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姓 类氏家谱 类姓起源 类姓名人 类姓的来源 类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4浏览:7收藏

类姓 类氏家谱 类姓起源 类姓名人 类姓的来源 类姓简介,第1张

“门”与“类”可谓语义上的双生姊妹,正所谓“分门别类”。山东不仅是门姓人的重要聚居地,也是类姓人的“军事重镇”,而蒙阴地区则堪称“重中之重”。

类姓分布地区

山东省是类姓人的一大聚集省份,在济南、青岛、潍坊、烟台、淄博、苍山、郾城、沂水、沂源、新泰等地都有分布,其中蒙阴地区的类姓人口最为稠密。在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西等省也有类姓人居住,其中福建省的类姓人人数最多。目前在台湾居住的类姓人多为山东蒙阴地区迁往的。

蒙阴一带有类姓人近2万

“我们这里以前叫关东村,不算是类姓人特别集中的地区,现在只有类姓人大概100多口,远不如类家城子和类家水营的类姓人多。在蒙阴,类这个姓一点都不稀奇,很多人都姓类。”来自蒙阴镇文熙村的类淑栋告诉记者。

类延禄来自蒙阴城官镇,曾于1999年参与编写了《东蒙类氏族谱》,他告诉记者:“蒙阴地区总共有近2万类姓人,散布在众多村子里。联城、桃曲和城官三个乡类姓人口最稠密,大概有1万人。为了编写《东蒙类氏族谱》我们曾经做过调查,全省类姓人大约有2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蒙阴。”

类姓姓氏渊源

类姓的渊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根据《史记》记载

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14人。黄帝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他们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江水(今山东曲阜)。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

青阳,也作少昊,少皞、少皓、少颢,被尊为“大华夏显宗康皇帝”,又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称朱宣,名姬己挚,又名玄嚣(一说名清),是黄帝的长子,生于穷桑(今山东省曲阜市北),建都于山东省曲阜市。因为他能继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称少昊或小昊。他曾以鸟作官名,并设有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的官,主要活动于山东西南部一带(一说雷泽地区,今菏泽一带),擅于治水与农耕。

根据《路史》记载

少昊青阳娶于类氏之女,后有类氏,可见类氏起源于黄帝长子

二是根据《东蒙类氏族谱》

类氏为汉姓,类氏家族大都分布在山东新泰、蒙阴一带,但谱内未注明类氏家族从何处迁来。

在章丘市枣园镇 驻地西南15公里处有一个叫东类村的村子,在村庙门的石刻上有“宋代类氏兄弟建村”的记载。据说兄长叫类大公,所以这里历史上曾被称作类大公庄。后来村子被洪水冲为两段,位于东部的被命名为东类大公庄,后简化为东类;位于西部的被叫做西类大公庄,后简称为西类。至于蒙阴和章丘两地的类姓人孰先孰后,有着怎样的关联,目前尚无定论。

据类延禄介绍,蒙阴地区类氏人的家谱始修于1885年,其主要依据是当时每户类姓人家都有的石碑和祠堂里供奉的牌位。“最早的家谱实际上是一个石谱,就是把各家类姓人的姓名、辈分等简单信息综合整理后雕刻在一个大石碑上,很可惜的是这个大石碑在文革破四旧的时候被毁了。1890年,祖先把石谱上的内容手刻于枣木板上,印制了第一本真正的家谱,很幸运的是这本家谱被保留了下来,现在由我收藏保管着。在这本家谱的基础上族人先后修订了3次,最近一次是在1999年,名为《东蒙类氏族谱》。前有清光绪十二年举人张淑躬撰写的序言,后有1999年续谱时写的序跋等12篇。”

“据最早的石碑记载,我们蒙阴类姓人的始祖是明末清初的类通,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一支一直居住在蒙阴,现已传至第30代;二儿子从蒙阴迁出,据说迁往江苏一带后改为其它姓氏了,但是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可以证明。”

类延禄还告诉记者,现在江苏、山西、东北地区以及台湾的很多类姓人的祖籍都是山东蒙阴,除了上1958-1961三年自然灾害过程中的大规模迁徙外,类姓人都是因为种种原因零星迁出的,并没有集中在某个年代,所以族谱上没有明确记载。

类与雷、芮二姓的“瓜葛”

在历史上,蒙阴一带的类姓人世代躬耕务农,没有出现过具有影响力的文人名士。

类姓人多是庄户人,不识字,出现把自己姓氏弄错的情况并不稀奇,山东有些地方的部分雷姓人和芮姓人就和类姓有所牵连。类延禄告诉记者,郯城地区的有一部分雷姓人本姓类,兄弟四人由外地逃荒至此,因为不识字,又没有家谱携带在身,只知道自己姓氏的读音而不晓得写法,就被误认为“雷”并沿用了下来。而在沂蒙一带,有一部分类姓人阴差阳错地姓了“芮”,据说是早年生产队负责户口登记的人一时疏忽造成的,大概在2000年左右,这部分芮姓人又重新更姓为类。

源于皇帝之孙或类犴反

关于类氏来源的文字记载非常少,有类姓人说《路史》中有这样的记载:“青阳氏娶于类氏之女,后有类氏。”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嫘祖为妻,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其中之一叫玄嚣,也就是青阳,类姓人由此认为类氏起源于黄帝之孙。

另外,在《史记梁孝王世家》中曾提到过一个叫类犴(àn,岸)反的人,有类姓人猜测自己的姓氏源于类犴反。梁平王刘襄的王后是任王后,他的祖母是李太后。梁孝王在世时,有一个罍(léi雷)樽,价值千金,他曾告戒后人,要好好保管罍樽,不得送给别人。任王后深得平王宠爱,听说此时后执意要据罍樽为己有,平王不听祖母李太后规劝将罍樽赏赐给了任王后。李太后大怒,欲将此时告知前往梁国的朝廷使臣,结果被平王和任王后阻拦而未果。李太后私下和食官长以及郎中尹霸等人通奸,经平王和任王后劝阻后作罢。后来李太后生病,任王后不守礼仪未曾请安问病;李太后死后,任王后又不居丧守孝。这些宫闱内幕都被淮阳一个叫类犴反的知道了,成了他日后在大难临头时借以自保的杀手锏。

