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族廉姓的来历?
一、姓氏源流
廉(Lián)姓源出有二:
1、出自高阳氏,为颛顼的后裔,以祖名为氏,始祖为大廉。根据《元和姓纂》和《姓纂》记载,黄帝之子名昌意,昌意之子颛顼,颛顼之孙名大廉。其子孙有以其名字命姓者,乃成廉姓。廉姓的出处河东,就是现在山西省境内黄河流域以东的一片地方。
2、出自维吾尔族,以官名为氏,始祖为布鲁海牙。元朝时,维吾尔族(当时也称畏吾儿族)人布鲁海牙归元,官拜肃政廉访使时,正值其儿子降生,布鲁海牙双喜临门,遂以自己的职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廉希宪(元时肃政廉访使简称廉使),廉希宪的后人与汉人一起生活,友好相处形成了廉姓的一支。
得姓始祖:
大廉。廉姓的确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据《姓纂》一书的考证。廉姓的姓源是这样的:“颛顼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赵有廉颇。”换言之,这个古老的姓氏,也是最正统的黄帝后裔。在《史记》的七十列传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篇。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的神武大将,他的一生,多采多姿,在司马迁的笔下尤其栩栩如生。廉颇的精彩表现,不但使他的大名永垂不朽,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意义,就是使他所姓的“廉”氏,成为了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时,更证明了廉姓的古老。廉氏后人奉大廉为廉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廉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上古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廉姓的起源非常古老,古代帝王黄帝有一个孙子叫颛顼,他又有一个孙子叫秦大廉,秦大廉的后代就以名字中的“廉”为姓。据元史记载,元朝时,有一个维吾尔族人布鲁海牙,深得元朝皇帝的信任,官拜肃政廉访使,不久,他的儿子降生了,他就用官名给儿子取名为“廉希宪”,从此,廉希宪的后代就都姓廉了。廉姓后来在河东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河东望。姓苑:颛帝孙秦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元史廉希宪传:元廉希宪,其父布鲁海牙拜廉访史而希宪适生,遂以父官为氏。廉姓望居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北)。
三、历史名人
廉 洁:字子庸,一字子操(或字子曹),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弟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廉 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廉 范:东汉杜陵人(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字叔度,为人厚德,行孝重义,受业于薛汉门下。汉明帝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赏识他的才德,备礼请廉范到郡衙当功曹史(主管选署功劳)。恰在此时邓融有失职事件,被州牧所举发,廉范知道邓融之罪,无法脱解,于是托病请求离去,由此邓融对他深为恨怨。廉范离开郡衙后,便到洛阳,变更姓名,屈身谋求充当一名廷尉狱卒,这时,邓融果然被判罪下狱,廉范便在狱中左右服侍,尽心勤劳,以报邓融知己之情,邓融发觉他的相貌很像廉范,但不敢确认,于是问道:“你怎么很像我以前的属下功曹史呢?”廉范呵斥说:“你困厄狱中莫非老眼昏乱了。”自此以后,就不再说别的了,后来邓融刑满出狱,困苦生病,廉范仍然跟随身边孝养侍奉,直到邓融去世,廉范终竟不表露自己的身份,亲自尽礼送丧,到南阳安葬完毕,而后离去。廉范的受业师薛汉因楚王谋反事件牵连被杀,亲朋学生,都不敢前来探视,唯有廉范却冒死前来收尸安葬。汉显宗闻知大怒,召廉范入朝,痛加斥责,廉范说:“臣愚鲁急直,以为薛汉等已被诛杀,实因不忍师生之情而来收尸安葬。”皇上闻言感动,于是赦免其罪,从此廉范的名望显扬天下,不久被荐举为秀才,数月后又升为云中太守,后又官为蜀郡太守,为官勤政爱民,人民安居乐业,深得百姓敬仰。
廉 布:宋代画家。字宣仲,号射泽老农。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人。妙年登科,官至武学博士,以张邦昌婿,负才不得用。后居绍兴,既绝仕宦之念,以诗酒自娱。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种种飘逸,师东坡而青出于蓝。
廉公谔:西汉堂邑人,曾任莱芜令,有政绩,百姓唱道:“甑釜生尘鱼,境内安以乐。昔闻范史云(见《范氏宗祠通用对联·三、历史名人·范丹:又名范冉,字史云……》),今见廉公谔。”后历官司农少卿、滑州知州。
廉希宪:元朝畏兀儿人。父名布鲁海牙,曾经做过“廉访史”的官,便以官职中的“廉”字为姓。他自幼学习汉文化,笃好经史。元朝建国初期,典章制度都不够完备。廉希宪以中书省重臣的身份,积极推行汉法。当时,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搜刮钱财的大臣阿合马,遭到了廉希宪的反对。廉希宪多次直言进谏,惹怒了忽必烈,被罢除了宰相。但是,元世祖深知廉希宪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几年后又重新起用他担任刚刚设立的荆南行省穴湖北地区雪的长官。他到任以后,严明法纪,重惩劫掠、侵扰百姓的士兵,战后混乱的社会秩序得到了治理。廉希宪自己也廉洁自律,清贫自守。一天夜里,几个下属送来了大批珍玩,遭到他的严厉斥责:“这些财物如果是你们自己的,我收下就等于拿了不义之财;如果是你们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我收下就等于是犯罪了。”几年后,世祖将他调回京师。临走的时候,当地百姓哭着拦阻道路,久久不让他启程。廉希宪最崇拜唐代的魏征,认为秉忠直言是做臣子的本份。他每次上朝议事,都是直言利弊得失,世祖经常被他顶撞得十分恼火。一次,世祖私下对他说:“以前我是宗王,你指出我的过失,我可以包容。现在我是天子,你是臣下,你怎么还能那样直言无忌呢芽”他回答说:“王府的事是小事,天下的事是大事,我如果不管是非曲直,都一味顺从陛下,那么天下将要受大害了。”1280 年,一代名臣病逝于北京,终年50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东郡:廉姓望族居河东,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治所今山西省夏县北。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2、堂号
