今沧辖泊头市西八里庄沙河涯村在明洪武初年便建有清真寺;孟村县志载,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回)北上伐元,曾设帐于太平村(今孟村县王帽圈村),其部下将士多为回族,战后阵亡回族将土葬于今孟村尹庄村南,历称“回回墓”。由此可推断,当时在战乱中回族将士落足本地者恐不微量。可证明沧州回族始于明前。

  沧州回族大量迁入,主要在明初。据《明史·太祖纪》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六月,徙山后(今宣化东南延至辽阳一带地方称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户电田北平。”其“山后q和“沙漠”当时均属回回人较多的地区,移民中自然占有一定的回族成份。如孟树县韩石桥村韩姓,便是由山后禹州先迁山东禹城后至沧州立庄的。其祖谱中载:“我太祖来自西陲,移镇东路,相传山后禹州人”。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隶,为夺帝位,举兵“靖难”,沧州破城,坑人(活埋,四万,百人幸难逃一,燕王即位,出旨迁民,“以实空地”。据泊头、河间、董驿、孟_村、沧县、献县等县市若于回族家谱记载,其始祖大都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自晋、鲁、浙、沪、皖、鄂等地奉旨迁徙而来。其中迁自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二郎(龙)岗(港)者居多。如牛进庄刘氏家谱载:“吾东始祖原籍南直隶上元县二郎岗,永乐二年迁徒于此”。孟村镇吴氏谱清道光九年载:“原籍系安徽省徽州府联县,前明永乐年间周祖北迁”。献县马氏家谱一载:“始祖马刚为回族将领,燕王扫北,率三子由南京水西门外二龙港随军到河间府,后长子马广庆到河间东南定居,立村为辛中营”(即今本斋村)。

  除上述情况外,历代统治阶级、官僚恶势的民族压迫,也使一些外地回回人被迫向回回人户较多的沧州一带逃避,成为沧州回族的来源之一。如,明朝末年,无定府(今山东惠民)李阁老依仗权势,对惠民、乐陵两地的回族人民进行了残暴的血洗,强令两地周围40里不许有回民居住,迫使许多回族人民从山东逃至沧州,现沧州铁姓回民就是在那次洗劫中幸一兔于难,逃此落户的。

  综上所述,沧州回族的迁入,大致可分为六种原因:1.战争。即通过对外战争,使中、西亚阿拉伯人、波斯人进入京都诸路(含沧州);通过国内战争,使外地回族将士落足沧州。2.经商。沧州优越的经商条件与回族善于经商的特点,决定了沧州是四方回族商人理想的落足之地。S.官居。即出任官职或随龙保驾携眷落户。4.移民。其中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奉旨迁来占产立庄I二是随迁仆从百姓;三是被发流罪。5.逃生。即逃荒、避难而来。6.投一亲。即因种种原因投亲靠友而来。其族源,按照迁出祖籍追溯,可溯至西陵陆路和东南沿海。

  二、繁 衍 演 化

  回族,是一个团结、仁爱且富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迁入沧州后,不同时间来自不同地点的各家各户相互攀连,彼此相纳,在血缘关系上结成“回回亲戚”,在风俗习惯、民族感一情上形成了凝聚力很强的“回回一家”。历经数百年的繁衍演化,不断发展壮大。

  (一)繁衍“分荣”。经过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沧州回族人口不断增加,各姓家族“抽。核分亲”,原有村庄容量饱和,土地开发受到局限,迫使部分回族人出庄另立,开辟新的栖身之地。

  据对当地部分回族宗脉考查:刘氏始祖于南京二郎岗迁来后,先在孟村东北部建庄称牛进庄,后又遣二子分建了今孟村县的西赵河村和南皮县的黑龙村,此后层层“分蒸”,代代 “抽枝”

湖北省潜江市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潜江主要旅游自然资源有“二园、二湖、两河、一江”。即潜江森林公园、水杉公园、返湾湖、借粮湖、东荆河、田关河、汉江。

潜江市比较著名的景点:

曹禺纪念馆。坐落於湖北省潜江市风景优美的曹禺公园内,它是馆藏资料丰富、具有较高艺术品位,也是我国最大的一所纪念曹禺的专业展馆,它将成为目前我国唯一的一所综合展示曹禺杰出贡献和影响世界的展览馆。

世博湖北馆,中国上海世博会内地馆之一。展示面积600平方米,外形以古篆书“水”字为原型,以水流动的形状轨迹作为造型主线,外观设计元素选择湖北特有的符号——楚风云翔。湖北馆主题是“江湖连通、城市公园”。该馆陈列布展分为“光影岁月·百年世博——世博百年历史的沧桑影卷”、“盛世繁华·上海世博——上海世博会的横空出世”、“魅力荆楚·灵秀湖北——湖北神韵的影像空间”、“江汉明珠·人文潜江——人文底蕴的现代回响”四个展区。

