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是如何给孩子起名字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4浏览:6收藏

蒙古人是如何给孩子起名字的?,第1张

蒙古人很重视婴儿的命名,《蒙古黄金史》中记载:成吉思汗曾问儿子们,最好的宴会是什麽察合台说,是新年,可汗说,不对,如果没有出生,也未给你命名,如果没有出母腹,也未看见光明,你能过谁的年,能给谁命名今后要记住,在父母创造,母亲生产的日子,恭恭敬敬一起饮宴,这才是最好的宴会。

蒙古族的姓氏来自父系,蒙古人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血统。在古代,蒙古族实行严格的民族外婚制,所以所有部落都有一个清楚明了的家谱。对于部落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有一个可以查出的清楚明白的系谱。每当一个孩子出生后,在他们懂事的时候,大人们就告诉他,咱们是哪个民族的子孙,时这一族中的哪个部的人。因为这个缘故,他们便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部落和他的来源的。史学家拉施特曾描述: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有记住自己族源和代族的习惯。因为他们和其他部落不同,没有可以用来训诫子孙的宗教和信仰,所以父母对每一个新生的孩子,都讲述祖先和氏族的情况。他们总是守着这样的规矩,直到今天这个规矩还受到他们的尊重。

最初,蒙古人习惯由父母用蒙古语来给孩子命名的,比如成吉思汗一名是在其父也速该打败了塔塔尔,俘获了其首领铁木真后,正赶上诃额伦夫人生下了婴儿,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就起名为“铁木真”的。之后,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也是由其命名的,如长子术赤,意为:意外之生。这是由于术赤是孛儿帖夫人被蔑儿乞部抓走后回来不久就生下的孩子,被怀疑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子,所以才如此命名;次子察合台,“察合”意为“白”表示吉祥,“台”意为“有”,即庆贺吉祥。此外,在蒙古族的同一姓氏中,还有“骨”的概念。清代《西斋偶得》上卷中记载:“蒙古最注重族姓,姓按骨色分为两种,曰白,曰黑,白尊黑卑;白(姓)为主人,黑(姓)为奴。今白骨有两姓,曰博尔济吉特,乃帝裔也,乌浪汉(乌梁海),济尔默,乃后及驸马之裔也。”

蒙古族姓氏的来源主要是以本氏族的名称为姓和以父亲名字中的一字为姓。虽然名字是一个人的命名符号,但蒙古人却视为一种尊贵的礼仪,起名一般由长辈中的父亲和岳父起名。他们的命名方式主要包括:以自然万物命名,以动植物命名,以器物命名等多种的命名方式。

——以自然万物命名是古代北方草原诸游牧民族对天的崇拜心里的一种沿袭。 如:日月星辰类:敖登(星星),萨仁图雅(月亮),那仁朝克图(太阳的光辉); 山川江河类:阿古拉(山),牧仁(江),达来(海),哈达(山崖)。

——以金属矿石命名是由于蒙古人借用部分石头的坚硬和润滑美丽来尊称每一个草原儿女。 主要有:坚硬类:特木尔(铁),阿拉坦(金子),朝鲁(石头),宝力道(钢) 滑润类:敖云(蓝色的宝石),旭日(珊瑚),塔娜(珍珠),哈斯(玉石)。

——以动植物命名是蒙古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的一个重要体现,他们用自然界最美丽的东西来赋予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植物花草类:海拉松(榆树),麦拉松(柏树),那日松(松树),阿拉坦其其格(金花),乌云其其格(智慧之花)、娜仁其其格(葵花) 颜色类:查干(白色)、敖古干(绿色),乌兰(红色),西尔(**) 动物类:呼和巴拉(青虎),依西格(山羊羔),阿尔斯楞(狮子),陶古斯(孔雀)。

—— 以家庭普通器物命名据说是蒙古人故意以家用的一些普通器物来寓意名字,目的就是盼孩子结实,粗壮,好养活。 器物类:巴根(柱子),苏和(斧子),毛敖海(狗剩儿)等。

—— 以蒙古族备受尊崇的人物的品格来命名:蒙古族崇尚勇敢,雄健,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所以他们要求把这种美赐予自己的子女,光大自己的民族。 如:巴特尔(英雄),心力格(智者),斯日古楞(伶俐)等。