以上两种说法在类姓人的网络族群里被广泛引用,但因为可以相佐的资料太少而难免显得牵强,尚待进一步考证。

1洛阳市宜阳县樊村乡有什么历史

樊村乡

樊村乡位于河南宜阳县城东南125公里的浅山丘陵区,地处北纬34°26′,东经111°11′。东临伊川县境,西和北与城关乡相连,南与白杨乡毗邻。总面积568平方公里,耕地4001亩(含水浇地1708亩)。乡 驻地樊村,因明代樊姓从黄河北迁此定居而得名,距县城13公里,海拔411米。东临伊川县境,南邻白杨,西近赵保,北接城关,处两县五乡结合部。国土面积589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142个村民组,总人口252万人,宜阳县南环线自北向南贯穿全境。

历史情况

该乡明清时期一直属于泊头保的泊一里、泊二里,归属屏阴区。民国25年(1936)属第一区(城关)。民国32年(1943)属寿安乡。解放到1955年先后属于宜南县城关区。1956年划为樊村中心乡,辖沙坡、宋村两个一般乡,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属城关公社。1962年成立樊村人民公社,属城关区。1983年改为樊村乡至今,1990年辖15行政村,147村民组,64个自然村,4784户,22702人(非农业人口214人),其中 2人,余为汉族,平均每平方公里371人,人均耕地171亩。 该乡地处洛河峡谷南部边沿高岭地带的浅山区,石层表露,土壤瘠薄,红黏土质,水源相当缺乏。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等。全乡有小型水库和机井能浇地近两千亩。1983年,全乡实现了有线广播化,活跃了山区人民的政治文化生活。 该乡煤田丰富,有乡办煤窑1个,还有常年性和季节性建筑队等。 文教卫生:1990年有初中6所,教师56人,学生550人,小学14所,教师126人,学生2881人。乡有文化站、**队,并有医院1所,医务人员15人,诊所18个,医务人员80名。 交通:境内东部的牵羊坡和西部的青龙口分别有自北向南的两条公路通向白杨。洛阳通往白杨、赵保的公路在樊村乡南部通过。有利于物资文化交流。

行政辖区

辖樊村、北杓柳、宋、铁炉、王寨、杓柳、姜营、里河、苏村、沙坡、安古、马道、老庄、任村、李在15个行政村[1]

发展理念

樊村乡新的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变化最有说服力、创新才能有活力”的理念,以“单项工作夺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为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在发展的道路上全面提速,取得了“超常规、跳跃式、大跨度”的发展。

经济发展

樊村乡农业发展方面,按照“种养并举,南种北养”的调整思路,稳定烟叶、大豆两大产业,建成养猪、绵山羊、肉牛生产、肉蛋鸡四大基地,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传统农业化升级得到落实。该乡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资源,石英石、高铝石的储量也很大 樊村乡

该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继续坚持以沙坡煤矿为龙头的原煤开采业,稳定煤炭行业在该乡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规范前杓石灰石加工业,组建了石灰供销公司,并想方设法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了北黑、南白、中商贸的经济发展格局。 2008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产业结构

樊村乡 樊村乡

樊村乡农业发展方面,按照“种养并举,南种北养”的调整思路,稳定烟叶、大豆两大产业,建成养猪、绵山羊、肉牛生产、肉蛋鸡四大基地,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传统农业化升级得到落实。该乡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资源,石英石、高铝石的储量也很大。该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继续坚持以沙坡煤矿为龙头的原煤开采业,稳定煤炭行业在该乡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规范前杓石灰石加工业,组建了石灰供销公司,并想方设法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了北黑、南白、中商贸的经济发展格局。 2008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2樊姓历史名人

樊皮,春秋时周国大夫。樊皮叛王《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樊於期,战国时秦国大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愿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沛县人。楚汉战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打算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以军功封舞阳侯。

樊英,字季齐,生于汉代,南阳鲁阳人。他通晓阴阳地理,并洞悉其中的奥妙,能推测灾异。他在壶山之阳隐居时,向他求学的人从四处涌来。无论州郡如何礼请他,他都不应。

樊逊,北齐哲学家,他对道教神仙方术加以批判,认为皆虚妄之术。

樊稠(?-195),东汉末年军阀,官至右将军、万年侯。凉州金城人。

樊兴,安州(今广东省中山市)人,原籍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为人忠谨,大唐开国功臣。历左骁卫将军、赤水道行军总管、左监门大将军等职,后官累至检校右武侯将军、襄城郡公。永徽初卒,赠左武侯大将军、洪州都督,陪葬献陵。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全,美貌绝伦,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樊圻,明万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后(1616-1694后)清画家。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

樊莹(1434—1508),字廷璧,号澄江,常山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引疾归养。成化三年(1467),应知县李溥之聘编纂《常山县志》。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葬博望乡(今常山县何家乡)大尖山。正德十四年昭雪,追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樊继祖,字孝甫,号双岩,郓城县人,明正德6年(1511年)进士。著有《双岩奏疏》、《十友传》、《山海纪程》、《金丹集》等,流传于世。

3高陵北樊村的历史谁能说说

北樊村位于关山镇南2公里处。

1987年由南樊村分出后成立北樊村委会,村委会设在张寨组。下辖张寨、北樊、东樊3个自然村,含张北、张南、张西、北樊、樊西、樊东6个村民小组。

该村明清时属于临潼县义门里。民国时属临潼县关山镇第二保。

建国初,行政区划变更频繁。1958年成立北樊大队。

1984年称北樊村。1987年8月1日随关山乡由临潼县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至今。

北樊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本村西邻西延铁路,南以东西排碱沟为界,东邻水寨、新义村,北与东兴村接壤。

