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章要刻什么内容?
自己喜欢的诗词名言名句,或者自己撰写的词句,都可以
所谓闲章,就文字内容来看没有实际的功能,纯属闲情雅趣。比如名章(人的姓氏名字号,斋馆名称,地名)肖形章就是专属的动物形象,官印……唯独闲章没有任何具体的要求,什么内容都可以
姓氏源流
潘(Pān)姓源出有四:
1、出自芈姓,[mǐ ]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
2、出自姬姓,为周代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
3、出自姚姓,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姓氏》载,舜帝生于姚墟称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4、出自他族改姓: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② 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
潘崇。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氏,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的,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濬,为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刺史落籍当地。唐初,陈元光父子开漳,有河南固始人潘节随其入闽。此期潘绍业的曾孙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当地,其间并有移居陕西的潘勖的后人兴旺发达起来,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书监潘肃仁自称是汉寿潘濬的后裔,由此可见,自东汉末至唐朝,潘姓从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许多支脉,而潘威的后裔则从洛阳望出,又兴盛播迁于怀朔(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陕甘等地。豫章潘姓兴盛于唐代,至五代南唐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元明清时,潘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如今,潘姓人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上述八省潘姓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历史名人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璋:干(今山东省冠县)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关公父子败走麦城后,被潘璋所擒。(与下明代潘璋有别)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人,西晋文学家、名臣。善缀辞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求形式美的倾向,所以在当时与陆机受到同样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称,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词华靡,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齐名,其《悼亡诗》为世传诵,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潘综:晋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孙恩起义,与父骠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护,被砍四刀。一人曰:“杀孝子不祥。”于是父子俱得免。后官遂昌长。南朝宋元嘉间改其里名曰纯孝,免其家三世税租。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学上与潘岳齐名,世称“两潘”,其诗注重词藻,多应酬赠答之作,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大名(今属河北省)人,北宋名将,在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辽,潘美因指挥失当,使名将杨业陷敌牺牲,而受降级处分。
潘阆:大名人,宋太宗时进士,其诗词笔调清新,往往有出尘之语。
潘翼:青田人,宋代学者,学贯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
潘璋:字栗夫。金华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历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佥事,陕西按察副使。曾往荆湖管理竹木证赋,政不苛而课入甚丰。提督学政,力崇正学,造就甚众。着意培养之合州士人邹知。后以刚直敢言驰名于世督修宋濂墓,并撰写墓志铭。卒于官,蜀士闻之,相率哭于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耒:江苏省吴江人,清初学者,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大临:黄岗人,宋代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有《柯山集》遗世。
