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王翱,他有哪些秘诀呢?
王翱70多岁才任吏部尚书,他一生清正,从不介意个人恩怨,赢得了皇帝信任。他廉正无私,淡漠钱财,严于律己,循礼守法,出污泥而不染。他不为才华平庸的孙子谋题名金榜,不纳小妾等,实在难得。
王翱,生卒年不详,字九皋,河北盐山县人。他在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明成祖选拔北国文士中“两试皆及第”。他初授任大理寺左寺正。后被提为御史、右佥都御史、左都御史、吏部尚书。
王翱担任吏部尚书时已经70多岁了。此后,他在这一任上一连干了15年。他从不拿手中的权力作交易。对于那些势要权豪的一切嘱托,都严辞拒绝。为防止别人登门请谒,退朝后常住在官署,平时很少回家。他虽受皇帝器重,但对个人的恩怨从不介意。他的部属吏部主事曹恂已经升调为江西参政,后来因病回京延医治疗,他便向皇帝报告了这件事。皇帝误以为曹恂对调动不满,下令要其以主事回籍。曹恂一气之下,迁怒于他。乘他上朝的时候,曹恂揪住他衣服领子,掴了几个耳光,口里还骂骂咧咧。这对堂堂二品尚书来说,真是侮辱至极。皇帝得知后,立即传旨将曹恂投入大牢。这时,他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其向皇帝说情,说其生病确实是事实,终于免去了曹恂的牢苦。
王翱廉正无私,不仅赢得了同僚的尊重,也深受皇帝的信任。凡朝廷选拔官员,皇帝对他的意见唯言是听。他的清廉不仅表现在他的忠于职守上,还表现在他的治家有方上。他虽然手握重权,对自己要求却很严格。皇帝赐给他不少金玉束带、锦绣衣服,他平时却常穿着旧的衣服。有一次,皇帝召见他商议完事情,他转身刚要离去,皇帝又把他叫回来,问他为什么衣服破了不让家人补补。他只好说偶尔穿着这件破衣服,突然得知皇帝召见,来不及更换就来了。他的房子已经30多年了,景帝一次微服在街上行走,有人指点说,那座破旧的宅院就是当朝吏部尚书的家。景帝一睹此景,心头不禁一酸。回朝后下令在盐山为他修建了座房子。他公余仍住在朝房,只是到了阴历十五,才去归谒先祠。
王翱对于钱财,从来淡然无欲。他在提督辽东军务的时候,和某监军太监的关系很好,后来他改任总督两广军务,两人分别时,这位太监要赠他四颗西洋明珠,他不肯受。太监哭诉起这些珠子的来历。原来是郑和下西洋时买回的西洋明珠颁赐给身边的侍臣,这位太监共得到八颗。这次拿出其中的一半送给好友他,留作纪念。由于这些明珠并非收贿所得的赃物,而且这位太监又是真心实意,他只好收下缝在披袄里面。后来他奉命还朝掌握吏部时,那位太监已死了。他就遍访太监的亲属和后代,终于找到了太监的两个侄子,关切地问他们是不是他叔叔在世时对他们要求很严,现在一定很贫困。他们说是这样。他当即表示,如果有地方可经营生意的话,他可以帮助他们。这两人伪造了张买屋券,列价五百两白银,去向他要钱,他拆开披袄,将里面的四颗明珠送给他们。
王翱不仅严于律己,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他有一个孙子因为恩阴而进了太学。一年秋试,这位才华平庸的孙子也想一试科场,企图金榜题名,就拿着从有关部门弄到的考卷禀告祖父。他坚决不允。因为他对孙子的才华了如指掌,不能在选拔人才上选拔平庸之士而埋没有才能的寒士。他的一个女儿嫁给在京郊作官的贾杰,夫人十分喜爱这个女儿,经常到京郊接女儿回家省亲。贾杰乘机说岳父不把自己调回作京官。夫人便准备了一桌美味佳肴,趁他开怀畅饮的机会,请求将女婿贾杰调回作京官。他一听顿时大怒,抄起桌上的物什扔向夫人面部,贾杰到死也没调回京师。在封建社会,达官贵人买婢纳妾,并非稀罕。夫人曾私下为他娶来一个小妾,事过半年才告诉他,想造成事实,让他不得不接受。他知道后非常生气,说夫人破坏了家法,然后派人将小妾送回其娘家中不纳。
记王忠肃公翱事
文言文/教案
目的要求
一、了解作者崔铣及王忠肃公翱。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生活小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深入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课文解析
一、了解作者崔铣及王忠肃公翱
⒈了解作者崔铣
崔铣,字子钟,号后渠,明朝安阳人,著名学者、作家。孝宗弘治十八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因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得罪宦官刘瑾,不受重用,后病归故里。他一生著作颇丰,有《读易余言》、《后渠庸言》等20余种。
⒉了解王忠肃公翱
王翱,字九皋,明朝盐山县人,永乐进士。曾任吏部尚书等官,在惩贪、辩诬等方面,都颇有政绩,他为人“刚正廉直,忧国奉公,忘情恩怨”,故死后谥号“忠肃”。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
⒈理解字、词、句,翻译全文
注音
崔铣(xiǎn) 王翱(áo) 铨(quán) 恚(huì) 吝(lìn) 贿(huì )
颁(bān) 畿(jī)
解词
恚:恼怒,发怒。
旬:十天。
固辞:坚决。
公固知集不贪:本来。
纫:缝好。
从子:侄子。
阳:表面上。
难句翻译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译:忠肃公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逢接女儿,女婿(都)坚决不让(她)走,(还)怨怒地对忠肃公女儿说:“你父亲执掌铨选官吏的工作,(如果)调我担任京城的官职,就象摇动树让枯叶落下来一样容易,可是(你父亲却)坚决不肯出力,为什么呢?”