廉姓的主要堂号有:“天心堂”等。
============================================================
廉姓宗祠通用对联
〖廉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高阳;
望出河东。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廉姓的源流和郡望。
贤同孟子;
名并史云。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大臣廉希宪,字善甫,畏吾儿(古“维吾尔”的汉译)人,布鲁海牙的儿子,因熟习儒家经典,人称廉孟子。宪宗时,随忽必烈进攻南宋的鄂州,宪宗死后,劝忽必烈北返争夺帝位。后来镇守关中,平定蒙古贵族发动的叛乱,因功升任平章政事(副相),扳倒权奸阿合马。元军占领江陵后,他行省荆南,禁绝豪夺,流通商贩,推广经籍,很受百姓爱戴。下联典指西汉堂邑人廉公谔,任莱芜令,有政绩,百姓唱道:“甑釜生尘鱼,境内安以乐。昔闻范史云(见《范姓宗祠通用联》注),今见廉公谔。”后历官司农少卿、滑州知州。
信平良将;
叔度赞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赵惠文王时任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之战中,坚壁固守三年,因赵孝成王中了秦军的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以致大败。后战胜燕国军队,任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出奔魏国,住在大梁,又曾到楚国为将领。下联典指东汉京兆杜陵人廉范,字叔度,曾在京城跟从博士薛汉学习。明帝时,薛汉因故被杀,许多老朋友都远远地躲避起来,只有他一个人前去收殓,从此以侠义闻名。后举茂才,历官云中、武威、武都太守。章帝时,任蜀郡太守,百姓唱道:“廉叔度,来何暮(说他来得太晚了)。……昔无襦(短袄),今五裤。”晚年回家乡后,把自家的田地、粮食都赈济给宗族及朋友,被人称为好义。
山阳博士;
信平相国。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廉布,山阳人。擅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本学东坡,青出于蓝。下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将领廉颇,以勇敢善战闻名诸侯。公元前251年,大破燕军,封信平君,为相国。
御呼亚圣;
乐跃蕤宾。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初廉希宪,维族。初为忽必烈谋士,因好经史,尝以孟子性善、义利之旨为对,世祖呼为“廉孟子”(亚圣)。善谋虑,有战功,官至平章政事。下联典指唐代乐工廉郊,师于曹纲。尝于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有知之者曰:“乃蕤宾铁也”。
-----------------------------------------------------------------
〖廉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惠政兴歌于襦裤;
清风并驾于史乘。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京兆杜陵人廉范典故。下联典指西汉堂邑人廉公谔典故。
-----------------------------------------------------------------
〖廉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本学东坡,青出于蓝;
从师孔门,庸化为贤。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廉布。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贤士廉洁,字庸,一字子操,孔门弟子。
毓秀贤人,光显作城侯爵;
钟灵循吏,政兴蜀郡民歌。
——佚名撰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廉洁。下联典指东汉云中太守廉范,父遭乱客死于蜀,范年十四、五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后官云中太守,旋迁蜀郡,善政好义,百姓歌之。
============================================================
附录:廉姓典故、趣事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几次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被提拔为上卿(相当于丞相),地位在有名的老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说,如果见到蔺相如,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避免与廉颇见面,如果在路上遇见廉颇,也悄悄地掉转车子躲开。
蔺相如手下的人埋怨他不该这样胆小。蔺相如说:“秦王那样厉害,我尚不怕,难道会怕廉将军吗?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我们,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如果我和廉将军不和,只能对秦国有利。我们要考虑国家利益,不能计较个人恩怨啊!”