关油二号公路穿村而过。东方红灌区的三个支斗渠东西横贯,40多眼机井星罗棋布。

村组之间路面都已硬化。村民收入以农作物种植,奶牛、奶羊、生猪、蛋鸡饲养及打工为主。

90%以上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北樊村现有医疗室4个,从业人员9人。

路口的四个超市、农资服务和饲料销售部生意红火。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010年全村有420户,1748人,耕地面积3186亩地。 一、村组概况 (一)张寨村 该村建于明代,初叫周胡寨。

乾隆年间周胡二姓相继迁往栎阳等地,后有姓张的数户由礼泉迁居此处,遂将周胡寨改名张家寨。建国前的张家寨,有37户,103人,耕地面积1840亩。

1958年,根据居住分布状况,又分成张北、张南、张西三个生产队。三个生产队共有714人,1360亩耕地。

本村有张、唐、史、李、赵、麻、梁、刘等姓氏。唐姓是张家女婿,婚后由富平入赘到张寨;史姓由留古史家坡迁到张寨;麻、赵姓系1962年迁入的华阴移民;梁姓由山东迁来。

建国后,村民生活逐步改善,农村面貌不断变化。1975年村里通了电,张北生产队买了一台磨面机,解决了三个队的粮食加工问题。

1981年到1984年,张北生产队百余亩土地出现积水,四年七料颗粒未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精神面貌、村庄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

村民的心理素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市场经济意识大为提高,尊老爱幼、互相帮助、重教重学,蔚然成风。 截止2010年全村共走出大学、中专、技术专业学校毕业生64人,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

从2000年起三个村民小组就拉土垫石,现在五六米宽的三条水泥路连通着全村的各个角落。村民以种粮、务菜、务瓜、栽红提葡萄、做生意、搞饲养、打工为主要生活来源。

现在全村90%以上的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摩托或电动自行车。彩电、空调、洗衣机、煤气灶、电磁炉基本普及。

全村现有多家在城市买了房,有的已有小汽车。 (二)东樊村 东樊村位于张寨东南方向,有樊东、樊西两个生产小组,共120余户,550口人,1120亩耕地,该村有樊、王、张、吴、杨、梁等姓氏。

梁姓是1962年由华阴迁来的库区移民。 建国前的东樊村筑有城墙,城门向东,坚固易守。

东樊堡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东樊村的先人由北樊村搬出,住在东草地,故名东樊村。

相传东樊有个叫樊毓江的,身高体壮,公正清廉,祛恶扶正,且有清朝武举之衔。周边有些人遇到官司,都来找他从中调解说和,群众甚为欢迎。

建国后东樊村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以后,养殖奶牛、奶羊,种菜、务甜瓜已成了村民的主要致富途径,仅甜瓜就有二百多亩。

截止2010年,东樊村共走出大中专毕业生20余人。村内现有奶牛20多头、奶羊近百只、摩托电动车100多辆、三轮20多辆、汽车5辆、收割机两台、建筑队两个、超市两个、医疗站1个、沼汽抽液车1台、大型吊车3辆,街道及出村水泥路全面贯通。

(三)北樊村 北樊村位于关山镇南三公里处,全村150户,473口人,826亩耕地。该村有樊、王、刘、雷等姓氏。

樊姓人多,王姓从山东迁来,刘、雷姓是由宁夏返迁安置的华阴库区移民。旧时的北樊村有城墙,便于防守,传说李虎臣曾驻守过此城。

樊姓祖籍-,到此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现在的南樊村、东樊村都是由北樊村相继分出的。北樊村中原有樊氏祠堂,不知建于何年。

建国前北樊村有38户,170人,1300亩耕地,居住环境恶劣,村民生活困苦,周边人称其“烂樊家”。后有人将村名改叫“永丰堡”,以振奋人心,但起色不大。

建国后,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打机井、修大路、拴皮轮,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大家都住上了新房,水泥路面环绕全村。

全村共走出大学、专科、技术院校毕业生24人。现有大型吊车1辆、五轮三轮50多辆、商店两个、医疗站1个、兽医站1个、奶牛20多头、奶羊50多只,摩托、电动车、手机、电话更是家家都有。

二、本村人物 樊英(1426~1487) 字世杰,号默庵,祖籍临潼义门里北樊村,其父樊斌在京为官,举家遂移居北京。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拜监察御史。

天顺元年(1457年)石亨擅权朝野,樊英上疏-,被贬束鹿知县,未行而复。次年,巡大同宣府二镇,威令大行。

1461年,巡南城,严惩了被权贵包庇的恶棍张刚。后遭诬陷,罢归。

成化元年(1465年),官复御史,以父忧去。1469年,擢辽东苑马寺少卿。

1487年,擢山西布政司左参政,卒于。

4新密红色经典事例作文

河南省新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溱洧二水左右襟带、大隗具茨环列为屏,溱洧两岸古文化遗址密布,莪沟北岗裴岗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多年历史。

在全市范围内发现有裴李岗文化遗址12处、仰韶文化遗址11处、龙山文化遗址11处,其他还有二里头和二里岗等文化遗址多处。特别是溱洧二水交汇处的中心区域内,有黄帝古都轩辕丘;有黄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国有熊之墟;有黄帝后裔祝融、郐人和郑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郐国故城和古郑城;还有夏启建都的新寨遗址;西周密人建国的密国都城;炎帝时补人建都的补国城,这些大小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共有11处,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古都群。

古城寨遗址新密古城寨遗址就是黄帝古都轩辕丘。位于新密市曲梁镇大樊庄村溱水东岸,城址面积17万平方米,城墙内外有护城河,城内中心位置发现有大型宫殿基址和廊庑式建筑,2000年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古城寨遗址与新寨遗址一起,被国家启动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选定为四个重点研究项目。

新寨遗址位于郑州新密市城东23公里处刘寨镇新寨村。遗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

北部为龙山文化晚期遗存,中部和南部为二里头文化遗存。1979年3~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试掘。

该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龙山文化窖穴有圆形、椭圆形和袋形三种,直径为2~3米,深为09~18米。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有深腹罐、鼎、甑、盆、碗等;石器较少,仅有刀、锛和石镞等。