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子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译:太监抽泣着说:“这不是受贿得来的东西,当初先皇赏赐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给左右近臣,我得到了八颗,现在拿出一半给您送别,您本来知道我不会贪污啊。”
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译:忠肃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忠肃公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生活小事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本文共两段,分别记述了忠肃公生活中的两件小事,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忠肃公刚正守法的性格。
第一段:写忠肃公憎其婿绚私枉法的要挟,虽只有一女,也不肯调婿京职的故事。
第二段:写忠肃公虽受故人之珠,但最终设法归还给其后人的故事。
王翱一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克己奉公,刚正廉洁,作者通过生活小事典型地表现出了这种性格特点。
忠肃公夫妇只有一女,自古父母都希望儿女能承欢膝下,希望儿女生活幸福。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这本无可厚非。在封建社会,父母有了权势,就以权为子女谋私的现象屡见不鲜。王翱当时任史部尚书,主管全国官吏的选拔、考核和任免,权力很大。要把自己的女婿调到京城工作,让女儿回到自己身边,的确“如振落叶”,但就是这样忠肃公也坚决不干,拒绝了女婿的无理要求。忠肃公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性格特点呼之欲出。
第二个故事反映了忠肃公的刚正廉洁的特点。王翱不但不收一般人送的东西,就连自己好友临别赠送的东西,也要先弄清是不是清白的。在弄清之后,知道不是贪污而来的,才暂时接受,最后还是想办法还掉了。这样写来,比起一般记叙不受贿的写法,要典型得多。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可以看出题材的选择一定要围绕中心,不在大而在精,不在多而在典型,题材的标准始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重点语段研读,深入体会文章写作特色,认识并学习白描手法。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媚竟不调。
白描,原是国画中的一种技法。即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彩,用后于借指文章的一种描写手法,指用极节俭的语言记叙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写出人物的特征,又反映作者的情感,不用或很少用浓墨重彩去修饰、烘托、夸张、渲染。
在这一段中,简单交代了人物关系,从“公一女”到“甚爱女”,点出了夫人受女,女不在身边,语极省,无一多余。接着写女婿利女岳母疼受女儿的心理,阻止女儿回家并发牢骚,要挟岳母为自己说情,以便调京职。文章语言绝少再琢,只在必要处稍加点染,即使人物形象生动。如“每迎女”之“每”,“固不遣”之“固”,“恚而语女”之“恚”,反映了女婿不敢直接求岳父,不得不变着法要挟岳母的心理,同时也可见王翱的刚正无私绝非作态,而是本性如此,哪怕是对自己的女婿。忠肃公夫人是战战兢兢,不敢说,又不能不说的,一句“一夕置洒,跪白公”就看出夫人是怎样千方百计地想巧妙劝丈夫,却终末达到目的的,请求的内容前面已说得很明白,就以一个“白”字带过,可见用语极简了。正如所料,“公大怒,取案上器”,很可能就是夫人置洒的器具,“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廖廖数字,使人始见其人,如闻其声。最后用“婿竟不调”结束此事,一个“竟”字饱含了多少对王翱的赞扬和对封建社会以权谋私现象的针砭。
本段一共不到一百个字,生动、形象,而又简炼,朴素、自然,体现了白描手法的特点,值得写作者借鉴。
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⒈解释加点的字
①恚而语女 ②畿辅 ③婿竟不调 ④是非贿得之 ⑤僧保所货西洋珠 ⑥内所著被袄中 ⑦若辈得无苦贫乎 ⑧予佐尔贾
⒉解释下列加点字在不同句中的意义
①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②某亦守法
③公固知某不贪也
二、阅读题
衡山先生于辞受界限极严,人但见其有里巷小人持饼饵一箬(筐篮)来索书者,欣然纳之,遂以为可浼。尝闻唐王曾以黄金数笏,遣一承奉赍捧来苏(苏州),求衡山作画,先生坚拒不纳,竟不见其使,书不肯启封,此承奉逡巡数日而去。
(明ž何良俊)
⒈请用原文填空,并口头翻译:
本文写了两个求画者,一个是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 ,所持物一个是________ 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 _________,衡山先生对前者__________,对后者却_______ _________,通过对比,表现他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⒉文章虽写了两个方面,但主要是展现衡山先生________ 的品格。(不用原文答)
测试答案
