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历代状元知多少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4浏览:7收藏

再谈历代状元知多少,第1张

再谈历代状元知多少

 本文对发表于2001年的《历代状元知多少》一文所提供的历代状元统计数 进行了 补充修正,历代应有状元总数原为886人,现为914人;历代可考知姓名的状元原为674人 ,现为682人;多少知道一点生平事迹的原为507人,现为531人。

 [关键词]历代;状元;状元数

 笔者2001年曾写过一篇《历代状元知多少》[1],发表后被广为转载。也有学者跟 笔者讨论 过唐代分场考试的榜首以及莫宣卿、施肩吾、朱善等人算不算状元等问题,笔者仍然坚持 原来的看法:唐代分场考试的榜首不能算状元,只能称分场榜首;莫宣卿、施肩吾、朱善等 人也不是状元。不过,通过近几年的研究,笔者在状元资料方面又有新的发现与思 考,原来公布的统计数据有所变更。

 一、历代应有状元数

 原来统计的应有状元总数是886人:其中,唐代252人,五代121人,宋代118人,辽代57人, 金代74人,西夏1人,伪齐2人,元32人,明89人,清代114人,大西4人,太平天国22人[1]。经过进一步研究后,笔者对西夏科举资料有新的发现,其状元数需要重新酌定,还有明玉珍 的大夏政权也开过进士举,当时忽视了。

 西夏,据《西夏书事》、《宋史》、《金史》、《西夏史稿》等,亦有进士举,而且颇受重 视,进士出身的人也都能得到重用。其具体考试次数未见记载,但首尾两次开考的时间是有 记载的,笔者据同时的宋、金两个政权的科举考试情形推测,西夏大约举行进士考试27次, 应约有状元27名。元末明初,还有一个农民起义政权——明玉珍在重庆建立的大夏,它也实 行过科举。大夏国 的创建者明玉珍跟朱元璋是推翻元朝统治的“战友”。 明《太祖实录》、《明史•明玉珍 传》、《明玉珍与大夏国》、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四册)等都提到大夏政权在明朝建 立前夕曾开科取士,也产生过状元,但目前笔者所能见到的所有书本的、网络的“状元录” 、“状元谱”均遗漏了大夏状元。大西举行进士考试2次,产生状元2人[2]。

 这两个政权共约29名,其中西夏有1名已计入原来统计的886名中,因此历代应有状元数现更 正为914名。

 二、历代可考知姓名的状元数

 原来公布的可考知姓名的状元为671人,仅知其姓的3人,共674人。其中,唐代151人(含1人仅知其姓),五代32人,宋代118人,辽代56人,金代61名(其 中1人仅知其姓),西夏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伪齐2人,大西2人,太平 天国17人(其中1人仅知其姓)。这些人的具体姓名都分别收在笔者的6部拙著的各代“状元 谱”里 这6部拙著均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2002)、《五代状 元奇谈•五代状元谱》(2004)、《宋代状元奇谈•宋代状元谱》(1999)、《辽金元状元 奇谈•辽金元状元谱》(2000)、《明代状元奇谈•明代状元谱》(2004,2版)、《清代 状元奇谈•清代状元谱》(2004,2版)……

 1。新找出唐代状元4人

 长庆元年杜诗礼[3](P183——184),[4](P781)、贞观五年贾统[4](P15)、 贞观七年姬温[4](P17)、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李岑[5]。

 杜诗礼(790?——850年?),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字号、生卒年均未详。出生世代 官宦 之家。祖父杜孝辅官至大理丞;父杜清官至检校员外郎;兄杜诗仁官至吉州刺史。杜诗礼于 长庆元年(821年)夺得进士科第一。该年由礼部侍郎钱徽知贡举,原来取士33人,后由中 书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诰白居易复试其中14人,黜落10人,实取23人。宾贡进士新罗人 金云卿亦于此榜及第。杜诗礼夺魁后,事迹不显,有关情形待考。[3],[4](P78 1)

 贾统于贞观五年(631年)辛卯科夺魁。《登科记考补正》卷一第15页引用周绍良藏拓本《 唐代墓志汇编》曰:“显庆元年(656)七月二十七日《唐故并州太谷县尉贾君(统)墓志 铭》云:‘君讳统,字知人,平阳人也。……年甫十八,为大使李靖所举,待诏金马,擢第 云台,名冠褒然,策标称首,授文林郎。’贾统卒于显庆元年(656)六月。年四十三。则 其十八岁时为贞观五年。意《墓志》所记,其当为进士科之称首。亦见张补(即张忱石)《< 登科记考>续补》(上、下)(注:载《文献》1987年第1、2期。)。”笔者赞 同其“称首”之说,亦即贾统为贞观五年状元。[4](P15)

 姬温贞观七年(633年)癸巳科夺得13名进士之首。《登科记考补正》卷一,第17页载:“ 《补遗》册三,第434页,上元三年(676)正月二十二日《大唐故朝散大夫守昭陵令护军姬 府君(温)墓志铭并序》云:‘公讳温,字思忠,河南洛阳人也。……亲师博喻,敬业研机 。文绚词林,学该议圃。……贞观七年,明扬仄陋,爰应招弓之礼,方申观国之才。祗问甲 科,先登荣秩,蒙授承奉郎。董仲舒之称举首,陈仲躬之处高名。望古而言,实为连类。’ ”笔者认为“先登荣秩”、“称首”等语已表明他就是状元[4](P17)。

 李岑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己卯科进士状元,《登科记考补正》卷八,第335页已明确标 出,而该页进士程谏(程元谏)后的注文引《浯田程氏宗谱》确有“程元谏……开元二十七 年侍郎崔翘下擢进士第”、“状头李岑”字样,当属可靠[4](P335),[5——8]。

 2。新找出五代状元2人

 郎粲,章文谷。

 用“飓风搜索通”搜索,可发现介绍、分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的网页有几十个,几乎都 提到图中有个穿红衣、戴方巾的年轻人为“状元郎粲”[9,10]。