补国城补国,上古封国。其地原为补部落人居住,夏朝建立,遂以原地相封,故名补国。

其旧址在今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镇打虎亭村北补子庙西南。范围相当于今河南新密市西南部和登封市东部。

郐国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新密市东35公里处曲梁乡樊庄东古城角寨村。西周郐国都城遗址。

郐国于春秋时被郑武公所灭。郐国故城沿用很久,1860年在古郐城的旧址上切削加高。

现有城墙高约5~7米,下层2~4米为西周郐故城旧址。城呈长方形,东墙长330米,西墙濒临溱水,长336米,南墙长435米,北墙长442米。

有熊之墟根据战国以来的文献记载,特别是晋以来的相关史志,都记有新郑为有熊之墟,而又与新郑境内的有关传说和考古资料相印证,新郑为有熊之墟是可信的。祝融之墟祝融之族活动地域最早在豫中的嵩山地区,其范围包括今新郑、新密、登封、郑州一带。

5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历史上的历任书记都是谁

渭南市临渭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是渭南市委、市 所在地,渭南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714000,电话区号:0913。行政区划 临渭区辖8个街道、15个镇、7个乡:杜桥街道、人民街道、解放街道、向阳街道、站南街道、双王街道、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桥南镇、阳郭镇、故市镇、下吉镇、三张镇、交斜镇、辛市镇、崇宁镇、孝义镇、吝店镇、田市镇、官底镇、官路镇、丰原镇、阎村镇、河西乡、大王乡、龙背乡、信义乡、南师乡、凭信乡、官道乡。

其中,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由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 杜桥街道办事处(610502001) 辖12个社区居委会(乐天、铁二十局、国贸、西岳、三贤路、红化、市财政、杜桥、渭纺、朝阳西路、中心广场、惠园)、3个村委会(盈田、车雷、五里铺)。

人民街道办事处(610502002) 辖13个社区居委会(朝阳东街、南塘、东风影院、东风东街、东风中街、人民东街、人民中街、胜利东街、胜利中街、渭南锅炉厂、招商、乐天中街、民生北路)、3个村委会(园里堡、曙光、尤西)。 解放街道办事处(610502003) 辖9个社区居委会(渭通、陕西路、渭南供电、印机、光华、市二院、幸福、西南京路、新世纪)。

向阳街道办事处(610502004) 辖7个社区居委会(文昌阁、林机、西门、铁二处、尤河、通塬、新寺)、26个村委会(蒋家、西张、瓦塔、保丰、毕家、赵家院、农元、翻身、郭壕、芦家、马家、马沟、孟家、程家、赵王、东王、田家、康沟、郭庄、长闵、新庄、张岭、淹头、樊家、蔡郭、赤水)。 站南街道办事处(610502005) 辖10个社区居委会(秦东、渭南师、西电、铁路鑫苑、四号、秦牛、红旗、佳苑、渭南职专、朝阳)、4个村委会(贠张、高田、韩马、李家堡)。

双王街道办事处(610502006) 辖17个村委会(双王、槐衙、张刘、八里店、朱王、许村、罗刘、梁村、赵村、丰荫、乔村、红星、西庆屯、木屯、灵阳、张东、张西)。 良田街道办事处(610502007) 辖10个村委会(安雷、安陈、良田、金花、圣店、上庄、大寨、庙南、庙北、姚家)。

崇业路街道办事处(610502008) 辖6个村委会(麻李、王贺、郑家、大闵、白扬、周家)。 桥南镇(610502100) 辖34个村委会(桥南、平和、箭峪、拾甲、黑张口、杨魏、段李、寺峪口、西山口、天刘、曹峪口、时家、花园、综合、双马、秦阳、水泉、代家、畅家、小峪寺、长魏、黎明、阶子、庙底、岭东、毛家、双合、岭西、大寺、烟村、常村、五渠沟、箭坡、清水河)。

阳郭镇(610502101) 辖32个村委会(阳郭、西刘、张胡、灵阳、牛家、贺家、庙底、坡史、古范、北庄、双雷、姜河、白嘴、安岭、严峪、樊梨、员曲、寺南、南杨、北杨、屯张、谷李、堡里、王明、葛沟、湾渠、康坡、南高、西高、北李、北董、东坡杨)。 故市镇(610502102) 辖18个村委会(故市、板南、故寨、白家、牛家、尹王、顾家、周曹、楼史、地尧、板北、东屯、辛、杜王、巴邑、春光、营里、桥马)。

下吉镇(610502103) 辖33个村委会(东关、西关、光明、邵刘、星光、阳尹、旭光、北徐、杜家、双明、甘庄、新兴、牛角庙、新店、碟吴、柳园、川王、闫柳、北七、红林、高钞、屈驾、凹里张、吝村、城角寨、见驾庄、城南、梁张、神寺、双楼屈、张庄、同家、曹王)。 三张镇(610502104) 辖24个村委会(三张、张毛、定李、韩家、宋村、邢家、背坡、盛家、中张、薛家、西洛、东洛、郭西、郭东、沟北、于家、北原、油张、铁王、铁韩、沟孟、岳家、油王、坡王)。

交斜镇(610502105) 辖19个村委会(光新、果园、美王、光二、秋池、光一、新寨、兴禹、辛兴、芦任、仁村、交斜、雷丰、渭阳、团结、侯家、五丰、来化、秋丰)。 辛市镇(610502106) 辖22个村委会(辛市、南孟、观西、布王、东四、马渡、里仁、新冯、王、大吉、贺田、大田、庞家、小霍、大寨、太夫张、刘田、东酒王、大李、前峰、灯塔、权家)。

崇宁镇(610502107) 辖25个村委会(崇宁、樊庄、郭村、王尧、严家、隐村、五星、靳尚、线王、冯家、郭向、宋家、申田、田村寺、花庙、杈张、左家、尹家、斗田、徐村、仁村、小官、小官堡、段村、昝王)。 孝义镇(610502108) 辖13个村委会(孝西、孝东、孝北、孝南、金滩、明星、吝家、洪新、杜家、詹家、什马、南刘、北周)。