一、⒈①恨,发怒 ②京城附近 ③终于 ④这,不是 ⑤买来的 ⑥通“纳”,放进,穿 ⑦以……为苦,意动用法 ⑧通“价”,钱
⒉①代官职,代人名 ②代太监 ③代太监自己
二、⒈里巷小人,(平民);唐王,(贵族);饼饵一箬,(一小筐糕饼);黄金数笏,(几锭黄金);笑而纳之,(高兴地接受了薄礼,并且为他们画了画);坚拒不纳,竟不见其使,书不肯启封,(坚决不接受他的重礼,也不见他派来的人,连他写来的信都不打开);辞受界限极严,(哪些该推辞,哪些该接受,界限非常严格。)
⒉傲视权贵的清高
王翱是明朝初年的大臣。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郊某个官员。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固执的不让走,怨恨的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尚书,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这么吝啬呢?”女儿捎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跪在地上,将这个意思告诉王翱。王翱大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离家到朝房住宿,十多天以后才回府。最终也没有给女婿调职。
王翱做都御史时,和一个太监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送给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说:“这珠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郑和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出一半为你赠别,你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太监已经死了,王翱找到太监的两个侄子。王翱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嘴里答应了,但是心里不信。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五百两银子的买房契约,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
王翱是明朝初年的大臣。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郊某个官员。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固执的不让走,怨恨的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尚书,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这么吝啬呢?”女儿捎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跪在地上,将这个意思告诉王翱。王翱大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离家到朝房住宿,十多天以后才回府。最终也没有给女婿调职。
王翱做都御史时,和一个太监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送给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说:“这珠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郑和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出一半为你赠别,你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太监已经死了,王翱找到太监的两个侄子。王翱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嘴里答应了,但是心里不信。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五百两银子的买房契约,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
以上来自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宣德三年课最,擢吏科给事中。纠正违失,务存大体。帝以六科任重,命科择二人掌其事,乃以富与贾铨并掌刑科。都御史顾佐等失入死罪十七人,富劾之。帝诘责佐等。
英宗嗣位,上言:“永乐中,招纳降人,縻以官爵,坐耗国帑,养乱招危,宜遣还故土。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军民之家,规免税徭,冒僧道者累万,宜悉遣未度者复业。”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陕西岁织绫绢 lt;莫毛 gt;毼九百余匹。永乐中,加织驼毼五十匹,富请罢之。官吏诸生卫卒禄廪,率以边饷减削,富请复其旧。诸边将校占垦腴田有至三四十顷者,富奏每顷输赋十二石。都督王祯以为过重,疏争之。廷议减三之二,遂为定额。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今镇守诸臣不量国计,竞请益兵,饷何由给?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然执法过严,侥幸者多不悦,以是屡遭诬谤。陕西文武将吏恐失富,咸上章陈其劳,乃得停俸留任。