潘自中:字时乂。宋代松阳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诬人,力雪冤案。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省乌程(今吴兴)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成绩显著。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之恒: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明代文学家,撰有《叙曲》、《吴剧》等剧评,并有诗集《涉江集》。
潘柽章:江南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人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亦隽:江苏省苏州人,清初画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钧、潘奕荫、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画家。
潘作梅:字肖野,号戒平。清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贡。官海宁学正。冷官二十年,不慕荣利。博学多艺,精书法。画山水得倪云林逸致。
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年十七应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年十九以其祖太傅潘世恩年八十赐寿恩赏举人。咸丰进士,光绪元年授大理寺卿,署礼部右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补礼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四年,调户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左侍郎。五年,转户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调刑部尚书。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诗无专集,《晚晴簃诗汇》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录存二十余首。辑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
潘宗耀:字绳武,号虹桥。清代永嘉人。嘉庆六年举人。历丹徒、江浦知县,士民爱戴。有《五梅一研斋诗钞》。
潘子忠:广西岑溪县人。中国***党员。1929年参加广西百色起义,担任中国红军第七军的基层干部,随部投入创建和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任连长,随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参加湘赣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同年进入中央苏区,他历任红七军副营长、营长、红三军团某团副团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调任某师特派员。1935年夏,在四川过草地途中牺牲。
潘鼎新:名毓,又名平界,字祖义。华容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率兵响应萍浏澧起义,事败逃亡日本,入同盟会。次年8月,参与组织共进会。1908年回国,参与创办《商务报》。未几,焦达峰在湖南联络大举,被委驻守岳州。辛亥长沙光复,他组率义军攻入华容县城,旋率部驰援武汉。南北议和成立时,任共进会及湖北同盟会干事。“二次革命”时,任讨袁军总司令部代理参谋长。事败,再亡日本。护国战争时回国举兵讨袁,被授予陆军中将、二等大缓嘉禾章。后转入报界,在天津任《泰晤土报》华文版主笔。曾出任东北边防军驻热河特别党部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及热河省政府秘书长,遭软禁,被救后定居北平,闭门读《易》。“七七”事变后,将幼子送赴抗日前线,他遭日军捕押,折磨致精神失常。出狱后病卒家中。
潘天寿:浙江省宁海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布局善于“险、破险”,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融诗、书、画、印于一炉,亦能人物,并长于指画。著有《中国绘画史》、《治印谈丛》等。
潘汉年:宜兴归径人。1925年入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机关报《国民军日报》总编辑。1928年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文化界的统战工作,先后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冀文化总同盟”党组书记。1933年任中央局宣传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长。1935年起在香港、广州、武汉、上海等地领导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工作。1949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55年因“内奸”问题被逮捕判刑。1977年含冤病逝。