吝店镇(610502109) 辖20个村委会(吝店、吝南、常庄、程曹、胡家、石佛、刁刘、红花店、十三、金马、华莲、殿王韩、时赵、小钟寨、红池、高庙、贾家、荆村、永乐、赵家)。 田市镇(610502110) 辖13个村委会(新田、南张、腊羊、伏家、满寨、黑杨、楼赵、屈家、蒲家、苏武、赵东、牟家、井家)。

官底镇(610502111) 辖21个村委会(官底、薛、薛、庙王、保王、楼王、陡庙、陌张、赵家、紫郭、家、北郭、竹李、筱村、东来、黄家、朱家、左家、姜家、惠丰、化佛)。 官路镇(610502112) 辖16个村委会(官路、新村、北志道、云祥、丰润、潘家、南志道、大同、张千户、邱寨、吝家、郭田、吊庄、潼关寨。

6韩城 党家村 历史背景

历史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栖居县城、贾村等处。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兴家立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从“辈份”说,贾姓第六世相当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直到现在保持不乱。

清朝前期,党家村党贾两姓分几处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经商。由于能抓住时机,经营得法,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据传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日进白银千两”。与此同步,党家村翻旧盖新,进入了一个持续百年的修建四合院 时期,一并筑起了祠堂、庙宇、文星阁等配套建筑。咸丰初年,村中集资筑建泌阳堡,同时建起了寨堡中几十座四合院。至此,党家村就以富有和住宅好闻名遐迩了。

但使党家村饮誉中外,首先应归功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的共同努力。1986年他们联合组团来此进行了两次深入细致的调查。1991年,由该团日方团长青木正夫教授执笔用日文写成的《党家村》一书问世。标志着对党家村的重新发现。而后,国内各级文字,影视传煤,相继作了专题报导,才使党家村有了今天这样的知名度。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革命”时期,村中相当一部分厅房、哨门、戏楼被拆毁卖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让人庆幸的是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建房 中党家村采取了保留古村古貌另辟新村的作法,而现存的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阁、节孝碑、看家楼、泌阳堡已被国家当做珍稀文物加以保护,向中外开放。

如今,党家村人仍在这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并天天热情地欢迎着国内外游客。 希望对你有帮助

7河南商水都袁老乡都有什么村阿

袁老乡地处河南省商水县城东南部,与位集、平店、化河、固墙四乡镇交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历史名人袁绍故里。辖27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92个村民组,全乡总人口46000人,总耕地面积51000亩,10300户。

该乡共元关庙村、二府集村、郭庄村、南李庄村、三仙庙村、盛庄村、东马庄村、刘湾村、承屯村、朱屯村、王屯村、张桥村、袁老村、袁腰庄村、老虎庄村、樊庄村、罗堂村、前刘楼村、王庄寨村、贾阁村、贾寨村、杨寨村、马河村、南曾庄村、东连桥村、袁高楼村、郑桥村27个行政村。

8新密红色文化作文怎么写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喜有悲,每个第一次都是值得你珍惜。我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就拿做饭来说把,我把我家的厨房弄得昰一团糟啊!“哎呀!今天谁来掌厨啊……”没人回答我。我找遍全家也不见半个人影。这昰什么?一张纸条,上面很随意的写着“中午我们吥回家了,你自己做吃的吧”。我沉默楽一会儿。然后,脑袋里出现了一句话“我吥会做饭啊”!“咕噜、咕噜……”

我的肚子开始叫苦了,没办法,自己动手做吧!我进到了那个让我不安的厨房。首先打开冰箱,“侑什么呢”鸡蛋、白菜、土豆。那今天就做个鸡蛋、白菜炒饭吧!呀!先把蛋打出来,搅啊搅,应该可以了。白菜,先洗洗。接着慢慢的一刀一刀的切着。“怎么会这样”?大小不一,厚的厚,断的断,白菜掉楽满地;鸡蛋也弄得到处都昰。吥管了,填饱肚子才昰最重要的。先到油,少到一点。可以放鸡蛋了,炒阿炒;再放白菜,继续炒,再放饭又炒楽一下。放了半勺的盐巴!翻啊翻,起锅了!鼓掌!

色还可以;气味有点怪;味——吥敢吃!鼓起勇气尝一点,有点咸了,还侑点生菜没熟的味道,太油!总结完毕。我只有等着妈妈回来帮我收拾残局。还侑,帮我做点可以吃的吃的!这就昰我的第一次,你的第一次昰什么呢?

  怀集梁村镇有18个村,梁村镇古属洊水,处于两省三县的交汇处,目标创建“双无”村和转化升类的目标实现;位于怀集县西部,距离县城22公里,行政区域面积878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27万多亩。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怀集县四围环山,域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余座,东接阳山县、广宁县,南连德庆县,西界封开县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与连南,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是肇庆市县域最大的县。