此外,蒙古族还以吉祥、美好祝福的词汇来命名如:特木巴雅尔(吉祥),宝音(福气),吉日嘎拉(幸福)。还有用藏、梵语和满语、汉语命名的,如:敖其尔(法器)巴德玛(藏语莲花)尼玛(藏语太阳)。牡丹、梅花,金花等为汉语名。塔兴阿、哈丰啊为满语名。

在清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清政府规定:“只准以满洲蒙古字义命,不准取汉人字义。”久而久之,蒙古人逐渐被满化,特别是八旗蒙古,有的甚至经过考证才能知道是蒙古族。如著名科学家明安图是蒙古人还是满洲人,众说不一,经过考证才知道是蒙古正白旗人(史筠《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

但实际上,在长期的杂居生活中,汉族文字已在蒙古人中发生了影响。许多的蒙古人均有汉字,号等。还有和汉族人叫“招弟,领弟”之类名字类似的命名方式。如:都达古拉(领弟),胡达古拉(领小子),这主要是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总之,不管以哪种方式给孩子命名,都反映出蒙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生命的赞美和希冀,他们把这种纯朴的 情感 融入了孩子们洪亮的啼哭声中,把这种向往播撒向整个族人,整个草原!

你的蒙古名字是什么意思?

下方留言区等你哦

END

内容来源于 蒙古文化周刊

本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

如有版权侵犯请联系删除

因为你祖上是蒙古人,就是被人骂做蒙古达子的蒙古人。《射雕英雄传》里面杀鞑子,就是杀你的祖先。

布里牙特·额色库(1387年-1425年)蒙古族,布里牙特·乌格齐之子。瓦剌君主,蒙古大汗,尊号“卫拉岱汗”。在位时间公元1415~1425年,终年三十九岁。

公元1415年布里牙特·额色库在即汗位,公元1425年去世。布里牙特·额色库为蒙古“黄金家族”以外即大汗位的第二人,

蒙古源流认为斡亦剌歹布里牙特·乌格齐之子是布里牙特·额色库,尊号额色库汗,有学者根据额色库有太平之意,认为额色库就是明朝册封的瓦剌贤义王太平。

布里牙特·额色库:(公元1387~1425年),蒙古族,乌格齐(鬼力赤)哈什哈汗之子。著名蒙古大汗,在位时间从公元1415~1425年为期十年,终年三十九岁。

布里牙特·额色库在公元1415年(乙未年)二十九岁时即汗位,公元1425年(乙巳年)去世。

布里牙特·额色库为蒙古“黄金家族”以外即大汗位的第二人,史称“卫拉岱汗”

乌梁海蒙古七传至和通(又译成“花当”),其领地为明朝屏藩福余卫、泰宁卫、朵颜卫。1627年,包括乌良哈三卫在内的喀喇沁属地向南抵张家口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雄心勃勃一直想重振黄金家族雄风的北元政权林丹汗,对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抗拒汗庭的行为进行讨伐,击败喀喇沁部,喀喇沁余部东迁至乌梁海三卫地。但由于林丹汗长年征讨和残酷的剥削,引起了其他诸部的反抗,后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赵城之战。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喀喇沁部封建主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等纠集内喀尔喀等部,联军10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也称赵城)消灭了林丹汗4万多人马。这便是著名的朵颜反击战.同年七月,朵颜卫首领苏布地,色楞等害怕遭到林丹汗的报复,遂率喀喇沁部投靠了后金皇太极,行青牛白马之誓。皇太极出兵相助苏布地,在西拉沐沦河边,突袭林丹汗营地,林败走青海,皇太极诏封苏布地仍驻喀喇沁故地,赐号为都固棱。

喀喇沁部远祖为游牧于中亚草原今伊朗境内的的乌古思人,东迁后与朵颜乌梁海合二为一,仍以喀喇沁为部落名称,而乌梁海人其首领是者勒篾的后裔:革兰台之子恩克为者勒篾的10世孙,长昂为11世孙,色楞为第12世,长昂之子赖洪大为第12世,赖洪大之子苏布地为第13世,也是明代朵颜卫的最后一任首领。 现喀喇沁左翼档案馆藏有其家族族谱.