 章文谷也是网上发现的。《章氏家族网》载有章寿发《章氏状元》一文,说章文谷是南唐庚 午科(北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状元,并引南唐著名文臣乔匡舜所撰《太傅公传》为证 。同网《功名榜•五代十国》、《章氏世系图谱》、《一至五世列祖•太傅公偕十五子七十 一孙》,余干同乡会网站《余干人》所刊风云《余干章氏——名门望族》亦都称章文谷为南 唐 状元。 《十国春秋》等常见史书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章文谷中状元之事,但我们宁可信其有 。原因有三:其一,不仅上述网络资料跟文献资料凡两者皆有的部分都基本吻合,而且与网 上介绍章文谷为状元成系列文章所涉及的章得象、章忄 等该族历史名人的事迹也跟文献资料 相合,可见这些网络资料是忠于史实的,可信度较高;其二,章家在南唐颇为显贵,其子孙 都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数十个孙子中出一个文才出众的完全可能;其三,五代直至宋 初都跟唐代一样,科举考试的录取与名次排列不全靠考卷质量,有时甚至主要靠声誉、影响 与后台,正如王士祯所说:“唐人最重进士科,然主司、举子关节交通,不以为怪,乃至宗 族子姓,亦不回避。如沈尚书主春闱,其母曰:‘近日崔、李侍郎皆与宗盟及第,汝于诸叶 中拟放谁耶?’曰:‘莫如沈先、沈擢。’母曰:‘二子早有声价,科名不必在汝。沈儋孤 寒,鲜有知者。’绚不敢违母命,遂放沈儋及第。是以朝廷名器为宗族之私 恩也。”[11](P219)章文谷仅明文记载的就有两个在南唐做高官的伯父,《 章仔钧传》中的“多至显官”、《 练俊传》中的“皆跻显贵”等记载表明,章文谷想争第一,朝中还有其他众多援手,这对他 夺魁都是极为有利的[12]。

 3。新找出西夏状元2人

 高岳、高智耀。

 据《西夏书事》卷42记载:“宝庆二年、夏干定三年……三月,策士,赐高智耀等进士及第 。 ”照惯例,赐某等进士及第,则某人就是该科状元,宝庆二年(夏干定三年)是公元1226年 ,这次考试也是西夏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通过查找高智耀的生平,我们又发现他的高祖高岳也是西夏状元。虞集《道园类稿•龙兴路 东湖书院重建高文忠祠记》载:“公讳智耀,字显道。曾大父西夏进士第一人。大父,大都 督府尹。考讳惠德,中书右丞相。”

 《西夏书事》、《元史》、《钦定续通志》等多种记载都说当右丞相的名良惠,是智耀的祖 父,这里说是“考”,名惠德;《宁夏古代历史纪年》也说:“西夏人高智耀,其祖高良惠 是夏国李德旺时的右丞相。”良惠究竟是智耀祖父还是父亲呢?

 脱脱(1314——1355年)于至正三年(1344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 裁官时,虞集(1272——1348年)尚在世,是《元史•高智耀传》在前,还是虞集的《龙兴路 东湖书院重建高文忠祠记》在前还难说,当然也不一定在前的就可靠。但是《钦定续通志》 、《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西夏书事》等都是著名学者编定的,此处他们都沿用 《元史》的说法,笔者觉得还是《西夏书事》、《元史》等几部书的说法较为合理,那就是 祖父。

 《西夏书事》卷37有记载说:“干道元年、夏天盛十七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使人为武功 大夫讹罗世、宣德郎高岳。岳官至枢密直学士,历世通显,至孙良惠为夏国相。”可见高智 耀这位曾为“西夏进士第一人”的先人就是高岳。

 据《明实录类纂》(文教科技卷)、《明玉珍与大夏国》、滕新才《明玉珍及其大夏国本末 》(下)可知,大夏政权的两名状元姓名都有记载:董重璧(或作董璧、重璧),庞百里 [2]。

 不少网络“状元谱”都说李安为金代状元。[13,14]编检《四库全书》只有这样一 条记载:

 “李安,旧志:‘襄垣人,天圣中三元,翰林学士。’天圣共九年,二年省元吴感 、状元宋 郊,五年省元吴育、状元王尧臣。八年省元欧阳修、状元王拱辰;无李安名。”[15] (卷65)另有一条记载说:“襄垣县……金学士李安墓在合河村,子元尚书 、陇西伯嗣训礻。”[15](卷172)这两个李 安时代相去甚远,被硬捏成一人,而定为金代状元,笔者认为颇不妥 。

 另外,章宗承安五年(1200年)辞赋状元原来笔者认为是阎咏,应该换成武天佑,阎咏并非 状元,而是当年经义进士的第28名。具体考证见拙文《“陵川七状元”考证》[16]。

 总之,目前历代已知姓名的状元有679人,仅知其姓的3人,共682人。较原来增加8人。

 这种研究进展十分缓慢。

 三、多少知道一点生平事迹的状元数

 历代状元生平资料的搜集这些年有较大进展,这里不谈其他进展,只谈历代状元中除了 知其姓名与夺魁年,还或多或少可找到一些生平资料(或家世,或生年、卒年,或职任,或 著述)的,即实现零的突破的,原来是507人。其中,清代114人(全部),明代87(差2人 ),辽金元分别只有22人、37人、13人,宋代113人(缺5人),五代仅17人,唐只有92人, 西夏1人,大西1人,太平天国10人。现在是531人,增加了24人,各朝代进展情况不一,其 中:

 唐代新增11人:上述唐代新近找到姓名的4人都可算有点生平资料,另外,狄慎思、苑论、 杨纮、李亿、崔谔、崔詹、羊袭吉都有零的突破。这些资料待唐代部分再版时笔者 都将收进去。

 李岑历任京兆府兵曹参军、工部员外郎、宋州刺史 (注:《登科记考补正》卷八,总第335页借引文表明:他不可能于天宝中任宋州刺史,说是“ 升迁似亦不致如此之速”,但认为他任工部员外郎,有贾至制书,“时代均合”。笔者觉得 ,李岑任宋州刺史是干元二年(759年)前后的事,离夺魁已20年左右,由员外郎外放州刺 史应是顺理成章的。)等职,其它事迹待 考。《全唐诗》保存其诗3首[5]、《文苑英华》录存其诗2首[6]。

 狄慎思,我们得知他早年即长于文笔,及第前曾撰《唐故朝散大夫太原府太谷县王公(澈) 墓志铭并序》,署“乡贡进士狄慎思述”,可见其家并非当朝势要,或为地方权豪[ 13](P361)。

 苑论,已知其祖父苑咸早慧,有大志,由张九龄表荐,开元中获制举出身,起家太 子校书, 官至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安陆郡太守;父苑籍,大历中,授河南府伊阳县尉,不幸早世 。苑论后官至朝议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曾为其祖父去世撰《唐故中书舍人 集贤院学士安陆郡太守苑公(咸)墓志铭并序》。其弟苑询、苑讠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新唐书•杨纮传》可得知杨纮的家世:祖父杨润官至国子祭 酒,封湖城公;父杨侃官至白水令;兄杨缜,弟杨绘、杨绾。杨绾代宗朝官至宰相。