爱新觉罗氏是赫赫有名的清朝皇室家族,在一个大家族,历经成千上百年的繁衍壮大,这个家族的后裔数量十分庞大,要算在各个领域有名的爱新觉罗后人也很多,如在书画方面颇有建树,出现了许多能书善画之人。到目前为止,爱新觉罗家族里有100多位在海内外很有影响的书画家,溥杰、启功、溥佐、浦松窗、浦心、毓峨、毓赡、兆丰等等都是被大家常常提起的书画大家。爱新觉罗·恒山
1954年生于沈阳,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名人艺术研究会企业名人委员会主任、辽宁大学客座教授、辽宁省艺术学院教授、沈阳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沈阳中山金石书画会顾问,北京新时代国际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签约画家
爱新觉罗·恒钛
195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
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敦亲王奕宗后代
爱新觉罗·启祥
1931年11月生于满州里,满族正黄旗人,字景辉,号长白卧龙居士,系清圣祖康熙皇帝十六子嗣、世袭和硕庄亲王允禄之九世孙、同治辅国公载勋之四世孙、光绪镇国将军毓愍之孙、爱新觉罗·恒锟之长子、即康熙帝十世孙。
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约顾问编委,中华人物大典,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特约顾问编委,中韩文化艺术中心特聘美术师(教授)。
爱新觉罗·启骧
字腾伯,生于一九三五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清雍正第九代孙。
爱新觉罗·毓震峰
1956年生于北京,满族。清道光皇帝五世孙,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之子。
爱新觉罗·启新
一九四二年生,北京人。清皇族后裔,现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墨林书画院资深书画家。其书法笔力遒劲,洒脱自然,深受业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美术展览中获奖并被相关艺术机构收藏
满清皇族的后裔还在中国~~~都集中在北方~~~著名学者启功就是爱新觉罗的后代~~但是很多的皇族后裔都改姓“金”了~~因为爱新觉罗的意思就是“黄金”~~~可能是皇族后代有很多都不愿提及自己的身份~~~~
皇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也多种多样,他们像普通民众一样难以归类。这一群体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各不相同,按照一位直系后裔的归纳,就是“隐、显、贴、骗”:有的隐藏,有的凸显,有的贴过来,有的骗过去。
非常主流
3月21日上午,在北京市崇文区政府的一间办公室里,醇亲王载沣的长孙金毓嶂慢悠悠地拾掇着报纸和文件。“我们家的人都不姓爱新觉罗,”这位62岁的副区长说,“都什么年代了,姓那个有点儿古怪。”他戴着宽大的眼镜,用很大的绿色玻璃瓶子喝茶,围绕在他周围的是机关办公室的传统陈设:暖瓶、报刊夹、木头办公桌和暖气片。不过,假如清王朝的统治仍未结束的话,其身边的陈设也许会更为传统―――仅仅是假设―――那样一来他若非贵为亲王,便会成为皇帝本人。
“那可不能假设了。”金毓嶂赶紧说,“我们都是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戴着红领巾,长在红旗下。我们都要与时俱进。”作为党外人士,在副区长的位置上他可以比中共党员多干5年,他认为,这是一个继续服务社会的机会。最近一段时间里,他正在积极参加“保持党的先进性”学习。
这是一个和善、诚恳的男人,虽然身为副厅级官员,但“领导者”或“统御力”的感觉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他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谐社会”、“拥护党”、“56个民族发出同一个声音”等字句,密集地穿插在其谈及的每个话题当中。在表达对清宫剧的看法时,他还提起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金毓嶂非常满意。他有自己的住房,有一部私家车,每日花销不愁,而且都是“自食其力”赚到的。他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干得相当不错。女儿刚刚大学毕业几年,就已经有了在好几个知名外企工作的经历,其中包括摩托罗拉。
醇亲王载沣的11个孩子中4个是男孩,除末代皇帝溥仪外,还有溥杰、溥供和溥任。溥仪无后,溥供3岁早夭,溥杰只生有两个女儿,因此溥任一家就成为醇亲王家族延续至今的惟一香火。金毓嶂就是溥任的长子。
按照清帝逊位时的规定条款,爱新觉罗氏都采用其满语中的“黄金”之意改姓“金”。不过有些皇族后裔如雍正九世孙如启功,并未遵照这一规定,如启功的祖父告诉他绝对不可以姓金,因为那是“仇人”袁世凯的指令。
溥任又名金友之,今年87岁,耳朵全聋,还在承受2月份夫人去世的悲痛,因此他的儿子和保姆都认为老人无法接受采访。这位“最后的皇弟”住在锣鼓巷胡同里的一处平房院落,从外面看上去,院子似乎经过修缮,但还是显得有些破旧。周围的邻居介绍,很少见溥任出门。老人的生活一直很简单,其卧室既兼书房又兼客厅,屋中摆满了育有绿色植物的花盆,书橱高大厚重但是陈旧。