苏布地归附后金之后,为满清入主中原攻锦州、破长城立下汗马功劳,后病死,其子固鲁思奇布继任喀喇沁部首领。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诏编喀喇沁部为左、右二旗,以固鲁思奇布掌右翼旗(今喀旗),并授扎萨克衔,编95佐领,治所在锡伯河北岸龙山。也是清朝开始喀喇沁旗的第一任首领。其叔色楞掌管左翼旗(今辽宁喀左)。

根据考证,“喀喇沁”的意思是“重要的人”或“伟大的人”,也有守卫者之意。

首先,“喀喇沁”的末尾字“沁”在现代蒙古语里最普遍的意思是“人”或“民”,这无可争议。因为,蒙古语里“玛勒沁”=牧民,“塔仁雅沁”=农民,“黑迷沁”=化学家,“额么沁”=医生……

其次,喀喇沁”的前两个字“喀喇”在现代蒙古语里最普遍的意思是“黑”。但是用于专有名词的这个Qara(音译为“哈剌”或“喀喇”)即“黑”字却并没有表示颜色的意思,更不是黑色崇尚,而只是用作修饰,以传统方式显示中心词的首要地位、伟大性质、崇高形象等,如喀喇昆仑=高大昆仑、哈剌契丹=伟大契丹、喀喇(阿)穆尔=大河等等[刘凤翥《“阿穆尔”源于契丹语的“黑水”说》,载《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1期]。新版《伊斯兰百科全书》 “黑汗王朝”(Ilek Khans or Qarakhanids)条援引德国东方学家O Pritsak在其《Qara,突厥语缀字符研究》里说法:“Qara字面意思为‘黑’,但在早期突厥语里也指方向的原初点即北方,从而延伸出‘首要的’、‘主要的’等含义。

第三,根据以上两点“喀喇沁”=“重要的人”或“伟大的人”,那么其为什么会被冠以“重要的人”或“伟大的人”。这要追溯到成吉思汗时代的“亲卫军”(“喀喇沁”的贵族领主们的先人)。“亲卫军”主要由蒙古统治下各领主、千户、百户们的“子弟”构成,因而又称“质子军”,其余部分是各部落比武后选送的“蒙古勇士”。“质子”是分封各地“诸侯”及在外征战将帅的“质押”,是对蒙古统治者忠诚的一种表示,其每个人的地位都与在外征战的千户官相当,而且起争执要罚在外的千户官[详见谢再善本《蒙古秘史》],因而对统治者和各领主将帅都是“重要的人”或“伟大的人”,他们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金帐武士”。

清朝编辑

封号

清崇德六年 (1636) ,皇太极诏令蒙古诸部清查户口,编制牛录: 300 人为一牛录, 150 箭丁为一佐, 50 丁为一马甲。整编后的喀右旗有 22 牛录, 44 佐领,计 6600 户, 33000 口,晋封固鲁思奇布为固山贝子,赐多罗杜棱号。(清代,在蒙古地区推行七等爵制,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塔布囊)统称王公贵族。“台吉”是只有成吉思汗血亲后裔才享有的称号,是汉语太子之意;塔布囊是喀喇沁贵族享有的品位,因其先人曾是成吉思汗的女婿,即附马的意思。)其后,喀喇沁右翼王旗历经十二代、十四袭。家谱世次如下:

家族历程

清顺治七年(1650)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固鲁思奇布崐晋封贝勒,顺治十五年(1658)死,其长子图巴色楞袭扎崐萨克多罗杜棱贝勒,不久,病殁,由其弟班达尔沙继任,崐康熙七年,晋封班达尔沙为郡王。班达尔沙卒后,其兄崐札什袭任札萨克郡王。(康熙十四年(1675),札什向清延密报林丹汗之孙崐布尔尼谋反,康熙皇帝重赏札什。又曾先后多次巡视塞崐外,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巡幸至哈拉和屯(今宁城崐黑城),札什奉献土地充行围之地。康熙三十一年(1692)康熙帝封其第五女端静为和硕公主,下嫁札什之子噶尔崐藏。康熙三十二年(1693)康熙巡视塞外,驻跸锡伯之勒(崐今锦山镇),幸端静公主府。次年,康熙再巡塞外。驻崐喇嘛洞山(今宁城头道营),赐喀喇沁郡王札什冠缨、蟒崐缎及银两。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北巡,驻和硕崐端静府第。)道光十六年(1836)喀喇沁郡王布尼雅巴拉卒,诏崐其子色伯克多尔济袭爵,仍命御前行走,戴三眼花翎,崐道光二十七年(1847)色伯克多济之女被清廷指定为恼亲崐王妃,咸丰五年(1855)卓索图盟盟长色伯克多尔济,因崐奉剿太平军有功,谕令表奖优叙。同治七年(1868)清廷崐诏准已故郡王色伯克多尔济之子旺都特那睦济勒袭爵。崐光绪二十四年,旺王病卒,其子贡桑诺尔布袭爵,一直到民国时期。

蒙古人和契丹人有什么区别

蒙古人和契丹人完全是两个概念,把蒙古人叫契丹人是十三世纪蒙元崛起后,中亚以西各地对占据原大辽及其后的西辽(均为契丹政权)辖地的蒙古人的习惯性统称,应当说是错误的。两者之间并无种族继承关系。

当然从历史渊源上说,蒙古人和契丹人都来自先秦时期活动于东北地区的东胡部落。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东胡族系包括的部落和民族很多:如东胡、乌桓、鲜卑以及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此外还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 蒙古人发源于蒙古东部的蒙古高原,一直以游牧为主;而契丹人发源于西伯利亚的森林中,属通古斯人,先民以渔猎为主,后向西迁徙至草原区。 他们语言同属于阿尔泰语系,但分属不同的语支。蒙古语属蒙古语支,契丹语属通古斯语支,乃东北古民族语言。 “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然而,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已从史籍中消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利用DNA技术分析得出结论:生活在东北的达斡尔族与契丹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云南的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后裔 突厥,契丹与蒙古族是啥关系

突厥是西北种,辫发近白种,存于南北朝隋唐。契丹是北种靠东,秃发黄种人,存于唐宋。蒙古族是北种,与契丹同宗,受突厥文化影响,融合少许突厥,宋时成编为族群,延续今日。

蒙古族,女真族,契丹族,满族,这4个民族有什么联系,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

史学界只能推测几百万契丹人的命运大致有三种: 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 化。 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汉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另外在中国西南有家谱的家族中,有根据家谱记载,是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已经汉化和当地居民融合了。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云南“本人”犹如湖南桃源县的 尔族人均是元代不同民族的官兵落籍于当地而保存着原来民族的记忆。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汉朝-晋朝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依接近汉化程度及活动区域南北:多汉化程度、南境者为 真,少汉化程度、北境者为生女真。 清朝以后,“女真”一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 同是女真族,不同的是:金国为生女真创建,后大量进入中原,主体部分同化于汉族;清朝为 真创建,当时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创建后金为萌芽,皇太极于1636年定国号清。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温克族(2万7千人)和土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 蒙古国的总人口大约有280万人(2006年7月统计265万人,),其中80%是喀尔喀蒙古人。 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有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鄂温克族(在俄国被认为是蒙古人的一支)(约3万人在俄国)、卫拉特人(含卡尔梅克人17万和杜尔伯特人(Dörbed))。 另外,分布在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哈扎拉族人(近四百万人)有可能是蒙古人和中亚其他民族的混血后代。 综上所述,这四个民族中关系最清晰的是女真和满族,清朝以后,“女真”一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 契丹(28)蒙古人(17)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纣王之庶兄微子启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逝世后被谥为戴公。宋戴公传位于宋武公子司空),其余诸子以谥号“戴”为氏,形成戴氏一族。宋国执政的 华氏、乐氏、老氏、皇氏,四族统称戴氏,《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记载「宋戴恶会之」,戴恶应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后裔。

蒙古人是如何给孩子起名字的?

蒙古人很重视婴儿的命名,《蒙古黄金史》中记载:成吉思汗曾问儿子们,最好的宴会是什麽察合台说,是新年,可汗说,不对,如果没有出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