 《闻奇录》有记载说:“羊袭吉,状元。之子少时庭中乘凉,忽见天开。其内云霞氵合,综合现在得到的资料可为他写出小传:

 李合(798——843年),延唐(今湖南宁远县)人,出生 于世代官宦之家。曾祖李怀让官至御 史中丞,赠兵部侍郎;祖李揖官至户部侍郎、同州刺史、山南西道采访使,赠户部尚书;父 李严官至乐平县尉;岳父裴溱官至大理评事。李合早慧 而志向远大,15岁即以生物为己任。 初授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市)参军,颇受河南尹韦弘景赏识,韦除东都留守,奏为大理评 事府吏。大和六年(832年)温造任河南节度,奏为掌书记,八年转监察御史里行,温除御 史大夫,又奏为监察御史。九年因事贬为端州员外司户。开成三年(838年)十二月,移朗 州司马。四年,岭南节度使卢钧奏为副经略使,五年十一月除贺州刺史,会昌二年十二月( 843年元月)卒于任所[3](P194——199)。

 李亿(828?——888年?)字子安,籍贯(注:李致忠《鱼玄机及其诗集》认为李亿为山西人,梁超然《鱼玄机考略》据温庭筠《送李亿 东归》诗,认为李亿有较大可能是江浙人,均录以备考。)、生卒年均待考。大中十二年 (858年)戊寅科状 元。该科由中书舍人李藩权知贡举,共取进士30人。李亿及第后,曾为河东节度使刘潼(咸 通四至七年,即公元863——866年在职)幕僚,随后曾任职鄂州(州治在今武汉市),见于记 载的职衔有补阙、员外郎等 (注:《唐才子传》、《北梦琐言》、《唐诗纪事》、《山水小牍》等皆称李亿为补阙,然鱼玄 机有《寄李亿员外》(或作《寄邻女》)诗一首,当是李亿娶鱼玄机时任职补阙,后来升为 员外郎了。)。一度娶晚唐著名女诗人鱼玄机为妾,情 感甚笃,携之到过河 东、鄂州。后因其妻不容,约于咸通六年(865年)离异,将鱼送入长安咸宜观为道士,九 年(868年),鱼因情妒笞杀侍婢,被京兆尹温璋处死。她此时尚不足30岁。李亿跟晚唐著 名词人温庭筠有交往,温庭筠有《送李亿东归》诗。其他事迹待考[19,20]。

 唐末崔谔、崔詹是排行相邻的兄弟状元,出身于世家大族,祖籍清河东武城(西汉置,治所 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西晋太康中改为武城县),后定居洛阳县(治所在今洛阳市,1955年 废)陶村。曾祖崔称任尚书户部员外郎。祖崔植任商州防御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赠 尚书户部员外郎。父崔承弼任河南府士曹参军,赠尚书户部郎中。他们都受得了良好的教育 。老三崔谔(861?——899年?)字号待考。干宁三年(896年)丙辰科状元。该科由礼部侍 郎独孤损知贡举,共取进士12人。崔谔夺魁仅两三年,取得官职即卒,才华未能显现,几 乎没有什么影响[21]。

 老四崔詹(863——927年)亦于天四年(907年)在唐代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夺得进士之魁 。夺魁后,由唐进入后梁、后晋,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等职,兼 赐银章、加金紫。办事敏速,出入慎秘,有长厚之誉。晚年丧子,哀痛而卒,享年65岁[21]。

 五代新增2人:张确,章文谷。

 张确,福建沙县崇信乡德星里(今沙县高桥镇高桥村)人。自小才艺出众,词学蜚声乡里, 于南唐后主末年夺魁,其时为宋开宝八年(975年;当时南唐奉宋正朔)。正逢村里建桥, 乡亲因张确高第而取“高”为桥名和村名。张确夺魁后,授职文林郎,守秘书省校书郎。宋 绍定年间,知南剑州兼招捕使陈韦华发布文告,将张确所在乡崇信乡改为翔鸾乡,德星里改 为化龙里,本户徭差并与蠲免[22]。

 章文谷(940?——1000年?)福建浦城人,其祖父章仔钧(868——941年)、祖母练俊(“俊 ”原文作“隽”——笔者;872——953年,或曰873——952年)都是五代时的名人,其父章仁彻 仕南唐,曾以检校工部郎中任建州节度推官,后官至参知政事,拜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学士 。章文谷为南唐庚午科(970年)状元,入宋后授刑州录事参军,赠工部侍郎、太子太保。 北宋时期,跟苏轼唱和,并各留下一首著名《水龙吟》词的章楶正是章文谷的曾孙,章楶之 父章询,也就是章文谷的孙子,曾官虞部员外郎;章为章文谷的七弟章文炎的曾孙;章楶 、章为再从堂兄弟。北宋宰相章得象则是其伯父章仁嵩的曾孙,即章文谷的侄孙,是章楶 、章的再从堂伯;宋嘉年间状元章衡也是章仁嵩那一支的,较章楶、章还要晚一辈 , 是章得象的侄孙。其他名气较小,但可以在通行史籍中找出姓名,并据网络资料能理出跟章 文谷的世系关系的还有很多[12]。

 章仔钧的后人在宋代也是颇为显赫的,这也印证了网络资料所云章氏一门“冠盖簪绂,出入 相望,前后不绝”等语的可靠性。

 宋代新增1人:

 嘉定十三年庚辰(1220年)科状元刘渭我们原来几乎一无所知,现在得知他家事殷实[ 23];

 中状元后特补承事郎,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24];曾入元符党[25];所著 有《乐平耕民传》[26]。

 金代新增5人:

 武明甫(1131—1211年),字无疑,号太复,山西陵川人。贞元二年(1154年)词赋科状元 。当年24岁。初授翰林应奉文字,转秘书省校书郎,历翰林侍讲学士,官拜谏议大夫右正言 等,因耿直敢言而触犯海陵王被革职。世宗继位后调阅以往进谏本章时,发现他胆略超群, 才华过人,故复起任征仕郎。大定八年(1168年)出任安国军节度副使,他“整纷起,除陈 蠹,劝农桑,兴教化”,使当时面临灾荒的安国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后继任兵部,户部侍郎 等职,累官至户部尚书。世宗对其十分赏识,常询以治国之道,他主张“恩赏分明”,“刑 罚得当”,谏言多被采纳。晚年告老还乡,世宗赐黄金百两、白绢百匹。他在县城东北高阜 之处修建别墅一座,匾书“乐天园”,在此洒然安度晚年。卒谥文端[27,28]。