在这繁衍下来的近亲宗室中,“男丁”都有不错的成就。除金毓嶂外,溥任次子金毓在北京某大学工作,任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三子金毓岚是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还是一位古玩收藏家。
非常明显,金毓属于那种希望别人尽量少地注意到自己特殊身份的皇族后裔,他拒绝接受采访,在电话中谈了谈自己对血统的态度之后,又提醒说这只是聊天,“要是你写的话我就告你。”与他的态度相似,金毓嶂虽然接受了采访,但表示,自己就是家族面对外界时惟一的代表,因为“皇族不皇族的事情老百姓感兴趣,我们自己不感兴趣”。
“幸福和平常是不可分的,”他说,“要是你的身份不平常,那肯定不幸福。”
金毓嶂的这个认识首先来自对溥仪的观察。1960年代初,溥仪受特赦回到北京,经常到溥任在西扬威胡同的家里坐坐,回去时不认识路,就由金毓嶂送他回家。在金毓嶂的印象里,“大爷”是个脾气很怪的人,说话什么的倒正常,就是让人觉得不对劲,生活能力也特别差。
1943年金毓嶂出生时,这个家族还住在什刹海边的醇亲王府,即现在的卫生部、国家宗教局和宋庆龄故居。他因此得以在水光树影间度过童年,成为见识过王府生活的最后一个皇裔子弟。2004年他的家人去了一次宗教局,模模糊糊地找到了失去已久的记忆,“脑子里还有点儿影子―――那个河。”
对于祖父载沣,金毓嶂也有不大真切的记忆。载沣成功地化解了来自慈禧太后、袁世凯等危险人物的猜忌,逃过了喻培伦、汪精卫等革命党人的“铁西瓜”炸弹,直到1951年才去世。金毓嶂记得,载沣老年时闭门思过,是个胖乎乎的老头儿,穿中式衣服,梳分头,对自己很喜爱。溥任25岁才生了这个长子,让载沣大喜过望。
在溥任的回忆中,载沣精通满语,对天文学很有兴趣,曾带着孩子们用涂了墨水的镜片观察日食,然后用工笔绘下过程图。
金毓嶂说,自己的这一家人都比较本分、朴实,而且凡是醇亲王家族的人,都以老实厚道著称。
他的奶奶名幼兰,瓜尔佳氏,是荣禄的女儿,像她父亲一样强悍,一心想恢复帝制,对疏懒平和的丈夫很不满意。逊位后,有一次溥仪受到光绪瑾妃的欺负,幼兰自尊受挫,吞服了大量鸦片,然后在王府里四处走,对溥任说:“你哥哥是大清皇帝,你要帮他恢复祖业,别像你阿玛一样没出息。”说完就死了。
这远不是这个家族的惟一悲剧,而一切的起因,就在于家族中出了两个皇帝。金毓嶂说,这是历史的选择,他的家族对此很不情愿,也很不胜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总是提起皇族身份。”金毓嶂说。
寂寞和喧哗
在身份证上,这位45岁的女画家名叫毓紫薇,其他场合又可能叫作爱新觉罗·紫薇、爱新觉罗·毓肦和紫薇·毓肦。“毓肦”这个名字是靠画画谋生之后起的,按照清皇室惯例,“肦”字带“山”字旁,可与表明辈分的“毓”字搭配。她告诉别人,爱新觉罗·毓肦是她的正式名字。
姓氏的恢复对她的事业有所帮助。“画会好卖一些,”3月22日,在保利大厦的茶座里,她说,“人家一看,‘爱新觉罗’,就认你的画。”
她觉得,由此带来一些麻烦是值得的。“肦”字在“智能双拼”里根本打不出来,另外,最初推广自己的新名字时,有人打电话来说找毓肦,毓肦自己经常反应不过来,“你找谁呀?打错了。”
毓紫薇是肦亲王奕讠宗的第4代孙女,奕讠宗是道光五子,即金毓嶂的曾祖父——第一代醇亲王的哥哥,因此她算是血统纯正的皇族宗室。不过,如果按照清代皇室的袭爵方式,她的贵族地位就要比金毓嶂低得多。醇亲王家族出了两个皇帝,受封“世袭罔替”,晋升到“铁帽子王”之列,即按原封爵位世代承袭。而毓紫薇的爵位则是按辈递降承袭,按其曾祖父为亲王,则次第降为郡王、贝勒、贝子。
毓紫薇长得小巧玲珑,一直“没遇到合适的”,未婚,“朋友挺多,交往很少”,平日里独自呆在东直门外的公寓楼里,如果不画画,就呆着发愣。对于自己的画,她不做过高的评价,只是说自己对于画画的态度很认真。
像爱新觉罗家族中的许多知名人士一样,她的父亲溥佐是著名画家,擅长工笔宫廷画。家学渊源使得她和5个哥哥都成了画家。毓紫薇对于自己受到过文怀沙先生的赞扬非常自豪。去年她赴香港参加“世界华人画展”,作为8位评委之一,“有个坐的地儿”,也是一件让她欣慰的事情。
毓紫薇说,自己的画是“有行无市”,大多卖给了朋友。对于一幅画能卖多少钱,她说不清楚。
“我赚钱不多,够花就行。”她说。文怀沙在他的评论中说,从毓紫薇画的金竹可以看出,她太寂寞了。她自己也承认,自己的生活有些“闷”。在45年的人生历程中,她最受关注的日子是前几年。当时她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给《还珠格格》提点儿意见”,抗议那部电视剧中的“紫薇格格”与自己同名,打扰了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在那时,她对记者们提出了“爱新觉罗画派”的概念。她现在解释说,其实那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不过,她认为皇室宗亲们画的宫廷画与传统的宫廷画是大大不同的,因为宫廷画师们是为了取悦皇上而画画,心态是卑微的,而皇室宗亲们不需要取悦谁,心态光明坦荡。
她强调说,“教育和基因”使她和族人画家们的作品与众不同。
有些时候,毓紫薇在民间市场上购买从清代保存下来的颜料,无论花青、藤黄、赭石还是什么,使用起来都特别漂亮。这也是她与过去时代的惟一联系。5个哥哥都住在天津,见面机会不多。北京的一些画家聚会,是她能够见到皇室后裔们的少数机会之一,而且她和他们的交往也不多
难以概括的群体
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目前还没有什么人进行全面的观察记录。“在整个层面上说清楚很难。”北京市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说。这个学会和中国社科院清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都表示,对皇室后裔的研究不多,掌握的情况也很少。北京市民委则称,他们掌握的情况针对北京市的各个少数民族,没有满清皇族后裔的名单和其他资料。