返湾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潜江市中部,后湖管理区境内。是集旅游、度假、休闲、垂钓、观赏于一体的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返湾湖旅游风景区面积2万余亩。其中最具特色的景观是1万余亩的天然湖泊(名返湾湖)。湖泊中央有湖中园,建有避暑水寨、芙蓉岛、百鸟洲、接官厅、将军厅、返湾厅、度假村等景点。

湖北潜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10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

潜江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潜江市里面游玩主要去哪里?潜江周边游玩景点推荐:禄秀农庄、曹禺纪念馆、窑岭村、潜江金台寺、曹禺祖居博物馆、龙湾遗址、潜江市世博湖北馆、潜江森林公园、返湾湖旅游风景区、龙湾遗址展示园。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1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禄秀农庄

“禄秀农庄”特色农业风情园,座落在离潜江市城区4公里,新修的火车站不到2公里,占地面积260亩。“禄秀农庄”特色农业风情园,旨在成为生态农业观光园、都市农业发展园、农耕文化展示园、农家生活体验园、甲鱼养殖繁殖基地、淡水特色鱼养殖基地、珍稀特种养殖繁殖培训基地。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2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曹禺纪念馆

曹禺故居纪念馆是曹禺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居住的地方,为前后两座共计600 余平方米的意式小洋楼。馆内拥有大量历史资料和近3000张馆藏照片。其中展出的照片有500余张,恢复性摆陈家具50余件,物件40余件。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3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窑岭村

窑岭村位于潜江市高石碑镇西北部的汉江边,南水北调中线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和引江济汉两大国家重点工程在此交汇,给村里旅游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窑岭村区位条件优越。南面是潜江市区、江汉石油管理局,西靠荆州、沙洋,东临天门,北接荆门。周边这一区域是省内人口最稠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距离窑岭村车程均在两小时以内。 潜江市政府规划在窑岭村建设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及引江济汉工程景区的服务区,第一期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05平方公里。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4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潜江金台寺

金台禅寺位于享有『湖北省十强城镇』之誉的潜江市张金镇,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佛法兴盛。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智慧的张金儿女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劳作,繁衍生息,他们把这块土地作为躯体自我故乡的同时,也把建筑在这块土地上的金台寺作为他们心灵自然本性的回归之所在,并藉以憩养自己的身心和慧命。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5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曹禺祖居博物馆

曹禺祖居博物馆坐落在曹禺祖居所在地的马昌湖畔,大型旅游休闲公园梅苑内。建成于2010年10月。馆舍按《万氏家谱·祖居》所描述的景况而建,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结构和布局与民国初年的曹禺祖居大体一致。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6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龙湾遗址

东周时期遗址。位于湖北省潜江市西南角,跨龙湾、张金两镇,西北距楚故都纪南城遗址55公里。新石器时代遗址1处,西周遗址1处,东周遗址22处(其中2处迭压在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上)、墓群3处,西汉至宋代遗址8处。以冯家湖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为章华台遗址。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7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潜江市世博湖北馆

潜江市世博湖北馆是我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湖北馆主题是“江湖连通、城市公园”。外形以古篆书“水”字为原型,以水流动的形状轨迹作为造型主线,外观设计元素选择湖北特有的符号——楚风云翔。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8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潜江森林公园

潜江森林公园座落于中国明星市──湖北省潜江市的南城区,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是1991年林业部批建的国家森林公园。潜江森林公园总面积100公顷。经过40多年的繁殖和野生训化,培育了种类_繁多的地下植被,现有植物1500多种,珍稀物种275种,其中被誉为“活化石”的珍贵树种水杉就有1000余亩。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9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返湾湖旅游风景区

返湾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潜江市中部,后湖管理区境内。是集旅游、度假、休闲、垂钓、观赏于一体的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返湾湖旅游风景区面积2万余亩。其中最具特色的景观是1万余亩的天然湖泊(名返湾湖)。

潜江最值得去的景点TOP10_潜江旅游必去景点推荐:龙湾遗址展示园

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项目。位于潜江龙湾,距宜昌—黄石高速公路“后湖入口处”仅8公里。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东周楚文化遗址群,其中放鹰台1号基址,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请问潜江旅游景点有哪些啊

潜江旅游景点有:禄秀农庄,曹禺纪念馆,窑岭村,潜江金台寺, 曹禺祖居博物馆,龙湾遗址 ,潜江市世博湖北馆,潜江森林公园,返湾湖旅游风景区,龙湾遗址展示园等。

潜江主要旅游自然资源有二园、二湖、一河、一江。即森林公园、水杉公园、返湾湖、借粮湖、田关河、汉江。主要有章华台、曹禺著作陈列馆、李汉俊陈列室等。

潜江的旅游

潜江主要旅游自然资源有“二园、二湖、两河、一江”。即潜江森林公园、水杉公园、返湾湖、借粮湖、东荆河、田关河、汉江。

森林公园,位于杨市办事处,占地100公顷,种植大量水杉、池杉、意杨等。水杉公园。位于西城区广华办事处,是江汉平原最大的人工水杉林,园内开设多种健身、娱乐项目,是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返湾湖,原为洞庭湖泊的一个支湖,湖泊水面1万亩,是潜江境内最大的自然湖泊。20世纪90年代初,返湾湖开始旅游开发,现已成为颇具水乡情调的休闲度假胜地,湖区有别具水乡特色的餐饮、住宿、游乐等设施。