这番话传到廉颇耳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光着身子,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赔礼道歉。从此,他们结为至交好友。
这故事流传很广,“负荆请罪”也便成了成语。“负”是背着;“荆”是荆条;“请罪”就是赔礼认错。“负荆请罪”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给以惩罚。现在常用它表示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的意思。
-----------------------------------------------------------------
〖叔度歌〗
廉叔度,即廉范,字叔度,为战国名将廉颇之后,世代为将。廉叔度以义侠显名,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之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廉叔度历任云中、武威、武都太守,章帝时迁蜀郡太守,政绩皆卓著。却说成都民丰物阜,但城市仄逼,街巷狭窄,旧制禁止民间点灯火夜间作业,以防止火灾。叔度到任后废除禁令,只是多方蓄水,有备无患,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诸多方便。于是,民间作歌颂扬他:“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后人常以“五袴谣”、“叔度歌”等指民众歌颂地方长官的政绩。
源于嬴姓、源于维吾尔族、源于子姓、源于芈姓、源于回族、源于满族。
1、源于嬴姓:出自黄帝玄孙大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根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纂》的记载:“颛顼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赵有廉颇。”黄帝之子名昌意,昌意之子为颛顼,颛顼之孙名大廉。其子孙有以其名字命姓者,乃成廉氏。
2、源于维吾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之以官职名称为氏。元朝时期,有一个维吾尔族人(畏吾儿)布鲁海牙,他与大元朝政府友善,当元朝廷封他为肃政廉访使的时候,正好他的儿子降生,人们都恭贺他官拜肃政廉访使(简称廉使),布鲁海牙遂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给自己取了个汉名叫廉允中,而且还干脆也给儿子卜鲁凯雅取了个汉名叫廉希元。
3、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纣王大臣飞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4、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贵族斗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5、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福建泉州清真寺主持夏不鲁·罕丁,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
6、源于满族:出自满族罕扎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罕扎氏,满语为HanjaHala,汉义“廉洁、清洁”,世居巴颜和罗地方(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廉氏、清氏、韩氏等。
姓氏渊源: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县)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
三、历史名人
董 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 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 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