 武天佑,字繁祉,号灵承,为武明甫之侄。章宗承安四年(l199年)词赋科状元。初授翰林 应奉文字,升任经筵讲官。他讲书常以“存天理,遏人欲,进君子,退小人”为言,深得章 宗 喜爱。卫绍王即位后,他上书安边三策被拒纳,致使蒙古侵占西京,政局纷乱,卫绍王被杀 。他便退隐回乡,与弟天和共居于“乐天园”。著有《经史撮要》、《大学补》及《言志》 等,今已失传[27,28]。

 赵安时、赵安荣为亲兄弟。赵氏祖居山西陵川杨寨村,在金代是陵川的一个望族。雍正版《 泽州府志》载:“赵振,姿性淳厚,好施予。父殁,哀感路人。析产推肥于其兄,而自取其 薄。里中贫不能葬者,悉为周赙。又注药救病者,赈粟救饿者,赖以全活甚众。”赵家家道 殷实,赵氏兄弟都受到了良好教育,诗文均颇出色。

 赵安时(1115——1175年?)字全老,号东罔,正隆五年(1160年)庚辰科状元,历任中顺大 夫、南京路兵马都总管、上骑都尉、永定军(治所在今河北蠡县)节度使。

 赵安荣(1120——1180年?)天眷三年(1140年)庚申科状元及第,有记载说他开始也是做文 官,后来做武官,也做过永定军节度使。

 两人都有零星诗文传世[29]。

 明昌二年(1191年)辛亥科经义状元陈载,原来是字号、里居、生卒年均不详,现在我们得 知他是山西高平人,“力学安平日诵数千言”,中状元后“在翰苑十余年著述甚富”,山西 通志载有《陈载集》,其墓在该县马村西,明万历年间裔孙陈升为其立碑[15](卷65 ,P138,173,175)。

 西夏增加2人:高岳、高智耀,上文已有部分相关资料,不赘。

 明代原来缺少韩应龙、杨守勤2人的生平资料,现在都多少找到一些。

 韩应龙(1498——1536年),浙江余姚人,字汝化,号五云,嘉靖十二年(1533)中举,嘉靖 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状元,任讲官。时世宗严饬群臣,他上书劝帝应视群臣为手足腹心 ,以礼相待,朝臣也当互为一体,以国事为重,精诚相处,被采纳。第二年某日,他凌晨起 床,盥洗毕,冠带执笏准备上朝,忽感身体不适,拟稍事休息,就此一坐不起,溘然而逝, 年仅39岁。其后代由朋友收养[30——31]。

 杨守勤(?——1620年)生年未详,字克之,号昆阜,浙江慈溪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中 举,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会试、殿试均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此后仕历待考。这是个学 者型状元,政绩不显,而著述甚丰。著有《读经悬鉴》,辑有《内外品百氏名文文字镜》[32——33]、《宁淡斋诗文集》等。

 元代新增1人:

 拜住,逊都恩氏。字明善。生卒年不详。初曾为国子学生。至正二年(1342年)右榜状元。 初授承务郎。至正十年,出任山东乡试监试官。后累迁官为奉训大夫,佥山东东西道肃政廉 访司事。官至太子司经[34]。

 [参考文献]

 [1]周腊生。历代状元知多少[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24——26。

 [2]周腊生。被忽略的大夏状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8,(2):98——100。

 [3]许友根。唐代状元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4]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5](宋)李日,宋白。文苑英华(文渊阁《四库全书 》原文及全文检索电子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卷180,392)。

 [6](宋)宋欧阳。新唐书•杜兼传(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及全文检索电子版)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卷172)。

 [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及全文检索电子版) [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卷222)。

 

 [8](清)曹寅。全唐诗(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及全文检索电子版) [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卷252)。

  潮州一支赵氏家谱字派(部分)

  ……太祖派:德、惟、从、世、令、子、们、师、希、与、盂、由、宜、顺、溥、纲、鼎、建、存、忠、厚、礼、义、谦、和、勖、永、循。

  太宗派:元、允、宗、仲、士、丕、善、汝、崇、秘、良、友、季、同、厚、本、懋、谦、思、尚、实、式、景、均、宁、庆、以、充。

  魏王派:德、承、克、叔、芝、功、彦、夫、时、若、嗣、次、古、光、生、贤、廷、辅、丈、才、广、资、质、端、庄、盛、传、芳。……

  ……太祖派: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溥、纲、鼎、建、存、忠、厚、礼、义、谦、和、勖、永、循。

  太宗派:元、允、宗、仲、士、丕、善、汝、崇、秘、良、友、季、同,厚、本、懋、谦、思、尚、实、式、景、均、宁、庆、以、充。

  魏王派:德、承、克、叔、芝、功、彦、夫、时、若、嗣、次、古、光,生、贤、廷、辅、丈、才、广、资、质、端、庄、盛、传、芳。

  夏、汝、思、继、国、元、九、廷、光、复、永、世、振、守、大、绍、先、业、惟、存、敬、克、承、祖、德、允、在。

  廷、顺、仲、殿、汉,文、华、志、尚、贤,同、福、临、东、江,轩、辕、书、继、昌,宁、河、安、光、者,堂、贵、显、云、章。

  元、有、天、印、云,万、世、思、文、明,开、国、鸿、轩、绪,乾、坤、定、朝、廷。

  绍、尔、世、德,在、于、为、善,既、承、且、启,序、可、长、建,鸿、恩、以、锡,泰、运、必、昌,开、名、立、业,广、道、经、邦,海、岳、志、远,兴、国、崇、尚,清、正、贤、俊,汉、宇、显、扬。成、守、洪、云。文、章、报、国、书、礼、传、家。敬、恕、孚、家、邦。贤、聚、英、和、福、自、生。恒、聚、雍、和、幅、自、生、绪。永、臣、成。德、音、庆、泽、长、士、大、文、明、远、学、本、崇、胜、治、永、万、世、承、殿。高、大、光、明、崇、世、泽,纯、良、忠、正、震、家、声。允、德、传、建、洪、子。广、登、连、京、吉、治、仁、恩、瑞、善、香。齐、洪、典、章、顺。连、永、正、德、荣、华。龙、凤、曾、元、成、先。恒、月、联、汝,师、书、毓、贤。由、山、怀、步、学,光、中、要、志、远。……