九载满,迁河南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土木败后,边境道阻,部檄富转饷,无后期者,进左。
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武清侯石亨、武安侯郑宏、武进伯朱瑛,令家人领官库银帛,籴米实边,多所乾没。富首请按治。诏宥亨等,抵家人罪。亨所遣卒越关抵大同,富复劾亨专擅。亨输罪。已,削襄垣王府菜户,又杖其厨役之署教授事者。又劾分守中官韦力转、参将石彪及山西参政林厚罪。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于谦方当事,力保持之。帝亦知富深,故得行其志。林厚力诋富,帝曰:“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岂轻听人言加辱耶。”削厚官。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事关利害者,僚属或不敢任,由是部事大理。
宪宗立,富以陕西频用兵,而治饷者非人,请黜左布政孙毓,用右布政杨璿、参政娄良、西安知府余子俊。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请下于理。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赐谥恭定。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
以下是翻译: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口音问题)讹为年。以当时的公务员考试候补录取身份授德平训导。年龄才十七八岁,严肃稳重的像老书生。宣德三年官员评比冠军,提升为吏科给事中。擅长纠正违反和失误,保证大方向和体统正确。皇帝认为六科的任务很重要,命令六科选拔两个人召唤们掌管负责,于是他就和贾铨一起被推举掌管刑科。都御史顾佐等人遗漏了应该判死罪的十七人,年富检举揭发了他们。皇帝追问责罚了那些人。
英宗继承王位后,年富报告说:“永乐年间,为了尽快平定局面,招纳了许多投降的敌人,用官爵来抚慰控制他们,浪费了国家财力,而且有养虎为患的潜在危险,现在应该把那些人都遣返回原籍。政府军前卫营幼军部分,本来都是选民间子弟,随时侍奉王宫安全。今天死亡残疾的很多,安抚和供养都很麻烦。请于二十五所政府正规军营内,重新选拔一所替代,不要再扰乱民间。军属平民家庭,为了逃避规定免除税负徭役,假冒僧人道士的人数以万计,应该仔细落实查核,把还没有正式剃度的都遣返回家。”他的建议很多都得到了施行。
后来到陕西当左参政,随即又受命总管处理粮食储备。陕西每年要进贡绫绢驼绒毡九百余匹。永乐年间,又增加织驼绒毡五十匹,年富上奏请朝廷免除。各级官吏学生士兵的薪水,都因为要增加边防的理由被扣减,年富上奏请恢复原来的标准。很多边防将领军官占有富饶田地有的甚至多达三四十顷,年富上奏要求每顷缴纳税赋十二石。都督王祯认为负担过重,上报朝廷和他争论。朝廷公开讨论后决定减去三分之二,后来就成为定额。又仔细统计财政预算,用来筹集军饷,上报说:“我所管理的部门年收两种税共计一百八十九万石,用来储备的粮七十余万石。其中有水旱灾荒和不能收缴到的,大概占三分之一,而每年预算要用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现在镇守这里的各位军官不懂财政,都只知道要求增加兵力,军饷从哪里来?请上级裁减多余兵力,淘汰老弱病残马匹,杜决侵占浪费财力的行为。”皇帝认可了他的汇报。三处边防军队兵力马匹,需要的供给简直多不胜数,军队和民众都被拖累在运输和发放工作中,贪官污吏从中得到了很多机会。年富测量路程远近,核定征收项目,指出和收入都严格考察,多年的政策弊病被革除,民众的困境得到了很大的复苏。年富处理事情,果断勇敢有所作为,再有权势的人也不例外,名声震动关中。然而执法过于严厉,心存侥幸的人都不喜欢,所以屡遭诬陷诽谤。陕西文武官员都怕失去年富,纷纷咸上报年富的功劳业绩,才得到停薪留职的结果。
九年后处分期满,任命为河南右布政使。又有人上报说年富苛刻虐毒,皇帝命令查实举报人的后台,准备严厉处分。后来知道检举年富的,是太子的老师杨溥,才没有追究。年富到河南的时候,遇到灾年,难民二十多万,公开抢劫掠夺。巡抚于谦委派年富负责查办,都平定了。土木堡之变兵败后,边境道路阻塞,上级命令年富负责转运粮饷,从来没有耽误,升官左布政使。
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山西大同,并兼任提督管理军务。那时刚经过失败,法纪松弛,祸害很严重。富坚持抚慰为主,上报要求免除秋赋,关闭各州县税课局,停止太原民众转运粮饷到大同。武清侯石亨、武安侯郑宏、武进伯朱瑛,命令家人冒领官库资金做生意。年富领头上告要求按法治罪。皇帝下诏饶恕亨等,只用家人来顶罪充军。亨所派遣的兵卒越过关卡抵达大同,年富又检举亨肆意妄为。亨认可了罪名。后来,削减了襄垣王府的菜户,又用杖责打了他们管理厨房的头目。又检举分守中官韦力转、参将石彪及山西参政林厚的罪过。这时,年富威名重天下,而各权贵家更加痛恨,相互商量怎么报复。于谦那时候刚管理事务,努力保护。皇帝也知道年富的事情,所以没有收到迫害能够继续执行自己的管理方针。林厚力诋毁年富,皇帝说:“你怨恨年富所以诬陷他。朕刚刚对年富委以边防重任。怎么会轻信人言。”削去了林厚力的官职。
四年春天,户部缺尚书,李贤举荐年富。左右的人都想进办法啦阻挠。皇帝对李贤说:“户部非年富不可,这些人都不喜欢年富,正说明了他是个贤人。”特别提拔了他。富斟酌厉害,谨慎出纳,亲自审查会计,手下都不能欺骗他。事情有关利害,僚属都不敢擅自做主,从此户部太平清净。
宪宗即位,年富认为陕西频繁用兵,而管理粮饷的人都不称职,请求罢免左布政孙毓,重用右布政杨璿、参政娄良、西安知府余子俊。吏部尚书王翱认为年富越权迫害官员,请求把他关押到最高监狱。年富争辩说:“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并不是为了私人利益。”要求告老还乡。皇帝安慰挽留他,按照他的意见罢免了孙毓。没多久,年富病死。赐谥号恭定。富廉洁公正坚强直率,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