赵书因此成了这方面的“专家”,这位北京市民委前任副主任已经退休,在北京市文史馆从事研究工作。
他说,他与北京市的大多数皇族后裔打过交道———前提是他们是近亲宗室的成员。在政协会议上,他4次与溥任住一个房间。印象中,“任四爷”溥任是个非常简朴的人,崇文菜市场的酱豆腐比东四的便宜,他就骑自行车去买。“皇族后裔们都很平和、老实。”赵书说,“这可能跟他们的家教有关系。”他还强调,这里不包括“散宗室”和普通满族八旗子弟。他本人也是满族人,属正白旗。
金毓嶂的回忆可以与此参照。他记得自己青少年时期家里一直很穷,直到兄弟们都上了班,家里的情况才好起来。
阎崇年说,皇族后裔包括三部分:近亲宗室,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后裔;宗室嫡系子孙;闲散宗室。他说,这些人从事什么行业的都有,难以归类,而且遍布全国,即使有关机构进行查访也有着很大的难度。
关于“爱新觉罗”的姓氏,在赵书看来有个有趣的现象。“正支的皇族后裔很少自己冠以爱新觉罗氏,旁支的就喜欢这么叫,尤其是在书画界。”他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叫作“时代功利性”。给自己冠以“爱新觉罗”姓氏的皇族后裔们则认为,一些闲散宗室的态度不太恰当。毓紫薇在报纸上读过关于“爱新觉罗·州迪”的报道,她认为这个人是假冒的,“穿成那个样子,一看就是个骗子。”
金毓嶂和他的父亲溥任一样,认为州迪的行为不妥当。“这个人比较怪。”他说。
在沈阳,60岁的德崇开了一家“爱新觉罗·德崇文化商行”,专门经销清代传统的文化工艺品:各式各样的香料荷包、老虎枕、小旗鞋、格格装、武士服和八旗徽章等等。1992年,他曾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满族物资经销公司”,以民族图腾“海东青”命名。他还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建成火鸡养殖场的人,培育尼古拉重型白羽火鸡。
如果你叫他“德崇”,他会嗓音洪亮地纠正你:“我是爱新觉罗·溥!”
在1970年代以前,这个满族男人默默无闻,在发表了一篇题为《岳飞是千古忠臣、民族英雄》的文章后,开始在当地引起注意。现在,他已经开始不时地在沈阳媒体上发表关于满族事务、历史和文化的意见。他称溥任为“四哥”,自称是皇族后裔,不过,他的家谱中的贵族血统的证据要追溯到努尔哈赤才可见到。
对比几个历史阶段皇室后裔或低调或高调的行为方式,北京市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认为,辛亥革命后,皇族后裔纷纷改姓,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又强调阶级划分,因此皇室后裔对“爱新觉罗”姓氏比较忌讳;现在他们以家族为自豪,恰好说明社会心态的宽容与进步。
在满语中,“姓”叫作“哈喇”。老北京人初次见面时会问对方:“贵哈喇?”他们如果来到当代,会发现喜欢回答“爱新觉罗”的人越来越多了。
(转载)
卜姓源起庞杂,历史悠久,时至今日,连卜姓也很难说出己出自何支。卜姓的名人各朝各代均有不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卜姓的起源与家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卜氏
分布地区
山西省西河郡,湖南省溆浦县。
历史来源
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卜」源出
1、出自姒姓。为上古夏禹的儿子夏启之后,以官名为氏。据《路史》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风俗通》所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以官名为氏。据《路史》所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姓。
3、出自商、周代卜人之后,以官名为氏据。《姓苑》所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又据《风俗通》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
4、出自春秋时卜筮官之后,以官名为氏。据《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春秋时晋国卜偃、秦国卜徒父、鲁国卜楚丘,皆为卜筮官,其后人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5、出自他族有卜姓或他族改姓卜氏。
6、出自职业。上古由巫师专管占卜,他们的后代就以职业为姓,世代姓卜。
卜姓源流
源流一
书籍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属下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据史籍《通志》记载:“卜氏,周礼卜人氏也。鲁有卜楚丘,晋有卜偃,楚有卜徒父,皆以卜命之,其后遂以为氏。如仲尼弟子卜高徒是也。”卜氏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史籍《路史》也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夏时太康之弟封于莘(故城在今陕西省合阳东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以官名为姓,称为卜氏。