  ……魏王派31世: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大、汉、魏、濮、景、秀、邦、君,存、可、纪、克、总、翼、振、齐,洪、典、章、崇、百、世、传,复、本、协、修、望、有、志。……

  更多见:

  http://zgzsjpwlingdnet/article-2905133-1html

  北宋:(公元960—1127年)帝王 年号 干支 公元

  太祖(赵匡胤) 建隆 庚申 960

  乾德 癸亥 963

  开宝 戊辰 968

  太宗(赵炅) 太平兴国 丙子 976

  雍熙 甲申 984

  端拱 戊子 988

  淳化 庚寅 990

  至道 乙未 995

  真宗(赵恒) 咸平 戊戌 998

  景德 甲辰 1004

  大中祥符 戊申 1008

  天禧 丁巳 1017

  乾兴 壬戊 1022

  仁宗(赵祯) 天圣 癸亥 1023

  明道 壬申 1032

  景佑 甲戊 1034

  宝元 戊寅 1038

  康定 庚辰 1040

  庆历 辛巳 1041

  皇佑 己丑 1049

  至和 甲午 1054

  嘉佑 丙申 1056

  英宗(赵曙) 治平 甲辰 1064

  神宗(赵顼) 熙宁 戊申 1068

  元丰 戊午 1078

  哲宗(赵煦) 元佑 丙寅 1086

  绍圣 甲戊 1094

  元符 戊寅 1098

  徽宗(赵佶) 建中靖国 辛巳 1101

  崇宁 壬午 1102

  大观 丁亥 1107

  政和 辛卯 1111

  重合 戊戌 1118

  宣和 乙亥 1119

  钦宗(赵桓) 靖康 丙午 1126

  南宋:(公元1127—1279年)帝王 年号 干支 公元

  高宗(赵构) 建炎 丁未 1127

  绍兴 辛亥 1131

  孝宗(赵昚) 隆兴 癸未 1163

  乾道 乙酉 1165

  淳熙 甲午 1174

  光宗(赵敦) 绍熙 庚戌 1190

  宁宗(赵扩) 庆元 乙卯 1195

  嘉泰 辛酉 1201

  开禧 乙丑 1205

  嘉定 戊辰 1208

  理宗(赵昀) 宝庆 乙酉 1225

  绍定 戊子 1228

  端平 甲午 1234

  嘉熙 丁酉 1237

  淳佑 辛丑 1241

  宝佑 癸丑 1253

  开庆 乙未 1259

  景定 庚申 1260

  度宗(赵禥) 咸淳 乙丑 1265

  恭帝(赵显) 德佑 乙亥 1275

  端宗(赵昰) 景炎 丙子 1276

  帝昺(赵昺) 祥兴 戊寅 1278

  ■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宗室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德秀与德林无后,燕王赵德昭有五子,秦王赵德芳有三子。 燕王赵德昭一脉的迁徙:令字派迁居的地址主要有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湖北荆南;子字派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苏镇江、浙江衢县、广东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自师字派以下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临安、浙江云和、江苏太平州,等等。 秦王赵德芳一脉的迁徙的基本状况是:子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兴、江苏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伯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和明州;师字派迁居主要有江苏太平州、浙江婺州,等等。 ■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 赵氏宗祠

  靖康之耻后,北宋被金国灭亡,金兵把宋徽宗、宋钦宗及北宋的后妃、宗室,连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虏北去。宋徽宗死于五国城。金国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又把宋钦宗迁居到了燕京(今北京)。 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自号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赵构以为北宋惨遭靖康之难和自己儿子的早夭。是因为其祖宋太宗赵匡义没有遵守“金匮之盟”而遭至的灾难,于是将南宋王朝的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后裔,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南迁后裔,此后多由南宋京城临安迁出,散居于南方民间。 士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赣州、福建建瓯、浙江绍兴。宋太宗赵匡义六世孙不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临安、浙江金华、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荆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广西横县、四川成都、四川开县。宋太宗赵匡义七世孙善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宁波、江苏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临川。宋太宗赵匡义八世孙汝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安徽阜阳、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等。 赵氏宗祠

  ■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办事,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魏王赵廷美。赵匡义登基之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赵匡义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于是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今洛阳)留守。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家;魏王赵廷美闲居在西京,后降魏王赵廷美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自贬于房陵之后,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宋太祖赵匡胤

  ■西平赵氏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 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赵仲来生才广、才宇,才广生恭、肃、鉴、铎、镤,才宇生钦。自仲来至今已历二十四世,为西平名门望族,其后裔现分居于杨庄乡、专探乡、芦庙乡、师灵镇、谭店乡、宋集镇、出山镇、酒店乡等地。 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等地的赵氏族人陆续迁到台湾、南洋,更有人漂洋过海,移居到欧美各国。

你好!

我是章佳氏后人,原隶属满族正黄旗,现居辽宁省丹东市凤凰城市,已改汉姓为车氏。我的族谱是:庆广文明世,兴隆吉厚昌。不知道你说的“文”字辈是不是我族谱中的“文”字辈。如果找到族谱请向我的邮箱发一份,谢谢!我的邮箱号:csd000568@163com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章姓系承姜氏 名人不胜枚举

黄帝轩辕氏,据民间相传,他总共有25个儿子,其中12个以德为姓,以后不计其数的不同姓氏,正是从最初的这12个“基本”姓氏所分出。

这12个基本姓氏之中,有一个任姓,据《左传》的记载: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此等十个姓,都是出自最初的任姓。

因此,有关章姓,推溯起来当然是5000年前黄帝的后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

《姓氏辨证》对于章姓的姓源,是这样介绍的:“系出姜氏,齐太公支孙封国于鄣,后为齐所灭,子孙去邑为章氏,望出豫章。”姜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嫡系后裔,传到姜太公的时候,因为辅佐周室得天下有大力,就被封在齐国,后来并成为春秋一霸。同时,姜太公的另外一支子孙,又被封在鄣国,最初是杞国的附属,后来则被同宗的齐国所灭,子孙也跟当时其他姓氏一样去掉原来国名旁边代表地方的邑字,而以章为姓。这一支姜太公的后裔,后来并在豫章繁衍为一个大族,豫章,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

在历史上,章姓的知名人物满载于历代的史书,真是不胜枚举,其中尤以宋代最称人才济济。

王安石实行新政,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当时以博学善文见称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悦,就曾在这件大事中担任过重要的角色。

“枯竹复生”是一个被人所经常引用的成语,而这个典故,就出在宋代的大孝子章王容的身上。据传,章王容事亲尽孝,母亲死后,他日夜追思怀念,其挚情竟然感动了万物,连已经没有生命的枯竹都被感动得复生。而且,他的子孙还相继以经学被朝廷所重用,所以当时的人都说,这是章王容的孝行之报!