你要东西太麻烦了,翻译都给在这里了,你自己对照着看吧。
说起明宪宗朱见深,在他在位的23年期间,可以说是一个八卦横飞的时代。论家庭生活,明宪宗非常宠爱比他还年长19岁的贵妃万贞儿,放任万贞儿在后宫胡作非为,逼着众多妃子堕胎,还间接的造成了朱祐樘艰辛的童年。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贵妃掌权王朝时靠着什么而屹立不倒的。
论业余爱好,朱见深酷爱修道炼丹,甚至在后期一度不理国事,他所宠爱的传奉官们,尽是些装神弄鬼的巫师神汉,不但诓骗国家钱财,更借他旗号横行霸道。
论选贤任能,他宠信宦官,开设西厂,制造冤案,心腹太监汪直被后人骂做明朝四大祸国权阉之一。内阁大臣被戏称为纸糊三阁老,六部堂官被讽刺为泥塑六尚书。论工作成绩,国家内外交困,赋税递减,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关烽火连年,朝政乌烟瘴气。八卦如此之多,自然难称圣君。
但说起这个时代,许多后世史家却有一个独特的评价---主昏于上,臣奋于下。
细数成化朝时代的文臣武将们,便知此言不虚。
武将方面,平定大藤峡叛乱的韩雍,平定荆襄流民起义的项忠,两战河套重创鞑靼的王越,苦心经营边防,营造延绥一带长城的余子俊,皆当世不世出之名将。
阁臣方面,早期的内阁大学士李贤,陈文,彭时,后期的商辂,均是颇具宰辅之才的能臣。
六部的堂官里,吏部尚书王翱是名垂青史的清官,户部尚书李敏以善于理财闻名天下,兵部尚书马文升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刑部尚书林聪以铁面无私著称,工部尚书王复号称机巧天下,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工程水利专家,礼部尚书邹骭博学多才,史载通晓历朝仪典。
宦官们虽说乱政,却也有怀恩,陈准,萧敬这样公忠体国的好公公。
地方官里的王恕,林俊,刘大夏,也皆造福一方。甚至就连被看做无用小人的传奉官中,也出了剻祥(天安门的设计者)这样名垂青史的能工巧匠。
奋于下的臣子们,若编一个花名册,可谓是群英荟萃。与昏于上的成化皇帝朱见深对比鲜明,构成这个奇特的时代。
这个奇特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还是让我们从昏于上的朱见深说起。
成化皇帝朱见深,这位历代史家素来评价不高,被认为昏于上的帝王,在他即位的早期,却一度被看做圣君。
那时候他刚接下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天顺八年(1465年)正月二十二日即位,五天以后,广西大藤峡叛乱的消息就送到京师,这场被瞒报了数月的叛乱,此时已经席卷整个广西省,并蔓延到广东雷州,新江,阳江等地区,可谓是当头一棒。
接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月后,从天顺七年开始持续发生暴乱的荆襄地区,三月初五在湖北房县正式爆发了明王朝立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流民起义,参与人数多达五万多人,并以白莲教为精神旗帜,建立汉王政权,改年号为德胜。
于此同时,以河套为根据地的蒙古鞑靼部落,在数月间对明朝北部边陲发动了大小三十多次侵扰。
弱冠登基,即面临内外举步维艰的局面。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沉默寡言且说话有些口吃的年轻皇帝勇敢的迎难而上。
国家大事上,他信任李贤等能臣,妥善调动兵马,启用韩雍,白圭,项忠等能将剿灭叛乱。
同时对父亲朱祁镇的错误拨乱反正,恢复了叔叔朱祁钰在位时的年号,为遭冤杀的于谦平反,重新启用被贬官甘肃的名将郭登,整顿团营,加强国防力量。
更从谏如流,鼓励臣下大胆进言,罢免天顺朝时代4000多名借复辟获得权位的昏官庸官,勤政方面更是兢兢业业,但凡是启用的大臣,皆推心置腹,信任有加。
正因如此,虽几经反复,大藤峡和荆襄流民叛乱相继被平定,盘踞河套草原的鞑靼部落也一度被逐出,明王朝在湖广一带正式建府,设立衙门开垦土地,既增加国家税收又缓解流民问题,起初内外交困的困难期,终于平安度过。
但渐渐的朱见深却三分钟热度,反而屡屡作出令朝臣深感不可思议的事情,先是天顺八年(1466年)一月,没收了天顺朝时代罪臣的土地后,即开设皇庄,虽然御史齐庄等人上奏章批评这是与民争利,但皇庄这个为明朝土地兼并起到带头作用的机构,从此开始了膨胀。
接着几天后,提升思礼监工匠姚旺为文思院大臣,传奉官之祸即由此开始。
八月二十二日,仅因新册立的吴皇后责打了万贵妃,竟一怒之下将吴皇后废黜,连带着将支持吴皇后的托孤太监牛玉等人流放,造成政坛地震。
这之后,随着大明朝政局的日益平稳,朱见深开始荒废国事,沉迷于修道,炼丹,念经等宗教事务,更大兴土木兴建各类道观寺庙,耗费国家钱财无数。
万贵妃把持后宫,且与万安,刘吉等大臣勾结,排斥异己。
如僧人继晓,道士李孜省等传奉官窃据官位,仰仗朱见深的信任横行霸道。太监汪直专权,设立西厂,不但监视百官,更制造冤案,多次草菅人命。大批太监受命外出采办,大肆勒索地方敲诈百姓,导致民不聊生。
而随着李贤,彭时等内阁重臣的去世,如万安,刘吉等尸位素餐的昏官入主内阁,在朱见深怠工的情况下,出现了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景象。
国家大局,在经过短暂的勃兴后,重又江河日下。
当然,在这个转变里,朱见深也同样保持了一些美德,比如他的宽容,做太子的时候就很宽容,朱祁镇复辟后,因深恨弟弟朱祁钰八年来对自己的迫害,一度想让朱祁钰的遗孀汪氏殉葬,还是做太子的朱见深却苦苦哀求,终保下了婶婶的性命。