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

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

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

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

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

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

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

始祖嵩公(一世)生一子金微

二世祖金微生二子:长国大号明山,次国老号明水。

三世祖国老生三子:长天福名兴公,次天禄名亢公,三天寿号珊琉。

四世祖天福生二子:长梁 富,次梁 昭。

天禄生十一子一女:长梁呈,次梁顺,三梁降,四梁齐三梁降,五梁宝,六梁才,七梁休,八梁标,九梁新,十梁海,十一梁吕(女),十二梁烈。

天寿生四子:长梁 良,次梁 产,三梁 意,四梁 类。

五世祖梁烈(由东兰迁居永顺)生一子正材(由永顺迁居龙头区)。

六世祖正材生三子:长金容字奉羽,次金鹏生一子英立,三金灿生一子英七。

七世祖金容生三子:长英鸿,次英山(由冒村迁居塘华),三英灿生一子士永。

八世祖英鸿生五子:长士明,次士聪,三士乐,四士会,五士杰。

英山(1682—1763)81岁,生二子:长士爵,次士官。

九世祖士爵(1717—1782)66岁,元配韦氏生四子:长嘉能,次嘉宜,三嘉会,四嘉维。士官生一子嘉禄。

十世祖嘉能生一子国镜。

嘉宜生三子:长国珍,次国锈,三国瑾。

嘉会(1756—?)生三子:长国珠(韦氏),次国琼(韦氏),国瑚。

嘉维生二子:长国强,三国瓦。

十一世国珠(1790—1856)66岁,生有三子:长启松乏,次启高(覃氏), 三启福(韦氏)。

十一世国琼(韦氏)生二子:长启广(崔氏),次启东(韦氏)。

国瑚生三子:长启报乏,次启水,三启建。

十二世启高(1822325—1858114)37岁,元配覃氏(18235—18876)生有三男一女:长有足(风和),次有多(又风楼),三有丰(风翔)。

启福生二子:长有群,次有团。

十三世有足(184646—1906111)生四子:长玉孟,次玉苗生绍思乏,三玉天乏,四玉满

十四世玉孟(栋文)元配覃氏生四子三女:长绍明(卢氏),次绍灌又利(卢氏),三绍绅,四绍仕,女长嫁百井,次嫁怀远,三嫁龙道。

十五世绍明生一子庆肯一女达草嫁弄六。

十六庆肯生三女:桂缓,桂朵,桂川,义孙文才,文攀。

十五世绍利生二子:长庆彩,次庆述(都少亡)。

绍绅又名兆吉生二子:长庆奢,次庆抗(住巴一队)

十六世庆奢生四子二女:长仁补,次仁讲,三仁义,四仁办;女长嫁昌村,次嫁杭州。

庆抗生二子四女:长仁省生胶成,次仁国,女秀宁,金艳,金莲,金孟。

十五世绍仁生四子二女:长庆代,次庆扬,三庆常,四庆培,女秀目,秀东。

十六世庆代生四子四女:长仁勇,次仁柱,三仁撰,四仁干,女金最,金星,金标,金顺。

十三世庆扬生二子三女:长仁夫,次仁起,女金贵,金美,金翻。

庆常生三子二女:长仁所,次仁巨,三仁胜,女金研,金弄。

庆培生三子:生仁造,次仁炮,三仁毕。

十四世玉满生绍象,绍象生二子:长庆叨,次庆远。

十六世庆叨生二子五女:长仁江,次仁德,女桂奂,桂癸,桂尼,桂元,桂元

十七世仁江生文天;女美,美丽。仁德生二子:长文垒,次文海。

十六世庆远生一子一女:仁贯,女桂艳。

十三世有多(185212—1923326)72岁,元配拉洞村?氏(1859—19351)生有四子:长玉田(栋兴),次玉念,三栋魁,四栋光乏。

十四世栋兴(1878108—1923326)由塘华队迁居考二队,元配带河拉竹屯玉武长女韦氏(18808—19353510)生有八儿子:长绍恺,次绍冀乏,三绍垂,四绍品生二女,五绍平,六绍治,七绍朝乏,八绍拨(梁 汉)。

十五世绍恺(19036—19785)78岁,少壮勤学经书广交良朋,执教数年,解放初期曾任中共宜山县永安乡人民政府第一任乡长。由考二队移迁巴一队,元配崔氏(?—198512)生有二男四女:长庆都,次庆积;长女秀姬,次秀媚,三秀碧,四秀姣。

十六世庆都(黎氏)生仁主,仁主(韦美社)生三子:长文波(大学毕业),次文安,三文静。

次庆积生六子三女:长仁思(韦孟群)生文伟,次仁冠(韦氏),三仁农(袁氏)生文确、文璀、韦华、四仁仅(韦翠美)生文鹏,五仁合(袁氏),六仁义;女美如(邓氏),美作(谭才),美善(卢氏)

十五世绍垂(金章)生三子:长庆辽(少亡),次庆南(少亡),三庆云(韦氏)生一女凤俄。

五绍平元配(吴氏)生于民国21年5月卒于1998314日,无生育,抱养有一男(庆浪)一女(梁妹),一生勤俭持家供养义子读书至高中毕业,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后抚养孙子(仁辉)孙女(蔷薇)读书至小学毕业,其精神其得高贵,逝后葬于大圹坡,义于庆浪出外至今数年未归,媳和孙子女远走他乡也不回,义女梁妹嫁至巴二队韦元思生有二子三女:韦德寒将。

十五世绍治元配吉隆村邓治文之长女:生于民国六年卒于1973年,57岁,原配韦明柱公育有两子(田巴一队的韦炳乔,韦俊崔)后,因年少守霜方配绍治公生有三男二女:长庆快,次庆金;长女秀模,次秀烈。

十六世庆快生二子二女:长仁育,次仁万;长金米,次金童。

庆宜生三子二女:长仁学,次仁毕生文响,三仁龙;长女艳红,次艳群。

庆金生一子二女:仁上;长女金苗,次金花。

十五世梁汉(1922822—198281)曾任过警卫员,当副排长,后还乡归农,元配永吉村韦氏生五子二女:长庆伯(韦氏),庆合(韦氏),三庆山(韦氏),四庆全(赖氏),五庆武(韦氏);长女秀灵(嫁木仅岭弄六村卢氏生一子卢安勋二女),次秀叶(嫁至宜州山市矮山乡张正学生一子张仲叨)。