清代,章姓也出了不少的杰出人物,章炳麟,更是人人所熟知的近代伟大人物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S226;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多罗钟端 宣宗成皇帝位下多罗钟端郡王家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17

四川 井研 胡氏 〔四川井研〕井研胡氏族谱不分卷 1936 陕师大18

江苏 镇江 唐氏 〔江苏镇江〕京口唐氏重修族谱二卷 民国 陕师大19

江苏 吴县 秦氏 〔江苏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 1873 陕师大20

河北 沧州 孙氏 〔河北沧州〕渤海孙氏家谱不分卷 1921 陕师大21

章氏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1919 陕师大22

浙江 杭州 许氏 〔浙江杭州〕高阳许氏家谱二卷 1849 陕师大23

天津 静海 马氏 〔天津静海〕马氏族谱一卷,世系表一卷 民国 陕师大24

江苏 常州 张氏 〔江苏常州〕毘陵张氏宗谱十二卷 1929 陕师大25

河南 项城 张氏 〔河南项城〕项城张氏族谱十二卷 1936 陕师大26

满洲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1735 陕师大27

四川 云阳 程氏 〔四川云阳〕云阳程氏家乘四卷 1919 陕师大28

河北 南皮 杨氏 〔河北南皮〕杨氏族谱不分卷 1933 陕师大29

平江 叶氏 平江叶氏族谱十二卷,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5 陕师大30

江苏 吴县 叶氏 〔江苏吴县〕叶氏祖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31

江苏 常州 卞氏 〔江苏常州〕胜西卞氏族谱十六卷 1940 陕师大32

江苏 常熟 归氏 〔江苏常熟〕京兆归氏世谱十二卷 1913 陕师大33

江苏 无锡 荣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 1935 陕师大34

河北 丰润 赵氏 〔河北丰润〕浭阳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1932 陕师大35

辽宁 开原 颜氏 〔辽宁开原〕颜氏支谱一卷,附优复恩例一卷 1935 陕师大36

上海 潘氏 〔上海〕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1935 陕师大37

山西 汾阳 韩氏 〔山西汾阳〕汾阳韩氏支谱四卷 1884 陕师大38

河南 荣阳 郑氏 〔河南荣阳〕郑氏族谱二十卷,卷末一卷 1932 陕师大39

浙江 临安 钱氏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0

浙江 武进 钱氏 〔浙江武进〕钱氏宗谱十六卷 1878 陕师大41

江西 婺源 吴氏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1904 陕师大42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世谱稿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3

河北 满城 宋氏 〔河北满城〕清苑宋氏宗谱四卷,卷首一卷 1923 陕师大44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壬午年谱不分卷 1932 陕师大45

陕西 长安 罗氏 〔陕西长安〕罗氏族谱二卷 1938 陕师大46

陕西 泾阳 王氏 〔陕西泾阳〕宝田堂王氏家乘八卷附特命录一卷 清 陕师大47

蒙古 蒙古世系 1979 陕师大48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师大49

广西 田阳、忻城 岑氏 〔广西田阳〕〔广西忻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 1965 陕师大50

广东 花县 洪氏 〔广东花县〕洪氏宗谱 1982 陕师大51

云南 晋宁 郑氏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1937 陕师大52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宗谱 1938 陕师大53

吉林 他塔拉氏 〔吉林〕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九篇 1989 陕师大54

孔氏 孔子世家谱卷首,初集六十二卷,二集34卷,三集10卷,四集12卷 1990 陕师大55

广东 台山 赵氏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族谱(增订初编 续编 补遗 附录)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1966 陕师大5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陕师大57

上海 嘉定 周氏 〔上海嘉定〕嘉定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8

浙江 杭州 陈氏 〔浙江杭州〕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9

古氏 新编古氏宗谱 1994 陕师大60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陕师大61

苏氏 新编苏氏大族谱 1994 陕师大62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1 咸阳1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3 咸阳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家世一卷 1981 咸阳3

陕西 礼泉 张氏 〔陕西礼泉〕张氏家谱四卷 1809 咸阳4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旬邑族谱一卷 1963 咸阳5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世系考一卷 1920 咸阳6

陕西 旬邑 蒙氏 〔陕西旬邑〕蒙氏家谱底稿一卷 1973 咸阳7

陕西 长武 马氏 〔陕西长武〕马氏家谱三卷,末一卷 1990 咸阳8

陕西 长武 鱼氏 〔陕西长武〕鱼氏宗谱二卷 1996 咸阳9

陕西 永寿 张氏 〔陕西永寿〕张氏宗谱稿三卷 1984 咸阳10

陕西 永寿 任氏 〔陕西永寿〕〔任氏影〕一幅 咸阳11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影〕一幅 咸阳12

陕西 永寿 王氏 〔陕西永寿〕〔王氏影〕一幅 咸阳13

陕西 旬邑 吴氏 〔陕西旬邑〕吴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14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一卷 1869 咸阳15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五卷 1997 咸阳16

陕西 长武 魏氏 〔陕西长武〕魏氏族谱一卷 1987 咸阳17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18

山东 郓城 张氏 〔山东郓城〕张氏族谱一卷 1997 咸阳19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北岳王庄王氏宗谱一卷 1987 咸阳20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1996 咸阳21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影〕一幅 咸阳22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影〕一幅 咸阳23

陕西 长武 张氏 〔陕西长武〕张宅家谱一卷 1825 咸阳24

陕西 长武 刘氏 〔陕西长武〕刘氏族谱一卷 1957 咸阳25

陕西 三原 毛氏 〔陕西三原〕〔毛氏影〕一幅 咸阳26

历史来源

「干」源出:

1、以国为姓。古代有干国(在江苏扬州一带)。春秋时被吴国所灭,国人便以国名为姓,遂成干氏。

2、春秋时,宋国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干字为姓,亦称干氏,成为干姓的一支。

3、周武王之子邗叔之后,本作邗 ,后去邑作干,成为干姓。

4、以邑为姓。《姓氏考略》记载: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姓,殪以邑为氏。干隧,战国时地名,越王擒吴王夫差之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北。