借粮湖,位于潜江市西北边陲,与荆门、荆州两市接壤,面积5万亩。是一个集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佛教文化、水上世界等为一体的优良旅游资源,正在开发中。

东荆河——中国最早一部辞书《尔雅》(释水)篇曰:“江为沱汉为潜”汉为潜,即为潜水分流汉水,潜江取其境内潜水分流汉水入长江而得名。东荆河在明朝时期称芦伏河,清称冲河,又名襄河、南襄河。

田关河旅游风景区,位于田关河排灌站,其过河索道、人工水杉林等构成独特的河滩风景。

汉江民俗风景区,以汉江泽口、红旗两个码头为主,初步形成了以餐饮、休闲为特色的民俗风情区。

潜江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潜江提供了宝贵的人文景观,有章华台、曹禺著作陈列馆、李汉俊陈列室等。

章华台,位于潜江龙湾,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000年,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曹禺著作陈列馆,位于潜江东城区,展示了一代戏剧大师曹禺的生平史迹,曹禺墓设在潜江森林公园内。

李汉俊陈列室,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是潜江袁桥人,在袁桥修有李汉俊纪念碑和李汉俊陈列室。 尝香思

尝香思食品的生产公司的前身是国有潜江市尝香思调味品厂。2003年10月,在潜江市委市政府“一主三化”战略决策的指引和周矶管理区党委的领导下,该企业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民营化改革。

潜半夏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潜江正是中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锅奎

锅奎是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烤成。潜江锅奎品种很多,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最有名气的是猪油锅奎。其次是冲担锅奎,主产在竹根滩。因其形状与当地农民挑柴草用的两头带铁扦的冲担一样,故名。

螺蛳

“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

油焖大虾

潜江油焖大虾采用江汉平原大虾为原料,以潜江特有的“油焖”烹调方法制作。如此做成的大虾,色泽鲜艳耐看,味道香辣鲜美。潜江油焖大虾一般以大排档形式消费。历史由来正宗的潜江油焖大虾出自潜江市周矶镇五七大道上一个叫“小李子油焖大虾”的餐馆。 黄湾藕

王场镇黄湾村出产的一种藕,这种藕与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单数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这种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在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荆州菜谱》中它名排榜首。

园林青酒

历史:潜江古属“江陵府”,即古城荆州,东汉建安年间已有用泉水酿酒的记载,唐、宋历代又有不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集中当地大小旧酒坊建立潜江县地方国营酒厂,1983年更名为园林青酒厂。功效:适于佐餐,兼具润肝脾,补气,健胃功效。奖项:园林青酒在中国第四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

二回头是享誉湖北的著名菜肴,以潜江湖区特产黄鳝作主料,烹制而成。它看上去似冷的,吃进嘴却热乎,入口化渣,余味绵长。最早制作此菜的厨师刘某,见蒸熟的鳝鱼尤其是走油后两头翘起,如前所说的马鞍形,便根据这卷翘状,取名为二回头。

_米茶:不是喝的哟,而是潜江和仙桃、天门部分地区夏天的主食,先将大米焙黄后,照着煮稀饭的程序做即可。

潜江花糕:用青鱼制作,是南方一些地区的名菜,也是一些鱼米之乡的家常菜肴。

携太子的灵柩一路南下----太子,就是唐永王李璘,第一祖先是文江令--奭公,奭公的儿子是永王的随官,南昌板湖附近姓氏搓骂万家,是抬棺的,我们万家人说万是做官的,所以谱没有敢记载第二世(看永王东巡),唐永王李璘灵柩运回京城,奭公的儿子是护卫,抬棺材的木头断了,迷信不吉利,就将永王李璘葬板湖一里外的吴家山丘,这个时候我们万家人就安家在这里(曹岗,也许这里有姓万的,有待研究),三世祖,乔。七世祖少,而后暹公居铜城,曹岗。---------到了宋朝,迪公护孟后逃难,将家眷留此,认暹公八世祖,同宗。曹岗(楼下)万家就分---板湖世祖;迪。修水万家也是楼下万家分支。

【淮安万氏百汉碑研拓本及石刻始末】圣教序石刻与拓本

  淮安万氏《百汉碑研拓本》经折装,折后纵445厘米,横27厘米,纸板骨装裱。现存42页,内有十五幅碑砚拓本和万立钰《百汉碑研斋石刻始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