后来即位登基后,在位二十三年,许多忠直大臣都曾犯言直谏,直斥朝政乃至朱见深本人的种种弊病,无论措辞多么难听,朱见深却大多能忍受,更未因此杀害过一个大臣。虽然他也从不接受意见,却全无朱元璋,朱棣等人的残暴。
他的专情更为人所称道,对年长他十九岁,早在太子时代就与他相依为命的万贵妃,一生宠爱有加,即使在万贵妃年老色衰后也不离不弃,可称是模范丈夫。
但透过这些宽容专情再往深里看,大藤峡叛乱以及荆襄起义的奏报送到京城时,朱见深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龙颜大怒,相反却是当着满朝文武,重重的唉了一声。
太监梁芳趁替朱见深管账时中饱私囊,后被朱见深发觉却百般狡辩,朱见深气愤异常,却还是跺跺脚愤然离开,并未对梁芳有任何治罪。
甚至在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询问他为什么宠爱年长自己十九岁的万贵妃时,朱见深的回答却是:有她在身边,我就觉得心里安宁。(彼抚慰,吾心安)
此情此景,也恰恰印证了明史学家孟森的评语:明宪宗一生都是一个怯懦的人,无论面对朝政还是面对宫廷,无论是他对待直臣的宽容态度,还是他在位时期的怠政,以及他对于万贵妃和诸太监的放纵,都印证了他性格中最重要的品质:怯懦。
恰恰是在明宪宗的这种怯懦下,万贵妃在后宫气焰熏天,刘吉,万安,刘诩,彭华等阁老们行政不作为,六部堂官们得过且过,汪直,尚铭,梁芳等宦官们权倾朝野,横行无忌。
可也恰恰是明宪宗的怯懦,诸多直臣敢于上表抨击,留下千古直名,地方能臣们同样放开手脚,做出一番事业。
因此,有了成化朝主昏于上,臣奋于下的结局 。
渐渐积弊重重的明王朝,也正由于臣奋于下,终究屹立不倒。
1 宋史列传十一王景节选文言文答案
译文供参考:
王景是莱州掖人(现在的莱州市),家里世代都是种田的。王景年轻时风流倜傥,善于骑射,不从事生产的正事,和同乡里的恶少年结伙做强盗,英勇果敢有很大的名气。后梁大将王檀镇守渭台,因为王景是隶属他的部下,于是与他一起和后唐庄宗李存勖奋战于黄河边。王檀有功,王景在其左右侍奉。庄宗攻入汴京,王景投降庄宗,迁升为奉圣都虞候。清泰末年,跟从张敬达围攻晋阳,遇到契丹来支援,于是王景率领其部下归顺晋祖。
天福初年,被授予相州刺史。范延光拥据邺城叛乱,所属郡县多被他胁迫而听从他,唯独王景分兵拒守。晋祖表彰他,让他升迁耀州团练使。后晋二年,在戚城大破契丹,又升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担任郑州防御使,后又出京担任晋州巡检使,被授横海军节度使。契丹攻入汴京,用他的乡党取代了王景。王景归途停留在常山时,听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栾城死了,随即抄小道回到自己的防区(横海军,在沧州),攻入城关,契丹人逃跑了。
周祖在还没发迹时(窘迫时)与王景交好,等到即位后升他兼做侍中。王景从行伍起家,平时也没什么智谋,然而面对政务并不刻薄,民众有案子,一定当面审问,没有大的错误,就教育一下然后就放了他们。不被下面的官吏动摇,因此当地民众都认为带来了方便。广顺初年进朝做官,民众数百人挡在道上想留住他但没能留住,也有拉住王景马两边的脚踏(以此想留住他)。过不久,又让王景担任护国军节度,一年之后,又升迁镇守凤翔。晋世祖即位,升为中书令。先前,秦、凤两州被蜀军攻陷,州旁的少数民族的人到朝庭请求朝庭派兵收复失地,晋世宗命令王景和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讨罚,相继攻陷砦栅,于是命令王景担任西面行营都部署,在上邽,斩敌首数万级。
宋初,担任太子太保,被封太原郡王。建隆二年春来朝,宋太祖设宴赏赐,又让他担任西面缘边都部署。四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号元靖。
王景性格谦虚,对下属谦和有礼。每朝庭有使臣到,即使地位不够高的人也一定降阶送迎,周到有礼。左右的人有人说:王位固然要尊崇,也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王景说:人臣看重君命,本来就应该这样,,我只是担心不够谨慎罢了。当初被封郡王,朝庭让吏部尚书张昭来传达旨意,王景特别看重,用万余串钱赠送张昭。左右的人有人说这个礼太大。王景说:我在当兵的时候,就听说张尚书的大名。现在出使于我,是朝庭对我的厚爱啊。我怎么可以拿以往的旧例来限制呢。
2 关于王冕的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原文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
阅读:
1解释文中加点字。
(1)亡:______(2)遂:_______
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
(1)暮乃反: 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
(3)乃入见: 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翻译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
答案
1丢、于是,就 2才、竟、于是,就 3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4答喜欢谁都可,育之成理即可。