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立了八卦掌。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安徽的董氏家谱有:
10334安徽泾县广川董氏宗谱五卷
(民国)董德庵编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卷端作《泾川城北董氏重修宗谱》。
10335安徽石台广阳查氏宗谱四卷
(清)董庭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活字本 四册
安徽图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0337安徽太湖皖江大湖董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民国)董思臻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47)正谊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0334安徽泾县广川董氏宗谱五卷
(民国)董德庵编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卷端作《泾川城北董氏重修宗谱》。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利新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明宗珠文保兴化”。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安徽省董氏字辈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 学 金 文 怀 玉 吉 明 长 久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支 学 先 人 大 长 照 万 世 贤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龙、光、吉、善、功、宜、后
安徽(从江西迁入)董氏一支字辈:常照万世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泾县夏浒董氏字辈:传承祖光 思明大学。
安徽蚌埠怀远(四百年前 从山东般过来的)董氏字辈:四、 学、 金、 文、怀 、玉、吉、明、长、久。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太湖董氏字辈:师继以善 长发其强
安徽利新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明宗珠文保兴化”。
安徽利辛董氏字辈:凤、金、学、保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铜陵董氏字辈: 光 明 学 大 成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安庆市董氏(从安庆市怀宁县茶岭镇范塘村祭庄迁来)辈分排序是: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东北大学士政宜祥克永道福来春。
安徽临泉(山东枣庄迁来)董氏字辈:“春、文、怀、克、志、修”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安徽巢湖的董氏字辈:“紫大迎朝,国政恒新(以上是音),常照先训,维德科明,船家善道,允水能承”。
安徽巢湖董氏字辈:兆先训维德
安徽巢湖董氏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芜湖市芜湖县陶辛董氏字辈:良、仕、可
安徽泗县的大董村和林董村的辈分排序是一样的:尚 兆 广(夫) 存(维) 丙
安徽肥西县董岗董氏字辈:……志(智)学先仁(人)大,常昭万世贤,继承维远业……
安徽庐江董氏字辈:大、昌、照
安徽六安霍邱董氏字辈:学玉金邦策(册)
安徽六安市董氏字辈:玉,字,常,健,凤,国,恩,有,事(斯),年。
安徽亳州(清代的时候从山东或是山西搬过来的)董氏字辈:建 春 振 廷 月 昌 绍 纪(际)
安徽合肥董氏字辈:立、本、传、道、德。
安徽合肥董氏字辈:支 学 先 仁 大 长 柏(绍)万 世 贤
安徽肖县(从山东逃荒到安徽的,堂号是,江都堂)董氏字辈:希,相,玉,清