5、北魏 干氏改为干氏。见《魏书官氏志》。又三字姓厘若干氏改为干姓。

家族名人

干宝:晋代人。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所撰《搜神记》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干吉:三国时代人。相传从一仙翁那儿学得道家经典,能治疗百病,祈神求雨。

干桂:明代顺天人,正德年间中进士,官至督御史,政治严明,所官之处,豪强不敢妄为,威风收敛。

干祖望:1912年9月出生,教授。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系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创业者之一。主要贡献:无间断临床66年(未退休)。治疗慢性咽炎、增生性喉炎有效率95%以上,治愈率85%以上。第一个人发表报导“喉源发性咳嗽”、“多涕症”。一个人包干办了“中医耳鼻喉科师资班”五期(全国共十期)。带出中医耳鼻喉科专业临床医师160名左右。1991—1994年第一期全国500名老中医继承工作运动中带了两名、成绩列江苏之冠、全国前茅。1990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国际培训交流中心主办一班一人主讲及主持的“国际中医耳鼻咽喉科短期班”一期。学生来自美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全国第一个人于1951年上海市松江县“城乡第四联合诊所”亮出中医第一个耳鼻喉科牌子。中医第一本《中医耳鼻喉科学》在1955年《新中医学》发表,长期连载公世。中医耳鼻喉科病以现在临床病来计算,2/5付之缺如,在20—30年予以补缺添加使其完整而能在临床上可应付。主持的南京中药学大学附院耳鼻喉科为卫生部指定为全国唯一的“建设中心”。在中医传统理论中深入开辟了不少新的论点及治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建国40年中医科持成就》的“耳鼻喉科”(422-434)中有忠实的反映。重订三因学说。四诊八纲扩展为五诊十纲。设计出“辨证公式”,填补了千年空白。把病因病机学,设想出“中介症”学说,用以弥补传统的笼统与固定化。追踪孙思邈的中西医结合手法来做中西医结合工作,已有20多年。代表作有:《孙思邈评传》、《干祖望医话》、《耳氏鼻咽喉口腔科学》、《干祖望医案》。主编或副主编的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等5种;与人合作的有《中医学概论》等14种;已发表论文百多篇;小品医话四百多篇;1981—1988年在全国(包括台湾)公开发行的医刊杂志上刊出全国医界对干氏的治学精神、思想体系、学派风格、临床教学经验的探讨、研究、总结、继承、评议的文章104篇。1985年获江苏省人民 “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状及奖章;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奖”及证书。

干季良:男,1941年12月生,浙江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医学院 。第二医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委员、韩国仁济大学客座教 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委员会委员。擅长肢体淋巴水肿性疾病的诊治,微波烘疗作为一项新 疗法曾在《健康报》等报刊杂志广为报道。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课题的实施 ,其中丝虫病细胞免疫紊乱与淋巴丝虫病因果关系及其调控实验研究课题于1997年通过 上海市教委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次出访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参加学术交流 并作专题学术讲座。在美国、欧洲的整形外科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国内有关杂志发表 论文20余篇。曾获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

干将:春秋末年吴国 庐时人。著名冶金匠,工于铸剑。吴王曾命他铸造宝剑。三年,铸成雌雄各一,雄为干将,称为吴干之剑 。

干奕--元朝时北庭人。其祖畏惧孙儿归元,世居永昌。干奕历官平章政事,廉明典重,通达治体,政绩显著,皆有令闻。

干道冲:据《康熙字典》记载,《万姓统谱》见《姓苑》,宋时西夏有干道冲,其先 从夏主迁兴州,世掌夏国史。其通五经,官至中书宰相。元有干勒忠,习识女真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佥枢密院事。

干大文,女,1951年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汉族。现任航天职大教师,讲师职称。1970年至1973年8月在安徽颖上陈桥公社金元大队务农,兼生产队会计。1976年8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专业。1976年至1978年在上海广播器材厂工作,1978年至今在上海航天局教育中心从教。担任过于部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工程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独立承担开设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职业道德、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授课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独立完成了哲学、职业道德、应用文写作和语文四种讲义的编写工作,在1996年被学校评为讲义质量水平全校第一名。在此其间,曾于1980年至1981年在上海市委党校哲学专业进修;1985年夏参加中央党校哲学教师进修班学习;1986年至1988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政教系行政管理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先后在1998年11期《教学与管理》上发表《寻求板书设计与教学效果的最佳组合》被多家国家级大型理论文集所选用,获优秀论文奖;在《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3期上发表《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获优秀论文二等奖成爱、严、恒——班主任的金钥匙》已在《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4期上发表。

干姓寻源

黄帝联盟有寒部落,寒哀为黄帝驾御马车,为寒氏族始祖。“寒”“干”古通,“寒哀”又称“干类”。黄、寒两族通婚,嫁女黄帝子青阳生子少皋。夏时,寒浞被伯明氏所逐,投东夷族后羿为相。但寒浞“行媚于内,取贿于外,愚弄其民”,乘后羿毫无防备,杀羿夺权。封子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封豷于戈。后,夏朝中兴,少康灭浇于过,少康子后杼又灭豷于戈。寒人分干、戈两族,干即盾,可见寒部落勇武及精于制造干戈的技术。今山东潍县,原叫寒亭,古寒国所在。

寒被夏灭后,族人南迁,商末迁至徐州至江西,故寒(干)郡望出颖川郡、浔阳郡,徐州有寒山,东有赣榆县。江西有赣江。商代,干为商之属国。干国因其人善制盾、用盾,又擅长于干栏建筑,故以干为国、为姓。周代中叶后,干国由徐州南迁临淮,“干,国,在临淮,出宝剑。盖为莫邪,洞鄂之形也。”干立国于临淮,故加邑旁作邗。临淮,今江苏泗洪。干国再南迁江苏扬州,后为吴所灭,吴、干之战战争相当残酷,“昔者吴、干战,未龀者不得入军门。国子摘其齿,遂入,为干国多。”就是说为参加抗吴,年幼者提前凿齿以表成年。

干国亡后,一支留于临淮、邗等地,后并入宋,为干姓,郡望出于荥阳郡、颍川郡。宋有大夫干犨,汉有蜀尉干献、京兆尹干已衍,吴有军师干吉,晋有将军干瓒、散骑常侍干宝(新蔡人)。

一支南迁姑苏寒山,融入吴,称干吴。邗虽为吴灭,仍有干人留居,“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姓”。干隧,是邗都之隧道,或曰邗沟——运河,“吴城邗,沟通江淮”。干将为干人之裔,铸剑工艺精湛,犀利异常。越灭吴,干吴转为干越。南迁江西余干的干人与越人、越章人、扬越人融合,也成为干越。最后融入汉族。明代江西新干(淦)县有干姓,为大族,如高淳教渝干凤,孝子干显思,康熙时贡生星子县人干特。