3 王翱还珠文言文解释和阅读理解答案王翱是明朝初年的大臣。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郊某个官员。夫人很疼爱女儿,每次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固执的不让走,怨恨的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尚书,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从早到晚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一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这么吝啬呢?”女儿捎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跪在地上,将这个意思告诉王翱。王翱大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离家到朝房住宿,十多天以后才回府。最终也没有给女婿调职。
王翱做都御史时,和一个太监一起镇守辽东。这个太监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后来,王翱改任两广总督,这个太监送给王翱四枚大珠。王翱坚决推辞,太监说:“这珠不是受贿得来的。过去先皇把僧保郑和所买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现在拿出一半为你赠别,你本来就知道我并不贪财啊。”王翱收下大珠子,放入所穿的上衣里,把它缝好。后来回朝,太监已经死了,王翱找到太监的两个侄子。王翱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翱说:“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二人嘴里答应了,但是心里不信。王翱屡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假造一张五百两银子的买房契约,告诉王翱。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
以上来自
4 王拱辰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
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满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打仗总是要搞阴谋的。
对方果然能这么办,不应该告诉我们,这必然是在说大话。设置险阻保卫国家,先王就是这样干的,祖宗也是利用险要地形抵御敌人的。”
不久,契丹又派刘六符来,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并指责当年太宗伐燕是无理取闹,师出无名。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该怎样对答才好。
拱辰说“:当年王师征河东,契丹既已同我们互通往来,却又袭击石岭关以支援河东反贼。太宗生气,于是回师伐契丹,怎能说没有道理?”于是写回书说:“先有石岭关的交锋,后来才有蓟门之役。”
契丹得到答复后,恢复了和好。仁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若不是拱辰熟悉历史,还真难答复啊。”
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
现在让他主持国家的两大最高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激烈。皇帝没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牵住他的衣角。
皇上最后听了他的话,夏竦离职。又说:“滕宗谅在庆州所作所为违背了法度,而仅仅降级调任虢守,恐怕以后边臣都会像他一样了。
应该施以重罚。”皇上没有听从,他就请假回家,请求降职降级。
于是皇上将滕宗谅调到岳州,命令拱辰继续负责原先的工作。拱辰拜见皇帝时,皇帝说“:你们这些参谋官,各陈己见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朝廷没有采纳你们的某一建议就是压制你们,而轻易地离职,沽名钓誉。
从今以后你们觉得应该说的,就尽量说出来,不要有所回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入炼炉中,后宫也出钱帮助他。
拱辰说“: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绍宗的这一活动。
苏舜钦在进奏院时宴请宾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劝苏的下属鱼周询、刘元瑜举报这件事。结果苏、王被贬谪到远方,一起宴会的人都被驱逐到地方上去了。
当时执政大臣是杜衍、范仲淹,他们对传统规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舜钦、益柔都是范仲淹推荐提拔上来的,舜钦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这个机会搞翻了这批人,当时舆论很是瞧不起拱辰的为人。
后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代理三司使。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
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我常研读这些。
你也了解这些吗?”拱辰作了回答,并说:“希望陛下注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辅助就够了,这些杂书不足以为学。”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
出使契丹,与契丹主在混同江会面,一块儿饮宴钓鱼。契丹主每次钓到鱼,必定替拱辰斟酒,亲自弹奏琵琶助酒兴。