对卜氏起源最早的记载是宋朝学者罗泌所撰著的《路史》。据《路史》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氏。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胛骨。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据史籍《姓苑》记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故谓“氏于事者”,就是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须卜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须卜氏,原为汉朝时期匈奴民族的一支,属于南匈奴四大贵族姓氏之一,即须卜氏、呼延氏、贺兰氏、丘林氏。东汉初期,南匈奴大多归附汉王朝,逐渐汉化,形成汉姓(卜、呼延、兰、乔)。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须卜氏流居于代北地区,后为鲜卑拓拔部所吞并,因联姻关系,成为鲜卑贵族部落之一。
北魏王朝建立之后,在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须卜氏再一次汉化为单姓卜氏,此后,该支卜氏世代相传。
源流四
源于春秋时期卜筮官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卜偃、秦国的卜徒父、鲁国的卜楚丘等,皆为卜筮官,名称显赫一时。其后裔族人多以先祖官称为姓氏,皆称为卜氏。
源流五
源于布朗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缅中军民宣慰使,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初期,王朝政府控制西南地区,在云南边地一带设有六个宣慰使司,即:
①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
②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
③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今布朗族),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
④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
⑤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云南西双版纳;
⑥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
当时,明政府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统辖节制。在缅甸军民宣慰司中,宣慰使(大土司)即阿瓦王朝首领卜刺浪马哈省,在滇缅麓川战役中,于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农历12月,将在缅甸支持下反叛明朝的原麓川宣慰司(今云南瑞丽)宣慰使思任发捕获,交给中央王朝斩首。明英宗下旨嘉奖卜刺浪马哈省,并赐汉姓为卜氏。
此后,卜刺浪氏族皆改为汉姓卜氏,不论在今中国境内还是在缅甸境内,多称卜氏,世代相传。
源流六
出自职业,上古由巫师专管占卜,他们的后代就以职业为姓,世代姓卜。巫师在上古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所有大事举行前,都要预卜是否吉利,如打猎、战争、婚丧等等,由巫师解释卜卦的含义,传达上天的意志。卜者也就是巫者,是人和神的中间人,叫神人。卜卦时往往举行歌舞仪式。卜姓起源最早记载是说,上古夏的开国君主“启”,手下有姓卜的巫师。启就是大禹的儿子。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源出清初期陈蒙古八旗博斯沁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巴逊氏,亦称把孙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该部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辽宁丹东的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影壁山附近,今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su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巴逊氏所冠汉姓多为卜氏、戴氏等。
源流八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卜氏,出自汉化为改姓。据文献《泉州涂关外法石沿海有关中外交通史迹的调查》记载,元末明初,明太祖为惩罚蒲寿庚“导元倾宋之罪”,对蒲氏家族进行了报复,“蒲姓恐被株连,故相率改为卜氏”。
另外,在文献《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终记载,明洪武中期,“入附回回儿只,因出使倒刺沙、撒马儿罕(皆今乌兹别克斯坦),功官百户,后赐占籍于嘉定,改汉姓为卜氏。其曾孙为卜相,卜相之侄卜永正,卜永正之子卜升,世代袭职,为嘉定回回世族。”
源流九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 满族拜格氏,亦称伯特氏,源出金国时期奚族后裔伯德部,以部为氏,满语为Baige Hala,世居拜格山(今黑龙江呼玛盘古),所冠汉姓为卜氏。
⑵ 满族博都哩氏,亦称布利托天氏、布勒多索夫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族,金国时期女真“孛术鲁”,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博氏、鲁氏、范氏、花氏、布氏等。
