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明惠帝朱允炆,明朝无谥,清乾隆元年追谥「恭闵慧皇帝」,史籍称为建文帝。性寡断。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垢(1537-1572)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政治腐败。努尔哈赤宗,光宗长子。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南明皇帝: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 绍武(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明朝皇帝的顺序以及主要介绍如下:
1,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
简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2,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朱允炆。
简介: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清乾隆皇帝追谥恭闵惠皇帝。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为嗣天章道诚懿渊恭觐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
3,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
简介: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只有众人自己把握了。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朱棣在北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4,明朝第四个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简介:明仁宗朱高炽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仁宗皇帝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终年四十七岁。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因此对于他的贡献提出了质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争,朝中的政务一直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又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炽不愧为一代仁主的称号。
5,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简介: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朱瞻基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6,明朝第六位皇帝:明朝皇帝朱祁镇。
简介: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11日—1464年2月23日),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年号正统。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三杨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八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死后葬于十三陵之裕陵。
7,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简介: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英宗放回后被其冷落对待,这是他政治上的一大败笔。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宪宗时尊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诸藩王的墓地。南明时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8,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
简介: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汉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1464至1487年在位,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9,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
简介: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明宪宗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泰陵。
10,,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简介: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孝宗嫡长子,母亲张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共16年。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11,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
简介: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嫡子。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但不久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父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大礼议”之争。后期崇信道教,并痴迷于炼丹,致使后来发生“壬寅宫变”,从此不再理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驾崩,终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命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12,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后。
简介:明穆宗朱载垕(公元1537年-1572年),明世宗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不得父皇宠爱。登基后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极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不理朝政。朱载垕在位6年,病崩,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
13,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
简介: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汉族,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在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后期不理朝政,经常罢朝。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国势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4,,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朝皇帝朱常洛。
简介: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十三陵庆陵。
15,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简介: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少少文化,好木技。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16岁即位,登基后后金威胁日益严重,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后因意外落水成病,1627年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明思宗。
前言: 在2007年以来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复查工作中,在河南省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发现一座与北京明十三陵形制相仿的明代古墓。据考证,墓主人为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朱㰘。墓前东西两侧残存碑刻两通,一为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郕王朱祁钰继位后,派工科给事中奚伦所立致祭碑。一为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太上皇帝朱祁镇复辟之后,派通政司左参议兼翰林院侍讲刘定之所立祭文碑。
明代封在河南的亲王、郡王、宗室多如牛毛,这位伊王府的首封亲王身上,又有哪些故事?伊王这一脉,在大明宗室之中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朱㰘,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6月6日,生母美人葛氏。其父明太祖朱元璋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在朱㰘出生之时,老皇帝已经年过花甲。这位开国雄主体魄之强健,由此可见一斑。
身为老朱第25个儿子,朱㰘想来也不会受到老父亲多少特殊的宠爱。但是身为皇子,该享受的待遇那也绝不能马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年仅3岁的朱㰘被册为伊王。作为诞育皇子的回报,其母葛美人被册为丽妃。
伊河,是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从朱㰘的封号伊王来看,日后不出意外他的封国就是洛阳。果然在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七月,朱元璋下诏在南阳汝州设立洛阳中护卫指挥使司,作为日后伊王府的护卫官军。
作为一个和老父亲年龄相差60岁的皇子,伊王注定要在更早的年纪接受生离死别的考验。而这一天果不其然地在朱㰘10岁的时候来临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享年71岁。就在年幼的伊王还没从悲伤中缓过神来,就又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他的生母葛丽妃被逼殉葬了。葛丽妃之死,给朱㰘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也让他第一次感受到巍巍皇权的威严和残酷。
朱元璋死后,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伊王虽说是叔叔,年纪却比侄子足足小了一轮。这位大侄子心黑手狠,朱㰘很快就听说他的五哥周王因为谋反被废为了庶人。第二年,七哥齐王、十三哥代王十八哥岷王相继被废,十二哥湘王自杀。紧接着四哥燕王朱棣打出"靖难"和"清君侧"的旗号在北平起兵造反,随后十七哥宁王也被打成了燕王党羽。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皇权的残酷性再次给年幼的朱㰘上了一课。
靖难战争一打就是三年,让人没想到的是最后燕王竟然玩了一招千里斩首的战术。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燕军由金川门杀进南京,皇帝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殉国。被喊了三年的燕庶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王朝的新皇帝。
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性,朱棣在登基之后即宣布废除所有建文新政,事事都要遵循洪武旧制。这样一来,伊王的日子倒是好过起来。
7月24日,作为新皇登基之后的普天同庆,伊王获得了" 黄金百两、白金千两、彩币四十匹、锦十匹、纱罗各二十匹、钞五千锭" 的丰厚赏赐。8月9日,朱棣为唐王朱桱、郢王朱栋和伊王朱㰘这三位幼弟制作亲王仪仗。10月17日,又为三王行冠礼。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十一月,18岁的朱㰘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左都督刘贞的女儿刘氏被册为伊王妃。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八月,伊王朱㰘携王妃刘氏一起正式之国,到洛阳就藩。
也许是之前的岁月在南京过得太过压抑,朱㰘到了封国之后彻底放飞自己。伊王好武喜骑射,不愿意在王宫之中拘束,这本来不算什么毛病。但他老人家带着弹弓宝剑,骑着骏马在郊外驰骋之时随意击打躲避不及的群众,算是怎么回事?