安徽涡阳董氏字辈:学 梁(甫)文 金 继(汉) 步 开 立
安徽阜阳界首董氏字辈:瑞、连、西、金、玉、满、堂、红。
安徽太和县肖口董氏字辈:镇董庄董氏字辈:荣、怀(金)、如(国)、玉、学、现、新。
安徽舒城董氏字辈:维尔崇中大,雨道必思先,学士吾成本,永荣康世宁。
安徽皖西南一带(祖籍是陇西郡)董氏字辈:原籍鄱阳老派:晋献初国正,相生有万千。居太湖老派:福寿仑陵大忠,孝可全传平秩。清初加定新派:国家光盛,启运安邦,思继以善,长发祺祥,承宗法祖,世代贤良,克守先绪,芳声永扬。七届重修加定新派:皓气冲霄汉,文章贯斗牛,仁义礼智信,道德广延流。
以下答案摘选自《宋英泽》宗亲的博客
应该是目前宋姓在安徽最全的了
希望能帮到您
宋氏族谱字辈辑录(安徽省)
□ 宋英泽
★安徽省(第一部分)
★安徽省
安徽省:克-孝-崇。
安徽省〖自山东省迁徙〗:首-贺-之-立-廷-维-道-家-声-远。
合肥市〖自定远县朱湾镇迁居〗:金-家-有-成-广-兆-得-孙。
合肥市〖祖籍定远县朱湾镇“富美堂”〗:大-开-书-升-长-延-祖-德-国-继-清-明-永-立-光-华。
合肥市:世-珍-贵-华-传-国-永-清。
合肥市:如-养-新。
合肥市〖由河南永城迁来〗:德-义-善。
庐阳区〖来自原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由来自婺源的第64世再兴公迁入合肥,再兴公次子,第65世山公迁入庐江〗:世-传-商-代-嗣-启-成-周-历-朝-昌-茂-克-光-前-猷。
瑶海区大兴镇伏龙社居委伏北村〖“并第堂”,先祖宋大禹,传从江西迁来,今合肥、巢湖、全椒、庐江、福建、广东、北京、徐州都有后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华-传(清)-国(福)-永-金-斗-振-家-声。
瑶海区城东乡鹅塘六车坡(河西宋)宋大郢村:家-发-志-道-大-启-尔-宇-克-明-俊-德。
蜀山区
包河区大圩镇宋村〖“并第堂”,先祖宋大禹,传从江西迁来,今合肥、巢湖、全椒、庐江、福建、广东、北京、徐州都有后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华-传(清)-国(福)-永-金-斗-振-家-声。
长丰县:从-德-学-士-广-继-庆-克-传。
肥东县:华-国-宏-文-成-家-兴-业。
肥东县大店宋大郢〖“并第堂”,先祖宋大禹,传从江西迁来,今合肥、巢湖、全椒、庐江、福建、广东、北京、徐州均有后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华-传(清)-国(福)-永-金-斗-振-家-声。
肥西县:家-继-志-朝。
肥西县〖原合肥坝上街“双忠堂”〗:玉-人-言-心-良-天-公-世-光-裕-之-子-继-其-芳-德-业-执-中-具-邦-家-有-余-昌-永-作-升-平-瑞。(同定远县)
芜湖市〖祖籍安徽肥东“大明堂”〗:帮-加-有-道。
镜湖区
弋江区
鸠江区
三山区
芜湖县
繁昌县
南陵县
蚌埠市:天-廉-同-在-家-常-早-启。
蚌埠市:尚-淮-有-士-同-在-家-常-早-起。(参见怀远县)
蚌山区
龙子湖
禹会区
淮上区
怀远县: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长)-早-起-祝-国-愿-年-丰-语-及-君-有-际-经-诗-满-腹-中。(参见蚌埠市)
五河县:绍-良-开(懿)-德-之-庆-茂-林-修-竹。
五河县〖据说自山东迁居〗:殿-福-正(振)-家(加)-宏。
固镇县
淮南市:长-家-景(锦)-德。
田家庵
大通区
谢家集
八公山
潘集区
凤台县尚堂乡宋台村:廷(学)-维-忠-孝-诗。
马鞍山市
雨山区
金家庄
花山区
当涂县:公-长-茂-传。
当涂县〖渡蚁堂,由和县鸡笼山迁居〗:宏-荣-加-银-仁-义-礼-智-信。
淮北市〖祖籍安徽萧县祖楼乡贾窝村“家信堂”,现分居在孙圩子乡孙东村、濉溪县西余庄村〗:继-怀-学-文-景。
淮北市:克-明-太-德。
淮北市:纪-兴-贤-良。
相山区
杜集区
烈山区:大-长-志-翠-为-兴-贤-良-千-里。
濉溪县
铜陵市:宜-益-其-昌-茂-德-丰-功-邦-家-之-光。
铜官山
狮子山
郊区
铜陵县
安庆市
迎江区
大观区海口镇〖据说祖籍桐城〗:怡-谋-永-大。
宜秀区
桐城市
怀宁县
枞阳县
潜山县〖先祖自河南商丘迁居潜山〗:禄-子-宗-思-永-世-文-廷-正-士-尚-道-义-维-应-燕-翼-怡-谋-远-诗-书-启-后-家-江-山-多-锦-秀-万-世-发-荣-华。
太湖县:1世:一夔-2世:正、超-3世:雄、祥-4世:无极、无德、-5世:绍隆-6世:表臣(字君进)-7世:国材 (号梅坡)-8世:勤(字时英)-9世:义、庭、清、礼、观-10世:孟常(名纲)-11世:镛(明成化庚子科举人,授河南彰德通判,乙卯改湖广襄阳府事)。