又对其丞相说:“这位是南朝的少年状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别厚待他。”回来后,御史赵扌卞认为他的行为不合礼制“:他日契丹使者如果以此为例来要求我们,我们又怎样拒绝呢?”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贱价强买死商人的珠宝,罪行败露后被抓,拱辰将全部珠宝都贿赂给了后宫,赵扌卞也一并弹劾这件事。
改任宣徽北院使,赵扌卞说:“宣徽之职位,本来是给有功勋的人的,只有前任执政大臣和节度使才能获得此职位,拱辰怎么能污辱这一职务呢?”于是让他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永兴军,先后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射,欧阳修以为仆射是宰相级别,不应按资排辈,只任命他为太子少保。
熙宁元年(1068),又召他回来任北院使。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讨厌他老同自己作对,趁两位宰相有事之机,赶他去管应天府。
八年(1075),入朝见皇帝,任中太一宫使。 元丰初年(1078),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
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盗匪。
郡县官隐瞒这些情况,不敢上报。拱辰毅然上书指责其弊端“:不仅仅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大受损害,而且耽误他们的务农时间,这是在用法律来迫使他们犯罪。
他们逐渐演化为大盗的征兆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纵然不能全部废除这些办法,也应该让那些最穷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于受害,缓和一下形势。”
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接连上奏不停。
皇帝醒悟了,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受其害。 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
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
5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法俯瘁谎诓荷搭捅但拉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6 王冕者,诸暨人 文言文翻译和阅读答案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逐为通儒。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册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了王冕苦读的事。感到很是惊讶,就收他作了自己的弟子,王冕发愤学习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个博学的人。
解释
窃:偷偷地。曷:为什么。执策:手里拿着书册。若:好像。
翻译
(1)听已,辄默记。——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安阳的韩性听说了王冕苦读的事。感到很是惊讶。
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放牛时偷听念书、寺庙读书。
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一个人要想长学问成才,就要千方百计刻苦读书。
7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断一处句意:魏惠王心中惭愧,不高兴地(败兴)离开了;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故断句为:魏惠王惭/不怿而去(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翻译这句话时,注意“使”,派;“遗”,丢失句意为: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戒备盗贼,路上就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3)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第一问: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中可知,齐威王心中的宝物是贤臣;第二问:结合文章的内容,从“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中可知,齐威王是一位能够识别人才,并且重用人才的君主综上所述,答案为:(1)魏惠王惭/不怿而去(2)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戒备盗贼,路上就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3)贤臣;能够识别人才,并且重用人才的君主。
明朝人王翱,他有哪些秘诀呢?
本文2023-09-24 00:38: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9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