⑶ 满族布尼氏,满语为Buni Hala,世居佛讷赫村(今黑龙江宁安)、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于氏等。
⑷ 满族布尔察氏,源出虎尔哈女真,以地为氏,满语为Bulca Hala,汉义“规避”,世居阿里库(今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江上游支流阿库里河流域)、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等。
⑸ 满族布尔尼氏,满语为Bulni Hala,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卜氏、布氏。
源流十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 达斡尔族伯克图氏,亦称卜克图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ekt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卜氏。
⑵ 达斡尔族布库尔氏,汉义“帽沿”,世居黑龙江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kur Hala。清朝中叶以后冠汉姓为卜氏。
源流十一
源于鄂温克族,出自鄂温克族布喇穆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鄂温克族布喇穆氏,亦称博拉木氏、比渣穆氏、卜拉木氏,世居黑龙江中下游汉古河、布特哈(今黑龙江讷河)、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等地。后有鄂伦春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lamu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布、鄂伦春族、满族喇穆氏所冠汉姓多为卜氏、蔡氏等。
源流十二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卜占那氏、卜库库苏里氏、卜库索里氏等,皆源出古匈奴须卜氏部族后裔,主源一同上述“第四个渊源”,元朝以后世居沈阳地区,在清朝时期被编入索伦部,大部分经长途迁徙驻扎于新疆伊犁地区,少部分留居辽东半岛。
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卜氏。
得姓始祖:卜偃。
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等事,都想预知吉凶,占卜者遂应运而生,并产生专管此事的官职。卜巫是上古时代非常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领,或者首领的亲族,或者智者、长者担任。史称夏代开国君主夏启、夏王太康之弟曾任此职,又周文王之子滕叔绣亦任此职,春秋时晋有卜偃、鲁有卜楚丘、秦有卜徒父俱任此职,其后有以官职为氏者,遂产生卜姓。尤可一提的是晋掌卜大夫卜偃,其卜技高超,百不失一。史书中对其有较详尽的描绘,其除运用卜甲、卜骨占卜外,还可运用沙鹿崩、柩有声如牛等物事变异进行铁口直断,堪称妙绝。因晋地之西河卜姓尊其为卜姓始祖,而西河后昌盛为卜姓郡望,故史书有尊卜偃为卜姓得姓始祖的。
迁徙分布
卜姓源起繁杂,先秦时期,除前文已述的卜姓人外,尚有春秋时鲁国大夫卜齿奇,晚于卜偃,而同样身为晋国掌卜大夫的卜招父,战国时有纵横家卜皮。可见在先秦时,卜姓人已分布于鲁(今山东省西南)、秦(今陕西省)、晋(今山西省)、楚(今湖北省)地。西汉有今河南省洛阳人卜式,东汉有东郡(今河南省濮阳)人卜己,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宿贼卜阳,表明今两湖之地已有卜姓人入迁。魏晋南北朝时期,卜姓在今山西离石、湖南溆浦、河南洛阳形成大的郡望,并且已有卜姓定居今江苏、浙江等江南之地。隋唐之际,卜姓除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望外,已有卜姓人定居于中国的大西北,如唐代学者卜天寿为西州高昌(今新疆区吐鲁番)人。两宋之际,今四川、江西、安徽等地均有卜姓人定居。宋末元初,有福建宁化石壁村之卜姓徙居广东。明初,山西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河南、宁夏、北京、天津等地。清代以后,山西等地之卜姓因谋生之故,迁于蒙古,对于山西人来讲,称为走西口。此际,南方卜姓已经在今华南、西南等地散居开来。如今,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卜姓约占全国汉族卜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堂号
西河堂:闽粤始祖卜弼裔孙的堂号为“西河堂”望出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子夏就是卜商。卜商后代迁出山东的卜阡富,生八子,卜弼正是他的第八子。卜氏居闽,裔传粤,世系清晰。此外,卜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烈堂”、“西河堂”、“中兴堂”等。
家族名人
卜商:春秋末温(今河南省温县)人,晋国学者。字子夏,孔子得意门人,为七十二著名弟子之一,以文学见称。著有《卜子书》、《子夏易传》、《圣门十六书》、《周易卜商传》,与子游等人合著《论语》。
卜世臣:字大荒,一作大臣,号蓝水、大荒逋客,浙江省秀水人,明代学者、传奇小说家。磊落不谐俗,日闭门著书。有《乐府指南》、《山水合谱》等。另有传奇《冬青记》、《乞麾记》、《双串记》、《四劫记》等。
闲章要刻什么内容?
本文2023-09-22 00:48: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