宿松县:克-成-宗-泽-永-术-加-升。
望江县
岳西县
黄山市
屯溪区
黄山区〖先祖自山东文登县第九区一带,今荣成市九顶埠南迁,远祖宋国柱(朱),始迁祖宋信。本支主要分布在虎山、上庄等处。字辈两套,各取所愿〗:
1、允(第21世)-可-智-德-存-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祥-发-同-宗-协(第21世)-文-修-继-世-昌-辛-勤-人-俊-杰-会-萃-焕-云-章。
徽州区
歙县〖或曰:徽州、新安、黄山〗:上丰宋氏自昭公特的次子勇公起:1世:勇-2世:师-3世:国-4世:牼-5世:鑆-6世:邢-7世:昂-8世:耀-9世:玉-10世:瓞-11世:义-12世:昌-13世:忠-14世:畴-15世:佑-16世:杰-17世:沄-18世:预-19世:延-20世:弘-21世:有谅-22世:容-23世:伦-24世:盘-25世:梁-26世:复-27世:襄-28世:良-29世:阳-30世:商-31世:威-32世:繇-33世:前-34世:元旦-35世:游道-36世:仕约-37世:世良-38世:槩-39世:缉-40世:昌-41世:敏二-42世:璟-43世:浑-44世:劻一-45世:廷芳-46世:贞元-47世:和一-48世:待-49世:温舒-50世:令询-51世:沭(彦升)-52世:琪(鹏)-53世:宜(准)-54世:庆祖(大年)-55世:青(平)-56世:惠直-57世:贶(为上丰宋氏始迁祖)。本支(叙伦堂/积宝公房)世系如下:1世:贶-2世:世英-3世:颖-4世:营-5世:干-6世:文宗-7世:仁旺-8世:安-9世:元化-10世:沂-11世:绍-12世:舜华-13世:郁-14世:简-15世:诚-16世:振-17世:高岩-18世:宁寿-19世:积宝-20世:广秀-21世:虎狮-22世:玄宁-23世:社仁-24世:宝义-25世:文光(自26世起续修字辈):时-应-承-世-在-国-昌-基-锡-修-治-惠-福-庆-隆-德-元-润-昌-庭-仁-寿-熙-仕。
休宁县
黟县
祁门县
滁州市
琅琊区
南谯区
天长市:天-焕-大-连-洪(鸿)-勤。
明光市〖祖上来自山东,始迁祖宋国英〗:忠-凤-宁-纶-九-天-山-渠-起-颧-长-复-开-可-家-昌-恩-时-克-定。
宋氏族谱字辈辑录(安徽省)
□ 宋英泽
★安徽省(第二部分)
★安徽省
来安县
全椒县马厂〖“并第堂”,先祖宋大禹,传从江西迁来,今合肥、巢湖、全椒、庐江、福建、广东、北京、徐州均有后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华-传(清)-国(福)-永-金-斗-振-家-声。
定远县〖“双忠堂”起于定远,随明太祖打天下,官封西宁侯〗:玉-人-言-心-良-天-公-世-光-裕(刘伯温题)-之-子-继-其-芳-德-业-执-中-具(七世祖恺公题)-帮-家-有-余-昌-永-泽-升-平-瑞。(参见肥西县)
定远县朱湾〖富美堂〗:大-开-书-升-长-延-祖-德-国-继-清-明-永-立-光-华。
凤阳县宋家村〖原南京凤阳府,自第10世起〗:正-国-家-宾-汝-荣-焕-增-声-扬-楚-镇-效-友-永-传-贤-良-日-进。《该支系1世大五郎-2世:文学-3世:玉甫(玉一郎)、玉林(玉三郎)、玉玺(玉四郎)》;三世:玉林(玉三郎)之后第十九代宋达(原名宋扬晖)为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之父。
凤阳县宋家湾:金-学-长-延。
阜阳市:学-朝-治-明。
阜阳市〖传说自山东省枣庄迁来〗:章-永-金-怀-立。
颍州区
颍东区
颍泉区
界首市
临泉县宋集乡:文-殿-金-传-有-庆。
临泉县长官镇:国-明-俊-德-一-要-永-宗。
太和县:云-怀-克-知-良-天-西-成-金-玉-万-士-震-家-邦。
太和县:大-容-允-汉-书-生-振-乾-坤-富-友-成-圣-鼎-士-斋-复-续-连。
阜南县三塔镇:怀-洪-西。
颍上县慎城镇宋沟村:诗-文-月-章-国-家-青-长(新续)-星-辰-光-华-永-世-传-祥-英-明-宏-献-祖-德-友-邦。
宿州市:和-光-家-传-胜-世。
宿州市符离集〖京兆堂,三山子淮北烈山系〗:继(玉)-兴-贤-良-谦(千)-寿-礼-贵。
埇桥区
砀山县〖扶风堂〗:继-五-开-中-建-朝-明-清。
砀山县:新-其-传-继-远-忠-善-朝-明-清。
萧县黄口镇〖自河南封丘县(开封北45公里处迁居)〗:秀-金-字-继-远-辈。
萧县北部黄河故道边〖先祖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儒(如)-思(诗)-永。
萧县:淤-德-增-世-芳-光-勋-尚-伟-大-召-志-自-怀-洪-繁-荣-昌-茂-盛-先-哲-爱-俊-贤。