干人一支没与越人结合,体格高大,称为赣巨人,居枭阳,今鄱阳县西。赣人之后为赣姓。

迁徙分布

干姓望族居颖川(今河南长葛、许昌一带)、荥阳(今河南荥阳县)。 《郡望百家姓》上记载:干氏望出颖川郡。《姓氏考略》上记载:干氏望出 阳、颖川。 1、荥阳:三国魏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分河南郡一部设置荥阳郡。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即郑州地区。 2、颖川: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许昌一带。 三、郡望堂号 良史堂:晋朝人干宝博览强记,做散骑长侍,著《晋纪》,求实存真,人称良史。

地望分布

河南省郑州及许昌一带

章子怡啊 追问: 就 章子怡 吗! 回答: 章金莱 ( 六小龄童 )章孝严:浙江省 奉化 人,生于 广西桂林 , 蒋经国 之子。1949年被携渡海赴台,定居于新竹。 东吴大学 外文系毕业,派往" 国防部 政治作战总队" 任政 战预备官。退役后执教于虎尾中学。196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乙等特种考试”,进入“外交部”。一年后赴法国 鲁汶大学 进修法文,回台后,供职于"外交部"档案资料室,历任科员、驻美“大使馆”秘书。1977年调任“北美司第一科”科长,1978年通过“外交领事人员甲等特考”,任“外交部”专门委员。1979年升任“北美司”副司长暨“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副秘书长,1982年 擢升 为司长,4年后又擢“外交部”常务次长。1989年12月调派国民党中央海外工作会主任,兼《中外画刊》发行人,推动海外党务。任内,国民党旅美党员成立“海外 兴中会 ”,1990年8月重返“外交部”,任政务次长。1993年3月调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十三届中央委员。 追问: 是真的吗!我就喜欢六小灵童!那 从政 的有吗! 回答: 有啊,章孝严 章寿松,男,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曾用名章涛,中共党员。自幼失学,14岁外出谋生,17岁参加土改,18岁任乡长,后调《永康报》当记者编辑。1960年调金化专员公署文办 任文 化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 金华 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兼群众艺术馆馆长。撤区建有时任衢市文化局长、文联党书记、市志办公室主任。他自学成才,1986年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著有12万户的报告文学《天架飞架》(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26万字的《 婺剧 简史》(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7万字《浙江风俗志·金华篇》(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9万字的《金华地区群众文化纪事》(内部出版)。他主编的4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衢州市 故事卷》(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40万字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衢州市歌谣谚语卷》(浙江文艺出版)、15万字的《 衢州 史话》(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20万字的《金华地区风俗志》、480万字的《艺术馆》、24万字的《 红学 新论》、20万字的《婺州文化十条关系》、《农村剧团向何处去》等论文,收进《浙江省群众文化论文集》,前者被中共文化部《群众文化》杂志转载。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追问: 那如今还有没有姓章的 从政 呢! 回答: 如今啊,好像比较大的官职没有吧,小的还是有的。你们章氏是有 族谱 的啊,可以查看一下族谱啊,而且据记载章氏的发源地就在我们那(广西钦州),现在哪里还有很多章氏家族的人。我妈妈也是姓章的。 追问: 居我所知!章氏是 神农氏 后裔!还有可能是姜子牙后裔!发原地是山东章县!你母亲是什么字辈的! 回答: 这个我是不太懂的,我也是听我妈妈说过,我妈妈那里女性好像不排辈,我舅舅那辈排年字辈,我 外公 那辈排太字辈,我表哥那辈排丰字辈。 追问: 有点分不清了啦!我是顺字辈的! 追问: 有点分不清了啦!我是顺字辈的! 回答: 我也搞不清你们的 族谱 排辈,之前说的章氏发源地可能有点出入吧,但那里确实是章氏的聚居地。 追问: 章氏有两个族系! 神农氏 后裔和姜子牙后裔!也许你母亲那一族系于我们这族系不同吧!我也搞不清啊!只是听我爷爷说的啊! 回答: 可能不一样吧,就像我的姓氏在历史发展的 长河 下也都有很多分支的。 追问: 谢谢你的指点啊!我们 可以做朋友吗 !我叫章天佑!手机号码是:15874870169如果认识有其他姓章的告诉我啊!谢谢! 回答: 章 (Zhāng) 姓在 《百家姓》 中排第40位。 章姓一般出自于姜姓、妊姓,也因他姓而改姓、因他族而改姓。下面请看介绍: 出自姜姓 章姓为 炎帝神农氏 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始祖盖为 姜子牙 。据《姓氏辨证》、 《通志·氏族略》 、《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姓的孕育地在山东省 泰安市 东平县 鄣城村(现属 章丘 县), 商朝 时为鄣国;章姓的诞 生地 为 豫章 (今江西省南昌)。西周初,姜子牙受封于齐,建齐国,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 附庸 国,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 春秋 时鄣国被齐灭掉,鄣国的后人以国名“鄣”为氏,因认为国家已不复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为今天的章姓。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灭亡,国人为纪念故国而去邑为章,称为章姓,实乃同宗相残的悲剧。 出自妊姓 为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元和姓纂》记载,妊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始祖为黄帝的长子。又据 《左传》 说,妊姓出自风姓,是太昊 伏羲氏 的后裔。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为妊,而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有章姓推溯起来当然是5000年前黄帝的后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 出自他姓改姓 ① 汉代章弇原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为章姓。 ② 元朝 人章卿孙原姓刘,因由章姓人抚养长大,也以章为姓。 ③ 据《 元史 ·孝友传》所载,章卿孙,本姓刘,幼为章姓养子,遂姓章。 ④ 据《 蒋经国 传》所载,蒋经国 金屋藏娇 ,与章姓一胎产下二子,一曰章孝严,一曰章孝慈。 出自他族改姓 ① 清满洲人姓氏有章姓,世居 大凌河 。 ② 清 满洲八旗 姓 章佳氏 后改为章姓。 ③ 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 同知 姓章,系 蒙古人 ;后来改为 单姓 章。 ④ 当代 土家族 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为姓,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后来也省作单姓章。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齐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可称 吕尚 、吕

再谈历代状元知多少

再谈历代状元知多少  本文对发表于2001年的《历代状元知多少》一文所提供的历代状元统计数 进行了 补充修正,历代应有状元总数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