十六世梁庆伯生一子一女:仁胆;风秋。

次梁庆合生四女:长风柳,次风溜,三金日,四金媚。

三梁庆山元配考二队韦炳峰之女韦秀弯(炳峰生四子三女:韦德光,韦德荣,韦德回,韦德关)生有三女一子:长女风姣,次风利,男仁滚字家龙,四女风蕊。

四梁庆全生四女:长金蚌(风艳),次风泥,三风林,四风蓝。

五梁庆武生仁猛,仁贡。

十四世玉念(栋念)生二子:长绍祖,次绍裘。

十五世绍祖生一子三女:庆猷(韦邓氏);女美艳,秀水,美英 十六世庆猷生五子二女:长仁友生梁能、文瑞,次梁辉生二女红杏、小妹

三仁乾,闪人跳,五人乾,女春彩,柳青。

十五世绍袭生四子:长庆翁,次庆雷生人岸、人伟、仁三,三庆教,四庆广。

十六世庆翁生四女:彩欢,彩用,彩素,彩红。

庆教(安乐村书记)生一子二女:仁贵;长菊香,次女风肖。

庆广生二子一女:长仁晓,次仁朝,女金兰。

十四世栋魁生一子绍康,康生三子:长庆福,次庆国生人选,三庆端生生仁攸

十五六世庆福生三子:长仁恒生梁彬,次仁文,三梁吉。

十七世仁文生梁台,梁林湾(女),梁平。

十三世风翔生四子:生栋友(玉焕)、次栋模(玉庭),三栋彰(玉甫),四栋熙

十四世栋友生四子:长炳琳,次炳龙,三炳宋生庆介,四庆璜生增乔

十五世炳琳生二子:长增甲(张氏),次增庆生一子仁克(迁百色)

十六世增甲生五子:长仁祝,次仁愿生一子一女文理、柳源、三仁面文宇,四仁卫生文忠,五仁条。

十五世炳龙生二子:长庆坤生长仁华生文敏次仁达,三仁勋:次庆永。

十四世栋模生四子:长炳吴,次炳熙,三炳光,四炳柱。

十五世炳吴号梁儒生二子:长增权生二子仁丁生文宝、仁盘,次增邦。

十六世界增邦子:长仁珊,次仁童,三仁显。

十四世栋彰号克昭生一子炳展,展生二子:长增敢,次增纪(又即)。

栋熙(玉耀)号朗亭生炳南(随母到南丹车河镇塘汉村住)。

十五世炳南生二子:庆奎,庆源。

重修梁氏家谱序

  我梁氏家谱自一世至八世支派清晰而不紊伊谁之力哉我高祖国 莹子公经苦心以成也自八世至十一世先祖协恭又继修焉本支世次分明而经兵灾而逃亡者七人意无一考念及于此不用怆然矣予少时当欲远游赴寿光日照等处亲访外徙之遗迹核有无稽盛衰实予之素心也无如蹉跎岁月年已七旬予虽有志尚能远行乎因念本支数世未续所急尤甚于远访者遂命出司男垲并族侄董等共议重修自十一世详至十五世焉计修葺之功经月余而告成多书数本防后来之有失庶继修者不患世系之无考又于居义者载其本姓使后人有以知是吾族者乃吾族非吾族者不得混吾族也而支派不益照然哉然功修究非予力矣倘非高祖勤之于始予安得继之于后知肇始之苦心大有裨于后人也于戏高祖虽亡帖页犹在拣阅之余而遥忆焉其为人盖不啻犹生云

  时

清道光十七年仲春既望 十二世孙志朱谨识

三修梁氏家谱序

  夫世胃贵族其所以位次不紊支派明晰者端赖有谱谱这所系不诚重哉顾谱诚重矣或创垂未备欲考稽而无由或简编有缺亦缵绪而无自系莫传焉抱恨矣我梁氏家谱有莹子祖作之于前协恭祖述之于后绳其武者垲与董祖又续修谱不历历分明班班可考哉但本固者枝愈茂条达者实益繁瓜瓞而绵绵矣合不增修以继业敢必谱之终于分明乎庚寅之冬芸祖香亭公以修谱之命余余觉责有攸归不得旁贷遂依先人之旧规序次之分为四册以防失坠庶不没先人之志亦少有裨于后人云

  时

清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季冬 十五世孙世家谨识

四修梁氏家谱序

  夫创业垂统先人之志而善继述亦孝孙之思我梁氏家谱有莹子祖创之于前 协恭 垲 董 数祖述之于后缵其绪者族兄献廷又继修焉展阅之馀业已支派清晰世次分明重修之功可俟之异日矣然谱虽历历可考面而后世竟有卤莽之人较互称名紊乱位次加之人丁蕃延名称已缺两世念及此盖不胜凄然矣乙丑之冬族中少长佥议重修并以修谱之责委予予意责之所归无可旁贷遂依先人之成规交互者更之紊乱者序之名讳缺略者补这旋自十六世详至廿一世焉计修葺之功七月越月而始告竣仍四册以防亡失固非敢云孝思也抑亦承先启后之意云尔

  时

中华民国十五年仲春 十五世孙 杏林 谨识

十四世孙寅春十五世孙清林、柏林、鸿升,十六世孙荣兴、进修、广均、志修、仁兴。校正。

十五世孙杏林 敬书

五修梁氏家谱序

夫创业谓水流长而有源枝繁茂而有本垂先人之志承前启后乃我孝孙之责也我梁氏家谱有莹子祖之于前,协恭、垲、董数祖述之于后献廷、景擅祖又相继修焉谱之所系支派清晰世次分明谱虽历历可考而经年久未葺自十六世至二十世交互者名讳缺略者甚重阅之谱尚一世这馀谱之所修岂不燃肩哉戊寅孟春族中少长计议重修并以修谱之责而责命予意负命而始竣依行人之成规据今朝之所势交互者更之名讳缺略者补之自十八世于后平视男女皆继而传世也承吾族者即吾族也此乃识时务也旋自二十二世详至二十五世焉修葺之功十越月而始告竣国有法谱有规后人岂能不遵乎仍书四册以防失坠非敢言孝此乃承先之志望启后之意云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九年孟冬 十七世孙作福谨识

十六世孙同兴、东兴、广义、廷修。十七世孙司周、天祥、天保、司德、司乾。十八世孙永治、延友、书俊校正

十七世孙作福 敬书

-梁姓家谱文献

全国梁氏世谱三十二篇,(民国)梁焕奎编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梁氏五橘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注:散居河南汝阳、江苏江宁、广西临桂、湖南湘潭等地。