萧县:兴-登-家-传-威-啸-友。
灵璧县:一-德-之-庆-崇-山-峻-岭。
泗县
巢湖市居巢区:立-德-邦-之-本-厚(后)-道-家-业-长。
居巢区栏杆镇小宋湾〖“并第堂”,先祖宋大禹,传从江西迁来,今合肥、巢湖、全椒、庐江、福建、广东、北京、徐州均有后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珍-桂-华-传(清)-国(福)-永-金-斗-振-家-声。
居巢区苏湾镇〖“并第堂”,先祖宋大禹,传从江西迁来,今合肥、巢湖、全椒、庐江、福建、广东、北京、徐州均有后人〗:道-德-大-元-明-文-章-立-世-真(珍、贞)-桂-枝-兰-清-馥-永-金-斗-振-家-声。
庐江县:定-必-昌。(参见无为县泉塘镇、西南乡)
庐江县汤池镇:〖竹桥堂〗:元-嗣-宏-启-奕-祀-其-昌-懋(茂)-德-豊(丰)-功(公)-邦-家-之(志)-光-文-章-世-显-孝-友-名-扬-积-善-余-庆-源-远-流-长。(参见舒城县)
庐江县西乡〖“牡赋堂”,来自原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由来自婺源的第64世再兴公迁入合肥,再兴公次子,第65世山公迁入庐江〗:世-传-商-代-嗣-启-成-周-历-朝-昌-茂-克-光-前-猷。
庐江县冷水关〖先祖武公,字绳庵。明洪武丙辰(1376年)科进士,监察御史,因靖难(1399-1402)自江西婺源迁至庐江冷水关,绳庵配赵氏,子三:士明、士昕、士昭〗:
无为县:光-明-正-大-应-时-复-兴-敬-守-先-业-宗-必-永-荣。
无为县泉塘镇:世-代-朝-元-德-邦-家-定-必-昌-从-来-天-长-岁-永-远-至-流-常。
无为县西南乡〖渡蚁堂〗:荣-文-依-永-亮-清-景-继-尚-学-世-代-绍-先-德-邦-家-定-必-昌-从-来-惟-赏-善-源-远-本-根-长。
含山县:贤-良-忠-庆-安-定-大-邦。
含山县陶厂镇〖先祖宋元璋,字君完、本仁。南宋度宗朝任新建令,因元兵累犯杭境,遂安居新城〗:-崔(字陟山,元初庠生)-迢(字公遥)-岚(字秀峰,郡庠生)-岳(字立峰,太学生)-景濂、景漪、景泩、景汾、景涛、景波、景润-诗(字慎言,登进士第官,补拾遗)-监(字国,册官博士)-沐(字清如)-玙(字侣璠)-希贤(耕钓自娱,不求仕进)-正心、正意、正德、正智-维善、维良、维彦、维英、维龙、维干、维俊、维硕、维豪、维创、维莹、维华、维杰、维赏-文椆、文椐、文柽、文栖、文荣(迁含山县陶厂镇)。
和县:先-德-培-之-厚。
六安市〖原居河南巩县南河渡乡(今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宋祥亭-宋兆麟-宋受田-宋承。
六安市〖“统善堂”,始迁祖春上公、春吾公、全公等,四百多年前由新安江畔迁移至舒城桃溪镇〗:序-士-先-仁-传-家-继-志-昭-汝-孝-思-乃-克-永-世。
六安市:守-道-德。
金安区
裕安区
寿县〖自山东迁来〗:忠-厚-传-家-远-新-义-笑-和-平。
寿县〖传说自北方逃荒迁来〗:德-华-传-盘-元-新-义。
寿县丰庄:贤-昌-恩-怀-中-德。
寿县正阳关〖自山东迁来〗:宏-昌(启)-恩-怀-中-德-培-良-守-祖-功-家-传-多(铎)-英-秀-宣-泽-道-兴-隆。
寿县小甸镇宋滩:永(勇)-守-祖-德-天-必-佑-之-克-成-家-传-施-乃-长-尔。
霍邱县城关镇〖崇本堂,先祖居山西洪洞县,明朝中期分支迁移河南巩县南河度乡(今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霍邱支派始迁祖宋受田(字芝农),于民国初年自寺湾村迁居霍邱县城关南门外大同集。本支字辈自第13世祖起〗:宋祥亭(清例授武德骑尉、配李氏,子五:兆杰、兆蓉、兆麟、兆祁、兆信)-宋兆麟(配康氏,子四:砚田(早逝,无嗣)、受田、振□、成柱)、宋兆杰(字汉三、太学生,配张氏,子三:振纲、振五、振华)-宋受田〖霍邱始迁祖,配□氏、子一:永存(无嗣);高氏维兰,子四:永昌(兰参)、永祥(榆参)、永贵(连参)、永丰(四喜),女二:永英、永钰〗-永-年-金-茂-德-善-继-世-长-传-道-家-本-成-文-广-振-兴-邦。
霍邱县高塘集镇:少-广。
舒城县〖始迁祖宋华衮(字冕生),明中期自庐江县冷水关迁入舒城〗:宋华衮-富饶、富有。
舒城县〖竹桥堂〗:元-嗣-宏-启-奕-祀-其-昌-懋(茂)-德-豊(丰)-功-邦-家-之-光-文-章-世-显-孝-友-名-扬-积-善-余-庆-源-远-流-长。
舒城县〖曾祖辈自江西迁入舒城〗:忠-孝-丰-功-邦-家-之-光。
舒城县桃溪镇〖“统善堂”,始迁祖春上公、春吾公、全公等,四百多年前由新安江畔迁移至舒城桃溪镇〗:序-士-先-仁-传-家-继-志-昭-汝-孝-思-乃-克-永-世。
金寨县:潍-永-承-祖-业。