对于弟弟的肆意妄为,四哥朱棣头疼不已。虽屡屡对其训诫,奈何朱㰘毫不在意,只当作是耳旁风。逼得朱棣只能不断放低要求,甚至说出 "太平音乐亦常情所有,但不至流荡可也" 这样无奈的话来。
如果光是喜好骑射,那可能除了洛阳百姓厌恶之外,对朱㰘本人的身体倒是颇为有益。但这位精力无处安放的伊王,还是逃不过男女之欲的诱惑。掏空身体的结果,最终导致了他英年早逝。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9月25日,伊王朱㰘去世,年仅27岁。伊王虽然死了,洛阳人民的愤怒却并没有消减。对这位民怨深重的亲王,礼部提出削爵并葬以庶人之礼的处置方案。若是朱㰘没有子嗣,可能朱棣真的就遵从礼部的建议将其废为庶人。但他死时,毕竟留下了一个刚满周岁的儿子朱颙炔。朱棣考虑再三,最终决定 "不削其爵" ,但赐了一个恶谥: "厉" 。"暴慢无亲"曰厉、"杀戮无辜"曰厉,这个谥号对于伊王来说,可能确实也是名实相符。朱㰘之死,《太宗实录》上并没有记载朱棣是否辍朝,按惯例当三日。但是据《英宗实录》透露的信息,朱棣为弟弟之死足足辍朝十日,其中缘由可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10月11日,新登基的明仁宗朱高炽封伊厉王庶长子朱颙炔为伊王。朱颙炔在袭封之初,提出由本府洛阳中护卫军士为亡父坟园修建享堂,似乎表现出一丝贤王的做派。
不料朱颙炔却在宣德年间做出凌辱河南府知府李骥,纵容府中内官及官校恃势虐害百姓的行为。宣宗朱瞻基不得已对朱颙炔进行警告,并将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等官悉械送京师治罪。到了天顺年间,朱颙炔又因为进贺圣烈慈寿皇太后圣旦表文不具副本,又将进奉礼物奏本包封于表文匣内等不当行为,遭到英宗朱祁镇的训斥。朱颙炔和英宗的祖父仁宗辈分相同,是朱祁镇的叔祖,结果现在却被骂的像个孙子一样。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7月11日,朱颙炔去世,享年46岁,谥曰简。伊简王共有两个庶子,长子朱勉塣在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封洛阳王,次子朱勉坍尚未受封。由于没有嫡子,朱颙炔死后肯定是由洛阳王朱勉塣袭封伊王。但无巧不巧,朱勉塣尚未等到这一天,就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九月去世,享年34岁。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朱勉塣嫡长子朱諟钒袭封伊王。朱諟钒袭封后仅9年,就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去世,年仅25岁,谥曰悼。由于伊悼王无嗣,其嫡亲弟弟、朱勉塣第五子郏城王朱諟锊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袭封伊王。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5月13日,朱諟锊去世,享年54岁,谥曰定。在伊王一脉历代亲王之中,《明史》惟有对这位伊定王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伊定王嫡长子伊世子朱訏渊袭封伊王。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伊王朱訏渊去世,谥曰庄。伊庄王无嗣,世宗朱厚熜下旨令其弟济源王朱訏淳主丧事,暂摄府事。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九月,册济源王朱訏淳为伊王。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伊王朱訏淳去世,谥曰敬。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伊敬王庶长子伊世子朱典楧袭封伊王。朱典楧酷似其六世祖伊厉王朱㰘,根据《明史》的记载,其在封国洛阳的恶行,比起乃祖当年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终世宗将朱典楧废为庶人,并将伊国除国,传承了一百七十多年的伊王封号就此消失在 历史 长河之中。
结语: 伊厉王朱㰘的悲剧,固然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是他在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时刻,既没有父母的陪伴,又无数次目睹兄弟子侄之间权力的倾轧。这一切的一切,无疑会让他的心底充满了不安全感。从伊王在封国的所作所为来看,对前期所受压抑的发泄,是产生如此恶行的重要诱因。
伊藩除国多年之后,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爱子福王就藩洛阳。福王的就藩,又为洛阳带来了一地鸡毛,此是后话。
明朝皇帝列表
本文2023-09-24 03:29:3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9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