六甲粱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第十七卷。

河北正定梁氏族谱,(明)梁桥编,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江苏赣榆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梁氏第八次统修族谱十八卷,(清)耿荣安、梁体和编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三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注:封面、书口题《梁氏宗谱》

江苏江都梁氏支谱一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字排印本一册。

江都邗江梁氏支谱不分卷,(民国)梁瀚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字排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谱稿十卷,(民国)梁秉年、梁锡钻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稿本一册。

浙江鄞县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初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铅字排印本。

浙江鄞县清源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梁怀廉、梁睿祺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

浙江奉化梁家墩梁氏宗谱四卷,(民国)朱绍莱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黄岩霓岙山东梁氏宗谱,(民国)陶梦松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

浙江平阳平邑仪山八岱梁氏宗谱,(民国)林公素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家乘十卷,(民国)梁秉年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字排印本二册。

浙江嘉兴户南阳梁氏房谱不分卷,(清)梁文让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增补至清道光年间。

安徽桐城梁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三卷,(民国)梁星五、梁耀祖等编,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大景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江西信丰梁氏五修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星垣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残本。

江西萍乡南源梁氏族谱不分卷,(清)梁柄魁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瑞露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残本。

福建泉州诗山风坡梁氏宗谱十三卷,(清)梁成风等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卷,(清)梁以松、梁以柏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豫章集贤堂木刻活字印本。注:梁胜铭等创修于清同治七年。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二卷,(民国)梁让德、梁清祥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浦城陈锦春印刷局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登封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学庠、梁以化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梁氏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鄢陵粱氏家乘四卷,(清)梁瀚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新洲梁氏宗谱八卷,(民国)梁耀云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梁李七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梁树荣、梁炜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五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注:该族散居耒阳、常宁等地。该谱创修于明万历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注:记事增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湖南长沙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清)梁昌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梁氏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湖南长沙梁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梁运熙、梁运丁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湖南浏阳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记事至清咸丰年间。

湖南浏阳浏东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学府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九~十一卷。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庶、梁启(崔凹)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注:封签作《乌石梁氏五修族谱》,谱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民国)梁佑陧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六~十四卷。书签题为乌石梁氏五修族谱。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六卷、第九~十卷。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十卷。

湖南湘潭梁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湖南会同粱氏七修合谱二十四卷,(民国)梁锡源编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安定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湖南常德梁氏七修族谱三十六卷,首三卷,(现代)梁赵奎修,1950年铅字印本三十五册,今仅存第一~十卷、第十二~三十五卷、卷首。

南常德梁氏四修族谱,(清)梁方柱等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青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七~九卷、第十二~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三卷、卷首。

湖南常德县梁氏五修族谱,(民国)梁基雍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文明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六卷、第八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卷、卷首。版心刻夏阳堂书,中参用四修谱旧序。

广东粤东梁氏源流,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梁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广州正文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注:版心、扉页作《千乘侯祠全书》。

广东番禺黄埔梁氏家谱十卷,(清)梁寿曾撰,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广东南雄梁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佛山梁氏家谱一卷,(清)梁礼昭订,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中山大榄梁氏族谱三卷,(民国)梁卓勋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中山聚文印务局铅印本三册。

广东南海梁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清梁九图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梁颍稣总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民国)梁乐章总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东华印务局铅印本。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清)张彬文、张秀之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芦排梁氏家谱四卷,(清)梁纶修清,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广州金璧斋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广东南海石扶村头乡梁姓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智镛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南海泮塘梁衣德堂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当年辑,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广州近安印务局铅印本一册。注:又名《梁肇基公族谱》、《梁氏族谱》。

广东南海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德焕纂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孝友堂铅印本一册。

广东南海西樵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民国)梁乐章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铅印本九册。

广东颐德梁耀枢谱系,著者待考,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顺德歇马乡梁氏族谱十卷,(清)梁锡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广州宝珍楼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广东顺德梁氏家谱不分卷,(清)梁焕章、梁启元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颗德上澈乡粱氏族谱,(清)梁瑞廷等编,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永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

广东台山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榆材等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新会梁氏家乘一卷,(民国)梁承熙等纂,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新会梁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注:记事至民国十四年。

广东阳江鼍城梁氏家谱二卷,(民国)梁鸾翔等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广州留香斋印务局铅印本,今仅存第一卷。

广东东莞粱氏崇桂堂族谱十八卷,(清)梁玉主修,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注:梁友文首修于明洪武三年。

广东东莞弼教乡梁氏族谱二卷,(清)梁朝锡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东东莞梁氏崇桂堂族谱十卷,(清)梁活阶、梁朝泰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东莞蟹溪勤贻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广东云浮泷东云浮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梁树勋等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蕃昌堂铅印本,今仅存第二卷。

广东四会姚沙梁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海南琼州梁氏家谱,(民国)梁开樘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善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卷首。

海南琼南梁氏家乘三卷,(民国)梁国栋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广西容县灵山乡仁勇村梁氏家乘不分卷,(民国)梁兆符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

广西容县松山乡松山村水里梁德宏公族谱不分卷,(民国)梁延新编辑,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铅印本。

四川江津梁氏族谱四卷,附录二卷,(民国)梁映辉、梁进之等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江津县梁氏宗祠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陕西三原梁氏恫谱一卷,(清)梁崔、梁承政等修,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

梁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萃凤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残本。记事至清光绪年间。

粱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粱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粱氏族谱一卷,(明)梁纪纲纂修,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圣堂梁氏族谱四卷,(明)梁瑶光撰,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木刻活字印本。

梁氏族谱一卷,续四卷,(清)梁允植纂,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梁氏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粱氏族谱四卷,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梁氏青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粱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宣统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粱氏宗谱不分卷,(清)梁兴化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类姓 类氏家谱 类姓起源 类姓名人 类姓的来源 类姓简介

“门”与“类”可谓语义上的双生姊妹,正所谓“分门别类”。山东不仅是门姓人的重要聚居地,也是类姓人的“军事重镇”,而蒙阴地区则堪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