霍山县
亳州市谯陵区十八镇宋菜园村:天-应-广-家-继-成-华-怀。
谯城区
涡阳县标里镇尹宋庄:凤-祥-效。
蒙城县〖自安徽怀远县迁居〗:鸿-克-文-中(仅)-秀(效)-四。
蒙城县辛集乡宋老荒村:修-身-保-国-平-天-下。
利辛县宋寨村〖自山东迁居〗:章-保-德。
利辛县:兰-继-子-建。
利辛县:营-建-子(怀)-士-继-义。
池州市
贵池区
东至县:启-示-昌-明-字-天-来-太-尚-志-守-忠。
石台县
青阳县
宣城市
宣州区
宁国市〖祖籍湖北英山县宋村〗:万-国-开-世-肇-启-贤-良。
郎溪县
广德县
泾县:金-守-先。
泾县茂林镇宋家坦〖洪武初年(1368年)由63世德二公从徽郡歙县迁入宣城北乡〗:钊-德-朔-日-诰-爵-元-廷-士-应-天-相-世-家-长-安-贤-良-秀-发-道-学-宏-宽-光-宗-显-祖-才-达-周-官。
绩溪县
旌德县
廉作为姓氏,读lián。
一、释义
1、廉姓是一个十分古老且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廉姓后人奉大廉为得姓始祖,故有“大廉之后”之称。
2、廉姓在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唐朝开国功臣廉懿、明朝文学家和戏剧家廉太守、清朝满族将领和政治家廉察等。
3、廉姓也有一些著名的家族和宗祠,如山东济宁、菏泽单县的“济宁大宗”、河南驻马店的“驻马店大宗”、江苏省沛县的“沛县大宗”等
二、出处
1、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纣王大臣飞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飞廉是商朝的忠臣,曾劝谏纣王改过自新,但不被采纳。周武王伐纣时,飞廉率领殷军抵抗周军,最后战死沙场。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称为廉氏。
2、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贵族斗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斗廉是楚国公族芈姓的一支,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称为廉氏。
3、属于汉化改姓:据记载,回族,满族,土家族、朝鲜族以及维吾尔族等的部分人曾改过姓氏。其中有一些人改为了廉姓,如清朝时期的满族将领廉察、清末民初时期的回族将领廉明等。
廉的例句
1、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史记·赵世家》中司马迁对赵国名将廉颇的评价。2、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打东吴时,廉懿率军救援,并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部将黄忠。
2、廉太守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和戏剧家,其代表作有《西厢记》《救风尘》《琵琶记》等。
3、廉察是清朝康熙帝时期的满族将领和政治家,曾参与平定三藩之乱和灭亡郑成功等重大战役。
4、廉想涉是韩国当代小说家,以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而著称,其作品有《白夜》《烟花》《独角兽》等。
我是于搂的人,听老辈人讲,咱姓于的来先祖是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桐县老槐树乡迁移来的,先祖名字叫于银汉,始来(姚子沟沟西沿)小于楼,以开荒种地为生,在些养育八个儿子,先。。祖年纪大了,活干不动了,就给儿子们分了家,大哥和二哥去了南湖地,即现在的于大庄和于小庄,其余六兄弟分在靠涡河边的于搂村(后于搂村)从东往西三,四,五,六,七,八兄弟。以前的于搂学校即是咱姓于的祠堂,供奉着先祖牌位,每到逢年过节于大小庄的兄弟都来祭拜。抗战时期祠堂被日本炸毁…家谱也无从查找。听说六七十年代山西来人续家谱,不知怎么搞的没有下文。至于辈分听老年人讲可分为,西,宗,挺,体(仁),成,纪,朝……。我所知道就这些,如有更多请…………
我们家族廉姓的来历?
本文2023-09-24 00:57: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9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